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阿琐
海棠宫里,王婕妤看着儿子睡去,为他紧紧地掖好了被子,叮嘱值夜的宫女一定要看好,别叫儿子夜里踢被子,这才往自己的屋子去。本是无心地走着,不经意见香薇东张西望,王婕妤问:“你怎么了?”
香薇害怕地说:“刚才见一道影子掠过去,吓着奴婢了,可仔细瞧了,只是掉在地上的枯枝。”
王婕妤道:“你做什么亏心事了要这样大惊小怪,傻不傻?早些去睡吧,明日我要亲自送泓儿去书房,从此书房清净了,任何事都没有泓儿念书要紧。”
香薇却小声说:“娘娘,不是奴婢做了亏心事,而是这两天在外头,总觉得有人看着奴婢似的。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和那些狗东西为了几篓炭吵架,怕他们来报复奴婢,心里就疑神疑鬼的。”
王氏微微蹙眉,谨慎地打量了黑夜,进门后关上门,又从门缝里看了看,这回轮到香薇在她身后问怎么了,王婕妤却面不改色地说:“没事,往后别和他们吵架,处处谨慎些就好,我们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然而说着这些话,王氏扶着门的手却不自觉地用足了力气,指甲抠在木头上感觉到疼痛了,她才惶然收手,定一定心,安慰自己道:“人都死了,谁还在乎呢。”
香薇没听明白,却想起皇后来,啧啧道:“还以为咱们宫里就要有嫡皇子了,没想到皇后娘娘是没福气的,到底是身子弱的人,哪里像主子您呢,跟着队伍日夜奔波,也好好地怀着大殿下,一点事儿都没有。”
她说这些话是无心的,可抬眼见王婕妤阴森森地看着她,吓得浑身一紧,但王氏并没有责备她,只道:“军营的事,往后不要再提了。”
香薇连声应着:“是是,奴婢记下了。”
是夜无风,一场大雪悄无声息地降临,早晨阳光透过云层,直照出银灿灿的世界,宫人们在雪地里穿梭,日复一日,皇宫的生活依旧如常。
长寿宫中的早膳热气腾腾地摆了一桌,精神不展的太后坐在桌旁,不似从前的好胃口,依旧懒得动一动筷子。从前几天梦魇,到珉儿小产,数日的精神折磨,是这个年纪的人无法承受的,太后总说自己年轻时太顺利,落到现在来经历坎坷,却不知是因为她太过安逸,一点点小事,就觉得天要塌了似的。
“淑妃今日不来?”太后问。
“说是二殿下早晨闹腾,淑妃娘娘腾不出手了。”林嬷嬷放下一碗鲍鱼粥,本想劝一劝,可太后已经起身离席不打算吃了。
太后一面走开,一面说道:“这屋子里怪冷清的,文月呢?不能住在宫里,白天也不能来陪我吗,你去把文月找来。”
林嬷嬷答应着,可心里不踏实,憋了一晚上的话忍不住问道:“太后,昨天皇上对您说什么了?”
太后苦笑:“说什么,儿大不由娘,他是有媳妇的人了。”
林嬷嬷忙道:“您是要和皇后娘娘生嫌隙了吗?”
太后摇头:“细细想,几个月来都是我一头热,那孩子太有主意了,做婆婆的和儿媳妇说话,还要拿捏分寸,我何苦来的?不如疏远些吧。”
“太后您这样想,皇上该如何是好,皇后娘娘一定也会觉得委屈。”林嬷嬷万万没想到,太后闷了一天一夜,竟想出这些话来。
然而太后并没有那么硬的心气,几句话说完,气势就弱了,更是含泪哽咽道:“可我害死了自己的孙子,我有什么脸面再见珉儿?”
林嬷嬷暗暗松了口气,但愿皇后康复后,能花点心思在婆婆的身上,这世上没有比太后更容易哄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太后很容易被骗,而林嬷嬷正寻思着,太后已经提醒她:“把文月找来吧,一个孩子孤零零在外头没意思,我这里也闷得慌。”
那之后几天,在周觉暴毙和慧仪长公主伤了皇后之后,宫里总算进入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这一天,慧仪在狱中被处决,皇帝只是派人来告知了太后一声,然而最后一刻,太后仍旧希望儿子能放过他的姐姐一条命,但皇帝铁了心的,凭谁求情也没用。朝臣之中,更不会有一个人为了慧仪长公主这般无关紧要的人来惹恼皇帝,比起太后,他们要精明冷静得多。
同是这一天,皇后的信被快马加鞭地送来元州,原本该是向祖母和母亲报喜的信,可还没来得及让她们高兴,珉儿就直接送来了自己小产的消息。
秋老夫人冷静地把信念给了白氏听,惹得她泪水涟涟,心疼地说:“可怜的孩子,珉儿她受苦了。”
秋老夫人却异常地镇定,更是叹:“伤了身体是必然的,好在她还年轻。除此之外,这未必是件坏事,珉儿现在连自己都护不周全,怎么保护孩子,难道像我一样,带着孩子躲到乡下避世?”
白氏抽泣了几声道:“娘,我是心疼珉儿,那孩子心善,可是京城里最是心善的人要被人欺负。”
老夫人缓缓将信叠好,笑道:“珉儿跟在我身边十年,只挨过一次打,你猜是为什么?”
记起往事,老夫人脸上有淡淡的骄傲:“搬来元州的第二年,村里出了一桩事,村西张屠户家弟媳妇扎小人诅咒怀孕的嫂嫂,大媳妇娘家的人来闹,闹得村长族长都出面,他们便请我去一道公审。我带着珉儿,本是让她在祠堂外玩耍,可她不知几时跑进去的,看到了那些扎满银针的小人。”
老夫人看着白氏,见她一脸的呆,笑道:“你是怎么生出这样的闺女来的?”
白氏却好奇:“娘,您继续说呀,珉儿怎么挨打的?”
老夫人道:“后来我就在她的屋子里发现了布偶,她自己扯了布头缝的,十岁那会儿针线功夫倒是不赖了,她并不知道赵氏的生辰八字,只写了秋振宇之妻赵氏,家里没有那么多银针,她就是拿捡来树枝也要插在布偶的身上。我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告诉她不能做这样的事,可她倔强地不肯认错,甚至不让我拿走布偶,从小到大第一次忤逆我,这才挨了打。”
白氏怔怔地看着老夫人,眼泪已经扑簌簌落下了,老夫人道:“珉儿可不是你这样的性子,她一直盼着有一天能把你救回来,虽然那么多年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可她从没有放弃过。现在你自由了,她一定就想着,要为你和我守住这份安宁的日子,更值得咱们放心的是,她找到可以依靠的人,也开始为她自己活着了。虽然前途坎坷,但你的闺女,厉害着呢。”
被女儿感动的满脸泪水的人,破涕而笑,白氏抹去眼泪振作精神,起身道:“娘,我给信差大人送吃的去,您给珉儿回信,告诉她咱们都好好的。”
老夫人淡淡一笑:“去吧。”可是白氏离开后,笑容从老夫人的脸上散去了,她再次打开孙女的信来看,紧紧皱了眉头,心疼二字全写在了脸上。
这日午后,信差就已经离开元州,带着老夫人的回信奔往京城,而京城皇宫里,秦文月伺候太后睡了午觉,替她到园子里来折梅,带着宫女有说有笑时,忽然见雪堆里躺着一个宫女,她被吓了一跳,拉着身后的人问:“那宫女是死了吗?”
中宫 123 这才有意思
有胆大的人上前碰了碰,昏睡的人有了反应,跟在秦文月身边都是太后宫里的人,有人曾见过这个小宫女,便道:“这不是张尚服的徒弟吗?”
秦文月初来乍到,怎知什么张尚服,听宫女们一说,才知道这人是尚服局刚被撵走的主管的爱徒,被一心培养预备将来接手尚服局,从前时常跟着张尚服到长寿宫为太后送新衣,长寿宫里的人才认得她。
睡在雪地里的人冻得半死,醒来就开始瑟瑟发抖,惊恐万状地看着眼前的人,像是被欺负怕了,担心秦文月也会对她动手。
人情世故是秦文月最精明的地方,脑筋一转悠就明白,这小宫女必定是从前跟着张尚服很风光,如今张尚服被赶走了,留她在宫里无依无靠,那些曾经嫉妒过的人,不欺负她欺负谁,为什么会睡在这雪地里,都不必问了。
“怪可怜的,跟我回去暖一暖身子吧。”秦文月温柔地一笑,走上前,把自己的手炉塞给正哆嗦着的人,问道,“姑娘,你叫什么名儿?”
“奴、奴婢叫锦绣。”冻坏的人,字也咬不清楚,可是塞入怀里的手炉太温暖了。
“锦绣啊,跟我去暖暖身子,总不见得看你冻死在这里。”秦文月伸出手,小姑娘的衣裳都冻僵了,她搀扶锦绣起来,示意边上的宫人一道帮忙,这会儿连梅也不折了,带着她就回长寿宫去。
太后午睡起来时,锦绣已经烤着火温暖了身体,但秦文月没叫她洗漱换衣裳,就这么狼狈地送去了太后跟前,告诉太后她从哪儿捡回来这么个小宫女,太后叹息那些人作孽,立时就答应,把锦绣留在长寿宫。
秦文月亲自为她准备衣衫,帮她梳头,直叫锦绣将她视作救命恩人,而秦文月本就寻思着要留这样一个人在长寿宫里做眼线,没想到这么快就出现了,只是眼下挑明太着急,将来慢慢调教,就不愁没有人在自己离宫时盯着这宫里的事。
可她的算计,错就错在从梅园把人一路带回长寿宫,不可能避开旁人的眼睛,珉儿就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在确认太后把人留下后,她命清雅去了趟安乐宫。
清雅见了淑妃,来意明了,替皇后询问淑妃是否愿意出面去撵走那个锦绣,淑妃若是觉着勉强,珉儿就自己去和太后沟通。
“又是秦文月,她可不真把自己当客。”淑妃已经知道这件事,只是没想到皇后的反应这么快且干脆,此刻表明自己的态度,她是打心眼儿里不喜欢秦文月,过去是看着那小人精哄太后高兴的,只是没想到皇后与她相识不久,也如此敏锐地感觉到她的城府心机。
清雅恭敬地问:“娘娘,您的意思是?”
淑妃道:“我去吧,张尚服的事本也是我处置的,可你去回禀皇后娘娘,倘若太后执意不肯,我就不得不把娘娘搬出来了。”
清雅心里明白,淑妃当然不愿和太后翻脸,不过皇后派她来,也只是尊重淑妃,并没打算利用淑妃而自己躲在后面,她自然就替皇后应下了,又多嘱咐了一句:“娘娘说这个人不能留在宫里,哪怕去别处也不成。”
淑妃面上答应,心里暗叹皇后之狠,可想想人家才失去一个孩子,心里的怨气和怒意正无处发泄,换做是她,也一定看谁都不顺眼。待清雅离去后不久,淑妃就带着儿子到长寿宫请安,太后见了小孙儿自然喜欢,又刚刚失去一个没见过面的,越发搂着二皇子爱不释手。
可是在听说了淑妃的来意后,见秦文月送茶进来,温柔又体贴,且知分寸有眼色,不打扰太后和淑妃说话,摆下茶点就退出去,没有一处不是的地方,太后皱眉道:“你们一次次把人送出宫,如今连见她可怜一个宫女也容不下,到底你们不待见文月什么,是见我疼爱她,你们看不惯?”
淑妃难得见太后动气,一时慌了,起身道:“太后恕罪,是臣妾的疏忽。那宫女原是跟着张尚服的,当时急着处置张尚服,疏忽了她身边的人,宫里那么多宫女,臣妾实在是记不过来,可既然她出现了,就不能当做没看见,这和文月没什么关系,是她自己与张尚服的罪过。”
太后厌烦地说:“可是文月一定会觉得,自己害了那宫女,原本在宫里还能吃口饭,现下被你们撵出去,这么冷的天,她能不能活着回到家乡都未可知,不过是一个小宫女,犯事的是她的师傅,与她什么相干?这件事我不准,就把人留在我这里,你若不放心,我看着还不放心吗?”
淑妃暗暗叹气,不得不说:“原本臣妾也是这么想的,但皇后娘娘的意思……”她纠结地偷偷看了太后一眼,低着头道,“原是皇后娘娘命臣妾,来与您商量这件事。”
“皇后?”太后的脸色越发难看,她猜不透珉儿的心思,儿媳妇难道是冲着她来的?
淑妃把心一横:“太后恕罪,臣妾必须把锦绣撵出宫,只是一个宫女罢了,您千万别放在心上。”她一面说着,就命尔珍,“把人送出去,给她些银两做盘缠,让她回乡去吧。”
尔珍领命下去,带着早就准备好的人来找锦绣,锦绣正和秦文月说话,忽然有人闯进来,说要把她送出宫。
“秦小姐,救救我。”锦绣躲在秦文月的身后,她本是个孤儿,离了皇宫无处可去,张尚服早就不知去哪里了,不出几天怕就要冻死在街头。
可秦文月没有这样的权力,而她竟也不恼怒,感觉到开始有人要对付自己,竟生出几分快感和胜负之心,便轻声对锦绣道:“出宫后,在附近待着,等我离宫时带你走,往后就跟着我,别怕。”
一面说着,主动把人推出来,两位嬷嬷抓着锦绣就往外头去,小姑娘吓得大哭,秦文月跟出来站在屋檐下看,露在人前的是柔弱担忧,转过身才勾起阴冷的笑,啧啧道:“这才有意思,若一个个都是闷葫芦,我一个人唱戏太没劲了。”
淑妃见事情办妥了,便要告辞离开,太后把小皇子还给她,看着母子俩朝外头走,一贯和气的人,语气冰冷地说:“淑妃你且站住。”
“是,太后……”淑妃惶然回身来,心中惴惴,“您吩咐。”
太后看着她道:“你去问问皇后,还有什么不顺眼的事,至于文月,那是我沈家的亲戚,是我要提沈哲他娘照顾的孩子,她若看不顺眼,就早些来告诉我,我好安排自己和文月的去处。”
淑妃被唬得脸色都变了,她可从来没惹怒过太后,僵硬地应了几句话,立刻带着儿子匆匆离去。出门时遇见秦文月,那精明的人可绝不会在人前露出她的城府,柔顺谦卑地站在台阶下恭送淑妃,根本挑不出错来。
待秦文月再见太后,太后心疼地挽着她的手道:“宫里有宫里的规矩,锦绣是留不得的人,我老了糊涂了不知那些事,皇后淑妃她们要打理六宫,不能姑息放纵,倒也不是针对你来的。好孩子,别放在心里。”
秦文月蹲下扶着太后的膝头,乖巧地说:“替淑妃娘娘找到这号人,也是我的功劳了,您放心,文月心里明白着呢。不过锦绣实在可怜,犯错的也不是她,太后,我可不可以把锦绣带在身边,那么在宫外就有人伺候照顾我,您也能放心。我不把她带进宫的,不给娘娘们添麻烦,您看成吗?”
“多善良的孩子。”太后摸了摸秦文月的脑袋,“就这么定了,倘若再有人为难你,我就不答应了。”
上阳殿里,淑妃自知这件事办得不漂亮,便主动来向珉儿解释。她并不是怕皇后,是不愿从别人嘴里传出些什么,降低自己的身份,不愿自己被人误会,是她故意挑唆太后与皇后之间婆媳不和。
珉儿云淡风轻地说:“不碍事,不过是一个宫女,你费心了。”
淑妃尴尬地笑着:“不知此刻那秦文月,正与太后说什么。娘娘见笑,并不是臣妾心胸狭窄,这话臣妾也不在旁人面前说,是看着这秦文月长大的,过去在纪州王府里,就数她是个人精。小丫头贪慕富贵,心比天高,臣妾没什么识人的本事,看这秦文月,一定不会看错。”
珉儿笑道:“难为你愿意对我说这些话。”
淑妃问:“其实娘娘也看出来了是吗?”
珉儿满不在乎地说:“若非秦庄之故,她早就不能留在宫里了,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要顾及皇上的立场,就先留着她吧。”
淑妃一听和皇帝牵扯关系,立刻就有精神了,但珉儿却立刻提醒她:“既然你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就要小心些,她在宫外也不见得消停,云裳性情耿直,最容易被这种人欺负。”
“娘娘说的是,可是云裳那丫头,不听臣妾的。”淑妃忧心忡忡。
中宫 124 逃兵
珉儿笑道:“那就更不会听我的了,云裳是聪明的姑娘,慢慢来她会明白。但在那之前,做姐姐的总要替她看着些,你是云裳的姐姐,而我是云裳的嫂嫂,我们都该护着她。”
淑妃感慨道:“娘娘如此厚待云裳,那孩子何德何能。”
珉儿笑:“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
言下之意,秦文月是外人。不论皇后为什么不喜欢秦文月,反正淑妃也不喜欢,大家既然立场相同,自然要站在同一边。
可回想方才太后的神情,淑妃犹豫再三,还是道:“臣妾没能把事情办得干脆,到底把您推出去了,不知太后是否会误会您。皇后娘娘,恕臣妾多嘴,太后是极容易哄的人,心地善良耳根子软,等您身体好了可一定要去向太后说明缘故,解开太后的心结,不然臣妾罪过就大了。”
珉儿颔首:“我知道。”
她们有着十岁之差,若非尊卑有别,在任何地方,都该是长幼有序,过去在元州,珉儿对待邻家的姐姐,也是尊敬有加。可她现在是皇后,大齐最尊贵的女人,纵然心里愿意敬淑妃一声姐姐,她也要端着自己的姿态,尊卑亦是维护她们和睦相处的关键所在。
自然这隐藏在亲切之后的气势,淑妃也能有所察觉,向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女人卑躬屈膝,她不甘心,可这是她的命。
淑妃起身要告辞,说她会让太医院准备滋补之物,请皇后一定好生保养,清雅客气地将人送走,一直看着她走过长桥登上岸边才折回来。
“淑妃是个好人。”珉儿对清雅说,“我若不出现在这宫里就好了,对她太不公平了。”
清雅知道,淑妃越好,皇后的心愿就显得越自私,更何况她才是后来的人,而皇后也是最善良的人,也许这个心愿不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然而清雅到底把珉儿看得太美好,她很快就听见皇后说:“但愿她来世,能遇见一心一意只待她好的男子,这一生,只能对不起了。”
“娘娘……”清雅怔然,她很怕皇后将来会走火入魔。
“你放心。”珉儿却灿烂地一笑,“我永远不会害任何人,便是将来有人要走,也一定是她们心甘情愿地离开。清雅,我不会让你失望。”
清雅道:“奴婢自然信的,只是怕您辛苦。”
珉儿摇头,不再提这件事,另外吩咐清雅:“我想有人能盯着秦文月的一举一动,但千万不能叫她发现,哪怕她在做杀人放火的事,也不要上前阻止,只要让我知道她做些什么就好。这样的人,你能找到吗?”
清雅胸有成竹:“不难,娘娘交给奴婢就是了。”
珉儿冷然道:“为了一个外人大动干戈,太不值得了,可她背后是纪州,也难怪她敢如此骄傲。也许是我多心,可秦文月这样的人,他的哥哥真的是忠心耿耿的英雄?”
清雅道:“娘娘,秦将军可是舍命救了皇上的。”
珉儿蹙眉:“我知道,偏偏就是这件事梗在心里,但朝政皇上自有主张,不该我多嘴。我不过是女人家的敏感,没来由地不喜欢那个秦文月。”
此时宫女送了药来,清雅亲手滤药,再命人查验后,才送到皇后嘴边,珉儿不再反感,只是对清雅说:“等我的身体好了,先去平山逛一圈,再回来时,宫里的事就由不得他们了。去了平山你也好生歇一歇,回来就该忙了。”
且说这日傍晚,秦文月离宫后,果然在皇城附近找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锦绣,把她带去了自己的住的地方,不过是个简单的小院落,比不得将军府富丽堂皇,可现在连将军府也住不得了,皇帝为她特意安排,也算是尽心了。
“你别嫌弃这里狭小,还是能避风雪的。”秦文月对锦绣道,“就在这里住下吧,往后做我的侍女,你可愿意?”
无处可去的锦绣,能有一处安身之地,已是感恩戴德,伏地叩首道:“多谢小姐救命之恩,奴婢此生就是小姐的人了。”
秦文月蹲下道:“其实我和你差不多,至少在京城我没有立足之处,宫里的娘娘们好像都不喜欢我,敢情我要抢她们什么似的。锦绣,我可怜你,是因为我和你一样。”
锦绣连连摇头:“小姐出身高贵,岂是奴婢能比的。”
秦文月幽幽念道:“出身高贵?”但她没继续这个话题,打量着锦绣还算清丽漂亮的眼眉,一改在宫里乖巧柔顺的模样,颇有主子的威严,问道,“你是不是愿意为我做任何事?自然,绝不是要你性命的事,一定是好事。”
锦绣却道:“小姐要奴婢的命,也只管拿去。”
秦文月摸摸她的脑袋:“我要你的命做什么?先去歇着吧,身上都冻僵了,你放心,跟着我一定不会受委屈。”
见锦绣磕了头又退下,秦文月望着即将昏暗的天色,掐着手指计算,她的信应该已经送到纪州了。
千里之外的纪州,皇帝与太后的故乡,日落要比京城晚些,这会儿天色还敞亮着,秦庄从军营归来,王府门前聚集了不少人,她的妻子见丈夫回来,忙迎上来说:“王爷,这老太太死活不肯走,坐在门前拿着把刀抵着脖子,说是谁靠近她,她就自尽。这都僵持了一个时辰,那么冷的天,她再坐下去,该冻死了。”
秦庄翻身下马,威风凛凛地走来,家里的仆人都散开了,便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坐在石狮子下,骨瘦如柴的手握着一把切菜的刀,惊慌失措地看着他们,旁边有人道:“老太太,这是我家王爷,你不是要见我家王爷?”
老妇哐的一下丢了手里的刀,颤巍巍爬在秦庄脚下,哭道:“大老爷,仗都打完了,我的儿子为什么还不回家,我等了他八年了,再不回来,我就看不到他了。”
远处有老百姓围观,虽然不得靠近,难免有眼尖的人,秦庄这几年在纪州城颇有名望,不能叫一个老太婆坏了他的名声,心里虽然不耐烦,还是伸手把老太太搀扶起来,吩咐下人:“先带人进去好吃好喝照顾着,我忙完手里的事再来见她。”对那老太太则道,“你有什么话,一会儿进屋子再说。”
秦庄向夫人使了眼色,众人立刻把人送进了门,秦庄朝远处围观的百姓瞟了一眼,便仿若无事地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