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官军攻打河南,齐军必然全力来救,河南地区地势平坦,四面八方无险可守,骑兵来去自如,防不胜防,可不比当初青州之役。”
“而且,现在到处都在议论北伐,齐国必然有所耳闻,早早做好准备,那么...”
“要收复河南,其实是两场大战,第一场是攻,第二场是防,攻得下、守不住,就等于没攻下。”
“若寄希望于周军出击、牵制齐军主力,我看,根本就不稳妥。”
李笠见王琳絮絮叨叨的抱怨,像个老妪,笑起来:“王郎的锐气都到哪里去了?”
“哎哟,彭城公,你不可能看不出今年北伐隐患有多大,就这么袖手旁观?”王琳说完,一脸严肃的看着李笠:
“陛下锐意进取,这是好事,两淮豪杰踊跃参战,也难能可贵,可事关重大,怎能儿戏,若是此次北伐不利,我怕,我怕陛下会大受打击....”
李笠收起笑容,也一脸严肃的看着王琳:“毫无疑问,河南之战,就是两国决战,事关国运,不能儿戏。”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所以煽风点火,撺掇皇帝今年北伐。”
“这种时候,谁要是阻拦,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我倒是可以强行阻止,然后呢?几位皇叔要么赞成,要么沉默,你不觉得,这像是在看热闹?”
王琳还是希望李笠能出手:“那也得劝啊,勉强北伐,极易受挫,若如此,可就前功尽弃。”
他希望李笠能拉住皇帝,请皇帝再忍耐一两年。
“不,没必要,胜算大小,得看怎么打。”李笠很淡定,自从他发现皇帝进入北伐的狂热状态后,立刻找人商量对策,听了不少人的建议,所以,有了应变之策。
他问王琳:“我且问你,让你在目前局势下主持北伐,想要确保胜算,该怎么打?”
王琳想了想,回答:“若正面攻河南,怕是要糟,不如,分兵入河北,在河北烧杀抢掠,掣肘齐军主力。”
“当然,这种打法,恐怕只有徐州军...”说到这里,王琳瞪大眼睛:“莫非...你打算这么来?”
李笠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收复河南,关键是野战歼灭齐军主力,只要歼灭齐国的野战主力,哪怕只是部分,河南,便如瓮中之鳖。”
“既然是决战,在哪打,不都是打?”
王琳还是觉得惊讶:“这又是何苦,河北可是齐国的地盘,徐州军渡河入河北,仅仅是牵制,风险就不小,还要和对方决战,这太冒险了。”
李笠回答:“不,不,与其在河南拉着一群乌合之众和齐军主力野战决胜,还不如,就在对方地盘,打一场...”
“当淮阴热议北伐的消息,传到邺城时,齐国君臣必然开始做准备,他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河南,那么...”
王琳还是觉得这太冒险:“若徐州军先出发,攻入河北,那就是孤立无援,在敌人地盘作战,稍有不慎,可就...”
“此时此刻,徐州军主力,应该已经渡河了。”李笠忽然说,王琳惊讶的看着他,被这消息震动。
李笠拿起酒壶,给自己斟酒:“放心,提前和陛下说过了,这叫出其不意。”
“这一次出击,若大名鼎鼎的徐州军全军覆没,想来,会让北伐的狂热,冷下来吧。”
李笠语气平静,甚至笑了几声,王琳只觉笑声里带着杀气。
“然而没有任何一支齐国军队,可以从正面击败徐州军,没有。”李笠举杯,“因为那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军队。”
王琳举杯,看着李笠,心中有些不安。
既担心徐州军孤军深入,一番厮杀后无法突出重围,折在河北。
又担心一旦徐州军真的在河北来去自如,彰显强悍作战能力后,朝廷会怎么看。
杯中酒一饮而尽,李笠说:“北伐,不是徐州军一军之事,等到战事开启,亳州军的表现,我可是拭目以待呀!”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交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下午,河畔,溃败的齐军骑兵夺路狂奔,其后,梁军骑兵紧追不舍。
方才两军爆发一场遭遇战,虽然双方参战兵力不算多,但战斗异常激烈,最后,齐军败逃,梁军追击。
一追一逃,渐渐接近前方一处芦苇荡。
带兵追击的李昕,见齐兵沿着土路穿行在芦苇荡间,下令停止追击。
梁军骑兵缓缓停下,而逃亡的齐兵跑着跑着,也停下脚步。
双方隔着上百步距离,就这么对望。
毫无疑问,芦苇荡里有伏兵,李昕带着部下掉头往来路去,走着走着,后面跟来十余骑兵。
是方才溃败的齐军骑兵,现在有一部分跟了上来。
不远不近的跟着,梁军若分兵来赶,他们远远跑开,待得追兵返回,这些人又贴上来。
如同苍蝇一般,挥之不去。
李昕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有这些敌骑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毫无秘密可言。
但真没办法驱散这些“苍蝇”。
缓缓退到方才交战的平地,打扫现场的梁军兵卒,已经将有价值的缴获“打包”,用马驮着,
李昕带着部下停在边上,作为警戒,不让敌人靠近。
他看着远处如影随形般的十余敌骑,琢磨起来。
以徐州军为主力的梁军,已经进入河北地区,目的,是寻求和齐军主力决战。
但是,对方不可能傻乎乎凑上来,所以,按照作战计划,徐州军要分兵抢劫各地堡寨,迫使齐军主力扑过来。
争取在徐州军选定的战场,分出胜负。
李昕麾下骑兵,负责在外围哨探敌情,并拦截敌军小股骑兵,尽可能防止对方接近己方主力。
所以连日来,他和部下不断与小股敌骑交战,并成功配合友军,击退齐军的试探性进攻。
战事看上去很顺利,但李昕可不敢盲目乐观,无处不在的零星敌骑,始终环绕着各部梁军,这就意味着敌军很清楚他们的行踪。
对方马多,所以行事就是这么嚣张。
李昕通过对一些俘虏的拷问,得知自从他们渡过黄河进入河北地界后,齐国开始调动兵马来“救火”。
而各地豪强大户,也派人助战,以小股骑兵的形式哨探军情,如同苍蝇一般在梁军活动区域内游荡,寻找梁军的主力。
与此同时,阻挠梁军骑兵对四周进行侦查,试图把梁军的“眼睛”蒙上。
而梁军受限于马匹数量不占优势,对于无处不在的齐军游骑,只能被动应对。
这种感觉,李昕觉得就像练习技击时,蒙着眼睛“盲打”那样。
所谓的“盲打”,就是交手的两个人,都用布蒙上眼睛,被人扶着进入场地,站好。
因为各自站位是随机的,所以相互间不知道对方的位置。
然后,凭着听力,听对方的动静,判断对方的位置,接近后用竹条抽打对方,先抽中目标的人获胜。
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故意制造动静,误导对方。
所以,“盲打”十分考验人的听力和临场发挥。
而为了加大难度,盲打又有另一种规则,那就是一人蒙眼,另一个不蒙眼。
如此一来,对蒙眼之人的技艺要求,又严苛不少。
现在,李昕觉得盲打的只有己方,而齐军因为耳目众多,其实是睁着眼睛,向蒙眼之人接近。
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动起来,干扰对方可能施展的攻势,并且不断挥舞手中竹条,不让对手从容接近。
一定要沉住气,诱使对方发动进攻,然后...
“他们走了!”有人喊起来,李昕定睛一看,果然看见那十余敌骑离开。
“赶紧收拾收拾,我们也撤!”李昕立刻下令,“今夜,换个地方宿营!”
骑兵和骑兵交锋,相互间追逐、算计,稍有不慎,就是被人割首级的下场,所以不仅身体累,心理负担也很大。
李昕知道自己没什么天赋去打神仙仗,未必能想出什么妙招来克敌制胜,那么要想在这残酷的战场活下去,他只能做到尽可能少出错。
并抓住对方的破绽。
。。。。。。
箭堂里,蒙着眼睛的李笠,右手握着一根长长的竹条,一动不动。
他的身后,三步外,李昉紧握竹条,猫着腰,蹑手蹑脚向父亲靠近。
李昕和父亲一样,穿戴着全套护具,却光着脚,为的是行走时不发出太明显的声音。
此时,他就像一只小猫,慢慢接近一只巨大的硕鼠。
硕鼠身强体壮,只一击,就能将小猫“打死”,而小猫只有一次机会能将硕鼠击倒,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旁边,李旿和弟弟妹妹们,紧张地看着,大气不敢出。
父亲很厉害,即便眼睛蒙上了,光靠耳朵听,都能听出接近的人在哪个位置、距离有多远。
然后竹条一抽,“啪”的一声,正中身躯。
观众紧张,场中的“小猫”李昉更紧张,在和父亲的较量中,他胜少败多,却不服输,今天一定要赢。
好不容易绕到父亲身后,这可是好机会,所以...
李昉将手中竹条往旁边一扔,竹条落地引发的动静,果然让父亲“循声望去”,李昉见状大喜,握紧拳头就要进攻。
却见父亲快速向一旁挪动,他的进攻还未发动,就因为相互间距离猛然拉大,行不通了。
李昉稳住心神,一边看着父亲,一边慢慢往地上的竹条挪,挪到边上后却不去捡,而是用脚一踢。
把竹条踢到一旁。
他踢竹条的动静,果然引起父亲的注意,但父亲紧握竹条一动不动,一副蓄势待发的模样。
李昉无计可施,满头是汗,包裹头的头巾已吸饱了汗水,多余的汗水沿着面颊流下,流到眼睛里,让他觉得有些难受。
抬起手,小心的擦拭,避免弄出明显的声音。
他知道父亲很狡猾,是在等他先出手,所以,还是不能急。
再次挪向竹条,然后慢慢弯腰捡起,握在手中,轻轻吸一口气。
随后,奋力将竹条掷向父亲。
“啪”的一声,李笠戴着护具头盔的脑袋被竹条砸中,与此同时,李昉扑了上来。
那一瞬间,李笠猛地后退,李昉的奋力一击落了空,一个趔趄后勉强站住。
但脚步声很明显,动静不小,被李笠听到了。
李笠随即一个箭步前窜,将手中竹条对准动静的来源猛地横抽。
李昉一个抱头前滚,居然躲过这一抽。
旁观的李旿看着父亲和兄长交锋,紧张地手心出汗,其他几个小家伙同样紧张,有人甚至用手捂脸,然后透过指缝,继续看。
李昉起身,依旧猫着腰,盯着父亲。
落地的竹条,在三步外,他得先捡起来...
但已经晚了。
抱头前滚这一套动作下来,李昉的呼吸声频率加大,声音也不由自主大了起来,被李笠听到了。
李笠大喝一声,循着呼吸声的方向冲去,抡起竹条一抽,抽中目标:李昉的左臂。
李昉已经尽可能的躲,奈何体力不支,动作慢了半拍,还是没躲过。
李笠看着一脸郁闷的儿子,笑着把儿子搂在身边:“不错啊,进步了,能躲过几乎是必杀的一击。”
“可孩儿还是输了...”李昉喃喃着,看着围上来的弟弟妹妹们,只觉眼眶发热,想哭。
心中悲愤:明明已经很努力了...
“你输了,是因为体力不足以支撑你的战术。”李笠脱下头盔,再帮儿子脱下头盔,接过仆人端来的汗巾,帮儿子擦那满头汗。
顺便给儿子擦脸,将儿子眼眶溢出的眼泪不动声色擦掉。
“战术是可以的,但连续做出动作之后,你的体力撑不住了,所以才露出破绽,考虑到体格的巨大差异,你的表现很不错。”
“毕竟,父亲是成年人,你是未成年人,体力相差太多,若是和同龄人比,你不会输的。”
李昉情绪稳了些,点点头:“孩儿知道了。”
“还有算计,因为我知道你一定会主动进攻,所以,沉得住气,先见招拆招,等你一通进攻之后露出破绽,我再反击。”
“打仗也是如此,比的是谁出的错少,并且能抓住对方的破绽。”
李笠说着说着,又说到了打仗,李昉很快想到了时局,问:“那此次官军出击河北,也是这般打法?”
李笠点头:“对,官军入河北,如同到别家做贼,对方是一定会主动进攻的,要么把贼抓了或者打死,要么把贼赶走。”
“所以,只要官军能沉住气,扛下对方的进攻,就有机会找出破绽,打个大胜仗。”
时局对于少年们而言,太难理解了,所以没法问更有深度的问题,李笠见儿子们这段时间表现不错,很欣慰。
欣慰之余,想着另外一个“儿子”。
徐州军算是他的儿子,如今在河北作战。
李笠估算了一下,觉得一场大战也差不多该打了,不然,到处抢劫、纵火的徐州军,真的会把河北东南部搅得鸡飞狗跳。
他不认为徐州军会输,所以,想看看齐帝高湛的应对。
李笠对高湛的人品十分看不起,因为对方的所做所为太过分了,不过,皇帝这个“职业”,不看私德。
高二郎(高洋)强占嫂子,但在位期间表现不错,文治武功都有。
所以,李笠想看看,同样强占嫂子的高九郎(高湛家中排行第九),当皇帝的表现如何。
如果对方被跑到河北搞破坏的徐州军弄得灰头土脸,那就别怪他得寸进尺。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七章 战果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涡阳,自钟离沿涡水北上的梁国军队,在城外扎营。
因为前期准备充分,宿营地已提前搭好了窝棚,所以各部将士抵达涡阳后得以“拎包入住”,无需额外花费时间、精力来搭设营帐。
御驾亲征的皇帝萧询,放着自己的御帐不去,跑到窝棚区参观起来。
窝棚,为竹、木搭建起来的小棚,截面有三角形、半圆形等,外部铺上茅草,能具备一定的防风挡雨功能。
再糊上一层泥,防风挡雨效果会稍微好些,还能防火(外火)。
萧询看着一排排整齐的窝棚,只觉颇为有趣,走进一个窝棚,参观起来。
陪在一旁的李笠,见这位一脸好奇的模样,大概能猜出内心所想:这窝棚真有意思哎,住在里面,好像也不错。
不由得腹诽:有意思才怪!穷人住窝棚的日子,你过一天都过不下去。
他知道,自幼锦衣玉食的皇帝,参观窝棚的心态,无非就是猎奇而已。
类似于现代,游客们到非洲腹地参观土著部落,被对方那种“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感动,感慨“绿色、环保、无忧无虑”云云。
仿佛这些土著部落是世间没有被现代科技污染的净土,是人间天堂。
但是,让游客在没水没电没有任何电磁信号的土著部落住上一阵子,住过的人基本上不会羡慕这种生活。
然而,窝棚是许多贫民的住处,能有窝棚住,已经是不错了。
建康城里就有大量百姓聚居在棚户区,一家老小挤在大小造型各异的窝棚里,年复一年的挣扎着活下去。
不过,军中常用窝棚作为兵卒的半永久性营房,譬如城头搭建的一个个窝棚,可以让守城兵卒就近驻防。
又有各种堡寨的营房,以及许多行军营地,基于成本以及取材、施工方便考虑,也搭起大量泥窝棚,让兵卒有个住所。
用心搭建的泥窝棚,看上去像模像样,“标准尺寸”的泥窝棚,可以容纳一个什的兵住宿。
皇帝参观的窝棚,就是这种标准尺寸窝棚,因为天气转凉,所以身处其间也不觉得闷热。
萧询看了一会,问:“这宿营地,会一直用到战事结束?”
李笠回答:“是,因为往来小黄和钟离的人员,路过涡阳时都需要有个遮风挡雨雪的临时住处,所以宿营地的窝棚会一直保留,直到战事结束。”
“这个窝棚,住起来也不错的嘛。”萧询感慨着,李笠提醒:“比起帐篷确实不错,至少冬天住起来,比住帐篷好。”
“协防涡阳的府兵,凭借此处营地,可与涡阳互为犄角,抵御来袭的骑兵,确保涡水航道通畅。”
李笠陪着萧询出了窝棚,在营地里视察,一边走,一边说。
因为北伐的呼声很大,皇帝想要尽快收复河南的决心也很大,所以,皇帝校阅完两淮各地府兵后,战争很快开始。
皇帝自然是要御驾亲征,由大将军李笠主持实际军务。
攻势分三处发动,即东面徐州、中间亳州、西面豫州。
官军主力为原有的州郡军府兵以及先前的募兵,新编练的两淮府兵为辅助。
并按行军制度,将三路北伐军编为三位行军总督麾下共十一支行军。
如今,以徐州军为主的河北道行军,已经渡过黄河,进入河北地区孤军奋战。
所以,河南地区的战事,由另两位行军总督及其麾下行军都督承担。
而北伐军主帅(皇帝)所在御营,一如前次青州之役那样,作为后军,距离前线有一定距离,以确保安全。
然而未必安全。
萧询听大将军李笠分析,因为此次的战场在一片辽阔的河、淮平原,骑兵有优势的齐军,必然少不了突击战法。
那就是探得御营所在位置,然后集结大量骑兵,昼夜兼程实行突击。
齐国不缺马,所以精锐骑兵能够实现“一人三马”,大范围迂回,绕过各地梁军据点,从前线直扑后方,来个长途奔袭。
那么,当萧询抵达亳州小黄,以此为行辕所在,小黄极易受到齐军的袭击。
或者,齐军骑兵越过“战线”在北伐各梁军后方活动,袭击运粮队伍、小股军队,甚至劫掠村庄、堡寨,制造恐慌。
或者,对北伐的各路梁军实行逐个击破。
毕竟对方骑兵有优势,可以集中兵力先解决一路梁军,然后掉过头,击败其他梁军。
萧询登上营栅,看着营外一望无际的平原,只觉心中没底。
一百多年前,刘宋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先后发动了三次北伐,三次北伐主要目标及战场均为宋的河南失土,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之一,是冬季黄河结冰,于是河南、河北连成一片,魏军骑兵可以在东西数千里战线上任意一点突破、南下。
而兵力有限的宋军,处处布防,等同于处处无防,各据点兵力有限,在魏军骑兵的集中进攻下,只能勉强自保,根本就无法救援友军。
宋军无法和魏军展开野战,于是,眼睁睁看着魏军骑兵如入无人之境,席卷河南、两淮,大肆烧杀抢掠。
而孤立无援的各地宋军据点和军队,被魏军逐个击破。
一百多年前宋军面临的困境,现在的梁军同样也可能遇到。
如今是秋末、冬初,梁军先发动进攻,即便能在数月内全取河南州郡,可到了隆冬时节黄河封冻,齐军必然强势反扑。
千里防线根本就挡不住齐军骑兵南下步伐。
到时候,关键还在野战,只有击败齐军的野战主力,才能守住河南。
考虑到现实战局,萧询有些担心,因为大将军详细向他分析了己方的弱点,那就是新编练的府兵,因为未经磨炼,所以,可能打不了硬仗。
那么,为了能够确保河南战役成功,需要分兵一支渡河进入河北,把河北东南部搅得鸡飞狗跳,吸引部分齐军主力。
然后,河南这边,要以他本人为诱饵,引诱齐军以主力来攻,于是,两军决战。
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尽快消灭齐军的野战主力(部分主力)。
确保河南、淮北不被齐军骑兵席卷,避免各地据点变成惊涛骇浪之中岌岌可危的孤岛。
然而,齐军未必会选择尽快决战,一旦对方选择四处袭扰,断北伐梁军粮道,使得战事长期化,那就麻烦了。
如果官军吃了败仗,北伐无功而返,怎么办?
狂热过后的萧询,现在冷静下来,有些后怕。
所以,唯一能依靠的,还是大将军。
“大将军,徐州军,真能在河北,牵制敌军一部分主力么?”
萧询问李笠,李笠回答:“齐军若不认真对付徐州军,徐州军会让他们后悔的。”
“可是....”萧询有些担心,因为昨日收到捷报,徐州军在聊城附近,击败了一支五千余兵力的齐军,斩首三百,俘获战马二百余匹。
这个战果,感觉有些少,萧询觉得那支齐军可能是一支偏师。
所以,齐国或许只打算以偏师缠住徐州军,然后集中主力南下,入河南,来对付北伐的梁军。
李笠看出了皇帝的担心,见这位热血过后果然开始后怕,不好泼冷水,只能给对方鼓劲:
“陛下,徐州军会攻其必救,他们若真敢以偏师糊弄徐州军,徐州军会让他们后悔的。”
萧询听大将军这么说,莫名安心了许多。
李笠不多说,陪着萧询继续巡视,走着走着,腹诽:
1...252253254255256...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