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顺治小皇帝的小脸一绷,把龙书案拍的啪啪山响,这些文武大员个个成了阳痿,头都抬不起来了,全都被骂成了苦瓜脸,趴伏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
等顺治皇帝脾气发的差不多了,孝庄皇太后,悄无声息地把顺治摔在地上那份奏折捡了起来,看了一遍,也是一脸的沮丧,勉强调整一下心情,对顺治皇帝道:“皇儿,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何故如此?让他们都起来吧。”
“母后……”顺治皇帝还想说什么,但是看到孝庄皇太后一脸的威严,把要说的话又咽下去了,转脸对这些跪着的大臣道,“都平身吧!”
“谢皇上。”有的膝盖都跪疼了,谢恩之后,慢慢腾腾的从地上爬了起来。什么叫伴君如伴虎?什么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一刻,他们领教了。
孝庄皇太后对这些大臣缓声道:“各位,皇上的脾气大吗?有怨言的话,各位就说说吧,哀家恕你们无罪。”
孝庄皇太后此言既出,在场的众臣面面相觑之后,赶紧躬身施礼作答:“臣等不敢。”
庄皇太后叹了一口气,道:“我大清正值多事之秋啊,一个人有脾气不可怕,尤其是我们这些胸怀社稷,心系大清的人,怕的是连脾气都没有了,那军将们还会有血性吗?没了血性,指望什么打胜仗?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不敢再败啦……各位想一想,明军水陆并进,我们该如何退敌制胜?都谈谈,各抒己见。”
听到这里,顺治皇帝的脸色也缓和下来。随堂的小太监仗着胆子赶紧过来,把零乱的东西规整一下,重新放到龙书案上,然后规规矩矩的站到了顺治皇帝的侧后面伺候。
下面的众大臣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了。
“听说明军的舰船逆水逆风都能航行不误?”
“能有这事?怕是不真吧……不会是这些败兵将官,为了推卸责任找的借口吧。”
“还有他们的大炮,射程远,威力大也就算了,还能实现两连发?”
“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我看这里面八成有诈。”……
议论了一会儿之后,宁完我说话了,他这一出列,全场立刻静了下来。
“太后,陛下。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爱卿请讲。”
“陛下容秉,既然明军的水师如此厉害,大凌河城恐怕就危险了,是否派兵增援一下?”
将近60岁的宁完我,心思仍然机敏。
“公甫,难道你不知道明军在我们面前屯住了重兵?倘若派兵出城增援,我们这里的防守势必削弱,那时朱由崧肯定大举进攻,朕以为他们等待的就是这个时机。倘若明军大举攻城,如之奈何?”
宁完我,子字公甫,他已经是三朝老臣了,平日里小顺治对他还算是尊重,此时却充满了不屑。
“陛下圣明,是奴才浅薄了。”宁完我赶紧告罪。
这时孝庄皇太后说话了,“宁中堂言之有理,皇儿,如果不派兵增援,万一明军的水师舰队拿下了大凌河城怎么办?我们的退路被掐断,锦州就有可能成为一座孤城。”
顺治皇帝立马也认识到了这个严重的后果,“母后的意思是,我们应当派兵增援。但是援兵派少了无济于事,派多了,锦州城的防守怎么办?请母后指点迷津。”
正在这时,一个报事的小太监慌慌张张的又跑进来了,“启奏陛下,启奏皇太后,大事不好啦,大明的水师舰队已经拿下了大凌河城,城中一万守军全军覆没。”
这个消息无异于重磅炸弹,包括顺治帝和孝庄皇太后在内,在场的人全部惊傻在那里。
大凌河城位于锦州城的后方,兵力的部署虽然不及前面的小凌河和女儿河两城,但是城中有1万名清军精锐,还有几十门重炮,无数的弓箭手,滚木石块堆积如山,整座城堡固若金汤。
怎么着也能支撑个三日五日的,这么快就被明军水师拿下来啦?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882章 锦州会战(4)(四更)
13岁的小顺治,已经有了政治家、军事家的头脑,时局被逼到了现在,他没有这个头脑也不成,因为这个超重担子过早地压到了他稚嫩的肩上。用穷苦人的孩子早当家来形容现在的小顺治,此时也算合适。
顺治皇帝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六岁的时候,亲生父亲就离他而去,被迫坐上了这个万人瞩目、无人不想坐、却又不能轻易坐上的那把椅子。
还好,有摄政王多尔衮皇父般的爱,亲生母亲又是传奇的孝庄皇太后,有他们俩遮风挡雨,小顺治这位皇帝又是幸运的。
然而朱由崧的穿越,大明朝的复国反冲,多尔衮过早的辞世,这位北国的顺治小皇帝又是不幸的。
现在,摆在孝庄皇太后和小顺治母子面前,有一个棘手的问题。
顺治帝想的不能算不对,锦州城前面的小凌河和女儿河两座城堡,均已被明军拔取,明军大兵压境,磨刀霍霍,随时都可能对锦州城发动猛攻。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增兵锦州城,怎么能够从这里调出兵马来去增援别的地方呢?这不是自取灭亡之道吗?
然而,他的母后似乎看得更远,如果不增援,大凌河城被明军的水师夺去后果相当严重。
顺治帝有点懵了,不知道何去何从,他就请教他的母后指点迷津,但正在这时噩耗传来,大凌河城已经被明军的水师闪电般的攻下来了,顺治小皇帝,孝庄皇太后,以及在座的众位臣僚,全都惊得茫然不知所措。
大凌河城堡被攻下来,意味着什么,孝庄皇太后已经点明了,在座的都很清楚。什么叫穷途末路?什么叫秋后的蚂蚱?什么叫四面楚歌?
好半天,孝庄皇太后的心情才平静下来。
“一个大凌河城,丢就丢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义州和黑山还在我们的手中。这个弘光是个狠人,明军的战斗意图很明显,他们很快就会派人攻取义州和黑山。皇上,你在这里坐镇,哀家替你守住那两个地方。”
在场的文武臣僚此时都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女人,特别是顺治皇帝面带愧色。
“母后高瞻远瞩,儿臣不胜感激。只是母后要多带兵马,义州和黑山的人马都不多。”
“哀家带3万人马吧,给你留下7万,这里更需要兵马,朱由崧很快就会大举进攻锦州了,杏山,塔山和松山,绝不能有失。”
顺治帝斩钉截铁道:“请母后放心,有儿臣在就一定有锦州在!只是义州黑山地形复杂,我军现在又不如明军,母后只带这点人马,让儿臣如何放心得下,母后领5万人马去吧,留下5万人马儿臣有足够的把握守住锦州。”
“皇儿不妨说说,看如何守住锦州?”
顺治皇帝在屋里转了几圈,想了想道:“有杏山,塔山和松山互为犄角,明军强攻短时间内也一定攻不下来。挫其锐气之后,朕可以发动锦州城的老百姓守城,城中的老百姓至少有10万人,强壮者按1/3算也有3万人,然后朕亲自带队上城守城。”
孝庄皇太后笑着点了点头,“看来皇儿真是长大了,哀家真的可以放心啦。”
宁完我等一帮在场的文武臣僚全都恭维道:“皇上运筹帷幄,定能决胜千里之外,我等保护皇上与锦州城共存亡,纵肝脑涂地,亦万死不辞,请太后放心。”
“请太后放心!”又是齐声高呼,震的这座大殿嗡嗡直响。
孝庄皇太后冲大家满意的笑了笑,接着传下懿旨让令宁完我守在殿外等候,其余的人让他们散去。
室内只剩下她们母子二人,其余的两宫女太监也都打发的远远的。
“我儿错了,你这样让母后如何放心?”孝庄皇太后一脸的肃然。
顺治皇帝还有些踌躇满志,他觉得这些年自己的兵书战策,文物韬略,没有少学,今天算是用上了。但是不知道自己的母后突然何出此言,一脸的茫然。
“皇儿如此守城,锦州城必然危矣!”
“母后何出此言,皇儿糊涂了。”
“皇儿请想,如此守城至多只能增加3万人马,纵然皇上亲临,鼓舞志气,又能抵几万兵马?兵是兵,民是民,尤其是在如此危急时刻,岂能混为一谈?大明朝船坚炮利,远征军天下无敌,增加3万这样的人马,纵然母后一兵一卒不带,城中充其量只有13万人马可用,杏山塔山和松山虽然互为犄角之势,然据母后查之,明军在城外屯住至少有15万兵马,如果他们兵分三路,对这三城同时攻击,他们的犄角之势尽失,会相互不能顾,这种情况下,皇儿有几成把握守住锦州?”
这一番话说的小顺治皇帝哑口无言,大明帝王朱由崧,如果真是这样出兵的话,无疑他会满盘皆输,锦州城断然守不了几天的。
顺治觉得自己脑子太简单了,把战争想得也太简单了,事情远比他想象的复杂,他的母后真是一个深思远虑之人,于是赶紧跪倒求教,“请母后教儿臣。”
孝庄皇太后突然把脸往下一沉:“起来!你现在是一国之君,怎么能轻易跪人?只有别人对你下拜!”
顺治帝觉得自己有些狼狈和惭愧,原来这一国之君不是好当的,自己在这方面真的不如母后万分之一。看着孝庄皇后那威严的面孔,和深邃的目光,顺治帝自惭形愧。
“母后,儿臣知错了。”
“陛下,你以后要称朕,因为你已经亲政了,纵然是母后也是你的臣民。你应该像你的祖上那样,有雄吞万里之志,百折而不挠之心,纵高楼失足江心断缆,亦不能有所态。”
“母后,朕懂了,多谢母后教诲,朕一定谨记于心,不会让母后失望的。”
孝庄皇太后看着顺治帝一脸的坚毅,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是我爱新觉罗的子孙,记住要想守住锦州,必须得靠汉人。皇上不会忘吧,当年你的祖上,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包括摄政王多尔衮,他们入关数次都失败了,那是因为没有充分利用汉人,后来之所以能够入关成功,也全是因为重用了汉人,以汉治汉,才能使我们大清立于不败之地。”
顺治帝好像茅塞顿开,喜出望外道:“朕懂了,多谢母后,来人快传宁中堂。”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883章 锦州会战(5)(一更)
大清的弘文馆大学士,议政大臣,太子太傅宁完我也跟着御驾亲征的小顺治和孝庄太后来到了锦州城。
听到皇上召唤,这个在外面候着的三朝老臣、已经习惯了当奴才的汉人大臣进来就拜伏在地。
“奴才参见陛下,见过皇太后。”
此时顺治帝也做出了个惊人的举动,对着宁完我也拜服在地:“请先生教朕。”
大臣拜皇上天经地义,但是反过来皇上拜大臣则乱了纲常理法。特别是甘当奴才,甘为下贱的宁完我从来没受过这样的礼遇,一时间大懵。伺候这些鞑子们一辈子了,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谁也没有对他这样过。没想到他的顺治爷今天竟然屈膝对他下跪了,这是要折他的阳寿啊!
宁王我受宠若惊,感激涕零,一直磕响头,“皇上使不得,您可折杀老奴了……”
孝庄皇太后看到顺治帝竟然对汉臣宁完我下跪,也有些诧异,觉得顺治做的有些过分,也不合祖制,但是没言语。
“先生是太子太傅,是朕的老师,这一拜您受得。如今我大清如风口之灯,风雨飘摇,还请先生不吝赐教,方才朕对先生有不周之处,万望先生海涵。”
顺治帝说着把哭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宁完我拉了起来。
“奴才从来没有怪罪主子的意思。奴才一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来来来,先生请坐,朕和先生从长计议。”
顺治帝坐到了龙书案上,让宁完我也做了一把椅子,孝庄皇太后在侧坐相陪。
宁完我思忖一番道:“愚以为,要守锦州城,陛下有上中下三策可用户。留足城中人马守城,陛下和太后移驾京师,调派勤王之师增援,此下策也;陛下发动百姓,亲自上城镇守,以壮士气,此中策也;攻心为上,以汉制汉,瓦解敌人,此上策也。下策难保锦州城安然无恙,中策只能暂保一时,上策才能克敌制胜。”
孝庄皇太后和顺治帝相互看了看,顺治帝大喜,“朕当然要上策,请先生详细道来。”
“陛下容秉,自三皇五帝以来,汉人凡为君者,无不标榜自己是仁爱之君者,相信弘光大帝亦不例外。体恤百姓,屡屡减租减赋,他可以大规模的杀降,但绝不敢对城中的百姓开炮。陛下可以用中策暂时守住城池,然后用上策退敌,锦州城无忧矣。”
顺治帝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命令宁完我立即实行一个方案,发动老百姓上城,无论男女老少,凡拒不上城者,一律格杀无论。凡是愿意配合清军上城者,有多少算多少,每人先发十两纹银,待明军退去之后,另有重赏。
孝庄皇太后看到这里也高兴了,第二天点齐了3万人马,带着军机大臣刚林和冷僧机离开了锦州城,浩浩荡荡增援义州和黑山去了。
顺治皇帝带着宁完我等一帮大臣送出城外。
明军大营中的朱由崧,很快得到了捷报,水师指挥使贺兆雄不负所望,闪电般拿下了大凌河。现在锦州城西南的小凌河和南面的女儿河,以及北边的大凌河等三个战略据点全被明军端掉了。
朱由崧和宋献策,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一商议,觉得大举进攻锦州的时机已经来临。锦州城四面楚歌,只剩下西北部的义州和黑山,城中的鞑子们肯定人心惶惶,军心不稳。后路已经被掐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不想成为瓮中之鳖,必然派兵增援义州和黑山,城中防守力量削弱,正好大举攻城。
果然不出朱由崧等人所料,李全的锦衣卫很快搜集到了情报,孝庄皇太后亲自带着3万人马,出了锦州城,去增援的义州和黑山。
朱由崧一听,城中还剩下7万人马要防三城,是他们大举进攻锦州的最佳时机啦。
朱由崧立即分兵派将,命令李自成和张献忠为左路军和右路军,各带5万人马,攻击松山和杏山,朱由崧亲自率领剩下的攻打塔山。以破坏这三城的犄角之势,使三城不能相顾。
三路明军十几万人马全都做好了准备。攻城车,云梯,登城死士,特战名弓箭手,白杆兵,火枪营,工程兵,爆破营,以及朱由崧的御营新军,都整装待发,锦州城外十多里处,兵山将海,刀枪如林,杀气腾腾。
发动猛攻之前,朱由崧让李柱石的大炮先开道。
当李柱石让数十门红衣大炮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松山,杏山和塔山的城头时,透过望远镜李柱石突然发现不对。
三城的城头上站满了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不知道有多少,至少是数以万计。
李柱是不敢做主了。
这时朱由崧透过望远镜,也看到了城头上的这一变化。
朱由崧一笑,“呵,顺治和孝庄真有你们的,竟然给朕玩这一套?算你们狠,传朕的旨意,暂时停止攻城。”
就这样朱由崧收兵回营了,很快李自成,张献忠,宋献策等人来到朱由崧的御营大帐商量对策。
小柳是直骂,这些鞑子真卑鄙,竟然让老百姓当炮灰,他们还是人吗?等攻进城时,把他们全都斩尽诛绝。特别是顺治和孝庄,一定把他们挫骨扬灰。
张献忠则主张,眼下顾不得许多只能开炮了,没有办法,不能再等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血流成河也是常有的事,要怪也只能怪这些老百姓命运多桀了。
这次李自成和张献忠意见出奇的一致。
贺宣娇愤然道:“这些人死了也不亏,谁让他们给鞑子们当子民的。娇儿觉得,陛下应该大举攻城。”
马金花也点头同意。
足智多谋的宋矮子,捋着几根稀稀疏疏的山羊胡,沉吟半晌道:“这是鞑子的诡计,要陷陛下于不义呀。”
朱由崧冷笑道:“朕当然不能上他们的当,鞑子无情,朕不能无义。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开炮,朕不成了桀纣之君了吗?”
“但是陛下如果不那么做,正好上了鞑子的当,他们这样做明显是怕了我们攻城。”小柳是嘴快。
朱由崧哈哈大笑,把在场的人都笑愣了。此时陛下怎么还能笑得出来,不应该生气才对吗?
笑过之后朱由崧道:“柳是说的对,不过他们肯定还有招。让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登城退兵,朕可以暂时不攻城,但能够如他们的愿退兵吗?我们可以静观其变,鞑子这一招看似高明,其实是失民心之举,无异于饮鸩止渴,他们不会长久的,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反之则相反,孝庄和顺治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看来大清真的要完了,等着瞧吧!”
看到朱由崧成竹在胸的样子,众人的心也都放了下来。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884章 锦州会战(6)(二更)
“陛下,那个昏君终于上当撤兵了,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宁完我兴致勃勃地奏道。
顺治帝也很高兴,但是仍不无担忧道:“先生,这种方法能不能奏效?朕可是听说李自成和张献忠对那个朱由崧忠心耿耿,朱由崧对他们俩也是言听计从,李自成和张献忠现在可是弘光帝的左膀右臂,红的发紫。”
“陛下,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离间他们君臣。陛下大可不必担心这一点,奴才早就想好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皆是流贼头子出身,在崇祯时期他们反复被招安又反复造返,这说明他们是反复无常之人,这一次他们能不能死心塌地里归顺朝廷?弘光帝不可能对他没有一点戒心。
另外,李自成和张献忠曾经焚烧过皇陵,刨过朱家皇室的祖坟,更有甚者,李自成当年在洛阳还食过福禄宴。杀父撅祖之仇,不共戴天。奴才不信他们君臣真的能一笑泯恩仇,据奴才看来,现在朱由崧只不过是在利用他们而已,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李自成和张献忠,对朱由崧有没有二心,这个奴才不敢说,但是这已经不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我们完全可以离间他们君臣的关系。”
宁完我说得摇头晃脑,得意洋洋,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顺治帝听到这里高兴了,“先生大才,朕心大快,事成之后朕必有重赏。”
“奴才不敢邀功,这都是陛下洪福齐天。”宁完我赶紧谦虚,他现在觉得自己又成了狂吠之犬,这大起大落的人生又要迎来一次巅峰了。
君臣密谋已定之后,立即按计划行动。
翌日深夜,月白风清,城头上就多了很多弓箭手往外射箭,这些箭比较特殊,因上面都带着信,又可称为信箭。
很快,朱由崧御营之中的帅案上,就摆上了几支这样的信箭。
朱由崧把信拿在手中一看,这些信是两个版本,不管是哪个版本但都是简单的几句话,既没有署名,也没有印戳,也没有日期。
一个上面写着,“飞鸟尽,良弓藏,孤兔死,走狗烹。吕后诛韩信,岳飞风波亭。”
另一个版本的信上面写着,“取凤阳,焚皇陵,得下洛阳城,福禄宴上美名扬。”
朱由崧看这封信的时候,小柳是也在场,作为御前书童,由于朱由崧特别喜欢她,她在朱由崧面前是比较随便的。
这些信她也很好奇,朱由崧看的时候,她不由自主的念出声来:“陛下,这些信是什么人写来的,是什么意思?飞鸟尽,良弓藏。孤兔死,走狗烹。吕后诛韩信,岳飞风波亭。……取凤阳,焚皇陵,得下洛阳城,福禄宴上美名扬。”
小柳是的声音清丽如黄莺,又像是在读书郎在朗诵。
但是这一下可把在场的大太监安林给吓坏了,又是递眼色,又是挤眉弄眼。心里话我的小祖宗,你这是真不要命了,惹陛下生气呀,这刨祖坟,焚皇陵,煮食陛下老爹的事,你也敢揭伤疤?天子之怒,非布衣之怒,伏尸百万,血流成河,你难道真的是活腻歪了不成?
小柳是注意到了安林的表情,另外她也以觉得这封信的内容不对,有些事情虽然她不清楚,但是从字面上可以理解出来,如凤阳,皇陵,福禄宴,这对陛下来说绝对是禁词。
她的心里脸一紧,也知道自己这张口无遮拦的嘴闯祸了,赶紧把嘴闭上,悄悄地和太监安林到了僻静之处。
安林此时的脸像吃了苦瓜一样,伏在小柳是耳边低语了几句,小柳是立即吓得脸色苍白,心一下子就悬到嗓子眼了,把嘴堵上了。简直不敢看她平日里朝夕相处,简直是无话不谈的陛下,双腿有种发瘫的感觉。
小柳是长这么大,第一次感到君王的敬畏。
此时的大太监安林也不敢看朱由崧的脸,觉得暴风雨就要来临了一样。
却没想到此时朱由崧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朱由崧在反常的一笑,把安林和小柳是都笑愣了,陛下不应该是大发雷霆吗?可是陛下一点儿也没生气,怎么笑得如此爽朗,如此开心,看不出半点儿牵强?
安林和小柳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当时全懵了。
这时朱由崧道:“传见李自成和张献忠。”
安林心往下一沉,觉得事儿大了,赶紧应了一声“奴婢遵旨”急匆匆就出来了。
时间不大,李自成和张献忠就进来了,这二位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双双跪倒在朱由崧面前:“参见陛下。”
“二位爱卿平身吧。”
“谢陛下。”
“先不要忙着谢朕,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小柳是和太监安林每人拿着两封信,悻悻的递给了张献忠和李自成。
李自成和张献忠接过信一看,脸色登时就变了,两个人相互看了一下,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