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娇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夜纤雪
只是今年不同,今年总领此事的是傅知行,这让不少官员心中打鼓。
------题外话------
变压器上面为什么就不能放遮雨蓬呢?质量问题,还是负荷问题?为什么会起火呢?
吾家娇女 第三百四十六章 卓儿扫街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一家人坐着吃元宵,老国公突然眼前一亮,“丫丫的大名我想好了,就叫宵宵,傅宵宵,元宵的宵,你们瞧这白圆的元宵多像丫丫的脸。”
精心养了两个多月,生出来只有四斤重的丫丫如今长得白白胖胖,粉粉嫩嫩的,但是说元宵像丫丫的脸,这就有点扯了。
澄阳大长公主咽下嘴里的元宵,“你怕是老糊涂了吧?”
“你不同意这名,也不能骂人啦,好好说。”老国公觉得老妻越发的彪悍了。
“骂你老糊涂都是轻的,丫丫的娘小名就叫潇潇,你还给丫丫取名叫宵宵,你怎么不干脆给丫丫取名叫傅晏萩呢?”澄阳大长公主没好气地道。
安国公、韩氏和晏萩抿唇偷笑,傅知行拿帕子帮次子擦下巴上的糖水,唇角亦微微上扬。
“难怪我觉得这名好听,原来是和孙媳妇儿重名了。”老国公自打圆场。
“你要是真取不出来,就让儿子或者孙子取吧,别折腾了。”澄阳大长公主劝道。
“我现在就回书房翻书,一定给丫丫取个好名字。”老国公才不肯轻易放弃这个权利,一抹嘴,大步走了。
“这个老顽固。”澄阳大长公主笑骂了一句。
元宵节晚上照旧办了花灯会,傅知行带着晏萩和卓儿去灯会玩,越儿这个小睡神,又去睡觉了,没跟父母兄长出门去凑热闹。
晏萩跟儿子吹嘘了一下,当年她扫街的壮举,引得卓儿心生向往,“父亲,儿子想要效仿母亲。”
“我和你母亲不会帮你,你要凭借是一己之力,你可做得到?”傅知行严肃地问道。
卓儿认真地答道:“我会尽力而为。”
“只是玩游戏啊,不用这么严肃吧?”晏萩笑道。
“潇潇,你要相信儿子。”
“母亲,你要相信儿子。”
父子俩异口同声。
晏萩挑眉,摸摸卓儿的头,“儿子,那娘就拭目以待了。”
马车到了长街,一家三口下车,在韩飞等人的暗中护卫下,随着人流缓步而行。不多时,就站在了一个灯摊前,晏萩指着一盏莲花灯,“卓儿,那盏灯不错。”
“摊主大叔,请你解开细绳,我要猜谜。”卓儿礼貌地道。
“你这小娃娃要猜谜?”摊主惊讶地问道。卓儿虽长得比一般孩子要高,但仍可看出不足十岁。
“是的,我要是猜不出来,我父母会给钱的。”卓儿表示他不是在胡闹。
摊主看站在他身后的年轻夫妻,衣着华贵,气质高雅,就知他们不是普通,富贵人家拿几个小钱给孩子玩,很正常,笑道:“小的这就为小公子解开细绳。”
细绳解开,摊主展开写着谜面的小纸条,“上边两口,下边两口,中间还有一条狗。小公子,打一字。”
卓儿想了想,答道:“器。”
“小公子猜对了,这盏灯笼是小公子的了。”摊主取下灯笼交到卓儿手中。
卓儿回头,“母亲,灯笼,儿子给您猜回来了。”
“谢谢卓儿。”晏萩笑道。
摊主又问道:“小公子,可还要继续猜谜?”
“我要猜最上面那盏。”卓儿指着走马灯道。
灯笼挂的越上面,做越精致,也就意味着谜语更难猜,但傅知行和晏萩都没出声阻止他。摊主见状,用竹竿将走马灯取了下来,解开细绳,“八面齐心扫歪风,猜一本古书名。”
这题超纲,卓儿答不出来。晏萩让麦雀数了十枚铜钱给摊主,然后他们去下一个灯摊。
“卓儿,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傅知行严肃地问道。
卓儿低头,没猜出来,他很沮丧。
晏萩蹲下来,看着他,“卓儿,你才六岁,那么难的谜语,你答不出来,是理所当然的,不要难过。”
“母亲,儿子不难过。”卓儿抬头看着傅知行,“父亲,儿子不该好高骛远。”
“你该如何?”傅知行淡然问道。
“第一要认清自己,不能自视过高;第二要认真学习,这样才能做到事事胸有成竹。”卓儿答道。
傅知行浅笑道:“很好,我们去第二个摊子。”
接下来灯摊上,卓儿有猜得出来的,也有猜不出来的,不过即便如此,等他们到了太平楼时,大家手中都各拿了三四盏灯笼,卓儿还要往前去继续猜,晏萩拉着他,“卓儿,扫街扫到这里就可以了,我们跟你大舅舅约好了在太平楼看舞狮的。”
“母亲,明年我会来扫街的。”卓儿觉得今天他表现的不好。
晏萩还没说话,傅知行淡淡地道:“扫街只是游戏,不需要太过在意,失了平常心。”
“是,父亲。”卓儿受教道。
一家人上了楼,晏同烛、曾氏、晏同明、谭氏带着儿子已经在包间里了,看到他们手上那么多灯笼,晏同烛和晏同明以为是妹妹又小孩儿性子扫街玩了。
“卓表哥,你怎么买了这么多灯笼?”潼儿舍弃了手里那个玩坏的灯笼。
“这些灯笼不是买的,是我猜谜语猜回来的。”卓儿笑道。
“卓表哥,你好厉害!”潼儿拍巴掌,“能不能送我一个?”
“随你挑,想挑几个都可以。”卓儿大方地道。
炜儿从奶娘怀里挣扎着下来,走到卓儿面前,“卓表哥,炜儿要。”
“你去挑。”卓儿对表弟一视同仁。
“我还以为扫街的是你,没想到是卓儿。”晏同明笑道。
晏萩斜他一眼,“我都是当娘的人了,怎么可能还做小孩子做的事?”
“就是就是,我们潇潇是大人了。”曾氏搂着晏萩,戏谑地笑道。
“大嫂,你听得出你在笑话我哟。”晏萩噘嘴道。
曾氏笑,“不笑话你,来吃糕点,这是太平楼新推出来的一种糕点,据说是用暹罗国运来的水果做的,我闻着有点臭臭的,你大哥说味道还不错。”
“臭臭的?”晏萩拿起一块糕点,闻了闻,“榴莲糕啊。”
“看来小妹吃过这糕点。”曾氏笑道。
“在江城吃过。”晏萩随口扯了个小谎,把事给搪塞了过去。
说话间,锣鼓喧天鞭炮响,舞狮队过来了,四个小孩儿顾不得玩灯笼,都跑到窗口看热闹。
------题外话------
受身体拖累,再加上下大雨,引起变压器起火,弄得这几天更新时间不固定,我很抱歉。
吾家娇女 第三百四十七章 灵堂闹事
元宵过后第三天,韩大爷病逝。
傅知行和晏萩带着卓儿陪同安国公和韩氏去韩家吊唁,却不想见识了一场闹剧,一个美貌的中年妇人拉着一少年一个少女,哭上门,说她是韩大爷养在外面的外室,那少男少女是她和韩大爷所生,韩大爷一死了之,她走投无路,只能带儿女回韩家来,“认祖归宗。”
“大老爷不可能做这种事。”韩大太太不信韩大爷会在外养外室。
中年美妇却一口咬定她就是韩大爷养的外室,不仅说出了韩大爷的一些小习惯,还说出韩大爷身体上的特征,“大老爷的左胳肢窝有一颗黑痣。”
此言一出,灵堂上一片哗然。
“没想到正人君子一般的韩大老爷这么风流。”
“正人君子也是男人,没有男人不风流。”
“大男人多睡几个女人很正常,就是不该养在外面。”
韩大太太却仍然镇定,“我不知道你从那儿得知这些事,但我和大老爷做了几十年夫妻,我很清楚大老爷的为人,他绝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更何况,我不是善妒之人,大老爷也不是没有妾室。大老爷没必要将人养在外面,他完全可以将人纳进府来。”
“大老爷之所以将我养在外面,是因为……”中年美妇顿了顿,似乎豁出去了,“我是罪臣之女,若是让人知道,会影响到大老爷的仕途。”
“府中的刘姨娘就是罪臣之女。”韩大太太淡然道。
中年美妇咬咬下唇,“我还曾沦落烟花之地。”
韩家有条不成文的祖训,纳妾不准纳青楼女。这与韩家一桩陈年旧事有关,韩家曾有一个子弟,迷恋上一个卖艺不卖身的青楼女子,拿一大笔银子帮她赎了身,还非要纳她为妾。
这个青楼女子进了门,不仅让这韩家子弟戴了顶绿帽子,还害死了他,以及他的原配和子女,连得他那一支断子绝孙。自此后,韩家就坚决不准后辈纳青楼女为妾。
“这盆脏水,看来你是非要泼在我家老爷身上了。”韩大太太目光一转,看向安国公,“妹夫,还请你帮着查一查,是什么人要与韩家过不去?”
死者为大,灵堂闹事,打扰死者安宁,是最让家眷愤怒的。
“大嫂,我已让人报官,京兆府的人稍后就到。”安国公沉声应道。安国公为避嫌疑,没有马上让人将中年美妇母子三人带走,而是拐了个弯让京兆府的人过来。
中年美妇脸色微变,哭喊道:“大老爷,您这一去,就再没有人能庇护我母子三人,我本以为我带孩子们回韩家是为了他们好,现在看来,我们是自寻死路。太太,贱妾愿意以死谢罪,只求您给两个孩子一条生路。”
那少男和少女也靠在中年美妇身旁,嘤嘤的哭了起来。
“上天有好生之德,纵然你诬蔑我家老爷,我也没想过要取你三人性命,你不必惊慌,我让京兆府查明事情真相,亦是为了你们好。若他们真是老爷的骨肉,你大可放心,我会让他们认祖归宗,我不会让韩家的血脉流落在外的。”韩大太太一派大家风范。
中年美妇哭喊不下去了,韩大太太的应对,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其实韩大太太不是不恼火,但事实真相还不清楚,她自然不会轻易动怒,再说了,动怒又如何,那老家伙已经死了,难不成让她鞭尸?
事情查清楚了,若那两个真是韩家骨肉,那老家伙,她没办法,这三人,她必让她们尝尝她的手段。韩大爷有妾,却无庶出子女,由此可见韩大太太的本事。
过了一会,京兆府府尹亲自带人过来,和安国公他们见了礼后,问明情况,就将中年美妇母子三人给带走了。
韩氏陪韩大太太进了内室,“大嫂,我相信大哥不会做出那种糊涂事。”
“这是有人在故意针对韩家。”韩大太太面色阴沉地道。
“京兆府一定会查出来的,大哥的清誉不容有损。”韩氏也很生气。
姑嫂俩又说了一会子话,韩氏和安国公他们回了安国公府。
次日,安国公和傅知行要去衙门,没有去韩家,晏萩和卓儿陪韩氏去的,这天没什么意外之事发生,上香烧了纸,吃过午饭,就回去了。
过了几日,傅知行从外回来,晏萩问他,“诬蔑大舅的那事,可查出来是什么人所为了?”
傅知行想了想,道:“查到了一些,应该是我连累了大舅,有人要针对我。”
“是因为官员考课吗?”晏萩问道。
傅知行点头。
“不会是想用这个让圣上免你的职吧?”晏萩接着问道。
傅知行又点点头。
晏萩嗤笑,“这人怕是个蠢子吧?舅舅养外室,与外甥有什么关系?他应该直接找个女人,扮成你的外室,这样才能弹劾你啊!”
傅知行挑眉,“大舅已离世,死无对证。”扮他的外室,也要他认才行啊!
“可是就算舅舅养外室,也牵扯不上你啊!”晏萩还是不懂这人为何要做这无用功。
“若有人硬要攀扯,也是能扯上的。毕竟我身边的可趁之机太少,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个机会,无论如何也要利用上。”傅知行冷笑道。
晏萩了然一笑,“明白了,就是不管这羊肉是不是你吃的,就是要让你沾上羊膻味。那现在怎么样了?有人上折弹劾你了吗?”
“暂时还没有,别担心,我会处理好的。”傅知行淡笑道。
“没担心过。”晏萩笑,凑过去正要亲亲他,一声婴孩的哭声,打消了她的念头,“把丫丫抱进来吧。”
丫丫和君儿比卓儿和越儿更黏晏萩,姐弟俩虽然肯吃奶娘的奶,但是必须晏萩在场,要是晏萩不在场,一个大哭大闹,一个小声抽泣。
奶娘把姐弟俩抱了进来,晏萩给丫丫喂奶,傅知行看着一会,眸色幽深,端起茶杯,将茶水一饮而尽,“潇潇,我去书房一趟。”且不说晏萩现在要喂女儿奶,就算不喂,他还得为舅舅守孝,夫妻俩也不好同房,他只能出去冷静冷静。
吾家娇女 第三百四十八章 赡养问题 (二更)
送韩大爷的灵柩出殡后,喝了除晦酒,回到家中,韩氏就病倒了,晏萩在照顾婆母和儿女之余,还得管家理事。好在晏萩虽没有正式接管安国公府,但在韩氏的安排下,已经处理过一些事务,下人们也知道这位少夫人,并不是那种不识人间烟火的仙子,都安分守己当差,不敢倚仗着是府中老人欺负幼主。
晏萩在家里忙,傅知行在外面忙,这天太子和傅知行进宫面圣,圣上看过他们呈上来的折子,勃然大怒,“可恶,居然敢卖新米买陈谷充作军粮!查,给朕一查到底,看看这事究竟还有那些人参与其中。”
太子和傅知行领命出宫,回到东宫,唐江、闵自白、唐林等已等候多时,太子问道:“可查出吴家是从那里筹措出一百万两纹银的?”
“查出来了,是归善王雪中送炭,不过吴老四会挪用那一百万两纹银,也是归善王安排人引诱他去赌的。”唐林答道。吴老四没有本事,可他有个有本事的哥哥,吴老大统领三万京畿卫。
“用一百万两银子,换三万京畿卫,这笔生意挺划算。”傅知行淡然道。
“我这位七王叔为达目的,还真是不择手段。”太子讥笑道。
唐江冷声道:“一百万两不是个小数目,归善王哪来得这么多银子?”归善王封王不足十年,资产绝对没有老牌亲王府那么多,唐江这个荣王要一口气拿出一百万两来都不轻易。
“别忘记了邱家抄家时,并没抄出多少财产来。”闵自白提醒他,“邱家的财产有极大一部分已落入归善王手中。”
唐江笑道:“若吴统领知道是落入归善王的局里,只怕就不会感激归善王大力相助了。”
太子微微笑道:“唐林,好好安排一下,让吴统领感受到归善王的好意。”
“是,太子。”唐林应道。
考课一事还在进行中,浚通河道的事即将结束,这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有大半的河堤都有崩塌的可能;朝廷年年拔款修缮河堤,可河堤还能出现这种情况,由此可见有许多官员尸位素餐、中饱私囊。
“朝中的蛀虫还真多。”圣上的目光冷淡地扫过朝中百官,交待太子继续查下去,就退朝了。
官场气氛紧张,也影响到了后院,往年这个时候,各府的赏花宴、赏春宴、游园会办得如火如荼,今年各府都很安静。
花朝节过后的一天,忍冬告诉了晏萩一件事,“包家那位继室老太太怀有身孕了。”
“谁有身孕了?”晏萩一下没反应过来继室包太太是谁。
“丽表小姐和青青小姐的继婆婆有身孕了。”忍冬伸出手指,“三个月了。”
“她怀孕了啊!”晏萩写了两封信,一封给韦丽娘,一封给余青青,没有恭喜,只是很直接的告诉两人,她们即将有一个比她们儿女还要小的小姑子或小叔子。
收到信的韦丽娘和余青青,到没感到惊讶,在包父娶尤氏的那天,她们就已经料到了,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她就有了。若是尤氏生的是女儿还好,十五年后,准备一份嫁妆,把她嫁出去就是了。可要尤氏要是生的是儿子,那是可以分家产的。
问题是包父早已把祖产败完,现在包家的田地、庄子、店铺都是包家兄弟置办的,要他们把东西分给异母弟弟,他们不是圣父,他们做不到。
有包父在,分家是暂时分不了,要面临的是供养问题,养是肯定要养的,但怎么养就值得商榷。
“大嫂管家,每月给他们发月钱,他十两,那女人五两,他们生的孩子,年三岁后,月钱每月一两。”包荣家盘算了他和包荣兴的俸禄后,做出来的决定。
“我复职后,会和你大嫂去边关,每年送四百两银子回来给你。”包荣兴不喜欢在京中受约束,韦丽娘夫唱妇随。
“四百两银子太多了,二百两就够了。”包荣家原本就打算两家各拿二百两养包父、尤氏和他们的孩子。
“行了,我说四百两就四百两,你们在燕都,居大不易。”包荣兴笑道。
“谢大哥。”包荣家笑道。
“供养父亲,本该是我这个长子,却让你和弟妹受累了。”包荣兴感叹道。
包荣家笑道:“我也是儿子。”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只等几个月后孝期满,回京跟生父继母慢点掰扯了。
燕都此时,虽称不上腥风血雨,但大小官员的日子不怎么好过。都察院的御史们,忙得脚不沾地,太多人要弹劾了。二月过后,各部官员不说全是新面孔,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新任命的。
考课结束了,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没了,各府的贵妇贵女们又开始活跃,晏萩一下就收到了九张请柬,正在挑选,刺玫进来道:“少夫人,荣王太妃过来了。”
晏萩放下请柬,迎了出去,“大舅母。”
“潇潇。”荣王太妃不用再为不争气的丈夫忧心,也不用为妾室烦恼,有点逆生长,瞧着比几年前还年轻些了。
舅甥俩进屋坐下,晏萩亲自奉了茶,“大舅母有事,叫我过去就是了,怎么还特意过来?”
“我又没七老八十,病得不能动。”荣王太妃笑,拉着晏萩的手,“我过来看看姑母,顺便向你讨要几件丫丫穿过的衣裳。”
晏萩眼睛一亮,“表嫂是又有喜了吗?”
“说你是小机灵还真没说错,对,你表嫂又有喜了,这回我就盼着她能给我生个孙女儿。”荣王太妃笑道。
“大舅母一定能如愿以偿的。”晏萩笑,让刺玫去拿了几套丫丫穿过的洗了两水的衣裳过来。
“丫丫呢?抱出来让我这个舅婆瞧瞧呀。”荣王太妃笑道。
话音刚落,奶娘就抱着丫丫和君儿进来了,荣王太妃也没有厚此薄彼,坐在榻上,左手抱着丫丫,右手抱着君儿,“两个小乖乖哟。”
君儿乖乖的不动,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荣王太妃。丫丫可就没那么老实,她冲着荣王太妃,“啊啊啊”的喊,似乎想要跟她说话。
荣王太妃拿着丫丫的小衣裳,乐呵呵地走了,晏萩送她上了马车,去看过韩氏后,回院子,继续翻看请柬,从中挑选出四家来,回了帖,表示到时会去赴宴。
------题外话------
章节名取不出来,随便取了。希望才思如泉涌,让我赶紧把欠账给还了。泪目,顶锅盖速逃。
吾家娇女 第三百四十九章 兄弟之间
午后,晏萩小睡起来,就见傅知行带着一脸的笑意,走了进来,“有个好消息。”
晏萩眼巴巴看着他,等他说下文。
傅知行却转身去逗丫丫和君儿,晏萩走过去,拽着他的腰带,娇声道:“夫君,是什么好消息,告诉人家啦!”
“圣上下旨,让同亮回京述职。”傅知行解开腰带,放在榻上。
“真是太好了。”晏萩已有五六年没见到晏同亮了,虽然兄妹一直有通信,可大家都知道,在信上,绝对都是报喜不报忧,“我爹娘知道这个喜讯了吗?”
“岳父知道,已经回去告诉岳母了。”傅知行脱下官袍。刺玫接过,挂在衣架上。
晏萩勾着手指算了算,遗憾地道:“端午节之前应该赶不回来。”公文发送到边关,晏同亮接到公文从边关回京,至少需要两个月。
“同亮可以留在京里过中秋节。”傅知行笑道。
晏萩笑,“二哥,会留在京里任职,不去边关了吗?”
“这个要看圣上的意思。”傅知行拉晏萩坐着。
听这话,晏萩就没再多问,圣意难测,亦不能测。
次日,庄上依照晏萩的嘱咐送来了鲜嫩的艾草。韩氏问她,“你拿这些艾草要做什么?”
“做青团,南方人在寒食节常吃的一种小吃。”晏萩前些日子,无意翻书看到了做法,就想做出来尝尝味儿。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这青团,听过,还没吃过。”韩氏笑道。
“等我做好了,娘可要好尝尝味道。”晏萩笑道。
韩氏笑,“我很期待。”
“不会让娘失望的。”晏萩信心满满。
晏萩用水将鲜嫩的艾草反复清洗,洗得干干净净后,将艾草放到热水焯过,捞出来揉搓去掉苦味,再洗一洗,捣碎放一旁备用。
茡荠已听从她的吩咐,把浸软的糯米用小石磨,磨成了水浆,用纱布将水过去,只剩下细白的糯米粉,把先前的艾草和糯米粉揉在一起。
晏萩戳戳绿色的面团,“好了,上火冷水蒸煮。”
艾草和糯米粉软化成一体,等它稍微冷却,就像包包子那样,将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将剂子压成饼状,往里面包上准备好的熟馅料。晏萩让厨娘准备了四种馅料,花生芝麻馅、红豆馅、蛋黄馅和肉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