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齐国的教训,就是晋阳武勋们为了抓权,一有机会就发动宫变,拥戴某位皇弟夺位,如此一来,他们就能获取可客观的政治利益。”
“所以,齐国不断地兄终弟及,就是勋贵们在推波助澜,他们为了避免中枢为邺城官僚把持,选择拥护某位皇子发动宫变,以此成为夺位功臣。”
“他们通过这样的投机,获取政治利益,每一次的效果都不错,自然就乐此不彼。”
“那么,当勋贵们可以通过体制内的游戏规则进入中枢,或者推选代理人入中枢,维护自己的利益,冒险投机的欲望,就降低了不少。”
李笠接过黄姈递来的手巾,洗完脸,继续说:
“如果,中军的基层,被管兵的军士,以及军校毕业的基层军官把持,这些人,更倾向于效忠体制,而不是效忠主将。”
“这些基层军官、军士,出身各个阶层,可以是官宦子弟,可以是地方豪族子弟,可以是寒人,可以是军属或者军人遗孤,不会对主将形成人身依附。”
“他们的出身阶层,若都维护现有体制,那么他们本人的政治倾向,总体上不会差太多,在关键时刻,就不一定跟着主将去乱搞。”
“如此一来,勋贵们在京城率兵发动宫变的难度就变大了,就算发动宫变,之后事态失控的风险也大了。”
“因为他们会发现,基层军官和军士开始暗中串联,军队开始失控,濒临哗变,各地发行的报纸,开始煽动民意,声讨国贼。”
“官僚集团和军校生出身的青年军官团,很快会凝聚力量反扑,对付公敌、国贼,陪着少帝胡闹的后果,谁承担得住?”
“权衡利弊,勋贵们不会冒险支持皇帝胡来,不会轻易挑战各方已经接受的游戏规则,而这游戏规则,本来就对他们有利。”
“年少的皇帝想要乱搞,但没有勋贵支持,调动不了军队威压百官,他拿什么去推翻‘祖制’?”
李笠这么一说,黄姈明白了,口中喃喃:
“原来,原来报纸和军校,还有这种用法...二桃杀三士,挑拨官僚们内斗,相互掣肘...可一旦引发党争,那可如何是好?”
李笠拍拍黄姈的肩膀:“王朝和人一样,终究是会死的,不是么?何必执着于长生不老?那就钻牛角尖了。”
“我只是希望,我们建立的王朝,能活久一些,好歹活个一两百年,就像一个人,能够活到七十岁,而不是连成年都不到,便夭折了。”
“世间没有长生不老药,也不可能有一个毫无弊端的体制,你看,这么一想,其实许多问题,并不是不可接受。”
“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想办法呗,旧的体制已经腐朽,没有前途,新体制的建立,不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么?”
“我们生于天下分裂的乱世,却即将见证乱世的结束,那么,天下统一的新时代到来之际,总要做些什么。”
“这七年来,我可都一直在努力工作,即便是现在,也不例外,工作内容包括新体制的建设,你怎么能说我怠政了呢?”
“不是只有终日里批阅奏疏,才是勤政啊。”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二十七章 似是而非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午后,开封税关,交易市场边上,一家酒肆二楼临街包厢,微服出巡的李笠坐在靠窗位置,看着外面的熙熙攘攘。
开封位于汴水旁,因为交通便利,所以本就商贸云集。
现在,行在设于开封,开封的人气自然就暴涨,连带着物流暴增,税关及其附属的交易市场也拥挤起来。
他看了一会街景,将视线转入房间,午餐吃剩的饭菜,已经整理干净。
李笠手里拿着一张徐州印刷的兑换券,和陪同出行的张铤一起,挖个坑给跟着来的皇太子李昉跳: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坑名(题目):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得在一地久任,这制度的利弊,该如何看?
又有“引言”:
这制度,自秦汉时期就开始实行,皇帝派出官员到地方任职,收税、管理地方的同时,对付地头蛇,维持地方秩序。
逐步强化中枢对地方的控制。
对地方主官定期轮换,能避免官员长期在某地任职,形成尾大不掉的地域集团,也能防止某地豪族把持当地官府,渐渐形成割据。
当然,现在因为各种原因,这个制度未必严格执行,本地人任本地官,成了各国朝廷收买某些地方豪族的手段。
这是特殊时期的“例外”,不可当做惯例。
但是,又有一种看法,认为官员在地方任上,几年一换,又面临中枢的政绩考核,就很容易急功近利,在当地搞一些竭泽而渔的事情。
或搜刮民脂民膏,捞一把就走。
而本地出身的人,若在本地为官,那就会为家乡着想,施政会谋长远,对待乡亲们,也会温和些,没有“捞一把”就走的念头。
毕竟自己的家就在当地,要是把事情做绝了,等于是败坏自己家族的名声。
到时候家里人出门,到处都被人指指点点,戳着脊梁骨骂,搞不好祖坟都被人刨了。
所以,该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昉从小就接受父亲的教育,很快就意识到这问题是个坑,当然不敢贸然跳进去,思来想去,发现一个破绽。
见跟着出行的几个弟弟们,一脸懵懂的看着自己,李昉来了斗志:
“这个说法,其实是有一个隐藏条件的。”李昉笑起来,不是直接回答,而另辟蹊径,针对一个预设条件:本地人在本地为官,行事会收敛。
“能当官的本地人,极大概率是当地大族子弟,不然坐不稳位置,那么对于他们来说,需要顾忌的乡里乡亲,是哪类人呢?”
“很明显,只能是门当户对的其他大族,只有这些人,才配和他称为乡亲,至于寻常百姓,抱歉,不算乡里乡亲。”
“甚至,不算人。”
李昉说完,耸了耸肩膀,他不需要详细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问题的关键点,已经点出来了。
“哈哈哈哈,好,好!”李笠笑起来,笑得很开心,其他几个皇子听了兄长的回答,恍然大悟:原来这问题有坑啊!
李笠见儿子们都想得清楚,便说:“当初,父亲年少时,在鄱阳捕鱼、艰苦度日时,若去找鄱阳大族——鄱阳李氏攀亲戚,讲香火情,你们猜猜,他们会怎么说?”
不等儿子们回答,李笠自问自答:“你也配姓李?”
这话一出,皇子们的表情精彩了。
他们从出生时起,周围的人就对自己客客气气的,谁敢对他们说“你也配姓李”?
这是因为他们的父亲很了不起,谁都不敢看不起。
但父亲小时候,家境拮据,是个小吏,所以,谁都能欺负,谁都能看不起。
李笠见自己和长子的问答,收到效果,很满意。
他说的这句话,参考《阿q正传》,阿q认为自己也姓赵,便找乡绅赵老太爷攀亲戚,结果被赵老太爷骂:“你也配姓赵!”
这句回答算是自嘲,而自嘲后面带着的情绪,让旁听的张铤觉得可大可小。
不过张铤看不出李笠有“报复”的念头,毕竟,这是在教导太子和皇子们,教导未来的国君和藩王。
李笠转向张铤:“太子说的没错,本地人当本地官就会体谅乡亲?先定义乡亲是什么,再讲道理。”
“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提起来有道理,可仔细一想,就不对劲。”
张铤点头称是,李笠看向儿子:“似是而非的说法,还有很多,譬如现在,八座尚书定任期,风声放出去了,引起热议,就有一种说法...”
“说八座尚书若定任期,就会让尚书们产生任期内‘千万别出事’的念头,于是,任上所作所为就会求稳,循规蹈矩,甚至,讳病忌医。”
“面对弊政,不是及时进行纠正和整治,而是选择遮掩,只要自己任内不出事,管他下任如何面对。”
“或者,施政时,追求短期利益,避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结果,不想自己任内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政绩,却被继任得了去。”
“于是,为了确保自己任期内能尽快出政绩,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放任弊政做大而不处置,错过最佳纠正时机。”
李笠说着说着,拿生病来举例,以便年纪小的儿子能听懂:
“就像给病人看病那般,本来病人患病,是可以治好的小病,却因为历任庸医的求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变成病入膏肓的绝症。”
“要知道,天下官僚都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求稳,不喜欢出事,出事了就喜欢遮掩,实在遮掩不了,那就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实在化不了,那就甩责任。”
官斗的技能,几个年少的皇子当然不懂,所以听得似懂非懂,但早就历练过的皇太子李昉,那是明白得很。
李笠喝了一杯茶,继续说:
“而各尚书实行任期制,就会加剧官员‘求稳’、‘求无事’的心态,你稳,我稳,他也稳,弊政纠正不了,国家,渐渐病入膏肓。”
说了一通,他问儿子:“你的看法?”
李昉挠挠头:“不实行尚书任期制,难道各国尚书或者中枢宰辅,就是某人任某职十几年,不换人的?”
这个反问,直指问题核心:但凡皇帝有脑子,有能力施政,就不会让任何一个宰辅之位,长期被某个人把持。
一如地方官必须异地为官,必须定期轮换那样,皇帝会定期让中枢宰辅轮换。
所以,数百年来,不仅地方官定期轮换,中枢高官其实也是定期轮换。
只不过相比地方官的轮换期限相对较固定,中枢高官因为掌握着大权,所以其任期长短,全在皇帝把握。
皇帝特别相信、依赖的大臣,有时可以长期担任某职,但总体来说,中枢宰辅各职务,都要时不时轮换,以防止出现权臣。
尤其涉及官员升迁、选拔的吏部尚书(或相应职务),正常皇帝,谁敢让某个人长期把持这个职务?
又有中领军、中护军这样的要职,因为统帅禁军、在宫里宿卫,直接关系着皇帝全家的性命。
除非任职之人是皇帝特别相信的人,且其这人知道轻重,否则,两个职务也要隔三差五换人。
不然,十几年的中护军、中领军当下来,这皇宫到底谁做主?
现在,若实行任期制,明确尚书们的具体任期,其实只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将职务调动制度化,给出可以量化的指标:任期。
任期可以是四年,五年,六年,具体多少年合适,都可以协商。
若现任某位尚书不称职,或者皇帝不满意,亦或是引发众怒(官僚群体之怒),该怎么弹劾、罢免、补任,也可以协商。
所以朝廷才放出风声,引来各方热议。
李昉总结:既然一直以来,历朝历代中枢各职务,正常情况下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么,对于任期制的质疑,其实没必要反驳什么。
李笠对儿子的回答很满意,于是开始问第三个问题。
他晃了晃手中的兑换券:“徐州的兑换券,如今信誉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发行量比当初翻了许多倍。”
“许多地方,尤其是两淮、河南的商贾云集之地,这张纸,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接受、认可,可以当做钱来用。”
“因为有了众多钱庄、大商号的担保,有了众多豪商的认可,人们进行大宗货物交易的时候,兑换券用得很多。”
“薄薄的一叠纸,可抵万贯,大宗货物交易,交易双方不再需要动用车队运钱,直接将兑换券作为交易媒介,再方便不过。”
“所以,有人呼吁,朝廷发行纸币,限定在兑换券目前立足的区域流通,取代大量铜钱,省时省力,利国利民。”
“你觉得,这建议如何?”
李昉没有迟疑,直接回答:“这建议听起来不错,但不可行,所以,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话题。”
“如今不具备纸币发行的条件,恐怕接下来几十年,都不行,朝廷一旦发行纸币,一段时间后,必然超发。”
“一开始,超发的规模不大,但必然逐步提升,于是,纸币的信用瞬间崩盘。”
“兑换券花了十几年,才为纸质等价物建立起来的信用,可能一个月就会毁得干干净净。”
李笠问:“为什么?”
李昉回答:“因为钱总是不够用的,朝堂诸公,乃至皇帝,都无法抵御印纸当钱花的诱惑。”
“而他们一旦起了这个念头,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们超发纸币。”
“好,好!!说得好!!!”李笠真的高兴,他对儿子们的教育,算是成功了。
当然,他防不住儿子演戏,儿子或许是故意选他喜欢听的答案来作答。
但是,他已经尽力教育儿子了,将来儿子真的要做死,也不关他的事。
张铤见李笠教子有方,心中也很高兴。
历来,雄主的太子难当,开国的第二代皇帝,也很难当。
而宗室内讧,已经成了每个朝代挥之不去的噩梦。
张铤知道李笠很想儿孙能够融洽相处,无论嫡庶都能好好地过完一生。
也很想楚国能够活得长一些,至少国祚不那么短。
所以,李笠想要改革体制,或者建立新的体制。
确保他的儿子继位后,坐稳江山,身为兄长,能与弟弟们相安无事,国家没有造反的狂妄藩王,也没有屠杀宗室的暴君。
而张铤,也想让自己的子孙,活在一个太平世道里。
没有战乱,没有频繁的朝代更替,百姓安居乐业,四方平靖,天下太平,多好。
这样的期望,不知他,无数官员,无数百姓都在期盼。
期盼楚国真的统一天下后,大伙能够过上安稳日子,子子孙孙安稳下去。
而不是如统一三国的晋国,虽然结束了乱世,却开启了更大、更血腥的乱世。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人生得意须尽欢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街道上,一辆马车在护卫的簇拥下前进,马车车厢里,祖珽端端正正坐着,闭目养神。
仿佛又回到了当初,他即将参加对策,为前途奋力一搏的时候。
不知不觉,几十年过去,往事历历在目。
他家累世官宦,自己年少时便有起家秘书郎,因对策高第,为尚书仪曹郎中。
然而祖珽的梦想,是终有一日跻身宰辅,位高权重,钟鸣鼎食,宾客如云,侍妾成群。
但是,时局不同了,朝廷已经是武人的天下,高位为勋贵把持,想要靠过去的路数往上爬,更难了。
为求仕途进步,他想了许多办法“扬名”,一如许多才子那样,成日里围着权贵们转。
一次,他终于抓住机会,费尽心思为冀州刺史万俟受洛干做《清德赋》,名声大振。
于是他的名字为当时权臣高欢所知,加上他又能吟诗作赋,与那些闻名已久的大才子和诗而唱,不落下风,于是名声更上一层楼。
由此,得高欢看中,其世子高澄任并州刺史,他得以成为高澄佐吏、任并州仓曹参军,这是个油水很足的职务。
虽然只是并州佐吏,但却管着山东(太上山以东地区)物资调入山西(太行山以西地区)的诸般事宜。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只要时不时偷偷捞一把,可以轻松积累下不少家财。
奈何被人抓了现行,丢了官。
因为贪污而丢官,这很丢人么?
也许吧,但谁在乎呢?
高欢本人,就放纵勋贵们贪污受贿,横行不法,这些高官、勋臣明目张胆的大口吃肉,凭什么他喝一口汤就不行?
才喝几口汤就倒霉,不是他错了,是他官位不够高而已。
正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朝廷任由这些高官贪污,还故意放纵,那么他为什么要“迷途知返”?
没有官做,就没法捞钱,没法应付迎来送往、花天酒地的巨大开支。
没法花天酒地,怎么和人做朋友?这该怎么办?
好办,勾引那些有钱但年老色衰的怨妇,凭他的手段,哪怕是耳顺老妪,也不在话下。
人勾到了,爽也爽了,钱也不用愁了。
有了钱,有了一起玩乐的怨妇乃至贵妇,他当然不会忘了朋友,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一帮出身纨绔的朋友们拿了他的好处,一起玩女人玩得高兴,就会帮他跑门路,在贵人面前吹吹风。
加上他有才华,终有一日,定能死灰复燃。
果不其然,没得几年,又被高欢起用,这次可得换个路数。
官军攻西贼,围了玉璧城,守将韦孝宽以孤军负隅顽抗,拒不投降,率军亲征的高欢,派人去劝,他主动请缨,入城劝降。
如此冒险,所图当然是功名利禄。
奈何韦孝宽不听劝,而且守城有一套,硬是耗得官军伤亡惨重,却依旧攻不下玉璧。
高欢撤军后,不久于人世,而世子高澄,自有亲信,他一点机会也没有。
反倒是好友陈元康,成为高澄心腹。
不过,他也因此逃过一劫:数年后,高澄在私第为膳奴刺杀,当时在场议事的许多心腹丧命,陈元康也伤重不治。
人生的际遇,就是这么奇妙,他要是为高澄重用,必然如崔暹、崔季舒那样,成为高澄撕咬勋贵的鹰犬。
即便逃过当日膳奴行凶,事后,也会被找到机会报复的勋贵们弄死。
要知道,不是谁都有崔季舒、崔暹那样的好运气,面对勋贵的报复,能保住性命,到边地走一遭而已。
高澄死,权位兄终弟及,高洋掌权,重用的是杨愔,他依旧没什么指望能够高升。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谁也没想到,高洋竟然会在壮年之际去世。
杨愔作为辅政大臣,想要尽心辅佐孤儿寡母,结果,两个皇叔在勋贵支持下发动宫变,杨愔被活活打死。
换做是他,大概,也逃不过这一劫。
还好,在那之前,一支梁军突然攻入邺城,他随机应变,做了一个选择,把自己当做筹码,押了出去。
想到这里,祖珽睁开眼睛。
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眨眼,十几年过去,他终于走到了那个位置前。
同在车厢里的一个女子,见祖珽睁开眼,赶紧将怀中抱着的水壶拿起,为郎主倒茶。
如今已是秋末,天气转凉,郎主对茶水的冷热很有讲究,所以不能大意。
祖珽看着这个皮肤黝黑如炭、样貌与中原人士颇有差异的女子,颇为满意,拿起茶杯慢慢品:人的模样丑是有些丑,不过谁在乎呢?
吹了灯都一样嘛。
其人来自南海,为海外番商舶来之奴婢,其国应该在扶南国以南,是南海诸多番国之一。
至于是盘盘国、丹丹国、干瑽利国、天竺诸国中的哪一国,祖珽不关心,反正只要是年轻、健康的女子就行。
他见识了肤黑如炭的女人,和中原女人别无二致,也不枉人生几十载。
想想,堂堂尚书左仆射,身边有一个“黑炭女”侍奉,这是多么的独一无二,多么的引人注目?
正好跟其他八座尚书区别开。
马车缓缓停下,随从在车外禀报,说皇宫到了。
祖珽理了理衣冠,理了理官服,气派十足下了车,走向宫门,向行宫内尚书省方向走去。
楚国设有尚书令,但这是有名无实的虚职,一如前朝那样,尚书省事务实际由尚书省贰官——尚书左、右仆射主持。
连同六部尚书,合称“八座尚书”,作为群相,承担着丞相的职责。
而尚书左仆射,作为群相之首,就是某种意义上的丞相。
楚国开国后,第一任尚书左仆射,为皇帝元从故旧张铤,任职已有七年。
现在,楚国的第二任尚书左仆射,范阳祖珽,以本名上任,十余年来化名当官的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成为一国宰辅。
这是他给李笠卖命卖了十几年,获得的回报。
总算是熬出头了。
祖珽走过宫门,守门禁军将士,以及往来官员,无一不盯着他身后,盯着他身后那个肤色如炭的婢女。
这种“万人瞩目”的待遇,祖珽很满意,他今日带着“黑炭女”做跟班,就是要引人注目。
人生得意须尽欢,他如愿以偿坐到了这个位置,当然要大干一番。
但是,到了这个位置,没必要贪污,没必要勾引良家,因为他的兴趣,已经不在金银珠宝和女人身上。
权力,才是世间最令人愉悦的东西。
用手中的权力,替皇帝好好调教调教那帮脑袋转不过弯的傻瓜官僚们,把已经不合时宜的制度,一个个改头换面。
这,才是最大的乐趣!!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二十九章 惯性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纷纷扬扬的雪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般随风飞舞,飞过一排排房屋、楼阁,落在屋檐、树冠、地面,亦或是落在玻璃窗上。
1...317318319320321...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