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袭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妹姒
“但有一日,若整个大梁都修成这样的官道,那不知将会是怎样的光景。”吴济感慨,道:“史书上怎么也要记载了这一笔了。”
这显然,又是百花郡主的成就。
没有她,即便是另外有人无意中发现了水泥灰这种东西,也无法如此快如此迅速地将其应用起来。
“这要慢慢来。”宋景轩目光看向窗外,道:“一条一条地修,总有完成的那一天。皇上不会心急,我们也不必心急。”
“的确如此。”吴济点头。
“既然这路这么好,为何要慢慢来?”宋景怡有些不能适应这种速度,紧紧抓着帕子,面颊微微泛红,开口问道:“皇上下旨,难道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解决的么?”
“圣旨并不是万能的。”宋景轩并没有解释太多。
倒是吴济察觉到宋景怡眼中的疑惑和失望,出声解释道:“大梁太大了……这条路从京城到通州,接运河,看似很远,但却并未出京城的地界儿。而若是再往南山东德州,那就有差不多六七个这么远的距离,若到江南,比如说闻名天下的苏州府,那便是二三十倍的距离,而江南,却不过是在大梁的中部。”
“更何况,一个方向并不是直直一条路就到了的。”
“整个大梁的官道总长度,即便是官府,也难以统计。”
“所以,若想要将官道全部改造成这种新路,只怕没有几十年的时间,是不成的。材料,人工,以及地形的复杂这些,并不是圣旨一下,就能功成的。”
吴济解释的不算怎么好,但也算是不错了。
宋景怡想起自己在花袭人书房中看到的辇图,想到这么大的京城不过是一个手指的一点儿,便也能明白了吴济的意思,点头道:“我明白了。多谢吴公子。”
辇图上得来的,总是不觉得如何。
真正跑起来的时候,宋景怡才能体会到什么叫住距离。
皇上兴致很高,驱车一口气跑了小半个时辰,才缓缓停了下来。因为,前面,没有路了。也不是没有路,只是一片黄泥水的道路,布满了深一个浅一个的脚印和动物的蹄印。车辙倒是很少,那是因为,这种泥泞粘黏的路面,根本没有办法行车。
“不是说有一百里么?”皇上似乎并未尽兴,命人将花袭人一行人叫了过来。其他跟上来的宗室们也都下了车,聚在一边小声地讨论着。
“哦,只有五十里。”花袭人轻松地笑道:“一开始是我估错了距离,没有考虑到一百里都已经到通州去了,而且工期也长,全程这么跑下来要一个时辰过去了,拉车的骏马不能这么跑,乘车的人也会不舒服。”
她含笑环视一眼四周,道:“谁让今天来的都是金贵人儿呢?”
皇上不满地“哼”了一声,道:“你这是舍不得多掏钱吧?”他斜着眼看向花袭人,道:“这一段贴了多少?朕补给你就是。这点儿钱,料想朕还是出的起的。”
花袭人忙笑道:“那哪能呢?您既然这么上心,以后将工程款都给足了,多给调派些人手来,那就是最大的支持了。”
“各处官府的牢里不是有不少囚犯么?有那攻击性不强的,不如给派出来修路,既劳动改造了,也给牢里省了粮食不是?”
“我们家修路,别的不提,饭肯定是管饱的。”
正是因为管饭,花袭人并不怕太缺人。因为这个时代,吃不饱,或者舍不得吃饱的劳苦大众还是大有人在的。用劳力换肚子饱着舒服,肯定有很多老实的低层民众乐意做。
花袭人这就将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皇上鼻孔又哼了哼,没有再继续怪罪,却道:“既然如此,你想要的朝廷褒奖,也就暂时在朕这里压着。什么时候这条路全通了,再看朕的心情。”
反正还是有的嘛,花袭人就笑了笑,并未如何。
说话之间,陆续赶到的人多了起来,自然少不了要来给皇上问安的,花袭人便与宋景轩后退了几步,找了个角落站着看热闹。
皇上肯定不是叫上这些勋贵权臣们来游玩的。想要这些人乖乖地掏钱,皇上肯定会先折磨一下他们再说。
这不,集齐了大部分大人们之后,皇上说了几句话之后,就带头迈出穿着价值不菲九龙靴,一脚从干净的水泥路面上踏下去,落到了前面的黄泥路面上去。
路面倒也不松软,但却格外地黏。
脚再一抬起,要格外用力些不说,那精美的靴子底部就粘了一层厚厚的黄泥,轻易根本甩不掉。大人们苦着脸,却又能如何,只能在承启帝回头用目光催促时候,也纷纷走进了泥巴地里。
“都是好靴子呢,缀着珠子玉石呢……这走几步回去,这靴子就不能再穿了吧?真是浪费啊……”花袭人十分感慨,道:“有这个银子,捐出来不好么?”
花袭人的声音不大,却也让离她不远的几个大人们听到了。其中一个当场眉头一动,而后面色一喜,朝着花袭人拜了一礼之后,颠颠地跑到前头去,站在干净的路面上对着站在泥地里踱步的皇上跪下来,高声道:“皇上容臣禀告,臣脚下这双靴子是新做的,听说价值三十两左右。臣愿意捐出十双靴子钱,以求新路早日修成,让陛下,让百姓出行时,少些泥泞,少费一双靴子!”(未完待续)
花袭 388 靴子银
反正承启帝的意图都摆在明面儿上了,左右都躲不过,何不识趣点儿,直接将他的目的给满足了,也算是讨好了他!
其他人也都回神,一边心中暗骂这个人奸猾拍马,一边也连忙表态,纷纷跪在水泥路面上对着黄泥路上的承启帝,表示愿意出许多做靴子的钱。
“恩,大家的想法都很好,都很体恤百姓嘛。咱们大梁百姓都是很有福泽的,真不错。”承启帝笑呵呵地表示满意。
大人们又连忙表示不敢:“全赖陛下龙御有方,方能四海承平,福泽天下。”
承启帝摆摆手,止了众人马屁,终于抬腿从黄泥地里往回回来,边走边道:“既然如此,那朕也捐出做一百双靴子的银子……只希望将来大伙儿用上这新路时候,能念朕点儿好……”
大人们又忙各种奉承。
承启帝一边含笑听着,一边穿着沾满黄泥的靴子走到花袭人和宋景轩面前,瞅了花袭人一眼之后,问宋景轩道:“朕和众位爱卿们所捐的靴子钱,可够修这剩余的到通州码头的水泥新路?”
“回皇上,足够了。”宋景轩毫不在意承启帝用的似乎是有些诘问的语气。也绝不会因此就同旁人一般,跪在地上请罪。
“那朕命令你,立即给朕修通了!”承启帝神色似沉。
宋景轩却依旧只是微微躬身,恭敬地道:“回皇上,立即修通是不可能的。一应程序,需要时间。我们所修的新路是预备使用至少三十年不坏的……若是您坚持说立即,那这路修出来也不过是个样子,根本用不了多少时日。还望陛下明鉴。”
承启帝闻言脸色阴郁。冷哼了一声,拂袖离开,往一边的凉亭上歇息去了。
凉亭是分左右,每隔十里一座。就是普通的平角凉亭,十来根柱子盖一个顶,三面设有美人靠和长条石椅。无论是柱子也好,还是美人靠和石椅也好。都是用水泥砌出来的。谈不上如何美观精致,但看着就很经用。
这是供行人歇脚避雨之处,算是十分体贴了。以后应该有人沿着路开茶寮饭馆客栈之类。但那却不归修路者操心管理了。
亭子面积不小,足够好几十人坐进去的。
皇上和皇后要歇脚,里面自然布置一新。有亲近的宗室过去说话,宋景轩和花袭人都没有再过去了。沿着路面,同骑马赶过来的杜家楼说着话。
募捐箱已经运了过来。上面裹着大红绸子,四面是暗红底子描黑体大字,用好听的言辞写着相关的募捐事宜,设在路的正中间。足有半人多高,一尺见方,十分醒目。
凉亭里的皇上瞧见了。不多时让人给送来了一条明黄色的印着云水纹的长绸子过来,也给裹扎在募捐箱上。打了几个漂亮的结。
明黄色一般是只有宗室才能使用的颜色。
这根绸带一出,显然就表明,这个募捐箱是皇上知情的。如此一来,在场的大人们不说,后面过来的商户行人们肯定会放心许多,掏钱也能掏的安心和痛快些。
花袭人指使着杜家楼代替安平郡王府远远地朝着那边凉亭叩头,算是谢了恩。花袭人似乎听到有人在议论,宋景轩和她在皇上面前的“放肆”言行,但她并未放在心中。
“你家的承恩小子如何了?”花袭人问道:“他没有跟出来看看吗?”
“他们姐弟两个由老仆护着,都在后面,没敢跟这么紧,不过一会儿也应该到了。”杜家楼欣喜又敬畏地看了一眼花袭人的小腹,笑的满心欢喜,道:“还没有给郡主您道喜呢。”
花袭人摸了摸小腹,笑道:“这会儿不是说了么?”
如今她才明白,许多习惯真的是到一定时候就会有了的。比如说,如今,她总是会经意不经意地搭一下小腹笑容温柔。而这种习惯在从前的她看起来是全不会出现的事情。
“托郡主的福,承恩他娘也又有喜了,才一个多月,吐的不行,在家歇着呢。”杜家楼脸上的笑容简直抑制不住,一副想要和所有人分享喜悦的样子。
花袭人闻言有些惊讶,但很快就高兴起来,道:“那真是要恭喜杜老伯了!你这阵子忙碌,家里可有什么缺的?无论怎么都让人告诉我!”
稍一停顿,花袭人又忧虑地道:“杜婶子有些年纪了,这胎又怀的辛苦,杜老伯你就别事事亲力亲为的了,要学着把握大局,会用人!要知道,以后我们要修的路多着呢,你又不能时时刻刻都看着!”
“多些时间,陪陪婶子,比什么都好!”
杜家楼连声应是,挠着头皮笑的有些冒傻气。
几年之前,他何曾想过,他杜家楼不仅有了儿子,而且妻子肚子里又有了一个!就因为这,花袭人哪怕让他立即去死了,他也心甘情愿地去!
不过,这样的话,并不必跟她说……
因为材料早一步都运来这里存好的,刚才皇上下了命令表了态度,说要加急赶紧,众位捐了靴子钱的大人们也都在,天也晴了差不多了,花袭人干脆就让杜家楼领着人现场就开工干起了活儿来。
这一下倒是好。
本来皇上在这大好的天地里坐一坐,办成了事情达到了目的就要回宫,此时瞧见开了工,反而不着急了,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众位大人也只好陪着他看。
工人们用了解暑的绿豆汤,皇上也要了一碗尝尝。
到了晌午,做好了给工人们的大锅蔬菜炖肉,承启帝也过去看,弄了一小碗尝尝。那大油重盐炖的,哪是皇上能吃的。倒是不怕有毒什么的,这真吃下了,贵人娇弱的肠胃怎么受的住?十有*得跑了肚子折腾一场!
伺候的太监们见状脸都要绿了。
幸好有皇后娘娘在,含笑伸手就将碗儿不容拒绝地拿走了。才让太监们松了一口气,也让在场的大人们都松了一口气——
不然,皇上都吃了,他们要不要从那装的下一个人的大锅里弄了油腻大盐的饭菜来吃?即便是闻着挺香,那锅碗瞧着也干净,但他们心知肚明的,肯定不敢真的吃!
这路也试过了。是好路。
只是跑也跑过了。钱也捐出去了,这六月大伏天里的,即便今日太阳半遮半掩的。也十分毒辣,而且中午头大家肚子里都开始唱响了,什么时候才能走呢?
大人们心中嘀咕着,一边抹着汗。看工人们大口大口吃的喷香,而后又泡了大叶子茶坐在树荫下有滋有味地喝。甚至有人开始找地儿猫起来准备眯一觉了,一问,说是中午饭后有半个时辰休息不让干活……
大人们有些不知说什么才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贴身的内侍太监们。只希望有个人出来,提醒皇上一下,该回去了。于是。当宋景轩朝着皇上风姿无双地走过去时候,身上不知道承载了多少期盼。
他果然不负众望。同皇上和皇后一施礼,道:“皇上,娘娘,该回京了。”言简意赅。
皇上咳嗽一声。
皇后娘娘便笑道:“的确。陛下,这外面风光虽是不错,但毕竟众位大人和夫人们都陪着,又晒又要饿肚子,也不怕人说您这个皇上不知体谅臣下。”
承启帝环视一眼,便也就站起来,道:“那就回京吧。”
各家听了,差点儿欢呼起来。
一番收拾之后,又是御辇带头,朝着京城方向回去了。
这一次,车速放缓了许多。
走了一阵,才发现那些载货的大车正停在路边的一个亭子周围,似乎遇上了难题,有些发愁。一问之下,才知道前面修路不能前行,而绕道走呢,这黄泥路面还没有干,一时就犹豫着该不该继续了。
“真是该死!”
“若是全程都是这种水泥新路,哪里需要耽搁在半道上!”
“人家郡王府也不容易,路修的这么好不说,听说这一共五十里也才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又是自掏腰包的,咱们还能说什么!没有新路,咱们所有人今天也一样走不了!”
“是啊,就算是现在要饶道麻烦些我也乐意!只要想一想几个月后这全程都是这种又平又不怕雨的新路了,怎么着我都乐意!”
“是啊是啊,现在麻烦些,下次就能顺畅了!”
“哎,我听说前面已经开始动工了,又说是经费不够,皇上陛下、皇后娘娘,还有那些大人们夫人小姐们都捐了银子,不如我们也去看看吧!”
“去吧,反正也没几里,片刻就到了……”
众人议论之中,看到御驾仪仗缓缓过来,都忙跪下来恭送不提。只是一左一右被分隔两边,倒也并不显得乱。
“原来严格了左右分行,竟然有这般好处。”皇上坐在御辇之中,对皇后娘娘道:“看来,回去也要让京兆尹下个公文,京城内街上的马车也必须严格靠右行驶,这样也能少些事故,清爽许多。”
史上早有了对城中行车的规定。本朝当然也有。
只可惜,总是执行的并不严格。
街面上还是显得乱哄哄的。时不时就听说谁家的马车和谁家的马车撞到了摩擦了。若是两家和气有交情的,那也没什么。而一旦两家本就有龃龉的,那就不知道会扩大成什么样,官司恨不能打倒御前去。
“本来很多规章制度就都是好的,就是权贵们,尤其是少年一代,自由惯了,有多少人会有意识地去遵守。”皇后娘娘道:“即便这新的水泥官道,将来真正通行的时候,尤其是在京外,遇上官宦人家要逆向而行,一般人还能如何?只能忍着罢了。”
“大梁的蛀虫,还是太多!”皇上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道:“老头子才出去多久,才走多远?这一路上就碰了不知道多少事故了!”
“这还是那碰上的,没碰上的,不知道有多少!”
“父皇再往下走,恐就不易再遇事端了。”皇后娘娘说这句话也不知是安慰还是什么,抿了抿唇,道:“那些官员们哪个不是精明的。如今父皇出游的消息已经扩散开去,所过之处又处置了不少大小官员,您还怕后面的人不知乖觉?”
“听说,连老头子的行踪,都被人摸的一清二楚的了。”承启帝将身后往宽大的椅背上靠了靠,揉了揉太阳穴,缓缓地道:“少华,朕真的很想建一个太平盛世啊……”
“我知晓。”皇后娘娘被这“少华”这样的称呼弄得眼中泛泪,握了握承启帝的手,道:“您会做到了。”(未完待续)
花袭 389 承启元年
承启元年无疑是热闹的。
或许,这一年,对许多官场权贵来说并不轻松——
虽然朝政上几乎没什么大事情,但皇家银行初开四家之后,随即又眨眼间开到了八家,几乎抢去了原来钱庄一半以上的生意,让这些钱庄背后的东家们实在肉痛难耐,龇牙咧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这些人也一窝蜂地纠结了一群人上书说,皇上这么做是与民争利,有失明君之范儿,但承启帝不过冷哼一声,反问道,大家都是规规矩矩做生意纳税,哦,似乎有许多人居然都敢不纳税,凭什么他这个皇上反而没有了做生意的权利?难道他就不需要吃穿用度?难道一切皇室内务开销,都可以找户部拨款?
内务开销不知道有多少,而户部的开支却紧巴巴的,前朝只有皇上穷的缩减饭前甚至都没有给爱妃脂粉钱的,什么时候户部都不会成为皇上的私人钱袋子。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
而且承启帝说的那么有道理:人家皇家银行正经做生意正经纳税,凭什么不让人开?说是与民争利,到底是谁损失了利益,大家心知肚明……
承启帝只回应了这一遍。
也有那死皮赖脸不知羞耻的,充耳不闻别的,只一再说这当皇上的经商,实乃是“不务正业”。承启帝于是理也不理,转过头就收拾起了这些人——
为官多年,谁人身上没个小辫子抓一抓?
就算你本人立身正直,你的门生故吏呢?你的姻亲朋党呢?又有几人经得起皇上要找茬的?于是,处置了一批人之后,这些说话者也都哑口无言不能做声了。
到了七月里。各家钱庄的生存经营越发地艰难起来。此时郭大学士府的郭大夫人出面牵头,联合了几家规模不错的钱庄,也宣布合并成立了联合银行,推出了民间借贷业务,最最主要的,就是不仅不收存款者的保管费,而且签订文书约定了支付一定的利息。
这让京城几乎是一片哗然。
从来没听说钱庄存钱不仅不要保存费。而且还给支付一点儿利息的。要知道。对于普通百姓们来说,哪怕多一个大子儿也好的。
而那权贵人家心中也是嘀咕忐忑——这借贷借贷,同之前偷偷放的印子钱有什么区别吗?区别就是利息计算没那么严苛?当然。如果能规规矩矩光明正大地放钱,就算少得一点,也是乐意的啊……
只是不知道,朝廷会不会准?
大家一方面对这种新业务态度迟疑。一方面又等着皇上对这件事的反应。毕竟联合银行也打出了“银行”字样,怎么瞧也有点儿与皇家银行打擂的意思。
让人意外的是。皇上并未如何,只是户部新成立的银监司找上了门,告诫了不少经营规范,比如借贷的规范尺度。又表明要备份其账册以便将来监察……但不管怎么严格怎么要求,最后的结果,居然是准了的。
居然这就准了。
几乎是谁也没想到。
不过联合银行是成立了。但却无法像皇家银行那样,一口气成立好几个分行。新业务开展也并不太顺利——“贷”倒是有些生意,但“存”却是问的人多,真办的人少。因为谁也不放心,自己辛苦赚的银子放到别人那里,而这联合银行,到底靠不靠谱?
但无论如何,联合银行还是落地,并坚持下来了。
这是一事。
承启元年第二件大事,则是从京城到通州那宽敞平整不怕阴雨天的水泥新路。七月底,京通新路宣布全线完工,全长九十八里,可供四辆大车并排相对而行,其他歇脚方便之处且不必提,只无论晴雨,大货车的从京城到通州口所需要的时间,硬是省去了一半之多!而且牲畜依旧有余力,并不过分劳累!
行商们对此无不欣喜万分,以极快的速度,将这么一条新路的种种好处宣扬了整个大梁去。
而京通新路将近完工之时,对于接下来到底要兴建哪一条路也在朝廷坊间引起了激烈的争执。民间各处行商们知道材料出产有限,当然都想先修自己平日里常走的道儿,哪怕出银子赞助也可以。他们背后当然也有朝廷上的官员给使劲儿。即便没有,地方上的官员也无不上书,希望新路能先落户他们那里,因为好处实在显而易见。
用百花郡主的话说,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各方面争执不下,后来还是代替安平郡王府的杜家楼杜老爷像朝廷上了各折子,于是定下了一个日子,邀请工部的几位官员出面,先是给定了京城附近的各条道路,具体往哪个方向哪一条,则又请了商人们投票表态,又考虑了一番各条道上的捐银数,才定下了一二三的顺序来。
这一番争执,才算是尘埃落定。
到了承启元年年底,修路工人们终于有了假的时候,出京城东西南北四条到具京城最近的交通城的路已经全部竣工。而京城附近的人们渐渐对新路不再感到稀奇激动,再定来年计划的时候,场面也就冷清的多了。
——出修路银子的主力,总算是归到了朝廷户部,不再有那么多的富商大方出钱。也不是没有,只是众人也明白了找修路不是一日之功,出钱的时候就谨慎了许多。
这两处再如何热闹,也不如承启元年九月里的恩科牵动着整个大梁的人心。毕竟是多出来的几百个进士名额,多出来的这几百个机会,多少人会觉得大有希望!几乎能赶到京城的人都来了!
而事实证明,他们许多人都没有白赶这一路——
承启元年的恩科,承启帝一口气点了四百名进士又四百名同进士!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坊间有夸张的说法,说是这一次将前后好几年的人才都提前收了!
人们本来还在嘀咕,这么多的进士同进士,这大梁官场真的有地儿有空位安置么?若是不能授官,那这次的进士同进士的含金量是不是要缩水?这么一来,似乎连放榜时候的喜庆都没有那么浓烈了似的。
但很快,事情的进展让所有人大跌眼睛——
承启帝一口气黜免了几个省州地方上的大大小小近百名官员胥吏,而后又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配和新人安插,那些新科进士瞬间就没了一半出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