五十年代小日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拾玖景观
借此机会,杀人灭口。
这桩案子,终于告破了。
这又是一起“敌特”流动作案,在乡里制造恶性.事件,从而破坏群众的生产和
生活。同时,在基层制造恐慌情绪,打击群众们“支前”的积极性。
基于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县里、区里、还有乡镇,立即展开了肃清行动。
在每个村子里,都张贴了告示。
明文规定,从即日起,无论是镇子上还是村里,一旦发现可疑人员,要立即向
村公所报告。
对这起惨绝人寰的毒杀案,章存林一家也是心惊胆战的。
好些天缓不神来。
徐甜甜心想,难怪抓特务是解放初期的一大特sè。
这段时期,社会上鱼龙混杂,相当混乱。外加上各地人员可以自由迁徙流动,
也造成了“敌特”活动频繁。
这么一来,在安全方面就存在着较大隐患,也为后续的户籍登记制度埋下了伏笔。
*
一阵打击之后,青沙河流域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虎头村也从那起惨案中走了出来。
那口大水井,已清理干净,恢复了日常供水。
而村民们也化悲痛为力量,支援前线更加积极起来。
农协会长章启良,在会上大声说道:“乡亲们,这天绝不能变,这仗一定要打赢!”
妇救会也号召广大妇女们,搞起了慰问活动。
说要给前线的每一位战士都绣一只荷包,里面装上家乡的炒黄豆和麦芽糖,让
战士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这时候,章家在镇子上已经住了一段时间。
屋里的家具,也运过去了一些。
那边的宅子不大,前店后院。
前面临街有两间铺面,连着一个天井,外加两间堂屋。后面是一个小院,也有
两间堂屋,外加一间灶屋和一间东屋,还有一口压水井。
前院和后院之间,加了一道低矮的篱笆。
后院还单开了一道小门,算是分成了两份。
章存林和老伴住在前院里。
临到晚上,俩人就回老宅里住,好看着宅院。
徐甜甜和冬娃,还有凤芝、启康一起住在后院里。
安顿下来后,章存林和家人商量了一下。
打算再开一间杂货铺子。
先从启宽那边挪一些存货过来,外加上卖些自家酿制的黄酒。除此之外,还准
备就着铺面在外面架个烧饼摊子,好聚点人气。
开铺子,当然好了。
一家人自然很赞同。
徐甜甜心想,开铺子可是占人手。
到时候除了启康之外,都得忙乎起来。
按照爹的打算,老宅那边的猪羊、jī鸭还得喂着,由她和凤芝lún流回去照应。
烧饼摊子铺开后,由婶子负责打烧饼,她俩也跟着学学。
另外,铺子里忙不开时,也得帮着站柜台,招呼顾客。
这么一来,铺子还未开张,一家人就忙了起来。
呆在村里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村里的一些杂活儿也给避开了。
徐甜甜暗暗松了口气。
对她来说,炒米、炒面、炒豆子这些都没问题。
可遇到绣荷包这样的jīng细活儿,可是头大。
她手脚是麻利了,可针线上还是差了点。缝个鞋垫子,做个鞋子还不显,可一
到绣花可就露了馅。
亏得婶子来了
用不着她给爹和启康做衣裳了。
否则,真得露出马脚不可。
可对启康,却不能啥都不做。于是,就抽空做了一件棉袄,把启康高兴得不
行,也未注意到针脚上有啥不同?
冬娃呢,依然喜欢粘着她。
对搬到镇子上住,更是稀罕得不行。
这天晚上睡觉前,就搂着她的脖子,咽着口水问道:“娘,以后冬娃是不是天
天都能吃热烧饼了?nǎinǎi在铺子外面打烧饼,咱家吃烧饼是不是不要钱啊?”
冬娃的问题很多,也不知他从哪里学来的?
徐甜甜心说,来镇子上也好,冬娃马上就三岁了,也记事了。以后和村里的娃
娃一起玩耍,学嘴是难免的。
如果有人跟他说他爹的事,一定会惹出麻烦来。
现在住在镇子上,多少能避开一点。
这边的街坊,大都不认识。
倒是安静得很。
也难得有个串门的。
倒是大哥那边,不大过来。
虽然离得不太远。
她想,这恐怕是因为大嫂的缘故吧?
爹不知道咋的,就是看她不大顺眼,见了也没啥好脸sè。
这恐怕就是欺骗的代价。
像爹这样的jīng明人,娶个儿媳妇还被人给骗了,这可是一生的耻辱。
这个心结,不知啥时才能解开?
第39章
转眼过了元旦。
章家的杂货铺子终于开张了。店铺的名号和招牌, 与启宽那边一模一样,都叫
章记杂货店。
这是徐甜甜的主意。
这么一来,颇有点“连锁经营”的意思。
两家铺子统一进货不说,相互间还能增加一点人气。
铺子前面的烧饼摊子, 也随之扎了起来。
这一下, 把一家人都给忙坏了。
最高兴的要数冬娃了。
每天一大早, nǎinǎi都给他留了一个热烧饼, 说先紧着小娃娃吃。
徐甜甜见了, 也很欢喜。
冬娃吃点好的, 以后才能长高高。
对婶子的这份情, 自然也记着。
铺子里存了货,晚上就得看着点。
这么一来,章存林和崔腊梅也顾不上回去了。
就把老宅交给了大哥, 想请他帮着照应一下。
“哥, 这事儿就麻烦您了!”章存林亲热地说道。
“存林,你就放心吧!哥那边啥都缺, 就是不缺人手……” 章存山乐呵呵地答应
下来。
他是长子, 老爷子和老娘都跟着他过。
三个儿子成家后也未分出去, 都挤在一处住着。还有两个闺女尚未出阁, 这老
老少少加在一起有二十多口子,院里走着都直碰头。
这四世同堂热闹是热闹, 就是挤了点。
一听要帮着看家, 真是求之不得。
可安排哪房过去?
都怕失了公平。
再说,那院里家什多, 也怕孩子们起了心思。于是,和老爷子商量了之后,就
和孩子娘亲自搬了过去。
他俩住在启安的那间屋里。
没过几天,就把院里的压水井给修整了一下,出水可是利落多了。后院里的家
禽和菜园子也给照看着。
章存林放了心。
对大哥一家也心存感激。
当年分家时,老爷子偏心眼儿,把大部分家产都给了大哥。说日后,就指望着
老大给他养老送终呢。
而他这边,靠自己挣下了一份家业。
这日子过得并不比大哥差。
昔日的那一点芥蒂,也早就烟消云散了。
尤其是和大哥商量着,瞒着老爷子截留启铭的来信之后,心贴
五十年代小日子 第 62 章
得就更近了。
如今见大哥肯帮忙,自己也不能小气了。就和启宽说了一声,把酒坊里出的酒
糟分出来一半,让大哥家拉回去喂猪。
结果,两家院里圈养的那两头猪,上膘很快。
到了年关就可以宰杀了。
把老爷子乐得颠颠的。
天天围着猪圈晃悠两圈,就等着吃rou呢。
见章家日子过得红火,村里人这才醒过神来。
章老二这是去街上捡便宜去了?
有能力的,也想去镇上寻间铺子。
可惜,这时候的价格已经起来了不少。
毕竟,虎头镇是个水陆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做个小买卖还是不错的。
当然,铺子多,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无论做啥?
没两把刷子也难成气候。
和章存林存着同样想法的,还有章存贵。
他家地少,这些年来主要靠他在外面忙乎着。
可新社会了,打官司的少了。外加“土改”后,地主没了,给人家管账收租子的
营生也没了。
这么一来,一家子靠啥吃饭?
对农活,他不在行。
也不指望那地里能有啥出息。
可俩儿子还在读书,仨闺女还未出门子,日后的花销可是不少。
今后的日子该咋办?
他瞅着存林哥在找宅子,心里一动。
也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在学校附近寻了个小小的铺面。
还特地去探了探存林哥的口气。
存林跟他说,这铺子得自己使,万不可出租,也不可雇人。听了这话,他立马
联想到“土改”运动中,多次提到的剥削阶级,心里也就明白了。
只要是自家使,就不存在不劳而获,剥削他人。
也就没啥风险了。
可他能做点啥?
只能经营点书刊、文化用品之类的,外加上帮人写写家书、瞧瞧风水。
这些都是他拿手的。
即便他再聪明,也无法像存林哥那样搞个酒坊子,自产自销吧?
还有就是村里的夜校。
工作组找到他时,他满口答应下来。
这是个表现的机会,得好好抓住了。
要知道,他在街上管账收租子,可没落啥好名声。
亏得他家地少人多,否则富农的帽子妥妥的。
这时候,他算是明白了。
当初存林哥为啥要主动分家?
这十有八.九是想借着分家的名号,躲过那一劫。
结果呢,还真躲过去了。
看来这预知能力,比他还qiáng?
自从见了那封“天书”,他心里就存着疑问。
这一下,更相信有“神人”存在。
具体是谁?
还无从探究。
可日后只要跟着存林哥的步子,准没错。
*
老百姓过着太平日子。
而部队里却是一派紧张。
在某军区的训练基地。
经过一番紧张集训,整个战地记者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到了一月中旬,叶抒文就随着队伍奔赴了前线。而在境外的第一批战地记者,
也被替换回国,进行休整。
来到冰天雪地的北方,除了han冷之外,还要面临着种种考验。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虽然只是在后方呆着,可遭遇空袭也是在所难免。不过几
天,他就适应了这种跑警报、钻防空洞的战地生活。
在纷飞的战火中,叶抒文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动。
他用一种全新的目光,扫视着这个世界。
心中更是充满了爱国之情。
昔日的那一点点小算盘,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也更加忘我地投入到了战斗中去。
这天,他冒着严han来到了某团驻地。
在防空洞里,采访了刚从一线下来的英雄团长章启安和几名战士。采访之余,
还与章团长聊起了家常。
这才知道俩人是老乡。
章团长是平城地区的,与叶城相邻。
再一细问,竟是章大叔的儿子?
这个世界可真小啊。
俩人握着手,一阵激动。
于是,聊了更多。
他讲了“土改”前夕去虎头村的情景,而章团长也讲了家乡的一些过往。俩人越
聊越投机,不禁开怀大笑。
也愈发亲近了几分。
回到记者站,叶抒文心有所感。
就提笔写下了第一篇战地报道《远方的牵挂》。
还写了一篇随笔《英雄儿女》。
第二天,就把稿件发到了记者站。他希望远在后方的亲人能看到这篇报道,更
希望前方的战士能感受到祖国大家庭温暖和后方的鼎力支持。
算算时间,马上就要过年了。
他将在异国他乡,与战士们一起过一个“战斗化”的春节。此时,心里唯一牵挂
的就是爹和娘,还有爷爷和nǎinǎi。
去年过年,几个哥哥远在海外,家里只剩下他一个。
可今年呢,就连他都在外面。
家里该多冷清啊?
想到此,又提笔给爹写了封信,报个平安。
*
徐甜甜住到了镇上。
这文化生活也有了不同。
首先是能看报了。
去邮电所的报刊亭就能读报。至于订报纸,家里可没那个闲钱,于是她养成了
一个习惯,每天下午扯着冬娃,去邮电所门口看报纸。
她看得很快,前后不超过半个小时。
生怕耽误了家里的事。
章存林见了,暗暗称奇。
不过,也未加阻拦。
只是让冬娃娘把报上的事儿,给家里人都讲讲。
也好长点见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天气也越来越冷。
铺子里的生意,不好也不坏。
可马上就到年关了,多少也能赚上一笔。
章存林算过一笔账,倒是一点也不担心。
只是怕货积压,也没敢进太多。
没过几天,学校里放了han假。
徐永泰一得空,就乐呵呵地跑来瞧了瞧。
这铺子的事,他早就听说了。
见闺女也站了柜台,冬娃天天有烧饼吃,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心说,章老二还
算大方,干啥都没少了闺女的那一份。
徐甜甜见了爹,也高兴得不行。
听爹说,在县里也寻了一处小宅子。
过户手续也办好了。
不过,还没敢搬进去,想等等再说。
章存林和徐永泰一向投缘。
俩人好一段日子没见面了,自然是亲热得很。
于是,坐在一起,弄了俩菜,痛痛快快地喝了一场。
徐永泰发现章老二自从结了婚,就性情大变。
看来,这日子过得很顺畅啊。
临走前,还给他包了一包tiáo味品和两罐黄酒,说给家里带回去,算是点年货。
小年前后,生意果然红火了起来。
所有的存货一下子都卖光了。
最后,全靠几大坛子黄酒撑着门面。
章存林有些犯愁。
想再组织货源,可已经来不及了。
只能先这么
五十年代小日子 第 63 章
合着,等过了正月再说。
马上就要过年了。
家里的两头猪和两只羊都已经卖了。
只留下了一副猪头、两副内脏,外加一大块猪肋条。
这些足够自家吃的。
另外,还备了一点年货。
就等着除夕关张歇业,过大年了。
*
转眼到了除夕。
四下里,传来了零零星星地鞭炮声。
空气中,也充满了年味儿。
徐甜甜和凤芝,带着冬娃和启康先回了老宅。
一连三天,都在灶屋里忙着蒸馒头,卤杂碎,炸jī块,包饺子,累得胳膊都快
抬不起来了。
铺子里,只剩下章存林和崔腊梅一起看着。
准备中午十二点放了关门炮,就合上门板歇业。
就在这时,镇上的邮递员急匆匆地赶来了。
他送来了一封挂号信。
章存林一看那牛皮纸信封,就知道是启安写来的。
信里说,一切都好,现在换防了,在后方呆着,请家里不要挂念。
同时,还提到了一个人。
他就是叶抒文。
原来,叶先生也上战场了?
章存林一阵激动。
这是他最看重的人。
可这么一介书生,就这么不吭不哈地上了战场?
像启安这样的,去带兵打仗又算得了啥?
他顿时豪情勃发。
浑身上下都热乎乎的,也不觉得冷了。
和腊梅一起乐呵呵地关了铺子,就回了虎头村。
而徐甜甜听说后,却吃了一惊。
她不明白叶先生为何会做出这种选择?
可随后,就想到了自己所留下的那封信。
叶先生,这是为他和他的家人搏一个未来?
钦佩之余,也不禁担心起来。
第40章
除夕守夜, 是代代相传的老规矩。
大年三十这晚,家家户户都燃着香、点着灯守在屋里,准备迎接新年。
章家也一样。
吃了年夜饭之后,一家老少都聚在堂屋里, 围着土炉子烤着火, 说着话。
今年家里新添了一口人。
启宽也带着媳妇和娃娃们回来过年, 显得十分热闹。
章存林对守夜看得很重。
他端坐在八仙桌前, 先讲了讲一年来的收支情况, 又讲了讲来年的打算。
还乐呵呵地鼓着劲, 说道:“今年咱家里添了人口, 又置办了宅子,这花销可
是不小……往年攒下的那点积蓄也见了底,只待来年大干一场, 多赚几个, 给娃娃们
都扯件新衣裳……”
徐甜甜是第一次在乡里过年。
对吃白面馒头、吃rou、吃饺子,很喜欢。对熬眼守夜、祭拜祖先、磕头行礼之
类的, 却一点也提不起兴致, 可面上却不好显露出来。
她和婶子、嫂子、凤芝说了几句话, 感觉浑身发冷, 就搂着冬娃上了榻,还用
被子盖着腿。
一边听爹讲古, 一边跑神儿。
实在撑不住了, 就倚着眯一会儿。
冬娃却是个坐不住的。
不一会儿就从榻上爬了下来,跟着俊兰在屋里蹦着。还时不时地跑到大娘那
里, 捏捏小弟弟的脚。
这几天有了玩伴,可把他高兴坏了。
几间屋子来回出溜着,一刻都闲不住。
徐甜甜见了,也十分欢喜。
冬娃自小被圈在院里,和村里的娃娃接触得少,与他大伯那边见面也不多。现
在有小娃娃一起玩着,才像个孩子。
想想,一个娃实在是太少了。
看看启宽大哥,不过二十六岁,就生了四个娃了。
他家的大闺女叫俊霞,才九岁就开始帮家里干活了。
老二是个男娃,名叫俊生,七岁了,去年刚刚上学。
老三是个闺女,叫俊兰,比冬娃大一岁,正是顽皮的年龄。见了冬娃,就和他
凑在了一起,一点也不认生。
老四也是个男娃,叫俊宝,一岁多点,还不会走路。
徐甜甜注意到,大哥家的俩闺女长得像他,都是高鼻梁大眼睛,一看就是章家
人的样貌。而两个男娃瞅着却像大嫂,眼睛小小的,鼻梁塌塌的,皮肤也黑。
爹见了,就不大喜欢。
对两个孙子也是淡淡的,对大嫂就更没好脸sè了。
徐甜甜心说,难怪爹这么疼爱冬娃?
这模样长得好,也蛮吃香的嘛?
看来庄户人家娶媳妇,都选那五官端正、身材高挑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这是为了下一代考虑啊。
章家的基因不错,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属于出类拔萃的。可到了启宽大哥
这里,却变了个样子。
爹不高兴,也是难免的。
瞧瞧西院大伯家,大大小小的娃娃可不少,哪个拉出来都比俊生长得好看。这
么一比,惹得爹就更不喜欢了。
对大哥家的事,她不便多嘴。
可爹这性子,也没人敢劝。
只能日后慢慢开导。
瞅着这几个娃娃,倒是不笨。
尤其是那个大侄女,特别懂事。这几天,一直在灶屋里给她打下手,手脚麻利
不说,眼皮子也活。见凤芝在地上练字,更是一脸羡慕。
一问,这闺女果然没去上学。
虽说,解放前女娃上学的少,可如今解放了,连她们这些大人都去“扫盲”了,
这闺女咋没去上学?
她悄悄问了问俊霞:“想不想去学堂里念书?”
俊霞笑着说道:“姑,咱家里忙,得做家务看铺子,还得帮娘照顾弟弟妹妹……
闲时,爹抽空教了几个字,说日后能看懂账本,会算账就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