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乱世栋梁 第二十二章 讨价还价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得加粮。”
这是大当家毕万顷对曲亮的答复,其实就是讨价还价。
他虽然没有万顷良田,但手下有千余“好汉”,如今收钱粮替人消灾,讲的就是“看钱粮办事”。
曲亮对这个回答毫不意外,问:“那,不知大当家的意思?”
毕万顷咧嘴笑起来,森森白牙似乎闪烁着寒光:“一万石,如今日子难过,好歹,的给弟兄们筹集两三个月的口粮。”
“一万石?这...”曲亮觉得为难,因为这是加价,加一万石粮食,太多了。
毕万顷见对方犹豫,便说:“你也别嫌多,我这是只能做一次的买卖,完事之后,得四处躲藏,没有粮食,人心就散了。”
“我劫了卢家的亲,必然得罪不少人,一旦被人察觉,这太湖是待不下去了,风险就在那里,你们觉得不合适,可以,另外找人吧。”
曲亮试图讨价还价:“可抢了亲,那貌美如花的小娘子,就归大当家享用了,若大当家看不上眼,跟许家开价,让他们花钱粮来赎女儿,也是...”
话没说完,毕万顷摆摆手:“那小娘子漂亮又如何?我恶了卢、许两家,一旦事发,太湖就待不下去了,若跟许家要赎金,这事可不好操办。”
“抓了人,得当日做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人,不能过夜,如此,这小娘子的名声才保得住,若过了夜,恐怕许家也不想出大价钱了。”
“那么,我得提前做布置,才好当日抓人,当日放出风声,当日领赎金,当日放人。”
“许家人可不是好糊弄的,我提前布置,一旦走露风声,把你们东主的事情办砸了,算谁的?”
“不是我自夸,这湖里的大当家那么多,有多少个,敢同时得罪卢家和许家的?”
“而且动手时,刀箭无眼,万一死了两家之中要紧的人,这仇可是不死不休,我多收一万石粮食,多么?”
曲亮听了,腹诽不已:当然多,因为“本金”就很多了。
不过,对方临时加价,也算是在东主算计之中,此事必须尽快定下来,但又要尽可能保密,所以,曲亮可以“临机决断”。
“既如此,也罢,粮食,我会让人先送一半过来。”曲亮做了决定,毕万顷笑起来:“干脆!行,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又说了一会,曲亮正要告辞,离开这处湖汊,毕万顷问:“那卢家小娘子,果真漂亮?”
曲亮回答:“听说是很漂亮,怎么,大当家有何想法?”
毕万顷说:“你家东主,就没想过金...金屋藏娇?把小娘子收了,爽一爽?”
“事关重大,若藏了人,容易走漏风声。”曲亮笑了笑,他知道对方是想找个借口多要钱粮罢了。
告辞后,曲亮走出树林,来到湖边,登上自己来时乘坐的渔船,往湖汊外湖面而去。
他家东主想要做的事,就是釜底抽薪,但在那之前,得煽风点火。
挑动吴郡...不,如今是吴州...挑动吴州几个大户起来闹事。
其中,少不了卢、许这两家大户。
许家有女,到了嫁人的年纪,据说有美色。
本来许家还在给自家女儿寻个好姻缘,不过听说昏君要在三吴地区选美人入宫,于是许家急了眼,立刻给女儿定了亲。
亲家是同为大户的卢家,两家为免夜长梦多,就要在年前,把婚事办了。
按风俗,许家会派人去卢家接新娘,那么,这就是煽风点火的好机会:
有人半路劫走新娘,卢、许两家必然暴跳如雷,接着,发现劫走新娘的贼人,居然是官府派人假扮的...
联想到昏君要选美的传闻,可想而知,卢、许两家必然一肚子火,再加以撩拨,就要爆发出来。
只要这两家动起来,就足够吴州乱一阵子,而其他地方,本来就对朝廷检籍、检地不满的大户,也会跟着推波助澜...
等到水一混,许多地头蛇不需要别人鼓动,自己就会动起来,浑水摸鱼。
届时,他们再挑唆太湖里的水寇,袭击沿湖地区,尤其袭击各地进行检籍、检地的地方官吏。
朝廷不放心本地人出身的吏员办事,特地调来大量官吏,主持检籍、检地,只要将这些人击杀大半,或者迫使对方不敢出城...
没了可靠地人去清查户籍、丈量土地,加上各地群情激奋,检籍和检地,也就只能暂缓,这就是釜底抽薪。
曲亮想着想着,觉得东主的一番谋划,成功的把握还是不小的。
那个渔家子,也许打仗时在战场上没有对手,但是,夺人江山可以靠军队,治理江山,可不能靠军队。
若派军队就能把检籍、检地的事办好,早个百来年,刘宋时就能做到了。
。。。。。。
清晨,湖汊边上一个渔村里升起袅袅炊烟,渔民们开始做饭,吃完后便要开始一天的劳作。
有人在做饭,有人在整理渔具,有人则在磨刀,准备弓箭。
劳作,可以是捕鱼,也可以是杀人越货,具体干什么活,看情况而定。
陆地上,某些耕地的农夫亦民亦贼,水里,某些打渔的渔夫,自然是亦民亦贼。
在水上讨生活的人,无论是摆渡,还是捕鱼,碰见了落单的商旅或船只,都会很熟练的拿出看家伙“伙计”,热情的“打招呼”。
岸边,张六鹅看着手下忙着整理船只,不发一言。
昨晚,大当家毕万顷召集他们几个头目,说今日要做一桩大买卖,只要顺利完事,接下来,兄弟们就不愁吃穿。
具体是什么大买卖,毕万顷没说,不过张六鹅知道是什么事。
今日,吴郡..吴州大户卢家派人去另一个大户许家接亲,毕万顷要袭击迎亲队伍。
抢那据说貌美如花的新娘,顺便抢许家陪嫁的资财。
然后,故意留下线索,让卢、许两家认为,是朝廷的鹰犬扮做水寇,抢夺美人,献给皇帝。
如此一来,卢、许两家必然蠢蠢欲动,加上各地多有大户不满朝廷检籍、检地,于是...
若真是那样,三吴遍地烽烟,倒霉的,是寻常百姓。
张六鹅想到这里,往岸上渔村走去。
村子里鸡犬的叫声不时响起,又有孩童三五成群、追逐嬉戏,看上去,和寻常村子无异。
这村子即是渔村,也是他们的据点,平日里打渔,暗地里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至于毕万顷的打算,他之所以知道,当然不是有未卜先知的法术,是因为他得人劝解,“迷途知返”,为朝廷鹰犬。
官府要治理太湖水患,这水患有两种意思:其一,每年雨季极易泛滥的湖水和周边河水;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其二,就是肆虐湖区的水寇。
治理前一种水患,需要组织百姓兴修水利,那就要先检籍、检地,增加官府的钱粮、布帛收入,能调动更多的劳动力大兴土木。
治理后一种水患,光靠杀是不行的,要软硬兼施,其中也包括检籍、检地。
道理很简单:其实很多水寇都是渔民,或者无地可种、逃亡山湖的“山湖人”。
只要这些人能有地种,能靠着正经干活,有一口饭吃,能养活家人,谁会去当水寇?
所以,张六鹅对“上司”的讲解很认同:
检籍、检地很重要,然后官府才能调动人力物力,兴修水利,让太湖湖区变得“安静”,雨多不发水灾,雨少不闹旱灾。
然后组织百姓大规模屯田,只要人人有地种,家家丰衣足食,有好日子过,谁会去做山贼、水寇?
想到这里,张六鹅颇为期待,当今皇帝出身微寒,据说是渔家子出身,所以,皇帝明白百姓的日子有多苦。
现在,皇帝想要有所改变,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就得治理太湖“水患”,顺便收拾一群地头蛇。
那么,“有司”就要来个“钓鱼”,撺掇大户们和水寇勾结,谋划做坏事。
与此同时,他们这些耳目,暗中收集证据,待得时机成熟...
将水寇的头目和那些不干好事的大户一网打尽,官府就能推行一系列新政。
往后,人人有地种的好日子,或许就会来了。
张六鹅希望自己的后代能过上好日子,堂堂正正的生活,而不是像他这样,自幼流落江湖,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
这种日子,没有将来,或许某一次打斗中,就会丢了性命。
亦或是被人算计,死无葬身之地,家人被欺侮。
走到自家小院,却得知有客来访:另一个头目马大帆,有事找他。
头目们各自有一支队伍,互不隶属,平日里听大当家毕万顷指挥,经常为了打劫后的钱财分配争得面红耳赤,所以相互间关系一般。
房间里,张六鹅正要和对方客套,却见马大帆拿出一个玉佩,轻轻放在案上。
他定睛一看,看清楚玉佩的样式以及纹路后,瞳孔一缩:这是约定好的信物!
是自己人!
张六鹅先看看门外有无人偷听,转回房间,低声和对方对暗号。
暗号对上了,原来面前这位,就是上司口中所说,那个潜伏在毕万顷身边的“自己人”!
“原来是自己人,那么今日...”
张六鹅低声问,马大帆点点头:“毕万顷今日要袭击卢家的接亲队伍,我特地来与你碰头,就是先通个气。”
“别到时候动手时,自家人打起来,两败俱伤...”
。。。。。。
公廨,刑房,差点受鞭挞的曲亮,被人从刑架上放下,披上衣服,坐在一旁的胡床上。
下令将他放下来的,是一名身着皂衣的中年男子,男子见曲亮坐着一言不发,笑道:“怎么,打算硬抗?”
曲亮瞥了对方一眼,没有吭声,鞭挞的滋味可不好受,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扛。
之前,收了他好处的毕万顷,带手下拦截卢家的接亲船队,失败了,而且还没逃掉,被人活捉。
于是,官府根据毕万顷的口供,到庄园里抓人,曲亮躲不掉,被来这里“问话”。
事已至此,他只能一个人扛,不能供出幕后主使是谁。
“说出谁是幕后主使,你就不用受罪。”中年男子在对面坐下,也坐在一张胡床上。
曲亮回答:“是我主使,无话可说。”
“是么,你的东主,不知情?”
“不知情。”曲亮坚持着,中年男子再问,他依旧否认。
虽然他知道自己招或不招,其实改变不了什么,但既然对方这么在意他的口供,说明事情还有回转余地。
很明显,对方想要他尽可能在公堂上攀咬更多的人,所以才这么“和颜悦色”。
只要他扛下来,他那被东主另行“安置”的儿子就能活下去。
中年男子见状,笑起来:“他给你什么好处,你这么死心塌地的?”
曲亮不答,中年男子便说:“我是巡捕房捕头贾初五,你若是如实招供,指认幕后主使,那就可以转为证人,从轻发落,并有奖金。”
曲亮知道“巡捕房”是州廨新设的官署,其人员名为“巡捕”,头目名为“捕头”,是新的爪牙。
而这位贾初五,原为税署税官,和商贾们打交道,是出了名的讲信用。
但曲亮却依旧不吭声。
贾初五说:“这样吧,你如实招供,协助破案有功,就不用坐牢,带着你的家财,去徐州或者饶州定居,隐姓埋名,有宅院一座,另外赏钱一百贯。”
携家财到外地隐姓埋名定居,额外有一百贯钱,这出价很不错了,只要花个二十贯就能买一个模样不错的婢女...
曲亮却不吭声。
“二百贯。”对方开价,曲亮答。
“三百贯。”
“四百贯。”
“五百贯。”
“我就是主谋。”曲亮忽然打破沉默,他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强调一遍“我就是主谋。”
贾初五似乎没听见,开口:“六百贯。”
没有回应,再说:“七百贯。”
“八百贯。”
“我、我就是主谋...”曲亮又强调了一次。
“九百贯。”贾初五说完,补充一句:“还不够么?只要你配合,不用受刑,有后路,找个漂亮小妾,生儿育女,也是不错的。”
曲亮有些犹豫。
是啊,儿子没了,可以再找一两个漂亮小妾来生....
“这样吧,一千贯,不能再多了,我们之所以愿意给钱,而不是用刑,算是谈合作,希望你...”
贾初五说着说着,笑起来,意味深长的说:“希望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曲亮闻言心中一动:果然是想借他之口,攀咬更多的人!
但他还是不吭声。
“九百贯。”贾初五说道,曲亮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怎么变少了?
贾初五顿了一下,又说:“八百贯。”
曲亮有些慌乱,嘴角蠕动,想要说什么,却听对方说:“七百贯。”
“不是说好了一千贯?”曲亮脱口而出,旁边几个狱吏闻言,眉毛一扬:哎哟,果然你这家伙还是喜欢钱呐。
“说好了?”贾初五看着曲亮,看着这个被自己窥破心思的囚徒,笑起来:
“我只问你一次,一千贯,你能不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曲亮艰难的咽下口水,心中不断挣扎。
这是交易,但对方或许食言,可是....
毕万顷出事,似乎是因为出了内贼,那么,官府很可能一开始就在设陷阱,目的,就是等着看有谁来找毕万顷干脏活。
毕万顷被抓,供出了他,即便他硬抗,但官府必然怀疑他的东主。
所以,一旦官府铁了心要对付他的东主,一样能找借口动手。
那么,他的坚持并没有太多意义。
即便贾初五不兑现承诺,但自己配合的话,或许,还有机会保住一条命。
当然,若对方守信,那么...
“还没想清楚么?”贾初五问,曲亮深吸一口气,说:“草民..想清楚了,愿意指认...指认那些...那些幕后主使...”
“好,很好。”贾初五笑起来,“既然你愿意配合,来人,给曲管事换个房间!”
乱世栋梁 第二十三章 勾决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春暖花未开,称帝即将满一年的李笠,一如既往忙碌。
他一大早便坐在洒满阳光的听涛阁内,忙着对手中名单进行审核,然后打勾。
名单上的名字只要被他勾中,就意味着名字所代表的人,要被执行死刑。
此即为勾决,不过为了慎重起见,要反复三次:即行刑前,有司要连续三次奏请皇帝,请皇帝最终定下死刑名单,有司才能行刑。
如此制度,是出于对死刑的慎重考虑,毕竟人死不能复生,连续三次复奏,就是为了考虑更加周详。
但李笠手中不只是几张薄薄的名单,案上放着厚厚一堆资料,都是相关案件的卷宗手抄副本。
各副本上面,都有对应案件的详细说明,包括各种人证、物证的描述。
死刑名单上报,到他这里之前,已经过提刑司、刑部“多级复核”,案件的各种细节,都经过许多次推敲,可说翻案的几率很低。
为防止有人偷偷在名单上加名字,死刑名单为特殊油墨、纸张印制,而不是手写,并经过多级审核、用印,极难作假。
所以,名单上的人,基本上都难逃一死,但李笠还是认真审阅,这即是对手中权力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人性负责。
打一个勾,就能定人生死,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足以让任何人迷醉。
久而久之,掌权者就容易麻木,觉得那一个个名字,不过是一个个文字,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李笠觉得,一旦上位者视人命如草芥,没有任何怜悯之心,其所做所为,就容易走偏。
譬如,一个有名的历史人物——隋炀帝杨广,其所作所为:开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到底是对是错?
就后世角度来说,开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并没错,错的是不把百姓当人看。
这些大事,杨广非得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多少百姓因为皇帝的好大喜功而家破人亡?
皇帝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不给寻常百姓活路,那么百姓揭竿而起,导致天下大乱、隋朝灭亡,就是杨广咎由自取。
这个典型的反例,让李笠时刻提醒自己,即便大权在握,也得保持基本的人性,治理国家不是战场厮杀,人命,不能视若草芥。
他仔细看完一份名单,将最后一个名字打上勾,轻轻把名单放好,再在每个已经打勾的名字上,用自己的印章“盖章”。
这枚特制印章,制作成戒指模样,戴在他的右手食指上,等同于私章,轻易不离身。
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防止有人绕过他,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死刑名单打勾。
一旦死刑名单变成诏令,到门下省“复核”时,门下省官员发现名字只有勾,没有他的章,就得再把名单送回来,让他亲自确认。
如此麻烦,全都是为了慎重。
一番忙碌之后,勾决完毕,李笠看着名单上的红色小勾,陷入沉思。
这其中的许多人,是钓鱼执法的“成果”,祖珽这几个月来,在三吴地区疯狂“钓鱼”,把许多暗中阻挠检籍、检地的地头蛇,都给钓上来了。
所以,三吴地区虽然暗里涌动,但有能力兴风作浪的“大鱼”相继“上钩”,风浪大不起来。
而所谓的“钓鱼执法”,其实就是诱导犯罪,官府暗中收买、拉拢一些江湖好汉,使其接触那些可能会搞事的地头蛇,然后谋划各类大案。
待得人证物证俱全、即将起事之际,官府突然发难,来个“人赃俱获”。
这种“钓鱼执法”,目的就是针对特定人物,做出一宗大案,然后做成铁案,主谋及其主要党羽,全都要被处以死刑。
所以三吴地区上报的死刑名单当中,大半都是被钓上来的“大鱼”。
每一个“大鱼”,其后都代表着一个家族;每一个“大鱼”的死,都代表着这个家族随之式微。
而每一个地头蛇家族的式微,就意味着检籍、检地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降低,并造成其他地头蛇风声鹤唳。
他们不敢再将自己的不满付诸实施,不敢相信找上门来商讨起事的“友人”,到底是真的义愤填膺,还是官府的鹰犬。
当这些地头蛇们相互怀疑、心中惴惴之际,对检籍、检地的不满,自然就只能压在心里,不敢付诸实施。
如此一来,当检籍、检地完成,三吴地区的局面就打开了:
今年秋天,三吴各地大户,无论官民,都要按照实际田亩数,足额上缴租赋。
大户们名下已经被清查、成为官府编户民的劳动力,都要给官府服劳役,庄园主的经济收入,以及可支配劳动力必然明显变少。
可想而知,大户们的怒火不会少,但面对官府恶意满满的“钓鱼执法”,以及一个个被抓、名字被皇帝勾决的头面人物,再狂不起来。
这些人,现在(年初)退了一步,就只能步步退。
因为李笠不会给对方机会“回头”,敢造反,军队伺候;敢暗中搞事,就会被钓鱼执法;
若在家中扎他的草人用针扎,日夜诅咒,无所谓,反正李笠不信这一套。
时钟上的指针,走到了十点五十分,皇太子李昉已在阁外等候。
李笠让儿子进来,父子俩开始探讨一个“商业问题”:
如果把三吴地区当做一个大市场,客源,为土地和劳动力。
那么,“李家商号”要如何垄断这个市场,抢走绝大部分“客源”,把绝大部分竞争者挤出去?
李昉将自己的方案上交,并陈述想法:“孩儿以为,一如父亲所说,首先,要用大规模补贴,抢占市场份额...”
李昉所说词汇,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都是李笠教的。
李笠知道,后世的商业巨头,抢占市场的方式很粗暴:用大规模补贴,实现超低价商品(服务),以此吸引客户,抢占市场份额。
和竞争对手相互比赛烧钱,靠着雄厚的资金,把对方的资金耗干。
待得一个个竞争对手被迫退出竞争,市场被自己独占之后...
取消补贴,商品(服务)不仅要恢复原价,还要提价,消费者“爱买买,不买滚”。
此时,因为市场垄断,没有像样的竞争者,消费者只能变成韭菜,任由市场垄断者收割。
如此商业扩张模式,在许多行业屡试不鲜,但要成功实施,前提是有足够的资金,烧钱烧到实现市场垄断,然后开始割韭菜回本。
现在,李笠把这种套路教给儿子,儿子很快就琢磨出一套方案,而类似的方案,其实李笠已经布置好了,正在实施。
朝廷依托饶州乐安大铜矿,并调动各地粮食,针对三吴地区,开始大规模“补贴”,和地头蛇们对耗。
第一步,趁着开春,农民需要借钱,买种子、租农具和耕牛来进开战春耕,朝廷以总税司署为“提纲”,组织商贾向各地农民低息放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