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得请少府寺这边派人教,才能养得久...”
张丽华笑了笑,没多说,她本来也不懂这些,是皇帝闲来无事的时候跟她说起,她才知道的。
她看着鱼缸里缓缓游动的金鲫,只觉赏心悦目,再按要求,拿来玻璃鱼缸,装好水、放好水草后,小心将陶缸里的金鲫捞上来,放进玻璃鱼缸里。
玻璃鱼缸通体透明,金鲫游在其中,愈发显得漂亮。
张丽华讲鱼缸放在推车上,盖好网盖,然后推着车,往寝殿里去。
跟着她一起推车的宫女,就是一开始发问的宫女,看着这如同水晶的玻璃鱼缸,好奇的问:“为何要在缸口放上网盖?”
张丽华回答:“因为在玻璃缸里,四处透明,鱼儿很容易受惊吓,然后跳出来,若不用网盖盖着,鱼儿跳出来,很容易就死了。”
两人轻手轻脚进了寝殿,将玻璃鱼缸放在规定的位置,却见旁边放着几个帆船的模型。
那宫女好奇起来:“这不是新式大海船么?淮口常靠泊大海船,甚至抵达淮阴靠泊,我见过的。”
“你见过?这可是四桅大海船,淮阴那边也有了?”张丽华觉得意外,“这种船,是最新式的海船,横帆、纵帆并用,走得可快了。”
“丽华,这你也懂呀?”
“嗯...”张丽华点点头,皇帝在摆弄这些船只模型时,曾经跟她详细讲解过。
譬如,横帆、纵帆的区别,海船和江船形制上的区别,等等。
那宫女见张丽华从皇帝那边听了很多有趣的知识,不由得羡慕:“丽华,这么多人当众,就只有你是最特别的。”
“皇帝最亲近你了。”
这话听在张丽华心中,喜滋滋的:我当然特别,因为..
因为我是金鲫,和你们这些普通鲫鱼是不一样的...
一旁,候在内外间隔断的宫女,见这两位说话声有些大,赶紧过来低声提醒。
皇帝和新入宫的萧婕妤尚未起来,可不能打扰。
张丽华和同伴赶紧停止说话,收拾好东西后往外走,走着走着,张丽华有些失落。
萧婕妤即萧娘子,是张丽华的故主,萧娘子前不久入宫,很得皇帝宠爱,两人夜里都要折腾很久,偶尔值夜的张丽华,在外面听得动静,坐立不安。
到了早上,两人通常还要折腾,所以,现在可不能打扰了。
经过内外间隔断时,听得里面传来“嗯嗯啊啊”的声音,张丽华只觉尴尬:又开始了。
然后是决心:陛下是我的,你抢不走!
而同伴懵懵懂懂,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
午后,李笠与入宫议事的武祥,说起新式大海船,他借助模型,给亲家讲解着新式大海船“新”在何处。
“沿海地区,风向多变,所以硬帆船大行其道,为什么呢?硬帆能使八面风嘛,逆风也能行船。”
“我们在彭蠡湖打渔时,体会最深了,当年的软帆船,只有在顺风时,船速才上得来,而软帆船没法逆风航行。”
“但是呢,软帆能兜风,帆可以做得很大,立得很高,兜风兜得多,顺风时跑得很快,这一点,到了深海,就是很大的优点。”
“那么,既然海船本身尺寸较大,可以有三桅、四桅,我们就能在大船上,用两种帆型...”
“船首桅和第一根主桅之间拉起布制纵帆,各主桅之间也拉起布纵帆,而主帆上为大型布横帆...”
“如此一来,风向多变时,收起横帆,靠纵帆行船,能有硬帆船的灵活性,若顺风,就张满横帆,达到横帆船的高速...”
武祥是和李笠同甘共苦几十年的“老伙计”,一起在彭蠡湖打渔,对船很有研究,当然能理解李笠的讲解。
这些新式海船,并不是他们自己在湖里“闭门造船”,而是在沿海地区经过不断地实验,总结经验教训后,定下的船型。
朝廷官办的贸易船队,要挑起海贸的大梁,那么,新式大海船就是基础。
“这么多软帆,操作起来需要很多人手。”武祥发表自己的见解,“若是战船,人手多是好事,接舷战占上风。”
“可对于商船来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工资,这对船主来说,是额外的成本。”
李笠点点头:“对,对于民间海商来说,硬帆船是最合适做商船的,长江上的船,也都是硬帆船。”
“但是,这种船合适走沿海航线,走深海航线,还是得用软帆船,”
“季节性的深海航线,风向相对稳定,最大效率兜风的软帆船走得快,可以短时间内完成旅程,快,这一点很重要。”
“正如骑兵的优点是快,以及来去自如,能够在深海海域远距离航行的快船,搭配了指南针,以及观星术,就是航海利器。”
说到这里,李笠指了指旁边玻璃鱼缸里的金鲫:
“要让金鲫演化为金鱼,需要将它们从凶险的自然水域,转到安逸的人工水域。”
“如此一来,它们的身躯会由修长变得短胖,鱼鳍、鱼尾变得柔软无力而优美、宽大。”
“如此一来,无力和激流拼搏,无力追逐猎物,无力摆脱威胁,但这对于观赏鱼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航海却相反,我们的海船,不能总待在安逸的近海海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跑沿海航线。”
“真正的海船,要有修长、强劲的身躯,有力的帆形,能对深海的惊涛骇浪展开挑战,进行远航。”
他看向武祥:“我们的有生之年,也许看不到金鲫变金鱼,也看不到中原的大海船纵横四海,却可以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形成一个产业。”
“只要产业发展出有力的利益集团,就会后继有人,沿着这个方向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养金鲫,如今已经开始形成产业,金鲫鱼池渐渐成为富贵人家的标配,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产业当中,发展势头很快。”
“那么,只要航海和海贸在官方和民间形成大量的利益阶层,自然就会有人,不断向着大海深处航行,发现新天地。”
武祥见李笠又提起“新天地”,好奇的问:“陛下,大洋彼岸,真的有富饶辽阔的新天地么?”
“有!”李笠当然肯定,因为这是事实,“相信朕,没错的!”
乱世栋梁 第九十七章 撩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清晨,白雪皑皑的淮阴行在,有无数道黑烟升起,远远看去,仿佛城中各处失火,居民们若再不出城避难就来不及了。
皇宫,一处阁楼上,坐在窗前的李笠透过玻璃窗,看着窗外远处那黑烟袅袅的情景。
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按如今愈发增长的用煤量,搞不好会出现“酸雨”这个环保问题。
这不是不可能,因为淮阴有来自徐州的廉价煤炭“不限量供应”,所以耗煤量连年增长,尤其到了冬天,许多人家烧“炕”,少不了物美价廉的煤炭。
他正在琢磨这年头考虑环保问题是不是太矫情了,视野里忽然出现一个漂亮的脸蛋。
漂亮的脸蛋,精致的五官,让人看了只觉赏心悦目。
却是他的“专属生活助理”张丽华,面对面给他整理眉角。
李笠面对阳光洒落的窗台,张丽华对着他,算是背光。
对方被阳光照亮的脸部轮廓,泛着一层淡淡的白色光晕,李笠定睛一看,却是细细的绒毛。
按照习俗,许多女子出嫁前要绞脸(又称开面),即用细麻线将面部绒毛绞掉,并修整眉鬓,这种“美容”由其女性长辈来操作,算是一种成人礼。
但是,后世在许多影视作品里,体现年轻女子青春靓丽的“特写”手法之一,就是脸部被阳光映照,其上细细绒毛化作一层光晕,衬托出女子的“青春无敌”。
所以李笠觉得眼睛有些花。
不知何故,一直遵守“工作纪律”的张丽华,现在违反规定,没有戴口罩,而且还靠得很近。
于是,她和皇帝近距离面对面。
即便张丽华的呼吸很轻微,但呼出的热气迎面扑来,让李笠觉得脸有些痒。
不经意间,四目相对,李笠被对方那清澈、明亮的一双眼睛弄得心也有些痒。
畜生,她还是个孩子啊!!
心中一声怒吼,使得李笠清醒过来,邪念消失得无影无踪。
张丽华的眼睛眨呀眨,似乎没注意到皇帝内心波动导致双眼之中泛起的些许涟漪,很快便完成“工作”,转到身后,为皇帝整理发髻。
气氛恢复正常,李笠只觉正道的光洒在身上,自己是那么的舒适,那么的神清气爽。
人,是要有道德底线的。
结果,脖子后部被梳头发的梳子轻轻的“犁”,觉得有些奇妙的痒。
张丽华给他梳完头发,然后扎发髻,李笠忽然觉得自己双耳耳廓有些痒:原来是被张丽华的双手侧面轻轻摩挲。
这算是正常接触下的不经意擦碰,可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反复摩挲,让李笠本来“明镜止水”的心,再次泛起涟漪。
“咳咳,丽华,给朕倒杯茶。”
“是,陛下。”张丽华应了一声,转到旁边去斟茶,李笠不由得捏了捏鼻梁。
你受了什么刺激,怎么感觉开始动手动脚了?
李笠如是想,转头看向床那边,却见萧妙淽蜷缩在床上,一动不动。
干柴烈火,一个巴掌可拍不响,所以不光他累,萧妙淽也很累的。
接过张丽华捧来的茶杯,李笠慢慢喝了起来,等对方帮自己扎好发髻,吩咐:“行了,一会,你们服侍萧娘子吧。”
“是。”张丽华应了一声,等李笠喝完茶,接过茶杯。
张丽华用兰花指捏着茶杯,李笠只觉对方收手的时候,小手指在自己手背上划过,愈发哭笑不得。
你是佛祖请来的妖精,专门考验我的“人品”么?
因为今日不用上朝,所以李笠不急着去书房处理公务,慢慢吃起早餐。
一手拿着蒸饼,慢慢啃,另一只手拿起昨日黄昏发行的“晚报”,慢慢看起来。
“晚报”,即傍晚时分、宵禁开始前发行的报纸,之所以选这个时间点,是为了让人们在宵禁开始后,有一份内容丰富的刊物打发时间。
亦或是让那些在娱乐场所过夜的客人们,有一份谈资。
但李笠晚上很忙,所以当日晚报经常留到次日早上看。
现在,他手中报纸的“头版”,就是一则重大消息:突厥大军压境,幽州形势不容乐观!
这是大标题,李笠仔细一看,小标题倒还好:官军准备就绪,突厥大军动向尽在掌握之中!
他没有看内容,翻过一页,看第二版的新闻。
幽州的军情,他第一时间收到了,并不担心什么,因为夏天时拿下幽州州治蓟城后,就做了相应的布置。
李笠和将领们判断,突厥人在秋冬季节很可能会袭击幽州,此举主要是探探动静,未必会真的全力进攻。
当然,一旦楚军应对不当,让突厥人认为有机可乘,那才会导致幽州局势急转直下。
李笠的注意力很快被第二版的新闻标题吸引:饶州乐安铜矿,今年年产破九百万斤已成定局!
虽然他不需要靠看报纸来得知这个喜讯,但看了报纸上刊载的新闻,还是很高兴:
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朝廷不缺铜(相对而言),那么,铜价继续缓慢下跌的大势不会扭转。
再看其他新闻,多为发生在楚国各地的事件,譬如湘州临湘附近的湘水河段,出现了疑似鳄鱼的水中生物。
又有邓州穰城前不久发生的灭门惨案,以及河北邺城赛马会开赛日发生轻微踩踏事件等等。
虽然这新闻的时效性大多在数日乃至十余日,但不可否仍,报纸是这个时代最有效的消息媒介。
人们可以凭借报纸,足不出户便了解天下事。
所以,各大城池以及商埠,报纸的发行量都在增加。
即便当地许多百姓不认识字、看不懂报纸,也买不起报纸,却不妨碍他们渐渐养成习惯,跑到茶肆、食肆、酒肆听说书人“说”报纸。
因为发行报纸的“报馆”,都在有司的管理之下,所以,朝廷掌握了新的舆论渠道,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将舆论控制在手中。
年轻的报纸,已经渐渐成长起来,这种舆论工具不会被士族们控制,却能得到市井百姓的接受,这才是李笠最关心的。
而且,“训练有素”的报社编辑,可以化身“标题党”,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适当“调整”的新闻报道内容,暗中挑动社会矛盾,引发大辩论。
譬如,适龄未婚男女两情相悦,却不得父母认可,于是私奔(这个时代称之为淫奔)到外地定居、共同生活。
那么,当地官府,该不该认可这段婚姻呢?
或者,适龄未婚男女,在自己暂居的地方有了工作和住处,又两情相悦,那么,当地官府,该不该支持他们在没有父母认可的情况下,在当地合法成婚?
李笠已经能想象到卫道士们会被这种话题撩拨成什么样子。
但是,他却希望以此影响越来越多的平民,勇敢的跨出那一步。
挣脱宗族、地域的束缚,涌向江陵、夏口、湓城,鄱阳、豫章、寒山、广陵、建康等支持“婚姻自由”的地方。
要让各地青壮知道:你们在家乡,找不到饭吃,找不到老婆?没关系,来这些地方,这些地方有很多作场,有很多女工,官府支持自由婚姻!
只要两情相悦,成亲不需要彩礼,不需要聘礼的哟!
不知不觉,李笠看完报纸,吃完早餐,准备去书房办公,经过内外间隔断时,见张丽华候在旁边,心生邪念。
两人擦肩而过之际,李笠特意靠向对方,忽然吹了一口气,将张丽华额前一缕青丝吹起。
仿佛春风吹拂杨柳枝。
那一瞬间,张丽华只觉心停跳,呼吸凝滞,下意识抬头,满是震惊的看着皇帝。
却听皇帝哈哈一笑,大步走开。
旁边,几个宫女一脸震惊的看着张丽华,随后眼中满是羡慕,却见张丽华的面颊通红,连耳朵也红了。
接着两眼一翻,身体晃动,摇摇欲坠。
“丽华,丽华你怎么了...”宫女们低声呼喊,赶紧上前搀扶,李笠听着后面的动静,没有回头,而是继续向前走。
他面带笑容,走出阁楼,沐浴着阳光,哼哼起来:“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
女人,你敢撩我?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呀!
乱世栋梁 第九十八章 焰火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除夕夜,风雪依旧,夜幕下的邺城灯火璀璨,家家户户都在守岁,人们守在灯火旁,与亲人一道,等着新一年的到来。
城中一隅,刺史官邸内,相州刺史杜龛与妻妾、儿女共聚一堂,看着胡姬、乐人表演西域歌舞,看得津津有味。
建康虽然也有渡海而来的胡姬,也有乐人会弹奏西域音乐,但比起北地,始终是差了许多。
别的不说,就说邺城,邺城有大量胡人定居,其西域歌舞的水准比起建康那里的所谓“胡舞”,就是皓月与萤光的不同。
杜龛在邺城任职,还算是过足了西域风情的瘾,而刚到邺城不久的妻儿以及子女,看着这胡姬表演歌舞,一个个看得入神。
胡姬一边舞蹈一边歌唱,虽然听众们听不懂唱的什么,却能从奇特的旋律以及妖娆的舞姿当中感受到异域风情,有身临其境之感。
杜龛见夫人王氏看得入神,示意侍女将夫人面前的酒拿去重新温一下,再看看左右在座的小妾们,看看那几个深目高鼻的胡姬,只觉惬意不已。
功名须得马上取,虽然这要靠玩命,但功成之后封妻荫子,任封疆大吏,又有佳人陪伴,儿女满堂,这人生当真是快活!
若是当年,萧家天子当政的时候,他们这些武臣,哪能有如此风光?
邺城要地,那轮得到外姓镇守?
萧家天子喜欢和士族、文士风花雪月,吟诗作赋,一次次的宫廷宴会,一次次的花团锦簇,当中没有多少武臣的位置。
即便有,那也是陪衬,武人擅使弓、槊的手,握不住生花妙笔,在那种场合,真就是个陪衬。
即便外放州郡,也轮不到他们这些武臣坐镇要地,因为地方要职,都是宗室子弟担任。
但现在不一样了,新朝天子看重武功,提升武臣地位,立多大功,就有多大犒赏,加官进爵,分地、分女人。
天子戎马多年,与人交锋,未曾败绩,所以不怕武臣造反。
镇守要地,不讲究非的是自家人,只要有能力,就可以!
齐国国都邺城所在地为司州,而楚国已有司州,州治安陆,于是,将齐国司州改名相州,治疗邺城。
而立下不少战功的杜龛,为首任相州刺史,但在此之前,人们都认为这个职务,非宗室藩王李昕莫属。
当然,李昕依旧驻防河北,驻地在黎阳,手握重兵,为天子盯着河北。
此为应有之意,对于杜龛这些武臣来说,新朝天子赏罚分明,许诺给将士们的好处,只要达到要求,就一定能兑现。
加上天子及其元从故旧极其能打仗,所以,谁会有造反的念头?
北伐将士,已经在河北分了田地,安家落户,杜龛在邺城当刺史,虽然事务繁忙,但见着有功必赏,自己和部下都有了着落,心情自然大好。
故而,当秋后河北各地出现零星骚乱、民变时,各地驻军反应很快,把平乱当做自家事来做,很快就将这些“火星”扑灭。
这些骚乱和民变,多是败退的齐军兵将挑唆,也有那些在检寺过程中被裁撤的寺庙、被迫还俗僧侣们心怀不满,挑唆信徒造反。
但面对各地驻军,这样的造反,不过是螳臂当车,把河北当做新家乡的定居将士、屯田军民,可不容许有人坏了大事。
想着想着,杜龛想到了幽州局势。
突厥大军逼近幽州居庸关,对方似乎是在试探,因为每到冬天,草原上的部落就会南下过冬,顺便对中原州郡打家劫舍。
对方来试探河北的新主人——楚军,若楚军应对不当,或者表现得无能,那么这种试探,就会变成真正的进攻。
所以,坐镇幽燕的王琳挡得住么?
杜龛觉得没问题,如今在河北各地任职的官员,主官都是凭着战场上浴血奋战才拼下来的官位,论打仗,可不是废物。
一旁,座钟的指针即将走到“零点”,歌舞表演结束,杜龛和家人们披上御寒的披风,走到堂外。
站在屋檐下,抬头看着北面夜空。
私第位于邺南城,而今晚子时(零点),邺城会有除夕夜焰火表演,地址在南北邺城中间、三门附近。
据说,这焰火会飞上夜空,所以邺城百姓只要在家中院子仰望夜空,望着三门方向,就能欣赏这奇妙的表演。
焰火表演精彩在哪里?杜龛不知道,他之前也没见过这种表演。
因为具体事务是由少府寺办理,相州官府只需提前做好准备:
焰火表演动静较大,有火光和巨响,所以为了避免城中百姓受到惊吓而出现意外事件,官府要提前做好提醒,并加强城中警戒。
等了一会,时间到,杜龛揉了揉有些酸的脖子,继续抬头看着夜空。
忽然,啸叫声传来,却见邺城中部、三门位置,有火光飞上夜空。
随后,“啪”的一声巨响传来,火光绽放出大量光芒,仿佛一朵朵绚烂的火焰之花,在夜空中绽放。
杜龛和家人目睹了这一情景,不由得瞠目结舌:这,这是法术?还是?
啸叫声不断响起,不断有火焰之花在夜空中绽放,闪烁的光芒不仅映亮了杜龛及家人的面庞,也让此时此刻看着夜空的满城百姓,面庞变得惨白。
令人匪夷所思的焰火表演,对于从没有见过火药燃烧光芒的百姓来说,无异于天象异变。
无数人不由自主跪倒在地,对着夜空中绽放的花朵叩拜。
亦或是双手合十,不住祈祷。
先前,因为楚军大量拆毁佛寺,没收寺产,许多信佛的邺城百姓惊恐而又愤怒,他们诅咒这些胆大妄为的南人因为激怒佛祖而不得好死。
那些分了寺庙田地的农民,也战战兢兢的在心中祈祷,祈祷佛祖不要怪追他们的无奈之举:
不是我们要抢地,是这些南人硬把土地塞给我们种。
又有大量流言在民间传播,说胆大妄为的楚国国主胆敢冒犯佛门,将来必然不得好死,永世为猪狗牛羊。
而那些胆敢耕种原属于寺产土地的人,也会不得好死,世世代代都要受苦。
可是现在,看着楚军释放的法术“焰火表演”,邺城百姓震惊之余,心中原本的惊慌和愤怒,都随着一朵朵绽放随后消失的火焰之花,消失得无影无踪。
楚军声称检寺是清理佛门败类,现在,这神奇的“焰火表演”证明,佛祖认同楚军的所作所为,并给楚军加持了无上法力。
不然,还能怎么解释?
夜空中的焰火持续不断,而跪地叩首或者双手合十向天祈祷的邺城百姓,也越来越多。
目睹了精彩表演的杜龛,好不容易合上嘴。
他知道这是一种“表演”,但毫无疑问,邺城百姓会认为这是法术,肯定会被震慑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