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辞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若兰之华
离恨天冷冷一笑,袖青光一闪,一道剑气,直接没入前方少年的左腿。
九辰扑倒在地,依旧迅速咬牙撑起,向前飞奔。
不出两步,另一道气剑,又没入他右腿。
九辰再次扑倒在地,挣扎许久,才跌跌撞撞的站了起来。跑已然不可能,他只能拖着染血的双腿向前走去。
要走到街道尽头时,两道气剑,同时没入他双腿。
九辰咬牙,重重跌跪在地上,双目模糊的盯着地面,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来回摸索,寻找能帮他站起来的凭借物。
一角青衣,缓缓出现在他视线里,居高临下、语气冰冷的问:“在棋子上抹迷药,毒害自己的兄长,如此卑劣行径,难道也是巫启教你的么?”
九辰不肯示弱的仰起头,虽看不清那青衣男子面容,依旧挑衅般扬起眉毛:“我也说过,我从未答应拜你为师,你凭什么管我的事!”
离恨天俯身,捏起那少年下巴,冷面如冰,毫不留情的警告:“记住!我可以不管你的事,但我绝不允许你再伤害自己的兄长!再让我看到,我就直接废了你两条腿。”
说罢,他青袖微扬,直接将九辰甩翻在地。
九辰扶地剧烈咳了一阵,也不再理会他,凭感觉摸着一面墙,艰难起身,一点点向前挪动。
腿上穿肉击骨之痛,撕裂着每一寸神经,九辰用右手上缠的厚厚布条抹掉满面冷汗,咬牙扶墙走了一小段路,才发现双腿血洞正往外冒血,在地面留下两道血线。幸而此处僻静,若到了闹市区,就算不晕过去,他恐怕也会被官府盯上。
九辰只能停下,靠坐在路边,撕下四片衣袍,分别揉成一团,堵住腿上的血洞。
调息片刻,他视线终于一点点清晰起来,便继续扶着墙往前走。
再过一个时辰,便是正午,他必须代替子彦,准时赶到楚使驿馆。而在那之前,他必须先按约定时间到丹青坊,进行易容。
落花辞 第134节
他宁愿激怒离恨天,也不愿与他多做纠缠。只是因为他害怕,离恨天和西陵衍一样,都想带子彦回西楚。这种怕就像藤蔓一样,在他心疯狂生长,几乎要绞的他窒息。
他很想告诉离恨天,他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只是想护住生命最亮的那盏灯,不被人夺走而已。
正午,楚使驿馆外,一排马车满载各色物品,准备启程归国。
离国日久,终于能踏上归途,随行的楚国使臣们皆是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只是,令他们不明白的是,眼看启程时间将至,他们的世子殿下,却依旧稳稳的呆在驿馆,不肯出来。
就在此时,一个白衣少年,翩然出现在了驿馆门口。
众人这才恍然,原来,他们的世子迟迟不行,是为了等待这甥舅一叙。
驿馆外早有专人等候,见客人到了,那管事立刻引了那白衣少年进去,一路分花拂柳,直接往佛室内行去。
西陵韶华一身素朴白袍,木簪束发,立在观音像前,听闻动静,缓缓转身,温和笑道:“你终于来了。”
白衣少年也不说话,只浅笑点头为礼。
事已至此,西陵韶华倒也不再绕弯子,他指着观音像前的一束枯枝和一柄匕首,道:“这是你母亲的愿望,也是万千楚民的希望,你身体里流淌着凤神之血,理应传其血脉、护佑楚国。”
见对面的白衣少年并不动手,反而目光灼灼的盯着他,似在询问,西陵韶华泛起一抹苦涩的笑:“此事,亦须看天意,若连你的血,都无法复活神女树,也许,楚民,真的是穷途末路了。那时,我自不会逼你归楚。”
得此承诺,那白衣少年眼睛骤然一亮,便越过西陵韶华,毫不犹豫的拿起匕首,割开手腕,任滚烫的血,一点点滴落到枯败的枝叶之上。
西陵韶华隐隐觉得,今日的子彦,似乎与往日有些不同,但究竟是何不同,他自己也说不上来。
待血色洒满枯枝,白衣少年身体极轻的晃了晃,手匕首猛然坠地。
西陵韶华及时的扶住他,关切道:“感觉不适么?”
“无事。”少年挣开西陵韶华的扶持,欲向佛室外走。
“拦住他!”
一个黑袍老者,端坐在轮椅之,自观音像后缓缓现身,双目冷罢,他睨了眼西陵韶华,目光幽远深邃,语带警告:“此事,断不可泄露出去!尤其是对离恨天。那是一把不容易控制的利剑,只有用对了,才能不伤人。”
“父亲放心,孩儿知道轻重。”西陵韶华藏住诸般复杂心绪,恭敬应道。
楚使驿馆这场大火起的突然,等彻底扑灭时,已至日暮。幸而楚世子平安无事,才没酿成大祸。
世子府,羽兵林立,灯火通明,内外皆笼罩着沉沉的肃杀之气。
九匹通体肥美的骏马,皆是玉勒雕鞍,拉着一辆四壁绣着黑龙的华贵青盖马车,停在府门之前。内侍宫婢分作两列,鱼贯而立,俱低眉垂目,神态端重。
正厅内,巫王坐在主位上,正接过晏婴新续的暖茶,不紧不慢的品着。
落花辞 第135节
间空地上,跪着一个浑身湿透的黑袍少年,嘴角紧抿,背脊挺得笔直。
这般僵持,已有小半个时辰。晏婴整了整朱袍,躬着腰,小心翼翼的劝道:“王上,天冷地寒,最是伤身,何不让殿下起来回话?”
巫王轻睨他一眼,冷笑:“你何曾见过,孤在罚跪的时候问话!”
晏婴只得讪讪闭嘴。
已近酉时,院外秋风乍起,吹的檐下铁马撞在一起,叮叮作响,愈发衬得厅内安静的诡异。
巫王敲了敲茶盏,神色喜怒未定,道:“带他们进来。”
晏婴低声应“诺”,便扬起拂尘,朝外面去了。片刻后,却是带了孟梁和碧城进来。
巫王双目如炬的扫过他们,冷冷道:“为奴为仆,首先要懂得忠心护主。日后,世子若再擅自涉险,孤先拿你们问罪!”
孟梁与碧城皆惶恐告罪,伏跪于地,不敢抬首。
巫王命孟梁抬起头,盯着他一只独臂,哂然笑道:“丢了只胳膊不要紧,若连脑子也丢了,孤留你何用?”
“老奴知罪!”
孟梁吓得面无人色,额头重重砸在地板上,血流如注。
一旁的碧城见了这惨烈情景,也吓得六神无主,跟着磕起头来。
巫王冷眼旁观,直到那血流到脚边时,才皱眉道:“这次,幸未酿成大祸,孤不深究。明日,各去内廷领五十杖,好好长长记性。”
孟梁血流满面,已不成人样,闻言,又磕了个头谢恩。
九辰偏过头,默默看着这个因他失了一臂的长者,黑眸湛湛如星,流过一丝异样光泽。
巫王皱眉,直接将手一盏彻底凉透的茶水泼到那少年脸上,厉声斥道:“三心二意、规矩尽失!你再走神试试!”
九辰垂眸,陡然扣紧拳头,倔强的直视前方某处,任茶水流过眼睛、顺着下巴淌进衣袍,单薄的背脊,跪的愈加笔直。
果然是――野、性、难、驯!
巫王目浮起沉沉郁怒,尚未发作,外面,忽然响起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人朱袍博冠,怒气冲冲的奔入阁内,匆忙行过大礼,便转首喝道:“逆子,还不跪下!”
晏婴见这情景,暗道今夜真是都乱到一起了,眉心一跳,忙好意劝道:“左相息怒。”
南央不理,满目皆是沉痛。
他身后,南隽仅穿着件素色单衣,默默跪着,清俊的面上透着惨白、布满细密汗珠。他半边脸都是肿的,背上血痕遍布、衣衫破碎,嘴角尚挂着血,显然是刚挨了重罚。
巫王搁下茶盏,脸一沉,问:“左相,这是怎么回事?”
南央强压着勃勃怒火,垂手,恭敬回道:“在使臣驿馆纵火买凶,乃是触犯国法的大罪,臣明日便将这逆子交由有司处置,是生是死,都与臣没有半分瓜葛!”
说完,当朝左相尤不解恨的道:“都是臣管教无方,才让他造此大孽啊!臣还有何颜面再立于朝堂!”
南隽波澜不惊的听罢,深深一拜,平静道:“孩儿知罪,任凭父亲处置。”
又是一记硬拳打在了棉花上!
南央狠狠一甩袖子,偏过头,显然不愿再多看他一眼。
九辰忽然侧眸,道:“左相错了。此事是我一手策划,与阿隽无关。”
说罢,他轻扬嘴角,悠悠补充道:“买凶的钱,也是我掏的腰包。”
这――成何体统!
南央被呛的说不出话,不知是气得还是堵得,一张脸,生生涨成酱红。
“放肆!”
巫王咬牙斥责了一句,倒是忽然气定神闲起来,他慢慢搁下新添了热茶的青盏,似笑非笑的与南央道:“左相消消气,若论起「管教无方」,孤可比你罪孽深重的多,若回回都生气,十条命都不够气的。”
南央哪里敢接这个话茬,忙惶恐道:“王上不必替臣和臣的逆子开脱,臣汗颜!”
巫王抬掌截住他话头,随意扫过地上二人,喜怒不定的道:“你们两个,都不必争着往自己身上揽责,今日之事,孤只想知道真相而已。若答得好,孤既往不咎,若敢隐瞒,今日这顿罚,谁也逃不掉。”最后一句,他特地加重了语气。
孟梁、碧城和随行护卫皆已被遣出去,晏婴听了这话,也悄悄退了下去。
九辰知道,巫王肯如此,已是极大的开恩。若换做平日,按父王的规矩,定是不问缘由,先罚够了再问,丝毫不会给自己思考与喘息之机。
南隽自然也明白其深意与利害,两人对视一眼,只能一五一十的将事情原委说了出来,独略过了阿鸾那段。
南央立刻倒吸了一口气,显然,他虽有防备,也没西陵韶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将子彦约到驿馆内,亲自验证凤神血脉。照此推理,楚使来沧冥的真正目的,果然不是求娶含山公主,而是寻找凤神血脉,复活象征楚人荣耀的神女树。
幸而,事态并没有发展成最坏,如果楚人真的验出凤神血脉能复活神女树,只怕,子彦公子真的没有机会走出楚使驿馆。
巫王神色复杂的盯着九辰:“你如何知道,他们约定的时间与地点?”
九辰默了默,道:“是儿臣大胆,擅自跟踪兄长。”
巫王目光一闪,似在斟酌什么,忽问:“西陵韶华可察觉出异样?”
“取血前后,西陵韶华神色如一,始终把儿臣当做兄长。”
巫王却疑虑未消:“你取完血,便昏倒在佛室,如何知晓后面之事?”
“阿隽可以作证。”
落花辞 第136节
南隽始终垂眉敛眸,闻言,接过话茬,不紧不慢道:“王上明鉴,那把匕首上有楚人特制的迷药,一沾即倒,殿下确实不知后面之事。但属下的人救出殿下时,殿下所戴□□完好如初,没有破损痕迹。”
巫王稍稍放心,转头宽慰南央道:“此事,他们虽胆大妄为,终是功大于过,再说,多亏隽儿相助,世子才能脱险,左相就不要再追究了。”
南央诺诺应下,又再三告罪,才肯带南隽告退。
刚出世子府大门,南央便回身给了南隽一巴掌,怒不可遏的道:“你以为,王上真的会相信,那些刺客是你们花钱买来的吗?!”
南隽闭目,一点点消化掉面上火辣辣的痛楚,才勾起一抹凉薄笑意:“难道,父亲以为,我与端木族一刀两断,把所有端木族人赶出沧冥,王上便会相信,相府与端木一族毫无牵连么?”
“你――!逆子!”
南央气得咬牙,扬掌又要打,南隽却睁开一双凤眸,道:“沾了墨迹的白纸,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复原如初了。父亲即使打死孩儿,也永远都无法斩断相府与端木一族间的恩怨纠葛,更无法掩盖您曾爱慕过端木族女子的事实。”
说到此处,南隽自嘲般一笑:“当然,更无法改变,我这个相府逆子,背负着一半端木族血脉的事实。”
世子府
巫王恢复冷淡神色,唤道:“晏婴。”
晏婴疾步回到正厅,恭声应道:“老奴在。”
“传医官进来。”
“诺。”
一个年轻的医官缓步而入,行过礼后,径自走到九辰跟前,动作娴熟的搁下药箱,捉起那少年的手腕,开始摸脉。
摸完脉,那医官转向巫王,恭敬回禀:“殿下病体虚弱,气力不足三成,实在不宜贸然入军试炼。”
九辰黑眸刺出道利光,死死盯着那医官,宛如被人抢了领地的野狼。
年轻的医官莫名有些发怵,不着痕迹的避开那少年一双摄人星目。
巫王细细摩挲着掌青盏,眉间凉薄,问:“当初,孤在军,怎么给你定的规矩?”
九辰依旧死死的盯着那医官,不答。
巫王眉峰一皱,微有不悦:“回话!”
九辰转过头,倔强的抿起嘴角,依旧不答。
巫王倒也破天荒的未起怒意,唯独眉梢挂着丝丝深入骨髓的寒意。
搁下茶盏,他负袖起身,竟是准备离去。
巫王只需一句话,就可以阻断他所有通路。
九辰负气之外,终是有些害怕,败下阵来,抿嘴道:“父王说过,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逃避训练,生病期间,体力保存低于五成,直接淘汰出军。”
说时,他黑亮的眼睛,顿时失了光彩。
巫王冷冷勾起唇角:“呵,体力不足三成,明日,你不必去报道了。”
这下,九辰真有些害怕起来,脱口急问:“若儿臣不去,谁来保护子玉王兄?”
巫王哂然:“言不由衷!”言罢,负手握拳,大步流星的朝外走了。
九辰呆了呆,猛然惊醒过来,立刻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巫王已带着晏婴走到了府门口,淡而冰凉的月光,将他的身影拉的老长。
“父王!”
九辰追至院子里,撩袍,重重一跪。
巫王皱眉止步。
九辰有些无措道:“儿臣知罪。儿臣不该拿子玉王兄做借口,其实,是儿臣自己想入威虎军。儿臣是怕父王生气,才不敢说出来。”
“儿臣自小愚笨顽劣,自知没资格乞求父王的宽恕与垂怜。但儿臣可以保证,明日去新兵营报道前,一定恢复到五成体力。父王可以再派医官查验。”
巫王负手立了许久,才冷着脸问:“为何一定要入威虎军?”
九辰一怔,道:“儿臣从五岁起,便呆在那里,每日所闻所见,皆是忠肝义胆、热血报国。儿臣也想成为那样的男儿,横刀立马、纵横沙场,青山埋骨、天地为墓,剑北五年,也让儿臣更加明白自己究竟想干什么。”
“儿臣知道,这不是一国世子该有的志向,可若有机会,儿臣还是想放手一试。”
说到这些,九辰一双黑眸,霎时灼亮起来。这些话,他从未想过在自己的君父面前吐露,他们之间,疏离而冷漠,他没想到,有一日,巫王会像一个寻常的父亲一样,站在他面前,心平气和的问他为什么要做一件事。
巫王沉默良久,道:“复验体力就不必了,按老规矩,向孤证明你有这个本事。”
语落,四道身着血色云纹衣的人影,悄无声息的出现在暗夜之。他们腰间,皆悬着一把通体泛着血色光芒的长刀,刃上,隐有血雾萦绕。
是――龙首四大血卫!
九辰目色一凛,起身,从院的兵器架上摸起一根铁枪,横于身前。
他右手伤势未愈,一摸兵器,立刻有暗红的血,从缠了数层的布条里渗透出来。
那些漂浮在半空的血卫们,却仿佛是嗅到了鲜血的气息一般,掌间化出血雾,血影如幻,齐齐扑向院的少年。
电光火石间,一道凛冽寒光撕裂夜空,九辰提枪跃起,瞬间卷身血雾之。
晏婴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里,急道:“王上,殿下手上还有伤,哪禁得起恶战?”
巫王却抬掌止住他,默默凝视着长夜。
四名血卫分布四方,手长刀铿锵,血刃狰鸣,结成翼阵,困住央少年。他们身形如一,动若鬼魅,一招一式,纵横交错,皆是一道血,几乎将世子府上空染红。
落花辞 第137节
阵内,枪影朔朔,如寒霜落雪、游龙舞蛇,翻搅着血阵,激起道道烈焰寒火。
巫王始终背对着院子,直至血雾消散、铁枪坠地。
四名血卫长刀皆断,复隐回暗处。九辰扶着枪,单膝跪地,一阵剧咳后,偏过头,无声得吐出一口血。
孟梁满额是血的奔过去,哽咽道:“殿下还好么?”
“无事。”
九辰说完这两字,又转头吐出口血。
孟梁早已老泪横流。
九辰却坚持扶着枪站起来,扬起嘴角,倔强的盯着巫王背影,道:“明日,儿臣能去军报道么?”
巫王深深闭目,片刻后,却唤来那年轻医官,道:“今夜,你留在这里,务必照顾好世子。”
那医官恭声应“是”。
巫王没再多言,便举步上了车驾,由晏婴陪着回宫去了。
王驾离去后,九辰立刻扔了枪,急问孟梁:“现在什么时辰?
孟梁来不及细算,忙道:“大约,刚到酉时。”
九辰暗道糟糕,再晚一步,只怕南市的铁铺就要关门了。
孟梁虚惊一场,自顾念叨:“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幸而平安无事。”
九辰惦记着取兵器的事,根本无心听他聒噪,只问:“子彦公子醒后,去了何处?”
提起此事,孟梁就来气,满口抱怨道:“殿下刚离开,那位离侠就闯入府带走了子彦公子。此人出入世子府,如入无人之境,着实可恶!”
“那就好。”
已是暮秋,街上秋风乍起,行人零落,煞是清冷。
南市商铺大半已经关闭,唯有几家老字号还亮着灯。
九辰顾不得伤重和孟梁阻拦,一路飞奔赶到湛卢铁铺,见铺主正在收拾摆在外面的兵器,不由大喜,道:“老伯,我来取白日订做的兵器。”
老人哈哈一笑,道:“我一直等着小英雄呢。”说罢,他转身进了铺里,取出新铸成一把长剑、一把短剑、一柄腰刀和那副挂在壁上的鹿皮弓,悉数交给九辰。
九辰试了试刀剑,无论手感还是力道皆是上乘,当即赞道:“老伯好手艺!”
老人也不谦虚客套,只精神奕奕的道:“好刀好剑方能配得上小英雄,今日,老夫可专门命伙计将炉火烧得旺了些。”
九辰道了谢,临走时,那铺主忽然叫住他,从里面捧出一个铁匣子,道:“傍晚,那位公子来付余款时,将这把追星剑也买下了,说是补给小公子的生辰礼物。”
九辰怔住,默默接过铁匣,打开,盯着匣底那柄古朴无华的长剑,眼睛忽然有些发热。
长街对面,一个白衣少年,隐在暗处,静静打量此间情景,冲静的眸底,褪去了些许荒芜,似有月华沉淀流转。
------------
72.山间初遇
次日,一大清早,九辰便到德门外去等巫子玉同去报道。
巫子玉大小包袱装了足足一辆马车,哪件都舍不得扔下,宫人们只能硬着头皮往车里塞。
马车旁边,晏婴躬身而立,巫王正牵了巫子玉的手,含笑嘱咐着什么。
两名青衣内侍各捧了托盘过去,是巫王特地命尚衣坊为时候裁制的便袍。
九辰拎着仅有的一只包袱,靠在宫墙上,百无聊赖的看着他们“话别”。
行囊收拾完毕,巫子玉越过巫王,悄悄冲九辰挤眉弄眼,用口型比划:“殿下过来。”
九辰虽嫌他累赘事多,也只能过去,没好气的道:“王兄是要将整个玉珪殿都搬到军么?”
巫子玉正拿着两把良弓,左右为难道:“殿下帮我看看,哪把更好?”
抬头,他盯着九辰手仅有的一个包袱,大是惊讶:“殿下只带这么点东西呀?”
九辰懒得跟他废话,拿手指分别试了试两把弓的弓弦松紧,道:“都是三石弓,但蚕丝弦坚韧,对臂力要求极高,王兄是生手,不如选张力大、延展性强的牛筋弦,还能用些巧力。”
巫子玉立刻喜滋滋的命人把那张牛筋弓小心收好,看到九辰试弦的右手,又是一惊一乍:“殿下的手怎么了?”
说着就急切的要拉起九辰的右手查看。
九辰十分嫌弃的避开巫子玉伸来的魔爪,背过手,故作轻松:“试剑时划伤的,不劳王兄挂念。”
巫王看在眼里,给身后的晏婴使了个眼色。
晏婴会意,亲自从袖取出一物,递到九辰跟前,眯眼笑道:“这是王上命杏林馆连夜配制的上等伤药,请殿下收好。”
九辰皱眉,没有接,暗想巫王此举有何深意。
晏婴在一旁催促道:“殿下该谢恩了。”
九辰狐疑不定的接过,恭敬道:“儿臣谢父王恩典。”
巫王微微颔首,扫了二人一眼,道:“军纪律严苛、赏罚分明,若出了差池,连孤都护不了你们。所以,你们务必恪守军规、按时操练,给孤争口气!”
“儿臣遵命!”
“臣遵命!”
落花辞 第138节
威虎军驻地位于城外,隐于群山之间,途须经过许多艰险山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