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那就是说,讲究的是摆盘和意境,惜福养身,不会暴饮暴食?而身为阁老,估摸着为了形象考虑,就算喜欢吃甜食也会相对节制?”
见皇帝越发不解地看着他,张寿就笑道:“如此说来,孔家人应该一般都很长寿吧?”
这一次,皇帝顿时似笑非笑地点头。而张寿立刻笑了起来——只要没有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再加上一直清淡量少的饮食习惯,又因为位居高官,而拥有这年头相对较好的医疗资源……那么孔大学士就算被朱廷芳气得告病,多半也是没什么大碍的。
别用皇帝这种生物的寿命长短来衡量这年头很多宰臣的寿命长短。要知道,宰相和阁老之类的高官,只要不是横死,一般来说性命比皇帝都长太多了。
想到能熬到阁老的人起码五十开外,退休时很多都七十多了,他就若无其事地说:“虽说朱大公子在孔家应该是大闹了一场,但恕我直言,皇上这时候派个人去孔家探望一下,如果人没有大碍,那么,派孔大学士去接了大皇子回京,应该比谁都适合。”
“朱大公子指斥那位孔博士的罪名,那是货真价实的。而他说孔家有家仆弃主而逃,这应该也是真的。既如此,孔大学士现在应该是处于挺尴尬的境地,若是朱大公子真的上书弹劾,他说不定就要顺势乞骸骨了。所以,皇上派他去接大皇子,他应该会乐于表明心迹。”
皇帝微微一愣,想起孔大学士虽说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当初也号称新派中坚,力主提倡海外番邦中人来大明朝贡乃至于修学,也有限度地支持官船航行各国,了解天下各邦情报,进一步完善太祖梦天帝后制造的球仪,然而,江阁老下台之后,人就显得相对保守了。
而他并没有正式确定内阁首辅,并不仅仅是因为孔大学士当初也隐在背后对朱泾父子下黑手,也是因为顾虑到孔大学士的政治态度。果然,人还没当上内阁首辅呢,就已经在立场上偏离了最初,甚至对他一力提拔的大学士张钰也有所排挤。
至于应声虫似的吴阁老,那就更不用说了,孔大学士毫不吝惜地表现出了嫌恶和鄙夷。
想来孔大学士是觉得,如若内阁三人都是帝党,那他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当然,官场和士林估计也要对其群起攻之……没看朝中大多数官员,对孔大学士都挺支持的吗?
所以,虽说如今越来越膈应孔大学士,但皇帝深知自己能越次提拔人进内阁,但要是能力不够强大,脸皮不够厚,估计能也存活不了多久。
毕竟如吴阁老这样笑眯眯却极其能扛弹劾的人,在朝中是很少见的。张钰在初入阁之际,也在私底下诉苦说,无论是分票,还是最终票拟,乃至于面对六部都察院的不服甚至攻谮,他都有一种举步维艰的感觉。
于是,皇帝在仔仔细细考虑了好一阵子之后,最终开口对楚宽说:“也罢,你以太子的名义去孔家一趟,探望孔大学士,如果人状况不错,就说朕有意让他去皇庄接回大郎。”
“皇上,孔大学士上次曾经在经筵上当众说,慈庆宫最好用目不识丁的内侍。所以……”
楚宽虽说没把话说完,但在场众人全都醒悟了过来——要是楚宽去的话,哪怕孔大学士没病也会装病请辞,哪怕回头弄假成真也在所不惜,因为楚宽探望这件事着实是重重的打脸!
见皇帝顿时卡了壳,张寿看出皇帝似乎想让三皇子的人去施恩,心中不禁一动。可话到嘴边,他看到三皇子欲言又止,当下就笑问道:“太子殿下是不是有什么更好的主意?”
朱莹虽说不太理解张寿干嘛还要保孔大学士,可明显这建议皇帝听进去了,也很中意,她也就没有反对,刚刚听到皇帝叫楚宽去,她明知不妥却还不说话,见楚宽自己揭破了这一点,她甚至还有些遗憾。要真是楚宽跑去,孔大学士一怒请辞,这多痛快?
因而,听到张寿突然问三皇子,她不禁又生期待。毕竟,三皇子从前经验不足,说不定会出一个皇帝觉得很好,其实又像刚刚那样挺坑的主意呢?
果然,下一刻,她就只听三皇子犹犹豫豫地说:“父皇,儿臣身为太子,自然不能随便出宫去,但儿臣以为,四弟是不是可以去探望一下孔大学士,然后……”
还没等三皇子把话说完,朱莹就立刻大赞道:“好主意!”四皇子那熊孩子冲动易怒,素来对孔大学士没好感,说不定还能把人气出个好歹来!
张寿顿时哭笑不得地阻止道:“莹莹你别添乱!太子殿下您仔细想一想,让四皇子去和孔大学士说,请他去皇庄接大皇子,然后安抚那些被人蛊惑来的乱民?这合适吗?”
这下子,三皇子登时一愣,随即就醒悟到自己竟是关心则乱了。四皇子去探望还行,去转达这么一件事,那却是万万不合适。而明白了这一点,他想想就开口说道:“儿臣知道父皇是想让儿臣树立起重孝悌的名声,但儿臣现在想明白了,这不合适。儿臣觉得……”
“儿臣觉得,还是以父皇的名义去派人探望孔大学士,并传达派他去接回大哥的旨意,这样更妥当。至于人选,儿臣觉得,是不是可以派秦国公去?秦国公素来在文官当中风评不错,而且,他如今主理顺天府,孔府那些仆从弃主而逃还卷走财物的事,也能有个说法。”
见三皇子终于给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建议,张寿顿时暗自舒了一口气,心想这人选才对。可一旁的朱莹却在那不满地嘟囔道:“既然如此,我爹岂不是也挺合适的?”我爹去那就不是探望,而是去挑衅,去示威了!孔大学士不一怒请辞才怪!
张寿见皇帝一副我没听到朱莹你说什么的表情,只在那冲着三皇子欣慰至极地点头赞同,他忍不住以手扶额,随即低声说道:“莹莹,你不觉得报仇最好的方式,是让人呆在你眼皮子底下,时不时戳他一刀,让他痛彻心扉吗?孔大学士要是请辞了,那可就真的是……”
他顿了一顿,意味深长地说:“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以他的名望,回去哪个书院都会把他奉为上宾,到时候桃李满天下,教出一大堆学生充斥朝堂,你不觉得这更加膈应?”
朱莹登时眉头舒展开来。她立时重重点头道:“你说得对,他要是跑了,日后我们不但得防着暗箭,还得防着他东山再起。君子报仇,从早到晚,不能让他跑了!”
乘龙佳婿 第七百一十六章 虎口夺食
皇帝原本召见张寿的目的,因为朱莹这个重要的目标人物竟然自己回来了,于是显得不合时宜,但好在也没有白费,因为张寿提出了一个可行性很高的人选和解决方案,而三皇子则在张寿提出那个人选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探望者的难题也给解决了。
然而,他正饶有兴致地看着张寿逗朱莹,可下一刻张寿却突然词锋一转:“皇上,本来臣今天是预备请假不去九章堂的,还打算把昨夜事情原委写成奏疏送上去,但宫中突然传召臣来上早朝,那奏疏自然是也不用写了。”
“然而,正如同有些话不能写在奏疏上,有些话臣也没办法在朝上说。”
见皇帝露出了颇为好奇的表情,三皇子这个太子亦然,张寿大略提了提花七那些机关建功,看到皇帝并不意外,他方才说出,某些潜入的贼人直接就是密道出口司礼监那济民善堂的。这下子,之前还一副漫不经心模样的天子,那张脸恰是瞬间由晴天转为雷雨天。
“岂有此理,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皇帝几乎不假思索地怒瞪楚宽,可瞪完之后,见楚宽满脸无辜,他才猛然醒悟到,这事儿眼下还真是怪不得楚宽,人家根本就不是司礼监掌印了!
而就算楚宽是司礼监掌印的时候,对那些善堂也并不能说是了若指掌……而且楚宽还几次三番对他说,既然太祖规矩就是宫中尽量少用阉宦,那么,哪怕是弃儿,精心培养之后阉割入宫为奴,那却也违背了太祖本意。
还是该沿用当年旧制,将外族幼童阉割后从小培养,并严惩民间弃儿不举者,这才是太平盛世的治平之道。所以,司礼监若要开善堂,也应该是那些纯粹的善堂,而不是为了遴选资质上佳者充入司礼监。
而皇帝最终压下怒气重归平静时,朱莹却有些忍不住了:“这样骇人听闻之事,足可见那善堂是挂羊头卖狗肉,皇上干脆把这种腌臜地方封了吧,否则张园的密道挖开一次就有第二次,以后阿寿岂不是防不胜防?他那天工坊这么重要,怎么能留下这样的后患!”
楚宽顿时欲言又止。然而,他还来不及开口说话,张寿就已经笑着说道:“善堂这种事物,由心怀善意的人来经营,那是经世济民,惠及贫苦,但由心怀恶意的人来经营,那却是藏污纳垢,暗藏不法。臣斗胆请求皇上,将这善堂移交给臣来经营。”
见朱莹瞪大了眼睛,皇帝也大为震惊,他就坦然说道:“说实话,如今天工坊中工匠虽多,但各种奇思妙想也很不少,所以人手只会越来越缺。而自从座钟玻璃之类的东西不断面世,到臣这里来挖人的也越来越多,哪怕最紧要的那些人未必会为之心动……”
“但天工坊的其他人,未必就经受得起那个诱惑,哪怕已经预先做了防范也没用。而且想,现如今在京畿地面上,已经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手了,而招学徒的话,不免要担心会不会招进探子。如果皇上允许的话,臣希望能把那座善堂中的孩子,作为学徒来培养。”
朱莹这才恍然大悟,但随即却有些担心地问道:“阿寿,你就不担心那些孩子从小就被人教坏了,到时候不但不感激你一片好意,反而心存怨恨?又或者受人指使来刺探你那天工坊里的机密?”
“当然担心啊。”张寿呵呵一笑,却是冲着楚宽说,“所以我希望楚公公帮忙去甄别。如果这其中把进宫作为人生目标的孩子,那么就麻烦楚公公帮个忙,把他们转到司礼监的其他地方去。破坏人家的毕生心愿,那就没意思了。”
“剩下的孩子,臣会让阿六和其他人在日常时间再慢慢遴选。说实话,臣这里除了那些研究项目,没什么好刺探的。而那些研究项目,从奇思妙想到真正变成现实,还有很多路要走,至于就算成为现实了,工匠只会知道自己负责的那部分。”
“那些成品的图纸,也不是一般工匠能接触到的。”
“如果将来识文断字,学会各种足以堂堂正正谋生的手艺,在天工坊里有了一份工作之后,这些孩子还要被所谓的父母长辈,又或者对他们谈不上多少恩情的旧主要挟,做什么刺探以及别的腌臜活计,那么,臣也没办法,只好发现一个就绑一个送去衙门法办了。”
“当然,如果成为能够主导一个项目的领军人物,臣相信,他们已经足以和这时代任何一个精英媲美,那时候,他么的眼界就应该不至于再局限于那种明争暗斗的领域了,有道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楚宽一下子就听明白,张寿竟然是在影射他当初在兄长要挟他做事后的那番决断!他一面暗叹这样一个明明各方面都和他很投契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和他成为知己,一面在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要再游说一下皇帝,让张寿能够走进藏有更多太祖遗稿的古今通集库。
而皇帝听张寿详细阐明对那座济民善堂的未来打算,他的眉头终于渐渐舒展了开来。虽说张寿这是从司礼监那儿虎口夺食,但这样的虎口夺食,对他并没有什么不利之处——顶了天是司礼监失去了一个基础,但那本来就是某些人自找的!
而且,善堂不善,传出去的话,这个污点不是司礼监的,而是他这个皇帝的!
即便如此,他还是不动声色地看向一旁的三皇子:“三郎,你觉得如何?”
三皇子听张寿这般说,心里只觉得十分赞成,可父皇突然问到自己,他就意识到,父皇大概不那么希望看到他一味赞成,而是希望借他的嘴来挑挑毛病。因而,他绞尽脑汁想了一想,最终开口说道:“父皇,这次济民善堂出事,司礼监固然有责,但罪只在一小撮人。”
“但最重要的是,善堂这种行善之所,没有监察也会沦为藏污纳垢之地。老师这主意固然非常不错,但儿臣觉得,是不是要派一个监察的人?而且,监察的人不能是固定的,而应该一定期限轮换一个,如此方才有监察之效,就如同朝廷的御史一样。”
朱莹没想到三皇子竟然这么说,一时眉头倒竖:“所谓监察的人也不是没有私心的,看看朝中那些御史就知道了,乌七八糟的人还少吗?太子殿下说要轮换派人监察……这监察的人从哪挑?怎么保证他们能够大公无私?”
皇帝见三皇子被朱莹问得面色发红,他就没好气地说:“莹莹,你又欺负三郎!”
“我哪敢欺负他!”朱莹顿时叫起了撞天屈,“我是就事论事!做事难,监察更难,阿寿你说是不是!”
张寿见朱莹竟然和三皇子抬杠,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尤其是看到两个人这会儿都一脸委屈,他就不得不做和事佬,笑着提出了一个终极解决方案。
“其实很简单,挑一个肯定会认认真真监察做事的人就行了。比方说,太子殿下自己,又比方说,四皇子。”
“至少,皇上应该能够确信,以太子殿下和四皇子一贯的正义感,绝不会纵容善堂中有什么藏污纳垢之事。当然,宗室之中也不至于没有其他合适的人,之前跟随四皇子一块在慈庆宫读书的江都王那个侄儿郑钥也不错,大宗正举荐其他正直宗室也可行。”
还能这样?
三皇子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但随即就连连点头道:“老师说的是,四弟虽然毛病很多,但素来眼里不揉沙子,绝对不会放纵人的!郑钥也是个好孩子。宗室有点事做,那就更好。”
皇帝原本还觉得三皇子终于成长起来了,可看到张寿轻飘飘地反将一军,他还是不由一阵牙疼。虽然原则上已经决定答应张寿,但他还是想要为难人一下。
“那这善堂,你打算交给谁?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你家阿六一面当着你最得力的护卫,一面还居然兼管家的活,难不成你现在还要让他再去管着善堂里二百多个孩子?就算能者多老,好像也不应该被你这样当成牲口使唤的吧?”
“皇上说笑了,阿六如果是牲口,那也是千里马。不过,他如果去管善堂,那么甚至用不着一年,善堂里的孩子都会变成锯嘴葫芦。那倒是当兵的好材料,但臣要的是思路活跃的工匠学徒,不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的哑巴。”
张寿这一次却直接拿着不在现场的阿六开涮,见皇帝顿时一乐,三皇子一脸赞同,朱莹则是笑得花枝乱颤,反而是楚宽和花七反应平淡,他这才慢条斯理地说:“而且,皇上太小看臣了,臣又不是什么事都必须要出动阿六。比方说这座善堂……”
“臣连名字都打算继续沿用从前的,只要换一个经管人就够了。比如说……家母。”
没人误会张寿这说的是生母张寡妇,毕竟,人死了都已经很多年了,而吴氏这个养母一直以来的存在感都很薄弱,更多时候都是依附张寿而存在的。
所以,听到这样一个人选,皇帝不由得先犹豫了片刻。
而张寿没有给皇帝驳回自己这个人选的机会,当下就举出了自己的理由:“家母出身贫寒,当初阿六也是她好心捡回去的,所以她一定能够设身处地为那些被弃孤儿着想。而她固然从来没有管过这么大的事情,但是,她和赵国公府常有走动,非常敬重太夫人和九姨。”
“以太夫人和九姨的人脉阅历和智慧,在很多方面都能够指点她。而最重要的是,京城不少富贵人家都常有做善事的习俗,寒冬舍粥、舍药、舍寒衣,但俗话说得好,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让贫儿学会一技之长。而且,善堂这种事物,确实需要整顿,否则隐患太大。”
“臣通过阿六了解了一下,这家济民善堂背后的虽说是司礼监,但并不是说,这学堂中的人就是读书不干活,而是半工半读。他们都是从小就做力所能及的活,据说这是为了让他们不忘本。但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教会一群读书认字的孩子,他们能比常人多做些什么。”
“而且,因为经管的人是司礼监的关系,济民善堂中大多数都是男孩,只有极少数是女孩,就算是这些女孩子,平日也并不和那些男孩子一块读书,从小做的就是那些打扫做饭之类的杂活,包括照顾更小的孩子们,每日做得就是仆妇的活。可以说,所谓老师也从来不让男孩子把女孩子当成伙伴,而是把相同出身的她们视作为牛马,不许他们有任何往来。”
见朱莹脸上已经明显露出了怒气,张寿就一字一句地说:“可众所周知,弃儿难道还会男多女少?不,按照大多数百姓重男轻女那根深蒂固的念头,一定是男少女多,那么济民善堂本来该人数更多的女孩子们,却去了哪儿?”
“如南城汪四那种恶贯满盈之徒,他那善堂里卖给青楼楚馆乃至于那些私窝子的女孩,安知不是从诸如济民善堂这种所谓做慈善的地方来的?退一万步说,司礼监养大幼童是为了宫中需要内侍,但宫中才需要多少内侍?难道宫中不是更需要宫人?”
“所以,司礼监的这家济民善堂,从根子上就已经歪了!他们甚至没想过去买一些纺车,让女孩子们从小学习纺织,由此让她们能渐渐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而是让她们一辈子仆妇做到底,而善堂里的仆妇,就是这样来的。这座善堂从来就不善,济民二字更是无从说起!”
楚宽没想到张寿竟然如此敢说,哪怕知道人肯定是仗着皇帝对其多有容忍,一旁的三皇子也不会坐视,可这样的畅所欲言,就连他现如今也很少这么做了。
于是,哪怕知道自己和张寿仍然不是一路人,他还是轻声说道:“皇上,阉割火者,乃是太祖皇帝从起事最初就深恶痛绝的制度,所以方才会严格限制阉宦数量。而司礼监没办法突破数量这一重枷锁,因而就不免把精力放在了质量上。”
“就如同当初我收的那个随侍……他便是品学兼优,却不愿意入宫为内侍的。”
听到这里,皇帝终于再也忍不住了:“好了,都不用说了,这座善堂,就别再留给司礼监了,但若是还如同从前一般光景,别怪朕收回!至于司礼监……攘外必先安内,三郎,你好好想一想怎么处理,这是朕给你的一道功课!朕已经清理过一次,不耐烦再来第二次了!”
乘龙佳婿 第七百一十七章 同心,异心
家里虽说进了贼人,但从皇帝那儿讹诈到了一座善堂以及内中两百多个孩子作为补偿,张寿自然心满意足。而朱莹气急败坏地从怀柔皇庄赶回来,找皇帝诉苦时又恰逢张寿在,那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告退离开的时候脚下生风,那真是畅快到了极点。
于是,之前才大发雷霆的天子眼看人家准小两口成双入对地并肩离开,他不禁酸溜溜地说:“你们说,有没有可能让这两个人彼此之间误会一场?”
花七已经领会到了皇帝此时那点恶趣味,却是先轻轻后退一步,随即就足尖点地,悄无声息地消失得没了影。而楚宽同样不想掺和到皇帝这非常滑稽的设想当中,可他就不像花七那样好运地及时逃之夭夭了,因为皇帝直接就朝他看了过来。
于是,之前才被皇帝指着鼻子大骂了一顿,在张寿看来差点就没被推出午门斩了的楚公公,此时却是直截了当地说:“皇上恕罪,张学士之前那般拼命转圜,这才暂息了皇上雷霆之怒,奴婢不论是从哪一点来说,都不可能落井下石。”
“你还好意思说!”皇帝本来只是开玩笑,可此时楚宽这么直言不讳,他就不禁怒道,“还有,把奴婢这两个字给朕收起来!朕是让你在慈庆宫伺候三郎笔墨,但那是让你给他当能够诤谏的师友,没让你把那些诚惶诚恐的徒子徒孙都往门外推!好了,你给朕下去!”
三皇子在旁边迷惑不解地看着,眼见楚宽倒是依言退下,但父皇那张脸就更黑了,他犹豫许久,心想父皇刚刚那关于张寿和朱莹的话题万万接不得,既如此,还不如继续说楚宽。于是,他忍不住低声问道:“父皇,楚公公他……”
“什么都别说了。你也好,别人也好,还能比朕更了解他?”皇帝恼火地哼了一声,最后淡淡地说,“三郎,皇帝是孤家寡人,因为太多人都会倚仗你的宠信作威作福,很少有人能不变。朕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始终一如往昔的表兄朱泾,还有……”
“还有就是楚宽。”
虽然很恼火,但皇帝还是吐出了这么一个名字。见三皇子少有地露出兴致盎然听故事的表情,可当他仔细端详时,这孩子却又慌慌张张地板起了一张严肃的脸,他就笑道:“是不是很奇怪刚刚朕为什么一进来就发火?其实,朕听到了楚宽对张寿说的话……”
当皇帝正在教育太子的时候,张寿和朱莹也并肩出了慈庆宫。虽说还没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但昨夜发生了这么一连串事情,哪怕他们都毫发无伤,但心情却不可能没有起伏。因此,两个人走着走着,朱莹就不由得轻轻拽住了张寿的袖子。
“昨天晚上听说有乱民围过来的时候,我那会儿就想,该怎么杀出重围,该怎么突破路上重重拦截赶回京城,会不会浑身浴血冲到你面前,把你吓一大跳……结果最后是我自己被那帮战斗力贫弱的家伙吓了一大跳。”
原本以为是一场艰难的战斗,结果却是大小姐率领一群全副武装的精兵强将,迎战一群高喊口号的赤脚农人……而且高喊口号的那个战五渣还被第一时间干掉了,其余人等被喝问了一番后,就慌忙痛哭请降。换成是张寿自己,他也觉得自己会在错愕之后怀疑人生。
可这会儿,他知道朱莹并不需要自己对昨夜这件事评论什么,听完就笑眯眯地开了口。
“我之前对娘说过,你生来就是个幸运的姑娘,这份幸运一定会长长久久陪你到永远。所以,我在你来之前才会对皇上说,我要是带人去接你,那才是给你添麻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