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但是,看着友军在面前被敌人肆意屠杀、践踏,自己却无能为力,那种愤怒和屈辱,让城头将士气得脑袋发胀。
他们不明白,这些敌人是怎么袭击邺城得手,毕竟那是一国之都,城墙高大,驻军也不少。
他们不明白,邺城昨日沦陷,怎么今天一大早,就有敌骑冲到一百六七十里外的易阳,将还没反应过来的勤王兵马打了个措手不及。
对方动作这么神速,那么,撤出邺城的皇帝怎么样了?
是平安进入滏口陉,往晋阳而去,还是半路上被楚军追上,做了阶下囚?
守军想不明白,但率军昼夜奔袭的韩熙想得明白,看着遍地狼藉的战场,以及孤零零的易阳城,连夜赶路的疲惫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为皇帝的元从,韩熙不太想做禁卫军官虚度时光,他更想带兵打仗,驰骋沙场。
所以,有了出击立功的机会。
皇帝用计,让云集邺城的勤王兵马被其朝廷遣散,而北归的军队,算算日期路程,应该是在易阳附近。
所以,韩熙和部下没有参与昨日的“入邺”,而是在外围待命,以防不测。
得皇帝下令后,韩熙率军直接往北而去,以“齐军”的身份,穿州过县,追击北上的齐军。
现在,赶上了,在易阳宿营的北返勤王兵马,被他们打得等于全军覆没。
再等下一波勤王兵马聚集,也是至少数日之后的事情。
如此一来,己方可以在邺城站稳脚跟,后续援军抵达,而之前后撤的各路北伐军,也会卷土重来。
韩熙让部下将投降的兵卒缴械,用缴获的马匹驮着,履行“投降不杀”的承诺,率军撤退。
留下这些被缴械的兵卒在野地里呆若木鸡。
皇帝要让失魂落魄的溃兵,将邺城沦陷的消息带向四方。
与此同时,楚军“投降不杀”的承诺,也会一同传向四面八方。
乱世栋梁 第七十六章 应对(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冀州州治信都,冀州刺史、任城王高湝,在州廨听事召集文武官员议事。
前不久,邺城遇袭,皇帝撤往晋阳,随后邺城沦陷。
消息传来,冀州震动。
但随之而来的坏消息不止一个:先前南撤的北侵楚军,已经卷土重来。
黎阳那边告急,据说楚军再度从南岸白马津过河,攻打黎阳城。
而下游地区,楚军又从碻磝过河,抵达北岸,径直往冀州而来。
其前锋骑兵已达清河,距离信都不远了。
其实,楚军于碻磝渡河之后,距离信都的最短距离也就二百余里,骑兵两日便到,所以,信都局势急转直下。
那么,到底要不要遵从皇帝的旨意,发兵去救邺城呢?
高湝想去,但文武官员意见相左,让他有些头疼。
主张去救邺城的人,认为楚军刚刚占领国都,根基不稳,邺城居民数十万,定然会积聚力量反击。
只要有勤王兵马抵达,来个里应外合,楚军就只能弃城。
所以冀州出兵一定要快,若时间拖久了,楚军后援抵达,想要收复邺城,只会越来越难。
至于信都,只要军民闭门不出、坚守城池,等到其他地方兵马赶来,楚军必然知难而退。
反对出兵邺城的人,认为冀州之前去邺城勤王的兵马,在归途中遇袭、伤亡惨重,如今又有楚军直奔信都而来,若冀州再分兵去救邺城,信都就危险了。
因为前一拨派出去的兵马伤亡惨重,现在冀州军中多为州郡兵,让他们丢下自己的亲人不管,跑去敌军更多的邺城打仗,搞不好半路上就会哗变。
而且,邺城以北的滏阳已经失守,官军想要收复邺城,得先收复滏阳,这不是单靠冀州军就能办得到的事情,得等其他各州兵马聚集,一起作战。
于是,所谓的“收复邺城要尽快出兵”,其实根本就没有效果,即便冀州这里急着派兵去邺城,可别处州郡快不起来,也没用。
况且,黎阳沦陷已成定局,届时大量楚军北上,冀州兵马恐怕在半路上就要被拦截,进退两难之际,又如何打得过?
眼下,就只能坚守信都,等待各地援军过来,再做打算。
高湝见两拨人挣来吵去,只觉头疼,他个人认为,应该先救邺城。
至于信都,即便被楚军占领,但只要朝廷收复邺城,楚军必然无法在河北长期立足,迟早要撤,届时信都就收复了。
可楚军一旦在邺城站稳脚跟,就能从容对河北全境进行攻击,并监视太行山各径的东面出口。
若如此,太行山以西、晋阳那边的兵马想要增援河北地区,就会变得困难,沿着各径翻越太行山东进的军队,很容易被堵住。
然而,他想优先去收复邺城,可冀州的许多人,希望冀州军优先保信都。
他手上能调集的兵马,目前大半是冀州本地人。
所以,真要强行出兵,搞不好半路上就会出事。
议事议了半个多时辰,议不出个头绪,高湝正头疼间,有消息传来:城外出现敌军骑兵,数量不多,应该是斥候。
“来得这么快!”高湝不再犹豫,立刻下令:“关闭城门,全城备战!”
“马上派人到周边郡县告急,派人去幽州告急!”
敌人来了,这倒好,不用想那么多,先守住信都再说。
全城军民闭门坚守,不和敌军决战,直到各地援军抵达。
。。。。。。
夜,信都东南郊外,楚军临时营地,行军总督梁淼看着案上一张舆图,琢磨着战局。
他率军渡河,再度进入河北地区,直奔冀州州治信都而去,信都守军果然闭门不出,避免出战,以此拖延时间。
说实话,他和部下目前还真是拿信都城没办法,毕竟长途奔袭,携带不了太多大威力的攻城器械。
所以,对方既然要当缩头乌龟,他正好趁机按计划行事。
梁淼作为行军总督,麾下有数个行军都督,他亲自带兵跑来信都郊外,一是寻机决战、歼灭敌军的野战力量,若冀州军坚守不出,他就把对方“钉”在城里。
第二,创造条件,让各行军都督可以从容对河北南部地区进行“定点清除”。
将大部分坞堡、堡寨都拔掉,将这些地盘上的地头蛇们抽筋扒皮,顺便获取存粮,以资军需。
想到这里,梁淼两眼闪烁着寒光。
陛下说得对,官军北伐,去掉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上就是抢钱、抢粮、抢地、抢女人。
如果不把河北的地头蛇们干掉一大批,哪来的钱粮、土地和女人分给北伐将士?
如果不把河北的地头蛇们干掉一大批,朝廷如何牢牢控制这片广袤、富庶的大平原地区?
如果官军北伐,将河北纳入朝廷治下,但立功将士们得不到实惠,朝廷也无法有效控制河北,无法掌握河北丰饶的物产和稠密的人口...
那么我们北伐是图什么?因为无聊么?
梁淼再次看向地图,看着冀州以南的地区,这里,会因为战乱,导致许多坞堡毁于战火之中,导致大量田地变成“无主之地”。
于是,朝廷重新分配土地,让立功将士分田地,在这些地方安家落户,也就理所当然。
但前提是,朝廷真的能控制河北,将地头蛇清理一遍。
否则,在河北落户的“外来户”,很容易就被当地豪强排挤、吞食掉。
梁淼拿出一个小本子,翻看起来。
小本子是备忘录,记载着此次北伐中,他这路行军要“定点清除”的地区。
其中包括...
冀州南面的清河郡地区,冀州北面的博陵郡地区。
以及冀州西面的赵郡地区。
这三个地区,必须进行彻底的“清理”,且动作要快,要趁着楚、齐两军“激烈交锋”的时候,把事情办好。
当然,此举必然引来滔天怒火,以及波及范围不可预料的反扑,不过这骂名,就由他们来担。
梁淼翻看着备忘录,翻到后几页,看着上面自己所绘的草图,有些期盼。
“清理”后的冀州及以南地区(黄河以北,冀州以南),会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屯田区。
大量的军队转变为驻屯军,以卫所屯田的方式,在这片地区扎根、落户。
屯田聚落,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取代原本地头蛇的位置,将当地百姓组织起来。
届时,立功的北伐将士们,人人都能分田地,人人都能有婆娘暖床,再把亲朋好友接来,在新天地里一起过好日子。
这就是陛下的北伐,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大义”。
大伙参加北伐,打了胜仗,立了大功,拿下河北,就有地分,有好日子过!
忽然有人前来禀报,说外围警戒的暗哨发现有黑影往营地摸来。
“果然是想趁着我军刚到,便来个夜袭?”梁淼笑起来,将小本子收好,再把兜鍪拿起。
他一边走向帐外,一边戴兜鍪,说:“走,给不速之客一个惊喜!”
乱世栋梁 第七十七章 算计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上午,风和日丽,燕子在空中飞舞,盘旋在曾经的家园上空。
曾经的家园,是一个不小的坞堡,此刻坞堡外聚集着很多兵马,而坞堡里人声鼎沸、火光大作,又有浓烟升起。
动静很大,使得燕子们不敢落下,在附近徘徊。
最后不得不落在远处的树林里,叽叽喳喳叫着,也不知是商量接下来该怎办,还是议论曾经的家园,到底怎么了。
雷声响起,惊得刚落在树枝上不久的燕子们再次起飞,向远处飞去,远离这个危险的地方。
雷声阵阵,传向四方,传到数里外,正能在行军的将士耳中。
行军总督王琳,抬头看天,只见阳光明媚,再循声望向西面,地平线上的那个方向,似乎有些许浓烟冒起。
是友军在进攻某个据点,但他没有收到军情,说附近有齐军负隅顽抗的据点或城池。
所以,这是友军攻打某个地方大族的坞堡。
王琳知道皇帝要将河北的地头蛇清理一番,下手的时机,当然就是在两军交战之时。
如此一来,可以将大量坞堡、堡寨的损毁,推到兵灾上面。
不然,若等到朝廷将河北地区纳入治下,再派兵去攻打地头蛇的坞堡,那就是“官逼民反”。
王琳收回视线,继续骑马赶路。
这种事,自有人去做,他麾下兵马只管打仗。
所以,重新拿下黎阳后,王琳率军北上,在邺城逗留了一日,补充马匹后,继续向北进军。
根据新的作战方案,实施第二阶段的进攻。
他的队伍里人人都有马,还有不少备马,所以行军速度极快,平均每日行军一百里不成问题。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步兵为主的军队,携带辎重行军时,一天也就只能走四十里路,中午阳光猛烈时还要休息、纳凉。
若有马代步,行进速度明显快不少,他没想到自己终有一日,能够率领人人有马的军队,在大平原地区实行长途奔袭。
最终目标,是幽州。
现在,他的队伍已经越过赵州、穿过冀州地区,进入博陵郡,离幽州大概还有四百多里的路程,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南下的幽州骑兵
楚军的行军速度很快,而南下的幽州军,速度也不会慢,所以,大战即将到来,王琳派出去的斥候,正在搜索着敌军的动向。
他知道,对方的骑兵,一定也在探路,现在就看谁先发现对方,然后采取行动。
王琳一边骑马赶路,一边琢磨着敌情。
齐国的幽州地区,为河北北部屏障,常年和边地胡人交战,所以幽州军的作战能力很强,骑兵也很多。
现任幽州刺史独孤永业,素为齐国诸帝重用,之前曾坐镇洛阳,长期和周军交锋,是一名宿将。
现在,邺城易主的消息,肯定已经传到幽州,出逃的齐国皇帝,或许已经命令独孤永业率军南下。
幽州兵马,大概有三四万,考虑到需要留人守城,王琳判断独孤永业南下的兵马大概在三万左右。
而己方,行军总督梁淼率军进攻冀州州治信都,率军南下的独孤永业,必然先救冀州,否则若直接南下,侧翼就暴露了。
所以,王琳算算路程和时间,觉得己方很可能在冀州北面的博野附近,和独孤永业大军遭遇。
那一带,就是双方决战的战场。
那么,要如何在平原地区,对付一支骑兵众多的敌人呢?
王琳觉得不好对付。
对方不像黎阳齐军,没有特定的城池需要防守,独孤永业完全可以把骑兵撒开,通过不断地袭扰,来消耗楚军的士气和体力。
他这边虽然马多,人人都有马骑,但很多都是骑马步兵,不擅长骑战。
想着想着,王琳眉头紧锁。
只要肯动脑筋,方法总比困难多,他挥师北上,之前就和将领们商议过对策,心里有了底。
不至于到了现在才惊觉自己面对敌人可能束手无策。
现在陷入沉思,是因为王琳在假设自己若是李笠,要如何算计对手。
李笠的智谋,王琳是很佩服的,故交打仗时向来喜欢动脑子,而不是只知道狼奔豕突的无脑莽夫。
李笠近三十年前的表现就已经让人刮目相看,如今用起兵来愈发狡诈..入神。
尤其赚开邺城这件事,真是让王琳惊叹:还好我不是你的敌人,不然直到兵败如山倒,才知道自己是怎么输的。
那么,如果是李笠亲自率兵来和独孤永业大军交战,对方会怎么算计独孤永业呢?
。。。。。。
博野,南下的齐国幽州兵马在城外露营,主帅、幽州刺史独孤永业,召集诸将议事。
前不久,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传来:邺城失守,皇帝撤往晋阳。
皇帝派出的使者,要求各地州郡派兵、收复邺城,于是,收到命令的独孤永业,很快点起三万兵马南下。
结果刚走不久,就得了冀州的告急:有楚军自碻磝渡河北上后,直奔冀州而来,兵锋直指冀州州治信都。
这支楚军,就是之前从碻磝渡河入河北袭扰的队伍,短暂的撤退后,卷土重来。
所以,独孤永业知道自己必须先救冀州,否则若不管冀州往邺城而去,没到邺城,自己的侧翼就危险了。
但是,他撒出去的斥候,已经发现西南方向有大量楚军骑兵接近,这些楚军,很明显是从邺城方向而来。
所以,要去邺城得先救冀州,而要救冀州,就得先把这支自邺城而来的楚军骑兵歼灭。
他召集诸将议事,就是要琢磨如何打好接下来这场遭遇战。
“敌军似乎有很多马,都是骑兵,所以不可小觑。”一名将领发表看法,“我军斥候发现了他们的位置,他们的斥候,也出现在博野郊外...”
“所以,他们一定知道我军已经抵达博野,应该会全力进攻博野,末将以为,我军可立刻南下,抵达信都,和冀州军汇合。”
独孤永业反问:“若他们判断我军要直接南下前往信都,于是在半路拦截呢?”
将领回答:“那我军就在半路反伏击。”
这计策不错,独孤永业又问:“如何确定,他们会在博野和信都之间设伏?”
“进攻冀州的另一支楚军,似乎不急着攻打信都,而是纵兵大掠,在冀州地区攻打各地坞堡,看样子是在搜刮粮食,末将以为,他们是想围城打援。”
“围城打援?”独孤永业很快想明白对方的意思。
一支楚军对信都围而不攻,很可能本身就盼着南下的幽州军去救信都。
而另一支北上的楚军,得知幽州军南下,或许会倾向于采取稳妥的打法:和兵临信都城外的那只楚军联手迎战。
否则,容易被幽州军逐个击破。
尤其信都城外的楚军,很容易被幽州军和冀州军内外夹击。
所以,两支楚军会倾向于汇合,会尽可能避免独自和幽州军正面交锋,或者想办法赶在幽州军和冀州军汇合前,把幽州军击败。
“我军的最佳选择,是立刻南下,赶赴信都,对方能看出这点。”独孤永业缓缓说着,有了主意,“我军会提防半路有伏击,他们一定能想到这一点。”
“所以,我们可以将计就计....”
乱世栋梁 第七十八章 算计(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翌日,临近午时,博野以南三十余里,滹沱水北岸,大量幽州骑兵聚集。
他们没有过河,原因之一,是原来连接南北两岸的木桥断了,整座桥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滹沱水水位很低,因为现在开春,冰雪刚开始融化,而雨水不足。
所以,骑兵们策马过河是没问题的。
只要过了河,往南再走十余里,就能抵达博陵郡治安平。
即便如此,主帅、幽州刺史独孤永业还是没让将士们渡河,而是派出斥候,沿着河道往上游过去侦查。
等探明上游情形,他再做决定。
昨夜,在博野城边扎营的幽州军,将士们枕戈待旦,等着有不速之客夜袭,结果等来了日出,失望的发现预期中的夜袭并没有发生。
将士们“守株”一夜,未能等来兔子。
后来,又有一个消息传来:昨晚在博野外围放哨的斥候,发现凌晨破晓时,有大量骑兵绕过博野,往北而去。
独孤永业得了消息,判断这是楚军的计策,故意佯攻北面的南营州,迫使他们去追,追着追着,就追进了圈套里。
他离开幽州时,特地留下兵马守州治蓟城,所以楚军骑兵长途奔袭却携带不了什么攻城器械,根本就攻不下蓟城。
对方越想他们去追,他就越不能去追,要反其道行之,南下,去信都。
南下途中,过滹沱水,抵达博陵郡治安平,那里尚未被楚军攻陷落。
到了安平,看情况再决定下一步做什么,这就是独孤永业的决定。
眼见着就要到午时,往上游侦查的斥候们带来消息:上游数里外,果然有一道堰坝在蓄水。
那里,本不该有堰坝,而堰坝旁,果然有楚兵守卫。
楚兵见来的齐兵较多,打不过便撤到南岸,隔着堰坝和齐兵对峙。
现在,独孤永业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敌军在这里设伏,于上游拦河筑坝蓄水,等他的兵马过河过到一半,掘坝放水。
如此一来,幽州军就会被“拦腰截断”,滹沱水南岸的敌军随后便趁机发难。
他看向河的南岸,看着四周一片苍茫,野地里无数草木随风摇摆,也不知里面藏了多少伏兵。
“有意思,西边的楚军,佯攻北边南营州,引我军去追。”独孤永业笑起来,“南面的楚军,在这里设伏,想要来个半渡而击,哈哈。”
其他将领对主帅的慎重感到庆幸,方才他们还觉得独孤永业太谨慎了,过个河也想那么多。
如今看来,小心一些总没错。
那么,现在怎么办?
独孤永业下令后撤,返回博野。
对方这么想“吃掉”幽州军,那么他就一定要慎重,为大局着想。
独孤永业判断,皇帝撤到晋阳,必然点起兵马去收复邺城,届时,河北地区要有兵马牵制楚军,迫使其分兵。
那么,他麾下幽州军,就要承担牵制的任务,能救冀州就要去救,若太勉强,宁可“断一臂”,也要保住有用之躯。
否则,一旦楚军短时间内歼灭河北地区主要齐军兵马,对方就能全力以赴分兵去堵太行山各径,完全实现对河北地区的关门打狗。
所以,他不能轻易决战,至少现在不能。
急着决战的是楚军,对方越急,他越不能急。
很快,幽州骑兵们掉头,往来路去。
为保安全,独孤永业再次派出大量斥候,在道路两侧数里范围内侦查、探路,防止敌人半路设伏。
。。。。。。
下午,博野城外,风尘仆仆的幽州斥候,看到了依城扎营的楚军。
营垒已经立起来,有木栅,有壕沟,基本上就是利用他们原来的营盘建起来的。
一日之内,攻防逆转,早上离开博野的齐军,回来时,博野已经失守。
很显然,主帅之前的布置——加强博野防御——完全无效。
探路的斥候,很快便将情况传到后面,后方,率领大队人马回博野的独孤永业,得了军情,有些犹豫:要决战么?
今日来回跑了一趟,将士们有些疲惫,马匹的体力消耗较大,而楚军是以逸待劳。
这种情况下决战,刚开战,己方就处于下风,就算打赢了,伤亡不会小,若打输了...
独孤永业决定绕路,避免决战。
幽州骑兵的备马多,基本上是一人双马,所以没必要恋战,走就是了。
他绝不会在对方期待的地方,和对方来一场决战。
那么,往东百里,是瀛洲州治武垣;往西百里,是定州州治安憙;往北百余里,是南营州州治新昌,都未被楚军攻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