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乘龙佳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把吏试和府试这两种天壤之别的考试同等排列,朱廷芳不禁对王杰的特立独行有了深刻认识。而朱莹对王杰的说法却有些不以为然,尤其是觉得王杰不识张寿好人心。
因此,她眼珠子一转,当即笑吟吟地说:“照王大尹的意思,这顺天府尹就得和您一样铁面无私,精明厉害的人去当?”
王杰知道这位大小姐特立独行,当下索性直言道:“我就是这意思,莫非大小姐已经有了什么合适人选?”
朱莹嘿然一笑,得意洋洋地说:“当然有!”
她这话一出,别说朱廷芳吃了一惊,就连张寿也不禁吃了一惊。但朱廷芳担心的是朱莹信口开河,激怒了王杰这个一看就铁面无情的顺天府尹,而张寿嘀咕的却是,大小姐这是突发奇想有了什么人选,别是坑人就好。
但很快,两人就被朱莹说出来的那个人选给齐刷刷镇住了:“我爹就很好啊!王大尹你看,我爹可公正无私了,文才武略全都是上上之选,而且他又是皇上的嫡亲表弟,保证不会被人三言两语说动……”
王杰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眼见朱廷芳和张寿那表情也比他好不到哪去,他就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好了,既然那些地痞和恶霸你们都已经移交给了本府,那个刺客也已经交了过来,剩下的你们就别管了,本府自有理论!”
朱莹正想继续再争取给爹爹争取一下王杰的支持,却已经是被朱廷芳给拽住了胳膊:“多谢王大尹,那我们兄妹就告辞了!”
眼见朱廷芳不由分说拖了朱莹就走,张寿沉吟片刻,却不退反进,直接走到了王杰跟前,似笑非笑地低声说道:“其实我也有个人选,请王大尹参详参详是否可靠。”
他说着轻轻蠕动嘴唇,说出了一个人名,随即笑道:“当然,我也就是这么一说。”





乘龙佳婿 第二百六十二章 秋风扫落叶
正月十二这一天晚上的未成功行刺,张寿和朱家人固然没有大肆宣扬,但顺天府衙里直接被送进去一个刺客,外加两伙不明就里被骗去械斗的地痞恶霸被拿了个正着,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风声无数。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早上,已经是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当然,也不是没人非议张寿和朱莹明明没有婚书。却还孤男寡女在晚上同车出游,可因为赵国公长子朱廷芳也在场,这种声音很快就消停了下去。反倒是官场民间全都非常好奇,谁会用如此阴损的办法行刺这对怎么看怎么都是神仙眷侣的少年男女。
而正月十五这一天的大朝会时,还没有交割顺天府尹职务的王杰,在奉天殿内直截了当宣布了宋推官审理的结果,那位行刺未果的刺客,斩立决,不待秋后,两伙地痞恶霸,每人杖四十了,苦役两年。至于大家都最关心的幕后主使,王杰给出了一个很多人都意外的答案。
“那刺客乃是临海大营叛贼放在京城的钉子之一,之前混迹于三教九流,打听朝中内外各种消息,但之前逃散在外的叛贼因为张博士的缘故一一落网,他心中怀恨,就趁着此次有御史和赵国公府相争的机会,试图浑水摸鱼,却不想最终还是落入法网。”
知道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松一口气的答案,这位即将卸任的顺天府尹冷冰冰地环视着反应各异的群臣,将众人表情尽收眼底,随即才看向了御座上的天子。
他其实早一天就面圣了,那个矮小汉子确实是个死士,先是抵死不招,后来反复翻供,一会说是御史指使,一会说是皇后之命,无论如何严刑拷打都得不出一个准确口供,因此禀报皇帝之后,天子既然也默认了,他就用了眼下这个可以公诸于众的答案。
见群臣窃窃私语之后,渐渐又安静了下来,他就淡淡地说道:“除此之外,那个以头撞鼓,告发某位御史陷害地方望族的老乞婆,是因为其孙女被人拐走要挟,这才不得已被人挟制,拼死告状。幸亏她命大没死,而其孙女,我也找到了。”
年三十发生的案子,在衙门封印的这十五天内,竟然就已经有了结果——这其中还包括把张寿和赵国公府朱家丢过来的刺客和地痞恶霸那桩案子给查了个清楚——如此效率,朝官们此时看王杰那眼神,都显得有些不一样了。
不愧是最近一口气接了那么多乱七八糟悬案的王大头,果真是离任也不甩锅给下任!
而皇帝昨天没听王杰提及此事,心下不禁存疑,此时听出了这番话中的未尽之意,他立刻开口问道:“既然被当成人质的孙女被王卿救了回来,那你难不成是从这个诬告某位御史的老乞婆那儿问出了准话?”
王杰面无表情地扫了一眼站位靠天子极近的那批御史,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御史和给事中一样,位卑职尊,这从他们这些台谏官在朝班的位置上就能看得出来。只可惜,本来应该作为喉舌的他们,那种不畏权贵的假象背后,其实却是常常被另一拨权贵当枪使。
于是,他微微垂下眼睑,淡淡地说道:“那老乞婆说,让她去告状的不是别人,就是那位她以头撞鼓告发的御史大人。”
尽管官场中早有类似的猜测,然而,王杰真的这样直截了当说出来时,依旧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其中,那个本来就提心吊胆的陈御史更是又惊又怒,甚至顾不得这是在望日上元节的大朝会上,一下子跳了出来。
“王大头,这是你和朱家勾结,于是血口喷人!”那老乞婆怎么可能知道是他干的!
今天张寿本来是不用来上朝的,然而,王杰却在昨天对他挑明今天需要他到场围观,而皇帝也吩咐他务必要上朝,因此他不得不来。而现如今,他觉得自己今天实在是来对了。
因为难得可以这么轻松自在地旁观别人交锋的场面!
果然,面对那气急败坏的反诘,王杰却依旧不慌不忙地说:“你家一个门房前些日子在外大肆宣称是赵国公府朱家陷害你,被至少数十人现场目击到。虽说你发现事情闹大了之后就把人关在了家里,但是,那老乞婆的孙女已经指认,这个门房见过拐走她的人。”
此话一出,那位四方脸正气凛然的御史简直出离愤怒了。他难以置信,一贯刚直著称的王大头竟然学会了诬陷,一时气得直发抖:“这简直荒谬!那小丫头不过八岁,她懂什么!”
面对那张愤怒的脸,王杰突然意味深长地一笑:“哦?陈御史怎么知道,那老乞婆的孙女才八岁?莫非你见过她吗?”
眼见众多目光倏忽间聚焦在自己脸上,陈御史登时暗叫不好,明白自己是因为一时急怒,上了王大头的当。然而,事到如今,他却只能咬牙硬撑:“那老婆子诬告我在先,难道我就不能派人去查她的底细?”
“查她的底细自然很容易,老乞婆带小孙女在外城乞讨,已经有两年了。但是,旁人只知道是她带着个小孙女,却很少有人会知道,那小孙女到底年方几岁。”王杰说着顿了一顿,突然加重了语气说,“更何况,那小女孩缺衣少食,七八岁却长得和五六岁差不多!”
张寿在看到陈御史被王杰激怒时,就意识到王大头是在用诈字诀,然而,这位顺天府尹在诈开陈御史之口后,竟然从如此细微之处发现破绽,然后撕开一条口子深入,他还是不得不佩服这份缜密。
“那又如何?我派出去打听的人问得很仔细,那老乞婆的孙女就是八岁!”
看到陈御史虽说强自镇定,可额头却渐露汗渍,王杰就继续不慌不忙地说:“那老乞婆常出没在外城一块固定区域,宋推官亲自带人在那儿转了整整三天,问遍每一个人,并没有人知道她孙女的年龄。所以,我请问陈御史,你是从谁口中得知她孙女不过年方八岁的?”
没想到王杰竟然真的会一查到底,那位宋推官又如此仔细,发觉自己越说越错,陈御史索性咬牙不做声,心中却忍不住暗恨那个暗中买通了一个地头蛇下手的心腹实在是混账。
那小丫头的年纪有什么要紧的,竟然特意告诉他,这是从小丫头口中套出来的话,还吹嘘说什么这八岁小丫头虽说蓬头垢面,可洗干净之后却是个美人坯子,养几年便是可人尤物……要不是这样,他怎么会记得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
他正又气又急,可接下来王杰说出的话,却让本来就觉得不妙的他一时头皮发麻!
“就在顺天府衙刑房捕头林老虎带着精兵强将去解救那老乞婆的孙女时,破门之际,里头诱拐她的人却竟然大声嚷嚷,说赵国公府的人杀进来了!一个挟持幼女的卑劣无耻之徒,却和你家那个在外嚷嚷是赵国公府诬陷你的门房用同等手段,实在是太巧了一些。”
陈御史不知道自己背后其他那些御史是何等反应,他只知道,自己被王大头逼到了悬崖边上!他也顾不得那许多,眼睛圆瞪,满脸悲愤地大叫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王大头,你有本事拿出人证物证来,不要在这虚词诬陷于我!”
王杰随眼一瞥众人,见不少人看向自己的眼神都有些复杂,他知道,有些人是觉得自己和朱家沆瀣一气,有些人是觉得自己无凭无据,所以才在这奉天殿上玩弄言语圈套。他哂然一笑,这才直截了当地说:“证据?当然有。”
见陈御史登时如遭雷击,他就冷冷直视陈御史的眼睛:“陈御史,你家那个声称赵国公府诬陷你的门房还在你家吧?”
竭力不去看四周围那些目光,陈御史故作镇定地说:“此人胡言乱语,我将他软禁在家,以防他再出去胡言乱语,败坏我名声……”
“那陈御史可知道,那个诱拐了老乞婆孙女的家伙在落入林老虎之手时,捱不住打,主动供述,他确实碰巧见过你家门房。那次,人是和他上面那个地头蛇接洽,让他出手诱拐人?”
“你大概想不到吧,你派出去做这件事的那位心腹管事,因为根本不认识什么京城地头蛇,所以就用了这个很会溜须拍马的门房出面和人打的交道?而也是这个自作聪明的家伙,对那地头蛇声称自己是赵国公府的人,又让那地头蛇吩咐诱拐的家伙遇事如此叫嚣。”
“只可惜,你那个门房是自以为聪明。他打着你的名义在顺天府衙和大兴宛平二县衙关说人情不止一次,早就留着案底。我之前那几任顺天府尹都是息事宁人的性子,几任县令也都是没担待的无能之辈,所以也没动他。可他千不该万不该自作聪明撞到我手里!”
王杰的声音一点一点提高,最终那凌厉的斥责在这奉天殿中回响,而陈御史则是面色一点一点地发白,脚下不知不觉往后退,最终竟是下意识地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当他最终如梦初醒时,却已经只能从下往上仰视其他人的目光,看到那些或鄙视或轻蔑,或叹息或怜悯的目光,他就知道,自己这次恐怕是糟糕了。
就算大皇子能够入主东宫,日后能够登基为天子,恐怕他也永无翻身之日!
而其他那几个本来还挺镇定的御史们,眼见陈御史被王杰步步紧逼的攻势给打击得体无完肤,最终一败涂地,他们一时也全都面如土色。谁能想到,陈御史其实是栽在他家那个门房手里!他们家里有没有这样的仆人?再想得深入一点,有没有这样的家人?
因此,当王杰转而看向他们的时候,他们仿佛觉得对方那眼睛里尽是择人而噬的凶光,无不双膝发软,头皮发麻,后背出汗。然而,就在他们等待判决的时候,却只见王杰对他们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却显得有些冰冷。
几乎是下意识的,素来和陈御史关系不错的隋御史立刻站了出来,痛心疾首地说:“皇上,臣驭下不严,家里竟是出了几个没有证据就胡乱攀咬赵国公的刁奴,臣实在是罪该万死!不论之前官府中和臣有关的案子到底是真是假,但到底说明臣官声有暇。”
“臣辜负了皇上的信任,臣请辞监察御史!”
与其被王大头再揪出什么乱七八糟的罪名来,还不如赶紧自己滚蛋,兴许还能保住名声!
隋御史这一带头,其他三个御史顿时如梦初醒,纷纷站出来告罪,先避重就轻地自诉御下无方,以至于家中出了如何如何可恶的刁奴,然后也不敢说去衙门告发他们的那些罪状都是瞎掰的,只能学隋御史那样含糊其辞认个错,最后诚恳到字字泣血地请辞。
眼看王杰撕开一个口子后,敌人就陷入了全体大溃退,张寿不禁暗自呵呵一笑。可下一刻,他就只见王杰看向了自己,竟是微微眯起眼睛对他一笑。紧跟着,这位人人道是一本正经的强项大佬,就轻描淡写地说出了几句话。
“各位御史如此诚恳请辞,着实是高风亮节,须知我还没来得及查完所有案子呢。”
张寿分明看见,当王杰把话说完时,刚刚诚恳请辞的众人齐刷刷转头看向王大头,那眼神之怨毒,仿佛是想要把人直接吞下去!虽说他料到王杰不可能有那么大能耐,把一桩桩子虚乌有的诬告案子都查明白了,可人明明已经大功告成却还自揭底牌,他还是不无意外。
然而,皇帝却清楚王杰是什么样的人。王大头确实还是那样强项,刚直,并不在乎他人的目光,他人的看法,所以兵行诡诈,让诡诈之人露出真面目之后,这位顺天府尹就不愿意继续诡诈下去,而是选择把真正的事实直截了当摊开在所有人面前。
这样的臣子固然不讨大多数人喜欢,他却很中意。
当下,他就示意一旁的内侍高宣肃静,然后在众多朝臣的注视下,沉声说道:“罢陈迹监察御史之职,交由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三司审理其仆诬陷大臣,勾结奸人,诱拐民女之事。余下请辞者,照准。”
刚刚还对王杰怒目相视的几个御史登时打了个寒噤,再也不敢有什么侥幸心思。皇帝都已经直接动用三法司来审陈御史了,要是他们不识相继续恋栈不去,那回头三法司合审的人,岂不是一定会再加上他们?




乘龙佳婿 第二百六十三章 童言无忌
当这一场并不算漫长的朝会结束之后,群臣鱼贯退出奉天殿,顺天府尹王杰的身边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纵使王杰算是葛雍的忘年交,可葛氏弟子诸如户部尚书陈尚等等,往常就都对这位油盐不进的王大头敬而远之,现如今就更加如此了。
一个刚刚在一场朝会上干掉五个御史的三品大佬,谁能够等闲视之?
张寿倒是想和王杰去说几句话——毕竟,今天他还是被这位顺天府尹给叫来的,然而,王杰比他官阶高太多,人自顾自地扬长而去,他也不好去追。可是,落在后头的他刚出奉天殿不多久,突然就听到斜里传来了两个稚嫩的声音。
“老师,老师!”
“四弟,你轻声一点儿,这么多人,别给老师招惹麻烦!”
他停下步子侧身一看,却见是四皇子一溜烟跑在前头,三皇子紧随其后。两个小家伙都还是小短腿,婴儿肥,一个穿红,一个着绿,小袄紧紧裹在身上,就仿佛是年画上的童子来到了人间,瞧得他忍俊不禁,干脆也不管四周围其他人什么目光,径直迎了上去。
“二位皇子怎么跑到这奉天殿前头来了?”
“本来正月初一我们就想出宫了,可父皇不答应,这都元宵节了,我和三哥还没给老师拜过年呢!”四皇子气喘吁吁地停下步子,随即就开始一本正经地整理冠服,最终肃容对着张寿深深一揖道,“老师在上,弟子有礼了。恭祝老师新年安康如意!”
“恭祝老师新年安康如意!”三皇子顾不得责备四皇子,赶紧也跟着整理衣冠深深行礼。
张寿没想到这兄弟俩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以弟子姿态如此拜年,愣了一愣之后,他赶紧上前一手一个把他们搀扶起来,随即便退后一步,笑着作揖还礼道:“你们有心了。这大过年的,我也不曾给你们拜过年。祝二位皇子新年安康,心想事成!”
这心想事成四个字,顿时戳中了四皇子的心思。他喜上眉梢地迸出一声谢谢老师,随即就立刻上前拽住了张寿的袖子,悄声说道:“老师,你给我和三哥布置的功课,我们都做完了,我们还练了很多字,没有偷过懒!你和父皇说,让我和三哥跟张武和张陆去邢台好不好?”
前头那犹如汇报假期状况似的话,张寿越听越像是小孩子要糖果吃前的讨好。果然,很快四皇子那匪夷所思的要求便接踵而至。他呵呵一笑,直接反问道:“你为什么想去邢台?”
之所以是你,而不是你们,正是他发现三皇子在后面满脸急切地拖拽四皇子,可前面这位却根本不理会。而此时面对他的问题,四皇子脑袋昂得高高的,理直气壮地说:“因为张武和张陆能去邢台,是我向父皇推荐的!”
张寿最初以为这话不过是小孩子表功,可看到四皇子坦然仰头直视自己的眼睛,而三皇子在他的目光直视之下,犹豫了一下之后,竟然对他微微点了点头,他就意识到,这听上去不可思议的话竟然是真的!
虽说他在此前上呈给皇帝的计划之中,那是从京畿逐渐向整个北直隶推广,但与此同时,派最得力的人切入江南,一面在海商当中寻找是否有海外优秀棉种的存在,一面通过织染局进行铺开,可大皇子突然主动请缨去江南,而皇帝却把人派去了沧州,这确实出乎他的意料。
所以,本以为会负责京畿推广的张武和张陆却去了邢台,这消息传来时,他虽说有些意外,但想想大皇子,那就觉得顺理成章了。可结果,这两人竟然还是四皇子推荐的!
他看了一眼已经远去的其他官员们,见这空旷的广场上除却那些宫人内侍,竟是只剩下了他们师生三人,他就看着四皇子,郑重其事地问道:“那么,四皇子想要去邢台干什么?”
“不是我,还有我三哥!”四皇子一把将三皇子拖上前来,也不管后者急得都要哭了,却是一字一句地说,“我对父皇也提出过请求,可父皇说,让我好好想一想,因为这就意味着和大哥做对……可我现在想通了,如果大哥做得好,谁都抢不过他的风头!”
“可如果他做得不好,那么凭什么嫉妒做得好的人!我不是去和张武张陆抢风头,我只是想和三哥一道看一看,出了京城的天下,到底是什么样子,天下百姓到底是过得什么日子!我不想和晋惠帝一样,听说饥民饿得没饭吃,却竟然在那问为什么不吃肉糜!”
张寿记得,这是自己不久之前在半山堂中讲过的故事,可贵介子弟们的反应却截然不同。如张琛等看似桀骜不驯,实则开明的,当时就讥讽晋惠帝不知民间疾苦,至于某些愿意一辈子混吃等死的富贵闲人,则是完全不以为然。天塌了有高个顶着,关他们何事?
可四皇子却牢牢记住了,对于他这样的出身这样的年纪来说,确实还算难得。因此,张寿忍不住仔仔细细端详着眼前这个过了年才刚七岁的皇子,心中突然生出了一个念头。
怪不得当年太祖皇帝会不愿意立长,而是宁可立贤;怪不得很多皇帝会立幼立爱……至少就眼前的他来说,那肯定是觉得四皇子比大皇子和二皇子这一对兄弟懂事无数倍。而且,当了四皇子好几个月的老师,他能够确定,这不是背后有人教,而是天生的资质。
然而,发现英主就眼睛一亮五体投地顶礼膜拜,那是仁义礼智信的古人——对于曾经历过蔑视权威、怀疑权威乃至于打倒权威的年代,习惯了怀疑一切的他来说,最初的惊奇过去之后,他看四皇子也就很平常了。
人小鬼大的小天才,他还见得少吗?
他嘴角一勾,露出了一个和煦的笑容:“四皇子有这样的心思,那很好,但是,要走出京城的话,你可以循序渐进,第一次出京就想去邢台这么远的地方,那就好高骛远了。而且,张武和张陆是去做事的,你和三皇子跟过去,反而容易让他们分心。”
“不不不,我和三哥可以帮他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啊,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见四皇子说得振振有词,张寿暗自呵呵,随即却收起笑容板起脸:“四皇子觉得,你们以皇子的身份亲临,就真的可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吗?可你想过没有,除却皇子的身份,你还能做什么事情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亲耕?是劝农桑?还是视察民间?”
他语气骤然转厉:“你想过没有,这些事情适合一个才只是刚刚启蒙,连爵位都没有的皇子去做吗?你这样心心念念想着要去邢台,在别人看来,不只是要和你大哥争风头,而是要和他争东宫。我问你,你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和决心了吗?”
四皇子被张寿问得面色煞白,然而,更加惊惧的却是三皇子。他一把将四皇子拖到了自己身后,随即使劲吞了一口唾沫,努力解释说:“老师,你别听四弟的话,他只是贪玩,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绝对没有那些坏心思,你千万不要误解他的意思……”
眼看三皇子张开双臂,挡在四皇子面前,张寿想起朱莹告诉自己说,两兄弟只差几个月,从小一块长大,感情非常好,皇帝又常常把他们带在身边逗弄,却不教政务,把人养得颇有些娇憨,他不知不觉就收起了刚刚那正色,干脆在两人面前蹲了下来。
“邢台也好,沧州也罢,这些即将有大风波的地方,是大人们去斗智斗勇的,你们还小,不懂得如何对付那些成年人的敌意。所以,别为了一时好奇,把自己陷进泥坑里去。”
见四皇子咬着嘴唇不做声,他就和颜悦色地说:“如果四皇子只是想走出京城,看看平民百姓是如何生活的,那么我可以帮你们,比方说,去我曾经长大的融水村,去葛老师曾经隐居过的翠筠间看看。先看祥和,再看纷争,这就和读书一样,要的是循序渐进。”
听到这里,三皇子终于如释重负,他立刻郑重其事地躬身行礼道:“多谢老师教诲。我以后一定会好好看着四弟,不再让他乱说话!上次他在父皇面前冒冒失失推荐张武和张陆,父皇差点发怒,这就已经很惊险了,我没想到他还不知道改!”
他一面说,一面侧过身子瞪了四皇子一眼。对于素来显得腼腆而懦弱的他来说,这是非常少有的举动。见四皇子还有些不服气,他就低声斥道:“你刚刚这话是对老师说,要是对外人说,你知道会惹出多大的麻烦?”
1...108109110111112...4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