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朱由榔等人下的面无人色,体如筛糠。
总之,孙可望谁不服就杀谁,以朱由榔的名义,软硬兼施手段用尽,把总督衙门也给征服了,最后把王尚礼的2000残余调到了广西梧州。
2000人被孙可望吹成了10万,哪里有什么能人异士?就只有孙可望和王尚礼二人还有些名望。
朱由榔知道上了个大当,但那又如何?孙可望忽悠人,就是忽悠了。木已成舟,朱由榔哪敢多言?他这块傀儡牌子不当也不成了。
不过加上原来广西的明军也凑了三四万人,也算是差不多了。
挑良辰择吉日,朱由榔在桂林原来的总督府登基坐殿,也称大明,定都桂林,任命孙可望为兵部尚书兼内阁首辅,王尚礼为吏部尚书,刘承胤为户部尚书,原来的梧州守备陈邦付为刑部尚书,王坤为司礼监太监,大封文武百官,称朱由崧的大明为伪明,诏告天下。
消息传到成都朱由崧的耳朵里,刚要打算班师的朱由崧,不禁勃然大怒。
“永历帝?……他朱由榔竟敢来捣乱,乱弹琴!”朱由崧不禁拍案而起,“这可就怪不得朕了!”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83章 南疆不平,誓不还朝
虽然穿越过去的朱由崧比较开明,允许别人和他争天下。然而这几个朱姓王实室的着实有些过分。
唐王朱聿键勾结郑芝龙占据了福建和广东,东林党余孽黄宗羲也跑过去推波助澜,朱由崧派郑鸿逵和郑成功叔侄讨伐,那边的战争打了一年多还没有结果。
鲁王朱以海从山东跑到了杭州,得到了侯恂的支持,不甘寂寞的他大肆招兵买马,到处访贤纳士,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一个唐王一个鲁王,把大明的南疆折腾得乌烟瘴气,朱由崧还没腾出手来收拾他们。现在广西又出了个永历帝朱由榔。
虽然他们都姓朱,也都有皇家系统,然而朱由崧现在还在位,历史上是朱由崧的弘光政权被满清鞑子颠覆了,他们才相继出来折腾。
而现在他朱由崧北驱了鞑子,又平了西南的匪患,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这帝王做的蒸蒸日上,他们这几个小丑就闪亮登场了?这完全是无视他这位弘光大帝的存在呀。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然尔等不仁,休怪朕不义,放着好好的亲王你们不做,非要自取灭亡,那就别怪我朱由崧不讲宗室情面。”
本来这次朱由崧御驾亲征,离开京师的时间有点儿长,先讨伐李自成,后平定张献忠,前后历时两年有余,现在李自成和张献忠全都真心实意的归顺了他,他蛮可以把接下来的统兵作战讨伐四方之事交给李自成和张献忠,他班师回京,享几天清福,然后再治理国政。
可是永历帝朱由榔在他的眼皮底下这一出来捣乱,朱由崧立刻改变了主意,打消了班师回京的念头,愤然道:“南疆一日不平,朕就一日不班师!”
接下来,朱由崧开始分兵派将。
现在聚集在四川成都一带的大明勤王兵马接近30万,其中包括近期改编的超过10万的大西投降兵马。
朱由崧传旨,击鼓聚将。
鼓响三通,诺大的军帐之中,文官就不用说了,宋献策,堵胤锡,严锡命,以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督抚,武将副总兵以上的各级将官很快到齐。
军帐之中站得满满登登,有文有武,男女老少,黑白丑俊,高矮胖瘦,不下百人。
他们先是跪倒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跟在京师金銮殿,百官朝拜形势规模差不多。
朱由崧满意地点点头,让众爱卿平身。
然后文东武西列立两厢。
这一站站出问题来了。这边李自成瞅着张献忠不顺眼,张献忠看李自成也不屑一顾。
那边张环瞅着李定国瞪眼睛,李定国回应以蔑视的表情。
马金花,贺宣娇,高桂英,李纳,翠玉,慧英,慧梅,柳春红,这些女将们瞅着这几个男人,像斗鸡一样也不敢乐。
朱由崧看在眼里,心中好笑。这几个家伙恐怕也只有自己能把他们拢到一块儿,换个旁人,他们非乍刺儿不可。
朱由崧起大军25万先讨伐伪帝朱由榔。让李自成为左路军讨逆兵马大元帅,宋献策为参将,统兵10万,出四川走重庆,尊义一线,攻击广西北部,大将李过,袁宗第,高一功,田见秀,刘芳亮,随之听用,命张环为左路军先锋。
让张献忠为右路军讨逆兵马大元帅,严锡命为参将,也统兵10万,走宜宾,六盘水,攻击广西南部,大将马万年,沐天波,刘文秀,祖克勇,马保,随之听用,命李定国为右路军先锋官。
两路大军每路分给他红衣大炮各五十门,炸药和各种炮弹若干。
朱由崧亲统中军押后,中军共有3600人马,这主要是护驾的队伍,包括3000御营铁骑。前面为了平定张献忠,朱由崧的御营王师也受到了重创,现在火枪营和白杆兵都没有了,这两大营还没来得及重建,朱由崧便把这支王牌师带在身边。
随行护驾的臣僚有兵部尚书刘肇基,武进士出身的陆校和方东旭,厂卫头子李国辅,李全,剩下的就是一帮巾帼女将。包括马金花,贺宣娇,慧梅三个美妃,还有御前童子小柳是,再有就是李自成张献忠等高级将领的女眷,主要有高桂英,慧梅,柳春红等。李纳和翠玉有身孕在身暂留成都。
让张乃双喜,仍为押粮运草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5万人马的粮草千斤重担,因此朱由崧给了二将1万人马。
让兵部侍郎堵胤锡为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总督,坐镇成都,给他留下3万多人马,归他直接调度指挥,主要任务是结合地方官,负责就地筹集粮草。
从京师调运粮草,路途太过遥远,往返一次需要几个月,因此就地筹粮是很有必要的,四川乃天府之国,筹集粮草也有条件。
另外这次平定张献忠得了不少钱粮,黔国公沐天波府富得流油,他主动又从府里拿出不少积蓄,也充作粮饷。
这样一来,25万兵马的粮草现在能维持一个月。一个月之后的粮草给养主要就指望堵胤锡了。
一切就绪之后,两路大军同时出发。
朱由崧亲自赐御酒为李自成和张献忠壮行,“二位卿家,此次出征山水迢迢,孤已为将士们备好了庆功宴,功必赏,过必惩,祝二位大帅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谁先拿下桂林,赐天子剑,赏穿四爪蟒袍。”
然后李国辅带着两个小太监端过来六杯酒,每人三杯。
“谢陛下隆恩!”两个人把第一杯酒抢过来,李自成充张献忠冷哼一声,张献忠充李自成“切”了一口,两个人第一杯酒祭天,第二杯酒告地,其实这两天杯酒全到地上了。
第三杯酒他们俩冲三军将士举了举杯,立即引来众将士高举刀枪如雷的喊声,“必胜!必胜!”……
然后二位大帅一仰脖同时把第三杯酒喝干,酒杯放回,一扬大手,“出发!”
“咚,叨叨叨,……”九声跑响震天动地。
李定国和张环相互瞪了一眼,带着各自的三千先锋营开拔了。这是上午晨时之事,当天下午,李自成和张献忠各驱动10万人马也出发了,20万大军浩浩荡荡,布满了官道,蜿蜒如巨龙。
道路两旁看热闹的老百姓人山人海。
两天之后,朱由松带着3万多御营中军,也离开了成都开往广西桂林方向。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84章 半斤八两之才
朱由崧这次东征朱由榔又是千山万水,因为中间还隔着一个贵州,从四川到广西最近的距离恐怕也是千里以上。
不过朱由崧的中军这一路上很是顺利,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人马太彪悍了,先不说这两个大帅的威名,朱由崧给他们的配的参将大将个个都是硬手,两路大军各十万人马,还有各五十门红衣大炮,因此这两路人马所向披靡,在前面为朱由崧开路,像两把尖刀插向永历帝的心脏。
朱由崧这三万多中军一路上一点麻烦也没有,朱由崧的小日子过得更是惬意,几次亲征数这次日子过得最滋润。他觉得这才像个帝王的日子,打打杀杀的,那是军将们的事,现在的他远离战场血腥和尘嚣,想骑马就骑马,不想骑马立刻有人备龙辇,三位美妃伺候着,太监和锦衣卫不离左右,几位巾帼前后随驾,然后是刘肇基等臣僚带着三万多铁甲卫队,前呼后拥,浩浩荡荡。
朱由崧晓行夜宿,游山玩水,每到一处,地方官迎来送往,热热闹闹地歌功颂德,然后赏赏风景名胜,尝尝地方特色的绝味佳肴,有时候实在没趣还有人安排两场地方大戏,小柳是像依人的小鸟在身边左右飞来飞去,今年十二岁的她那体形跟成人差不多了,那个眉毛那个眼,比柳如是更加妩媚多姿,眉宇之间还不失侠女风范,有时看得朱由崧入迷。
晚上再听听两路兵马的捷报,然后携美开启龙榻夜生活,简直神仙般的日子,哪像亲征,这简直比隋炀帝临幸扬州还舒爽!
一个月后,朱由崧的中军便开到了梨平府(即后世的从江县一带),这里是云贵边界,离伪帝朱由榔的都城桂林已经很近了,大概四百里左右,朱由崧传旨就在梨平府扎下了御营,不再往前走了。
然后派人关注前敌的战事,虽然他根本不用担心,这两人马对付一个朱由榔和孙可望肯定是绰绰有余的,论实力哪一路人马都可以灭了这个作死的伪帝,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但是朱由崧仍然不能不管不问,否则他就不千山万水跟过来了,回京师听奏报多好。
不过他就是不派人,军中的探子和厂番锦衣卫很多人也都在为他传递着最新的消息,因此,数百里外的朱由崧对战场两路大军的战况了如指掌,说得夸张一点跟后世看实况转播差不多,就差没有网络视频了,否则就能同步进行了,像看历史战争大片一样过瘾。
现在李自成的左路军已经打到了桂林北部,进逼兴安,而张献忠这路人马打的也不弱,已经拿下了柳城,进逼柳州。
朱由崧命人拿出军事地图,一看这两个地方一个在桂林北百里之外,一个在桂林南二百里左右,朱由崧笑着点了点头,“鸿基和敬轩真是半斤八两之才,不负朕望,朕心甚慰!”
高桂英和慧英慧梅等看到桂林已经被李自成和张献忠构成合围之势,都高兴地长出了一口气,看来胜利在望。
实际上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一个多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走路,最近半月两支人马才开始与朱由榔的人马接战。
称帝登基这一个多月来,在孙可望等文武大臣的运筹下,朱由崧榔的势力遍及了整个广西,兵马从登基时的不足四万,翻了一番还多,一下子增到八万多人。
中国就是人多,没有办法,就是在乱世也是熙熙攘攘。只要有号召力,舍得花钱,敢封官许愿,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高产,自古以来乱世枭雄就不愁无有兵马为他兴风作浪。
得知朱由崧派两路大军二十万讨伐他,朱由榔吓得书生像尽出,孙可望和王尚礼当然不怕,两个人亲自分兵抵抗,派兵修边屯城,完善工事,一面筹集大炮炸药,准备与朱由崧的人马决一死战。
但双方这一接战,孙可望和王尚礼的人马打一仗败一仗,几乎毫无悬念,就好像两个实力差距悬殊的拳击手对决一样,一接触胜负立分。
没出十天,朱由榔就丢了将近半个广西的十几个州城府县,他的人马本来就少,这又接连败北,每天的逃兵就成百上千,加上战场的伤亡,八万多人马现在也减半了。
朱由榔如坐针毡,孙可望也感到末日来临,这样下去根本不是办法,和王尚礼、刘承胤等文武臣僚一商议,必须得寻求外援。
然后以永历帝朱由榔的名义发出三封求援手谕,一封送往他们东面的邻居,就是唐王朱聿键和郑芝龙,希望他们发兵援手。另一封送往杭州的鲁王朱以海,求他援手。最后一封,送到了国外,就是交给缅甸王莽达,求他们发兵以解燃眉之急。
当然这些求救手谕哪一封都不是白送的,需要派能言善辩之人,关键还要多带贵重财物。
三封手谕三拨人同时派出后,朱由榔和孙可望等人心里多少算是有了寄托或者说盼头,另一方面他们以守代攻,加固工事,严防死守,拖延时日。
特别是李自成的人马打到了桂林北部,而张献忠的人马打到了桂林南部,整个朱由榔政权震动,在孙可望和王尚礼的运筹下,他们收缩兵力,全部撤入城中,学对付清鞑子那一套,坚壁清野,把桂林及附近的几座县镇修筑得如铜墙铁壁,就等着明军来攻。
然而李自成和宋献策计高一筹,摸清了孙可望的意图后,他们不攻桂林,而是向北取了全州和道州,然后大兵拆了回来,逼近兴安,如果把兴安拿下来,桂林的北大门等于被摘去了。
另一路张献忠的人马也不简单,特别有李定国这个先锋,用疑兵之计轻而易举端掉了柳城,然后等张献忠的大队人马来到之后,将柳州府围了个水水泄不通,但没有强攻坚城,而是采取在城外填土的办法,很快筑起了高台,然后让兵将上高台往城中放炮射箭,这下柳州府号称固若金汤的城防便成了豆腐渣,瞬间土崩瓦解,这样没出三天,便拿下了坚城柳州府。
这一下桂林府处在明军南北两路大军的夹缝之中,孙可望和朱由榔等人感到岌岌可危,赶紧撤退……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85章 苗寨(上)
孙可望,王尚礼,刘承胤等所谓的一班文武大臣带着3万多人马保着朱由榔,从桂林撤到了梧州。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是桂王府所在,也就是朱由榔的老家。
桂林成了一座空城。而且他们这一撤兵。本来新安的防守还能支撑一段时间。这一下兴安军心大散,逃的逃,降的降,李自成的人马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兴安。
然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两路人马,同一天开进了桂林府。
消息传到黎平,朱由崧哈哈大笑,然后传旨移驾桂林府。
等朱由崧的中军御营开进桂林府的时候,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人马排出老长的队伍迎接,府内早已打扫干净。
伪帝朱由榔的金銮殿,变成了朱由崧的临时皇宫行苑。
朱由崧一看,嗬,这个朱由崧榔不愧是历史上的永历帝,真能折腾。看这皇宫盖的威武气派,金碧辉煌。虽然比不上北京那一套,但比南京比凤阳比西安比成都这些皇宫建筑都不差。
朱由崧坐在朱由榔所谓的龙椅上,刘肇基,李自成,高桂英,宋献策,张献忠,严锡命,李定国,张环,祖克勇,马保,李过,袁宗第,刘芳亮,田见秀,高一功,沐天波,刘文秀,等等,文武臣僚男女众将参王拜驾。
朱由崧让他们免礼平身之后,听两路人马的兵将,详细汇报了各自的战功。
朱由崧命人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军功,等班师回朝之后一并升赏,然后传旨大排筵宴,犒赏三军将士,朱由松特意命人给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安排了一桌,让李定国,张环,高桂英,慧英,慧梅,一并就坐,朱由崧亲自作陪,兑现当初他摆庆功宴的承诺。
从午后就摆上了酒宴,还弄来了一群歌舞,一边饮酒一边听歌看舞,有的还划拳行令,一直喝到晚上二更时分,尽兴之后,酒宴才散去。
在桂林稍事休整兵马,三天之后两路大军向梧州包抄过来,按照朱由崧的旨意,一定要除恶务尽,把伪帝的势力彻底消灭。
梧州城内朱由榔和孙可望也是一筹莫展,因为到现在,他发出了三封求援全部石沉大海无有音信。
缅甸王和鲁王地处较远,没接到回信情有可原,但是唐王和郑芝龙是他们的邻居,早该接到求援手谕了,竟然是不置可否,到现在为止,一兵一卒都没见着,看来那些金银财宝是打了水漂。
“奈何,奈何?”朱由榔听说朱由崧亲自坐镇桂林,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出兵,向梧州包抄过来,急得都要哭了。
孙可望让他闭嘴,然后骂了朱聿健和郑芝龙一顿,和王尚礼,刘承胤一商议,还得撤。
往哪儿撤呢?往东是不行了,那是朱聿键和郑芝龙的地盘。只好往西南逃,就这样,他们保着傀儡皇帝朱由榔弃了梧州,逃往南宁。
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人马拿下梧州之后,又追到南宁。
孙可望他们知道孤城难守,只好再次跑路。继续往西南跑,数日之后他们跑到了田州,也就是后世的广西白色市一带。
数日后又从田州逃进了云南一带,这几个月以来,朱由榔和孙可望几乎没有抵抗,只是一味的跑路。
这一下辗转数千里,不过这一路折腾他的3万人马减员的厉害,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逃兵,现在他们身边人马不足一万。
朱由榔现在后悔莫及,有心投降,但是他不敢说。贼船好上难下。现在他这个永历帝,说话不如放个屁,还是孙可望一人说了算。
孙可望带着傀儡伪帝继续西逃,现在明军到处围追堵截,他们只好走山林,然后再坐船改水路,人少一些行动更方便。
不过现在他们有目标了,因为中间他们接到了缅甸王莽达的回信,出兵救援他们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只要能来缅,可以暂时收留他们。
这就不错了,能有容身之地,孙可望和朱由榔等人谢天谢地。
可是当孙可望的人跑到江元(即现在的云南普洱市一带)时,遭到了当地武装的袭击。
又折损了上千兵马,被抢走了一些东西,朱由榔吓得躲在龙撵里,不敢出来。
孙可望和王尚礼杀退袭击的兵马之后,派人打探,这才知道,袭击他们的是当地的苗人武装。
这里的苗人头领叫阿山,是这里的土司,手下有几万寨民,光武装力量就接达八千之众。仗着山高皇帝远,他们一向不服从大明的管束,就是沐天波坐镇云南,除了安抚之外对他们也没有办法。
因孙可望的人马闯入了苗寨的地盘,他手下的一支武装力量才出手了。
朱由榔和刘承胤打算绕开这个地方,孙可望不同意,安排两千人马护驾,找合适的位置,扎下营寨之后,命这两千人密布锦旗虚张声势,扎出了两万规模的御营。
然后孙可望带着朱由榔的亲笔印信,和王尚礼等剩下五千人马来到了苗寨下面。
孙可望没有攻打寨子,而是先礼后兵,要求见他们的当家人,借路而行。
土著头子阿山听说明军大兵压境,也赶紧上寨门观看,下面打的的确是明军的大旗,但当听说来的是朱由榔的永历帝时,下面的人马估计也就几千人的规模,阿山就更不屑一顾了。
手下大将丁图郎不服,带着3000寨丁开了寨门拒敌,两军摆开阵势,丁图郎大战王尚礼,没过十合,被王尚礼走马活擒。
然后孙可望指挥的兵马掩杀过来,苗人大败,退入寨中,不敢出战。
孙可望仍然没有攻寨,也没有杀丁图郎,而是保持大兵压境之态,放了丁图郎,并派刘承胤带着永历帝的印信进寨谈判。
这一下阿山不仅同意借道,还同意归顺永历帝,与孙可望一起扶保朱由榔,大开寨门,把他们迎接进来。
孙可望和朱由榔大喜过望,直接加封阿山为太子太保,兵部右侍郎,论官职地位仅次于兵部左侍郎王尚礼。
阿山也比较满意,当朱由榔和孙可望和他商议退兵缅甸政治避难时,阿山哈哈大笑,“陛下,孙阁老,避什么避呀,朱由崧的军队只要敢来,本侍郎管教他们有来无回!”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86章 苗寨(中)
朱由崧坐镇广西桂林,当明军追歼朱由榔、孙可望的时候,朱由崧正在游山玩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朱由崧现在不用过多地担心战场之事,李自成和张献忠太能干了,两路大军把伪帝朱由榔从桂林撵到梧州,从梧州又撵到南宁,从南宁又出广西撵到云南。
孙可望和朱由榔等人被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当得知朱由榔逃到云南只剩下不到一万人马时,朱由崧便传旨让张献忠这路大军继续追赶朱由榔,务必将朱由榔、孙可望及其党羽阵斩或活擒,而将李自成这路人马调了回来。
因为他现在知道朱由榔灭亡在即,已经翻不起多大风浪,倒是广东福州的战事还未结束。他刚刚接到郑家叔侄的奏报,郑鸿逵在这份奏折里首先给朱由崧道喜,祝贺他马到成功,神速平定了西南的匪乱,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归顺朝廷,又增加不少干国良才,全仗陛下神威天成,实乃大明之福,接着汇报了他这一路兵马的战事。经过他们叔侄两年多的征战,总体上还算顺利,已经把唐王朱聿键和郑芝龙的人马压缩到福建沿海和广东东南部。
这份捷报朱由崧看完很高兴,平定了广东和福建之乱,再把鲁王朱以海捎带了,整个大明就彻底光复了。
他思忖之后下旨褒扬了郑鸿逵和郑成功,让他们再节再厉。另外这边他让李自成的人马从广西东进,等于攻击唐王和郑芝龙的侧翼,以减轻郑鸿逵和郑成功正面战场的压力,加速郑芝龙势力的覆灭。
李自成接到旨意后不敢怠慢,立即调转枪头,往广东进军,先锋官仍然是他的干儿张环。现在这张环的能耐太大了,不只是射箭厉害,刀法也提升了一大截,这多亏李自成的指点。现在的张环论单挑,不次于李定国。
因次,指哪打哪,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他的先锋营摆不平的事,李自成的大队人马开到后,迎刃而解。
朱由崧部署完之后,等着听这三路军马的捷报,这期间他携娇带美坐龙船开始游漓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