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这话似乎前后矛盾,其实点明了海商心态。
希望朝廷不要禁海,意思是别禁得太厉害,得过且过就行了。希望朝廷不要开海,主要是不想缴纳出口税,那些收购货物的“陆商”也怕失去垄断地位。
王渊问道:“如果我把出海税降到一成,有多少士绅支持?”
庞健咧嘴道:“若真只有一成出海税,除了那些收货的豪商,其他士绅、商贾全都会支持王总制。”
明代关税(河道)很复杂,最高税率十抽三,最低税率三十抽一。
一旦开海,换成其他官员,至少也会抽20%的出口税,因为外国商船到中国就是被抽这么多。
顺便一提,外国商船,以前是不抽税的,收海关税还得多谢刘公公。
当时,广州飘来一艘非朝贡商船,按理是不能进行贸易活动的。广东三司官员胆子大,想要获取贸易利润补贴地方财政,于是就上报朝廷说抽税两成。
朝贡事关礼制,礼部对此坚决反对,刘瑾却力排众议答应下来(刘公公也得了好处)。
从此,大明海禁就开了一道口子,整个正德朝的海禁都兼管不严,就连浙江和福建的官员都跟着学习。
但是,这些地方官员,纯粹是为了补贴财政(顺手捞一笔)。他们不许中国商船出海,只允许外国商船以“受灾飘来”的名义进行贸易,并抽取两成关税分给地方三司——除了进献给皇帝少数珍奇,户部一分钱都别想得到。
甚至,地方官员还嫌两成关税太少,正在请求朝廷增加到三成关税。
海商看到如此高的税率,想当然的就认为,开海之后的出口税也这么高,他们当然要坚决反对开海!
而地方官员,也坚决反对开海。因为以前收税都进自家银库,开海之后得上交户部,在刻意忽略把蛋糕做大的前提下,都把王渊当做来抢夺利润的朝廷代表。
听了庞健的一番说辞,王渊心头更有底了。
第二日,又来一个读书人。
此人拱手道:“在下唐寅,见过王总制。”
王渊愣了一下,瞪大眼睛问:“唐伯虎?”
唐伯虎心头苦笑,自己果然名满天下,居然连浙江总督都听知道。他解释说:“在下已经改字‘子畏’,不再用‘伯虎’之字。”
别怪王渊那么大反应,实在是唐伯虎的形象,跟他想象当中反差太大。
一提起唐伯虎,自然想到风流才子。
可眼前此人,大脑袋,大胡子,大眼袋,酒糟鼻,须发花白,从脖子到脚都瘦弱不堪,偏偏还挺着个大肚子。
糟老头子一个!





梦回大明春 296【突然袭击】
王渊呼道:“看座!”
“多谢。”唐伯虎抱拳答谢。
“险夷原不置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渊突然吟起诗来,吟完之后还问:“此诗如何?”
唐伯虎赞道:“豪迈飞逸,情致旷达,王总制好胸怀!”
王渊摇头说:“不是我写的,是恩师阳明公的诗作。”
“告辞!”唐伯虎起身就走。
“我不是在羞辱你,”王渊说道,“当时阉宦当道,恩师挨了廷杖,下了大狱,夫人小产,又被贬谪贵州做驿丞。半路遇到锦衣卫截杀,靠跳水装死逃过一劫,回乡时还在海上遭遇台风,差点葬身鱼腹。恩师肺病复发,一路强撑病体,还沿途收徒讲学,在贬谪路上写了这首诗。”
唐伯虎回转身来,重新坐下:“令师确实值得敬佩,可他即便贬为驿丞,依旧有望重回朝堂。而我唐寅,是被剥夺功名,这辈子都仕途无望。”
王渊问道:“失去功名,跟丢掉性命,哪个更恐怖?”
唐伯虎说:“难以评判。”
王渊说道:“恩师在贵州,住的是山洞,粮食还要自己耕种,左邻皆为茹毛饮血之辈。若换成你,会怎样做?”
唐伯虎默然。
以他的性格,根本不会去贵州赴任,直接辞官回老家喝酒去了。
王渊说道:“恩师没有气馁,在龙岗山上悟道,教导蛮夷子弟读书习字。他离开贵州时,已有弟子数十,好友与求学者数百!”
唐伯虎叹气说:“我不如也。王总制想说什么,一并说完吧,我只当来杭州游山玩水。”
王渊笑道:“换成旁人,我才懒得废话。说这么多,是想你收起愤世嫉俗之心,既然来此应聘幕府,就不要再觉得天下人都有负于你。否则,我哪敢收你做幕僚?吾师有一言,我想赠与阁下。”
听得一番解释,唐伯虎稍微平息怨气:“请讲。”
王渊说道:“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
唐伯虎颓然一笑:“此理我也悟得,就是做不到。人无傲气,与犬类何异?”
王渊摇头说:“人应有傲骨,不应有傲气。数年前,我也傲得很,恩师才赠我这句话。其实,恩师也傲得很,他在朝做官,不收人一钱,也不与人一钱,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呢。”
王阳明和唐伯虎,老家相隔不到五百里,而且是同一年参加会试。
彼此或许未曾谋面,但肯定都听说过对方。
唐伯虎叹息道:“王总制不必担忧我恃才傲物,在宁王府上,我吃屎喝尿都做得,哪还会在你这里摆什么架子?”
王渊讶然道:“你跟宁王有接触?”
唐伯虎说:“两年前,宁王重金请我去做幕僚。”
王渊笑问:“他打算谋反吧?”
这下换成唐伯虎惊讶:“王总制怎知?”
王渊说道:“心明眼亮之辈,怎会看不清楚?宁王这些年,派人在京城到处贿赂官员,又勾结太监、锦衣卫和边将,还买通阁臣、尚书恢复侍卫。他若不是要谋反,还能是想做甚?”
“既如此,朝臣皆知,为何不将其法办?”唐伯虎问。
王渊说道:“因为满朝皆收其贿赂,少数几人说话没用啊。”
唐伯虎叹息道:“唉,宵小盈朝,还是跟当年一样。”
王渊说道:“你若愿留下,以后就替我撰写来往文书,顺便为我出谋划策。或许,我能还你功名也说不定。”
“真的?”唐伯虎眼睛突然明亮起来,仿佛整个人都焕发新生。
王渊笑道:“当今陛下,有什么做不出来的?还你功名,只是小事一桩。”
出谋划策什么的,纯属扯淡。
王渊缺一个文吏,妙笔生花那种,唐伯虎就很适合。
突然,袁达走进来,在王渊耳边嘀咕几句。
王渊起身说:“子畏先生,走吧,看看我是如何做官的。”
唐伯虎立即跟随,袁达那匹马也借给他骑。
却见王渊召集十多个读书人打扮的属下(弟子),又带着数百军士出营,绕着城墙直往北关杀去。
唐伯虎问道:“王总制要去剿匪?”
王渊哈哈大笑:“剿匪带兵就够了,我还带这么多弟子?带去给匪寇写墓志铭吗?”
唐伯虎被这话逗乐了,跟着莞尔一笑。
众人直奔北关而去,惊得沿途鸡飞狗跳,暗中监视王渊的帮闲,也连忙跑去报告自己的主子。
王渊只向皇帝要了南关职务,却故意留着油水更丰厚的北关不动,自然有原因的。
五百神机营将钞关三面包围,只留下靠河的一边。很快,靠河的一边也被接管,所有钞关办事员都被火枪指着脑袋。
浙江户曹兼钞关主事喻智,慌忙跑出来问:“王总制,为何带兵包围钞关?”
王渊说道:“查账!吾奉皇命总督浙江,临行之前,受户部尚书邦秀公(石玠)所托,让我一定要好生查查浙江北关!”
“查……查查查账?”喻智两腿发软,直接一屁股坐到地上。
喻智是正德九年进士,加上观政(实习)岁月,也不过才当官两年而已。实在是浙江北关油水太厚,只用今科进士执掌,而且一年一换。即便如此,也挡不住贪污。
不贪不行,喻智上任之初,也想做个清官。但上任仅一个月,他就被拉下水了,实在是做清官压力太大,而做贪官又可以捞得太多!
这家伙,历史上官至右副都御使,如今还在新手期就被王渊逮到。
“王先生,有劳了!”王渊对王文素抱拳道。
王文素虽然对王渊执弟子礼,但并非真正的弟子。他这个人形计算器,带着十多个数学尖子生,绝逼能把浙江北关的账目给查爆。
等待通关的商船上,此时甲板站满了人。
王渊对袁达说:“告诉那些商贾,此事跟他们无关,该如何过关还是如何过关!”
话虽如此,在火枪的威胁下,关检人员一个个都打起精神,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公务员责任心。
没过多久就闹起来,因为一艘官船被拦下。
一个官员模样的家伙喊道:“胡闹,这是官船,怎容得你等搜查?”
关检人员说:“官船更要搜查,严防官员携带私货!”
因为官船免税,往往有官员携带私货,或者帮着商贾携带货物。这种行为是违法的,轻则降职,重则丢官。
那官员下得船来,跑到王渊跟前哀求:“王总制,你就放下官一马吧,下官只带了几百匹布而已。”
“你现为何职?”王渊问道。
那官员道:“刚刚迁为余姚知县,正欲前往赴任。”
王渊叹道:“可惜不是定海知县。”
“啊?”那官员没听明白。
定海县是浙江海上走私重灾区,那里的走私海港,占了整个浙江的三分之二。
不过嘛,余姚知县也行,因为余姚同样有走私活动。
王渊笑道:“把此人记下来,船上货物扣下,让他在关检文书上签字。”
“王总制,你给条活路吧!”那官员哀嚎。
王渊拍拍对方的肩膀:“放心,包裹北关户曹在内,我都只是记录在案,并不会立即揭发。只要你们好生配合开海,自然能够相安无事。”
唐伯虎在旁边看着,若有所思,心想当官的果然没一个好东西。
钞关这边被王渊搞得鸡飞狗跳,城内的官员同样惊慌失措。从浙江三司到杭州知府,一个个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飞快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这王二不是开海吗?
怎么跑来钞关查账?还他娘的突然带兵包围,连放火的机会都不给。
王总督在钞关查账的消息,瞬间传遍整个杭州城。
一家客栈里,张璁听到消息,顿时哈哈大笑:“王总制果真奇男子也,大明开国百余年,他是第一个敢在浙江北关查账的!”




梦回大明春 297【一天八十两税银?】
王绍,山东曹州人,弘治六年进士。
去年,王绍担任陕西右布政使,年底回京述职,年初升为浙江左布政使。接到调令之后,他中途还回家省亲一趟,然后慢悠悠来到浙江赴任,他只比王渊早到半个多月。
仅上任一个月的布政使,能贪得了多少?
王绍一分钱没贪,也就某士绅上门求字,给了一千两润笔费而已。
他怕个鸟啊?
嗯,还真有点怕!
浙江其他官员不知王二郎的威名,王绍却清楚得很。
王渊在西域灭国时,王绍在陕西。甚至,王渊、朱英、张伟等人回京,他还在西安城外接待过,听到不少关于西域灭国的细节。那他娘几千上万的杀人,听说杀了好几万,简直就是个活阎王。
王绍年初回山东老家省亲,又听说王渊在山东治河时,把七品以下官员砍了好几个。当场就砍死,根本不经三法司,事后还有功无过,巡按御史都不敢弹劾。
惹不起,惹不起!
王绍连续写了好几副字,换来家仆说:“给陈员外送去,就说本官书法拙劣,一幅字不值一千两,再写几幅给他补上。”
好了,完事儿了,浙江北关的事情,从此便与王绍无关。
真正着急的,是浙江右布政使任鉴。这位老兄在杭州为官数年,还有一个月就要卸任了,关键时候居然碰到这档子事。
“任方伯不必担心,再让他查一年,也查不出什么问题来。”浙江按察使原轩说。
任鉴焦急道:“怎么可能查不出问题?就算账目肯定没问题,但人有问题啊!他王二只需接管北关一个月,税银那么一对比,什么都清楚了!”
钞关的官吏,自然不会傻到直接贪污税银。他们的主要进项,是敲诈勒索来往客商,虚报瞒报过关税额,这些东西都不用走账的。
堂堂大明五大钞关之一,浙江北关一年的税收,居然还不足三万两银子。
而清代康熙年间是多少?
一百二十多万两!
等到雍正狠抓贪污,改革税制之后就更多!
浙江地方官员,绝对不敢吃独食,来往御史必定有好处,甚至户部大佬们也有好处。包括曾经担任户部尚书的王琼,也多半被利益输送过,户部浙江清吏司的官员也肯定吃得脑满肠肥。
王渊敢在浙江北关查账,户部和都察院的官员肯定被他得罪一大堆。
……
第二日。
王渊坐在运河边上晒太阳,让人把宝朝珍叫来,问道:“昨日巳时到今日巳时,一天的水银是多少?”
“一千六百九十六两七钱银子。”宝朝珍说。
王渊又问:“去年北关的税银是多少?”
宝朝珍说:“两万八千六百三十两白银。”
王渊笑道:“也就是说,咱们在这里收税一个月,就抵得上去年一年的关税了?”
宝朝珍道:“不用一个月,十六七天就够了。”
“厉害呀,”王渊唏嘘不已,“把钞关主事喻智带来!”
不多时,喻智就被军士叉来。这货一脸憔悴,站都站不稳,被军士放下之后,直接瘫坐在王渊面前。
王渊把两张税表扔过去,质问道:“喻主事,为何我一天能收税将近一千六百两,你一天只能收税八十两?”
喻智口干舌燥:“定是……定是昨日船多。”
王渊笑道:“要不,我多收几日看看,总不能一直船多吧。若是如此,我也不用回京当侍郎,就留在浙江收税算球。本官旺商啊,能为朝廷增涨二十倍的关税。”
喻智只是个当官不到两年的初哥,哪里经得起这般场面。他哭声道:“王总制,在下担任北关主事,也不过才四个月而已。我是被逼的啊,北关下辖七个课税局,我若不顺着他们,连一个课税局都指使不动。”
王渊指着河面上密密麻麻的船只,斥责道:“如此商贾云集,一天只收八十两水银,你们这些人胆子真大!”
喻智低头不语。
王渊又往远处一指:“此地往北十余里,皆为湖墅,居民稠密,商旅如织。你看这钞关街,一条路都被踩成什么样子了?坑坑洼洼,连车轮都要陷进去。你们就算要贪,至少也得拿点钱出来,把路给修好啊!贪官还能容忍,只贪不做事简直该死!”
喻智脸色胀红,羞愧难当,毕竟还在新手期,良心没有彻底泯灭。
王渊坐回交椅:“说吧,你们是怎么捞钱的。”
喻智也是豁出去了,他属于直接责任人,很可能被推出来背黑锅。既然没有活路,那就死中求活,啥话都往外吐:“商船……”
“慢着,”王渊对宝朝珍说,“此人所言,全部记下来!”
喻智慢慢爬起,坐在路边石墩上:“商船来往,本应抽取实物为税,为了便于课税,往往由钞关吏员估算价值。一千两的货物,最高可估值一千八百两,但基本是估一千五百两左右。商贾不敢不给,多估的税银,都进了私人钱袋。”
王渊拍掌道:“精彩,吃了商贾,再吃朝廷,你们这是两边吃啊。如果按昨天的税银来算,再加上你们敲诈商贾的银子,每年至少得私吞七八十万两吧?都抵得上户部一年税收的十分之一了。”
喻智说:“我上任数月,也就分到二三千两而已。王侍郎,你真敢一查到底吗?”
“有何不敢?继续说!”王渊怒道。
喻智惨淡一笑:“商船、客船纳税,皆给印票(纳税收据)。钞关印票有两套,一套给朝廷看,一套发给税民。后者一月一清,上个月的已经烧掉,这个月的都被王总制扣押了。”
正德年间还算好的,万历年间才牛逼。
因为各地钞关贪腐成风,万历皇帝只能派太监督关。刚开始确实税收大增,渐渐变得越来越少,因为太监盘剥商贾太厉害,搞得商贾宁愿绕道走陆路运输,绕过杭州之后再进大运河走水道。
两相比较,文官确实在贪,但对地方经济影响不大。而太监为了增加关税,不便直接贪污太多,转而从商贾身上刮油,结果搞得当地经济下滑。
王渊突然问:“喻主事,你想不想当清官?”
“进士出身之人,谁还不想做清官啊?”喻智好笑道。
王渊说:“从今天开始,你跟着我,便是天下无二的清官了!”
喻智愣了愣,瞬间如闻仙音,整个人精神抖擞,起身作揖拜道:“愿随王总制鞍前马后!”
王渊说:“任何人来找你,都不要给好脸色,让他们直接来跟我交涉。今年北关税银,至少要报给户部三十万两!”
三十万两税银,等于直接翻了十倍,喻智回京述职绝对清廉无双。
王渊对宝朝珍说:“交给喻主事签字画押。”
喻智硬着头皮,在口供上签字按手印,有这把柄在王渊手里,他只能跟着王渊一条道走到黑。
至于钞关账目,则继续清查,发现啥问题,直接把证据拿走。
王渊就不信了,还有人敢来烧总督府毁灭证据,那一千火铳兵拿的可不是烧火棍!




梦回大明春 298【官民反应】
为啥王渊要查浙江北关?
当然不是为了打击贪腐,他的主要任务是开海,又何必横生枝节呢。
但欲开海,北关必须拿下。因为整个南直隶的货物,都必须经过这里,才能最终流向海上。
如果北关落入反对开海者手中,只要横征暴敛、勒索克扣,就会使杭州以北的货物,运输成本成倍增长。到时候,恐怕很多商贾都选择走私,而不是从杭州的官方港口出海。
另外,王渊开府建牙,还有一千士兵,都需要大量钱财支持。
比如王阳明在江西练兵剿匪,用的便是江西商税银子。王渊这边也差不多,他还指望着北关和南关税银吃饭,自家饭碗怎么可能由别人端着?
最后,若跟浙江北关有牵扯的官员,敢用政治手段抵制开海,那王渊就直接引爆钞关那颗炸雷。老子大不了开海失败回京,你们就等着丢官流放吧!
浙江都指挥使李隆就吓尿了,都不敢亲自来拜见,只让亲信送来土特产——杭州大厨烹制的鱼翅。
“怎么端回来了?”李隆问道。
亲信禀报道:“王总制吃了一口,说海味不敢多吃,怕闹肚子。”
李隆绞尽脑汁都想不明白,只能把师爷叫来:“先生,王总制吃了一口,又给端回来了。还说海味不敢多吃,怕闹肚子。他什么意思啊?”
师爷仔细思索道:“恐怕,王总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他既然吃了一口,就表明不会直接翻脸。至于他那句话,恐怕是不信任本地官员,无非是让咱们配合他开海。”
“开海哪有那么容易?”李隆摇头不已。
师爷笑道:“不妨表面上配合,至少不能得罪这位王总制。”
李隆问道:“如何表面配合?”
师爷说道:“都司可以亲自去拜访,试探一下王总制的口风。”
“我再想想,看布政司和按察司怎么应对。”李隆说。
……
现任浙江巡按御史叫唐凤仪,正德三年进士,跟杨慎的关系较好。
历史上,此人官至左都御史,执掌南京都察院,主要有两大政绩——
第一,巡按浙江之时,当地婚嫁奢靡成风,无论嫁妆和彩礼都要求很高,导致许多未婚夫妻不断推迟结婚。唐凤仪脑洞大开,直接推行限年法令,规定男女加冠、及笄之前必须结婚,以此来刹住婚嫁奢靡之风。
第二,巡抚四川之时,朝廷对镇雄府改土归流,激得当地土司叛乱。朝廷出兵刚刚平叛,隔壁土司又闹起来。唐凤仪因此上疏,说改土归流让附近土司不安,干脆把流官变成土官。于是镇雄府仍由土司实质统治,叛乱即息,唐凤仪因功升迁。
杭州府衙。
知府梁材怒道:“王若虚此人,乃幸进佞臣。他生在贵州蛮荒之地,所作所为亦有蛮夷之风,虽为钦点状元,却如武人行事。他一个开海总督,哪有权力带兵包围钞关查账!若各地督抚皆如此跋扈,那地方政事还怎么做得下去!”
“梁太守所言甚是,本官定要参他一本!”唐凤仪大义凛然道。
总督和巡抚,在地方上权力很大,但就怕遇到小小的巡按御史。
一旦督抚被巡按御史弹劾,那基本是无法继续留任的。除非有重臣硬保下来,否则督抚只有两种选择:第一,直接辞官走人;第二,回京自证清白。
嗯,还有第三种选择。
督抚可以回参巡按御史一本,至于下场嘛,督抚和巡按御史双双被查办,而且最轻的处罚都是被贬职。
整个浙江,只有唐凤仪这种七品御史,可以从制度上威胁王渊。
1...139140141142143...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