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王冲反问:“上次?上次徐州军可是偏师,这次,若彭城公主导北伐,带着天子御驾亲征,你觉得呢?要知道,上次,徐州军可没败。”
“若说别的事,彭城公在朝中并无根基,甚至连附和、助威的帮手没有,凭什么和宰辅们讨价还价?”
“但说到打仗,彭城公可没打过败仗,甚至还攻入过邺城,十余年来战功赫赫,若说到打仗,谁说得过他?”
“如今秋水渐涨,又临近收获时节,北伐,再合适不过。”
“彭城公若以给皇帝立威为名,鼓动御驾亲征,攻下河南部分州郡,或者攻下青州地区....也不是不可能。”
“若是取青州,泰山羊氏子弟,恐怕会极力赞成,给彭城公呐喊助威。”
王?听到这里,还是觉得奇怪:“对于太后而言,没必要让皇帝冒着被挟持的风险,去立这种威呀?”
王冲敲了敲书案:“所以问题就在这里,面对宰辅们的劝谏,太后应当顺水推舟,否定彭城公的提议,可现在,为何会犹豫呢?”
“对于太后而言,保证皇帝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既要防宗室,也得防外臣,那么,明知皇帝离开建康去淮北,有被挟持的危险,却还是...”
“到底,彭城公,给了太后什么保证,或者威胁,才让太后面对宰辅们的激烈反对,竟然还在犹豫?”
父亲一番分析,让王?越发觉得好奇:彭城公到底想干什么?
乱世栋梁 第一百章 打仗,你们不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太极殿东堂,大将军李笠正舌战群儒..群尚书,对自己拟定北伐方略进行详细讲解。
太后和皇帝坐在上首,默默听着。
之前,皇帝梦到先帝说“兰陵、兰陵”,李笠提议皇帝到淮北兰陵故地走一趟。
对这一提议,以江夏王萧大款为首的宰辅们强烈反对。
于是,李笠开门见山,将真正意图说出来:借着巡狩淮北之际,皇帝御驾亲征,收复青州地区。
以江夏王萧大款为首的宰辅们依旧强烈反对。
李笠的回答很直接:朝廷收复青州,势在必行,但绝不能出第二个刘裕。
所以,皇帝必须御驾亲征,将这唾手可得的大功劳(首功)拿下。
如此就是一举多得:朝廷收复青州地区,将河南侧翼完全拿下,将来收复河南,把握更大。
皇帝御驾亲征,收复故土(虽然不是梁国故土),声望大增。
且皇帝御驾亲征,对于稳定两淮地区人心很有帮助,官军收复青州地区后,新附的官员、将领以及当地士族、豪族,得皇帝接见,更有利于稳定青州人心。
话都说到这份上,萧大款和其他宰辅们不好直接反对。
毕竟百余年前,宋武帝刘裕尚为晋臣时,就靠着攻灭南燕(位于青州地区)的灭国之功,声望大增。
他们也不好说“我就是怀疑你意图挟持天子”,便只能针对李笠的北伐方略提出质疑。
质疑李笠所说“青州唾手可得”。
如此反击,正中李笠下怀,因为说到打仗,他完全可以对在场诸公说一句“打仗,你们不行!”
“夏秋季节,泗水、沂水水位大涨,船只满载,畅通无阻,北伐官军粮草辎重由水路运输,绝无问题。”
“但是,兵贵神速,我军要在齐国反应过来前,攻入青州地区,正好赶上秋收,就食于敌。”
“所以前军要轻装前进? 分别出击,来个南北夹击...”
李笠指着舆图上,兖州东北方向黄河附近。
正面? 北伐官军从淮东地区东北翻越大岘山? 经由官军控制的穆陵关进入青州地区? 这一进军路线,和数年前李笠入青州路线一致。
这也是当年刘裕灭南燕的进军路线。
侧面,徐州军由兖州出击? 绕到青州西北面? 拿下黄河要津碻磝,斩断青州与河北的联系。
徐州军与翻越大岘山的北伐主力一道,对青州地区齐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拿下碻磝的徐州军? 要立刻筑垒? 准备迎接齐军的全力反扑。
这一反击? 在冬季黄河冰封之后会来得愈发凶猛。
“齐主必然御驾亲征? 事关青州得失? 恐怕兵力不下二十万? 骑兵呼啸而来,铺天盖地,若应对不当,两淮极易化作焦土。”
李笠不等萧大款说“一旦战局恶化、后果严重”,主动把后果会如何严重说出来。
然后话锋一转:“收复青州? 关键不在如何攻下青州各要地? 而在于之后如何挡住齐军反扑。”
“碻磝是关键? 徐州军在此筑垒? 堵住齐军反扑青州的唯一通道。”
“只要堵住了,南路官军就能从容招降纳叛,歼灭残余青州齐军? 将青州地区完全吃下。”
“齐军不会只攻碻磝地区,定会分兵来攻徐州,徐州屯田军民,会凭借屯田堡垒群挡住对方攻势,确保北伐官军后路安全。”
“即便御驾进入青州,也不会有后路被断的顾虑,官军以投石机攻城,青州各城不可能抵挡多久。”
“守,守不久,援军也来不了,各城齐国文武官员得知陛下亲临,除了投降,别无他法。”
“齐军攻不破碻磝,攻不入徐州,救不了青州,纵然兵力再多,也无计可施,最后,必然撤军。”
“朝廷拿下青州,接下来,只要继续守住碻磝地区,就不怕齐军入青州,青州局势定矣。”
这就是李笠北伐青州的方略,关键点有四个:
第一,南路官军快速翻越大岘山,主力进入青州地区展开攻势,而不是被人堵在大岘山区,施展不开。
第二,北路官军(徐州军为主)快速出击,拿下兖州东北的黄河要津——碻磝,并立刻筑垒布防。
第三,碻磝守军挡住河北齐军反扑,只要碻磝不失,齐军主力就无法抄近路入青州地区。
第四,徐州必须挡住来袭齐军攻势,并确保入青州官军不被齐军骑兵迂回、断后路。
这四点都必须做到,才能确保北伐青州成功。
萧大款及其他宰辅,要针对这四点提出质疑,然而面对李笠,根本就说不出话。
第一点,数年前李笠就做到了。
第二点,擅攻的李笠,没有拿不下的城,没有打输的野战,萧大款当年率军收复荆襄,可是受益于李笠的快速攻城。
况且,李笠连千里突袭、攻入邺城都做到了,谁还能质疑?
第三、第四点,说到防,李笠同样擅长防御,无论是守寒山,还是抵挡齐军对徐州的屡次进攻,都取得胜利。
李笠本人,两次面对齐主御驾亲征,无论是守城还是野战断后,都做到了成功防守,能力同样无人可以质疑。
所以,萧大款等人无法对李笠的北伐方略提出有效质疑,但是萧大款依旧不想让李笠得逞。
因为他怀疑李笠居心叵测,意图挟持皇帝。
其他宰辅也有此疑虑,但明面上又不好说出来。
现在,李笠对北伐事宜说得头头是道,表明御驾亲征根本就没什么危险,皇帝真可以舒舒服服拿首功,立威望。
且对青州用兵,在朝为官的泰山羊氏子弟,必然担当重任,战后安抚青州各地,也少不了这些人出力,所以李笠是能有人帮说话的。
宰辅们不好正面反对,怎么办?
希望在太后,因为太后可以决定皇帝的“决定”。
这几日,萧大款等宰辅都陆续求见太后,对李笠的提议,向太后当面表达反对意见。
并委婉的表达了担心:淮北新定,皇帝前往淮北,可能会出意外。
虽然没有直接点破,但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明显了,但太后不知是怎么回事,当做没听懂。
现在,一直默默听讲的太后,看看萧大款,又看看其他宰辅:“诸卿,彭城公的北伐方略,确实考虑周全,可还有疑问?”
萧大款问不出什么,李笠的赫赫战功,证明其人及徐州军能攻能守,不是他们可以质疑的。
皇帝御驾亲征,李笠随行,负责实际军务,协调诸军作战,不可能出什么问题。
而且兵贵神速,如果事情定下来,诸军就要立刻动起来,而不是等御驾过了淮水,才开始行动。
太后环视众人,见没人质疑李笠的北伐方略,便看向儿子。
见儿子一脸茫然看着自己,她低声问:“既如此,陛下便御驾亲征,去淮北走一走?”
“全听母亲安排。”萧询回答,他哪懂什么国家大事,反正母亲说什么就是什么。
萧大款见状心中焦急,看看几位宰辅,只从宰辅眼中看到了无奈。
仅就打仗而言,他们根本就辩不过李笠,李笠可是连邺城都攻进去过,谁还能质疑李笠的能力?
李笠明着说,要给皇帝轻松拿大功、立威,让朝廷收复青州,又有谁能正面反驳?
可,真就让皇帝离开建康去淮北?
“既然诸卿都无疑问,那么,此事,就定下来吧。”太后做出了决定,萧大款话到嘴边,还是没说出来。
看着面色如常的太后,以及懵懵懂懂的皇帝侄儿,他心中一声叹息。
你到底在想什么?是有把柄捏在李笠手中,还是被他威胁了?
不把皇帝安危当回事,等出事了,自己承担后果吧!
。。。。。。
下午,竹林堂,皇帝萧询正在教皇后李平安写字,虽然李平安会写字,但学的不是王羲之书法,所以,需要萧询手把手来教。
其实萧询的书法并没练出来,平日里总是被母亲督促练字,但李平安“勤学好问”,他便认真的教。
当先生的感觉着实不错,萧询很喜欢自己的“学生”,各种意义上的喜欢。
因为只有在李平安面前,他才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学生,而是意气飞扬的先生。
每当自己“授课”、炫耀学识之际,李平安总会一脸崇敬的看着自己,这让萧询获得了极大地满足感。
只有在皇后这里,他才感觉自己是个男子汉,不需要唯唯诺诺,不需要遮掩自己的心中所想。
他喜欢读书,却不喜欢看什么《老子》,而是喜欢看志怪小说,然而母亲管得很严,不许他看。
他喜欢问问题,问的问题千奇百怪,譬如为何鸡有翅膀却不能高飞,却总是得不到答案。
还好有了皇后,皇后会说许多志怪故事,让他听得入迷,最近听的“兰陵异闻录”,就让萧询如痴如醉。
以至于梦到父亲跟他说“兰陵”。
皇后还懂许多事情,萧询对宫外精彩世界的疑惑,皇后都能给出答案。
答案对不对?不知道,但好歹有,听起来也很有道理。
所以,皇后是他的好学生,也是他的好先生,萧询每天都会和皇后说很多的话,一起研究很多问题。
和皇后在一起,让萧询的心情很轻松,母亲总是说他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而皇后不一样。
眼见李平安认真写字,萧询忽然心中一动,抬手去扯其手中笔。
但李平安把笔捏得很稳,萧询一击不中,见皇后一脸骄傲的看着自己,点点头:“不错,手劲不错...”
话音刚落,他又是一扯,把笔从李平安手中扯起,得意的说:“哎呀,你的笔还是拿不稳。”
李平安一愣,随后伸手来抢,萧询堪堪躲过,起身就跑,两人追逐起来。
欢声笑语传到外边,在一旁暗中观察的太后,笑了笑,缓缓离开。
走着走着,眉头微拧。
皇帝去淮北巡视(御驾亲征),有很大风险,一旦徐州军有异动,就完了。
这风险她当然懂,也听得懂江夏王及宰辅们的暗示。
但是,她无法抗拒李笠的暗示。
因为李笠向她展示了一种兵器,那种兵器的威力,太可怕了。
此刻,耳边再次回响起那日李笠的低语:
“太后,这新式兵器必须有效忠的主人,若陛下不给机会让它效忠,怎么办?”
这段话,是威胁,但从李笠口中说出来,让太后无可奈何。
萧大器突然去世后,她母子的命运,就由不得自己了。
兄终弟及,儿子活不了多久;父死子继,至少,现在还活着。
李笠真要造反,不需要这么麻烦,所以,皇帝应该御驾亲征。
乱世栋梁 第一百零一章 第一步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淮水南岸,淮阴,大量船只逆流而上,往上游北岸泗口而去。
当中一艘船船头,羊鹍迎风矗立,看着前后大量旗帜招展的船只,只觉豪气万千。
皇帝要到淮北兰陵巡视,但实际上是御驾亲征,目标为青州地区。
收复了青州地区,就会连带收复泰山郡,那里,是泰山羊氏郡望所在。
三十多年前南下的泰山羊氏子弟,终于等到回家的日子。
而被北国侵占百余年的青州,也将回归建康朝廷的管辖。
百年前,刘宋的徐州刺史薛安都举州北附,羊鹍的曾祖父羊规随之入魏,随后,青州地区也因为被魏军截断与淮南的联系,没于魏国。
羊鹍的祖父羊祉,时常想着要南归。
在魏国权臣尔朱荣于洛阳发动河阴之变、大肆屠杀宗室朝臣之后,羊鹍的父亲羊侃领泰山太守,举兵数万附梁。
魏军来攻,北上接应的梁军迟迟无法拿下徐州,羊侃率军苦战数月,再支撑不下,率家人、部曲突围南下,那是三十三年前的事。
当时,羊鹍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懵懵懂懂离开家乡。
现在,他率领装备精良的军队,作为前军,渡淮后沿着沂水北上,翻越大岘山,进入青州地区。
羊鹍要在大岘山以北站稳脚跟,挡住反击的齐军,巩固地盘,以便后续翻山而来的兵马从容作战。
他的几位叔伯兄弟们,则率军前往徐州,与徐州军一道出击,出兖州,取泰山郡。
这是第一轮进攻? 待得徐州军拿下兖州东北方向的碻磝津之后,截断河北齐军主力入青州的通道,真正大战就会开始。
徐州军要守住碻磝? 并挡住齐军对徐州的进攻。
与此同时? 翻越大岘山攻入青州地区的梁军? 要抓紧时间拿下各地城池。
冬天,黄河碻磝河段可能会封冻,届时齐军可以不经碻磝津直接过河? 实行新一轮进攻? 那就是最艰难的时候。
但都是徐州军在前面硬扛,即“关门”和“守门”,青州地区梁军则要“打狗”。
直面齐军主力的徐州军和徐州? 能挡得住么?
能? 对此羊鹍没有丝毫怀疑。
因为徐州军是彭城公李笠一手带出来的强军? 徐州? 是李笠经营数年的地方? 之前就多次挡住齐军进攻。
并且? 皇帝御驾亲征,李笠随行,具体军务,都由李笠处置,有这位居中调度? 此次官军北伐? 必然大获成功。
这不是羊鹍一个人的想法? 而是许多参战将领的共同心声。
没有无能的宗室挂帅? 没有多管闲事的宰辅在后方搞乱,大名鼎鼎的常胜将军作为北伐实际主帅,又有骁勇善战的徐州军打硬仗? 没有人认为官军会输。
是的,绝不会输,即便齐主御驾亲征,我们也一定会赢!
羊鹍对此有绝对信心,若诸军打不赢的话,怎么对得起彭城公顶着骂名争取来的好机会?
彭城公李笠作为外戚,促成了皇帝御驾亲征,此举惹来汹汹物议,羊鹍知道清流们都群情激奋。
他听到了不少风声,知道建康城里许多人对于李笠的不满,已经在快速积累,远超当初新税制实行之时。
因为皇帝御驾亲征,意味着尚武,而士族们不希望皇帝尚武,以至于寒族武人可以靠着军功得皇帝提拔,爬到他们头上去。
。。。。。。
徐州寒山,军营,梁森与诸将研究作战方案。
前军已经出发,前往兖州,即将对东面的齐国泰山郡、东北面的碻磝地区发动进攻。
兵贵神速,前军轻装上阵,后续兵马要带着辎重跟上,中间不能有纰漏。
为了避免出现纰漏,骑兵要撒出去,护住战线侧翼,提防齐国骑兵突袭。
接下来的一系列作战,梁森都已经做了安排,但那时第一阶段作战,等拿下碻磝之后,大战才刚开始。
梁森指着舆图上的几个区域,缓缓说着:“敌军未必会按着我们的构想,在我们预定的战场和我们决战,他们骑兵多,有极大优势来选择决战场地和时机。”
“我们要做的,是不惜代价,确保官军的战略胜利,什么是战略胜利?就是拿下并守住青州。”
“所以,碻磝必须守住,让河北齐军无法从容调动大量兵马前往青州,对方一定会争夺碻磝,但也知道我们能把碻磝守得如铁桶一般。”
“若入冬后黄河封冻导致碻磝暂时失去牵制能力,也得守住。”
“所以,战役的关键就是碻磝,围绕碻磝的攻防,关系到整个战略的成败。”
“我军要守碻磝,就得守住泰山郡,守住兖州,守住泗水河道,大体上来说,就是一道近千里的长线,这条长线上,任意一点被击破,会有什么后果?”
“没有后果,我军攻占碻磝,驻军要在无外援的情况下守一年,兖州各城也是,所以,我军没必要为了守住这条长线,处处布防,不给对方以逐个击破的机会。”
“但是,船队必须在泗水上来回巡视,避免齐军拦河筑坝,对沿河城池、堡垒施展水攻...”
对于即将开始的大战,梁森有绝对信心获胜,这两年多一来,徐州军可没闲着,一直都在备战。
随时都能作战。
此次李笠拉来了“一个大项目”,徐州军承担打硬仗的职责,具体该怎么做,李笠交给梁森和彭均来办。
彭均负责防御,防御齐军可能对徐州施展的进攻。
梁森负责攻,攻下碻磝,然后以“攻势防御”,化解齐军对碻磝的进攻,而不是单纯的抱头防守。
攻势防御说得轻松,做起来难,因为齐军的骑兵众多,本来就属于优势进攻方,他要和对方对攻,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
不过,梁森会和彭均联合作战,彭均也不是单纯的防,两人互相配合,尽可能化解齐军攻势。
具体该怎么做,李笠不干预。
梁森知道这是一次对自己能力的“大考”,所以丝毫不敢懈怠。
虽然还有李笠在后面“以防万一”,但他觉得没必要让李笠分心。
徐州军诸将来自各地,是李笠将大伙凝聚成一个团体,现在是时候证明,即便不用李笠劳神,徐州军也能有出色表现。
只有这样,下一步才好进行。
梁森知道,李笠促成皇帝御驾亲征,此举在“轻武”的士族官员看来,如同诱骗良家女为娼。
这帮连骑马都觉得粗鄙的无能士族官员,私下里不知把李笠骂成了什么样子。
李笠不会单单为了给皇帝女婿立威,自己就扛下如此骂名,所以,接下来的仗,必须打得漂亮。
。。。。。。
饶州鄱阳,鄱阳王府,萧嗣看着厚厚一沓资料,只觉头疼。
一如李笠所给资资料那样,乐安地界确实存在一个巨大的铜矿矿脉,其矿区范围很大,且距离南鄱水很近,开采起来相对容易。
李笠已经把矿脉、矿区摸得清清楚楚,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开采方案,而乐安县城现在就聚集着大量矿工,又不缺粮食,所以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开工。
问题是奏章怎么写?萧嗣在头疼这个问题。
这么大的铜矿,要勘察清楚不是几个月的事,而是要花上几年。
他回鄱阳也就几个月,突然拿出这么详细的勘查结果,必然会令人起疑。
若以父亲托梦为托词,倒也敷衍得过去,然而别人又不是傻瓜,仔细一想,就能想到他一定是早就摸清楚那里有大铜矿。
一定早就想要要如何利用这个大铜矿,壮大自身势力。
所以,定会从中作梗。
皇帝北巡,录尚书事的江夏王萧大款,如今留守建康,要想坏他的事,不会太困难。
所以萧嗣要想个办法,既要向朝廷报喜,证明他回鄱阳后真的找到了秘宝,但不能引起萧大款的怀疑,把好处拿走。
思来想去,萧嗣想到时事:皇帝居然真的离开建康,动身前往淮北,要来个御驾亲征,收复青州地区。
算算日子,御驾现在差不多要到淮北兰陵了。
而北伐军前锋,应该已经攻入青州地区。
然而,御驾亲征一事,太过于惊世骇俗,萧嗣可以猜到,李笠会被人私下里骂成什么样子。
他不知道李笠是如何说服太后得,也不担心御驾亲征会吃败仗。
萧嗣担心的是,李笠肯定还要“搞事”,御驾亲征不过是第一步而已。
否则,不至于就为了给皇帝女婿立个威,李笠自己来承担骂名。
那日宫变,萧嗣没有接受李笠的提议,放手一搏,而是选择以退为进,到鄱阳开采铜矿。
他有太多的顾虑,所以退缩了,但李笠不会。
萧嗣不知道自己的“退”,能否真的换来“进”,只能按照预定计划行事,至于李笠会不会有新的举动,便在鄱阳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