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娇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夜纤雪
“喝了,不怎么管用。”晏萩怀念疗效较快的西药,可惜现在没有。
“我看还是请乔太医过来帮你诊一下脉。”傅知行接过婢女递来的湿帕子,盖在晏萩额头上。
晏萩冷地打了个哆嗦,“乔太医摔断了腿,还让人家出诊不太好吧?”
“他的手又没断。”傅知行怕晏萩再烧下去,身子承受不住。晏萩出生后,一直由乔太医调理身体,他对晏萩的身体情况是最清楚的,他开的药方,应该是最适合晏萩的。
傅知行都不等明天,当天晚上,就去乔太医府,把乔太医给抬进了安国公府;乔太医为晏萩诊了脉,开了药方,捡了药,茡荠立刻拿去熬。
半个时辰后,熬好的药送了进来,晏萩喝药爽快,试了下温度,能喝,就一饮而尽,然后塞了一块蜜饯在嘴里。喝了药,漱了口洗了把脸,晏萩就沉沉睡了过去。
半夜,晏萩昏昏沉沉的,嘴里喊:“冷,好冷,夫君,我冷。娘,娘……”
“潇潇,潇潇。”傅知行抱住晏萩,发现她在出汗,衣裳都汗湿,想去乔太医说过,不能让晏萩穿着湿衣裳,让她把汗再沁干,这寒气会加重的,“来人,来人,点灯。”
守夜的艾叶听到了,从偏房跑进来,手忙脚乱的点上灯,傅知行吩咐她拿了套干爽的中衣过来,用熏笼烘暖和,帮晏萩换上衣裳。
换了衣裳,晏萩舒服了,也不嚷冷了,下意识地靠进傅知行怀里。傅知行搂着她,因为担心,一夜都没怎么睡好。
清晨,晏萩醒来,觉得浑身酸痛,动了一下,就惊醒了搂着她的傅知行,“潇潇。”
“无咎,你今天不去衙门吗?”晏萩想要坐起来,可是全身无力。
“你病得这么严重,我不守着不放心。”傅知行坐起,又扶晏萩坐起,伸手去试她额头的温度,“总算退下去了。”
“再喝几剂药,病就好了。”晏萩笑道。
“早就应该把乔太医请来的。”傅知行见晏萩病了几日,脸都瘦尖了,懊恼不已。
“我饿了,我们起来吃早膳吧。”晏萩退了烧,也有胃口了。
夫妻起了床,傅知行陪着晏萩一起喝粥,不过晏萩喝了一碗,他喝了三碗。
又养了五天,晏萩病好了,跑去公主府看儿子,卓儿多日没看到亲娘,看她进来,把手中的积木一丢,朝她跑了过去,“娘,娘。”
“哎,娘的宝贝儿子。”晏萩蹲下搂着他,“想不想娘?”
“想,卓儿想娘,可想可想了。”卓儿认真地答道。
“用哪儿想娘?”晏萩笑问道。
卓儿按着胸口,“用心想娘。”
晏萩重重地亲了他几下,“娘也用心想卓儿了。”
这一天,卓儿不离晏萩左右,平时他小大人似的要自己吃饭,今儿非要让他娘喂,晚上还挤在父母中间睡。
次日,晏菁跑来看晏萩,喜笑颜开地告诉她,“十二姐姐,前儿我父亲被祖父和祖母给抽了。”
晏萩愕然,“祖父和祖母一起抽二伯!”二伯这个作死小能手,这次看来是作了一次大的死,连祖父都动手了,“二伯闯了什么祸?”
“不知道。”晏菁摇头。
等晚上,傅知行为晏萩解了惑,“二伯和鲁王来往过密,有人看到他们一起上茶楼饮茶,不只一次。”
晏萩想了想,道:“我二伯这顿抽,挨得有点冤枉呀。”若晏二爷真投靠了鲁王,鲁王只怕不会如此明目张胆的让人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说不定鲁王和二伯,反其道而行。”傅知行淡笑道。
“鲁王和我二伯有这脑子?”晏萩表示怀疑。
傅知行哑然失笑,“二伯听了这话,不会高兴的。”
晏萩塞了瓣桔子到他嘴里,傅知行皱眉,“今年的贡桔有点酸,没有去年的好吃。”
“日照不够,果糖没有转化过来。”晏萩把桔瓣放进嘴里,这种酸甜的,她更喜欢吃。
“今天翻看农书了?”傅知行笑问道。
“没有啊,今天小十四来了,陪她了会聊天。”晏萩又拿起一个贡桔剥皮。
“时辰不早,吃了这一个不许再吃了。”傅知行叮嘱了一句,“我去沐浴了。”
腊月二十九,齐王和晏四爷押解那十几个罪臣回到了京城,圣上将这群湮灭良心的官吏送进了大牢,年后再行处置。
大年初一,边关又传来捷报,乔握瑜一箭射杀了西靼先锋,使得西靼大军溃败三百里。圣上大喜,“不愧是景国的好儿郎。”
将领在边关浴血奋战,圣上也不吝啬赏赐,不仅赏了物,乔握瑜的品级从正六品百户晋升到正五品千户。武将立战功,品级晋升的要比文官快。
初二,出嫁女回娘家,晏萩从曾玉致那儿得知晏三太太给晏芝寻了户人家,“姓石,翰林院的史官修撰,三十七岁,是个鳏夫。”
“他妻子死了几年了?”晏萩问道。
“两年多快三年了,是病死的,有两个女儿,大的那个十岁,小的那个七岁。”曾玉致都问清楚了的,“约着元宵节那天见面呢。”
“希望三姐这回能得遇良人。”晏萩真诚祝福。
过年期间,走亲访友,吃吃喝喝,就到了上元佳节,还没入夜,街边店铺就挂上了花灯。傅知行从宫里出来,经过长街,想起晏萩早上说,想吃糖炒栗子。
傅知行下马车,去买糖炒栗子,买好一包,要回车上时,瞧见花灯摊子上挂着一盏抬头望月的兔子花灯,兔子做的惟妙惟肖的。
“这兔子灯怎么卖?”傅知行走过去问道。
“十个铜板。”摊主笑道。
随从从钱袋里掏出十枚铜板,摊主取下了花灯。
傅知行提着花灯回府,卓儿很喜欢,“小兔兔,小兔兔,吃萝卜的小兔兔。”
晏萩依在窗边,“你不会就用这盏花灯就把我们母子给打发了吧?”
“吃过晚膳,带你和卓儿出去观灯。”傅知行笑道。
晏萩翘起唇角,“这还差不多。”
吾家娇女 第二百五十二章 月圆之夜 (二更)
上元夜,灯如昼,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站在太平楼上,明月似乎就在屋檐上挂着,卓儿伸出小胖手,“摘摘摘。”
“我儿有志气。”晏萩笑赞道。
傅知行看了晏萩一眼,“摘下来做什么?”
“吃,大饼。”卓儿奶声奶气地道。
晏萩呆怔,儿子啊,能不这么贪吃吗?
“那个大饼不能吃,爹喂你吃糕点。”傅知行把儿子抱回桌边坐下,拿起一块芙蓉糕。
小家伙吃完糕点,又要喝水,过了一会,捏着他的小茶壶嘴,着急地喊道:“嘘嘘,嘘噓,卓儿要嘘嘘。”
“臭小子,吃了拉,拉了吃。”傅知行埋汰儿子。
晏萩横了他一眼,“儿子要是光吃不拉,光拉不吃,那就出大问题了,有吃有拉,才是健康宝贝。”说着,亲了卓儿一口,“儿子,走,娘带你去嘘嘘。”
“我带他去。”傅知行起身道。
“一起。”晏萩带卓儿一起出门,就神经紧张,那怕再多人,她也要亲眼盯着卓儿。就怕一错眼,儿子就被拍花子给拍走了。
“连我都不放心?”傅知行笑问道。
“不是不放心,就是不看着儿子,不安心。”晏萩牵着卓儿的手,往外走,傅知行跟在后面。
到了净房,傅知行带儿子进去,晏萩和随从、婢女站在廊下等候,突听到小孩的哭声,晏萩做了母亲,就听不得孩子的哭声,如是就寻声而去,看到一个小男孩趴在地上哭,显然是摔倒了。
晏萩过去扶起他,拍了拍他身上的灰,拿帕子帮他擦眼泪,“让姨姨看看,有没有摔伤?”
检查了一番,小男孩没有摔伤,应该只是摔痛了。
“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你怎么一个人?是谁带你出来的?”晏萩轻声细语地问道。
不知道没听懂,还是不会回答,小男孩偏着脑袋看着她。
“少夫人,他有可能是个小哑巴。”耳草猜测道。
“他刚哭得那么大声,应该不是哑巴。”麦雀否定她的猜测。
“哑巴也会哭。”耳草反驳道。
“好了,别说这些闲话了,你们两个去周围看看,是不是有人在找孩子?”晏萩吩咐两个随从。
两个随从领命行事。
傅知行牵着卓儿过来了,“潇潇。”
“无咎,我捡到一小孩。”晏萩站起身,笑道。
卓儿甩开傅知行的手,跑到晏萩面前,拽着她的裙子,“娘,我的。”
傅知行凝眸打量那个小男孩,他穿着大红绣团花锦袍,脖子上戴着金项圈,顼圈上坠着长命金锁;就他这身打扮可以看出,是富贵人家的小孩。
“我让人去找他家人了。”晏萩牵着卓儿的手,“我们先带他回包间吧。”
傅知行往左边看了一眼,那里有间店家放杂物的小屋,“我们先回包间。”
耳草上前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吧。”
等他们这一行人走后,小屋的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男子来,他从后门出去,在后门的巷子里,停着一辆马车,男子上车,坐在车里的正是齐王。
“王爷,安国公世子把大公子带去了包间。”男子禀报道。
“好。”齐王露出阴谋得逞的笑,“去灯楼。”他和郑晚霞约着一起观灯。
傅知行等人回到包间,卓儿已被晏萩安抚好,他友好地向小男孩打招呼,“你是小哥哥还是小弟弟?我是卓儿。”
小男孩推开卓儿,“我爹是王爷,你跪下,给我磕头。”
刚才这小男孩一言不发,晏萩还以为他很乖,现在他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来,晏萩皱起了眉头,她讨厌被宠坏的熊孩子。
王爷的儿子。
哪位王爷有这么小的儿子?
晏萩一时之间,想不到是谁。
傅知行心念一转,冷哼道:“好算计。”刚才他的感觉没有出错。
“什么算计?”晏萩忙问道。
“假设卓儿丢了,人家给送回来,你会如何?”傅知行问道。
晏萩啐了他一口,“卓儿才不会丢呢。”
“我说假设。”傅知行陪笑道。
“假设也不行,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这小子只怕不是意外走失,而是有人故意为之。用意让我捡着他,然后借着这份救子之恩,与我们攀上关系。”晏萩笑,“我说的对不对?”
“聪明。”傅知行笑赞道。
“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晏萩问道。
“慈济局收养孤儿”傅知行淡笑道。
“好主意。”晏萩笑道。
傅知行安排人把那小男孩送去慈济局,一家三口坐在楼上看舞狮表演。
与此同时,晏芝和那位史官修撰在隔壁街的茶楼碰面了,就相貌而言,这位石大人不及蒋峰,虽然只有三十七岁,可挺显老的,看着像四十多了。和在娘家养好身体的晏芝一起,看着就像两代人。
“我有一个女儿。”晏芝直接道。
石大人笑道:“我有两个女儿。”
“我会带着女儿。”晏芝只有这一个要求。
“如果小姐愿意,令爱会是石家的三小姐。”石大人表示愿意接受晏芝的女儿,并且愿意视如己出。
晏芝垂首,“我会好好考虑的。”
石大人提壶,为她倒了杯茶,“小姐请。”肯考虑就好。
喝完了一壶茶,又闲了会,石大人提议去街上观灯,晏芝想了想,答应了。陪同两人的还有晏同华夫妻,以及晏同秀。
石大人是正经科举考出来的,虽然名次不是太高,但还是有几分才学的,而且也想让晏芝看到他的优点,出了茶楼就往猜灯谜的摊子去。
“摊主,劳烦拿下那盏鲤鱼灯。”石大人数了五个铜板给摊主。
摊主取下灯笼,展开卷在灯下的纸,“头上青丝如墨染,猜一种药著。”
“首乌。”石大人笑道。
“这灯是客人的了。”摊主把灯笼递给石大人。
石大人转手交给晏芝,“拿回去给令爱玩。”
“谢谢。”晏芝接过灯笼,浅笑道。
齐王也在为郑晚霞猜灯谜,谜面是:“淡妆小娇娘,粉红色面庞,妩媚又动人,坐在水中央。”
这是一个极简单的灯谜,即使不擅长猜谜的人也能猜到,齐王之所以要猜,是为了撩拨郑晚霞,“淡妆小娇娘,粉红色面庞,妩媚又动人。”
郑晚霞娇羞跺脚,“讨厌。”
“这盏莲花灯,送予小娇娘。”齐王含情脉脉的道。
上元夜,灯火明,有情人儿成双对。
吾家娇女 第二百五十三章 包二小姐
次日,晏二爷递交了辞官的奏折,做为一个很有仕途野心的人,辞官真得是要命啊!可是不辞官不行,老父说了,他敢不辞官,他就进宫告御状,告他不孝父母、告他忤逆生父、告他气病亲娘。
当今以孝治天下,这样的罪名压下来,想做官就两字:不行。
晏二爷虽做了祖父,但年纪还不足五旬,还能在朝中发光发热几十年呢。奈何老父态度坚决,晏二爷只能辞官去种茶。晏二爷欲哭无泪,他是爱喝茶,可他不爱种茶呀!
“鲁王,你这个奸诈小人,本官被你害惨了!”晏二爷仰天长啸。他真的没有和鲁王约着一起饮茶,是鲁王耍手段。
毕竟是两朝老臣,圣上意思意思地挽留了一下,晏二爷内心哭唧唧,嘴上却道:“家父家母年事已高,微臣想回家奉养老父老母。”
“爱卿真乃孝子也。”圣上同意了,还给了一笔金银赏赐,奉养高堂需要钱。
晏二爷还能如何?
回家当孝子吧。
十九日午后,晏萩小睡起来,忍冬进来禀报道:“少夫人,外面传齐王府的小公子上元夜观灯走失了,现在还没找到人。”
晏萩眸光一闪,原来是齐王在算计人。虎毒尚且不食子,他为了他的目的,居然连唯一的儿子都利用,实在是太狠了。
二十一日早朝过后,齐王找到了傅知行,“小王的儿子在上元夜随下人去观灯,走失了,听闻世子在上元夜捡到一个四岁小男孩,恳请世子带小王去府上见一见,确认一下,是否是小王的儿子?”
“王爷是听谁说本世子在上元夜捡到一个四岁的小男孩?本世子当晚,陪妻儿一起在太平楼上观灯,从来没有捡到什么四岁的小男孩,王爷怕是听错了。”傅知行语气冷淡地道。
“不可能。”齐王惊呼,他的手下亲眼看到傅知行和晏萩把人带走的。
“本世子没有必要说谎。”傅知行面无情地道。
傅知行的确没必要说谎,齐王急了,“那我儿子去哪儿了?”
“本世子在工部任职。”傅知行的言外之意就是找人不归他管。
齐王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没跟傅知行攀扯上关系,还把唯一的儿子给丢了。
在齐王忙着找儿子时,鲁王为鲁王妃大嫂的妹妹小刘氏说了一门亲事。一个普通的学子,不过他有三个好舅舅,他的大舅就是这次带兵出征边关还立了大功的范将军。
是的,西靼又一次战败。
晏萩问傅知行,“该不会又送一个公主来和亲吧?”
“这一次大军攻进了西靼国都,西靼算是亡国了,没有国王,又何来公主?”傅知行淡笑道。
“圣上是要把西靼并入版图吗?”晏萩问道。
傅知行颔首,“以后就没有西靼国,会分为几个省府,全都是景国的子民。”
晏萩眼睛一亮,“那我二哥他们是不是很快就能回京了?”
“暂时还不行,那些人野性难驯,还得镇压,而且还有几个城镇的守兵在顽固抵抗。”傅知行摸摸她的头,“过几年就可以回京了。”
“齐王还没找他儿子吗?”晏萩换话题。
傅知行摇摇头。
晏萩笑问:“你打算什么时候告诉他,他儿子在慈济局?”
“不急。”傅知行眸光微冷,敢算计他,就要付出代价。
夫妻俩又闲聊了一会,夜渐深,携手上床安歇,一夜春色,不必细说。
第二天晏家三房那边传来好消息,晏芝终于点头,应允了和石大人的婚事。女子二嫁,几乎没有称心如意的,能找到石大人这种年纪还算相当的,又有官职,膝下无子的男人,相当不容易了。由此可见,晏三太太在晏芝的婚事上,的确是用了心的。
晏老夫人对她十分满意,“老三也算是有福气,继娶能娶到一位贤妻。”
初一,各房来老宅给晏太傅和晏老夫人请安,晏老夫人特意赏了晏三太太一套,她年轻时候戴过的头面。
初二,齐王知道上元夜,有人往慈济局送了个小男孩,赶忙去了慈济局,“上元夜送来的小男孩在何处?是什么人送来的?”
“初十五在后院,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送来的。”管理慈济局的小吏答道。
“带路。”齐王跟着小吏进到后院,就看到穿着旧衣裳,坐在地上玩泥巴的小男孩,“承祐。”
小男孩抬头看着齐王,眼神陌生,小孩子的记忆力有限,过了这么多天,他已经不记得亲生父亲了。齐王记得儿子,虽然儿子浑身脏兮兮的,他将儿子接回了王府。
沈氏这十几二十天都在以泪洗面,看到儿子回来,搂着他又大声哭了起来。齐王算计傅知行没成功,只得暂时把全部心思放在郑晚霞身上。
初十,余青青生下了她和包荣家的第二个女儿,洗三那天,晏萩和郭宝婵去包家,看着包母拉着那张脸,郭宝婵悄悄和晏萩嘀咕,“就跟张马脸似的。”
面对一个王妃一个世子夫人,包母都能不挤出笑容来应酬,晏萩也是蛮佩服她的了,还真是不怕得罪人。
进到屋里,余青青半躺在软榻上,旁边放着摇篮,包掌珠小朋友站在摇篮边,嘴里喊着:“妹妹,小妹妹,白白的小妹妹。”包家二小姐的肤色像父亲了,白嫩白嫩的。
“孩子取名字没?”晏萩笑问道。
余青青笑,“取了,叫明珠,包明珠。”第二胎又生了个女儿,余青青心里的确是有点不舒服,但不管怎样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她还是疼爱的。
这个名字应该是顺着包掌珠的名字取的,晏萩并不怎么放心,可又不好直接问包荣家对这二女儿的态度,笑笑道:“这名字挺好的,是她爹取的吧?”
“是她爹取的,她爹本想给她取名宝珠,说是心肝宝贝,可是包宝珠不好听,才改成明珠的。”余青青也知道好友担心什么。孩子出生后,包荣家的表现挺不错,并没有因为包母的不喜而怠慢二女儿。
晏萩轻吁了口气。
这时余三太太来了,她来抱小外孙女儿出去的,这本应该是包母做的,可包母躲得远远的,指望不上,她也不指望。看到晏萩和郭宝婵,余三太太眼中闪过一抹羡慕,这两个丫头比她闺女命好,一举得男。
“娘,您抱明珠出去吧。”余青青笑道。
晏萩和郭宝婵也要跟着出去,“青青,我们走了,你好好养身子,我们改天再来看你。”
吾家娇女 第二百五十四章 日常小事 (二更)
从包家出来,郭宝婵拉着晏萩往书铺去,晏萩瞪大了双眼,赶紧抬头看天,今儿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
“你看天做什么?”郭宝婵也抬头看天,“今天的天气很好,不会下雨。”
晏萩呵呵笑,“你怎么想着去书铺?”一向看书就头痛的人,居然要去书铺,难道不奇怪吗?
“不是你说嘛,要我念书给我儿子听,我不去书铺买书,拿什么念?”郭宝婵噘嘴道。
晏萩斜睨她,“不是吧,王府连本书都没有,还得临时要临时买啊?”
“书当然有,可都是兵书,你让我念诗词给他听,我上哪儿找去。”郭宝婵振振有词地道。
“行行行,知道了,走吧,我们去书铺。”晏萩拉着她上马车。
到了书铺,发现里面有许多人,晏萩讶然问道:“这是有什么事吗?”
“刚才眉山先生过来,和大伙聊了几句,听了真是胜读十年书,受益非浅啊。”书铺掌柜乐呵呵地道。
春闱过后,许多举子留在京都,想要拜名师,奈何眉山先生年事已高,收了晏同明做关门弟子后,就再不肯收徒了。今日得幸,遇到眉山先生,得他指点,可把这些学子乐坏了。眉山先生离开后,他们还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久久不愿散去。
这个道:“尝谓尧舜之道、中而已矣,见而知之者此道也、闻而知之者亦此道也,乐之者此道也、而述之者亦此道也、道岂二乎哉。”
那个道:“尝谓有致治之道、有为治之法。道者历万世而无弊、法者与道而两宜。”
郭宝婵两眼发直,“潇潇,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她光听到之啊道的。
“管他们说什么呢,我们是来买诗集的。”晏萩也没怎么听懂。
晏萩帮郭宝婵买了两本诗集,自己选了几本话本子,结账回家。进正德堂,没瞧着韩氏和儿子,“夫人和大公子可是去公主府了?”
“夫人和大公子在后园子里。”婢女笑道。
晏萩就去后园子找人,发现祖孙俩在辣手摧花,“娘,卓儿,你们在做什么?”
“娘,我和祖母在种菜。”卓儿乐呵呵地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