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只见彭箐箐也不摆开武学架子,就是随意一站,三家丁冲在前,伸出手去抓她,但被彭箐箐先一步抓住,然后用力一掰,咔嚓一声,手腕就折了。
咔嚓!咔嚓!
短短一瞬间,三个家丁手腕或胳膊,已经被彭箐箐扭断了。
有家丁扑过来踢腿,但是彭箐箐大长腿一扫,直接扫中了三四人的面门,数个家丁哀嚎倒退出去。
其余人靠近了彭箐箐,挥拳来打。
彭箐箐出手迅捷,嘭嘭嘭几声,不是打中家丁的鼻梁,就是打在家丁的腹部,眨眼之间,或鼻血飞溅,或抱肚惨叫。
十二三个家丁几乎一瞬间,就这样被打的稀里哗啦,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在面对一个女侠高手!
这时候,曹郸站起身,大叫道:“人抓住没……”
当他定眼一看,发现一群家丁都已经被打趴在地了。
“你……”曹郸看清了彭箐箐,顿时一惊,他作为润州城的二流家族纨绔子弟,虽然还不够级跟彭箐箐打交道,但是也从几个衙内嘴里听闻此女的野蛮和霸道,知府千金,他是得罪不起的。
怎么苏宸跟这野蛮女子相熟啊!
正在曹郸思忖的时候,苏宸疾步冲到跟前,大喝一声:“沧浪无悔!”
嘭嘭嘭!
一番拳法猛击,气势如沧浪,苏宸觉得此时使出了吃奶力,拳头呼呼生风,砸在曹郸的身上,后者想要抵挡,但是很快就被苏宸一通乱拳,让曹郸毫无招架之力,给打倒在地了。
“别打了,别打了,饶命啊!”曹郸躺在地下抱头求饶。
苏宸心中解气了,又踹了两脚,这才收拳退开。
这一刻,他似乎理解了第一招“沧浪无悔”的意思,不在“悔”字,而在这个“无”字上。何为无悔,就是勇往直前,虽死无憾的气势,先声夺人!
翻浪拳,就是需要一种惊涛拍岸、浪击九天的气势,才能有霸道威力!
说的通俗点,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上前去拼命!
“不就是五百贯嘛,三日后,到知府衙门交接,一手还钱,一手交字据,由衙门的人作证,免得你再使坏。”苏宸对着曹郸冷哼,自己现在也算衙门有人了,不用白不用,彻底解决这个麻烦。
“听到苏宸的话没!”彭箐箐也走了过来,质问着曹郸。
“听……听见了。”
彭箐箐轻哼:“三日后的辰时,去衙门办理这桩债务纠纷,若是中间再来家里捣乱,被我知晓,可别怪本姑娘,带人把你曹家人都给抓下狱!”
“不,不敢了。”曹郸满肚子疑问,这位女霸王龙,怎么跟苏宸有关系。
“滚吧!”彭倩倩看着曹郸鼻青脸肿的样子,刚才她踢得一脚也不轻,又被苏宸揍了一顿,所以够惨了,没有再收拾他,折断其手脚之类的想法了。
曹郸如释大赦,带着灰头灰脸的一群家丁狗腿子,惨兮兮地离开了。
苏宸看向彭箐箐,以前的诸多怨气全都消散了,这个朋友,他交定了。
而且,苏宸决定,必须拿出自己十二分的诚意,抱住这知府千金的大腿!
不,是抱大树,抱大腿的话,估计也要被揍惨。
跟彭箐箐搭上关系,以后看谁敢再来欺负他!
苏宸抱拳感激道:“感谢彭姑娘仗义出手,化解我和灵儿的今日的灾祸。”
彭箐箐浅笑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本姑娘的座右铭,早就想收拾这个曹三郎了,正好今日赶上,揍了一顿,也过了过手瘾,你就不必客气了。”
杨灵儿站出来:“谢谢彭姐姐!”
彭箐箐虽然对苏宸平时说话不靠谱有些微词儿,但是对灵儿却是非常喜欢,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微笑道:“没事,举手之劳。”
杨灵儿目光坚定,说了一句:“我也要好好习武,以后像彭姐姐这样,武艺高强,没有人能再欺负我们。”
彭箐箐点头:“这就对了,靠人不如靠己,靠男人也不如靠拳头!”说完后,她还不忘瞥了瞥苏宸,那神色的意思,你品,你细品!
“……”苏宸有点脸黑,这什么理论啊,可别教坏我妹子。
彭箐箐想到此行目的,直接问道:“那香皂,你这还有多少呀?”
苏宸笑了笑道:“过来看!”
两人一前一后,进入了厢房储货地方,那里有三十块香皂,八十块肥皂,都是苏宸最近制作的。
“暂时有这么多,但随着我加大投入生产,香皂和肥皂就会越来越多。”苏宸解释道。
“肥皂是什么?”
苏宸拿起一块,展示给她,说道:“肥皂,以洗衣服为主,它不像香皂那么精致和芳香,价格也能便宜一半多,适用于普通百姓使用,即便是富户,也可以使用它洗衣服,没必要都用香皂这么奢侈。”
“原来如此!”彭箐箐眼神一亮,今日之行,过来打探情况,还是有所收货的。
苏宸见她来到苏家之后,迫不及待询问香皂的事,心中多少猜到了几分来意,或许,白素素已经拿到那块香皂了吧。
要跟聪明的女人打交道,谈商业,他暂时只能通过这种间接传递信息的办法,知会了白素素,自己有新物品的秘方,可以谋求合作。
苏宸在润州并没有什么交情深厚的的朋友,要商业合作,尤其是一本万利的新物品,需要足够强大的合作伙伴,他信不过润州城内其它商贾,也信不过白老爷子,只剩下白素素这个人选了。
因为她是彭箐箐的朋友,正好自己也是彭箐箐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靠不靠谱,苏宸心里没底,但只能赌这一把!
“彭姑娘,今天你凑巧过来,为我和舍妹化险为夷,在下无以为报,打算亲自下厨,做一桌丰盛菜肴给你,一起吃顿便饭,不知肯否赏脸!”苏宸提出建议。
彭箐箐听到菜肴,略有些心动,正好她也打算留下了多打探一下苏宸的长短,不,是深浅!
可以趁他下厨和一起用餐,彼此多相处一番,于是点头道:“好呀,想不到,你还会下厨做菜啊。”
那是,好男人嘛,就得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守得住寂寞,创得了辉煌!
苏宸暗暗自得一下,心中也在考虑,哪些菜肴是大众女生喜欢,而这个时代又恰好没有做法的,抓住她的胃,以后看她还能逃出自己的手掌心?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四十二章 亲自下厨
苏宸挽留了彭箐箐在家吃晚饭,并且他准备亲自下厨,做几样女孩子喜欢吃的菜品。
其实在唐宋之际,烹饪技法已然变化多端,有炸、炒、炙、煮、蒸、烤、煎、煨、熬、烧、焙、撺等二三十种之多了。
目前唐国常用的佐料,也有了花椒、胡椒、八角、小茴香、孜然、生姜、蒜、葱、麻油、椒油、芥辣、醋、酱等等几十种。
皇宫勋贵,豪族巨贾家里,菜肴烹饪那都是有讲究的,甚至润州城的几个大酒楼也是各有一些拿手菜。
苏宸没有上过蓝翔烹饪学校,可不懂那么多厨师技巧,如果讲究做一个菜的精细,他肯定不如大酒楼的厨子,所以,他只能想一些后世大众流行,相对简单,但是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的菜品。
比如麻辣烫,什锦锅子,过桥米线…….
说干就干,苏宸自己外出卖菜,留下灵儿在家,向彭箐箐请教拳法习练的问题,让她指点一番,还是能够受益匪浅的。
半个时辰后,苏宸带了不少鸡鸭羊鹿肉和青菜回来,让灵儿过来帮忙摘菜清洗,他则开始切肉和备料。
彭箐箐则趁着这个机会,溜进了苏宸的书房……
下午时白素素也曾交待过她,若是在苏宸家里逗留时间长,想办法去他书房内,看看他平时都看些什么书,写些什么字。
男人的书房,女人的香闺,那都是有秘密的地方。
最能看得出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人!
一个时辰之后,黄昏来临,苏宸终于做好了四个菜:黄焖鸡,什锦锅子,麻辣烫,锅包肉!
这几种菜品,苏宸去酒楼没有发现类似做法,并不复杂,只是南唐人还没有往这方面想,应该可以让彭箐箐眼前一亮。
“饭菜做好,彭姑娘,可以用膳了。”苏宸从厨房走出,来到天井小院内,没有发现彭箐箐的身影。
片刻后,在书房内发现了彭箐箐,她能拿着“隋唐演义”手稿看得津津有味。
别看彭箐箐平时对四书五经和诗词歌赋不上心,但是对传奇志怪小说,倒是很喜欢看。
不过才子佳人老掉牙的短篇话本,她早就听腻歪了,而且那种穷书生与大家闺秀的故事,也不符合她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不喜欢看。
唯独一些志怪传奇和游侠话本,倒是很感兴趣,只可惜,市面上流传太少了。
印刷术还不发达,纸张也贵,一些经史子集印刷尚且费劲,能够在截面上流通话本册子就更少了。
苏宸这两日写了第四回、第五回,结合褚人获和田老师的版本,修整润笔之后,剧情更加紧凑,秦琼落难卖黄骠马,王伯当李密出场,然后去二贤庄见单雄信的剧情。
彭箐箐读下来,很有味道,这些绿林豪杰,交情深厚,轻生死,重然诺,此类群雄故事对她吸引力很大。
“彭姑娘!”苏宸走进书房轻唤了一声。
彭箐箐惊愕一下,放下了话本书稿,问道:“这话本…...竟是你写的?”
苏宸尴尬一笑,点头道:“姑娘听过了?”
彭箐箐眸光盯着苏宸,说道:“前两日街头有人在议论,范楼的说书先生讲了新的隋唐故事,我有些好奇,还过去听了一场,的确精彩。近日来那酒楼场场爆满,座无虚席,都在等它后续的故事……”
苏宸轻笑道:“闲来无事,写着玩的,过来用膳吧。”
“好!边吃边聊。你要跟我讲一讲,秦琼后面的故事。”彭箐箐提出要求。
“那倚天呢?”
“嗯,也听!”彭箐箐同样对张翠山和殷素素的结局也很感兴趣,说道:“不如你吃饭时候讲隋唐,饭后给我讲倚天吧。”
“我……”苏宸埋怨的话到嘴边,又压下去了,道:“好!”
这个小姑奶得伺候好啊,且不说她救过自己两次,后面还不知需要她帮忙多少次呢,所以,该付出的时候,他也得付出。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书房,来到后堂的主房内,乖巧的灵儿已经把饭菜都摆放上桌了。
“咦,这都是什么菜呀?”
彭箐箐乃知府千金,不说顿顿吃山珍海味吧,但也绝对伙食过硬,没事还去白家酒楼找白素素,蹭吃蹭喝,百润楼大厨的菜系,她几乎都吃遍了。但桌上的这几样,她真的没有见到过。
苏宸见她一脸惊讶表情,心中暗喜,指着最大的砂锅介绍道:“这个是什锦锅子,一种大杂烩的炖菜,但是每一步都很有讲究,里面的有鸡肉,猪腰子,白菜,鸡蛋,菠菜,羔羊肉,鱼肉,生菜等等…..”
“这个砂锅内,是黄焖鸡,汤料都是用秘方特制的,跟目前炖鸡方法绝不相同。”
“剩下两个,一个锅包肉,一个是麻辣烫……”
彭箐箐坐在凳子上,眼神发亮,露出惊奇表情。
三人开始动筷,彭箐箐迫不及待每一样都品尝一口,果然味道各不相同,而且的确从没吃过。
“嗯,不错,很好吃!”彭箐箐大朵快颐地吃了起来。
杨灵儿吃了菜后,小脸上挂满欢喜,也频频称赞,但心中好奇,什么时候苏宸哥哥会这种做菜的手艺了?
“苏宸,那秦琼离开二贤庄,回去济南府了吗?”
苏宸摇头道:“并没有,他在途中又遇到了麻烦……”
彭箐箐一边吃着美味佳肴,一边听着苏宸边吃边讲书,这一顿饭,吃了半个多时辰才结束。
一轮明月挂在寂静的夜空,月光皎洁,洒在宁静的小院内,如同披上一片清辉。
修竹葱郁静谧,盆栽花蕊散着芬芳,小院里隐隐已有蝉鸣声,使得小院的世界,安宁中带着一丝盎然生趣。
彭箐箐吃得很饱,依靠在苏宸平时躺的竹椅,喝着茶,赏着月,耳边听着精彩的武侠故事,十分惬意。
苏宸已经把倚天讲到了张无忌修炼九阳神功了,但彭箐箐还没有丝毫回家睡觉的意思,她不会是要在这住了吧?
“那个,彭姑娘,夜很深了,你不回家去,令尊大人不担心吗?”
彭箐箐嬉笑道:“我爹啊,要担心也是担心我惹出事,揍了城内哪家权贵的衙内阔少。”
苏宸闻言点头,他也想明白过来,以彭箐箐的武艺和身份,在润州城内,倒是可以横着走了。
谁惹到她,算谁倒霉了!
“你快点讲吧,我就这样听着,如果听得太晚,我就住在你宅里,跟灵儿睡。”彭箐箐性格豪爽,一点也不见外,而且对乖巧可爱的灵儿,也很是喜欢,都是她打算住下的原因。
苏宸无奈点头,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继续道:“那张无忌学了九阳神功之后,又摔下了山崖,跌断了腿…..”
彭箐箐一脸嫌弃:“他怎么这么倒霉啊!”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四十三章 德轩社
次日清晨,天色刚蒙蒙亮,苏宸一大早就起床了,闻鸡起舞,在院子内不大连贯地练了一下拳法,又做了单杠和哑铃,加强体能训练。
昨日苏宸被曹家的家丁围殴,对他还是有些打击的,他得继续加强习武,不然以后遇到恶少和泼皮,自己不能每次都指望着彭箐箐出现救他啊!
再说,总被一个少女搭救,实在有些尴尬;阴盛阳衰,此风不可长!
苏宸对翻浪拳更加认真许多,因为经过跟彭箐箐交流,他提出练套路没啥大用的话,实战发挥不出来。但是遭到彭箐箐的反驳,并且郑重其事跟他说,练套路绝对是习武的必经之路。
因为套路的每一个招式,都是经过绿林豪侠前辈,摸索实战和形意,结合创造出来,然后把各种招式形成套路,创出了一套拳法,任何一个招式都是有讲究,有用处的,绝非胡乱编造。
习武者,每天要不断练几遍套路,反复练,常年苦练,肢体肌肉和意识反应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在实战中,不必使用具体连贯套路,而是根据自己常年熟练的单招式,灵活使用,条件反射地出手。
在格挡,出击,快速反应中,使出最适合的一招半式,而这时候,招式就如同一个个分散的汉字,所以组合,就能组成不同的句子和文章。
练武也不能僵化,以为死记硬背,用套路去打人,就特错特错了。
而且每一种拳法的套路,在不断演练中,每一招式都是在锻炼身体的不同姿势,不同肢体部位,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力量把控,柔韧性,连贯性等等,也是有作用的。
至于能不能成为大侠和高手,那就难说了,要看习武者自己,有没有慧根,有没有悟性,有没有奇遇,能不能更进一步。
苏宸不是很懂,但是很羡慕武艺超群的高手,为了提升自己的体能,做完单杠之后,绑上了腿部沙袋,开始出去跑步了,今天又到了跟张大川约定交稿的日子。
从柳河坊的打索街出去,大约两里多地,就来到了关河桥头。
张大川已早早等候在这里,苏宸有些惊讶,好像不论自己如何提前过来,这老头子都等在这了。
“苏公子早!”张大川看到苏宸之后,顿时满脸都是笑容,仿佛把皱纹都撑开了不少。
“张老伯,这几日说书如何?”
“挺好,听众越来愈多,每日的晌午和晚上,都有人慕名过来听这隋唐演义的故事,只要连贯推新,随着剧情展开,肯定能够更加火爆。”
苏宸笑着点头:“那就好。”
张大川从怀内摸出了银子,说道:“苏公子,这是十两银子,是这几日子的酬金分成,老朽觉得,铜钱太重了,公子携带不便,所以,就把十贯钱兑换了碎银子!”
苏宸接过来,微微点头,虽然十两银子对于还债还是杯水车薪,但好歹也算一些收入,用于日常花销和生活,那是绰绰有余了。
目前自己用于研发新东西的物料,都是从说书话本里提成出来,作为启动资金的。
“这是话本接下来的四回,都交给你了,下次咱们见面,约五日之后吧。”
“公子辛苦!”张大川一听交稿有四回,顿时眉飞色舞,连他对这个故事都抱有很浓烈的兴趣,再经过他的解读和渲染、衍生,讲起来跌宕起伏,相得益彰。
苏宸跟他完成了交易,就快步离开了,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张大川望着苏宸远去的背影,面带微笑和钦佩,现在的收入可观,加上人气高涨,他已经成为范楼戏班子的带头人了。
润州城内不少瓦子的说书人投奔过来,打算跟张大川学习隋唐演义这个话本,他也开始收徒讲学了。
昨天还有徒弟提议,要不要给他们这个说书班子起个响亮名字,张大川暂时拟定了一个:德轩社!
德,是艺德!
轩,是苏以轩的字。
一旦推广开,说书行当,也有了自己的小社团。
………
苏宸一口气跑步来到运河边,已然浑身是汗,站在堤坝上,望着河水滔滔,船艘航行,在水面上俱是大船,画舫小船很少。
通过这条运河,每日运到润州城的货物、青菜、材料等多不胜数,同样,也有数之不尽的润州产物,通过河运,送往其它州府,或是入江东去,杨帆出海。
可以说,发达的水系河运,给润州城的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南唐除了金陵都城外,也只有润州城最为繁华了。
不过润州城与北岸的广陵扬州,只有一江之隔,那里驻扎了大宋的驻军,每年都在增多,一旦宋唐开战,润州城也会首当其冲,遭遇战火侵扰,十分危险。
苏宸在堤坝上闲庭信步,走着走着,竟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老者身影,正是韩熙载。
他穿着一件圆领长袍,头戴儒巾幞头,在河边的画板上提笔写作,站在他身边,除了家仆来福,还有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文质彬彬,一身帽衫,伫立在旁。
当苏宸又走近几步时,韩熙载已经停笔,旁边的男子开始评说着。
“韩老哥,这首《诉衷情》词写的不错,直抒胸臆啊。南下千里觅公侯,十年驻扬州。一朝梦断江北,尽丧在柴周。志未消,鬓已霜,空叹首。余生北望,心有定邦,困老润州!”那帽衫男子读完,有赞叹:“好一句心有定邦,困老润州!”
韩熙载摇头一笑道:“忧愤的心境有了,词的意境和典故,都还差了些!”
这一首词言简意赅,描写的正是他的年轻时候的经历,来南唐避难,打算封侯拜相,有朝一日王师北定,帮助南唐国主平定天下,干出一番大事业。
但十年间在扬州城停步不前,根本没有被受重用,直到李璟登基,才逐渐启用了韩熙载,但还是以文官秘书郎为主,掌管图书经籍,却非相职,有力无处使,尤其是北周忽然南攻,李璟不听他劝,任用了一些夸大其词,不务实的好战派,被柴荣率领的后周大军打的一败涂地,淮南十三州尽失。
“志未消,鬓已霜,空叹首”这三个短词句,就是韩熙载目前的写照,心中志向还没有完全灭,但是已经双鬓发白,有心无力,郁郁不得志,只能空叹首了。
最后的一句“余生北望,心有定邦,困老润州”一扬一抑,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落差,令人难以自己。
中年男子道:“韩老哥不必自谦,这首词开合动宕,情调幽咽,又不失开阔深沉,能够体现出韩老哥未忘国忧的情感。”
苏宸停在原地在犹豫,要不要过去打个招呼,又担心像上次那样唐突。
这时候,韩熙载转头的时候,正好发现了不远处的苏宸,怔了一下,旋即露出笑容道:“苏宸小兄弟,过来一叙!”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四十四章 诉衷情
苏宸被韩熙载发现了身形,不好再走,于是上前相见,拱手道:“见过韩大人。”
“老夫暂时无官一身轻,不是什么大人啦。”韩熙载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苏宸走到跟前,说道:“先生,又在这里作画吗?”
韩熙载轻声叹道:“与老友过来垂钓,一时心生所感,写了一首词,苏宸,你过来瞧瞧。”
“写了词?”苏宸一怔,目光看向画板上的宣纸,上面的确写着一首词,词牌名是“诉衷情”。
这是唐教坊曲,由晚唐温庭筠取《离骚》中“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那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但是写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他的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苏宸也算中文系高材生,对这个冷门词牌也有了解,平静扫了一遍后,微笑道:“先生高才,词藻朴实,但情感真实,若晚辈所猜不错的话,这首词正是先生的生平写照了。”
“哈哈哈,苏宸小友,真是慧眼啊!”韩熙载笑了笑,转身对着身旁的男子说道:“徐贤弟,给你引荐一下,这位是苏宸公子。昨晚你在我府上,不是赞过那首皮日休的诗,字体隽永,笔锋独特吗,就是他所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