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李笠对儿子们的表现还算满意,毕竟孩子们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没有生存压力,学推销学个神似,也就不错了。
李笠把笔拿回来,看着李时:“现在,我来向你推销。”
李时点点头,其他几个皇子瞪大眼睛看着,在他们眼中,父亲永远是最厉害的,没有任何事难得倒父亲,所以,父亲是他们仰望的存在。
“听说郎君擅长隶书,请留墨宝。”李笠说,拿出一张纸。
确实擅长写隶书的李时回答:“可以,可我没有笔....”
“我这里有。”李笠把笔递上去,李时和弟弟们都愣住了。
哇!原来是这么推销的!
他们看向父亲的眼神,充满了钦佩:父亲果然厉害!
“需求,注意这个词,需求。”李笠把笔递给李时,看着儿子们,缓缓说:
“我们推销物品、消息、内容以及想法,想要别人购买或者认同,一定要注意这个词,如果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
“这样,别人就会买你的东西,或者认同你的想法。”
“小到与人交往,大到国家大事,都是如此。”
几个半大不大的皇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而李时拿着毛笔,若有所思。
向客人推销服玩器物,没有购买的需求,就创造购买的需求...
卖东西是这样,那么,观点呢?
推行一项政策呢?
他想到了之前,在恒安时,父亲对自己说起狼群、牧羊人、羊、狗、头狼的事情。
。。。。。。
崇山峻岭之中,大量兵马走在山路上,队伍长度有十余里,宛若一条大蛇穿行在群山之中。
这是行进中的楚军,他们要翻越太行山,返回河北。
时值正午,队伍停下,将士们纷纷寻找阴凉之处休息,而负责警戒的队伍则分布在高处,警惕的盯着四周。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一棵大树下,李时趁着休息的间隙,和父亲讲起自己的心得。
突厥此次吃了大败仗,接下来在一定时期内,对草原(东部草原)的控制必然无力。
那么,既然中原朝廷扶持某个部落酋长与突厥抗衡,形同养虎为患,那可以换个思路。
找一些弱小的狼,驯化成猎犬,再让这些猎犬,成群结队去追击狼群,协助牧羊人保护羊群,不好么?
这些猎犬,原本是狼,所以熟悉狼群的生活方式,能够追寻对方的行动轨迹,不比牧羊人自己去对付狼群方便许多?
具体怎么训化猎犬,怎么确保猎犬听话,怎么确保猎犬与狼群搏斗的积极性,确保猎犬不会又变成狼,具体再说。
李笠见儿子能想到这一层,很高兴,便问:“那么,怎么训化猎犬,怎么确保猎犬的积极性和忠诚呢?”
“推销,就像推销一样!”李时激动起来,父亲之前给他们上了一次课,教他们怎么推销物品,他从中获得启发。
“牧羊人想要猎犬听话,让猎犬愿意玩命干活,确保草原安宁,那么,要如何推销这个想法让他们接受呢?当然是需求。”
“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
“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一句话概括,过好日子...”
“如果可以,至少冬天时,能有个温暖的过冬营地,不缺盐,不饿肚子,不想自己和家人安全几乎没有保障。”
“游牧生活很辛苦,如果可以,他们也想定居,但又不会种田,也不想被中原朝廷管得太严。”
李时的思绪,如同溃坝的洪水,汹涌扑来,一时间不知该怎么简要的说,所以絮絮叨叨。
李笠却听出儿子的想法是什么,而这想法,和他的方案有些相似。
没错,与其冒着养虎为患的风险,扶持某个部落酋长成为草原可汗,不如,将一些部落或边地豪强群体,培养为中原王朝在草原上的猎犬。
这些部落和群体,可以通过不断讨伐草原部落,获取人口、战利品,既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也可以因此从中原王朝那里,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
但他们即是雇佣兵类型的武装群体,却又是武装行商的商队,将中原产出的各类物资,销售给草原部落。
又把草原上的产出,以及所劫掠部落的人口,运到中原销售,以此谋利。
就是做中原和草原之间的“中间商”,以及“商业秩序”维护者,变相对草原进行“减丁”。
而中原朝廷,给予这些部落、群体以必要的支持,确保对方的“活力”。
譬如武装他们,给他们提供稳固的后方据点,承认他们对新拿下的地盘有管辖权。
又提供充沛的货源,鼓励他们把生意做大,让为朝廷卖命时立下战功的人,在体制内有上升空间。
如此起来,这些以别样组织形式存在的群体,就会极度依附中原朝廷,如同凶猛的猎犬,对草原上的敌人张牙舞爪。
平日里撕咬群狼,不让其形成有威胁的狼群,必要时,协助牧羊人(官军)歼灭有威胁的狼群。
并协助牧羊人控制草原上重要水源、牧场,确保草原上无法出现规模过大的狼群。
用贸易互惠而不是上下级隶属的利益捆绑,使得这种群体的忠心超越个人道德,变成中原朝廷忠诚的马前卒,以及“中间商”。
这样的群体,可以有很多,相互间并无隶属,只对中原朝廷效忠。
他们必须把自己和中原朝廷捆绑在一起,利益和前途才能有保障,那么无论是谁当了头领,都得服从群体利益需求。
如此经营草原的方式,李笠知道后世有个类似的例子,那就是俄国沙皇最忠诚的工具人——哥萨克。
哥萨克是一种特别的群体,这些群体生活在草原地区,平日游牧、渔猎,顺便抢劫。
后来经过发展,成为俄国的雇佣军,成为俄国扩张的马前卒。
俄国对中亚、西伯利亚地区的扩张,离不开大量的哥萨克群体。
若参考这种“模式”,中原朝廷也可以给一些草原部落创造“需求”,让这些草原部落有机会过好日子,并有各类保障和特权。
然后中原朝廷将自己“确保草原稳定”的想法,“推销”给那些部落,并获得支持,让对方成为自己重建草原秩序的马前卒。
这种模式能有效么?确定能控制猎犬卖力捕猎,而不是变成狼群?
不知道,但可以试一试。
李笠看着儿子,欣慰的说:“你的想法不错,但要作为国策实行,必须完善,确保可行性,将来,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一十九章 现状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冀州,信都远郊,一座围屋式的屯田聚落边上,李笠站在鱼塘边,听住户讲养鱼心得。
“冬天这地方的鱼塘水面会结冰,很冷,所以水深至少得有一丈三、四尺,鱼儿才能在水底平安过冬。”
一个左耳缺失大半的中年男子,向李笠讲解着塘养鲩鱼如何过冬。
“而且,隔三差五得破冰,开几个口子,不然水面冻上了,鱼闷在水里时间一长,就会死。”
“天气好的时候,尤其出太阳时,鱼儿有时候会浮上来,投一些草料,它们会吃一些,但是不能投太多,鱼吃太多了,反倒容易出事。”
李笠仔细听了一会,从确保塘鱼过冬的各种细节介绍,听出这位老兵对养鱼是真的用心了。
老兵姓马名乐,楚国攻河北之役,马乐左耳缺失,立下军功,在河北分地,于是转为卫所兵,管着这个聚落。
一如最初的徐州屯田聚落那样,这里的“围屋”边上也有鱼塘,养殖鲩鱼。
养鲩鱼的门槛低,成本相对较低(鲩鱼吃草),饲料易得。
而且,鱼塘里还套养了鲤鱼、鲫鱼和鳙鱼。
鱼塘套养技术,在后世很常见,现在,也逐渐推广开,尤其鲩鱼塘,只要放入适量的鲤鱼、鲫鱼和鳙鱼,就能构成一个完成的“水中生态链”。
马乐就介绍起来:“鱼塘的主鱼是鲩鱼,喂草料即可,鲩鱼的排泄物,鲤鱼处理掉,鲤鱼的排泄物,鲫鱼处理掉。”
“而鳙鱼,就如同扫地的人,能确保鱼塘水质清洁。”
“如此一来,这种套养的鲩鱼塘平日里只需要投草料即可,养殖成本低,因为附近有灌溉农田的沟渠,所以鱼塘能有活水,鱼能养好。”
道理李笠当然懂,并且是这套理论的“发明人”,马乐不知道,所以李笠也不说破,认真的听介绍。
“每个围屋旁边,都有若干鱼塘,主要目的其实是作为屏障,不让人轻易接近围屋,平日里又用作蓄水池,到了天旱的时候,可以救急。”
“所以,养鱼是顺带的,虽然羊羊也要准备草料,但养鱼比养羊方便。”
李笠听到这里,明知故问:“鱼苗呢?怎么解决?”
“陛下,鱼苗是从邺城那边买的,因为我们这边落户的卫所聚落多,都在养鱼,所以商社定期运过来大量鱼苗,只要提前订购即可。”
李笠又问:“虽说从邺城运鱼苗到这里,中间可以走水路,但少不了陆地转运,这鱼苗转运起来,损耗总是有的,价格如何?”
“陛下,反正这两年的鱼苗价格还行,只是比河南那边略高。”
李笠当然知道鱼苗价格,这么问,是要确定一下。
这个时代,无法人工繁殖鲩鱼苗,只能靠野外捕捞鱼苗、小鱼,然后放入塘中饲养,所以南方的鱼苗产地,在长江中游的湓城。
但是,他能做到。
河北各地的屯田聚落,都以水塘为防御设施、蓄水池,顺便养鱼,确保居民的肉类供应,哪怕供应的是鱼肉而不是羊肉。
养羊需要大量草场,养鱼需要鱼塘,额对于军民结合的屯田聚落来说,鱼塘在战时还能当做有效障碍,护得堡垒安全,可比草地好太多。
所以李笠将“鱼苗孵化基地”设在邺城西侧、曾经的御苑——华林苑,确保河北各地有充足的鲩鱼苗供应。
而在河北落户的卫所兵多为南方人,吃鱼更符合生活习惯,当然,羊肉也不是不能吃。
“羊肉还吃得惯么?”李笠问,马乐和几位邻居笑起来:“羊肉太膻了,吃不惯,要做的好吃,得多用佐料,有那功夫,还不如煮鱼。”
李笠又问:“煮鱼得用姜去腥,这里方便弄到姜么?”
“方便,方便,各聚落分工协作,种植经济作物,互补,譬如姜,供应充足,很方便就能弄到。”
李笠看着四周,看着一望无际的平原,再问:“想家么?”
“说不想,那是假的。”马乐笑起来,露出一口烂牙:“可是这里,我们大伙有田地,是自己的田地,一家几口,日子过得好,也就不那么想吴兴了。”
卫所屯田聚落,是军民一体的据点,此处围屋,骨干居民为立功兵卒,过半来自江南吴兴,旁边一位补充:
“陛下,我们这里和家乡通邮了,邮吏定期来收信、送信,我们和吴兴通信,一来一回两个多月,很方便。”
“家乡都知道我们在这里的情况,过阵子,有不少后生要过来。”
李笠好奇:“过来?三吴那边正大规模开荒,他们不在家乡就近开荒种地,来河北?”
那人回答:“家乡娶亲,如今聘礼看涨,毕竟到处都在开荒、屯田,年轻人都等着娶亲,女子不愁嫁...”
说着说着尴尬的笑笑:“这里就不同了,屯田的军民,家底有保障,那些当地百姓,愿意嫁女儿,聘礼什么的好说...”
原来如此,李笠点点头,他班师回朝,经过冀州,顺便走访当地,体察民情。
既和当地百姓了解情况,也和屯田军民座谈。
楚国拿下河北后,给立功将士们在河北分田地,其中,冀州因为处于地理上的中心,位置十分重要,有大量将士和南方百姓到此落户。
李笠要把冀州,变成河北“小江南”,让在这里大规模落户的军民,成为官府控制地方的有力助手。
卫所体系,就是地方的治安维持体系,一个个卫所聚落,就是治安体系的根基,即是“观察哨”,又是“派出所”。
必要时,冀州及邻近地区内大大小小的围屋式卫所屯田聚落,就是一个大型堡垒群,为当地驻军的军事行动,提供有力支援。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一旦河北某处爆发战事,冀州驻军可以依托这堡垒群,从容应对。
冀州的位置很重要,所以,李笠任命梁森之弟梁淼为冀州刺史,率军驻防河北中部。
与驻防黎阳的李昕,南北呼应,盯着河北地区。
李笠此次现场视察,对于屯田的现状很满意,两年时间过去,这些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堡垒,已经取代那些被暴力铲除的地头蛇,协助官府维持基层秩序。
围屋另一边,晒谷场处已经摆好筵席,陪同巡视的冀州刺史梁淼,引李笠入座。
聚落的居民,以及几位皇子,还有陪同官员们也陆续入座。
“朕前些日子,在西边,好好教训了一下突厥人,他们不敢再来袭扰幽州,往后几年,河北算是太平了。”
李笠说完举杯,看着在座的人们:“等到中原统一,天下真的太平了,朕再来这里,和大伙,一起喝酒!!”
众人举杯,然后“一口闷”,李笠放下酒杯,看着眼前的一碟炒鱿鱼,惊讶:“鱿鱼干?这地方有海味?”
然后看向梁淼:“梁使君,虽说这餐饭是州廨出钱置办,也不能为了朕的排场,把海味也弄来吧?”
梁淼赶紧回答:“陛下,如今信都城里,卖海味的商家很多,鱿鱼、蚝干,可不是稀罕之物了。”
“城里还有海外香药出售,虽然价格较贵,但终究能买到。”
其他居民也点头称是:“陛下,如今信都不仅和南方通邮,大量海产干活也被商队运来,虽然不便宜,但想要尝尝鲜,也是可以的。”
“听说,南方来的大海船,乘风北上,直入黄河入海口,在那附近卸货,把许多海外的稀奇玩意运往河北。”
“又有许多商贾,在黄河口乘船南下,前往江南做买卖,只要顺风,只需十余日就到,比走陆路快多了。”
李笠恍然大悟:“嚯,是朕忘记了,海贸如今渐渐热闹了...”
他这阵子满脑子是草原,忘了大海。
关注草原、西域,是传统中原王朝的战略,但是李笠作为“现代人”,明白大海方向同样有光明的前途。
不说大航海时代,就说解决辽东问题,要干掉“小霸”高句丽,绕过辽东,直接跨海远征扑向其国都的战术就有效而致命。
但不能急,李笠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该做的事,领先时代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就是疯子。
一边吃,一边聊天,聊着聊着,李笠又说到了草原:“朝廷准备扩大边市规模,到时候,北边的皮货,就会大量南下。”
“什么貂皮、鹿皮甚至虎皮,会越来越多,羊皮袄的价格会持续走低,大伙可得沉住气,莫要花冤枉钱。”
这下,居民们来了精神:“陛下,草原上的部落,会老老实实做买卖么?”
“不会,对他们来说,直接抢,最划算,毕竟是无本生意。”
李笠说完,笑起来:“但他们抢不过,就只能老老实实拿东西来换。”
“草原上的日子可不好过,什么都缺,所以,中原的货物不愁卖,而那些部落能稳稳拿出手的值钱之物,除了皮货,就只有马。”
“草原就是个大牧场,马当然多,官军骑兵和突厥骑兵交锋,能够一人双马已经不错了,而对方能做到一人三马,跑得很快。”
“所以,朝廷靠边市从他们手中换马,换好马或母马,很划算。”
说到马,李笠愈发来劲:“等到大局定了,冀州这边,也办赛马会!”
“把冀州,变得热热闹闹的,让子孙们也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如果是别人这么说,或许在场的居民会认为很“空”,但李笠这么说,没有人质疑。
因为他们都看得到,时局正在起变化,打了二十多年仗、号称“不败”的皇帝,正在统一天下。
等到天下统一,近三百年乱世结束,中原不再有战乱,那时候,好日子就真的来了。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二十章 现状(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邺城,相州州学,单独的考场区域内,名为“州试”的考试正在进行。
一道道考棚的“单间”里,考生们默默地做题,考官们默默的巡视。
返回开封途中、经过邺城的李笠,此刻身着常服,也在各考棚里巡视,要亲眼看看河北的第一次科举考试,情况如何。
他慢慢走在考棚间,因为衣着寻常,所以很像是巡场人员,不会引起骚动。
所见考生很多,容貌、衣着各异,有的样貌堂堂、衣着不凡,或许是因为佩戴香囊的缘故,李笠从面前经过时,能闻到香气。
有的考生样貌平平,衣着平平,甚至衣服打着不少补丁,看上去就知道是平民。
有人则面容猥琐,或者身上散发异味,头发板结,时不时抓一抓,看样子应该是在抓跳蚤。
李笠从旁边经过,没有丝毫嫌弃的表情,因为在他眼中,这些考生并无区别。
只要来参加考试,说明对新朝廷抱着期待,那么,无论来的是什么人,他都欢迎。
一个政权,只有尽可能获得更多民心,根基才会稳固,中原将近三百年的战乱、南北对峙,要收拢分裂的人心,谈何容易。
为了收买河北地区人心,稳定李笠推行新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经过将近两年的酝酿、铺垫、筹办之后,正式在河北进行。
第一级考试为乡试,在县治进行,考试试卷为统一刊印,于密封状态下运到各县,临考前启封,全程由官军监督。
乡试对参加考试的资格并无太多要求,只要年满十六岁,是当地户籍在籍人员,无重大犯罪行为,就能在当地官府(县一级)报名。
而且户籍也不分贵贱,伶人、手艺人一样可以报名。
报名后,经过核对,确定无误,就会获得考试资格,并收集个人身体特征信息,譬如身高体重以及指纹,记录在案。
考试资格的获取很简单,正常人只要报名、登记就能获得资格,不需要举荐,也不看样貌如何、是否有残疾。
如此一来,考生自然形形色色。
考试试卷,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判断题)、问答题,各题型分值不一,考试成绩分数化,分数最小单位是“一分”。
试卷实行“糊名制”,确保考官阅卷时,看不出考卷是谁的,尽可能避免人为操纵考试结果。
通过了乡试后(河北地区的乡试,是去年秋天),考试成绩达到要求的考生,就能参加州试,州试考场在各州州治,时间是来年春夏之际(现在)。
考虑到考生的经济状况和居住地区,或许出远门会比较困难,县廨会组织本县考生集中出行,来回住宿、饮食都由公廨负责解决。
现在,州试正在进行,考试成绩达到要求的考生,就获得参加“省试”的资格。
尚书省吏部举办的考试称为“省试”,于州试当年的秋末,于京城(目前是开封行在)举行。
届时,楚国各地的考生,到开封行在参加考试,往返、住宿都由官府包办,确保囊中羞涩但又有资格参加下一级考试的考生,有改变人生的机会。
“省试”的成绩按地域分南北二榜,然后还会分士、庶二榜。
上榜者就能入仕,入仕就是流内官。
当然,在任职之前,上榜考生要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具备基本的行政能力,以便胜任职务。
这就是目前的楚国科举,因为正在摸索中,所以有待改进。
目前因为需要收买人心,所以考试频率较密,慢慢的,会改为每三年一次(每次含乡试、州试、会试)。
但从一开始,李笠就确定了一个原则:每一级考试,考生上榜与否,只看考试成绩。
考生的出身、门第、家庭情况,以及个人样貌、高矮胖瘦对考试成绩没有任何影响。
也就是没有任何加分项,成绩排名只看卷面分数。
按说该给特殊群体加分(戍边将士子女、殉国军人子女等),以振“武德”,但考虑到现状,一旦开了特例,更多特例也会出现,所以并未实行。
如此一来,考试选拔的标准简单明了,分数至上,一分之差,就能决定上榜、落榜与否。
张榜公布成绩排名时,成绩一目了然,相对公平,至少比起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好很多。
不过,岭表各州,因为情况特殊,很多都是名义上的行政区,且交通极其不便,不太适合这样的选拔制度,特别处理。
李笠在考场转了几圈,对考场秩序很满意,独自出了考场,和候在外面的相州刺史杜龛交谈起来。
考场规定,开考后封门,直到考试结束前,任何人都不能进出,防的就是作弊。
李笠能够进出,是因为他是皇帝,所以例外,但也只是这一次,所以陪同视察的杜龛等相州官员,都候在考场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