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此为护发油。
又有香泽(香水型润肤露),用了鸡舌香、藿香、苜蓿、兰香,以酒精浸收香精,加上一系列处理制得。
这些护肤保养品,都是如今开封城里最热门的产品,虽然售价高,但效果很不错,所以供不应求。
当然,宫里的妃主们,不缺这类护肤保养品,因为她们用的都是最好的,有‘专供’。
但黄?以舅舅的身份,给外甥、外甥女带来些礼物,这主要是尽礼数,礼物是否名贵,倒是其次。
兄妹扯了些家常,转入正题。
随着楚国国土越来越大,局面越来越好,发财的门路也越来越多,黄?如今在纠结,是往海贸这边倾斜资源,还是往草原边贸这边下注。
当然了,最好是全都要,但就怕贪多嚼不烂,要从事“外贸”,得投入许多精力和资源。
他不缺钱,但是家大业大开销大,而且还得给子孙置办金饭碗,所以不能懈怠。
这种事情,黄?知道直接问财神妹夫是最好的,但是又不好问,因为妹妹好几次提醒他:
你是方镇大员,见了陛下,该谈的是公务,谈国事,说说国计民生,说说各地风土人情。
怎么能问如何赚大钱?不像话啊!
将来太子即位,看起居注,见其上记载,“黄公”和先帝交谈时,成日里都是问怎么发财、怎么赚大钱...
你让太子怎么看你这个舅舅?怎么重用表弟?
所以,黄?来问妹妹,毕竟是自家人,总不能看着娘家“家道中落”不是?
“我听人说过一个故事。”黄姈缓缓说道,黄?来了精神:能和妹妹讲故事,并让妹妹记在心里的,除了妹夫还有谁?
“一个村子,附近的河里发现金沙,随后,人们在上游发现金矿,探得矿脉多,范围很广。”
“消息很快传开了,于是四面八方的青壮都涌过来,淘金沙,挖金矿,想要发财。”
“村民们也跃跃欲试,地不种了,也去淘金沙、挖金矿。”
“却有一户村民,没有去淘金,而是开了个逆旅,也就是客栈。”
“给来来往往的人们提供饮食、住宿。”
“因为客人很多,所以他很快赚了不少钱,然后扩大客栈规模,拥有更多客房,又请来厨子掌勺,雇佣伙计,兼营食肆。”
“来淘金的人络绎不绝,他的客栈物美价廉,所以客似云来,规模不断扩大。”
“又做起杂货买卖,向淘金客兜售各类日常用品,譬如铁制工具等等,又兼做中介,居中撮合人员雇佣或者买卖。”
“淘金客一直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运气淘到金沙,挖到金矿,许多人一年忙到头,两手空空,赚不到什么钱。”
“想要回家,但囊中羞涩,一身行头只是拖累,坛坛罐罐也带不走。”
“于是,这个开客栈、食肆、杂货铺、中介的村民,又办起质库,低价回收那些失意淘金客的装备,家当,让对方换得些许铜钱,有回家的路费。”
“然后,他将这些装备、工具,提价卖给新来的淘金客。”
“一年年过去,无数人来了,满怀着发财的憧憬,在变成小城的昔日村庄落脚。”
“无数人发财梦碎,在这里虚度数年光影,心中悲凉,把工具、家当低价当给质库,带着些许铜钱,踏上返乡路。”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大多数人,并未实现淘金梦,其中也包括许多村民。”
“这些村民,丢下土地,带着工具去淘金、挖金,忙碌数年,毫无收获,却发现那个开客栈的村民,已然成了一方巨贾。”
“不仅名下产业众多,还买下大量土地,侍妾成群、儿女众多,又和大户联姻,成了州官的座上客。”
“一大家子都搬到州府去住了,派了几个掌柜打点村中产业。”
“这一位,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和他们一起扛着锄头下地的穷困村夫。”
黄?听完,很快就明白了。
无论是海贸还是草原边贸,若做好了,确实是暴利。
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能有多少人?
海贸风险大,船队一旦在海上遇到风暴,那就是人货俱空,亏血本。
草原边贸的风险也不小。
黄家,既不是沿海地区豪强,也不是边塞豪族,硬是要和地头蛇争,会很辛苦,风险也大。
那么,不如退而求其次,做“服务”。
确切的说,是做“金融服务”。
当初,黄家是鄱阳城里开赌档的地头蛇,后来因为女婿李笠成了鄱阳内史,为了名声,便关了赌档,改做商号,从事多项产业。
但众多产业之中,还是钱庄最划算。
用钱生钱,此为“金融”,只要做得好,一样赚大钱,而风险却没那么大。
自古以来,做买卖,讲的是手头周转要灵,即“流动资金”要充足。
所以,无论行商、坐贾,无论是办实业,做“外贸”,大小商家对于“流动资金”都有强烈的依赖和需求。
钱庄,或者“柜坊”,以利息吸引储户存钱,然后将这些钱以放债的形式,向商家提供资金,要么用于救急,要么用于做买卖的本钱。
这就是“金融服务”。
无论商家借了钱之后,是赚是亏,钱庄都不会赔:商家的抵押物,可以拿来抵债。
那么,妹妹所说的故事里,那个开客栈、为淘金客提供服务的村民,干的不就是这样的买卖?
黄家作为外戚,经营钱庄,揽储放债,没有人敢使绊子。
因为信誉好,资金雄厚,股东都大有来头(多有勋贵入股),所以即便不动用宫里的人脉,也足以震慑魑魅魍魉。
大家好 我们公众 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 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 年末最后一次福利 请大家抓住机会 公众号
无论是海贸,还是草原边贸,钱庄只放债,不抢生意,地头蛇们也不会狗急跳墙,反倒可以谈合作,一起赚钱。
所以,这碗饭可以吃很久,可不比直接做贸易稳得多?
妹夫可真是财神啊!
黄姈见兄长喜形于色,不再就这个话题多说,她作为庶女,从小不受嫡兄待见,甚至被迫女扮男装,直到嫁人。
说实话,在嫁给李笠之前,她和嫡兄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兄妹之情。
只不过李笠越走越高,需要亲戚帮衬,而且她的儿子,也需要舅舅来撑腰。
所以,黄家能帮还是要帮,毕竟父亲的养育之恩,总是要报答的。
那么,我帮了你们,你们也得帮我。
见左右无人,隔墙无耳,黄姈问:“陛下想让皇子挂帅平周,以你之见,该如何应对?”
这事情很重要,黄?收起笑容:“妹妹是担心影响太子的地位?”
黄姈点点头,黄?觉得不太可能:“陛下对太子很满意啊,妹妹何必多想?”
“我是怕有人多想。”黄姈不隐瞒自己的担心,李笠有很多女人,有很多儿子,所以,太子的地位,总是有些威胁的。
黄?点出一个关键:“妹妹,我看你是关心则乱,楚国的储君,只能是你的儿子,嫡出皇子共有四个,储君就只能是这四个之一,其他人,想都别想!”
“妹夫是个明白人,他怎么可能被别的女人迷了眼?”
黄姈看着兄长,一字一句说:“可万一,这四个中的三个,起了夺嫡之心呢?”
这一下,黄?吓到了:“不、不会吧....”
虽然对于他来说,四个亲外甥,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可一旦另三个嫡出皇子开始打储君之位的主意,由此掀起的风波,可不是闹着玩的。
尤其他这个做舅舅的,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
知之莫若母,黄姈作为母亲,居然担心二郎、三郎、四郎对大郎的位置有想法,这...
这是怎么回事?
“你莫要多想,我只是要防患于未然。”黄姈语气放缓,“太子的地位,不能有动摇,不能给任何人以可趁之机。”
“而且,高齐兄弟相残的前车之鉴,我们得引以为戒,若是皇子的声望过高,那么某些时候,不该有的念头,就会有了。”
黄?稍微放了心,但不敢掉以轻心:“妹妹的意思,是我在陛下那里提个建议?掌握主动?”
黄姈点点头:“对,将来平周,皇子必须挂帅,以确保将来,李家二郎们,能镇得住场面。”
“但是,皇太子一般不挂帅出征,否则只会是招惹更多的麻烦,而其他皇子挂帅出征,得了灭国大功,又会对皇太子的地位形成威胁。”
“这问题怎么解决,你这个做舅舅的,可不能袖手旁观,得出出主意。”





乱世栋梁 第二百一十一章 股肱羽翼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夜,李笠挑灯夜读,看的是兵书《六韬》。
此书又名《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相传为周初太公望(即姜子牙)所著,以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当然,一般认为,该书是后世所著,托名太公望罢了。
具体成书时间,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期,毕竟汉时这部著作已经颇为有名。
其书内容、卷目、子目,有多个“版本”,所谓“六韬”,大致是: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现在,李笠所看分卷为《龙韬》,其内容,很有意思。
武王问太公(姜子牙)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纲纪。”
“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
“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于是,太公把“股肱羽翼”如何各司其职,协助王者“帅师”(统帅军队),做了讲解。
太公认为,股肱羽翼应有七十二人组成,包括腹心、谋士、天文、地利、兵法、通粮、奋威、伏旗鼓、股肢、通才、权士、耳目、爪牙、羽翼、游士、术士、方士、法算等各方面人才。
分管作战、宣传、间谍、天文(气象)、通信、土木、医务、军需等方面的工作。
所以,《龙韬》的内容,就是告诉读者,如何构建统帅部。
可领!
这些“股肱羽翼”,即分管军务的幕僚、谋士,现在的正式官职名称,是各类“参军”。
又如同演义里的“军师”,当然,演义故事里的军师基本都是全才。
若换个名词“参谋”,对于现代人来说,就更好理解了。
所以,当人类社会开始有战争行为时,就已经有了参谋制度,只不过“参谋”一词出现得比较晚而已。
不过,后世的军中参谋,和古代的军府幕僚,还是有区别的。
李笠觉得,区别不在职能,因为无论是古代军府幕僚,还是现代军制下的参谋,其功能都是一样的,无非是名称不同而已。
区别之一,现代军制的参谋,分工更加细、更专业化,是完备军事体系批量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是流水化生产线生产出来的“工业制品”。
而古代的幕僚、谋士,其专业技能,全靠个人天赋或者领悟,以及工作积累,没有接受系统化的教育。
如同手艺人在手工作坊里敲敲打打弄出来的手工制品,难以“大批量制造”。
手工制品,或许会有一两个巧夺天工,上限极高,即百年难得一见的“神器”(天才)。
但是,量产型工业制品拼装起来的战争机器,在国战的时候,可以靠群体的力量,把一两件神器压下去。
区别之二,现代参谋,服务的是军队这个整体,而古代军府幕僚,服务(效忠)的是府主个人。
参谋之所以成为参谋,是因为制度决定一个人能否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来担任这个职务。
军事主官离任,和参谋没关系,参谋依旧履行职责,对新任主官提供“专业服务”,不需要跟着主官赴任,前途和主官没太大关系;
当然,若得主官赏识,得提拔的机会大增,那是另一回事。
幕僚之所以成为幕僚,是府主相信幕僚的能力,让幕僚帮忙做事。
所以,幕僚的荣华富贵,都跟着府主,府主调任别处,得跟着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帮助李笠解决一个大问题。
他放下书,看着烛光,思索起来。
自古以来,皇太子一般不挂帅出征,因为无论打赢了还是打输了,都不好办。
输了,声望大损,储君地位不稳。
赢了,在军中影响力大增,甚至能借此培养出自己的心腹幕僚团队,对皇帝老子的威胁大增。
那么,若用“参谋部”这样的“团队”,为挂帅出征的皇太子进行“军事服务”,打了胜仗后,声望归皇太子,但皇太子却不好收买人心、培养幕僚。
输了,是参谋部不行,分担大部责任。
这对于李笠来说,是最优解:父子都能通过“灭周、统一天下”获得势,这对王朝的延续和权力平稳过渡都很有帮助。
军中已有参谋,但要建立起参谋制度,正式取代传统的军府幕僚制,还要做很多工作,需要时间磨合。
因为新的制度,如同新鞋一样,需要磨合期。
若是磨合期内,用新制度来指挥军队进行事关天下局势走向的大决战,是不是太“浪”了?
道理,和长跑选手在奥运会决赛时穿刚买的新跑鞋(还未磨合)一样。
若等磨合,要等几年?
李笠不求长生不老,只求有生之年,能完成“统一天下”这件事,如此,就不枉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的拼搏。
可是这年头医疗水平极其低下,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可能因为“偶染风寒”而病故。
再等几年?万一我突然得了急病死了,怎么办?
虽然已经入秋,但晚上还是颇为闷热,李笠起身来到窗边,将微开的窗户完全推开。
夜风吹拂,带来一股清凉,但案旁的蜡烛因为没有放罩子,被风一吹,熄灭了。
房内陷入黑暗,只有外面洒在院子地面上的月光,给房间里带来些许惨白的光亮。
李笠就着月光,转回案前,慢慢摸索着。
摸到打火机,便拿在手中。
打火机名为“燧发打火机”,圆筒状,三指粗,打火机构为燧发装置,打出的火星落入火绒之中,能将沾着火药的火绒点燃。
燧发装置位于小筒侧面,其击锤衔着燧石,如鸟嘴。
而放着火绒的小凹坑,有可活动的顶盖(由板簧控制,盖着凹坑),顶盖上部是个竖版,正对击锤燧石,如同一根羽毛竖起,是为击砧。
所以燧发打火机看上去,就像一个回头梳理尾部的鸭子。
使用时,把击锤向后扳,到位之后,圆筒一端(击锤一端)的按钮,向外凸起。
按下这个凸起,击锤猛地向前击打,燧石击中击砧,产生些许火花的同时,将其向后推。
于是,火星落入开盖的小凹坑,将里面的火绒点燃。
凑到蜡烛旁,将蜡烛点燃。
点火完毕,李笠看着手中的燧发打火机,面庞被烛光映亮。
这种打火机,外形古怪,多棱角,容易勾、挂外物,不凡便携带,其实不是很好的家用点火装置。
但是...
李笠看向案边横放一物。
有了它,就不用计较磨合期,因为容错率大增。
而统一天下的战争,最后的大决战,应该有新角色闪亮登场。
旁边,床上,悠悠醒来的张丽华,没有睁眼,伸手往旁边一摸,空的。
再往远一点摸去,人在。
张丽华便靠了过去,往身边人怀里钻,却察觉不对劲:胸膛怎么...
睁眼一看,发现是萧娘子,睡得正香。
张丽华抬头一看,见李笠在书案边站着,手持一根长棍,动作如持弩一般,将长棍前端对准窗外。
仿佛在瞄准什么。
“啪”的一声,长棍后部、李笠面颊附近忽然有火光闪烁
好像是长棍上的装置在打火。
这是兵器么?
张丽华不明白,也不在意。
皇帝拥有天下,她只需要拥有皇帝就行了。




乱世栋梁 第二百一十二章 疑惑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乐府,乐师们正对新到的金属管进行检查,对照清单,看看作场送来的“货物”是否对数。
这些金属管即有铜管,亦有镀锡铁管,其长短、内径、厚度不一,敲打之后发出的音调各有不同。
而且,还用作音管:各类尺寸的管风琴,也需要内径不一的金属管作为音管。
一箱箱的金属管,数量很多,不可能逐一检查,所以只能按比例抽查,看尺寸,试音。
乐师们忙碌着,却有一个“编外人士”,也来帮忙:
在工部任员外郎的万宝常,因为精通音律,对“八音”颇有研究,远胜许多乐师,所以常来乐府搭把手。
万宝常参与了管风琴的完善工作,所以现在负责检查用于管风琴的金属管,不过,排钟所用音管的验收,也得他来把把关。
他从木箱里拿出一根铁管,仔细观察起来。
相比铜管,铁管易锈,所以用于乐器的铁管,都镀了锡。
他很好奇作场是怎么给这铁管镀锡的,看来看去,都看不出什么瑕疵。
而且,让万宝常好奇的是,徐州寒山的作场,可以大批量制作尺寸统一的铁管,包括侧开口铁管,随便拿两根来对比,尺寸都是一模一样。
也不知用的是什么制作工艺。
选出的十三根铁管,挂在木架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排钟,放在一个安静的小屋里。
万宝常拿着小木槌,逐一敲击,然后听音。
排钟是新式乐器,为编钟的替代品,如今在许多场合,配合钢琴、管风琴等乐器演奏,有着独特的音效。
之所以说排钟是编钟的替代品,不是说有了排钟,编钟就没了用武之地。
而是因为编钟的意义很特别,代表着等级和权力,不是寻常人家可以用的,甚至连品秩不到的官员,都没资格用这种乐器。
用了,就是僭越,后果很严重。
所以,排钟替代编钟,走下高台,成为一种常用的普通乐器。
现在,乐府的排钟也用铁管,而不是全用铜管,主要是为了省钱,毕竟铜再便宜,总是要比铁贵。
万宝常仔细试音,在一旁候着的“送货”吏员,见这位眯着眼、侧耳聆听的样子,笑道:“员外郎听出杂音没有?”
“没有。”万宝常睁开眼睛,看这个临时制成的排钟,问:“这些铁管,和制作管风琴的风管,都是同样工艺制作的?”
吏员点点头:“是的,员外郎怎么对冶金感兴趣?”
“难以想象,那么多铁管,不仅长度、内径,就连壁厚都一模一样...”万宝常一边想一边说。
他喜欢自制乐器,但金属管要自制的话太麻烦了,所以很好奇制作工艺。
万宝常拿起一根铁管:“实不相瞒,我也试制过铜管,毕竟铜比较软,铸造也好,掏空实心铜管也罢,勉强做得出来。”
“可是这铁管....短的或许还能弄,这么长...”
万宝常将铁管竖放,下端柱在自己脚面,其上端已接近自己腋下:“这么长的铁管,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那吏员笑起来:“员外郎猜猜?”
万宝常说出自己的一个猜测:“总不能是用一根长杆钻头,把实心铁棒钻空吧?”
“这不是不行,不过,效率太慢了。”吏员摇摇头,“而且得慢慢钻,即便有水力驱动,这种长杆钻头要钻出等肩高的铁管,耗时长,也废钻头。”
“能钻熟铁的钻头,得是钢制,造价不便宜,所以钻铁管的话,成本高。”
万宝常闻言愈发好奇,他打听铁管的制作工艺,纯粹是好奇,并无他想。
吏员接着说说:“这工艺,按说要保密,不过光是说个名字,其实有司也懒得管,因为这工艺可不是光知道名字就能做到的。”
故意卖弄了一下,转入正题:“斜轧,是斜轧熟铁管,价格便宜量又足,尺寸有保障,所以成本低,售价也低。”
原来如此,万宝常不关心“斜轧”具体是什么工艺,他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答案即可。
抽检没问题,万宝常让乐师拿来印章,在货单上用印,见院子里堆满了装着铁管的长木箱,又问那吏员:
“如今这金属管,需求很大么?”
“员外郎指的是用于音乐的管子?”
“嗯。”
“还行,但对于寒山作场来说,铁管在乐器这块的需求,不算什么,其实,最主要的大头,是军..咳咳...”
吏员差点说漏嘴,万宝常听出了言外之意,不追问,毕竟他对金属管(铁管)在军中有何用途,不感兴趣。
也不能问。
忙了一个上午,他匆匆用过午饭,随后入宫,要对一座新的管风琴进行调试。
万宝常是工部员外郎,父亲为军中将领,按说他该子承父业,在军中任职。
1...353354355356357...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