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这些信虽然为不同人所写,但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劝他为国尽忠,与逆贼划清界限。
但王僧辩一直在等,等一个人的信。
昨日,他等到了。
李笠派人送来一封信,在信中“恳请”他以大局为重,支持朝廷(支持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共度时艰。
王僧辩收到这封信后,松了一口气,且不论李笠在信中所说有多少出于真心,但至少说明一点:
李笠没有把他当敌人。
这样就够了,若李笠不屑于对他做表面功夫,那就意味自己成了对方必须铲除的目标。
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王僧辩还在想。
王僧辩和兄弟们,本是北人,当年随着父亲王神念南下入梁,在南方安家落户。
王家兄弟的大半人生,都在梁国度过,自入仕起,就是梁国臣子,按说到了关键时刻,应当为国尽忠。
但是,王僧辩没有把握击败李笠。
若他有如神助,击败了李笠,那么自己的处境也会变得微妙起来:他会不会变成下一个李笠?功高不赏,有死而已?
宗室们容不得一头猛虎,更不会容得下杀死猛虎的勇士。
皇帝驾崩,即便皇后、张贵人能生下皇子,李笠已经不可能做大梁的忠臣,战争爆发无法避免。
若战事很快结束,倒不要紧,受牵连的百姓少,国力损耗不大。
若战事旷日持久,很容被周、齐两国趁火打劫,届时,沔北、河南地区,甚至荆襄、两淮地区,都会沦陷。
真要是这样,战争的胜利者,手中是残破的江山,长江以北地区悉数丢失,国势大衰,只能苟延残喘,再无统一中原之可能。
王僧辩近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他到底想要什么?
高官厚禄?福及子孙后代的富贵?还是...
有生之年,天下一统,并参与其中?
。。。。。。
小黄,郊外,一场狩猎接近尾声,营地里,亳州刺史王琳和部下们清点猎物,现烤现吃,佐以美酒,快活不已。
现场一片欢声笑语,王琳看着一张张笑脸,忽然有些恍惚。
昨日,他收到了李笠的亲笔信,李笠在信中“恳请”他以大局为重,支持朝廷(支持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共度时艰。
王琳看过信后,心情复杂。
他不蠢,知道皇帝驾崩后,李笠若不想死全家,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所以,“都督中外诸军事”是必然的。
而李笠只要走上那条路,就没人可以阻拦,且对方极大概率能够顺利走到终点。
因为李笠真的太能打了,手下又不缺强兵悍将,恐怕无人可以在战场上正面击败李笠。
那么,现在,我该怎么办?
王琳不知道。
他家本是卑微的兵家,多亏姊姊、妹妹容貌出众,被湘东王看中,才有了出头的机会。
王琳觉得,自己全家受了湘东王的恩惠,就该为国效命。
至少,要报答湘东王的恩惠。
所以,一旦李笠走到那一步,改朝换代,必然对前朝宗室斩草除根,那么,他的外甥们,包括琅琊王萧方诸,难逃一死。
作为舅舅,他怎么能看着自己外甥走向末路而视若无睹?
这对得起湘东王么?
而他作为食梁之禄的梁臣,怎么能在关键时刻,与逆贼同流合污?
哪怕这个逆贼,是自己的好友,造反是情不得已。
但基于现实,王琳知道,自己站在李笠那边,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是对他、对王家、对于部下,都是如此。
因为如无意外,李笠必然是胜利者,更别说皇帝驾崩、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消息传来,王琳左右心腹,就有些蠢蠢欲动。
劝王琳,支持李笠。
李笠年富力强,手下大将不少,又有两淮豪杰追随,能打的不仅有强悍的徐州军,还有鄱阳那边的子弟。
而且儿子多,世子都十三、四岁了。
怎么看,李笠都有成为开国皇帝的可能,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
而梁国的那些宗室,有哪个能打的?
宗室们容不下战功赫赫的李笠,就能容下击败李笠的人?
所以,当左右得知派人来找他后,虽然不知具体说了什么,一个个都喜形于色。
认为李笠是在向王琳示好,明显是要拉拢,所以,大伙都很高兴。
很显然,王琳做为一个群体的首领,自己怎么想倒是其次,关键是这个群体的主要成员怎么想。
他这二十多年来,结交无数朋友,有了不少追随者,这些朋友和追随者当中,大部分出身微寒,甚至是来路不明的“好汉”。
这些人追随他,一是因为投缘,二是因为他给了这些人以希望,出头的希望。
而现在,对于许多人来说,只要王琳站在李笠这边,那么王琳连同大伙的前途,一片光明。
对于出身微寒的武人们来说,名震天下的李笠、亲近寒人的李笠、“英雄不问出处”的李笠、号称不败的李笠,就是大伙的前途所在。
王琳知道,如果他选择和李笠作对,部下之中会有很多人离开他,站在李笠那边。
这种选择,是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的,而不是个人恩怨。
那些投向李笠的人,依旧会感激他多年来的提携、照顾,依旧会认他这个“王郎”,但是,会坚定不移的跟着李笠向前走。
因为只有李笠才能带着这些人不断打胜仗,让这些人凭借军功平步青云,而不在乎这些人的出身。
此次北伐河南,就有不少武人凭借军功晋升,在河南各地当县令、郡守,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如今,河南是许多将士的根本所在,许多人在河南有了“功田”,当了官。
而能够守护河南的人,就只有李笠。
如果李笠完了,萧氏皇帝,有能力守住河南么?
恐怕未必,许多人都担心宗室们和北虏勾结,以让出河南、淮北为代价,“请”北虏攻打李笠。
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王琳知道自己的部下当中,许多人都希望他站在李笠这一边。
支持李笠,就能守住河南,守住大伙辛辛苦苦立下战功换回来的官位、土地。
王琳看着谈笑风生的部下们,心中满是无奈。
人心所向,所以,我该怎么办?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五十四章 怎么办?(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鄱阳,大雨倾盆,州廨听事,鄱阳王萧嗣站在屋檐下,看着外面雨帘,不发一言。
皇帝死了,大司马、彭城公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消息传到鄱阳,让萧嗣愕然。
他知道接下来,李笠若不想死全家,就只能沿着一条路走下去。
如此一来,这头猛虎,就成了梁国最危险的敌人,让人坐立不安的是,这头猛虎,几乎没有敌手。
出镇在外的宗室们,不会傻乎乎等着看皇后、张贵人生下的是不是男孩,因为还有数月时间,足够李笠布置妥当。
即便到时候皇后、张贵人没能生下男孩,难道李笠就会心甘情愿拥戴新君即位?
不可能。
新君即位后,对于毫无恩惠的李笠,不可能信任、重用,李笠也不会相信自己能得新君信任、重用,必然要反。
所以,宗室们不会等,李笠也不会等,不用等皇后、张贵人临盆,战争就会开始。
那么,作为兰陵萧氏子孙,萧嗣只能站在家族这边。
即便他不想与李笠为敌,不想和李笠刀兵相见,也不可能站在李笠这边。
因为只要改朝换代,前朝宗室必然面临斩草除根的命运,虽然齐、梁换代后,前朝宗室活下来不少,但毕竟都是兰陵萧氏子孙,且不具威胁,高祖手下留情了。
而对于齐明帝诸子,除了那个聋哑的萧宝义,高祖可是赶尽杀绝。
独独走了个鄱阳王萧宝夤。
想到这里,萧嗣有些茫然。
萧齐末代鄱阳王萧宝夤,在大祸临头之际,侥幸逃往魏国,于是立志报仇,多次率军南下,攻打梁国边境城池。
又任徐州刺史,厉兵秣马,一心一意要报仇。
后来魏国大乱,萧宝夤奉命入关中平乱,因功进位车骑将军、尚书令,随后,因怀疑魏廷要鸟尽弓藏,便据关中称帝,旋即兵败身亡。
萧宝夤的经历,说明一个亡国宗室即便再努力,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空。
萧嗣觉得自己若走这条路,即便能有萧宝夤的作为,走到最后也只能是一条死路。
想着想着,萧嗣不由得对当初自己的决定感到无奈。
三年前的这个时候,也是三、四月间,发生宫变,带兵入宫护驾的湘东王随后去世,当时就有个机会在他面前,李笠劝他放手一搏。
争辅政藩王之位。
但萧嗣权衡利弊,觉得自己要争辅政之位,必然引发诸王起兵,虽然有李笠在自己一方,战争极大可能以他胜利而告终,但如此一来,祸福难料。
宗室内斗,必然让外人渔翁得利。
所以,萧嗣选择回避,离京到鄱阳上任,开采大铜矿,为朝廷开源。
如此一来,皇叔辅政,李笠必然会被太后当做救命浮板死死抓住,皇帝以李笠女儿为后。
女儿为后,李笠有了保障,就不会铤而走险。
三年时间,发生的事情,证明了萧嗣的判断,李笠作为皇帝丈人,尽心尽力辅佐女婿北伐。
两次北伐,大获成功,皇帝的声望大涨,而萧嗣在饶州,采矿事宜也办得有声有色。
只要皇后生下皇子,被立为太子,那么李笠就会作为忠臣,继续为朝廷效命,保皇帝平安。
萧嗣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庆幸,结果,皇帝居然死了。
皇帝一死,李笠欲做忠臣而不得,只能造反。
而萧嗣作为梁国宗室一员,只能响应其他起兵的族人,与这头猛虎对抗。
萧嗣转身走进听事,坐下,看着案边火盆里一些书信的灰烬,心乱如麻。
已经陆续有宗室派人来鄱阳,向他陈述利害关系,希望他以大局为重,与李笠决裂,而不是助纣为虐。
那么,首要之务,就是在鄱阳进行一番“清洗”,将李笠及其部下的根,斩断。
鄱阳,是李笠的家乡,鄱阳子弟追随李笠征战十余载,饶州地界又有不少人及产业和李笠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鄱阳是李笠的根基,要对付李笠,得把其根基连根拔起。
而李笠的左臂右膀以及许多部下,多有亲属在鄱阳,只要将这些人控制,就能让李笠那边投鼠忌器。
众多密信,萧嗣看后烧毁,却不打算这么做。
且不说想不想的问题,就说实际操作起来,他不认为李笠在鄱阳没有布置,任由他为所欲为。
一旦他决定动手,在鄱阳缉捕李笠同党,关押诸将亲属,恐怕,先死的是他。
甚至,他的号令刚出州廨,就是全城皆反的结果。
李笠太得鄱阳人心,其左臂右膀以及大量鄱阳子弟,已经将李笠和鄱阳紧紧绑在一起,这种联系是斩不断的。
就算李笠遇刺身亡,但还有儿子,其妻家(黄家),连襟(彭家),在鄱阳依旧有极大地号召力,依旧能动员起鄱阳乃至饶州的人力物力。
能征善战的李笠,带着许多人升官发财,是整个饶州(鄱阳)的希望所在,无数人,恐怕都攀着李笠更进一步,改朝换代。
这些人对李笠的支持,是极其狂热的,萧嗣知道自己一旦决定在鄱阳做些什么,哪怕想杀什么人,那么先死的,恐怕是他。
案上,还有一封信,那是李笠派人送来的亲笔信,对方在信中“恳请”他以大局为重,支持朝廷(支持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
萧嗣有几个理由来说服自己支持李笠,譬如一旦皇后生下皇子,李笠作为外祖父,尽心尽力辅佐外孙,待其长大成人,交还大权。
但无上权力的诱惑,足以让父子反目成仇,遑论外祖父和外孙?
或许李笠愿意继续当大梁忠臣,可他身边人呢?
是做开国元勋好,还是做大梁忠臣之左右好?
就算萧嗣愿意相信李笠要继续当忠臣,也能管束左右,继续为朝廷效命,可宗室们相信么?
当宗室们起兵后,萧嗣没有选择,只能响应。
而响应的决定一旦公布,鄱阳必然沸腾,届时他就像油锅里的鱼,被油“炸”得通体焦黄,一点翻盘点机会都没有。
即便暗中布置也不行,萧嗣知道,不说城里,就是州廨里,定有不知多少个眼睛和耳朵,默默看着、听着他的动静。
一旦他表现出要先发制人的意图,恐怕会被人“先发制人”。
他支持李笠,待到改朝换代,必然落得暴毙下场。
反对李笠,不用等到两军交战,他恐怕就在鄱阳死于一场哗变,甚至意外。
反对李笠,但不去参与起兵“清君侧”,携带家眷出逃,逃到周国或齐国去?
且不说从鄱阳出逃,如何平安逃到周、齐两国,就说逃过去后,寄人篱下的日子好受么?
若李笠称帝,对方年富力强,才干出众,或许二十年内,就能挥师统一天下。
届时,他一个寓居外国的亡国宗室,以年迈之躯面对李笠的兵马,又有何面目活着?
逃,不行,未必逃得到别国。
战,不行,无论是和李笠交战,还是和宗亲反目。
拖延时间,不行,李笠和宗亲们,都不会允许他旁观的。
那该怎么办?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五十五章 腥风起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绵延群山,郁郁葱葱。
一片风轻云淡之中,数羽信鸽振翅高飞,飞过崇山峻岭,南而去。
忽有黑影自上方袭来,快如闪电,击中一羽灰鸽。
却是一只猛禽袭击猎物得手,抓着那灰鸽飞向别处,而高空中盘旋的另外两只猛禽,看准目标后也开始俯冲。
其余几羽信鸽四散,躲过袭击,忽高忽低、忽左忽右,钻入山谷,盘旋于云雾弥漫之中,躲避‘追兵’。
摆脱“追兵”之后,它们之中,有两羽转了个弯,往西面而去。
所去的目标,是一座大湖东畔的小渔村,那村子边上有一颗白色巨石。
其余几羽则继续往南方向飞去。
飞着飞着,群山之中开始出现临星盆地,又飞了一阵,下方忽然出现大片平地,其中为一座城池。
而城池四周散布着星星点点的窑炉,有一道道黑烟冲天而起,远远看去,仿佛城池所在地区失火,为烟火环绕。
城池边上,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河边码头上,靠泊着大量船只,如同蚂蚁般的人们,将一个个箱子装船。
信鸽继续往前飞,飞过河流,群山变成丘陵,然后变成大片田地。
辽阔的田地之中,有无数忙碌的身影,又点缀着村落、庄园,期间夹杂着沟渠,以及弯弯曲曲的道路。
信鸽飞着飞着,看到了自己的家。
它们的家,在一处庄园边上,那里有亭台楼阁,有温暖的窝。
此时的庄园里,人声鼎沸,一块空地上,许多人排成整齐的队伍,呼喊着口号,挥舞着手中长棍。
风尘仆仆的信鸽,在庄园外边盘旋,看准那有不少同伴环绕的家,快速接近。
最后,顺利到家。
来自远方的信鸽,回家了,它们见到了久别多日的同伴,欢快的“咕、咕、咕”叫起来。
在鸽舍值守的男子,见状赶紧上前,将归来信鸽腿上绑着的芦管取下。
和同伴一道,仔细看过信鸽脚环上的编号,做好登记,将几枚芦管放在一个小木匣里,锁好,然后出院子,往庄园内某处走去。
他们经过热火朝天的操场,挥汗如雨的健身房,破空之声频传的靶场,正在清点库存的库房,来到一处院子。
芦管被人拿出来,从中抽出一张张纸条,有人借助放大镜,将其上所写密密麻麻的密文誊抄,并进行“翻译”。
翻译结果,很快便呈到李家部曲督张轱辘面前。
年过四十的张轱辘,在梁国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由昔日头发浓密的青年,变成头顶稀疏的中年。
但是,犀利的眼神,强壮的身躯,凛然杀气,并未被岁月磨去。
他拧着眉头,仔细看完所有消息,随后眉头舒展,脸上浮现笑容,向随从吩咐:“擂鼓,召集他们,到议事厅议事。”
“是。”一名随从退下,张轱辘看着那些写着“译文”的纸张,喃喃着:
“这一天,终于到了。”
飞鸽传书,可以让千里之外的人们通信,十分神奇,当然,前提是手里要有对方所在地养的信鸽。
张轱辘现在收到的消息,来自淮阴,郎主李笠下令,召集队伍,准备打仗。
原因,张轱辘之前就知道了,现在,不过是确定了而已。
前不久,皇帝驾崩,暂无子嗣,不过皇后、张贵人有身孕,数月后,或许能为皇帝生下遗腹子。
所以,太后以皇后之父,大司马、彭城公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确保局势稳定,皇位问题,要等到皇后、张贵人临盆时再定。
消息传出后,经过短暂的沉默,出镇在外的宗室诸王,做出了反应:乱命不受。
现在,诸王“不约而同”起兵,打出的旗号是“奉太后密诏起兵,诛杀国贼李笠。”
诸王发檄文,声称皇帝驾崩后,李笠软禁太后以及江夏王,篡权,意图不轨。
太后冒险手写密诏,让宫人夹带出宫,并带太后随身玉佩为凭,向诸王求救。
于是,东扬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吴郡郡守、义安王萧大昕,起兵“勤王”。
这是三吴地区。
长江中游,以及江沔地区,江州刺史、西阳王萧大钧,起兵“勤王”。
响应的宗室,有司州刺史、长沙王萧韶,郢州刺史、南海王萧大临。
荆州刺史、安陆王萧大春,湘州刺史、武宁王萧大威,雍州刺史、新兴王萧大庄。
可以说除了两淮、河南、青兖地区,以及立场不明的沔北地区,梁国主要地区的出镇藩王,大都反对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
诸王起兵,声势十分浩大,看起来,势不可挡。
张轱辘看着窗外的风和日丽,冷笑起来。
一群守户之犬,连猎犬都不是,居然敢挑战猛虎。
不通军事的宗室诸王,人再多,也没用。
打仗,并不是人越多越好,一群废物聚集起来,依旧是一群废物。
张轱辘认为,甚至不需要郎主动手,鄱阳这边拉起的队伍,就能把这些纨绔子弟收拾了。
鼓声响起,震撼人心,张轱辘将纸张拿起,夹在“文件夹”里,带着离开房间,往议事厅而去。
李笠自鄱阳内史任上离任、离开鄱阳,到现在已经有十来年,期间一直未回家乡。
但是,不代表鄱阳这里无人管理。
当徐州寒山成了李笠第二个家乡之际,鄱阳这里,李家的根,并未枯萎,而是愈发茂密、深入地下。
大量随着李笠四处征战的老兵、部曲,鄱阳子弟,以及伤残兵卒,回到鄱阳后并未真正解甲归田,而是承担着“骨干”的作用。
这些人,被作为一支军队的骨干,组织起来,定期聚会、讨论,学习或复习如何更好的打仗,打胜仗。
这样的一支骨干,人数不为外人所知,张轱辘却大概清楚。
不算李家部曲,这支骨干队伍,人数三千。
按照军士管军的制度,一个军士(老兵)带五个人来扩建军队,以李家部曲为将,以鄱阳子弟(其中不少人参过战,或者担任过商队护队)为兵员。
瞬间可有一支兵力一万五、作战经验过得去、能打硬仗的军队。
将士们全都披坚执锐,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彭蠡湖渔民可以组织起来,组成水军。
这支临时拉起来的军队,当然比不上徐州军,对上文弱宗室带领的军队,不敢说必胜,但要输,还是很困难的。
更别说,郎主早有布置,起事的鄱阳子弟兵即便没有中枢派来的援军接应,也不是孤军奋战。
议事厅里,张轱辘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脸,扬着手中“文件”,高声宣布:“郎主有令,召集队伍,准备打仗了!!”
随后,将写有消息的纸张分发下去,让大伙知道,如今要对付的敌人,主要有哪些。
与会众人对时局已有了解,所以对必然发生的事,并不意外,反倒觉得兴奋:腥风血雨过后,胜利的必然是郎主,是他们。
片刻,有人问:“鄱阳王呢?鄱阳王,是听朝廷的,还是要起兵造反?”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五十六章 形势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鄱阳,鄱阳王府,鄱阳王萧嗣正在见客,客人来自江州寻阳,为西阳王府中兵参军张毅。
张毅受江州刺史、西阳王萧大钧所托,来鄱阳,劝萧嗣以大局为重,响应诸王,一同起兵。
1...260261262263264...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