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苏宸作为读了五年医学本科的学生,还是有些医德的,不想把救人跟阴谋诡计联系起来,而且他对大周后也有些未知的好感,大概源于对历史书中大周后的同情吧。
因此,他给出了韩熙载一个两月期限,这是他有把握医治的时间段,给限制出来,让韩熙载务必考虑其中。
“两个月,两个月……”韩熙载默默念着,思索着他们谋划之事,最后微微点头道:“可以,我答应你,争取两个月内,将你招入京城,去为皇后治病。不过,救完人治愈后,若是官家赏赐你,直接赐你官差太医职务,或是破格招入翰林院做侍读等,你都要拒绝,一定要安安稳稳参加秋闱科举。”
“如此,你才能得到士林清流的认可,得到天下读书人的拥戴,你的声名才会被正向推高,哪怕江北的大宋,也会记住你这号进士才子,千万不要走捷径,缺少必要的科举出身。”
韩熙载考虑很多,不想把苏宸这等人才埋没,只做个翰林侍读,成为一位只陪着君主写诗填词的宫廷待招了,呼来写词,呼去则闲置,蹉跎青春,没有大用处。
这也是徐锴返京之后,跟李煜提起苏宸才名之后,引起李煜对他诗词才华的看重,却不肯把苏宸当成国之栋梁,耿耿于怀。自此,孙党的人也就不再推荐苏宸了,按韩熙载的想法,必须要将苏宸推入科举,得到进士出身,然后到翰林院实习一两年,便调去户部去做些事实,将唐国的财政给拉起来。
苏宸微微点头道:“可以,这些都按韩老的意思办,那殷刺史的事,当如何解决?”
韩熙载不再露出先前为难之色,而是轻描淡写地说道:“今晚我便修书一封,派人快马送往金陵,让朝中枢密院、吏部、御史台三边都活动一下,端午之后,调令就能下来,把殷正雄给平级调走。”
“就这么简单?”苏宸愕然道。
韩熙载捋着胡须,淡淡说道:“平调而已,又不是罢官,要致人死地,自然用不着大张旗鼓动殷家了。不过,需要三州刺史互换一下,麻烦还是有的,才能做够做好表面文章。等姓殷的调任之后,你们再与彭知府联手,一起扳倒丁家,便轻而易举了。”
苏宸心中感慨,有官场人脉,真是手段通天,弄权于掌股之间,杀人不用刀啊!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二百一十一章 早做准备
苏宸离开了韩熙载的书房,走在韩府院内,有点心事重重的样子。毕竟要去治大周后,他心里没有底,不清楚大周后究竟得了什么疾病,看来自己需要多研制一些消炎药、急救药、抗生素药等,到时候备用。
“呀,苏大哥,你什么时候来的,是来找小弟的吗?”韩云鹏的声音从韩府大门外的响起。
苏宸站在韩府门口,抬头瞧去,迎面见到了满头大汗的韩小胖。
“我过来是拜访令尊,谈了一些事。”
韩云鹏听到苏宸并非来登门找他,脸上的热情笑容僵了一下,尴尬道:“这样啊,这都接近晌午了,我爹没有留你在府上用膳吗?太抠门了,苏大哥,你等着,我进去朝我爹要个一百两银子出来,咱们去吃花酒!”
“停停停,不用去了。”苏宸拉住他手臂,心想这小子进去要求,打着招待他的旗号,坑韩老银子,自己真丢不起这个人了。
苏宸急忙解释道:“令尊挽留过我在韩府用膳,但我拒绝了,因为家中还有些事要处理,不便留下用膳耽搁。”
“原来是这样啊!”韩云鹏恍然,旋即想起一事,又兴奋道:“对了,苏大哥,西厢记已经刊印出来,第一册首印万册,已经全卖空了,继续加印一万册,价格也提高了二分之一,这次我们都能多赚不少钱了,哈哈!咦,这两日怎么没见箐箐姐啊,我要把这个消息亲口告诉她。”
苏宸神色有异,回答道:“箐箐她,受伤了。”
“受伤了?怎么伤的,谁能伤到她?不会是……被她那个知府爹打板子了吧?屁股肿了?”韩云鹏觉得,在润州城,敢伤害彭箐箐的,只有她爹了。
其余纨绔子弟,权贵衙内,在街上见到彭箐箐都得绕道走,保持低调,否则容易被彭箐箐收拾一番。
苏宸斜眼看着他,真是有些佩服韩云鹏的想象力了。
“不是,前天夜里,有几位绿林恶匪进入苏府行凶,被箐箐察觉,双方交手,箐箐受伤了。”苏宸瞥了小胖子一眼,跟他解释道。
“甚么?”韩云鹏惊叫一声,这两天他没去苏府,竟然发生这么刺激的事吗?
苏宸瞪了他一眼:“你小点声,喊什么呢?”
韩云鹏十分惊讶,压低声音道:“什么时候绿林匪盗这么猖狂了,那现下箐箐姐伤势如何了?”
苏宸一摆手,回道:“没有生命危险了,但是需要修养一段日子,至少一个月需要躺在床榻上,不能轻易下地,两三个月不能动武了。”
韩云鹏惊诧道:“这么严重啊?”
苏宸点点头道:“又是中毒,又是外伤内伤,幸亏她长期习武,体质很好,换做是我,估计就见阎王去了,让她好好修养三个月,也是担心他落下伤根儿,不让她体虚时染了风寒,伤上加病,会更加危险。”
因为古代医疗技术十分有限,也比较落后,一次风寒感冒,发热高烧,死亡率还是不低的。连皇室的孩子,夭折几率都非常大。
韩云鹏想了片刻,说道:“那我跟你去一趟苏府,探望一下箐箐姐,虽然每次都怕见到她收拾我,但是,她人挺不错的,非常正义,每次殴打那些纨绔子弟,也是因为那些人当街欺负百姓,背地里,还是不少权贵公子都对知府千金很赞赏的,至少她有侠义之心,人品很正,一直跟欺男霸女的衙内公子哥们做斗争。”
苏宸听了韩云鹏这一番话,嘴角勾起一丝笑容,想不到这个平时有点畏惧彭箐箐的大鹏公子,而这时候倒是挺讲情义,要去看望受伤的彭箐箐,还表示出对她的一些钦佩、敬仰之心,倒是难得了。
“那一起走吧!”
韩云鹏忽然道:“等下,我要不要进府向我爹讨要一百两银子,就说给箐箐买些补品和干果,扣下一部分,咱们去吃花酒……”
“我擦,又来这个话题了。”苏宸有点要抓狂了,能不能别提一百两银子和吃花酒的事。
苏宸没好气道:“要什么钱,去什么花楼,都免了。”
韩云鹏看了他一眼,像是反应过来,拍手道:“对啊,现在苏大哥已经身份外泄,世人皆知了,你再去花楼,可以免酒水了,清倌人也随便点,不花钱的……”
苏宸额头冒起两条青线,愈发觉得这个韩小公子是个极品啊!
“去花楼的事,以后不要找我了!”苏宸扭头就走了。
韩云鹏愣了一下,然后嬉皮笑脸跟了上去,一起去往苏府了。
当苏宸回到家中,发现家里多了不少家丁护卫,这是白素素派来的家丁,同时也有便衣捕快,是彭知府派过来保护彭大小姐安全的。
同时,彭府还派来了丫鬟和婆子,负责照顾箐箐日常躺床养病的生活,并且监控箐箐与苏宸的行为举止,不能有任何逾越礼节之事发生。
这一下子使得原本空荡冷清的苏府,变得热闹起来。
不过,彭知府暂时也是无奈,担心转移箐箐,会加重伤情,引发新疾,所以,默许她暂时住在苏府的事情,让所有侍卫和家丁不许嚼舌根。但是,也不会让她住太久,最多十日,必须要求她转移回彭府。
彭箐箐经过一番力争,最后父女约定好,住下十五日,就搬回彭府去养伤。
于是,彭箐箐心安理得在苏府住下来,而且霸占了苏府最大的那个主房,也就是苏宸的房间,俨然苏家新主人的感觉,苏宸则暂时住在了书房,对此,他并无任何怨言,因为箐箐是为了救他才受伤的。
韩云鹏把西厢记第一次印刷卖空的事,跟彭箐箐讲述了一遍,使得彭大小姐笑逐颜开,她对真金白银也是很重视,经济独立,她就能少受她知府爹管控了。
接下来,由于箐箐不能下地,指导灵儿习武之事,就落在了胡伯身上。
次日清晨,苏宸很早起来,在院子内练功,胡忠贤发现后,露出一副摇头叹息的样子。
苏宸好奇问道:“胡伯,你叹息什么?”
胡忠贤沉声叹道:“可惜了,你不是习武材料,注定不能成为绿林江湖中的一流高手,盖世豪杰。”
苏宸心想自己才练武一个月,估计只相当于后世参加散打集训班半学期的学生,战斗力只能对付寻常老百姓,比起一个军队大头兵、衙门捕快都有所不如。
“我的目标又不是成为盖世高手,只要能防身,对付宵小之辈,强身健体就行。若本事再大一些,可以有机会上阵杀敌,至于绿林豪杰那些事儿,我没有考虑过,不感兴趣。”苏宸淡淡说道,并不在意。
胡忠贤点点头,声音阴柔又沙哑道:“你能这样想,也是对的,勤能补拙,若是能坚持不懈练武,过几年后,上阵领军,适当冲锋陷阵,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苏宸提到上阵杀敌,胡忠贤来了兴致,暗忖若是海外的杨吴遗留势力,想要反攻江南,日后少不了上阵杀敌,若是能将苏宸扶持起来,多指导一番,或许将来有大用。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二百一十二章 指点武艺
苏宸回到南唐时日尚短,苦于一直没有高手在旁指点武艺,都是自顾瞎练,进步不快,一直不得要领,即便彭箐箐懂些武功,但是让他跟女孩子学武,尤其是一向斗嘴、声称他没用的女孩子,他实在拉不下脸。
今日见胡伯说的条条是道,十分在理儿的样子,心中跃然一动,抱拳道:“不知胡伯有什么建议?可愿指点晚辈一番?”
胡忠贤倒是没用摆谱,毕竟这不是装高人的地方,他要长期寄存在这里当仆人,收敛了身上的高手凌厉气势,一直以老态龙钟的神态展示,此时咳嗽一下,说道:“既然公子所请,那老奴就给公子指一条道儿如何?”
“什么道儿?”苏宸有点好奇。
“习武之道!”胡忠贤说了四个字后,解释道:“你光练拳脚功夫,资质平庸,等要猴年马月才能有战斗力啊!还不如专攻一样兵器,练功时候专门练习兵刃,既能够强身健体,活动筋骨,以及全身肌肉,也能直接加持到战力上,手里拿着适合自己的兵器,那么杀伤力就比你赤手空拳强出十倍了。”
“练兵器?”苏宸寻思了一下,也确实这个道理。
毕竟在他那个年代,流行一句话: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赤手空拳的,面对有武器的人,还是会吃亏的,这是硬道理。
苏宸问道:“那我练习什么兵器合适?”
胡忠贤叹道:“一年刀,十年剑,一辈子练就一杆枪,这句俗话的大意是刀容易上手,容易被掌控,所以,你学刀法最适合了。只要常年练刀,掌握技巧,吐纳,出刀,劈刀,日积月累,也能有足够的杀伤力,上了战场也会非常实用,比练剑有效果多了。”
“练刀?”苏宸沉吟的时候,手掌比划成刀,在虚空划了一下,倒是颇有感觉的样子。
“好,那就练刀,胡伯懂刀法吗?”
苏宸觉得这个老者似乎有些本事,既然对方这样苦口婆心为他分析,应该接受建议,听人劝吃饱饭嘛。
“略懂!”胡伯微微点头,对着他说:“你上午出去选一把趁手的轻刀,然后我交给你刀法,练出一点火候后,再换重量,逐渐加深刀重,增加臂力和气劲。”
苏宸点点头,心中也重视起来。
这一次,自己有人在身边亲自指点武艺,要更用心学了,日后没准真的能够用上,不再做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代盛世,大气磅礴,所有热血男儿,哪怕是读书人,也渴望带着佩剑武器,能够建功立业,上得战场,金戈铁马,挥斥方遒。
而五代之后的读书人,尤其是安逸的南唐士子,就偏文弱了一些,风花雪月,醉生梦死,甚至开始瞧不起练武,更不会考虑驰骋沙场了。
早膳后,苏宸在上午去铁匠铺去选了一把刀,大约两斤重的轻刀,刚开始习武练刀,他臂力不够,只能从轻刀练起,比砍柴刀略重一点。
出行时全程有家丁护卫跟随,保护他的安全,前呼后拥,苏宸顿时感觉自己也像是一个权贵公子的感觉。
回到苏宅之后,胡伯递给了他一本刀谱册子。
苏宸眼神一亮,翻开磨损破旧的封面,看到里面并没有刀法的名字,直接就是一些手绘的小人,在舞起刀招,配上了每一招数名字。
“这刀谱没有名字吗?比如血饮刀法,霸刀诀,降魔刀法之类名字?”
胡忠贤摇头道:“年轻人,你想多了,哪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名字,绿林江湖有的,也只是六合刀法,两仪刀法,五虎刀法,寇家刀法,从未听过降魔、霸刀、血饮这些奇怪字样。我传授你这刀法,乃是我年轻时候所练,算是家传的一种刀法吧,世上早就无人认识了。”
“胡家刀法!”苏宸微微吃惊,总感觉怪怪的。
胡忠贤声音阴柔,也有些沙哑,解释道:“这套刀法招数精奇,刚柔并济,不完全以力碰力,其绵绵之中似亦有阴阳之道,有阴有阳,出刀或刚猛,或阴柔,懂得放劲发力,也要懂得含劲收力。”
“明白,厉害的武功,都要刚柔并济,符合阴阳之道,玄而又玄!”苏宸通过武侠小说听过这些玄语,所以,一点也不吃惊。
胡忠贤叹道:“这套刀谱上只有招式,却没有与之配合的吐劲纳气之法,别人即便得去,也练不出精髓,我今日先教给你一段口诀,你仔细默记,不可外传出去。”
苏宸闻言点头,猜测这口诀,应该类似独门心法之类的,没有了它,刀谱上的都是招式,练多少遍套路,也没有多大杀伤力,只能用来舞刀表演。
他不禁想到了,后世那些武术套路,都是传于古代,但是后世那些武术运动员们,把套路练了几年、十几年,战斗力也就那样平平,表演还行,真上了擂台实战,很可能被学习一年散打、自由搏击的给打倒。或许就是因为,武术套路里,与之配合养劲、吐纳之法,早就失传了。
接下来,胡忠贤开始指点苏宸握刀姿势,包括了顶头顶项,下巴内敛,腰脊正直,沉肩坠肘,缩跨敛臀,屈膝微扣,脚跟外撑,脚步五指抓地……
“这么复杂的站姿吗?”苏宸心中打了个问号,每一处细节都被胡伯给指出来。
胡忠贤看到他不以为然的脸色,解释道:“姿势站错,身上部位的筋骨、关节,在你发力时,会遭受了冲击和破坏,练功不但没有强身健体,反而会积累下不少暗疾损伤,年龄一大,身上的毛病就都凸现出来。站姿得体,事半功倍!”
“明白了。”苏宸暗暗记下,然后双手握刀,开始呼吸屏气,按照胡家刀法的吐纳之术,开始劈刀。
树墩上竖起的小木桩,咔嚓一声轻响,被刀劈中,却没有直接劈开,而是卡在了中间。
“力量不够!”胡伯冷声喝了一句,说道:“臂力,腰力,腕力都要同时迸发力量,心神也要高度集中。”
苏宸闻言,屏息凝神后,再次一刀挥下。
“咔嚓!”
这一次,新的小木桩被劈成两半,他的刀落在底下的树墩上。
胡忠贤再次纠正道:“力要只使七分,最后劈开木桩,刀尖不能完全接触下面的垫物,要离开三寸,才能控制好自己的力量,达到此套刀法含劲与发力的平衡。”
苏宸点点头,继续尝试,但是,每次要么把木桩劈开到底,要么力量不够,劈不开木桩,反复练习尝试。
他给自己定下一个计划,那就是每日早晨三百刀,晚上三百刀,作为日常基本功,再配合刀法套路,争取早日掌握这种实用的刀术。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陵小迷妹
江南唐国京都,金陵城。
皇宫内楼宇建筑,鳞次栉比,连绵起伏,宫廷宏伟,富丽堂皇,装饰精美,华丽的甬道,通往了重门宫阙。
澄心堂内,李煜正在跟这次去润州做转运使、近日返京的高远在谈话,对于他润州之行,选了哪些皇商贡品,他并不感兴趣。但是,此次他派高远去往润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劝说韩熙载能够回京复职,继续为朝廷效力,这才是李煜所重视的事情。
毕竟韩熙载名望很高,在唐国的士林和权贵中,算是有才学,有能力,有威望,有阅历等四有老人,朝廷的孙党和中间派,对韩熙载都十分敬重。
哪怕是宋党的宋齐丘,活在世的时候,也数次向韩熙载求字画,或是请他代写一份称颂文章,但韩熙载懒得理会,最后更是以对方“臭不可闻”为由,当场扫了面子,不愿意为他写任何字,有此交恶更深。
李煜坐在金丝楠木的雕龙长椅上,放下手中的笔墨,目光看向高远,询问道:“韩卿可有回心转意?”
高远拱手,微笑道:“启禀官家,韩侍郎他……松口了。”
“哦,韩卿他终于不生气了,打算回金陵来官复原职?”李煜惊诧说道。
高远点头道:“临行前,韩侍郎他的确跟微臣提到,他在润州歇息近一年,也恢复了状态,放心不下朝廷之事。当初跟那些御史、大臣争论的怒气也消了,而且两个月前,官家推行的新币政策,正是当初韩侍郎他提出来的,也算完成了他当时的建议和计划,所以,他打算回京为官,继续为陛下分忧,辅助官家治理朝政。”
李煜闻言,脸色顿时大喜,一抹微笑布满脸上,很是兴奋。
由此可见,李煜的城府并不够,作为君王,喜怒哀乐常常挂在脸上,不懂隐藏,心肠软,耳根更软,很难做到亲贤臣远小人,因为他经常分不清哪方是对、哪方是错。
毕竟政治争斗,很难直接分辨出对错,每一方都从某个道理出发,打着为国为民,为朝廷、为陛下的借口,混淆视听,若是做君王的没有一定的大局观,判断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听信奸佞,疏远贤臣。
“对了,韩卿他,要继续回户部做侍郎吗?”
高远犹豫一下,说道:“韩侍郎提及,他自己从户部罢官,无颜继续回去任职,而且他称自己做了多年户部侍郎,有些厌倦了,这一次回京打算去吏部任职,负责官员考核任免与科举选士之事,要为国挑选栋梁之才。”
“去吏部?”李煜惊愕一下,不过并没有多想,因为六部之中,户部与吏部都是十分重要的衙门,一个关乎民生与国库,一个关乎官员任免等,都是朝廷重视的核心部门,至于工部、刑部、吏部倒是显得会清水一些,韩侍郎这样选择,倒也合情理。
“可以,只要韩卿肯回来,除了任他为吏部侍郎,负责今年秋闱贡举之外,朕再任命他兼中书舍人、勤政殿学士承旨,继续委以重用!”
李煜满脸笑容,心情舒畅,觉得有此国之栋梁老臣,回来辅佐他,对他的声望稳固,对他治理朝政,都是有巨大帮助。
高远看着官家李煜如此高兴,心中也暗自得意,一旦韩熙载重回朝堂,那么孙党的劣势就能得到扭转,抗衡宋党、新党的博弈。
当高远告退之后,李煜心情甚佳,因此起驾来到大周后寝宫,摇光殿!
昔日才情无双,容貌绝丽的周娥皇,如今容色憔悴,躺在床上,四肢无力,身子时而低烧,太医诊治多次,却也没有好转,甚至连病因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
李煜过来探望,娥皇看着丈夫过来,露出一丝微苦的笑容,说道:“陛下似乎有什么高兴的事?”
“知我者,皇后也。”李煜笑了笑,然后把韩熙载答应回京做官的事说了出来。
娥皇闻言后,眸子望了夫君一眼,颔首道:“韩大人在唐国三朝为官,家中子嗣也都是俊杰,为唐国效力,实在难能可贵。虽然韩大人心气高一些,天生傲骨,但他的确是唐国目前少有的肱股老臣,朝廷的定海神针,有他恢复主持朝政,不至于出些乱子。”
李煜点头道:“这个我懂,韩熙载的才名远播,名望很高,早有贤明,连先帝生前都屡次对他赞不绝口,朕自当重视此人!”
娥皇见官家重视,也放心一些,说出自己另一个担忧来:“江淮官员抱团成了宋党,江南人士组了新党,两党有相互交近、融合迹象。一党独大,不利于官家的地位和皇权,这韩大人回来,可以平衡一下朝廷局势,稳定皇权,也有一些帮助。”
“皇后说的极是,朕也有这样考虑。”李煜点头,对皇后的见解向来钦佩。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轻快的脚步声,一位身穿天水碧霓裳的少女欢快跑了进殿来,她手里拿着一册书卷,朝着床榻的大周后喊道:“姐姐,西厢记第一册出来了,从润州快马送来,我上午已经看完了,立即给姐姐带入宫来。”
“西厢记?”李煜露出惊讶之色,他毕竟一直在宫内,国事繁多,对于润州这些日子流行的戏曲,他不可能事事知晓。
但是周嘉敏住在宫外,已经听过往才子和商贩提过,于是派出下人回润州等待,一旦印刷出来,立即买到给她稍送过来,而娥皇先前听过她提及此事,倒是有所耳闻了。
娥皇恍然之后问道:“哦,就是那个苏以轩才子的戏曲小说?”
“嗯,这是他的传奇小说版本,跟戏曲话本格式略有区别,但故事是一样的,文笔优美,故事曲折,实在太好看了。”
周嘉敏一边说着,一边上前笑嘻嘻把书卷递给了她的姐姐。
娥皇接过来,翻开几页,随便扫了几眼,顿时被里面的辞藻和剧情所吸引了,轻叹道:“果然是世间少有的才子,一点不比他做的那些佳作诗词逊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