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秦钜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暗夜拾荒

    王翦的儿子王贲恰恰相反,他晋彻侯以后常年主持国尉府,位列三公,成为大秦的参谋总长,但他晚年再未掌过兵权,足见大秦对军方出身的彻侯态度,就是职军两分,只择其一。

    李恪本不知道蒙恬会怎么选,三公与赋闲都在他的预料当中,如今既然始皇帝说得笃定,这说明这对君臣对此早有共识,蒙恬是要养起来,随时预备重掌兵权的。

    这种变化能帮蒙恬逃脱死难么?李恪突然很想知道这个答案。

    始皇帝又饮了一盏茶,李恪抬手为他斟满,低声问:“郯君闲居,北军三十万将士何去何从?”

    “朕以为卿早已经想过了。”

    “臣是想过,但只想了陛下希望臣管束的那一块,旁的皆不曾想。”

    始皇帝的脸沉下来,慢悠悠问:“这么说,卿在猜度朕的心思?”

    “陛下别吓唬臣,大秦上下何人不猜度陛下的心思,就连南边那些不安分的,不也没日没夜地在猜陛下的底线么?”

    李恪突然扯出六国遗贵,始皇帝不由怔了一下,只一下,畅快大笑。

    “卿不做佞臣,暴殄天物!”

    “臣若是做了佞臣,太仆可要恨死臣了。”

    “有理,颇为有理。”始皇帝笑着饮下第三盏茶,覆盏一盖,再不复饮。他说,“茶再好,当节制,三盏足矣。”

    “唯。”

    始皇帝不饮了,李恪又没不可能当着始皇帝的面自斟自饮,于是韩谈重带着宫娥上来,撤掉茶围,调亮油镫。

    “朕意请离卿接掌北军,为内史,兼东胡上将军职!”

    李恪下拜:“陛下高见。”

    始皇帝微眯着眼睛:“高见?这是卿的心里话?”

    “千真万确。”李恪正肃衣襟,朗朗而宣,“王离掌北军,节制燕赵,臣控西军,弹压塞外,此臣向陛下所献之策,请陛下圣裁!”

    “细细说来。”

    “唯!”

    李恪应诺一声,直视着始皇帝,把胸中想法和盘托出。

    “西军所驻,以河间为本。另大扩两郡,新设四郡,共计七郡十七部,设郡守七人,将军七人。”

    “河间郡,郡守陆衍,将军季布兼郡尉职,驻兵三部。”

    “九原郡,向北扩抵至燕然山南,郡守张迁,将军田横兼郡尉职,驻兵二部。”

    “云中郡,向北扩抵至弓卢水南,制防于乔巴山地。郡守李左车,将军司马欣兼郡尉职,屯兵三部。此军需伺机夺取达赉(lai)诺尔,占据呼伦、贝尔两大河泽,筹建大泽农耕区。”

    “西海郡,自青海而出,驻军北向,战止于祁连山南。郡守邹儒,将军韩信兼郡尉职,屯兵二部并筹建西海农耕区。”

    “河西郡,自狼山而出,驻军西向,战止于弱水,尽占甘州之地。郡守黄冲,将军乌鹤敖兼郡尉职,屯兵二部。”

    “定北郡,北起郅居水,东至弓卢水。郡守冯劫,将军苏角兼郡尉职,驻兵三部。”

    “北海郡,自狼居胥而出,驻军北向,战止于郅居水北,囊括北海。郡守由养,将军江隅兼郡尉职,屯兵二部,筹建北海农耕区。”

    “此臣之大秦西北方略,共涉七郡、十七部、四大机耕区,计划建设周期十年,总人口农、牧各百万户,共千万人!”

    “千万人口……”始皇帝沉吟默念,“人从何来?”

    “掠夺,奴役,自中原繁盛之所引迁,无所不用,唯不用强迁实边。”

    “为何?”

    “若欲取之,必先与之,此墨家兼爱之道。”

    始皇帝无声笑了笑:“你所荐的那些人,张迁、黄冲、冯劫皆法吏;江隅是宗室,乌鹤敖……或者嬴敖吧,亦自认宗室;还有苏角、司马欣、董翳均是大秦宿将;若朕消息无误,陆衍虽你守书出身,其心性却与陈平不同,也称不得你的家臣,是吧?”

    “何止衍君,信君亦与臣非亲非故,算不得亲信。”

    “这许多举荐,何不为陈旦留上一个?”

    李恪当即摆正了坐姿:“陛下,臣为墨家钜子,任用墨官乃是本分,墨家有百家不备之优势,臣若不用无异于自断手足。然,举贤虽不避亲近,以亲却不可以近!旦与臣关系莫逆,臣若欲将他摆在手下,陛下便不该留臣活着!”

    一语掷于地,始皇帝久久无声。

    半晌之后,他轻声说:“朕知道了。今日卿且退下,朕累了。”

    “唯!”

    李恪唱喏,转身离席,还未曾走出策室,始皇帝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卿,朕欲东狩,卿可有随驾之意?”

    “陛下明知道臣的答案。”

    “朕是知道,退下吧。”

    “唯……”




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将军
    奏对之后,李恪在咸阳就变得无事可做。

    旦也无事可做。

    两人像少年时那般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咸阳的大街小巷,夜来或去扶苏府里找辛凌蹭口饭吃,或是让风舞摆宴,明目张胆吃起大户。

    辛凌让他收赵耳为徒,李恪含糊着蒙混过去,又劝辛凌这次与他一道北上,辛凌不像他这么含糊,拒绝得干脆利落……

    无法,李恪只得在与风舞小聚时,让他抓紧身在咸阳的墨家子弟。若事有变,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让辛凌和赵耳、赵节安然北归。

    风舞郑诺!

    三日之后,阿房大朝,不知基于什么考虑,李恪被特别知会不许参会。韩谈传来始皇帝的原话,是【该说的那夜都说尽了,朕如今不想见你】。

    阿房大朝成两制两诣,皆以明文昭告天下。

    制其一,郯君久战老迈,气力不济,求告老闲居。皇帝怜其劳苦,诣曰允,另赐千金百奴,使其老无所困。

    制其二,北地、上郡去边郡属性,不再交由上将军节制,亦不再常设副将统军,一应规制等同中原各郡。此令一下,这两个拱卫内史,人口稠密的郡总算是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

    两条御诣的主要内容则是北军的调防和西军的建立。

    诣之一,王离除为内史,兼东胡上将军,节制雁门、代、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七郡,统兵共计一十六部。杨奉子除为渔阳郡守,兼任北军裨将。

    旦以楼烦县令的身份低职高配为雁门将军,仍在北军。他麾下的破狄军扩至两部,另在句注塞驻有一部,以为大军后卫。

    李恪知道,这项奇怪的任命背后是始皇帝对李恪知情识趣的嘉奖。

    因为与李恪相交于贫寒的汜囿于年前病死了。

    自他死后,杨奉子对恪坊的发展多有阻挠,就连郡守严骏都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恪坊被绑住了手脚,发展变得艰难缓慢。这一年中不仅远远跟不上狼山将作的发展速度,就连风舞的咸阳将作都后来居上,跃升为天下第二大将作集坊。

    而如今旦终于荣耀回乡。自他履任开始,楼烦的政务肯定会全权交给县丞陈吏,也就是交给墨家主持,拥有了行政上的全力支持,恪坊今后的发展指日可待。

    诣之二,大秦将于北伐所占之土地上新建四郡,曰西海、河西、定北、北海,扩建两郡,分别是九原、云中。

    定海侯恪除为詹事,为太子相,兼狄戎上将军职,节制河间、九原、云中、西海、河西、定北、北海共七郡一十七部,称西军,一应配置皆如李恪先前所奏,无有半点更改。

    此外,皇长子扶苏领西军监军,主持军中赏罚,西海郡尉韩信兼任西军裨将,为军中七将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的河间监御使兼河间监军阴荷华又失势了,始皇帝随便找了个由头说他庸、碌,命即日起待任咸阳,为郎,总算没再把他说死……

    一应之事至此皆得完满,始皇帝开始公开筹划人生当中的第五次东狩,李恪也到了北上履任的时候。

    最后几日,他先与旦饯别,又分别见了辛凌、风舞,以及蒙恬和李信这两个退休老头。

    李信居然提出要跟他北上,去见识一下塞外的风光。

    李恪思前想后,用最客观的口吻向始皇帝专奏呈报了此事,始皇帝批复曰可,还给李信加封了一个官职,除为主爵中尉,令他去往西北二军,为北伐众将策爵封赏。

    就这样,经历了始皇帝三十六年的压抑,三十七年的逆扬,七月过半,李恪终于重回塞上县,开始构建他自己的上将军莫府。

    相比于原需要横向过渡到河间郡治的将军莫府,新的上将军莫府在结构上无疑简单了许多。

    莫府的主要属员有监军扶苏,主持大军赏罚二事。

    军师将军陈平,积功晋爵左更,主持一应军务琐碎。

    亲卫将军柴武,积功晋爵中更,主持将军亲卫事务。

    工事校尉史禄,积功晋爵左庶长,主持大军后勤、基建事宜。

    将作校尉泰,积功晋爵官大夫,主持各地将作。始皇帝怜其无姓,还特意赐姓为将,得姓名将泰。

    军法校尉古临,为监军下设之职,专职军法。

    除此六人,莫府还设有司学、司通、司医、司工四位军侯,分别由憨夫、吕奔、蛤蜊和何玦四人担任。

    他们虽职止军侯,但却是李恪麾下唯一统领七郡政务的核心要员,李恪在人选的选择上慎之又慎,最终才决定让憨夫、何玦这两人大材小用。

    待主要人员选定之后,接下来就是上将军亲卫的组建。

    大秦对上将军亲卫的定额是五千人,李恪对外宣称的战兵定额也是五千。

    可实际上,这支部队是按照四万人的最终标准筹建的。只是因为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李恪只从墨者和没有中原背景的夏民当中挑选兵卒,而且配属的装备也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跟上,短期之内,这支部队才没有超过五千人定额的风险。

    亲卫队下设有白狼、镰鼬、连山、穷奇、狴犴(bi’an)五营。

    白狼为重骑,掌营柴武,满编三营共六千五百六十一人;镰鼬为甲骑,掌营臼弗、卓青,满编两营共两万人。

    连山为机关步卒,掌营沧海,满编一营计万人;穷奇为机关弩卒,掌营何玦、憨夫,满编两营两千人。

    狴犴营的配置相对而言更传统些,他们是负责行使军法、守护帅帐的轻兵,满编两千人,共作四营。

    其中主持军法的两营皆由古临掌管,负责保护李恪的一营,掌营是应曜,负责保护扶苏的一营,掌营则是蒙冲。

    知道亲卫队建设计划的墨者们私下称这支部队为墨军,其中用意不言自明,就是墨家护教私军的意思,所以墨者们绝不容许亲卫队的真实配置外露,更不允许他人染指和窥探营中秘密。

    军佐,卫队,文书,从吏,新的莫府继承了原来河间将军莫府的基本构架,故而不消半月,就正式行使起他们的职能。

    这样一来,李恪终于能闲下来了。

    八月未至,他抛开一切,在塞下与家眷合叙天伦之乐。

    李肇已经三岁了,小家伙很聪明,活力四射,多嘴多舌,天天招猫斗狗不见消停,最喜欢做的事是让沧海帮他举高高,或者说丢高高……

    李肃和李华予这对兄妹才两岁大,都是丫丫学话的年纪。华予喜欢趴在李恪的膝盖上流口水,要亲亲,李肃却是个木讷怕生的性子,天天只黏着他的媪,最喜欢看的就是李恪亲手制作的《山海经》和《列子》绘本。

    三个小家伙没有一个性子像他……

    李恪心里知道这是因为自己陪在孩子们身边的日子太少,尤其是李肃和华予,自己这个翁连他们的出生都没赶上,几乎不存在于他们的生命当中。

    所以他更加珍惜家人相聚的时光。

    一月之时如风而逝,九月,始皇东狩,李恪也把家人聚到一起,齐齐向着严氏叩首。

    严氏皱着眉头,看着自己这个名满天下的儿子。

    “恪,你才二十三岁,已经爵至定海侯,还是七郡的戎狄上将军。灭国之功你取下了,在士林中,你如今也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墨夏子,著书立作,大讲传言……做到这般地步,你还是不能歇歇么?”

    李恪苦笑了一声:“媪,开弓没有回头箭。儿停不下来了,停下来,前功尽废。”

    “真有如此严重?”

    “不知道,或许更严重吧……譬如,夷三族。”

    严氏吓了一跳,定定地看着李恪一言不发。

    李恪笑着抱起华予,在她的小脸上狠狠亲了一口:“放心吧,我会护好家人,也会护好墨家。我只希望再相见时,这三个小家伙不会把我这个翁的长相给忘了……”

    始皇帝三十七年,九月初四,季秋。

    季秋之月,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鞠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

    就在对丰收的期盼当中,李恪一家老小秘出塞上,以省亲之名东去雁门,并在半道消失于恒山茫茫的林海当中。

    戎狄上将军莫府通令北移,驻于定北郡狼居胥大营。七日之后,江隅所部北出群山,向游散在草原上的匈奴残部发起进攻。

    北海之战,就此打响!



第六五四章 人之将死
    始皇帝三十七年九月,始皇帝东狩,三公有李斯、辛瘣二人陪同,九卿有赵建、蒙毅、赵高三人伴驾。

    少皇子胡亥以帝恙,涕请随侍左右,始皇帝允之,又令高,将闾二位皇子与胡亥同行。

    因为第二次北伐匈奴的原因,始皇帝的人生轨迹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历史上,他于三十七年岁首开始东巡,以求仙为目的,祭告三皇五帝,射鱼滨海芝罘,又于回程中于平原津染疾,不得以驻跸沙丘宫,逝于七月。
1...293294295296297...3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