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乘龙佳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天赋也许没有那么大区别,但是,他是真的做不到三皇子这样努力和用心!
而丢下一颗重磅炸弹,张寿这才笑眯眯地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自己那个年代,这阵风都已经过去了,理科生扎堆乃至于高考分数线高过文科生的时代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文科分数线年年比理科高一大截。
然而,在他看来,理科也许是很多人心中永远的痛,但理科永远是筛选一小撮天才的试金石——也就是那一小撮人做出的成就,可以推动整个文明,尤其是现在处于先进和落后分界线上的大明。毕竟,太祖皇帝那些划时代武器带来的红利,迟早有吃尽的时候。
一顿午饭,他照旧是被三皇子留下陪吃,对于这样特殊的待遇,他也没有什么战战兢兢,反而还饶有兴致地点评了一下皇帝特意拨给慈庆宫的那些御厨手艺好坏——常吃的他甚至能分辨出来,这是又换了人的结果。
三皇子对吃不那么在意,四皇子却不一样,立刻叽叽喳喳也加入了讨论。至于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标准,早就被他丢到了九霄云外。虽说这声音足以传到隔壁侍读们用餐的地方,但他却毫不在意,直到有人突然风风火火闯了进来。
“太子殿下,四皇子,哦,张学士您也在,那是正好。”
再次亲自来充当传话人的陈永寿见此时三个人非常齐全,他顿时稍稍舒了一口气,再一瞥发现桌子上的碗碗盘盘都已经被扫了个干干净净,他情知这顿饭已经吃完了,就满脸肃然地说:“皇上召见阁臣议事,请太子殿下和四皇子一同去旁听。”
这话说完,见三皇子立刻一把将四皇子拉了起来,他就笑眯眯地请了那兄弟俩先走一步,等一步三回头的那个小的总算被大的给强行拽走,他甚至还到门前看了一眼,确保四皇子不会再跑回来,这才匆匆又来到了张寿面前。
“张学士,高丽刚刚派人来报信,只来得及说了两句话就昏死过去了。其中一句说是……高丽王薨了!”见张寿顿时愕然,陈永寿很想说自己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觉得不可思议,皇帝更是一怒之下冷冷说了一句莫不是杀人灭口,他就赶紧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之前四皇子他们已经去过会同南馆了,高丽使团那几个人估计也吓得够呛,如今皇上要和内阁几位大学士商量出一个子丑寅卯来,却不仅仅因为人说高丽王死了,而是因为……”
“而是因为那家伙另一句话,大王大妃摄政,请者山君回去入嗣先王……也就是说,要接那个本来应该入国子监的小子回国继位为王。可最离谱的是,那信使竟没有带正式的信。”
居然这么转折的吗……
张寿虽说没见过那位者山君,但从朱二以及四皇子先后透露的消息来看,那无疑算得上是一个倒霉的角色。父亲本来是正儿八经的世子,结果却早早故世,抛下母亲和他们那一对小小的兄弟,叔父本来是次子,却幸运地坐上了王位,直接把侄儿送到大明国子监深造。
就这么一个苦情戏中的悲情男主角,竟是突然就要继承王位了?那就是那位礼曹参议都口口声声说大王年轻,而且还曾经和张琛当街大闹一场,足可见是个年轻气盛的家伙吧,怎么在这当口说死就死了?
张寿心里这么想,但更知道陈永寿绝对不是因为和自己私交如何如何,就对自己透露这么多消息,因此他直截了当地问道:“怎么,是要我去会同南馆见一见那个者山君?”
陈永寿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一字一句地说:“皇上说,不论高丽济州岛海盗的事如何处置,者山君不能这么快就送回去。请张学士多多费心,给他当一个月的老师。”





乘龙佳婿 第八百六十三章 惶惑
“太子殿下都能对您这么服气,未来这位高丽王想必也不在话下。”
陈永寿转述了皇帝的原话之后,见张寿哑然失笑,一副很不以为然的样子,他心想我也知道一个月时间不可能在那位者山君身上打下多深的烙印,更别提人还比三皇子大一丁点,从前又和张寿没有任何交集,哪里可能因为一个月的师生之情就如何如何。
可皇帝这么说,他只能这么来传话,当下就低声下气地说:“原本皇上是要立刻召张学士面授机宜的,但那位高丽信使今天嚷嚷这话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所以三位大学士都知道了,当即就赶到了乾清宫,一会儿大概几位尚书也要进宫,所以皇上来不及见您了。”
“时间有限,皇上也知道要想把人教出个什么名堂,那都是有点强人所难,但哪怕张学士您能在一个月内,让那位者山君能够通晓利害,那也就行了。再加上张学士您不像那些一板一眼的老大人,也不像那些年轻气盛的官员,去通知这个消息更合适。”
陈永寿顿了一顿,这才压低了声音说:“经此一事,皇上对高丽的情况非常不满,我之前过来时,乾清宫东暖阁里刚刚挂了一幅地图,济州岛的位置,画了一个圈。”
地图上画了一个圈的形容,张寿忍不住一下子浮想联翩,但紧跟着就迅速收回,因为从当今皇帝那一贯强硬且随心所欲的行事方式,他觉得自己已经猜到人想干什么了。
毫无疑问,天子恐怕是打算在那座高丽大岛上驻军!可是,别看李氏朝鲜好像只会求援,想当初壬辰倭乱时被打得向明朝求援,壬午兵变时也是清朝派兵,袁世凯一度几乎是朝鲜太上皇,后世太祖初年那点事更是只能让人一笑,但是,哪怕有驻军,也就是一时。
至于某个南朝的美军基地那点事,那就不提了。
但总而言之,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攻打高句丽葬送过一个隋朝,一位御驾亲征然后战果寥寥染疾而亡的唐太宗,日本则是连忽必烈的大军都两次远征无果。甚至就连西南一隅之地的安南,大明初期那颇有战斗力的大军都打了一次又一次,胜利战果到最后都丢了。
开疆拓土这点事,在华夏历史上大多都是前期占,后期丢,就连曾经一度打到欧洲腹地的蒙元都免不了退兵,分裂,再加上大多数百姓都是农民,除非活不下去,多数有故土难离的意识,所以张寿哪怕知道皇帝兴许没有占地的意思,只是警惕,他也并不太看好。
除非是做好殖民的完全准备,除非是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否则这种驻军时间一长,不是将士思乡心切,就是迅速腐化。
面对打躬作揖的陈永寿,张寿知道自己就算去乾清宫见皇帝,这么一个硬塞过来的包袱也未必能推掉,当下就没好气地说道:“既然陈公公这么说,那我就试一试好了。不过,若只是教导一个去国离家,满心惶惑的孩子,这很容易。但是……未来的高丽王不一样。”
陈永寿当然知道这是皇帝强人所难,当下连连点头道:“是是是,皇上也知道如此,所以并没有打算长长久久留着者山君。毕竟,算算日子,派出去问罪的使节大概还没到高丽的京城呢!等得知了这个消息,估计他们也没心思催逼者山君上路,所以拖一个月没什么问题。”
反正这一日慈庆宫的授课已经结束了,当张寿送走行色匆匆不知道还要亲自去哪走一趟的陈永寿之后,他就干脆出宫前往会同南馆了。
当然,他可以随便叫个学生一块去,但朱二曾经是会同南馆的常客,陆三郎难得没有侍读任务在家陪媳妇,张琛把张武张陆叫走,而纪九说起那些高丽人就摇头说不爽利,张大块头倒是乐意,可他又不想让这个没心眼的去挡雷,所以思来想去,他也就索性自己去了。
带着阿六到会同南馆门口,张寿都甚至还没来得及报名,在此坐镇的礼部主客司主事就匆匆迎了出来。人显然是事先得到了知会,一句话都没多说先把张寿请了进去,等到了高丽使团所住的那个地块,他这才开了口。
“自从今天那高丽信使到了之后,我就赶到这里,再也没让一个人出去过,他们如今应该还不知道那个消息。”
张寿很能理解这位主事的谨慎,毕竟,这才刚刚爆出二皇子死在一群冒充使节的海盗手上,高丽王就突然死了,换成谁都会脑补出一堆阴谋诡计。因此,他少不得称赞了一番主事的谨慎仔细,等人又回过来一堆奉承,他就对人笑了笑。
然而,他却不知道,这位主客司主事那是有苦说不出,之前弹劾朱二带着纪九和张大块头来此闹事,那是犹如石沉大海,连一点后续消息都没有,甚至传出风声道是皇帝对他不满。尤其是等到那一桩石破天惊的消息出来之后,他简直是觉得脑袋都有些凉。
如今他看这院子里的高丽使节,那根本就不像什么使节了,而是觉得他们像随时会一点就爆的炮仗!幸好正旦大朝稳稳当当度过了,否则他简直觉得自己可以辞官回家了!
当张寿见到者山君的时候,就只见这位高丽王子正满面苍白地坐在床上,一边则是侍立着战战兢兢的正使——那位可怜的礼曹参议。想到这两位上午刚刚面对了四皇子带人质询,此时却又强打精神应对自己,他就觉得自己仿佛是恶客。
可再转念一想,这里是大明会同南馆,人家才是客人,自己却是半个主人,他那一丝怜悯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人家回去之后就是一国之主,哪怕是藩属国的一国之主,也好过之前形同质子似的呆在大明,这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心情,还用得着别人同情?
因此,张寿毫不客气地在锦墩上坐下,随即就笑意盈盈地说:“上一次相见,是在城外就那么照了一面,今日再见,方才知道者山君是真的身体病弱。京城一到冬日就酷寒入骨,你还得好好调养才行。”
之前初来乍到,还没来得及进城,就见识过张寿这一行人赶路时的肆无忌惮,尤其是还见识了那位曾经和叔父相争的秦国公长公子,因此这会儿再见张寿,无论者山君还是礼曹参议,全都觉得一颗心跳动极快,满满当当都是惶恐不安。
因此,哪怕张寿俊秀娴雅,态度温和,两人却全都不敢有任何马虎,礼曹参议更是立刻抢着答话道:“多谢张学士您的关心体恤,您是太子殿下的老师,听说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却还亲自来探望我们,我们实在是感激涕零。”
张寿见者山君嘴唇蠕动了一阵子,最后干脆没说话,他就淡淡地说:“我是很忙,所以今天四皇子既然已经来过,如若无事,我当然也不会来会同南馆。今天高丽那边来了一个信使,带来了一个消息。”
高丽信使?
哪怕平日礼曹参议和者山君不是一个派别的人,这会儿却忍不住对视了一眼——但要说交换眼色那却是不可能的,小小的者山君也难以领会那么复杂的东西。但此时此刻,却是者山君先主动问道:“请问张学士,信使带来了什么消息?”
明知道张寿是卖关子却还发问,礼曹参议当然觉得这位年少的宗室有些幼稚,可他自己其实也很想知道具体情况,更盼望是国内先察觉到了济州岛那边有异样。可紧跟着,他就觉得自己的浑身血脉都仿佛冻结了一般。
“高丽信使说,你们的大王因病薨逝了。”
者山君只觉得整个人都弥漫在一股不可思议的情绪里。叔父虽说最初不是世子,但年长之后的种种表现却俨然是一个强硬派,若不是在天朝京城受到过申饬,而后国内一片责备和反对的声音,叔父也许还会直接表现出想要把高丽从藩属国的境地挣脱出来的野心。
这次他为什么会那么轻易就被人送到大明国子监,还不是因为叔父刚刚即位,就大刀阔斧地把刀子砍向了那些在国内也算是权倾一时的名门贵族,所以接下来就拿他立威?
可怜母亲守寡多年,兄长比他身体更糟糕,他为了他们的安全,根本不敢说一个不字,当然也轮不到说一个不字!这样一个年轻且野心勃勃的叔父,竟然就这么死了?
者山君以为自己会狂喜,会轻松,会幸灾乐祸……可事实上,他最大的情绪却是浑身冰冷,只觉得有一股说不出的迷雾正笼罩着整个高丽,就连堂堂大王都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甚至连命都保不住。
而礼曹参议却是惊得连牙齿都在打颤了。出使不是特别好的差事,也不是太坏的差事,毕竟陆路过来一趟,遭遇盗匪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有性命之危,如今的大明也不像早些年似的动辄挑礼,然后把使者拉出去砍了,所以正因为如此,大王派系的他才被派了出来。
还来不及有任何表现,大王这就竟然死了?
那他怎么办?或者说,他的家族怎么办?会不会被动裹挟上谁的阵营,然后做出什么很可能抄家灭门的事?他早上才刚刚对四皇子解释过那几个婢女和火者的出身,难道他的子女日后也要沦为这样的下场吗?
而已经吓够了两个人,张寿也就没有继续卖关子,而是笑眯眯地说:“那信使据说并没有带任何书信,但还带了另外一个口信,那就是,大王大妃想要迎回者山君入嗣先王,继承王位。”
者山君的一张脸顿时僵在了那儿。叔父死了长子,但还有一个次子,可竟然还要他去入嗣,继承王位,这是为什么?国中文武两班能够同意吗?他陡然想到当年父亲去世的时候,明明有他和大哥两个儿子,祖父却根本没想过册立世孙,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叔父。
他曾经觉得不明白,尤其是看到母亲暗自掉过无数眼泪之后,更觉得这实在是欺负他们孤儿寡母,可现在,他终于隐隐有些理解了。
祖父的王位本来就是从他的堂叔鲁山君的手上夺回来的——那位十一岁即位,从世孙一路当到世子的大王,尚且都坐不了王位,更何况他那个至今才两岁的堂弟?而现如今,祖父这一系出自祖母慈圣王后的子孙,最年长的就是兄长和他了!
所以,所谓的大王大妃希望他入嗣先王,继承王位,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他年长,所以祖母慈圣王后才会选中他。她经历过癸酉靖难这种事,所以当然会极力避免幼主在位,权臣虎视眈眈的局面。毕竟,在朝鲜,被逼退位的王从来没有好下场!
者山君在一瞬间想了很多很多,可又仿佛什么都没想,而比他反应更快更强烈的,毫无疑问便是那位想要努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礼曹参议。
人到中年的他几乎想都不想地大声叫道:“大王大妃英明,者山君少年英才,必然能支撑江山社稷,忠于天朝。”
这最后四个字明显是硬生生加上去的,但在场的两个人谁也不会反对。只不过,相比气定神闲的张寿,者山君此时却非常担心在刚刚闹出那样风波的情况下,大明会扣住自己,不放他归国。即便他对王位没有那么强的执著,可迟归一日,兴许就是天翻地覆。
更可能殃及到母亲和大哥。
所以,哪怕早上已经带病下床跪过一次,此时此刻的他依旧掀开被子摇摇晃晃想要下床,可这才刚刚挣扎起身,就被张寿一根手指头给按住了额头,当下不由自主地就跌坐了回去。
“不用求我什么,因为信使是直接嚷嚷开来,而且还没有带书面的信,所以是真是假还要值得商榷,如今皇上已经召集内阁大学士们去商议了,我可没有权限决定这样的事情。”见者山君一下子露出了极其惶惑的表情,他就突然话锋一转道,“但是有一件事定了。”
他瞅了一眼侍立一旁,眼睛和耳朵却分明正十分在线的礼曹参议,轻描淡写地说:“从今天或者最晚明天开始,我大概要给者山君你做几天老师。当然,我说的话,你可以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因为学习这种事,是勉强不来的。”




乘龙佳婿 第八百六十四章 蛊惑
学习这种事,是勉强不来的。
这句话者山君确实没有从任何一个老师那儿听到过。自从前朝末代名臣郑梦周推崇理学,由此开始了理学成为国内儒学大宗的历史以来,历代大王也好,宗室也好,老师全都是理学家,而这些人成天宣扬的那些道理中,大抵总脱不了努力学习就能如何如何。
从来没有人说,努力学习之后还会毫无所得。至于女性,之前礼曹参议口口声声说那些高丽贵女会说大明官话,还知书达理,者山君面上若无其事地听着,其实心里却嗤之以鼻。
知书达理?这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吧!大明怎么样他不知道,但在高丽,哪怕是那些顶尖的两班贵族,家里一多半的女子都是不认识字的,就如同他的祖母慈圣王后,字大概能认识一些,但要读懂那些艰深文章就力有未逮了,也就是他的母亲能够真正的知书达理。
至于大明官话,那是大明太祖皇帝当年就一再要求的,派册封使以及其他使节来时,还会考问官员的官话说得如何,所以是名门贵族必须学的。
但不论是真正的博学也好,无才也罢,当着外人的面,不论男女,却都要一口咬定自己是好学的,是愿意学习的。老师也都孜孜不倦地教诲学习的重要性,哪里像张寿这样,摆出一副你爱学不学的样子,似乎这个老师当得很不情愿。
想到这里,者山君就在心里苦笑了一声,人家当然很不愿意,那本来就是当今太子,也就是异日天子的老师,而他区区一个小国之王,别人又怎么会在意给他当老师,难道说出去还比东宫师更风光吗?
话虽如此,当他瞥见一旁礼曹参议已经急得在那拼命对他打眼色,可却没有别的小动作,知道人是顾忌他将来会继任大王,却希望他接受,他还是立刻打消了刚刚那些遐思,恭恭敬敬地低下了头:“张学士您言重了,能有您这样博学多才的人教导,是我求之不得的。”
说到这里,他稍稍顿了一顿,这才小心翼翼地说:“只不过,您若是教我,不知道慈庆宫太子殿下那儿……”
“我又不是日日去慈庆宫讲读。”张寿不以为意地呵呵一笑,继而轻描淡写地说,“我也就是每两三天才去讲读一个半天而已,而者山君你这儿,我也不可能整日整日地和你说那些你不爱听的大道理。所以,每天我抽空给你讲一个时辰,也就够了。”
“对了,我很忙,公学那边的学生也不能丢下,所以我会禀告皇上,劳驾你多走几步去公学那边听课。当然,在你病还没好期间,我会到这里来讲课。”
礼曹参议恨不得赶紧替者山君说,去公学上课没什么大不了的,从会同南馆去外城,这段路本来就很近,还可以顺带消解一下在会同南馆成天犹如被软禁的憋屈。而在他眼巴巴的注视下,总算者山君也知机地表示愿意去公学上课。
然而下一刻,礼曹参议就发现,他实在是高兴地太早了。因为者山君竟是突然词锋一转道:“老师,我之前是被先王送入大明京城,要去国子监读书,如今若是跟着老师读书,国子监那边会不会因此……”
虽然这因此之后的话,他说得欲言又止,可张寿哪里会听不懂?他微微一笑,随即就轻描淡写地说:“你要是愿意去国子监读书,那当然最好不过,我可以禀告皇上。”
“不不不,是我会错了意思,都是我的错,还请老师恕罪。”
者山君这才意识到自己那点小心眼用错了地方,赶紧连声否定,继而诚恳赔礼道歉。他以为张寿还会拿捏敲打他几句,然后再论其他,没想到张寿根本就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就气定神闲地说:“好了,时候不早,你要是精神尚可,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
者山君和礼曹参议全都愣在了当场。谁都没想到,张寿的第一堂课竟然会来得这么快,这么毫无准备,人甚至都没有带一本书来,更没有让他们准备书以及纸笔之类的。
两人根本来不及反对,就只听张寿吩咐搬一张椅子过来。原本以为张寿是吩咐自己,可礼曹参议正想去找椅子,外头就传来了一阵动静,紧跟着,一个面容普通沉静的少年就搬了一把太师椅进来,看也不看他和者山君,直接把太师椅放在了床前,赫然是请张寿在此坐。
而张寿撇下那前后左右都靠不着的锦墩,舒舒服服往上头一坐,就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慢悠悠地说:“你之前说我博学多才,那是谬赞了,我呢,只跟着葛老师学过一阵子算学,然后自学了一阵子经史,比起那些什么理学大家,经学大家,我的学问其实远远不足。”
“我唯一的优势,大概就在于年轻,而且讲课也不拘一格,不循正路。所以者山君你不用担心我会讲什么晦涩难懂的东西,也不用担心我会考问你什么。毕竟咱们的这点师生缘分应该不长,我也没打算当一个不讨好的严师。”
“今天第一堂课,我们来说一说,历史上那些最出名的质子。”
礼曹参议那张脸狠狠抽动了两下,只觉得满脑门子都是汗,后背心也在疯狂出汗,结果却还不敢去擦,心里却在拼命地想,大明是不是真的不准备放回者山君——而那样一来,朝中又会由谁来执政,会不会和王氏高丽后期那些大王似的,闹出一场场重祚风波。
虽然这次的决定看似应该是大王大妃做出的,但大王大妃从前并不干涉朝政,那一定是大王大妃背后的朝臣,大王派别的朝臣,一大堆人彼此妥协商议之后的结果。他努力寻找是否还会有足可媲美者山君的人选,而在脑海全部过了一遍之后,他终于放心了。
应该没有……不对,就是没有!
就是这么一走神,当礼曹参议回过神来,赶紧开始仔仔细细听张寿说的内容时,他已经错过了很多。张寿已经从一同为质的宣太后和秦昭襄王,说到了秦庄襄王子楚,而后又说到了在秦昭襄王为质期间生下的儿子嬴政,最后才是燕太子丹。
而张寿不加评论,直接讲故事的方式,也渐渐平息了者山君心中的不安。对于雄踞东方的庞然大物,有很多朝鲜的大臣研究过,学习过,而他这个年纪的孩子,听到的都只是传言,怎么也不可能学习到多少别国的历史。
光是本朝整理出来的新罗乃至于王氏高丽的史料,包括本朝开国那些年的历史,就足够任何一个宗室学到两眼发花了。所以,他暂且忘记了自己的处境,听张寿侃侃而谈,从春秋战国的互质,说到汉朝的侍子,然后是魏晋南北朝的质任……当然也少不了元朝的留质。
1...434435436437438...4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