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刘永锡却想得很明白:“但朝廷是不敢触动清兵,不然左世伯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真要跟左世伯入鲁,恐怕到时候朝廷会觉得这一切都是世伯在幕后策划,世伯不如留下来与我一起好好经营江淮!”
左懋第却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朝廷是让我经理河北联络关东军务,我已经可能滞留江淮,而且现在只要有几百精锐就能拿下全鲁!”
刘永锡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拿下山东一部并不难,但是如何经略山东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虏随时可以在山东投入数万大兵,山东残破不能守亦不可守,我们准备照娘娘的意思办!”
左懋第大吃了一惊:“娘娘对于如何保障江淮早有谋划?”
路振飞出来帮刘永锡证实这一点:“若不是圣母娘娘一番金玉良言让我如梦初醒,我怎么可能专程来相劝懋第老弟,懋第老弟,我真觉得这次北使或许会伤及国家元气,你不如留下来跟我们一起拥戴圣母娘娘!”
虽然说是张皇后的谋划,但实际都是刘永锡自己的主意,但现在刘永锡只能狐假虎威:“圣母娘娘确实早有谋算,这次护漕就是娘娘的意思!”
但越是刘永锡与路振飞越是挽留,左懋第的决心反而变得越发坚定起来:“有圣母娘娘与诚意伯苦心谋划,我自然可以从容北进!我绝不能留下来,不然肯定影响到圣母娘娘的苦心谋划,毕竟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
路振飞原本还想好好劝一劝左懋第,但是没想到左懋第直接就把话说死了,而左懋第继续朝着路振飞问道:“我听说这话是陛下亲口所言,见白兄既然见证圣母娘娘与福王殿下约法三章,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如果不是在弘光朝第一个被清算出局,路振飞肯定会直接否认,但是遭遇一连串打击的路振飞现在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张皇后身上:“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不然我也不会请诚意伯把这批岁币扣下来,不过陛下学究天人,必成一代圣皇!”
左懋第也知道路振飞所谓“陛下学究天人必成一代圣皇”纯属胡说八道,现在已经有太多人对弘光皇帝与朝廷彻底失望,但是现在左懋第又燃起了无限希望:“见白兄说得没错,有圣母娘娘与诚意伯、见白兄辅佐陛下,大明大有希望!”
说到这,左懋第毫不犹豫地把全部责任担起来:“我准备给朝廷上道奏疏,把我请诚意伯过来护漕的前因后果都说清楚,如果朝廷要追究,也是追究我擅自处置这批金银绸缎与漕粮的问题,与诚意伯无关,而且那个时候我早已经北上山东了!”





明风八万里 第七十五章 负荆请罪
左懋第说出这段话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把什么事情都放下了,毕竟他已经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接下去就是哪怕付出生命与一切也要在谈判桌上与建虏据理力争寸土不让。
而刘永锡也只能安慰左懋第:“左世伯,你放心,你这笔金银绸缎与漕粮我绝不会白拿,你与建虏谈判的时候请务必记住有娘娘与我们临淮镇一直在支持你!”
左懋第大笑起来,他告诉刘永锡:“我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现在可以喝酒去,见白兄,我们今晚不醉不归!”
说完他就拉着路振飞一起叙旧喝酒去了,却把成船成船的金银绸缎、漕粮留给了刘永锡,看到这一幕船上、岸上甚至是护送这批金银绸缎、漕粮的水手都在欢呼不止。
别看他们是奉了朝廷的命令把这批金银绸缎、漕粮送给清人,但是这些水手肚子里也是窝着一肚子火气。
清人与大明何止是九世之仇,一想到建虏的所作所为大家恨得咬牙切齿,福王殿下与圣母娘娘又曾经约法三章不许不经一战就谈论岁币之事。
可是弘光小朝廷却是在未经一战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始谈判的情况就把岁币进贡给建虏,除了陈洪范这种内奸,谁不是一肚子火气。
现在左懋第命令把所有金银绸缎、漕粮都交给小诚意伯与邢胜平“护漕”,大家都不由松了一口气了,这毕竟是大明的官军,这才是这批金银绸缎与漕粮的正确归属,所以时不时能听到阵阵欢呼。
邢胜平也是兴奋地一边磨拳擦掌一边说道:“诚意伯,这批船东与水手既然这么配合,咱们绝对不能亏待了他们,总不能他们白跑一趟吧!”
刘永锡笑了笑:“确实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该给的钱粮都要给足了,毕竟咱们临淮镇一直有这样的规矩,而且回程也不能让他们空跑,请路抚台出面帮他们找找货源,但这只是小事而已,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邢胜平现在是把刘永锡敬若神明:“诚意伯,还有什么大事要我们办?”
刘永锡非常郑重非常严肃地说道:“咱们一起跑一趟扬州向兴平伯与邢太太负荆请罪,这件事实在太大了,不是咱们两个小军头能够一手遮天,所以一定要请邢太太出面保住我们的胜利果实!”
邢胜平明白刘永锡的意思,虽然这批金银绸缎拿起来很爽,而且报起数字来更爽,现在邢胜平甚至把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漕粮十万石这些全套数字都背下来,但是他也知道是“联虏灭寇”所谓“国策”,自己与刘永锡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跟朝廷的既定国策对着干。
虽然左懋第把所有责任都大包大揽下来,而且还请出了懿安张皇后这金字招牌事情办得天衣无缝,但是这批金银绸缎与漕粮终究是落入自己与刘永锡之手,朝廷肯定是会拿自己与刘永锡出气。
而他与刘永锡手上的兵马,满打满算也是近万人甚至只有七八千人,而且刘良佐、刘泽清都是老对头,黄得功虽然没打过交道,但跟高杰已经多次冲突,自己出身高家军自然会被黄得功视为眼中钉,要保住这批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除了请高杰与邢夫人出面之外并没有其它办法。
在想明白这一点之后,邢胜平完全赞同刘永锡:“没错,我们一起去向我姐姐与姐夫负荆请罪,我姐一定会支持我们!”
当然高杰与邢夫人也会介入具体的分赃过程甚至还要拿大头,只是李香君却是突然开口道:“诚意伯,既然大功告成肯定要向兴平伯与邢夫人负荆请功,但是您的安危关系着临淮全镇生死存亡,而且兴平伯肯定还在气头上,绝不可如此孟浪,不如让我与邢将军跑一趟!”
刘永锡没想到李香君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但是他不得不承认李香君讲得很有道理,毕竟他现在不是那个身边只有几十号人马的小军官,现在临淮镇、邢胜平五营甚至整个诚意伯府的兴衰成败都由自己一个人承担起来,自己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恐怕就是天塌下来的局面。
而邢胜平也觉得李香君所言极是:“诚意伯,您不宜轻动,还是让我与李姑娘跑一趟,毕竟咱们这十几个营头不能缺了将主!”
刘永锡却是已经下了决心:“这件事香君姐不必劝我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必须亲自跑一趟,邢太太那边光靠邢将军绝对不行,我这个正主必须到场!”
虽然知道邢太太正是兴平伯高杰的夫人也是邢胜平的族姐,但是刘永锡口口声声都是“邢太太”,李香君不由就起了一种替自己打抱不平的心思:“可是小诚意伯走后这十几个营头怎么办,现在北有刘良佐,东有刘泽清,南有黄得功!”
对于临淮镇来说,刘永锡就是真正的灵魂人物,他这次去见高杰与邢夫人哪怕只是被扣下都有可能导致军心大乱,而刘永锡之前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他没考虑换人:“这件事必须我亲自跑一趟才有诚意,我与邢将军会速去速回!”
李香君再次向刘永锡毛遂自荐,但是她决定换一种形式:“诚意伯,我有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但是咱们能不能找个机会好好谈一谈!”
刘永锡还是第一次有与李香君单独相处的机会:“香君姐,我乐意至极!”
对于淮扬巡抚田仰来说,他早就知道临镇总兵诚意伯刘永锡与泗州守备邢胜平就是自己麾下的两个惹祸精。
虽然田仰的上任得到了诚意伯府的全力支持,但是在东平伯刘清清全力支持他这位淮扬巡抚之后,田仰总是希望刘永锡与邢胜平能惹出些祸事来。
田仰内心深处甚至希望刘永锡惹出来的祸事越大越好,毕竟前次如果不是刘永锡横刀夺爱从中作梗,他早就把李香君这位小美人纳入房中了。
虽然田仰是诚意伯府的老朋友了,能够起复淮扬巡抚更是第一个要感谢刘孔昭。但他现在已经是淮扬巡抚,在两淮地面上就应该是他说了算。




明风八万里 第七十六章 石破天惊
所以他已经无数次幻想过刘永锡与邢胜平这两个惹祸精闯出大祸的场景,到时候刘永锡这位小诚意伯肯定大受打击跪在他脚下痛哭失声,然后他就可以出面善后给足了诚意伯府面子,说不定到时候还能借机抱得美人归。
只是刘永锡与邢胜平真正惹出大祸的时候,田仰这位淮扬巡抚却被吓得面色苍白,他大声问道:“赶紧把东平伯请来,算了,东平伯已经去山东祭祖了!”
田仰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件事不但要把刘永锡、刘泽清、刘良佐这三个刘家人都牵扯进来,而且真要把刘泽清请过来说不定会引发更大的麻烦,说不定高杰都会亲自下场,到时候就是十几万大军把他的辖区打得彻底稀烂,因此他越想越害怕。
刘永锡这是真要害死人,直接把他这个淮扬巡抚拖下水!
他只是想平平安安地坐满一任淮扬巡抚而已,哪想到他离开官场太久了,现在连只有几千人马的小军阀都变得如此桀骜不驯,完全没有把朝廷与弘光皇帝放在眼底。
田仰自从崇祯二年落职以来,已经流寓南京十几年,坐了这么多年冷板凳让他对于淮扬巡抚这个位置恋恋不舍,因此他只能朝着来报信的刘永锡部将崔天山问道:“诚意伯现在在哪里!”
而崔天山则是实话实说:“我们诚意伯带着邢将军去向兴平伯与邢夫人负荆请罪去了!”
田仰总算松了一口气:“这就好,这就好,诚意伯确实作出了聪明的选择!”
虽然知道高杰与他麾下的三万大军亲自下场会让情况变得越来越不受控制,但是田仰觉得现在水搅得越浑越好,高杰不下场刘永锡与邢胜平多半是死路一条,而“护漕”之事既然发生在他这个淮扬巡抚的辖区,他这个淮扬巡抚必然首当其冲,随时可能落职。
高杰下场情况就不一样,说不定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大家都装作护漕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过,因此田仰第一时间通知崔天山:“让你们诚意伯一定多用些心思,这件事我会尽量遮掩,真要遮掩不下去,也会想办法压下去!”
现在他已经根本顾不得怎么收拾刘永锡的问题,只求平平安安地做完一任淮扬巡抚,然后再升个部院大臣,平平安安地享受荣华富贵。
而对于南京的诸位阁臣与六部官员来说,虽然左懋第把全部责任都包揽下去,但是这件事的发生还是让他们觉得匪夷所思。
“联虏灭寇”是既定国策,大家都指望用这笔犒赏打动吴三桂,即使不能打动蓟国公吴三桂,也能用这点岁币拉拢清国,让他们全力进攻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贼,让朝廷能有机会偏安江淮。
但是谁也没想到左懋第这位北使团的第一把手直接就联合刘永锡、邢胜平打着“护漕”的名义把输送给吴三桂与清国的金银绸缎、漕粮都移交给临淮镇保管。
虽然左懋第在奏疏上找了一堆理由,但这就是明确的越权行为,朝廷是让把他把这批金银绸缎、漕粮输送给吴三桂,而不是移交负责江淮战线的一线部队。
而且这件事绝对没有那么简单,不但牵扯到邢胜平背后的兴平伯高杰,而且还同懿安张皇后与弘光皇帝当初在运河之上的约法三章有关系。
虽然弘光皇帝身边的亲信始终坚决否认弘光皇帝与懿安皇后曾经有什么约法三章,甚至不承认张皇后曾经拥戴福王殿下这件事。
但是这次“护漕”的过程,不但诚意伯世子刘永锡现身说法证明有约法三章这么一回事,而且前任淮扬巡抚路振飞也亲自跑出证实这件事。
一说到淮扬巡抚路振飞,不管是弘光皇帝还是他身边的亲信,或者是诸位阁臣与六部官员都觉得焦头烂额,谁叫路振飞是弘光朝第一个被清算出局的督抚大员。
如果只有弘光皇帝,路振飞也只能跟身边的乡党发泄一通怨气而已,但是现在除了弘光皇帝之外还有懿安张皇后的存在,正所谓“日月双悬”,所以路振飞到处跟人说张皇后与福王殿下之间的约法三章。
而且路振飞不仅说约法三章,而且还说了弘光皇帝当时在张皇后面前引用一段孝经:“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但是大家也知道这话不但出自孝经,而且昌邑王刘贺也曾经在霍光面前说过这段话,而霍光毫不客气地反驳刘贺并随手把他废了:“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
这不但证明弘光皇帝没读过汉书《霍光传》,而且张皇后身为天启皇后,既然能拥戴福王登基,理论上也能废除弘光皇帝的帝位,所以路振飞还说张皇后当时在运河上还说过“本宫既然能立你也能废你”之类的话。
这就直接影响到弘光皇帝即位的合法性,大家都觉得路振飞话太多了,但是嘴长到路振飞身上,而且他是弘光朝第一个被清算出局的大臣,自然是到处都跟人讲约法三章的故事。
因此大家觉得这件事根本没办法说清楚,马士英与几位阁臣、尚书讨论了一番,终于觉得解铃还需要系铃人,这件事既然与张皇后有关系,那只能交给张皇后来处理,只要张皇后出面否认有这么一回事,朝廷自然可以逢吉化吉化险为夷。
弘光皇帝与马士英把这件事交给卢九德与马锡来处理,卢九德是弘光皇帝最器重的宦官,而马锡虽然是马士英的次子,却是他内定的接班人,卢九德与马锡还吸取前次邀请张皇后回宫失败的教训,特意从京营中挑选了几百名绝对忠诚的亡命之徒奔袭燕子矶准备第一时间控制住张皇后。
但是卢九德与马锡却是惊慌失措地跑了回来,并带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什么?张皇后不在燕子矶?她与御舟都不在燕子矶?”
虽然弘光皇帝与他身边的许多人都没把张皇后当作一回事,认为张皇后的存在对朝廷有百害而无一利,甚至觉得张皇后把自己乘坐的大船称为“御舟”是一种逾越,但是听说张皇后已经离开燕子矶一个个都是惊慌失措。




明风八万里 第七十七章 皇嫂出京
他们之所以慌张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张皇后这次离开燕子矶完全没有征兆,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张皇后离京来到了燕子矶的御舟之上,但是张皇后这段时间一直保持得非常克制,虽然时不时会接见方方面面的人物,甚至把朱媚儿、李香君这样的秦淮名妓请上了御舟,却始终遵守着一种“后宫不得干政”的原则,这让他们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幻觉。
之前吕大器、姜曰广在马士英攻击之下被迫致仕的时候,东林君子也掀起了一波请愿行动,希望张皇后能出面把这两位东林大佬留下来,但张皇后虽然表示同情并加以挽留,却不愿意利用手中的至高名义干涉朝政,这让弘光皇帝与身边的这些内臣都觉得摸到了张皇后的底线。
张皇后始终是女流之辈,不懂得如何利用大家对她的尊崇却只知道虚应故事,因此这些人还有马士英都觉得张皇后暂居燕子矶是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朝廷可以抛开约法三章的原则放手去联虏灭寇。
但是谁都没想到张皇后居然在这个节骨眼离开了南京,而且卢九德一脸惊惶地说道:“我已经问清楚了,宫里肯定有内奸,只要我们早去几个时辰就能把张嫣这女人挡下来!”
弘光皇帝倒是不认为自己的宫廷之中会有张皇后的奸细,他转头询问负责统领京营的马锡:“能不能把张皇后的船挡下来?这件事若是传出去,市面恐怕会非议纷纷!”
何止是“非议纷纷”,虽然在弘光皇帝的整个过程中马士英与江北四镇出力最大,但是现在东林君子与天下公论都认为张皇后的拥戴才是福王登基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张皇后的支持,恐怕现在还是福王与潞王争立的局面。
虽然当事人都觉得这种所谓“天下公论”完全是胡说八道,把张皇后的作用夸大到完全没影的地步,但是现在张皇后一跑整个弘光小朝廷的合法性就出现了问题,毕竟在上游有着左良玉的十几万大军,何况何腾蛟、袁继咸这些人对朝廷一向不满,福建、两广、云贵这些边远省份也未必完全效忠于弘光小朝廷。
而马锡虽然自命甚高,但是这一刻却是犯了难:“张娘娘这次能离开燕子矶,自然是得到了诚意伯府的全力支持,这件事能不能善了,恐怕也得看诚意伯的态度!”
一想到刘孔昭这个莽夫与他控制下的操江水师,弘光皇帝就有些头痛,但是他也知道张皇后离京出海这件事的背后恐怕跟诚意伯府脱离不了关系,因此昨天他还把刘永锡这位诚意伯世子恨到骨子里,但现在却已经考虑如何大事化了小事化了:“是啊,这件事必须请诚意伯出面才行了,对了……前面诚意伯要了一个舟山海防参将的位置?”
卢九德记忆力非常好,他马上回复道:“刘孔昭是想要一个舟山海防参将的位置,但是这事最后没成,只设了一个舟山海防游击,由诚意伯族人带着百来人走马上任,陛下,张娘娘是去了舟山?”
弘光皇帝点了点头:“前些日子皇嫂一直想说去普陀上香,甚至让王孙蕃上了一份密疏,但是我当时觉得不妥没答应她,没想到皇嫂……”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张嫣的性子,也觉得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张皇后这么一走留下的烂摊子必须尽快处理才行。
卢九德知道御史王孙蕃不但是定策功臣,而且还是张嫣与诚意伯府的基本班底,张嫣不管有什么主张都是由王孙蕃出面上奏,因此他紧锁着眉头说道:“现在关键问题还是小诚意伯刘永锡那边怎么处理,张娘娘这件事办得不地道,岁币之事朝廷自有主张,她怎么能故意给朝廷添堵!”
弘光皇帝觉得这件事或许是机缘巧合的缘故,而卢九德却认为刘永锡与张皇后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故意给朝廷难堪,而马锡也在旁边添油加醋:“卢内相所言甚是,朝廷在这件事表现得不能太软弱!”
他这是为自己老爹的权威考虑,人人都学刘永锡与张皇后这么办,马士英这个事实上的内阁首辅干起来自然索然无味,但是弘光皇帝之所以是个中庸之主就是他一向最欠决心:“这件事确实不能太软弱,但也不能因此动摇国家根基,我们既要把皇嫂请回来,也要维持江北稳定团结的大局!”
卢九德与马锡一听弘光皇帝这么说就觉得要糟,刘永锡与邢胜平已经丧心病狂到劫漕的地步,根本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里,可是弘光皇帝仍然说“要维持江北稳定团结的大局”,最终结果只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既然这是弘光皇帝的决定,他们只能跪下去说道:“陛下圣明!”
只是第二天他们才觉得弘光皇帝的决定有多英明,谁都没想到张皇后的影响力会这么大,不管是东林还是东林的敌人,现在都站在张皇后的立场劝弘光皇帝三思而后行,御史王孙蕃甚至在御前当面训斥弘光皇帝失德,而弘光皇帝却是无言以对。
在大家的眼里,张皇后之所以离京出海自然是被弘光皇帝逼走了!
她虽然只是一个女流之辈,而且一直以来都严格遵守着“后宫不得干政”的原则。
而且弘光皇帝能登基即位她这位皇嫂当居首功,但是弘光皇帝从来没有尊重过这位皇嫂反而是步步紧逼,先是逼得张皇后移驻燕子矶,现在又是步步紧逼让她没办法在南京呆下去,只能离京出海。
虽然弘光皇帝与他身边的内臣们都不承认有约法三章这么一回事,也不承认是他们逼走了张皇后,但是现在每个人都在谈张皇后与约法三章,甚至连马士英这个事实上的内阁首辅都不得不随大流谈张皇后与约法三章。
而在这种情况下,刘永锡这位最受张皇后信任的小诚意伯就变得格外金贵起来,特别是他的“护漕”之举得到了兴平伯高杰的支持之后,大家就觉得刘永锡虽然罪当万死但情有可原,看在张皇后的面子上只能是从重处罚以观后效。




明风八万里 第七十八章 北伐之议
只是弘光皇帝虽然觉得自己已经做出了所有让步,而且在群臣的逼迫之下已经答应把皇嫂请回来,王孙蕃却是在御前继续大声咆哮:“陛下,您是否还记得与懿安娘娘的约法三章?”
虽然有很多人包括马士英赞成“联虏灭寇”,但是这一刻形势所迫都在王孙蕃身边,而弘光皇帝还不得不把全部责任推给了北使的左懋第身上:“议和之事朕已经托付给了兵部左侍郎,你们与左懋第共事多年,应当知道他的人品吧?”
弘光皇帝这话虽然是迫不得已,但是大家也达成了一条共识,那就是约法三章对弘光皇帝有着一定制约力,虽然不象路振飞所说的“本宫能立你就能废你”,但是福王殿下最好还是不要把他与张皇后之间的约法三章完全当成儿戏。
而弘光皇帝也表示这段时间对皇嫂的关心不够,等把皇嫂请回来之后会以皇太后的地位来对待皇嫂。
当然他最担心的还是湖广左良玉的具体反应,毕竟当初弘光皇帝的登基诏书抵达湖广时,左良玉是在何腾蛟等大臣的劝说之下才终于肯开读诏书,现在这么一个大把柄落在左良玉手上,到时候不知道又会掀起多少****。
而现在的高家军听过李香君的一段评弹之后都是勃然大怒:“是我们拥戴福王殿下做了皇帝之位,可是这些金银绸缎还有漕粮为什么只有完全无功的吴三桂与建虏才有份,我们功苦功高反而没份?兴平伯还有邢太太得替我们主持公道!”
1...4142434445...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