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当下他就立刻长揖谢道:“多谢老师!”
“谢就不用了。”葛雍笑眯眯地揪了揪胡子,随即用极其轻描淡写地口气说,“钦天监说,从前的那部大明历用了很多年,也该到重修的时候了。这不,求到我和老齐老褚头上,我们都答应帮忙算一算,你既然来了,今天晚上就一块来帮个忙吧。”
闻听此言,张寿那笑容顿时就绷不住了。从前是算各种古今算学难题,是算大河流量和改道图,是帮老师逐渐理解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现在这可高大上了,计算历法……他可不想和钦天监扯上半点关系,这次算历法,下次难道不会算日食月食?
现代社会有几个学过高等数学的大学生会算这个!他完全不会啊!
尽管张寿垂死挣扎,然而,葛老师的强势岂是等闲,因此他最终还是被留了下来。无可奈何的他只能多听多看少说话,直到葛雍对于郭守敬的《授时历》大发感慨,他这才回神。
“太祖初年,对郭守敬的《授时历》大加赞叹,所以当时钦天监就把授时历改头换面,改编了一部《大明历》算是迎合上意。但是,郭守敬固然是算学宗师,于天文地理等杂学上也造诣突出,但他那部历法被人献上来的时候,居然还改头换面,去掉了岁实消长。”
“结果年年都说加进去,年年都拖着!都是高宗时那群废物干的好事!而且,高宗的时候严禁民间学历法,编历法,更不许擅自观天象,要不是这些年渐渐解禁,像我在这儿和你说历法的事,那都是违禁!”
张寿顿时忍不住挖了挖耳朵,可他却并没有在意葛雍的抱怨,而是突然想到了一段历史。
他虽说对历法并不是那么熟悉,但至少还记得,直到后世还被无数人称颂得国最正的朱元璋,在政治手腕强大顶尖的同时,也在历法和天文领域上设下了严格限制。
朱元璋在和前边历朝历代一样禁止民间学历法编历法之外,甚至还禁止民间学天文。而而把负责天文和历法的人全都集中在了钦天监。与此同时,规定钦天监人员终身不得从事其他官职。甚至钦天监官员的子孙,那也不得从事其他职业,以保证世袭接替。要是有敢违背的,充军戍边没商量。然而,有点抱负的,谁乐意窝在钦天监一辈子?
要知道,古代天文学家一般都是数学家,天文是数学的第一推动力。当天文都被禁了之后,整个民间还有多少人学真正的算经?就算《算学统宗》,更大程度上是实用数学手册。
宋元的很多数学理论,明朝数学家都不会。某些有名的数学家不会开平方根,不会用天元术列方程,理论数学界黯淡无光,再没有新的突破……
而且,想也知道,钦天监最初那些人就算是优秀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们的儿子就一定是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这个命题,就犹如学霸的儿子永远是学霸一样,毫无道理。于是乎,整个大明,钦天监的历法常常和天象不合。这一钦天监中废物多的现象甚至延续到了清朝。
直到明末传教士来了,在徐光启的主持下,崇祯历书最终问世,而且这部历法还躲过朝代更替,在清朝改头换面,以《西洋新法历书》出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张寿,你说吧,这个上元积年到底要不要重新再算一遍?”
正在走神想着明清历法沿革的张寿哪里听到了这个问题,直到肩膀上被葛雍重重拍了一下,他的思维这才归位。他尴尬地请葛雍重复了一遍问题,随即眉头就皱成了一个大疙瘩。
上元积年……老天爷,他还是当初历史选修课老师讲《授时历》先进性上听过这个名词。简单的说,就是和西方把耶稣诞辰当成公元纪年起始一样,上元积年,通常是选一个冬至朔日的夜半作为历元,这个朔日还得同时是甲子日。然后再通过这个历元往上推,求一个日月合壁,五星联珠的时刻,作为上元。上元到编制历法年份之间的间隔,称为积年……
嗯,对数字素来极其敏感的他不记得算法,但还记得,西汉那位第一个推出这种算法的强人刘歆,算出来的太极上元是一个吓死人的数字——23639040年……他记得自己年少轻狂时为了炫耀,背了不少偏门知识,用这个数字坑死过真正的学霸……
此时此刻,急中生智的张寿立刻摇头道:“这种早就被郭守敬丢进故纸堆里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了。只不过,要编新历法,却不是闷头算算就行的,我记得看史书上说,当年郭守敬编授时历,四海测验,派人到天下二十七处测影。现在真的要编新历,至少也要如此吧?”
见葛雍面色稍霁,张寿知道自己说到了点子上,唯恐自己被抓着算这些他完全抓狂的东西,他少不得又义正词严地说:“唐时编历法,僧一行也曾派人于天下十三处观测,元时则是二十七处,我朝若要编新历,自然也该同样办理。先测后算,这才能准!”
他说着顿了一顿,继而一字一句地说:“这是钦天监的职责,老师和齐先生褚先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建言可以,真正去做,还是应该让他们上,否则日后招人怨就没意思了!”
一番摆事实,讲道理,张寿终于说服葛雍,先让钦天监的人上书恳请皇帝在天下设观测点,再说什么改历法的事,成功逃离了葛府,随即才擦了擦隐隐见汗的额头。
历法是个坑,要真是葛雍日后再逼着他算,他就只能丢出公历了……可这种四年一闰,四百年去掉三闰,整整三千三百年才误差一天的简单精炼算法,他得先好好想一想,怎么对人解释来历和理论基础?
乘龙佳婿 第两百零九章 劳烦张博士多多费心
满心希望避免历法这一苦差的张寿,接下来一连几日,自然都避而不去葛府,甚至连萧家都只是让阿六帮忙照看,关秋那儿也就是捎了几本书,其他时候都躲在国子监号舍里。
直到听说葛雍真的集合了几位老友以及钦天监官员上书请求四海观测,一时朝中众说纷纭,有支持的,有反对的,至少没听说葛老师出卖说都是他的馊主意,张寿这才松了一口大气。反正,以他现在担任的官职,出京主持什么测量,那是不大可能的……
而这种争议在选驸马选仪宾的大潮之中,虽说也涌起了几个浪花,但到底反响不算太大。每个人都在翘首盼望礼部初筛的名单,可当八十人名单真正出来时,仍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而曾经到张寿这边嚷嚷着求特别辅导的贵介子弟们,赫然全体通过。要不是张琛把人训了回去,众人恨不得立刻摆酒请张寿好好喝两盅。谁都觉得,如果不是在翠筠间里因缘巧合叫了张寿一声小先生,这段日子又老老实实在半山堂,就凭他们往日那名声,早淘汰了!
初筛之后便是复选,当复选四十人名单出来,十七人依旧人人跻身其中时,众人那就真的是万千之喜了。虽说张琛板着脸说小先生不喜欢招摇,可禁不住张武张陆死活相劝,其他人一个个软磨硬泡,他只得在休沐日的前一天傍晚,硬着头皮在九章堂堵人。
“请我去秦国公府赴宴?这是邀我去你家?”
张寿顿时有些讶异。别看半山堂这些贵介子弟们当面都要叫他一声老师,背后学着张琛他们叫小先生的也不计其数,但真的把他当成师长看待的人家,那确实不是很多。陆家那是因为陆绾吃一堑长一智,余下则是大多派人送过礼,其余的就说不上了。
至于张琛的父亲秦国公张川,他固然听张琛说过这位沉迷书海不管儿子,在朝会上也远远照过张川一面,却连一句话都没说过。而张琛两次得到皇帝褒奖之后,秦国公府派人送过礼物,也就是这点并不算多的往来。
“不是我爹相请。”张琛见张寿面露沉思,担心他会错了意,连忙解释道,“是阿武阿陆那些个同学说,我家里大,而且爹也不怎么管我,所以要借我家园子摆两桌谢谢小先生你。”
他说着就顿了一顿,很想附带一句,朱莹就千万别来了。哪怕他如今已经丢弃了那种奢望,决心找一个比朱莹更漂亮的绝色美人,比如永平公主这样的。可如果朱莹老是在面前晃,那种扎心的感觉他仍然有些受不了。然而,话到嘴边,他还是吞了回去。
他爹和朱莹的父亲赵国公虽说没有明显的不和,但也没有多少交情,朱莹应该不会来的。最重要的是,他的母亲秦国夫人林氏……一向也并不太喜欢朱莹。
而张寿只想了一想,最终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这一日晚间去赵国公府时,他对太夫人和朱莹祖孙说出此事时,朱莹顿时气得抱怨了一句:“难得休沐一天,张琛他们事真多,哪来那么多礼,最后当上驸马仪宾的时候,再来谢师也不迟啊!”
“莹莹你没听说过一句话吗?礼多人不怪!”太夫人却含笑点头道,“是该去,不过虽说不是秦国公请你,而且那是你的学生辈谢你,但秦国夫人到底比你年长那么多,你空着手登门也不大好。这样吧,你就替我送点东西给她。她常常眩晕头痛,带一点天麻吧。”
这种勋贵往来的套路,张寿自然不太懂,太夫人愿意提点,他也就从善如流地答应了。而当太夫人阻止了想要跟去凑热闹的朱莹之后,他就更没了后顾之忧。
等到了次日,他在家中早起更衣洗漱过后,还在吃早饭,老刘头就笑眯眯地进来通报,道是秦国公长公子到了。当看到张琛一身簇新的锦衣华服,还提着一个礼盒进了门时,他不由得有一种人跑到自己家来做客的错觉。
“是娘特意让我来接一接小先生的。”张琛比张寿显得更不自然。张寿在国子监的号舍,他是去过无数次,可这小院他却是头一次来,见识了自家的轩敞,再对比此地的逼仄,他再看看张寿这一身家居青袍,闲适自在,瞅见自己这号称不能失礼的装扮,只觉得很不自在。
还真让太夫人说中了,礼多人不怪!张寿一面想一面笑道:“那你吃过早饭吗?若是没吃过,就在我这吃了再走。这才什么时辰,你来得可真早!”
张琛刚要说吃过了,奈何肚子直接咕的叫了一声,立时出卖了他。他只能干笑一声,尤其是当张寿吩咐外头又送来清粥小菜四色包子的时候,他更是觉得有点饿了。等到坐下来陪着吃了一顿早饭,他请了张寿出门上车,这才小声说:“派车接是我娘的吩咐,而让我早来……”
“是我爹的吩咐!”
张寿顿时有些意外:“你爹?你爹知道你家里今天会来那么一堆人?”
“本来我没想告诉他,反正他也从来不管。”跟上车坐好的张琛没好气地哼了一声,随即闷闷不乐地说,“谁知道一贯只看书不管家事的他,今天早上居然问了我娘一声,知道半山堂那些人要来,而且是请小先生你,娘又说派车来接,他就嘱咐了一句让我早来。”
“天知道他想干什么!”说这话的时候,张琛面上恼怒,但眼神却有些飘忽,“反正,他心里只有那些书,顶多也就是吩咐这一声,我从前也有朋友到家来,他从来就没见过!”
听张琛这口气,赫然是把自己归为朋友这个类别,张寿不禁莞尔。毕竟从外表看是同龄人,除却在上课的时候,他也没有太把自己当成老师。接下来的一路上,他随口问些不相干的琐事,直到马车最终停下。然而,还不等他起身准备下车,外间就传来了一个恭敬的声音。
“张博士,老爷说眼下到午时还有些时间,请您到香舍品茶。”
原本打算走在前头的张琛顿时愣住了。紧跟着,他直接探身跳下车去,见面前站着的恰是老爹身边最心腹的长随张凌,他就恼火地质问道:“这是我的客人,爹直接把人截走算怎么回事?事先也不和我说一声!”
张凌对张琛也是低眉顺眼,毕恭毕敬:“少爷,张博士是您的老师,老爷请他前去一会,也是表示敬重。再者,老爷说,请您陪张博士一块去。”
这下子,张琛满脸怒气化作乌有,一张脸虽说还绷得紧紧的,但这一次却不是愤怒,而是惶惑。从小到大,虽说父亲那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可整天却说不上几句话,不管他读书受到夸奖,还是写字写得好,又或是胡闹闯祸,被人告状,他从来都是一句淡淡的知道了。
于是,后来他也懒得再管自己的言行举止会让父亲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我行我素——反正只要别是天塌下来,他笃定张川肯定不会管!
所以这一次,他着实觉得有些不安。带着张寿跟张凌前去所谓的香舍时,他就故意一脸没好气地解释道:“那香舍是我爹调香的地方,他就是爱好这些读书人喜欢的风雅勾当。每年从秦国公府送出去的各色名头的香,就有少说几十上百瓶,光是原料就花费无数。”
明明是非议父亲,但张琛的声音却并不小,而前头的张凌也充耳不闻,甚至还快走了几步,仿佛是耳不听为净。而趁此机会,张琛这才立刻压低了声音说:“别看我爹在人前恬淡,可他也是一等一的老狐狸,小先生你可千万别小看了他。”
手中拿着太夫人让自己送给秦国夫人的一匣子天麻,听了这话,张寿忍不住暗自好笑。你爹就算是二代勋贵,那也好歹是秦国公,我敢小看他?
“那是你父亲,国之柱石,不可在背后随便非议!至于调香,这就和有些人迷恋金石,有些人爱好寻古,有些人喜欢诗词歌赋一样,都是正当爱好。你爹亲手做的香料送去各家亲朋故旧那儿,那是他的一片心意,花费多也是正常人情开支,轮得到你管?”
张琛见张寿一面说,一面瞪了自己一眼,他虽说知道这与其说是警告,还不如说是提醒,但还是老大不乐意。反正他说父亲坏话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也没见人把自己提溜过去骂一顿,既然如此,说说又怎么了?他要是哪天真的不认这个爹了,他一句话都懒得说!
很快,随着张凌在一座看似普普通通的屋子门前停下,叩门通报后亲自推开了门,张寿便闻到,空气中传来了一股极其清雅的柑橘甜香。那香味和这年头很多香料不同,并不馥郁,但却仿佛在周身缠绕不去,人轻轻嗅着,就连精神也为之一振。
而张琛却显然并不喜欢这种香味,面露不耐地跟在了张寿后面。尤其是当入了内间,香味稍淡,他看见临窗大案后头,鬓发微霜,身材清癯的父亲张川正在专心致志地分茶,那动作轻柔神情专注,颇为好看时,当张寿随手把手中匣子塞给他,他就忍不住扭头看向别处。
自家明明是勋贵之家,老爹偏偏就喜欢这种调子!
“秦国公。”
“张博士,来,尝一尝这杯茶。”
不像闹别扭故意不理人的张琛,张寿却主动先拱手见过,可看到张川在打招呼的同时,还热情递了一个很小的茶杯,一点都没有张琛曾经说过孤僻冷漠,他就有些摸不透了。他双手接过茶,在对方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视下,当即毫不犹豫地举杯一饮而尽。
反正他曾经对朱莹也说过,他压根就是个不会品茶的俗人,故而珍贵的社前茶他根本就尝不出来,所以这会儿也干脆把这种设定保持到底。
而这一喝,他就发现,刚刚喝下的这茶汤……是柑橘味的!
他记得,不管是这年头还是后世,真正的好茶者,全都最鄙视喝花茶以及水果茶的人,甚至有人痛心疾首,认定花香和水果香会破坏掉茶香。如果普通茶叶也就算了,拿顶级茶叶去冲泡花茶,那更是暴殄天物。可如果他味觉没问题,眼下喝的这似乎就是顶尖好茶!
张寿品着这种回味,见张川似笑非笑看着自己,他就干脆自嘲道:“秦国公让我这种牛饮的人来品评茶水好坏,恐怕要失望了。话说我有个不情之请,这柑橘茶挺解渴的,能再来一杯吗?”
刚刚面色微紧的张琛这才如释重负地笑了起来。要说张寿虽说清俊闲雅,飘然若仙,但平日里并不常常端架子,也没那些风雅爱好,所以他和其他人自然而然就渐渐觉得这位小先生其实很好相处。此时张寿这大煞风景的话,他就忍不住觉得痛快解气。
喝茶本来就是为了解渴嘛,老爹还特意拿出了茶道来招待客人,这下子对牛弹琴了吧?
张川却气定神闲地真的接回了张寿双手捧来的小茶杯,又倒了一杯过去。见张寿果然再次一饮而尽,他就笑道:“我原先还以为,张博士你既然容貌风仪无双,必定举手投足都讲究风雅,却没想到你是这样一个兴之所至,洒脱自如的人。”
“怪不得犬子一贯桀骜,如今却能够在半山堂里正正经经地做一个斋长。”
张琛听到老爹没有用顽劣不堪等等词语来贬低自己,而是用了桀骜两个字,心底松了一口大气,心想总算一贯忽视自己的老爹还有点眼光。
“闲居山野时间长了,难免就有些我行我素,还请秦国公恕我失礼。”见张川示意自己坐,张寿也就毫不客气欣然落座,随即笑着说道,“至于张琛,出身公府,他却傲上而不欺下,想当初临海大营那桩事情就做得非常令人惊叹敬服。半山堂的其他人,全都很服他。”
“很服他?是被他打服了吧?”张川呵呵一笑,见张琛扭头不看自己,脸色却有些微红,他就若无其事地说,“我一向懒散不管事,他的事从小到大都没怎么管过,说起来这个父亲也确实当得太过安闲。张博士身为师长,却帮我尽了父亲的职责,我很感激。”
没等张寿接话,他就咳嗽一声道:“所以,张琛的婚事,就劳烦张博士多多费心了。”
乘龙佳婿 第两百一十章 熊少年的书房
“你爹这是什么意思?”
“我爹这是什么意思?”
当张寿和张琛离开香舍走了没几步远时,两人几乎异口同声问出了一句话。张寿先是惊愕,随即哑然失笑,等看到张琛被自己笑得似乎有些恼羞成怒,他才咳嗽一声道:“你干脆就这么想好了,相比乱点鸳鸯谱,你爹很开明,把这婚姻大事的自主权,交给你自己了。”
“谁说的,他明明是让你费心……”张琛突然就闭上了嘴。让张寿费心……大概是因为张川知道,张寿不是那种会乱牵红线的人,之前陆三郎那次也是彼此照一面,你情我愿再成事,换成他当然也是一样的操作。也就是说,他都不用担心老爹会出来棒打鸳鸯!
可最初的惊喜过后,他就又恼怒了起来:“他这个当爹的倒是省事,连我的婚事都不管!”
张琛那点别扭的小心思,张寿当然清楚——无非是熊少年又想要婚姻自主权,又觉得老爹漠不关心。不过,张川的心思也确实令人难以捉摸,不过他也不想管人家有什么弦外之音,直接就当成准话听了就好。
“好了,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不信一会儿你说给其他人听听,看他们对你是羡慕嫉妒恨,还是羡慕嫉妒恨?”张寿故意直接把羡慕嫉妒恨五个字颠来倒去说了两遍,见张琛这才有些气咻咻地闭上嘴,他就随口说道,“对了,这匣天麻是送你娘的,你代我送去。”
他说着就突然想起来,因为临时去见秦国公张川,自己刚刚却是什么都没送张川,倒是茶喝了一个饱,而临走时,张川还说,一会儿送他手制熏香,他还没能推辞。如此说来,两手空空的他见了这位秦国公,居然还白得了回礼……
“那小先生你到我书房小坐片刻,我去见我娘吧。”如果不是老爹张川突然横插一脚,张琛倒是有意带张寿去见自己母亲林氏的,可现在他却改主意了。老爹这莫名其妙的托付他实在是有些心里没底,所以打算找母亲问一问。当然,也是防着母亲见了张寿乱说话。
打定主意的张琛立刻叫来了一个仆人,吩咐人把张寿带去自己书房,随即就捧着那一匣子天麻一阵风似的跑了。见此情景,本来还打算叫住他的张寿索性也就放弃了那打算。
等到他被带到了一座挂着半山斋牌匾的屋子门口时,见一个小厮一溜烟跑上前相迎,他就忍俊不禁地问道:“这就是你家少爷的书房?半山斋这名字谁起的?”
“是少爷起的。”那俊秀小厮点头哈腰地说,“少爷说,他是国子监半山堂的斋长,这书房改名叫做半山斋,比从前什么宁心堂静心居之类的名字有意义多了。”
见张寿哑然失笑,这小厮见之前带路的那仆人蹑手蹑脚就要走,不禁心头大急,连忙开口问道:“这位公子可是国子监张博士?您是贵客,我家少爷怎么没陪着您一块来?”
“他去见秦国夫人了,于是让人带我来他的书房,我就在这等他。”张寿没提送礼的事,见那俊秀小厮登时一张脸僵住了,他表面只当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实则却几乎笑破了肚皮。
张琛这家伙……书房那种地方,是能让外人随便进的?如果全都是正儿八经的经史子集也就算了,但以这年头书坊那百花齐放的架势,以张琛那种肆无忌惮的德行,会不会藏着各种xx书?甚至春宫图?再说,万一乱涂乱画写了某些东西,那是给外人看的吗?
瞥见那给他引路的仆人已经是迅速溜之大吉,他也不理会那小厮,径直推门进了那半山斋。而进门之后,他见靠墙有一张软榻,就立时打了个呵欠道:“难得休沐却起了个大早,困了,在香舍灌了一肚子茶也没解乏。你不用进来伺候了,我随便坐坐,一会儿打个盹。”
他一面说,一面看也不看门外那张焦急万分的脸,直接反手把门给掩上了。恶趣味地背手打量了一下张琛的书房,他就只见偌大的地方不曾隔断,就和张琛直来直去的性格一样轩敞通透,然而,但书架上的书却摞得乱七八糟,书案上更是一团乱。
很显然,张琛也是那种信奉书房再乱也不许外人收拾的家伙……而就这性格的人,居然敢放他这外人进书房?
张寿背着手,绕着书架转了一圈。那些明显被摞在最底下当垫子的书,他看也不看一眼,只随便瞅一眼最上头的几本书,当瞥见一本《素女经》时,他忍不住就嘴角抽了抽。等瞧见一旁安置着软榻的墙上竟然公然挂着一张露骨的《春宵秘戏图》时,他那就是哭笑不得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