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刘永锡刚刚渡江的时候如果说弘光小朝廷只有一年的国运,瑾儿肯定觉得他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毕竟弘光几乎控制着整个南方,正常情况下至少也有十年八年的国运。
但是他之前一次又一次地成功预言南都发生的惊天剧变,瑾儿就觉得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那我们就抓紧时间帮娘娘移宫吧,要不要我帮你跑一趟南京?”
刘永锡身为诚意伯世子,现在返回南都自然会引发惊天波澜,而瑾儿帮她跑一趟南都通知张娘娘情况就不一样了,但是刘永锡却是摇了摇头说道:“现在最关键的是还是怎么跟王孙蕃伯伯求个情,估计王伯伯正暴跳如雷!”
瑾儿虽然没见过王孙蕃,但是这几天刘永锡在她耳边无数遍说过王孙蕃这个名字,自然是印象非常深刻:“王孙蕃会站出来反对老诚意伯吗?”
刘永锡非常明确地说道:“肯定会,因为他是个很有原则的文臣!”
刘永锡比谁都清楚王孙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表面来看,王孙蕃是个凭着政绩一路冲上来的文臣,路子很野,什么样的朋友都有,不但有刘孔昭这样的勋臣朋友甚至还有宦官朋友,这样的人一般不会站出来仗义直言得罪朋友。
但王孙蕃还真就是一副铮铮铁骨,不会也不会用两封奏折逼得崇祯朝显赫一时的军功太监刘元斌自杀,虽然他与刘孔昭、刘永锡父子都是好朋友甚至非常赏识刘永锡,但是当刘孔昭带着勋臣围攻吏部尚书的时候,他一定会站出来为朝廷法度说话。
而刘永锡觉得刘孔昭在整个弘光一朝犯下最致命的错误除了带着这群不成气候的勋臣在御前围攻吏部尚书张慎言之外,就是跟王孙蕃这个好朋友彻底翻脸,导致诚意伯府在文官之中除了敌人还是敌人,根本没有任何可靠的朋友,根本得不到任何文臣的支持。
刘永锡甚至觉得没有刘孔昭,也有张孔昭、赵孔昭带着勋臣去围攻张慎言,围攻张慎言这件事既然是利益格局之争自然无法挽回,但是刘孔昭与王孙蕃之间的关系却有着挽回的余地。
说到这,刘永锡不由笑出声来:“幸亏有二娘在!”
没能把马晁采这位青楼侠女娶进门,是刘孔昭在弘光朝犯下的另一个致命错误,马晁采虽然是遇人不淑嫁给了阮大铖为妾,但是没有马晁采这个贤内助,刘孔昭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莽夫,在朝堂之中树敌无数。
而现在的情况却为之一变,刘孔昭已经把马晁采娶进门来,而且诚意伯府与王孙蕃之间虽然肯定会出现波折,但肯定会留有一定余地,瑾儿也是松了一口气:“永锡哥哥的意思是让马晁采阿姨去劝说王孙蕃?”
刘永锡非常明确地说道:“哪怕二娘说服不了王伯伯,嫣姐总能说服他吧?不过朝堂既然到这个地步,勋臣都敢围攻吏部尚书,我们京口镇身为武夫,接下去自然要做一些特别出格的事情,反正朝廷也奈何不了我们!”
瑾儿这才明白刘永锡为什么会对钱粮问题这么自信,显然是已经预见到今天这个局面:“永锡哥哥,你跟我好好说一说,到时候用什么名义下手?”
刘永锡自信满满地说道:“许多人或许忘记了嫣姐与福王之间的约法三章,毕竟今天朝廷的国策是款虏灭寇,但我刘永锡可没忘记这一点!”





明风八万里 第三十一章 相忍为国
刘永锡这么一提,瑾儿立即想起来,张皇后与弘光帝之间的约法三章其中“不翻旧案”、“每日饮酒不过一杯”这两条都非常好办,唯独“不许不经一战就谈岁币之事”这一条稍稍有点难办。
而且张皇后特意交代“贼寇”的定义不仅仅包括流贼也包括建奴,但当时福王认为南都小朝廷根本没有跟流贼、建奴谈判的任何可能,而且怎么也要打上一仗才能议和,自然答应下来了。
可是谁会想到现在流贼与建奴自相残杀,而且建奴还占了上风,形势自然就完全不一样了。
朝廷上下都觉得“款虏灭寇”,借用建奴消灭流贼李自成、张献忠是最佳选择,别说马士英、史可法这些秉政的大人物在鼓吹“联虏灭寇”,就连诚意伯刘孔昭都是“联寇灭寇”的热心倡议者。
刘孔昭与吴三桂可是多年的知交老友,刘孔昭觉得他能说服这个老朋友为朝廷所用,而朝廷上下对这件事也是异常热心,现在不但考虑要给吴三桂加官晋爵甚至还要给吴三桂运去海量金银与米布。
但是不管弘光皇帝与朝廷有多少借口,“不许不经一战就谈岁币之事”的约定已经名存实亡,因此瑾儿再次自告奋勇:“让瑾儿跑一趟南都,跟皇后娘娘把事情说清楚,也让嫣姐做好移宫的一切准备!”
刘永锡还是觉得瑾儿留在自己身边最合适,这段时间有了瑾儿的帮忙她觉得处理公文越来越顺利:“这件事不着急,绝对不能打草惊蛇!”
刘永锡本来以为大家都把张皇后与福王之间的约法三章忘记了,可是他很快就发现文臣的记忆力非常好。
他们不但没有忘记这件事,甚至把这件事视为张皇后与京口镇的一个污点。
当然张皇后只是不幸被殃及池鱼,毕竟他们主攻的对象是刘孔昭与刘永锡父子,刘永锡第一次发现自己从出世以来居然作了这么多恶,而且这些罪名连他都是第一次听到见到。
这次刘孔昭率领一众勋臣与吏部尚书张慎言可是把刘永锡坑苦了,至少有三十封奏折是炮轰刘永锡,一下子就打响了刘永锡的名气,虽然只是臭名远闻而已。
而且刘永锡只是文臣们攻击的次要战场而已,刘永锡不敢想象被主攻的刘孔昭情况恶劣到什么程度。
现在不仅是东林在攻击刘孔昭、刘永锡父子,但凡是文官阵营的人物都站出来抨击刘孔昭,其中包括了王孙蕃这样的中立派,甚至连张皇后都不幸被殃及池鱼。
但是刘永锡完全没把这三十多封奏疏放在眼里,毕竟弘光皇帝与马士英都在稀泥,虽然刘孔昭把所有的文官都给惹急了,但这件事对福王与马士英非常有利,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
事实在和稀泥的不仅仅是弘光皇帝与马士英这位辅臣,现在徐娘半老的马晁采也是一脸抱歉地说道:“王御史,你也知道我家那口子就是个莽夫,但是他好不容易才能有现在的局面,可是有些人就是想分他的权拆他的台,这段时间又有不少人在背后煽风点火,所以火气就特别大,这件事确实是他的错,我回头让他来跟王御史认个错!”
王孙蕃在奏疏上把刘孔昭骂了个狗血淋头,现在仍然是余怒未消:“他刘孔昭还知道认错吗?他是想把诚意伯府当成吏部还是自己想干吏部尚书,简直就是胡闹,而且他在提督操江任上也没有什么作为,还是应当恢复操江都御史的祖宗家法!”
王孙蕃平时对刘孔昭还算客气,但是这次刘孔昭带着一众勋臣在御前围攻吏部尚书张慎言的事情简直是在挑战王孙蕃的底线。
但凡是个文臣都没办法接受这种无法无天的局面,因此不但在奏疏上把刘孔昭骂了个半死,甚至还翻起了刘孔昭提督操江之后没有什么作为的旧账。
一旁的太康侯张国纪只能劝道:“文武操江并设是祖宗家法,但事情到今天这个局面,想要恢复操江都御史已经完全不可能,我觉得咱们应当放下一时得失尽量向前看!”
太康侯张国纪是老成之言,王孙蕃也知道这场大乱子的起因就是对勋臣大举削权,只是连刚刚出京的史可法都没想到会惹出这么大的乱子。
而另一边的史朝立也说道:“王御史您消消气,娘娘都在看着,这件事诚意伯固然有错,但是史督师不是已经从江北上奏,说当时监国诏书并没有那十三个字,是有人事后又给加上去的!”
一说到这件事王孙蕃不由也叹了一口气,毕竟是吕大器这个始作俑者都没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张皇后也是以一种极温柔的语气说道:“王御史,这件事是老诚意伯错了,但是麻烦您看在诚意伯的脸上务必相忍为国!”
张皇后说到刘永锡这个名字,王孙蕃终于点头了:“国家多事之秋自当相忍为国,看在诚意伯的面子上,这件事我尽量点到为止!”
大家都知道他口中的诚意伯不是刘孔昭而是刘永锡,而现在王孙蕃既然肯点到为止,不管是张皇后还是史朝立、童屹立都松了一口气。
而马晁采更是直接给王孙蕃跪下了:“小女子谢过王御史的大恩大德,以后绝不允许刘孔昭再这么胡闹下去,不管有什么事情都要跟王御史先通个气!”
在某种程度这就是结党营私,但是王孙蕃觉得如果有自己替刘孔昭把关,局面自然不会象这次彻底失控:“行,老诚意伯下次再这么胡闹,我绝对不会象这次这样点到为止!”
虽然王孙蕃说得很不客气,但是张皇后却是心中一喜:“对了,王御史,本宫还有一件事想请你帮个忙!”
王孙蕃实在想不出以张皇后的尊贵地位,有什么事情是她开御口让自己帮忙:“娘娘请讲便是,王孙蕃愿意为娘娘肝脑涂地!”
而张皇后非常优雅地指着一旁的童屹立说道:“这次之所以请王御史帮忙,还是为了童主事的事情!”




明风八万里 第三十二章 后路
王孙蕃还没说话,那边童屹立先给张皇后跪下了:“娘娘大恩大德,微臣感激不尽,微臣愿意为娘娘肝脑涂地!”
他是实在没想到张皇后居然为自己的事情向王孙蕃这么一位小御史开口求情,这是何等的恩德啊!
张皇后不但赐自己进士出身,而且还要亲自安排自己的出路问题,自己身为人臣能得张皇后如此厚爱哪怕是肝脑涂地都无法回报。
而王孙蕃也没想到张皇后会为童屹立的事情专门来求自己帮忙,因此他也是颇为感动:“娘娘放心,这件事交给微臣绝对可以万无一失,不知童主事想要什么位置?”
童屹立原本是户部管仓主事,虽然护送张皇后南渡立了大功,但是最近吏部虽然起复一大批崇祯朝落职的旧臣,却故意遗漏了童屹立这个最受张皇后信任的文官。
但是现在以东林为首的文臣与刘孔昭闹到御前大打出手的地步,童屹立原本就是非用不可、
王孙蕃又是凭政绩冲上来的文臣,到处都有路子,这段时间把刘孔昭骂得狗血淋头,自然在吏部结识了不少好朋友,帮童屹立安排一下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张皇后当即说出了自己的谋划:“我想在浙中帮童主事谋个合适的位置,如果不行的话知府也可以,就是要委屈童主事了!”
虽然在大明朝京官外放向来被认为是贬职,何况还是知府这样的风尘俗吏,但是童屹立却是受宠若惊:“不委屈,绝对不委屈,娘娘让我去哪里,微臣就去哪里,孙蕃兄,如果知府不好安置,给我安排个知州也没问题!”
王孙蕃觉得自己已经听不下去了,虽然童屹立跟自己一样是举人出身,但是他好歹也是个户部主事,怎么能去做知州。
何况他在济宁整整干了六年的知州,知道这个位置实在太难了,他自己甚至是大明三百年来第一个考选的州官:“娘娘,你放心,现在这个局面帮童大人争取个道台绝对没问题,毕竟这是个外官,只是稍稍清贵而已!”
在大明体制之中,越是清贵的位置就容易升官,京官更是最快的升官途径,有些翰林进士甚至不历州郡不经部院就一步登天直接入阁,而京官放外大家一向认为是贬职,东林之所以成事,就是能借用京察的机会把政治对手贬出京外。
而童屹立好歹也是户部主事,正常情况下也有一个知府的位置保底,弄个按察副使、布政参议之类的道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因为刘孔昭的事情最近跟吏部那边打得火热,自然能帮童屹立争到一个最好的位置。
他只是不明白张皇后如此尊贵的身份怎么只想为童屹立争取一个浙中的知府、道台:“微臣斗胆再问娘娘一句,娘娘说的浙中是指浙江通省吗?”
而太康侯纪国纪插嘴说道:“不是指浙江全省,是指金处两府,能与金处两府相近的地方也可以!”
这下子王孙蕃就完全听不明白了,而张皇后亲自解答了王孙蕃的迷惑:“这是诚意伯的主意,他觉得朝中政争到这等地步,必须及早留有退路,金处既然是诚意伯故里,自然要用自己人!”
张皇后这么一说,王孙蕃自然就明白了:“没想到诚意伯老成到这等地步,我觉得刘孔昭应当早点把这个诚意伯让给永锡公子!”
马晁采也插嘴说道:“是这么一个道理,回头我好好劝一劝我家那一位!”
虽然马晁采现在是以“诚意伯夫人”自居,但是她敏锐地察觉到刘永锡上位对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张皇后却是有自己的看法:“千万别劝了,你们这是要误了诚意伯的前程!”
王孙蕃心底不由一惊,虽然张皇后说得非常含蕴,只说“这是误了诚意伯的前程”,但这也代表张皇后非常看好刘永锡,觉得在这个乱世之中刘永锡的最终格局绝不仅仅是一个诚意伯。
王孙蕃越想越是心动,他当即问道:“诚意伯是对朝廷没有多少信心,所以才决心经营浙中?”
张皇后没说话,但是童屹立却是非常直接地说道:“朝争到今天这个地步,谁能对福王有信心?娘娘当初跟福王约法三章,可现在还不到一个月……”
童屹立这么一说,一直以弘光朝定策功臣自诩的王孙蕃觉得这个话题没办法接,但是他也知道童屹立说的都是事实。
“款虏灭寇”是既定国策,他不敢多说什么,但是他听人说最近福王酒可是喝了不少,绝对不止跟张皇后约定的每天一杯。
虽然有不少人借着攻击刘孔昭与刘永锡父子的机会对张皇后指指点点,但不管是东林还是非东林,现在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张皇后与福王的约法三章上。
他们并不相信张皇后真有废立福王的能力,而是希望张皇后能在朝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毕竟现在距离福王监国不过一个月,登基称皇更是不到半个月,但朝堂已经近于完全失控了。
所以大家明明知道张皇后寄居诚意伯府不合礼法,但是大家尽可能视若未见,甚至希望张皇后在宫外呆得越久越好。
而王孙蕃虽然对福王对朝廷也寄以厚望,但是南都这个小朝廷开张还不到一个月就已经闹到这个地步,这让他也有一种非常不妙的感觉:“那娘娘觉得诚意伯的想法到底对不对?”
张皇后立即站了起来,非常严肃地说道:“如果我不同意诚意伯的想法,我也不会为童主事的事情麻烦王御史,王御史,如果京师生变,您可以先到浙中避一避!”
王孙蕃虽然觉得情况没严重到这等地步,但是他还是觉得事情必须留有余地:“多谢娘娘,我会照娘娘的建议去办,但我好歹是定策功臣,陛下应当信得过我,而且现在马瑶草与东林都希望局面能尽快缓和下来!”
但是张皇后却是举了一个王孙蕃根本不愿意提到的例子:“路振飞才是定策功臣!”




明风八万里 第三十三章 邢夫人待我不错
一说到路振飞,王孙蕃就觉得自己的情况非常不乐观。
毕竟路振飞这位真正的定策功臣在马士英与东林夹击之下反而第一个落职,虽然许多东林党人现在都觉得这件事办得有些不妥,但是路振飞既然落职了自然就没位置留给他。
路振飞尚且如此,何况是想证明自己有定策之功还得刘孔昭、刘永锡父子帮忙作个见证的王孙蕃。
现在他不但得罪了勋臣,对于东林来说他也只是“同舟之人”,也就是那种有事第一个推出来当炮灰有好位置腾出来第一个踢走的“同舟之人”。
张皇后与诚意伯府留的这条后路虽然看起来不大靠谱,但是京师真要生变,对王孙蕃来说却是多出了不止一条活路。
既然有了这样的领头,他不由泄露了一点刚刚打听到的内幕:“娘娘,兵部要让诚意伯驰援扬州这事我们应当怎么应付?”
刘永锡几乎是从不同渠道得到了这个明确的消息:“朝廷让我们去扬州救援史可法?”
瑾儿已经特意把几个方面汇总过来的情报都放在一个卷宗:“是啊,现在江北督师史可法处于被高杰挟持的困境急需支援,虽然这是兵部的意思,但不管是马相国还是田抚台都希望我们尽快赶去扬州,但这样一来恐怕就要得罪兴平伯高杰了!”
一说到高杰,在场的这些高级军官都齐齐锁紧了眉头,特别是邢营的营官、哨官们更是觉得事情必须做得光明磊落,当即就有一位哨官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道:“总镇,咱们可不能做忘恩负义之事!”
虽然高杰对刘永锡没有什么恩义可言,可是邢胜平麾下五个营头都是高杰旧部,高杰对他们还有很强的影响力。
而刘永锡也说得非常直接:“我与高杰没什么交情,但是邢夫人待我很不错,这种忘恩负义的事情绝对不能做!”
听到刘永锡这么说,十个营官几十个哨官都是齐齐松了一口气。
现在的京口镇并不是高杰军的对手,高杰全军有精兵三万骡马九千,纸面实力就已经是京口镇十倍,何况高杰一军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真刀真枪厮杀京口镇肯定要吃大亏。
因此刘永锡派过去的营官吴克直接接过了这个话题:“诚意伯对邢夫人确实够意思了,要是朝廷一定让我们北上怎么办!”
刘永锡对于怎么应付朝廷已经很有经验:“朝廷总不能让我们饿着肚子去扬州与高杰三万精兵决一死战吧?总得把之前拖欠的钱粮给我们发足了吧?”
李怀庆虽然跟吴克都是京营出身的亡命之徒,但是他的眼光比吴克高明得多:“总镇说得甚是,现在朝廷刚一开张就遇到这么多问题,咱们替朝廷卖力的时候也要多留点心眼,现在高杰与黄得功为了扬州地盘斗得你死我活,五六万大兵云集扬州一地,咱们就不要给朝廷添乱!”
下面的营官都觉得李怀庆说得很有道理,虽然大家都曾经对弘光小朝廷寄以厚望,但是才这么几天朝廷就已经出了这么多匪夷所思的乱子,现在连身为江北督师的史可法阁部也处于被高杰裹胁的地步。
而且更要命的是越是跋扈越是无法无天的藩镇朝廷越是要给足甜头,朝廷不但把四镇倚为长城而且用尽一切手段来笼络四镇,所以左良玉、黄得功之流不但升官发财,而且还封伯进侯,挟持史可法的高杰不但被朝廷封为兴平伯,现在甚至连被裹胁的史可法也用尽一切手段拉拢高杰。
大家都觉得给朝廷卖力的时候一定至少要留足三成余力,不然什么时候被朝廷卖了都不知道,说不定京口镇刚到扬州史可法就帮着高杰参京口镇一本。
刘永锡也笑了起来:“咱们跟邢夫人是一家人,绝对不能伤了和气!”
大家都觉得刘永锡这话是指邢夫人与邢胜平之间的姐弟关系,所以并没有往深处想。
但是很多邢胜平麾下的营官、哨官都觉得大家既然是一家人,京口镇也可以借用高杰与邢夫人的旗号:“总镇,咱们不能做了好事不留名,这件事得跟兴平侯与邢太太说清楚,让他记得这份人情!”
“不但要跟邢太太说清楚,有机会也要跟朝廷说清楚,打清兵,打刘泽清,我们绝对没有二话,但是跟高大帅与邢夫人既然是自家人,朝廷就不要为难我们!”
既然京口镇内部已经形成共识,刘永锡就跟朝廷打起了太极拳,不管朝廷怎么催促,刘永锡都是尽量糊弄过去,反正弘光小朝廷不给足钱粮,刘永锡就赖在京口坚决不动,因此内阁与兵部的命令也越来越严厉,甚至准备强令刘永锡出兵。
他们似乎准备在四镇身上受到的气全都发泄到刘永锡身上,毕竟四镇手上都有两三万强兵,而京口镇只有三千新军,而且南都隔江相望的京口,朝廷号令不动四镇难道连家门口的京口镇都号令不动。
现在瑾儿十分郑重地说道:“朝廷终是准备让黄蜚来京口就任了,马相国也希望我们尽快北调!”
刘永锡这个“京口副总兵”虽然是马士英私下许诺的结果,但也只是“署理京口副总兵”,朝廷正式实授的京口总兵就是这位黄蜚,黄蜚如果真要上任自然会带兵上任,到时候双方肯定会发生激烈冲突。
因此瑾儿的语气也变得有点着急,刘永锡却沉得住气:“我先看看瑾儿你今天整理的情报,或许转机就在里面!”
虽然刘永锡打定主意不出兵,但是他不希望现在这个时候就跟朝廷发生激烈冲突。
还好瑾儿与慧儿亲手整理的文书还带着她们的香味,刘永锡看着整理过的文档更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瑾儿也会在一旁等待着刘永锡处理着每一份文件。
但是她不认为刘永锡会在这些文件能找到真正的转机,毕竟每一份文书都是她亲自整理的结果,在经历了刘孔昭与张慎言大打出手之后朝廷似乎重新变得一团和气。
但是刘永锡还真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瑾儿,这份塘报被你遗漏了,这可是真正的大人物啊!”




明风八万里 第三十四章 来了位大美人
瑾儿的纤手拿过了刘永锡所说的这份塘报,阅后反而锁紧了眉头:“这份塘报没说什么重要的事情啊!只是说左良玉派湖北巡按御史黄澍与承天守备太监何志孔入贺福王登基!”
虽然很多人已经敬称当今天子为“今上”、“陛下”,至少也会敬称一声“弘光皇帝”,但是瑾儿却有着自己的骄傲,始终只称“福王”。
她说出了自己之所以放过这份塘报的原因:“湖北巡按御史黄澍与承天守备太监何志孔确实算是号人物,但是影响不到大局,关键还是在宁南侯左良玉身上,宁南侯既然派这两位入贺福王登基,那肯定不会掀起什么波澜来!”
1...2930313233...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