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杜龛出身京兆韦氏,祖辈为了避祸,离开关中寓居荆襄,杜龛这一支,之前是襄州豪族。
李笠问:“全国各州,都在今天举行州试,杜公族里,今次有多少人参加考试?”
“四十九人。”杜龛回答,不等皇帝再问,又说:“其中,二十九人在襄州应考,十五人在荆州应考,五人在北荆州应考。”
李笠点点头:“参加州试的就有四十九人,看来进入省试后,金榜之上,少不了京兆韦氏子弟的名讳。”
杜龛笑道:“哪里那里,同州考试的,还有京兆韦氏、河东柳氏子弟,士榜的竞争很激烈。”
这也没错,南朝的京兆韦氏、京兆杜氏、河东柳氏、河东裴氏这些侨姓士族,之前大多聚居在荆襄,所以其子弟的科举考试成绩,列入士榜。
士榜的竞争极其激烈,毕竟士族们有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和资源,只要子弟用功读书,不要整天游玩、嗑药、谈玄,文化水平还是很高的。
所以,当前情况下,寒族子弟想要靠考试把士族子弟比下去,总体来说是不可能的,士族反倒是科举考试的受益者。
于是,才有了士、庶分榜,让寒族考生避开“学霸”的碾压,拥有可靠地入仕途径。
这一点很重要,是新朝收买人心最大的利器。
楚国建立已有七年,目前国内局势稳定,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新皇拥有绝对武力,无人可以挑战。
有了武力为依仗,朝廷进行大范围的检寺、检籍、检地,确保国库的收入,以及可调用的劳动力,有充足的人力物力维持秩序。
国家机器焕然一新,运转起来十分稳定,“动力充沛”,自然就没人敢造反。
这是硬的一面,软的一面,就是朝廷用新的选拔方式——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
踢开腐朽的九品中正制,给大量寒族子弟以及次级士族子弟以公平的机会(相对公平)入仕,入仕就是流内官。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许多寒族子弟,好不容易入仕,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入流”。
所以,新朝在明显损害了地主阶层经济利益(清查田产,隐户,足额征税、征发劳役)的同时,又给了地主阶层政治利益。
有得有失,权衡利弊之后,地主们意识到政治利益明显比经济利益重要,加上新朝的刀确实锋利,自然就二选一,老实了。
毕竟,中原自古就是官本位社会,某个富甲一方的大家族,若没有“官”字护体,当地县令就能让其欲仙欲死。
若族中子弟当了官,家族便有了保障,至少不那么容易被欺负。
科举考试,就是让大小地主、大小家族们获取体制内“护身符”的最佳途径,这个道理,河北地区的地主们会想明白的。
河北地区的现状,就是各地局势稳定,当然,不满和愤怒,依旧潜伏在许多人心中。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以及各地地头蛇,在楚军攻略河北时,遭受了重大的财产损失,说心中没有恨,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只要保持局势持续稳定,尝到了科举甜头的地主们,有了进入体制的稳固通道和上升空间,想造反的人,自然就成不了气候。
李笠和相州官员们聊了一会,看看四周,看着这昔日的齐国皇宫、如今的相州州学,以及正在进行的科举考试,忽然想到了一首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虽然这里是邺城不是建康,但意境有些相似。
他确信,旧的时代即将被新的时代取而代之,各种规矩也会随之改变。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二十一章 繁殖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上午,邺城西,昔日的御苑华林苑内,李笠行走在一个个大池塘边,视察特色鱼——脆鲩的饲养情况。
几名宫女跟在李笠身边,其中,张丽华走在最前面,就在李笠身边。
此次皇帝御驾亲征,她主动请缨,侍奉皇帝,虽然还是没有发生什么,但跟着军队行军,走完全程,证明了自己很能吃苦。
现在仗已经打完了,皇帝来华林苑巡视,顺便带她来这里转转,算是散散心,奖励她的出色表现。
身着淡黄色衣裙的张丽华,特意散去总角发髻,将一头秀发盘在脑后,宛若灵蛇,有别样风情。
至于身着青色衣裙的另外几位宫女,自然就是衬托“黄花”的绿叶。
张丽华跟在皇帝身边,左顾右盼,看着眼前的“山水”,颇为好奇。
华林苑内有大型人工景观湖,现在大部分都已经被改造为鱼塘。
又有一部分景观湖区域,成了马监草场的地盘,平日里有大量马在湖边喝水,远远看去蔚为壮观。
华林苑内,围绕着人工湖以及人工山岳建起来的亭台楼阁,如今已拆除了接近八成,只留下那些位置不错的景观亭。
偌大的御苑,如今的建筑物主要是宿舍、库房以及各地点供人值守的小楼,还有些“涉密”的寻常院落建筑。
所以这里根本就看不出昔日“仙境”的模样。
一行人来到一处鱼塘边,不一会,饲养员从鱼塘里捞起几条鱼,李笠让张丽华辨认。
张丽华很快就给出答案:“这是鲩鱼。”
“确定?”李笠问,明显有言外之意,张丽华听出来了,却故作坚持:“这就是鲩鱼。”
李笠点点头:“也不能说错,毕竟,脆鲩也是鲩鱼。”
“呀,这是脆鲩?怎么和寻常鲩鱼的样貌相同?”张丽华惊讶道,当然,这其中带着些许演技。
“因为脆鲩也是鲩鱼,长得当然相同。”李笠再次强调,看着被放回鱼塘的鱼,又看看这片规模不小的鱼塘群,
脆鲩是鲩鱼,但肉质和寻常鲩鱼有所不同。
其肉若如同寻常鲩鱼一样烹调,煮不烂(相对而言),吃起来很脆,口感很奇怪。
所以,一开始脆鲩的销路很差,若不是销售的时候店家特地强调肉质特点,很多人会认为这鱼是变质的。
但是,搭配特定的烹饪、食用方式,让脆鲩打开了市场,其中一种吃法,是打火锅。
脆鲩的肉煮不烂(相对而言),翻炒的时候也不容易碎,所以是打火锅、爆炒的不错食材。
而且,脆鲩只有李笠名下产业能养出来,稀缺性加上肉质的特殊性,使得脆鲩的价格比起寻常鲩鱼要高很多,却供不应求。
没有人知道这脆鲩鱼种是从哪里弄来的,也不可能有人找到脆鲩的天然繁殖之地。
仿佛就只有皇家产业,才能繁殖这种很特别的鲩鱼。
当然,外人根本就不知道具体的秘密:脆鲩之所以会成为脆鲩,全都是吃了某种食物的缘故。
寻常的鲩鱼,在长到大概两三斤的时候,开始吃这种食物,等到体重翻倍后,其肉质就和寻常鲩鱼有了不同,变成了脆鲩。
所以,脆鲩的养殖,和鱼种无关,和养殖环境无关,只跟某种食物有关。
不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是不可能繁殖、饲养脆鲩的。
李笠当然知道,因为脆鲩的出现,是在二十世纪后期,人们意外发现的结果,那种食物为蚕豆。
这个时代,蚕豆又被人称为胡豆。
鲩鱼吃蚕豆蜕变成脆鲩,他知道原理大概如下:
生的蚕豆,带有一种成分,即“蚕豆病”(溶血病)的致病因子。
据说人生吃蚕豆后,有一定几率中招,患上急性溶血病,所以蚕豆最好煮熟了再吃。
而鲩鱼吃蚕豆却不会感染这种病,因为体内有特殊的生物酶,和蚕豆的致病因子抗衡。
致病因子溶血,鲩鱼体内生物酶“凝血”,长期拉锯之后,就导致肉质发生异变。
体现出来的特性就是煮不烂,肉质脆,十分适合切片下火锅。
所以,长期食用蚕豆的鲩鱼,还是鲩鱼,之所以肉质特别,是因为经过了“生物化学反应”。
这种知识,现代人都不一定懂,更别说“当代人”了。
李笠看完鱼,沿着道路向前走,指着周围大量波光粼粼的鱼塘,对张丽华说:“当年,赵国国君石虎为了修建这御苑,调集了十余万劳动力....”
李笠讲起邺城华林苑的过去,张丽华认真的听着,但其实注意力不在这上面。
此次皇帝出征,本来皇后要同行照顾,皇帝不同意,说太辛苦,让皇后留在开封。
也不同意贵妃跟着去受苦,而其他妃嫔有了身孕,当然也去不成。
皇帝无所谓身边有无“体己人”照顾,但皇后放心不下,于是,张丽华主动请缨,随军出征,照顾皇帝起居。
累是当然累,主要是行军条件确实艰苦,长途跋涉肯定不舒服,张丽华和几位随行的宫女,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当然,她们可以乘车,随着御营行军,不用终日骑马,也不需要日夜奔袭,并不会身处战场一线。
最危险的时候,就是官军在桑乾城被突厥大军围困之时,不过张丽华可不怕,因为皇帝是不会打败仗的。
而她,要抓住机会。
出征后,交战之前,皇帝成日里和将军们开会,琢磨着如何对付突厥人,没那心思,所以张丽华不急。
可打了打胜仗后,班师回朝,皇帝也该放纵一下了,但张丽华还是没等到机会。
没有机会,鲫鱼如何能变成金鲫?
眼见着都到了邺城,离开封没多远了,已经到了适婚年纪的张丽华,愈发焦急起来:什么事都没发生,我不就白跑一趟了?
她好不容易,才有了单独陪伴陛下的机会,不甘心就这么浪费。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虽然张丽华知道自己必然会是皇帝的女人,而且年纪轻,得宠的机会多得是。
但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几位妃嫔有孕在身,她有更多机会,得皇帝更多宠爱。
不然,等那几位生完了,再次“轻装上阵”,即便皇帝要了她,她能分到的时间,就少了很多。
然而,皇帝的自制力极强,她想过很多办法“点火”,然而皇帝就是“烧不起来”
“是金鲫,这里的金鲫,数量也不少。”李笠忽然说话,打断了张丽华的思绪,她定睛一看,看见眼前鱼塘里,有不少红黄色的鱼在游动。
鱼塘水是一片浅绿,许多鲫鱼游在水中,身形不是很明显。
但红黄色的金鲫却不同,因为颜色鲜艳,很容易就引起人的注意,如同一朵朵摇曳的红花,在一片碧绿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漂亮。
“脆鲩在邺城,供不应求。”李笠说着说着,又说到了生意经。
“而开鱼池养金鲫,也成了大户人家摆排场的手段,所以金鲫的销量不错,养金鲫的人家越来越多。”
“你看那边。”李笠指着远处一个院子,“那里,是个风水宝地,池中可以孵化鱼苗,所以,如今正是时节,孵化的鲩鱼苗,销往河北各地。”
这段话,有真有假,李笠不可能把秘密说出来,所以托词“风水宝地”。
而张丽华看上去很认真在听,实际上...
李笠提起鱼苗孵化,却轻轻带过,目的是点出鱼苗买卖如今“钱”途无量,这也是他在河北各地推广养鱼的原因之一。
虽然鱼苗孵化只在夏天进行,但这买卖不开张则已,一开张,可就是日进斗金。
然而张丽华却听差了,鱼苗孵化?繁殖?
繁殖?
陛下是在暗示我么?
想着想着,只觉面颊发烫,心跳加速。
李笠所说繁殖,想得还真就是鱼苗繁殖,以及马监繁殖马驹。
他认为华林苑这个好地方,可不能浪费了,于是又说:
“建都邺城的历代帝王,把华林苑建得这么漂亮,是将其作为私家园林,为自己服务,可现在不同了。”
“华林苑的一期开发,就是养鱼,二期开发,就是种植,种葡萄,酿葡萄酒,对外销售...”
“这葡萄酒可有讲究,酿造过程中处理不好,酿出的酒喝了会甲醇中毒...”
张丽华听着听着,微咬嘴唇,手也微微握拳,在下决心。
李笠沉浸在讲解的快乐中,注意不到这种细节。
两人后边稍远的地方,跟着走的几个宫女,见皇帝单独对张丽华讲解,那叫一个羡慕。
但也只能羡慕,因为张丽华虽然如其她宫女般要干活,但毕竟身份不同:她是作为皇帝的女人入宫的。
只是因为当初年纪未到,才不用侍寝。
既然没侍寝,自然就暂时没名分。
虽然张丽华要干活,但不可能干重活、累活,平日饮食可是独一份的,和妃主们看齐,所以身高拔得很快,身材也愈发凹凸有致起来。
而现在,张丽华已经到了适婚年纪,若在民间,已经可以嫁人了。
走着走着,她们见张丽华似乎因为听皇帝的讲解,走路没留意,过一座没有栏杆的石板桥时,走偏了,距离桥边越来越近。
然后一个趔趄,往旁边水里倒。
她们还没来得喊出声,却见皇帝眼疾手快,一把扯住张丽华。
皇帝身材高大,力气足,直接把张丽华给扯回来,将其搂在怀中。
宫女们刚要放心,心瞬间提起来:顺势倒在皇帝怀中的张丽华,很快便被皇帝拦腰抱起。
皇帝抱着张丽华,大步往前走,而前方拐角,是一处僻静的拐角,有树荫遮挡,是个蔽人视线的地方
这下,宫女们傻了眼:是该跟上去,还是当没看见?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二十二章 车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午后,邺城西,几辆四轮马车从容行驶在铺着青石的街道上,在骑兵的前后护卫下向城门驶去,准备出城。
这些四轮马车,和已经在邺城流行起来的四轮马车一样,前面一对轮子小,后面一对轮子大。
但是,和许多民用四轮马车不同的是,这几辆四轮马车的车轮,各部件都是铁制,所以看起来比外沿包铁的木车轮纤细许多。
纤细的全铁制车轮,压在有些许高低不平的地面上,不断起伏。
这样的起伏,经过板簧减震器,传递到车厢的时候,已经变小许多。
但车队当中一辆四轮马车的起伏幅度,明显比其他几辆车大一些。
即便路面已经平缓,车厢依旧在起伏,起伏的“动力”,来自车内。
车厢里传来女子的轻微喘息声,为车轮压过路面时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掩盖。
不一会,车厢的起伏小了些,但喘息声依旧。
车厢里,张丽华轻轻喘着气,李笠拿出手帕,为她擦汗:“如何,这马车的减震器,效果不错吧?”
刚才一直不停在车厢里蹦的张丽华,现在“体力不支”,倒在李笠怀中:“陛下,这马车走起来真的很稳,和牛车一般。”
她已经是皇帝的女人了,所以随时可以撒娇。
李笠搂着美人,回答:“这是不断改进的结果,花了许多年呢。”
“四轮马车有这么难改进么?”张丽华问,她是真的疑惑:“妾见官军此次出征,车营的四轮马车好像特别牢固,每日赶路,很少坏。”
李笠笑道:“当然稳,车架各部件,包括车轮和前轮转向结构,以及板簧减震器,都是铁制,肯定牢固。”
“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铁制四轮马车车架可比最初耐用多了。”
他忍着“车震”的冲动,简要讲解四轮马车的技术难点。
其实没什么特别难的技术难点,譬如,四轮马车最关键的转向机构,原理就很简单,只要舍得用料,耐用性就有保障。
但是,若考虑到野战时长途行军状态下,四轮马车的故障率不能太高,造车的技术含量就不低了。
马车出城,很快便驶入西郊的临时军营,这里,大量四轮车正在接受技术人员的检查。
技术人员还翻看每一辆车在出征期间的“使用/维修记录”,对这些车辆在此次远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摸底。
李笠下车后,来到这些技术人员旁边,询问起相关事宜,张丽华则旁边,东张西望。
这些四轮车,车厢上都有大棚,所以别称“大篷车”,张丽华随军出征,坐的就是这种车。
而对于李笠来说,眼前这大篷车,就是他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西部大篷车”。
美利坚开国后,对西部地区进行扩张时兴起的“西进运动”,最经典的一个场景就是大篷车队行驶在旷野里。
这种四轮马车,可以容纳一家人,连同行李、工具,各种锅碗瓢盆,以及水桶、草料等等。
可以说是移动的房车。
必要时,几辆大篷车还可以结成车阵,男女老少拿着火枪,以车阵为掩体,对付来袭的强盗或者印第安人。
但李笠“山寨”大篷车的目的,主要还是改良运输工具。
四轮马车比起双轮车,优点不少,载重量大,就是最明显的优点之一。
但对复杂地形的适应性,建立在牢固的结构上,想要获得最优的四轮车结构,得靠摸索。
经过二十来年的不断摸索和改进,四轮马车的耐用性得到了极大改善,车架(含车轮)全铁制的四轮马车,成为楚军主力军队“骡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远征,新编的“合成营”,就以四轮马车为作战单元。
一个典型的合成营作战单元,是一个什的步兵,加一辆双马拖曳的“大篷车”,外带车夫及其助手。
这个作战单元,所有人的行李、干粮、武器装备都由马车装载,与此同时,马车还搭载草料,以及装着饮用水的水桶。
行军时,车夫及其助手坐在车上,其他步兵无负担的空手跟着马车步行前进,轮流上车休息。
马车和拉车的马,步兵们不用管,由车夫和助手负责。
每到一处宿营地,步兵们负责打水,割草,确保接下来的旅程途中,马匹有吃有喝。
每十辆车为一个小队,各自保持行军队形,无论是宿营还是遇敌,这个小队的十辆车就自己结成最小规模的车阵。
车厢两侧额外挂着木板,围成车阵时,对外一侧,升起木板,就是相对坚固的盾牌,既能防箭矢,也能防止敌人直接破开车篷冲进来。
车阵战术,自古有之,而楚军的“合成营”,因为用的是载重能力更强的四轮马车,所以在携带辎重的情况下,行军速度也很可观。
此次出征,以月计的长途行军,平均行军速度是日行五十里左右,虽然比不上骑兵,但比携带辎重行军的普通军队要快一些。
而且这样的行军速度下,将士们的负担很轻,所以即便经过长途跋涉,也有充足的体力投入作战。
因为四轮马车的车架为铁制,很牢固,虽然不像木制车架那样方便修补,但“平均无故障时间”很长,能够确保在一次高强度的长途作战不拖后腿。
张丽华听李笠说了这么多,总算是明白自己坐了许久的四轮马车,精妙在哪里。
李笠说了一通,向营地深处走去,张丽华紧紧跟着。
“这么多年来,开发、改进、完善四轮马车,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所以为了回本,当然要在各大都会推广四轮马车。”
李笠一边说,一边指着两边停着的大量马车:
“这大篷车好不好用?好用,就是贵,为了分摊成本,同样需要在民间推广。”
“你刚才也说了,这车走起来稳,和牛车一样,但比牛车快多了,所以,富贵人家要讲排场,牛车已经不够看了,得上新式四轮马车。”
“四轮马车,车厢更宽,里面能摆下更多陈设,乘坐起来更加舒适,虽然很贵,但为了排场,为了人前风光,咬咬牙,也就买了。”
这话有道理,张丽华真的体会到新式四轮马车的优点,但不清楚这种马车能贵到何种地步。
此次官军出征,动用的四轮马车以千计,移动起来时队伍浩浩荡荡,确实很壮观。
至于朝廷花了多少钱,凑出如此规模的“车营”,她就不知道了,也不需要知道。
一行人来到一处营栅前,营门紧闭,有兵卒把守,李笠吩咐张丽华和侍卫们在一旁凉棚候着,因为营栅内的区域,“闲人免进”。
张丽华知道轻重,没有多说,老老实实到凉棚下坐着。
营门打开,李笠和几个侍卫入内,营门随后关闭。
在营门关闭前,张丽华瞥见里面也停着不少四轮车,但样式有些怪,车厢很小。
看上去,每辆四轮车仿佛是两辆双轮车连在一起构成的。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这是什么车呢?
张丽华当然不知道,但李笠知道。
自古以来就有车阵、车营,但是,他的“合成营”不同,是热兵器军队。
热兵器军队,对弹药的依赖很大,所以,这才是他要大力发展车营的原因。
但是,随着楚军不再缺马,李笠更愿意用骑兵,看中的就是骑兵的特点:快,来去自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