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嗯,宸哥,你继续写!”白素素一边说着,一边伸出玉手,拿起了研墨的玉石条,在砚台里轻轻研搅着李延珪墨。这是南唐上等的墨,比以前苏宸用的低等松墨好多了,墨色深而自然,质感好,带着书香之气。
用墨是极为讲究的,有古人这般评价过:“书有筋骨血肉,筋生于腕,血生于水,肉生于墨,水须新汲,墨须新汲,墨须新磨,则燥湿调匀而肥瘦得所。”可见其中的书墨学问。
苏宸如今家底沉厚许多,笔墨纸砚自然能够用好的了,而且白素素和徐大才女过来时,偶尔也会给他带来文房四宝,或是经史子集之类的书卷,在她们眼中,像苏宸这等大才子,就应该赠送他书房里的物品,才显得雅致有品味,不落庸俗。
如果苏宸知道了她们的想法,肯定大喊误会,他更喜欢真金白银那些俗物!
苏宸闻言后,继续执笔写书,嗅着身边佳人身上散发的幽幽体香,心中纳罕:这几位绝丽佳人,每次到我书房,都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喜欢研墨呢。
倘若不同男人进入女子闺房,共同爱好是不是也会一致呢?
当苏宸写完了这一场戏后,放下了毛笔,活动了一下手腕。
白素素在旁已经把纸上的内容看完,表情如常,似乎对苏宸的文笔和写剧情的能力,司空见惯,不再像当初那样惊讶连连了。
“今天端午佳节,晚上吃什么?”
“火锅,你要留下吃吗?”苏宸回答完,又问了一句。
“你说呢?”白素素没有回答,而是直接反问。
苏宸迎上白素素的眸光,彼此相对,顿时就明白了,自己问了一句废话。
“我去厨房亲自准备了,做火锅,下人们做不了锅底料。”苏宸起身,要去厨房备料了。
白素素点头,她则要去主房探望箐箐了。
苏宸走出房后,看着白素素走向主房的身影,这次反应过来,今日的素素进了苏宅后,竟然先到了书房看他。
果然,女人也是重色轻友的!
半个时辰后,天色已经泛黑,苏宸准备好了火锅底料、蘸料、羊肉片、蔬菜等,吩咐春香和冬香两丫鬟端上这些到了正堂内。
这时候,门口走入了一个身披斗笠和黑袍的女子,显得有些神秘。
但苏宸一看这造型,就知道湘云馆的柳花旦登门来访了。
“墨浓!”
“苏大哥!”
佳人回了一声,然后摘下斗笠,露出娇美无暇的容颜,嘴角带着清美笑意。
“用过晚膳没?”苏宸问了一句。
柳墨浓莞尔一笑道:“今晚登门,就是过来蹭饭的。”
苏宸笑了笑,也习惯这几位红颜的蹭饭之举,于是把她引入主厅堂,跟白素素、彭箐箐相见了。
由于以前她们就碰过几次面,所以,眼下三女在苏家遇到,都不觉得奇怪和尴尬了。
女人之间,心思很敏感,似乎已经相互看出了对方的心意,但身份有别,所以,白素素和彭箐箐倒也没有过于提防柳墨浓,即便有朝一日,柳墨浓从良,选择进入苏家,以她的过往和户籍,也只能做妾的。
二女都是生于大户人家,对这个时代,权贵、豪绅男子三妻四妾,倒是也有心理准备。
“彭姑娘,你这是……怎么了?”
“受伤了。”彭箐箐轻描淡写,并不在意。
但是柳墨浓看到彭箐箐身上包扎的绷带,以及憔悴的神色,就看出她的伤应该并不轻。
苏宸一边往火锅里放着肉片和青菜,一边给她讲解了当日苏府进入绿林盗匪绑架伤人之事。
柳墨浓听得心惊肉跳,想不到那一晚,此处竟然发生了这等危险事。
“那几个绿林盗匪被抓住没?”柳墨浓也带着愤怒问道。
苏宸坐下来,解释道:“有两人在交换人质那晚就死了,四人被抓入知府大牢,一旦定罪,就等着秋后问斩了。”
柳墨浓哼道:“恶人有恶报,也是报应!”
“所幸箐箐的伤不致命,痊愈的挺快,灵儿也被安全救回,总算有惊无险,上天保佑了。”苏宸其实心有余悸,因为不论是箐箐出事,还是灵儿出事,他都会内疚一辈子的。
柳墨浓也是懂的交际之人,顿时寒暄问暖,说些钦佩的话,哄得彭箐箐笑逐颜开,使她对柳花旦的戒备之心松懈了不少,意见也没之前那么大了。
白素素含笑不语,箐箐和柳姑娘的小心思,她自然看得出来,却也很识趣的保持缄默。
一顿火锅吃的气氛和谐,其乐融融,苏宸松了一口气,终于不想以前那样别扭尴尬了,若是以后自己也能娶到这样三个美娇妻就好了,整日把几大美女佳人放在一起,简直秀色可餐了。
晚膳后,苏宸继续到院子内练刀,柳墨浓陪着白、彭二女说了一会话儿,便去苏宸的书房看牡丹亭的戏剧话本稿子了。
等苏宸练刀结束,已经到了深夜,白素素早已回府,他来到书房时候,发现柳墨浓竟睡在了他书房的床上,和衣而眠了。
这些日子,柳墨浓除了排练就是演出,一有空闲,还要参加润州权贵和豪绅的宴请,在酒席上八面玲珑,社交应酬,心倦疲惫。方才在苏宸书房看过戏剧稿子后,困意来袭,直接脱下绣花鞋,躺在书房的床榻上睡着了。
苏宸有些无语了,苏宅的房间,腾出来给了家丁、丫鬟、教头等,已经没有多余空闲了。
看来今晚自己只能在书房打了地铺了。
“唉,先将就一宿吧!”
苏宸从柜子内拿出一套被褥,又弄来一个竹席子,铺在地上,收拾妥当后,熄灭了灯,挨着床沿附近,躺下来入睡。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床异枕
房间静谧,月光透过纱窗油纸,淡淡地洒进了屋内的地上。
苏宸尚未睡着,看着窗前的月光,不禁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前他在后世生活时从没有很深的体会,直到今时今日,侧身看着地上的月光,还真的有些想念后世的家人了。
也不知自己父母现在如何了,得知他旅游出事,殒命山崖之后,二老会如何悲伤?
白发人送黑发人,想必一定很难过,苏宸心中叹息,只不过这一世,他的命运已经重来,回不到未来世界了,要安心在唐末宋初过好这一辈子。
“爹、娘,你们不要丢下我……你们不要死……”
床榻上的柳墨浓忽然传出了梦呓的声音,像是在做着噩梦。
苏宸翻过身,坐直身躯,看着柳墨浓的状态,正在犹豫是否要过去帮忙安慰的时候,柳墨浓忽然惊醒过来,身子挺直坐起,大口喘气,满头的大汗,神色紧张。
“墨浓,你……没事吧?”
“没......没……”柳墨浓摇了摇头,缓和了一下情绪,旋即四处张望,看清屋内的场景之后,才明白自己睡在了书房床榻,占了苏宸的床。
“你睡在了地上?”
“不然呢?”苏宸无语,苦着脸打趣笑道:“就这一张床,被你霸占了,我总不能也上去,睡在你旁边吧。”
柳墨浓脸颊微红,露出尴尬,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要不,我去找灵儿睡吧。”
“都大半夜了,灵儿也睡下啦,别惊动她了。没关系,就一宿而已,这入夏的闷热天气,睡在地上又不凉。”苏宸说完,又重新躺下来,并无所谓。
柳墨浓看着地上安静躺下的苏宸,心中又是歉疚,又觉得一股暖意。
“刚才,你梦到家人了?”苏宸忽然问了一句。
柳墨浓神色缅怀,回道:“嗯,好多年前的事了,但还会时常梦到。”
苏宸心中不忍,安慰道:“都过去了,要懂得放下,以后你会有新的家人。像我也没有双亲了,再也不能相见,除了并无血缘关系的妹子,其它家人皆无,这不还得继续生活下去吗!”
柳墨浓听着苏宸这些话,虽然都是最简单的道理,换做别人说出来,她未必能听进去,但是苏宸说出来,以身举例,同样举目无亲,整日乐观心态,积极面对人生,劝她放下过去,期许新的家人,让她听之受用。
“要是我能常来苏府做客就好了,在你们这里,倒是有家的感觉,挺温馨的。”柳墨浓轻声说道,脸颊红润起来。
“想来随时就可以来啊,又不会阻拦你。”苏宸笑嘻嘻说道。
“可是,经常过来,会惹人闲话的,墨浓乃是青楼女子,容易给苏大哥招黑。”
“那又何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这话倒是挺有意思。”
“那是,名人说的!”
二人谈论了片刻,无拘无束,关系似乎又拉近了不少。
“苏大哥,这张床也不小,不如,我往里一些,你把被褥铺在靠床沿外的位置如何?”
“这……”苏宸闻言一动,心想那不成同床共枕了吗?
“你睡你的,我睡我的,不许越界。”柳墨浓说着君子约定,实则内心怦怦乱跳,有些小紧张。
虽然明白这有些不合礼数,但是,为了抓住自己在意的东西,还在乎什么礼全之数?
她算是看出来了,靠苏宸这个木头才子主动追求,是很难的,自己要先迈出一步。
若一步不行,就得两三四步!
苏宸犹豫一下道:“你信得过苏某吗?”
柳墨浓嘴角溢出一丝笑容,在微弱的光线下,倒是看不出来她的笑意,心想:我当然信过你,就是因为太信得过,不得不主动相邀了。
有时候,柳墨浓都有些气馁,怎么自己的魅力在苏宸面前,就那么小吗?为何别的男人看到她时候都双眼冒光,恨不得脱她衣服,而苏宸却无动于衷呢。
“自然信得过,苏大哥,上来吧。”柳墨浓翻身一下,身子挪移到了里面。
言以至此,苏宸也就不装什么君子,直接起身抱起被褥,放在了床榻上,在木床上面睡肯定比在地上睡要舒坦,身边还有美人相伴,不睡才是傻子。
苏宸面带微笑,躺在靠外的床边,跟佳人相隔不过数寸,几乎肩并肩了,有彼此被子挡住二人的肌体接触,但是柳墨浓身上的香味,还是能钻入苏宸的鼻内,暗香浮动的感觉。
柳墨浓有点紧张,但是,又觉得有些兴奋。
她不敢多说话了,闭上眼眸,假装很快入睡。
苏宸见她不多言,没有其它进一步的意思,也闭上了眼,由于练刀的体力消耗,很快就呼呼大睡了。
良久后,柳墨浓觉得苏宸已经完全睡熟了,睁开了她明亮的眸子,身子侧过来,轻轻地前伸,然后盯着他脸庞片刻,樱唇凑上去,吻了一下苏宸的脸颊,快速回去装睡。
半响,不见苏宸任何反应后,她才放下心来,嘴角笑意很甜,将自己的螓首靠近了苏宸的肩膀,嗅着他身上的男子气息,然后也开始入眠。
………
润州丁家。
丁跃溪、丁殷父子,和两位管事正在深夜中商议事情。
“爹,那江东五怪,真的被俘了吗?”
丁跃溪叹道:“从衙门传来的消息,不会有假,连带陆迁教头在内,四人被关押在知府地牢内。”
丁殷不解地道:“江东五怪,他们不是在绿林中小有名气吗?怎么抓一个苏宸,如此费劲,还都折在知府地牢了,这也太窝囊了吧!”
丁跃溪推测道:“应该是白家和彭知府一起出手了,知府衙门暂时抓了人,却迟迟不过审,似乎有意压着事情,等着另有图谋!”
“哼,只要舅舅还在这里做刺史,那彭知府又如何,也不敢动咱们丁家分毫!”丁殷昂首得意,毫无惧色。
丁跃溪道:“还是小心为上,派人想办法混入地牢传话,让陆迁顶住!实在不行时,让他把罪名担下来,就说他跟苏宸有仇,理由自己找,苏宸既然没事,他最多是关押几年,或是流放,我们能够给出补偿,让他和家人无后顾之忧。”
乔管事拱手道:“家主,这件事,交给小底去办吧。”
丁跃溪点点头后,脸色蓦然变得阴沉寒冷,说道:“还得想办法寻个靠谱刺客,逮住机会,干掉这个苏宸,免得他再给白家出主意,咱们用不上他,也不能便宜白家。”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二百二十章 君臣心思
汴京城,皇宫御书房。
赵匡胤坐在雕龙椅上,手里翻看着桌案上的‘苏以轩诗词文集’和‘隋唐演义’传奇小说话本,露出一丝惊诧之色。
以前他通过武德司的情报,得知唐国的润州出现一位能写一手好词的年轻读书人,但是,作为马背上征讨天下的开国君主,赵匡胤并没有太在意。
因为盛世兴文,乱世兴武,如今唐末五代更替后的乱世,群雄割据,南北小国还有许多,草原契丹、西北党项也在虎视眈眈,因此,赵匡胤更多精力都放在了统一天下的目标上,无暇关心什么写词才子,在他看来,没甚么大用。
盛唐李白写诗天下第一,有诗仙之名又如何?他在大唐国事上出过什么力吗,能挽救盛唐衰败的趋势,能够阻挡安史之乱吗?
赵匡胤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征灭番邦小国,横扫天下,让各地百姓稳定下来,过上温饱日子,不再流离失所,受五代战乱之苦。
但今日的宰相赵普,拿着这两本书卷入宫,还携带了青白瓷和香皂之物,跟赵匡胤汇报了南唐最近发生词坛和经商之事上的变化,使得这位赵官家,露出惊愕之色。
赵匡胤点评道:“词是好词,文是好文,这位苏宸苏以轩,还真是位大才子啊,不过终究是个文弱书生,放在日薄西山的江南地,并无用处吧?”
赵普微微一笑,说道:“官家,这位苏宸苏以轩可并非只有诗词才学,请看这几物!”
他为赵匡胤介绍了青白瓷和香皂肥皂等实物,解说了一下各自特色和功能,都是宋国境内所没有的物品。
赵匡胤看过之后,说道:“青白瓷,比江南唐国进贡的青瓷和白瓷都要特殊,更具有欣赏性;而这香皂,可以洗手沐浴,肥皂可以洗净衣衫污渍,的确有些门道儿,但是,这些于国事终无用,你想跟朕说什么?”
赵普摇头道:“官家,这样一位才子,写词天下一绝,又同时可以制造青白瓷、香皂肥皂,能够帮助商贾赚取万利。或许不久后,唐国会因为这些新鲜物,与诸侯国做生意,对海外进行商贸往来,唐国日渐衰竭的国库,很可能会不断恢复,国力增强,此事不得不高度关注啊!”
赵匡胤闻言,陷入沉思,他光想着诗文和奢侈品,不能造福于民,不能助他平定天下,所以浑没在意,却没有考虑到,这背后还有生意经。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沉默片刻,再次看向赵普的时候,已经神色凛然。
“多亏宰相提醒了朕,此人,不可小觑了!”赵匡胤恍然,心中对这个苏宸苏以轩,开始产生了兴趣。
一个光会写锦绣诗词的书生,他觉得可有可无,在征讨天下的时候,并不在意。
可一个如此诗词才华的书生,会制作青白瓷,香皂肥皂,如果还能陆续制造出许多改变百姓生活的新物品,那任何一个朝廷,都需要这种实用人才啊!
物品繁荣,代表着商贸与经济,哪怕是奢侈物,也能收割天下富甲乡绅、权贵公侯的钱,赚回国库,供朝廷使用,这是一条赚钱之路了。
以前他并不知晓苏以轩有这些格物能力,此时得知了,加上赵普的提醒,心中自然重视起来。
赵普微微一笑,他的建议只要合理,官家赵匡胤一般都会接纳,因为二者之间,交情太过深厚了。
他和赵匡胤第一次见面是滁洲会,二人结识后,引为知己,交情莫逆。后来赵匡胤兄弟领兵在外,赵普为赵匡胤的卧床父亲,在床榻侧侍奉多月汤药,替赵匡胤尽了孝道。
后面的七计定陈桥,发动陈桥兵变,再到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许多关键大事,都是赵普在出谋划策,有他的身影参与其中。
就在今年,赵匡胤稳定宋国局势后,罢免了后周延续到宋的三位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这三位都是后周柴荣托孤大臣,陈桥兵变后,众多后周大臣被控制,范质等人身为平章事,后周的宰相,受到威胁,不得不被迫拥立了赵匡胤。
如今赵匡胤平定了后周将领的一些作乱,稳定国内形势,驾驭了朝中大臣,这才一次性把朝中三位宰相全部罢免,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将赵普扶上了宰相位,而且是独相!
这些年,赵匡胤毕竟武将出身,脾气动辄会暴躁一些,也多亏赵普在旁出谋划策,时常劝慰进谏,这才使得赵匡胤能够处事越来越成熟,如今成为九五之尊,对赵普更加倚重,只要他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俱会重视一番。
赵匡胤沉吟道:“朕会让武德司在江南的谍网,密切关注此人动向,以及唐国变化的!”
“陛下英明!”赵普笑着鼓励,虽然平时多称呼官家二字,但是有时候,称呼陛下会显得更加郑重。
赵匡胤放下诗文集,目光看着赵普,问道:“这宰相上任一个月了,都适应了吧?”
赵普客气道:“回官家,臣还在适应中,管辖六部,兹事体大,毕竟臣以前并无此经验。”
“哈哈哈!”赵匡胤爽朗一笑,说道:“你瞧朕,以前也无做天子的经验,这不是也做的有模有样,而且朕还要做的更好,比肩那些史上明君不可!”
赵普陪笑道:“臣一介凡人,怎么能够跟开国之主的天子相比!臣自知慧根与才能有限,当竭力靠后天努力弥补,做一位称职的宰相。”
无形中又拍了一记马屁,赵匡胤哪怕是位英明神武的君主,但是被夸赞的话,谁也不嫌多,颇为受用地笑了笑。
“给你配的那两个副手,吕余庆、薛居正,都还称职吧?”赵匡胤又问了一句。
赵普答道:“尚可,能力与才学,都还过得去。”
赵匡胤说道:“朕曾单独召见过二人,跟他们提过了,不让他们掌管大印,不准他们作为朝臣的领班,不可单独上奏,只作你的副手即可。以后朝中的大小事啊,就咱们君臣俩定就行了;到时候,你写个奏章,朕给你画圈批红,通过就可以了。”
赵普内心苦笑,这未免过于轻率了,虽然感激赵匡胤如此器重他、信任他,但是却不敢受命,拱手道:“官家,这可不妥,皇帝不能只画圈批红通过,朝廷各种诏令有规章制度和流程,万不能就只有官家与臣两个人,便定天下之事。”
赵匡胤见他说的义正言辞,微微点头,方才也只是半句玩笑话,表示自己对赵普的信任,既然对方如此识得大体,知进退,不骄不躁,倒是让他颇为满意。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二百二十一章 治国的看法
赵匡胤与赵普谈笑风声,完全没有君臣那么严的礼数,或许是多年的生死之交,也或是赵匡胤的过于依仗,目前他对赵普给予最大的信任,成为宋国的独相。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不亚于秦汉时的丞相了。
不过,赵普刚上任一个月而已,他的权势并不牢固,威望也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因此,这宰相身上特有的那股老谋深算、权柄之臣的气势,还没有养成。
这时候,门口传来脚步声,太监总管张德钧走入御书房,声音尖细说道:“禀官家,二皇子殿下在门外等候。”
赵匡胤有四子,不过大皇子赵德秀和三皇子都是早夭,没有成长起来,二皇子赵德昭与四皇子赵德芳目前成长起来,都是少年了。
“哦,昭儿来了?宣他进来吧。”
“喏!”张德钧转身走到门外宣了口谕。
顷刻间,十四岁的赵德昭,少年模样,眉清目秀,头戴玉冠,一身锦衣丝袍,剪裁得体,显得身材挺拔高挑,颇显英姿不凡。
赵匡胤眸光看了自己儿子一眼,仪表堂堂,露出些许欣慰之色。
“儿臣拜见父皇!”赵德昭躬身行礼,毕恭毕敬。
赵匡胤隔空虚手一托,说道:“免礼!”
赵德昭起身后,又对着赵普伸手一礼:“见过赵相!”
他明白赵普跟父皇的关系,相交莫逆,数次生死与共过,情谊深厚;加上父皇得天下,有许多功劳是赵相背后出力;在他父皇未登基之前,他们这些晚辈,见到赵普都要称呼赵伯,如今身份有别,但二皇子赵德昭也不会失礼。
赵普也拱手还了礼道:“见过二皇子殿下!”
彼此相互施礼之后,赵匡胤微笑看着赵德昭,询问道:“来到朕御书房,可有何事?”
少年赵德昭恭敬道:“儿臣过来给父皇请安!同时,儿臣近日听了翰林学士讲解南北形势,便在书房中写了一篇文章,见解浅薄,请父皇指正教诲。”
赵匡胤闻言,倒是来了兴趣,他自己是半个粗人,出身军人世家,于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投身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后随郭威征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叛乱,屡立战功。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补任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
当柴荣登基后,赵匡胤跟随他南征北讨,官爵一路提升,拜为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任殿前都指挥使,军权在握,威望甚高。
可以说,赵匡胤在领兵打仗,排兵布阵上,十分有才能;武艺也不俗,自创了太祖长拳、棍法等,历史上评为五代末北宋初的军事家、武术家。但读书学问却并不细致,在诗词歌赋、锦绣文章方面便不擅长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