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有些大臣还想劝言,但是见李煜已经翻脸,不再听官员们给林仁肇求情、申辩了,都无可奈何,因为谁若再议,李煜便下旨同罪处理,顿时使许多大臣哑口无言。
不过, 既然没有直接赐死林仁肇,定罪满门抄斩,众人还能接受,倒是也没有坚持到底,毕竟关押起来,还有回旋余地。虽然这会对守城有一定的影响,毕竟林仁肇人还在,只要调查清楚,还是有可能还他清白,重新任用的,只不过暂时会稍微影响军心了,但这已经是最小的损失了。
接下来,枢密院的官员张洎禀告润州城也岌岌可危,正在吴越军的疯狂攻击之下,城内的邓王已经真是很难坚守住,派人送出书信,请求朝廷组织援军,前去解救,这个消息顿时又引发了朝廷大臣们的讨论和商议。
暂时李唐无兵可用,除了金陵城内还有几万人马,但是需要拱卫京师,不可能派去解救润州,而南方各地勤王的兵马,还没有凑齐。
由于各地平时养兵很少,每个城池只有数千的防卫戍卒,若要临时组建招募军队,缺少钱粮兵甲等,这是一个大问题。
因为这几年唐国的国库空虚,地方财政同样吃紧,瞬间要拉起一支队伍,组建几万的人马,这粮草从何处来?兵甲从何处来?统统都是问题。
所以,各地太守、刺史,空有想法,却很难在短期内,组建出一支兵马来北上勤王。
李煜看着满朝文武大臣,相互争论,喋喋不休,却讨论不出一个有用策略来,心中更加烦闷、无奈,有一种大厦将倾的凄凉感觉。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八十章 营救计划
海上某岛。
晨阳照着海面,白浪横接天地,卷卷而来,翻腾叠起。
远远望去,海水和天空仿佛合为一体,在极远处无缝连接一般,远处的海水,在娇艳的阳光照耀下,像片片鱼鳞铺在水面。
这个小岛被苏宸起名为侠客岛,名字来源于侠客行。
小岛的名字只是一个代称,便于交流时候称呼而已。
如今,来来往往停靠在侠客岛的船只,时不时会出现,除了带来了一些资源之外,还有情报不停的送过来,苏宸虽然不出门,不离岛,但是对于南唐和北宋的战争局势,却了如指掌。
他已经得知采石矶大营被攻破的消息,断定南唐已经无力回天,亡国也只是几个月的。事了。
不过,他对于林仁肇倒是有几分惜才,所以,他开始制定了营救计划。
但这个营救计划,还不能以他的名义发起,那样自己的身份就要暴露于公众。因此,他打算用杨吴复国军的名义,营救林仁肇,再想办法派人联系润州城内的卢绛以及马诚信、马承礼等人,让这些人在关键时候,能够突围而出,而不是死战到底,全军覆灭。
因此,苏宸开始针对一些大臣将领,也制定了营救计划。
这时候,白素素、彭菁菁、柳墨浓三女一起走入他的临时书房。
她们手里有的拿的账本,有的是名单,还有手里端来一壶清茶,三女相约进入他的书房,跟相公聊天,顺带讲述近日岛内一些进展,由他来做主。
苏宸交流过后,把自己的营救计划说给了三女。
彭菁菁性子直,率先表态:“好,这样的话可以挽救我唐国许多忠良之辈,尤其是林仁肇将军,我们一直以来很尊敬他。林将军在我唐国,无论是绿林之辈,还是军方,都有很高的威望,就这样下大狱了,随时要问罪,太过冤枉。一旦宋军破城,说不定还要砍他人头,要是我们提前营救他出来,倒是一种保护。”
苏宸点头道:“不错,此人带兵打仗,有一定的军事能力。我们以复国军的名义,将他救走之后,日后安插在复国军中,也有我们自己人。”
彭菁菁听过之后,说道:“我安排人手去做吧,正好训练了一批武士,可做这件事情。”
苏宸点头,就交给彭菁菁去安排营救任务了。
“另外,润州城被吴越军强攻,即将告破,让一些咱们密谍,紧密关注城内局势,若有机会,可以在危机时,营救一些将领,或是通知他们突围,比如马诚信、呙彦等将军。还有一些我们交往较好的家族,让他们想办法藏好,贼军入城,肯定会血洗一番。”
白素素点头道:“明白,幸亏我提前给白家人送去消息,让家人在唐宋议和阶段,提前离开润州,南下去往洪州避难了。润州城破,我的家人倒是不会遭难。但有些亲朋好友,没有过多通知,希望他们都能平安吧。”
苏宸微微点头,这也无奈,不可能告诉所有人,润州会破,大家逃命,很多人不会相信,即便相信,也不愿舍弃家产离开。
苏宸叹道:“前方将士之所以这样卖命,是因为每次出征前,无论是大宋朝廷还是吴越朝廷,都许诺前线将士,一旦攻破城,会任由将士们索取三天,到时候最倒霉的就是城里的富户,达官贵族,掠财杀人,随处可见,一些贵族之女,大家闺秀,也可能会被糟蹋。因此,留在危城之内,实在凶险万分,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早点脱离出来,至少人身安全能够得到保障。带不走的财产放在那,等事态平息了再回去,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白素素说道:“相公说的是,只要人在,有些资产,回去还能重新打理,若人不在了。也就什么都没了,一场空。”
彭菁菁插言问道:“相公,我们什么时候去漳泉之地和灵儿会合?”
苏宸犹豫了一下说道:“等润州和金陵城破,我们再去往漳泉之地吧,这样唐宋之争,我们既不参与,也不目睹,如此眼不见,心净!”
三女点头,明白苏宸的心思,这是不想去唐国境内,亲眼目睹李唐的灭亡,见不到,以求心安。
对此,三女也都能理解,并不着急去漳泉二州。
几人在岛上生活,难得的清静、祥和,与世无争,这种宁静的生活,其乐融融,锦瑟和谐,也许回到陆地,江山争霸,也找不到了这种平淡的生活了。
毕竟去往漳泉之地,便会充满了尔虞我诈,战乱纷争。
………
郑州城外,吴越兵加强了猛攻,五六万人马,加上一些从当地招降的壮丁为他们搬运物资,修理攻城的利器,使得润州城岌岌可危。
城头上,邓王李从镒满脸愁容,已经吓得面容失色,他自幼在皇宫成长起来,何曾见过这等血腥和炼狱一般。
太残酷了,对于他这个年纪养尊处优的亲王来说,实在有些难以适应。
这时候他不禁佩服起苏宸来,几乎相同的年纪,但苏宸却能在这里坚守,让吴越大军丝毫无法攻破润州城,实在是太厉害了,完全不一个等级。
但是,如今苏宸不在了,让他来指挥守城官兵,就这两三万人,已经没有多少斗志,粮草兵甲也出现了紧缺,军心涣散。
此时此刻,他已经意识到,润州城随时都要守不住了,如果再不突围,很可能他就要做了俘虏,甚至战死在润州城,这绝非他所愿。
于是这几日,邓王开始恳请老将军卢绛出府来帮着指挥全局,危难时候,还是这种老将军靠谱,李从镒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能力,指挥润州守军坚守住城池了。
但卢绛的身体,虽然暂时可以自由走动,康复了一些,但无法骑马持刀作战,至少还需要小半年的休养才行,只能帮邓王出谋划策,注意些防御的观点。
仅此而已,难以挽救这种颓势。
两日后,邓王李从镒觉得无法坚守下去,随时要失陷了,于是当天夜里,带领三千精锐和几百侍卫,夜里突围而出,弃城不管了,将指挥权完全移交给卢绛、刺史王超越了。
他逃之夭夭准备返回金陵城,如果是其他主帅这样做,回京之后,难免受到责罚。
但李从镒毕竟是皇弟,本来就是临危受命而来,他又非什么大将军,不懂兵法,所以守不住城池,也是理所应当。
他觉得,皇兄李煜并不会怎么追究他的责任,所以还是保命要紧。
这润州城已经不是他能左右的了,因此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就这样放弃了润州城。
邓王弃城而逃的消息,传开整个城内,使得军心动荡,卢绛也有心无力,无法扭转乾坤了。
就这样,润州城终于告破,吴越兵红着脸杀入城内,与唐军离开了激烈的巷战。只要击溃唐军反抗,接下来,就是他们掠取财物的时候了,所有吴越将士都感到了兴奋。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八十一章 围困金陵
润州城告破了。
有些唐军将领选择誓死抵抗,有些选择保留实力,突围而出,放弃润州。
“杀啊!”
“杀光唐军!”
“冲进去,财宝和美人啥都有!”
吴越大军奋力呐喊着,蜂拥杀入了润州城内,与残存的唐军展开了巷战,横冲直撞,要消灭和俘虏城内的唐军,只有把唐军将士压制住,彻底占据了润州城,他们才可以放心烧杀抢夺一番。
否则,很容易在小队落单的时候,被突然冒出来的唐军士兵偷袭、反击,丢了性命。
于是,吴越兵马进城后,展开了清剿,不能放过唐军的一兵一卒。
“挡住,与城共存亡!”
一些有血性的将士、大好男儿,哪怕明知挡不住,却依旧挥刀拦截,不肯退缩,在用血肉之躯,抵挡着千军万马的入城。
厮杀声不断,有人被杀,倒在血泊中,血染长街,这股厮杀声,由大到小持续了一天一夜。
“投降者,可免遭一死!”
“胆敢反抗者,格杀勿论!”
各个街道,都有吴越兵马在追杀唐军散落的士兵,口中喊着劝降的口号。
果然,有的唐军士兵见没有希望,选择弃械投降,有的则四处躲藏,脱掉衣甲,要扮成普通百姓躲藏院子里,希望能逃过被俘虏的命运。
落单的吴越士卒,也会被突如其来的唐军藏匿的士兵所杀,局势混乱。
终于,战斗声音渐渐平息下来,这说明吴越兵马已经彻底的掌控了润州城,紧接着,传出了喊叫声、哭闹声、惨叫声。
吴越兵开始对一些富户进行了抢劫,除了个别身份尊贵的退隐人物,大宋朝廷有意拉拢、结交之外,其余富商、退休权贵,府邸大多遭到了洗礼。
幸亏韩家、徐家、白家,在上次议和的时候,主要嫡系族人都已经出城南下了,否则也会遭到一番屈辱。
这些士兵,如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对金银珠宝、钱财贵重物品、少女美妇等,都露出贪婪之色。
三日之内,吴越兵糟蹋了成百上千的女子,数千上万的人,被斩杀的,润州城被洗劫一番,这是吴越兵在发泄,弥补损失。
本来吴越兵自从出兵之后,战死了五六万将士,损失的粮草、兵甲等,都是很重,可以说是吴越国举国之力,凑足的十万大军,一下子损失惨重,丢掉一半,对吴越国军方也是一种不小打击。
现在,将士们掠夺时,当成了弥补,对将士们一种慰藉和奖励。
这个情况,在五代十国时期,十分常见,主帅并不觉得有什么过失,约定俗成。
卢绛在侍卫的保护下,趁乱突围出了润州城,在混乱中,选择了南下,因为去往金陵的途中,发现大量吴越兵已经严守了关卡,阻挡逃兵返回金陵。
因此,卢绛选择宣州一带,纷纷南下。
也有将领选择与城池共存亡,比如呙彦,就阵亡了,难逃战死沙场的命运,与历史惊人的重叠。
马承礼、马诚信等人,却也突出成为,散落各地去。
唐国第二大城,也是唐国海外贸易经济中心润州,就这样失陷了,没有了东大门,金陵城局面也岌岌可危了。
………
祸不单行,与此同时,西面战线,曹彬也大举进攻,带兵渡过长江,聚集了八万雄兵,从陆地进发,两万水师从江面上东进,直逼唐国京师金陵。
在金陵城外驻扎几万唐军的大营,一触即败,溃不成军,逃往了金陵城内。
于是,曹彬率领大军将金陵城给团团围住,兵临城下。
数日后,润州城的吴越兵,在丁德裕、沈承礼的带领下,也赶来金陵城下会合。
这样和兵在一起,接近十五万万大军,围困金陵城,给李唐朝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金陵城中有八十万众的百姓,但守军加御林军,一共有六七万人,即便再动员,能凑足十万守军,但是,被这样困住,城内的粮草,最多能够持续半年。
如果宋军一直不退,那么金陵城告破也是迟早之事。
李煜得知消息之后,差点儿晕厥,手足无措,脸色惨白,后背都是冷汗,他万万没有想到,巴蜀小国可以依靠天险,击退了数万精锐宋军,但这一次,唐国拥有二十万大军,国力在南方诸侯国中最强,却被宋军和吴越军南北夹攻,败的如此之快。
朝中大臣也全部惊慌起来,面对宋军兵临城下,对他们的威胁可想而知,这时候,部分的声音主张弃城投降,可免遭生灵涂炭。
“臣以为,大宋统一天下势不可挡,为了唐国百姓不生灵涂炭,应该投城纳土,归入宋国。”
“谢大人所言有理,不可硬战,否则满朝大臣和城中百姓,唐国疆土,都会被战火包围。”
一些大臣胆怯了,不想死守下去。
但也有潘佑等人主张抗争到底,这样才有一丝希望熬退宋军。
陈乔态度坚决,站出班列说道:“唐军远道而来,战线太长,粮草必然供给不足。城外有十五万大军,每日消耗巨大。我们多熬一天,宋军的士气便会低落一天。只要我们能够坚守一年, 宋军久攻不下,各地勤王之师北上,必然能击退宋军。”
“陈大人说的有道理,臣附议!”
不少人站出来,纷纷支持。
陈乔支持力战到底,让李煜也动心了,因为根据历朝历代的历史所看,投降的朝廷,或许大臣们会被放一条生路,重新重用,但投诚的君王,大多难得善终。
或许在开始归顺的时候,为了安抚民心,对帝王会做一做表面文章,赐个爵位,架空权力,然后软禁起来,不让随便出门。
一旦没有了用处,大多离死不远,暴毙的很多,所以李煜心中清楚,一代唐国灭亡,主动投诚,他李家祖上打下的基业,等于由他拱手让出,这种憋屈也难以承受。
即便李煜和家人暂时没有性命之忧,被押往汴京城,几年后,他也难逃一死,而大臣们,有一定的声望、才学者,倒是可以在北宋继续做官。
所以,损失最大的不是这些大臣,而是他李煜和皇室子嗣,所以他要更慎重。
“陈大人,潘大人等分析的很有道理,宋军难以持久,朕决定,朝廷要力战到底,与金陵城共存亡,争取让宋军知难而退。”李煜言之凿凿,充满视死如归的气概。
“官家英明!”潘佑、陈觉、徐铉等人,都高声响应,不想就这样没气节地投降。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八十二章 势在必得
芜湖城东南六十里,与宣州交接的一处石亭,周围山岭连绵,青山空谷,郁郁葱葱。
石亭外,停了一辆马车,从车厢内下来一名头戴斗笠的魁梧汉子,周围十几人都是行商打扮之人,其实都是苏宸派来营救林仁肇的密谍。
这名壮汉下车后,一位密谍头目,走过来与壮汉交流。
斗笠壮汉抱拳,声音洪亮道:“感谢诸位,将在下从牢狱中救出,接下来林某人,不便再劳烦诸位跟随保护,可以独自去留了。”
密谍头目陈析回道:“林将军,不必客气,我们也是受人所托,任务所在。如今您已经是唐国的通缉犯,宋军也在追查你,接下来,无论你到唐国哪里,都会面临暴露的危险,不如跟我们同去漳泉之地,我们是杨吴复***的人,已经在漳泉之地组建复国,那里曾是闽地,也是您的故土所在,希望您能与我们同行,我们殿下一直对林将军慕名已久,叮嘱我们带您去往漳泉地。”
这个魁梧壮汉不是别人,正是南唐的大将军林仁肇。
他本来已经在芜湖城内下了狱,被关押起来,如果不是被宋军困住城池,要随时被带回京城追查“私通敌国”之事,但因为宋军围城,暂时无法出城,暂时就关押在芜湖城内的军营牢房内。
在宋军城破之前,苏宸派去的密谍,通过一系列办法,把林仁肇救了出来。
因此,林仁肇逃过一劫,心中感激,但是,他放不下唐国的局势,还想留下来。
目前芜湖和当涂两城已破,宋军前去金陵城包围,他身为唐国的将军,本想再出一份力。
负责营救的密谍头目陈析,说道:“林将军,唐国气数已尽,亡国也是无法改变的,林将军你又何必执着,即便你现在去往金陵城请罪,或是投奔洪州、剑州的刺史,他们不但不会听你的建议,招兵买马勤王北上,甚至还会把你扣押起来,日后好向宋军投诚的时候,作为一种奖励。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既然这里无法立足,不如信我们一次,去漳州见我家主子!”
林仁肇听完之后,有些意动,毕竟对方说的是事实,即便他留下来,想要再为国出力,也没有那个机会,毕竟他现在是罪犯身份,由南唐皇帝亲自下了旨降罪,关押进大狱,身负罪名还没有洗白,自己不论去哪里,都名不正、言不顺。
而宋军进入芜湖城内,没有抓到林仁肇,得知他被营救走后,也在悬赏通缉,所以留在唐国境内,的确是一个危险。
既然对方好心营救了自己,等于救了自己一命,人家坚持要跟他们去往漳州见一见复国组织的首领,林仁肇是个光明磊落之人,知恩图报,懂得礼仪,觉得过去当面道谢,也是应该的。
于是,林仁肇点头说道:“好吧,话已至此,林某人就跟去漳州见一见你们的首领,当面道谢救命之恩,途中还要麻烦诸位带路了。”
“不客气,应该的!那我们继续上路。”
队伍继续赶路,趁着宋军还在去往金陵城,暂时没有南下,至少唐国南部许多地方,还没有宋军出行。
如洪州、抚州、筠州、袁州、吉州、虔州等,都安全许多。
在南下的一路上,也能看到了一些逃亡的百姓,纷纷向南逃荒,躲避战乱,使得他们这支商队并不显眼。
..........
金陵城外。
宋军已经四面合围,发起了攻城,杀声震天。
这里激烈交锋,到处是冲锋陷阵、厮杀冲天的士卒,到处有倒卧血泊、永不再爬起来的一具具死尸。
宋军的骁勇,在这一刻表现的淋漓尽致,疯狂冲击金陵的城池,各种弩机、弓箭、投石机、火油弹等,都往金陵城墙头上射击、砸去。
而南唐兵,从城头向下望去,则是一片片的帽顶红缨,在阳光下,如火焰般飞腾,汇成了一片火海,(本章未完!)
第六百八十二章 势在必得
令人望而胆寒。
那是大宋精锐兵马的造型,身披战甲,头带范阳帽,训练有素,杀气沸腾,在不断的猛攻城池。
在金陵城外的大营,许多宋国大将都聚集了这里。
曹彬、潘美、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等聚集一堂,猛将如云,终于汇合了,每个武将的脸上都带着希冀和渴望。
所有人宋军将领,都觉得灭唐已经指日可待,因为金陵城如同瓮中之鳖,就等着他们攻破了,接下来就是战争的艺术,主帅和将士们上下一心,压制唐军,围城打援,彻底绝了唐国朝廷的希望。
曹彬环顾一周说道:“这次伐唐,虽然有所坎坷,几次波折,战战停停,但总体而言,还是十分顺利,我们只用了四个月,已经消灭了唐军主力军,如今更是围困唐国京城金陵,所有皇族和大臣都在城内,只要攻克此城,俘虏了李煜和文武大臣,南唐就灭亡了,至于南方的二十州,都可以逐渐拿下。”
“有道理,李煜目光短浅,没有及时迁都,倘若深入唐国的腹地,找个地形险要的州郡,调集南方二十州的人马,组建三十万大军,我们也不会轻易掌握这般主动,把他们都压缩在城内,势在必得。”
“是啊,如今的唐国,处于绝境,困城也能困死他们!”
潘美、王审琦等将领议论纷纷,对唐国朝廷和李煜都是不屑一顾。
曹彬微笑道:“如今唐国粮草不足,士气低落,说起来,还要感谢苏宸这个人,要不是李煜目光短浅,斗志不坚,受朝廷内斗影响,把苏宸送出,等于自毁长城,瓦解了军心和朝廷内部的团结,这次进攻,明显感受到唐军疲软,没有了斗志和锐气,才会这般容易的一败涂地!”
“说得对!”
“的确是李唐朝廷,作茧自缚,自废武功,连中了我们的离间计,像苏宸、林仁肇这等人物去掉了,唐国也就完了。”
“就是可惜了,江左苏郎,就这样成为过去,短命了。”
“成长不起来的天才,终究算不得什么!”
大宋武将全都冷嘲热讽,对南唐不屑一顾,对苏才子的遭遇,也是调侃居多。
他们却不知,以为被除掉的苏宸,正在幕后,下一盘更大的棋,用不了多久,会再次卷土重来,震动天下!
第六百八十二章 势在必得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八十三章 破城前夕
宋军猛攻金陵城已经三日,虽然金陵城尚未攻破,但也岌岌可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