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双方为了打击对方,什么手段都用上,射箭、放火等,使得整个金陵城一片混乱。
唐军不断调动城内的兵马在反扑,企图要夺回西城门,但是,却几次被宋军冲垮阵型,反而让更多的宋军进入了金陵城内,已经在冲击北面的城门和南面的城门。
一旦这两座城门也被攻破,那么金陵城就彻底失守了。
此时的北城门和南城门,虽然尚未告破,但也及及可危了,因为两城门的将士听到城内到处是厮杀声,士气受挫,已经明白有城门失守了,并且宋军杀入城,他们随时腹背受敌,感觉到唐国完蛋了,金陵要失守了,对士气影响非常大。
经过了半日的冲杀,到了正午的时候,北城门告破,李继勋带着宋军杀入城内。
很快,南城门也在午后告破,只有东面城门是吴越大军在继续攻打,其它三座城门,都相继拿下。
一些唐军见无力防守,也开始纷纷弃甲投降。
到了黄昏时,宋军压制了城内的唐军,控制了大部分的官员府邸,兵马聚集到宫城外,将皇宫围住,里面有五千的禁卫军,也是守护皇宫的御林军,但是,此时也面如死灰,因为五千御林军是无法抗衡城外数万的宋军。
宫墙无法与外面的城墙相比,也不是作战防御之地,宫内粮草有限,支撑不了他们坚守几日,而且这些禁卫军士兵的家人,也都在金陵城内,会让他们感到束手束脚,左右为难,担心自己的家人,受到威胁和宋军的砍杀。
此时,曹彬、潘美带兵入城,也来到了南唐皇宫外,让士兵向里面喊话,要让李煜出宫门投降,否则,就乱箭射往宫内,放火烧掉整个皇宫,让城内所有的人都跟着陪葬。
御林军统领郑宾,闻言之后脸色一变,赶紧把消息传递给宫中的李煜。
此时的李煜正在宫内跟几位妃子在叙话,他也预感到了即将亡国的命运,于是在交代几女,打算让她们乔装成宫女,在乱中能够离开,但是妃子们都想跟着李煜同生共死。
李煜叹道:“你们这是何必呢?江山社稷如今即将丢掉,我作为李唐皇室、社稷之主,理应为这亡国付出生命,以保护我宗庙尊严,你们只是妇道人家,朕的妃子,如何能让你们都随我赴黄泉呢?朕打算把一些名贵字画和玉器真品,皆是我生前所好,我要跟他们一起玉石俱焚带下黄泉,不留给宋军贼子!”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官家,你要冷静啊!”
“是啊,我们可以归降宋军,无需赴死啊。”
“若是官家要殉国,我们也要跟随,即便是死,我们也要在一起。”
这些妃子江氏、保仪黄氏、嫔御流珠,以及宫人乔氏、庆奴、薛九、宜爱、舞伎窅娘等人,都在哭哭啼啼,说出一些要殉情、不舍的话。
李煜此刻被这些妃子所说的话感动,正摇摆不定,唏嘘不已的时候,禁卫军统领郑宾跑进来,朝着李煜禀告。
“启禀官家,宋军已经包围了皇宫,给我们一炷香的时间,请官家到宫门口出降,否则宋军的主将曹彬大将军便会下令放。
箭,火烧皇宫,让所有的禁卫、宫女、太监都死在这里。”
李煜一听,脸色大变,他虽然有以死明志之心,但终究还是有些犹豫,方才在皇后、嫔妃面前,说出殉国的话,也是为了体面一些,不被后宫嫔妃们看轻,要他真正去做赴死,尚缺乏勇气。
“若不出降,便烧毁皇宫,让所有人陪葬?”李煜喃喃自语,三思之后,心中一软,决定出城乞降。 @
这样至少可以保住自己皇后、妃子和皇子等人的命,他一人死无妨,却不能再拖累宫廷这些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人。
李煜叹息一声,整装戴冠之后,对着禁卫军统领道:“走吧,朕过去见曹彬。”
“官家,您多加小心。”
大周后和妃子们全都痛哭流涕,满脸的悲伤和担忧。
李煜点点头,然后跟随禁卫军统领,来到了皇宫门口。
抵抗已经毫无意义,所以李煜直接下令,开启城门。
李煜带着宦官总管冯健和禁军统领郑宾一起出了宫门,走向曹彬的马前。
曹彬看着李煜出城,微微点头,知道自己的威胁起了作用,李煜根本没有玉石俱焚的决心,所以出城是来讨乞降的。
果然,李煜面无表情走到曹彬马前,拱手一礼说道:“唐国之君李煜,见过宋军统帅曹彬将军。”
曹彬没有下马,身子挺直坐在马背上,居高临下,摆出了胜利者的姿态,这关乎大宋的荣耀。
但是,曹彬也没有过度羞辱李煜,只是澹澹说道:“李煜,唐国气数已尽,今日便是你代表唐国朝廷,举国出降献城的日子,你可有异议?”
李煜身子颤抖,眼中含泪,却没有反对,声音略带哽咽道:“李煜无异议,愿投诚归降,希望大宋停止干戈,入我金陵城内,也能够善待城内百姓,减少杀戮,他们以后,也是宋国的子民了。”
曹彬点点头说道:“好,既然你没有做最后的抵抗,那么,双方伤亡都有减少,可以答应你这个请求,我会约束三军,不会烧杀掠夺,欺负百姓,保护你李家皇族的宗祠,你可满意?”
李煜心中松了一口气,拱手道:“感激曹将军,深明大义。”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曹彬轻叹一口气,看着马下的李煜也有些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偌大的一个江南诸侯国,竟然在短短数月中,便被消灭,南方还有大量的州府,没有动员起来,可见此人毫无政治目光。
倘若李煜有远见,在宋军紧逼的时候,就应该南下选择南端腹地,易守难攻的地形,临时迁都过去,然后调集地方兵马重重阻隔,还能再拖延的一两年,甚至等宋军供应不足,便会推出江南,撤并回去。
可惜李煜没有这个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一直龟缩在金陵城内,靠着长江防线的繁华之地,贪图享乐,没有任何的防范之心和后退之路,才造成这样的亡国速度。
曹彬心中虽然瞧不起李煜,但也知此人,哪怕昏庸无能,但听闻有诗词才华,并且对唐国百姓还算爱护,略带一些同情心。
“李煜,本将军给你一晚的时间,你可以回宫里,决定带几个人同去北方,明日辰时,我在这里带兵接你们,封存皇宫国库。”
曹彬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给李煜一晚上的时间准备,这样可以辞别宗祠,跟妃子们告别,选择哪些带去北方,哪些遣散,甚至可以让他挑选一些贵重物品随行,这样去了北方也能度日。
这一别后,大概率不会再放李煜等人返回江南了,去了汴京,即便不被砍头,也会被软禁起来,终身不得自由,这就是亡国之君的下场。
“多谢曹将军!”李煜也明白其中的深意,对曹彬充满感激,于是拜别之后,带着侍卫统领和总管太监,回到了宫城内,重新关闭。
了宫门。
石守信问下曹彬道:“曹将军为何给他一夜时间,万一他回去自尽了,我们岂不是抓不到活人,不如刚才就地拿下他。”
曹彬叹道:“李煜既然出了宫门与我等对话、投降,再回去后,便更没有了自杀的决心。终究是妇人之仁的性格,少了刚烈迅勐的勇气,不足担心,都放心吧。”
诸将听了曹彬的分析,虽然心中有些质疑,但是既然主帅这么说了,他们也都不再言语,就看明日清晨,李煜是否守约,带着家卷活着出来。
醉吟江山.
江左辰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八十七章 金陵失陷(下)
李煜走进了皇宫,步履沉重,刚才出城投降,似乎用尽了气力。
此时,内心痛苦,清晰低落,眼神空洞,走在皇宫的街道上,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路长。
还记得数月前,他说过坚决不投降:朕当亲督士卒,背城一战,以存社稷,其如不获,聚宝自焚,终不作他国之鬼。
可是,事到眼前,李煜却无法下决心这样做。
他也知道,王族之尊便是社稷之尊,容不得半天践踏。他也知道,自宋军列兵在金陵城下,一路踏着唐国将士和子民尸骨,杀到城下,他却出降,又如何对得起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将士们?
他觉得自己应该赴死,可是,又觉得那只是逃避,冲动一时,却并非解脱。
在生死的关口,李煜选择的苟且偷生,哪怕前方做亡国之君的日子是痛苦、羞辱,但李煜不想就这样结束这一生。
李煜经过了澄心堂、光政殿等,都将不再属于他。
他先是带着太监总管和侍卫统领,去宗庙祭拜一番。
看着上面供奉的列祖列宗的牌位,李煜跪地长哭:“不肖子孙李煜,今日丢了江山,断了社稷,愧对列祖列宗”
不过,李家的江山也是窃取了杨吴,他父亲杀了杨氏了三百多人皇族后裔,这些背负的罪,需要还债,因果终有报,如今李唐四十年的国运到头了。
离开宗庙,走回后宫,他隐隐听到了琴声哀乐和哭声,是最后的离歌,一切都要放下了。
李煜回到了后宫林苑,凤仪殿内,周娥皇正带着一些妃子,在等着李煜回来。
看到李煜安全归来,诸女终于松了一口气。
“官家,你终于回来了,大宋将军,没有难为你吧?”
“没有,曹将军人不错,给了我们一晚的时间,可以收拾一些行礼,带一些珠宝和字画,留着在汴京城度日使用,大宋并没有打算杀了我等,而是要我活着去汴京,这样做给其它诸侯看,所以,这一路,我们不会有性命危险,只是,进入了汴京城,如同蜀国的亡国之君阿斗一般,要被困在府上一辈子了,估计再也离不开汴京城。”
李煜这时候,冷静下来,还是能够想到一些其中道理。
毕竟他也做了几年的帝王,虽然不是有长远的战略目光,但终究懂得一些帝王之术,大宋如何对待他,李煜已经想明白了。
“那还好,能够保命了,若是能够带一些珠宝去了宋国,我们也能够后半生使用,只要我们省吃俭用,一大家子都够了,哪怕以后儿郎们不会出人头地,做官出仕,也能做个富家翁了,平平澹澹过完这一生,也足矣了。”
周娥皇澹澹说出来,语气真挚,似乎看透了荣华富贵,金碧辉煌的宫廷生活,并没有给她内心的平定和满足。
如果能平澹过一生,衣食无忧,在府上弹琴写文,对诗作赋,没有朝廷争斗,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国家大事,也是一种平澹的幸福。
“是啊,我们就陪着官家,在府上平澹生活,安安稳稳过日子,没有担惊受怕,没有华丽锦袍,只要平平安安,就行了。”流珠说道。
薛九道:“对,哪怕不做嫔妃了,但我们还是官家的妻妾,一起去汴京城,在那里陪着官家生活,相夫教子,也能好好生活下去。”
嫔妃们如此宽慰李煜,倒是让李煜沉重、悲伤的心情恢复了不少。
“好!”李煜点头,眼眶转泪,见诸女如此深情对他,心中好受了一些。
“不过,我们要分批过去,不要一次性都过去,如果到了北方,大宋朝廷忽然变卦,要斩首示众,或是下了牢狱,也不是没有可能,这次,我就跟皇后、两位嫔妃北上,安顿下去之后,再派人过来接其余人,到时候,大家想去就去,不想去,留在江南生活,朕也不会怪大家的选择的。”
周娥皇听着李煜说完,微微点头,觉得这个办法稳妥。
“嗯,这个办法好,第一次北上,也不至于太过招摇,惹宋人反感,我们分批北上!”
李煜叹道:“除了朕和皇后外,皇族里宗亲,朕的几个皇弟,也要同行前往,宋军不会放任一些李氏皇族子嗣,在江南逗留,重新自立为王的!”
所以,这次北上,李家皇族的人,都会携带不少,被押往汴京城,接受朝廷的新安排。
夜色很快降临,皇宫内今夜没有灯火辉煌,许多宫女和太监,已经在陆续遣散,分发一些遣散费了。
整个皇宫内,一些上了年纪的宫娥、太监们哭哭啼啼,不知接下来的生活,将如何开始,因为她们大半生都在皇宫内生活,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一旦出宫,将如何生计,感到了茫然。
甚至有的太监、宫娥,不舍皇宫生活环境,接受不了亡国命运,悬梁自尽有之,投湖自杀有之。
应了那句:皇帝不急太监急了。
李煜和大周后等人站在阁楼上,看着夜幕之下,金陵城内处处举火,都在祭奠家园,祭奠被亡国的南唐,甚至在祭奠国君李煜。
因为许多百姓并不知道国君的结局,流言很多,或是说他被俘虏了,或是被杀头了,或是以及携巨资财宝外逃了。
见此情景,李煜心中百感交集,愧疚又欣慰,唐国子民并没有麻木,还在为亡国祭奠。
沉吟半晌,李煜忽然来了灵感,好像胸中有万千笔墨,要舒展一般,他忽然有了写词的冲动。
自从被苏辰的词比下去后,这半年来,他已经很少写词了,因为一向自负才学的李煜,忽然觉得自己写词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完全没有写出一种高深的意境,没有深深的感情冲击,无法跟苏辰写的词相比。
但是,今晚,此时此刻,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浑然天成,不写无数宣发的情绪。
“拿笔来。”
李煜吩咐嫔妃准备笔墨和宣纸,然后写了一首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层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销磨。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一气呵成,却写出他心中的苦闷、仇恨、懊恼、抑郁、无助。
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也不是一个英雄豪杰,他骨子里只是一个饱读诗书的风韵雅士,内心充满了柔软和自我怜悯。
这就是李煜的真性情!
(本卷完)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八十八章 悔不当初
次日,李煜率领皇后、嫔妃、皇子、宫娥、太监们,出城投降,带了几辆车,里面装了不少金银珠宝,书法字画,都是皇宫藏品,李煜打算带去北方,以后生存所用。
曹彬率领兵马,在宫城外,接受了李煜的投降,收编了皇宫内的数千禁卫军。
「来人,进宫封掉李氏皇族的内务库,所有珍贵物品,一律登记在册,清点宫内的仆人,全部解散出去。」
「是!」一名裨将领命,带着三千人率先进入皇宫,开始封锁各城门和宫殿,防止内部骚乱。
皇宫内仍然有一些宫娥、太监,在皇宫待了半辈子,不愿意在离开,选择了投湖自杀,或是悬梁自尽了。
许多时候,这些皇宫下人,反而更加有气节,宁死不降,无法接受南唐灭亡的命运。
一片哭喊声中,宋军彻底接管了皇宫。
这一刻,跟李煜已经无关了。
李煜坐在辕车之内,走过了朱雀大街,车辆一步步朝着城外走去。
他接下来,要进入宋军的军营,等待他的,是幽禁的生活,一直生活在被人监视之下。
李煜撩开窗帘,看着窗外的街道两旁,站着无数的群众,他们有人泪流满面,有人挥手告别,金陵百姓前来为李煜送行了。
「送官家......」
「官家,一路走好!」
金陵百姓还是善良的,此时并没有怨恨国君,还善意的送行和离别,甚至带着不舍、难过、悲痛的情绪。
李煜看到那些面孔,忍不住垂泪,放下了车帘子时,已经哽咽了。
「官家,别太难过了。」大周后抱着小儿子,坐在车内,虽然她也是满眼泪痕,但还是强作镇定,安慰着自己的丈夫。
这次被俘,接下来去往大宋汴京城,生活将是未知,谁也不知道大宋皇帝会在何时,赐死他们这种被俘虏的一国之君。
「哎,我作为一国之君,唐国之主,这些年都做了什么?偌大的疆域,这才打了几仗,就被围困住,出城投降了,对不起列祖列宗。」
李煜有一种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之感。
周娥皇劝道:「官家,这也不完全怪你,我唐国在二十年前国力强大,但十年内,与吴越、闽国征战不断,消耗巨大,导致国库空虚,先皇驾崩之前,我唐国的国力就已经江河日下,官家登基之后,也是重积难返,无力回天了。」
这一些情况,李煜心知肚明,自己的父亲执政最后几年,就把国库折腾空了,又丧失了江北十三州,使得唐国一下子腰斩了,一日不如一日。
李煜登基之后,也是没有办法,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了。
因为他不是什么贤能国君,对治国、治军等,都不擅长,注定徒劳无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王朝走向覆灭。
车队出了金陵城,原本只有半个时辰的车程,李煜觉得无比煎熬,仿佛走了半生。
等车队进了大宋的军营,分了帐篷,李煜木然走入账内,心情复杂,情绪低落,躲入帐篷内就不肯出去了。
........
金陵城哭声一片,许多人接受不了唐国灭亡的局面,有老臣***者,也有自杀者,更多是对亡国的伤痛,哭喊冲天。
许多大臣闭门不出,胆战心惊,畏惧宋军冲进来抢夺财物。
好在曹彬这次下令,不得扰民,不得抢夺权贵财产,约法三章,才避免了金陵城遭到洗劫。
像常州城、润州城都因为是吴越兵马攻入城,缺乏约束,对城内的富户和权贵进行了打家劫舍,烧杀掠夺,造成不小的伤亡和民怨。
但这一次,曹彬约束宋军,限制吴越军,才
导致没有这种悲剧发生。
金陵陈府。
陈乔拿着白凌,颤颤巍巍走向悬梁处,准备以死殉国。
他和张洎都是主战派,极力主张跟宋军硬碰硬,万一失败了,就约好一起自杀殉国,如今金陵城破,国主李煜投降,陈乔觉得无颜再活着,于是打算以死来殉国。
「总有人,会为亡国承担责任,留下一点名声,捍卫着唐国最后的尊严。」
陈乔说完,毅然赴死。
但与之形成反差的,就是中书舍人张洎,曾约定一起殉国,现在却犹豫了,觉得三十岁的大好年纪,就这样死了,太过可惜,唐国灭亡那是国运如此,他不该因此背锅。
于是,张泊没有选择自问,反而苟活下来。
宋军管控了金陵城,开始按着唐国的官员名册去通知这些大臣,收拾行囊,准备举家搬迁,跟随大军归返北方。
如果不跟随走者,就要被捉拿入狱了。
毕竟国家覆亡,这些大臣们也要被带走,跟随皇室一起,成为阶下囚,不可能放任他们留在原地,会引发作乱。
有一些女干臣,如果恶名在外,也会被带到战胜国,斩首警示众人,不可做女干臣。
潘美转了一下南唐的皇宫,觉得收货很大,脸色高兴,问道:「曹将军,这一次我们兵不血刃,拿下宫城,保护了许多皇宫财务,实在是功劳一件,多亏曹将军看准人,用对了计策。」
曹彬捋须一笑:「直到今日,我才松了一口气,终于完成官家交待的任务,只可惜,没有保住那位苏宸才子。」
潘美安慰道:「那是他命运不济,该当英年早逝,怨不得曹将军,再说,当时我们远在采石矶,跟此事也全屋干系,曹将军何须自责。」
「那倒是。」曹彬点头,只不过,没有见到苏宸大才子,他觉得有点可惜。
潘美询问:「曹将军,李煜等人已经被看押在军营内,这两日唐国的大臣们,也会按名册带走,打算何时送往汴京。」
曹彬想了想,说道:「越快越好,免得节外生枝,就在三日后吧,先把第一批的人,送往汴京,后续一些权贵和富户,可以分第二批、第三批迁往汴京城。」
潘美点头道:「那好,官家也等着我们送回李煜等人,安抚四方。没了唐国朝廷,南边那十几个州县,便容易接管了。」
曹彬叮嘱道:「此事还要做出周详计划,切不可引发当地民变,更不能扰民,增加我等占据唐国全境的难度。毕竟攻克下来容易,要把百姓转变观念,彻底归顺臣服,还需要一些时间啊。」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八十九章 前途未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一艘大船上,苏宸站着夹板,看着大海的波澜壮阔,看着岸边的崇山峻岭,忽然想到了陆游的这一首诗。
当年北宋被灭,只剩下南宋的疆土,陆游空有报国之志,但终究没有受到重用,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直到年迈,也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
如今,南唐覆灭,遗民众多,能否抓住机会,就看此行了。
苏宸携带白素素、彭菁菁,坐船前往了泉州。
目前杨灵儿等复***正在那里招兵买马,但是,对于接下来如何布局,胡伯、吕将军等人,都在等待苏宸的到来。
他们那些将军,冲锋陷阵还行,但是,说道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布局,就弱了很多。
现在,杨灵儿把所有希望,押在了苏宸的身份,渴望他的到来,能够给复***一个方向,从哪里突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