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宋灵儿突然笑道:“你若想学作文章,这次就一起去京城,那里有位嫂嫂可是擅长得很。还可以让你二哥,在京城给你找更好的老师,比留在贵州要强得多。”
王微在宋氏族学读书时,便寄住在宋氏北衙,跟宋灵儿颇多接触,姑嫂俩的关系特别亲密。
听宋灵儿提起另一位嫂嫂,王微没有怀疑她在说反话,因为宋灵儿若是吃醋肯定不藏着。王微笑着说:“二哥也让我去京城,说一直留在贵州眼界打不开……”
没等王微说完,宋灵儿就来一句:“还要在京城给你物色好人家?”
“哪有!”王微俏脸通红。
宋灵儿取笑道:“你虚岁都快十五了,正该给你物色佳婿。”
王微害羞道:“我年龄还小呢,才不要那么快嫁人。”
姑嫂俩正逗趣着,家仆突然来报,说贵州布政使陈雍拜见。
王渊立即前往客厅,把陈雍给请进来:“陈蕃台有礼了。”
陈雍说:“王侍郎正值新婚,在下便来叨扰,实在失礼得很。”
“无妨,”王渊笑道,“听家父说,陈蕃台爱民如子,鄙人也正欲拜访。”
虽然明摆着是来巴结王渊的,但陈雍丝毫不说巴结的话,只说自己在贵州的施政理念。那边是兴修水利、增加人口,同时大兴教化以安抚蛮夷,渐渐将各族蛮夷同化为汉人。
王渊对此人印象不错,聊了一通贵州政事,突然问:“贵州巡抚邹文盛何在?”
陈雍回答说:“邹抚台在川东平乱,因此未来参加王侍郎婚礼。”
为了方便西南督抚平乱,贵州总督、巡抚的权利不断扩大。他们不仅可以调动贵州军队,还监理川东和湖北(湖广西北部),如此三省就连成一片,不怕反贼在各省之间反复横跳。
王渊又问:“水西安氏内乱不断,邹抚台可以对策?”
陈雍摇头道:“吾不知邹抚台打算。”
王渊问道:“那陈蕃台如何看水西安氏内乱?”
陈雍笑道:“让他们自己打,打到最后,朝廷才出面收场。仿效思州故事,帮扶更弱那个,务必要让水西从法理上一分为二。”
王渊非常满意:“若有机会,吾当荐汝为右副都御使巡抚贵州,将此事彻底敲定,贵州从此不复有土司大患。”
陈雍连忙说:“为人臣者,自当听从朝廷安排。”
两人见面的意图已经达成,王渊把一个得力干臣收入麾下,陈雍则得到未来担任贵州巡抚的承诺。
虽然都是在贵州当官,可布政使远远比不上巡抚。
最低级的巡抚,只能巡抚一州之地。而贵州巡抚属于特殊情况,现在竟能兼管川东和湖北,已经算是弱化版的三省总督,至少要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才有资格担任。
而王渊,还另有所图!
宁王叛乱平息,王阳明也该升官了,正好可以把陈雍推荐去巡抚江西。陈雍此人谁的面子都不给,正适合在江西整顿土地兼并,反正他得罪的人已足够多,也不嫌再得罪几十上百个。
若陈雍能把江西局面打开,再推荐此人巡抚贵州,将水西安氏给彻底分裂,今后将是一把无比锋利的好刀。
当天晚上,王渊便写信给皇帝,推荐陈雍担任江西巡抚。这封信要走至少三月,估计宁王叛乱也差不多了,正好跟王阳明那边无缝衔接。
翌日,又有数位官员拜访,王渊都逐一接待。
可惜,除了左参政林茂达之外,其余皆为庸碌之辈,难以入得王二郎法眼。
接下来半个月,王渊都在游山玩水,还带着老婆孩子和熊猫去打猎。偶尔跟同窗士子举办文会,在甲秀楼宴饮耍乐,顺便去文明书院讲学传播阳明心学和物理学。
五月底,王渊带着妻儿和小妹启程离开贵州。
同行者有袁达、十二缇骑,还有宋灵儿的侍女阿惹、十三亲卫,以及十一个想要谋出路的同窗士子。
进入湖广地界不久,江西那边就传来消息,宁王终于造反了!
跟历史上一样,宁王不想这么早就造反。因为朱厚照太没谱了,由着这位皇帝继续折腾,说不定今后造反就更容易。
但是,王阳明在江西剿匪,几乎已把赣南匪寇给剿空。这些土匪,许多都是宁王暗中支持的,因为当时他还没恢复卫队,只能通过养土匪的方式暗中养兵。
王阳明跑来剿匪,等于给宁王心窝子一刀,再剿下去他就无兵可用了!
加之京城换回来的消息,宁王感觉皇帝要对自己下手,哪还敢坐在家里等死?
六月十三日,宁王正式举兵。
这天是宁王的生日,他宴请江西地方官员,在宴席上宣称:“皇帝并非先皇之子,祖宗不血食已十三年,现在太后传来密诏,令我起兵讨贼!”
众官员大惊,直言反对者当场被杀,不愿跟从者被捉拿下狱。
就在生日宴席之上,宁王册封李士实为左丞相,封刘养正为右丞相,封王纶为兵部尚书。遂纠集江西各卫所将士和土匪,号称拥兵十万占领南昌、九江等地。
伪左丞相李士实,乃正经进士出身,还当过刑部侍郎,甚至做到右都御史——正二品重臣。
当初李东阳致仕,杨廷和上位做首辅,立即疯狂排除异己。
王阳明被扔去南京的同时,李士实也被逼得辞官。带着对朝廷的满腔不满,李士实选择投靠宁王,并跟宁王结为儿女亲家,这些年都是他在暗中谋划。
伪右丞相刘养正,相比而言就弱得多,只是一个不得志的举人。
这厮在京城屡试不第,自负一身才学无法施展,便跑去给宁王做了幕僚。他疯狂怂恿宁王谋反,还帮宁王结交土匪和豪侠,算是宁王的早期谋主。
宁王的举兵檄文,便是刘养正写的,大概内容翻译如下:“大明开国逾百年,祖宗血脉已经断绝。朱厚照是民间野种,由太监抱进宫中。朱厚照昏庸无道,整天在豹房吃喝玩乐。又在宣府大兴土木,掠夺妇人,广选美女,打造**。身为皇帝,却信任太监、边将、伶人和奸佞,正直大臣都被打压,天下百姓民不聊生。而宁王正统血脉,起兵讨伐昏君,必定革除时弊,振兴大明江山,号召天下正义之士踊跃报名造反。”
说实话,当王渊看到造反檄文时,真的忍不住想要捧腹大笑。
这篇檄文,也就一秀才水平,真不知那刘养正是如何考上举人的。
更扯淡的是,由于王阳明已经平定赣南诸匪,把名头最响的土匪全给剿灭了。导致宁王的部队当中,充斥着各种中小型土匪团伙,麾下将领有闵二十四、吴十三、凌十一这种连真实姓名都不敢暴露的家伙。





梦回大明春 384【草木皆兵】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宁王的大本营在南昌,历代经营近百年,早已将各方面渗透。
生日宴会那天,在威逼利诱之下,江西左右布政使、左右参政、左右参议、正副按察使、都指挥使等官员,只能跪下齐呼万岁。
不仅三司官员皆反,被宁王请来庆生的指挥使、指挥佥事、千户等武官,也全都跟着宁王造反。他们不造反都不行,反对的被当场砍死,不说话的扔进监狱,反正最后横竖都死路一条。
王阳明这个江西巡抚,主要负责在赣南剿匪,因为那里的土匪最猖獗。
还有一个江西巡抚叫孙燧,正德十年就开始巡抚江西。他发现宁王想要造反,多次写信告之朝廷,这些举报信要么被官员扣下,要么在途中被宁王派人截获。
也因此,孙燧被江西官员架空,自感性命难保,便将妻儿送走,自己只带两个随从留下。他多次劝诫宁王迷途知返,结果身边被安插满宁王的人。他又联络按察副使许逵,以防御盗贼的名义,让许逵重兵把守九江,扼住宁王谋反出江西的必经之地。
结果,孙燧和许逵两人,这次都被宁王请去庆生。
他们不知道宁王啥时候造反,只能硬着头皮赴宴。在宁王宣布造反时,孙燧和许逵大声怒斥,被宁王当场砍了脑袋。
九江防务由许逵一手布置,许逵一死,兵无战心,九江轻轻松松被宁王拿下。
江面战船如织,来往商旅断绝。
那些商船都被宁王扣押,全都改成了运兵船,并组建起一支长江流域最庞大的水师!
宁王水师统领,唤作凌十一。
又有两位水军大将,唤作吴十三、闵廿四。
三人皆为鄱阳湖水匪,多年来一直劫掠商船。宁王负责给他们销赃,负责给他们提供官兵情报,但所抢财货必须分给宁王大半。
宁王占领九江之后,三位水匪风光无限,拥有战船数百艘、运兵船上千条、小舢板不计其数。
望着铺满江面的战船,宁王站在甲板上问:“李卿,朕的水师威武否?”
“可比太祖之水师,”左丞相李士实奉承一句,立即说,“陛下当尽快东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长江重镇安庆、池州!”
宁王点点头,又问身后的两位江湖术士:“卦象可吉利?”
李自然说:“大吉!”
李日芳谄媚道:“明日巳时,大利出征!”
李自然、李日芳皆为术士,很早就跟随宁王,曾言南昌城东南有天子气。宁王立即创办阳春书院,把有天子气的地方占据,又把母亲葬在西山,因为术士说那里有龙穴。
不仅如此,宁王还在丁家山建有庄园,庄园里全是江湖豪侠和盗贼。他们转为宁王打家劫舍,曾屠人满门数百口,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此刻,宁王听了两位术士之言,立即拍板道:“明日巳时,准时出兵!”
“报!”
一个探子举着令牌坐小船而来。
待对方来到大舰之侧,宁王笑问:“有何消息?”
探子比宁王更清醒,答道:“重要军情,不便当众说出。”
宁王只能让探子上船,亲手接过南昌发来的密信,只看了一半便大惊失色。
右丞相刘养正问:“陛下,南昌有事?”
宁王立即屏退左右,慌张道:“王守仁在赣南传檄州县,说皇帝……嗯,说伪帝早知朕要起兵,已派十六万大军自各路直插南昌,还让江西各州县备好犒军粮草。这如何是好?要不,我们立即带兵回南昌,将各路敌军击破再说?南昌乃朕龙兴之地,不得有失。”
刘养正虽然只是个举人,却也熟读兵书,劝道:“陛下,用兵之道,虚而实之。王守仁如此做派,肯定是虚张声势。若朝廷真有大军,怎会提前让我们知道?直接突袭南昌不是更有效吗?”
“可是,真有大军怎办?”宁王忧心忡忡道,“你我家眷皆在南昌,万一南昌被攻下,军心必定大乱啊!”
左丞相李士实一阵脑仁疼,只能耐心劝道:“陛下,南昌城高池深,我军又有重兵把守,便真有十六万敌军来攻打,一时间又怎么可能打得下来?当务之急,是要凭借水师之利,一举攻下安庆、池州两座重镇。届时,我军可进可退,能完全占据战场主动。”
刘养正也说:“陛下,左丞相乃谋国之言,还请陛下三思。”
宁王左思右想,咬牙说:“再分兵五千回南昌,必须保证老家不失,如此将士才能安心作战!”
李士实和刘养正面面相觑,都感觉心累无比。
宁王号称拥兵十万,加上民夫确实够数,但能打仗的有多少?
谋士们想着直扑南京,本来就嫌兵力不足,宁王居然还要分兵回去守老巢!
翌日,宁王分出五千兵马回南昌,自己亲率十万大军前往安庆。沿途的江边小县城,皆望风而降,如此顺利进军,让宁王生出俾睨天下的雄心壮志。
来到安庆城下,见此城防备森严,宁王立即派人劝降。
王渊早就推荐李充嗣督抚南直隶,李充嗣来到南京之后,便与南京兵部尚书乔宇商量对策。
别看南直隶卫所众多,但朱棣登基之后便不再打仗,那些兵卒早就彻底废了,随便一查全是吃空饷的虚兵。当初刘六刘七之乱,只两三千残兵逃到南直隶,就能纵横各州县,可见这里的情况有多糟糕。
李充嗣折腾好一阵,终于凑出些兵来。
南京兵部尚书乔宇,统率南京兵马司(警察部队),又召集乡勇驻守南京。李充嗣自领一万“精兵”,移驻采石矶协防,又让都指挥使杨锐带兵驻守安庆。
杨锐此刻趴在城头,说出早就背熟的台词:“宁蕃逆贼,陛下早就知道你的狼子野心,特令我在此等着你这狗贼来送命。你可知,大破蒙古小王子的十万边军,已自京师而来,旦夕可至安庆。宁蕃逆贼,你就等着受死吧!”
十万边军要来?
宁王惊疑不定,立即下令攻城。
可临时拼凑起来的十万大军,其中还夹杂着无数匪贼和民夫,面对临江而建的安庆城毫无办法。
连续攻打数日,宁王越打越心急,因为探子截获到更多信息。
演戏演全套嘛,杨锐也在传令各州县,让地方官筹备十万边军的粮草,好像真有十万大军转眼便到的样子。
紧接着,上游又传来消息,十万湖广大军正在沿江而下。
这是王渊推荐魏英总督湖广,但湖广同样兵力空虚,原因并非承平日久,而是连续跟反贼打了好些年,地方卫所士兵死伤极为惨重。
魏英好不容易召集到两万兵力,堵在蕲州防止宁王沿江而上。听说宁王跑去打安庆,他立即挥师东进,大肆宣称自己带领十万湖广兵马杀到。
东边有十万边军要来,西边有十万湖广兵要来,老家南昌还有十六万官军将至……腹背受敌啊,宁王顿时慌得一匹。
“陛下,截获到两封密信!”又有探子来报。
宁王打开信件一看,顿时惊恐不已,这是王阳明写给他左右丞相的。
王阳明在信上说,李士实、刘养正的书信,他前几天已经收到了,非常高兴二人能够迷途知返。又命令二人,诱骗宁王去攻打南京,那里有大军设伏只等宁王去送死。
自己的左右丞相投敌了?
宁王惊得一身冷汗,连忙把李士实、刘养正叫来试探:“李卿,刘卿,这安庆久攻不下,该如何是好?”
李士实说:“既然安庆早有防备,那就直接坐船攻打南京!臣在伪朝廷做官多年,深知南直隶兵力空虚,安庆既然有重兵把手,南京那边必然兵员稀缺。别看南京城池更加高大,其实比安庆更好攻下。一旦占领南京,就等于拥有半壁江山,必然有无数士绅景从,我军也可趁机扩军征讨不从!”
刘养正说:“左丞相此言甚妙,臣也建议绕开安庆,直接沿江而下攻打南京!”
两人此时的建言,正好跟王阳明书信内容一模一样,听得宁王差点当场把左右丞相处死。
宁王闭眼说:“容朕再考虑考虑,两位爱卿且退下吧。”




梦回大明春 385【王大爷发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宁王在安庆惊疑不定,感觉自己四面皆敌,身边亲信早已暗中背叛。
造反这种高风险工作,必须拥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宁王暗中谋划时还很从容,一旦实施起来,顿时头晕脑胀,看啥都似乎有问题。
有时,他以理智看穿谣言;有时,他又觉得谣言是真的。
王阳明伪造的书信,成功在宁王心中埋下疑虑种子。即便明知道左右丞相不可能背叛,他还是担心在南京中埋伏,死活都不愿意绕开安庆直击南京城。
李士实、刘养正急得如同热锅蚂蚁,一起去面见宁王:“陛下还有什么疑虑?快快攻打南京为上啊!”
宁王摆手道:“莫急,我军将士,昨日已登上安庆北城。虽然很快被杀退,但安庆肯定守不了多久,再过几日一定能够攻下此城!”
刘养正说:“陛下,我军攻城伤亡惨重,便是攻下安庆也得不偿失啊。”
宁王一意孤行道:“朕已在招兵买马,我军将士只会越打越多。”
李士实突然问:“陛下是不是听到了什么谣言?”
宁王笑道:“什么谣言朕都不会听。”
“那为何不愿攻打南京?”李士实问道。
宁王解释说:“南京恐怕比安庆更难大,若不攻下安庆,到时又打不下南京,我军的后路可能都会被断掉。”
刘养正顿时大急,慌不择言道:“造反有进无退,哪有什么退路可言?陛下三思啊!”
李士实也说:“陛下与臣乃儿女亲家,别人可以背叛,臣绝对不可能背叛,陛下切莫中了朝廷的离间之计!”
这层道理宁王也懂,那两封书信肯定是假的,但他就是害怕去打南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王阳明不写离间信还罢了,离间信一发过来,宁王就变得总是畏首畏尾。
又是数日过去,宁王还在打安庆,平白给了各地官军充足的集结时间,便是南京城都成功招募上万乡勇。
这个时候,宁王便是直奔南京,估计也很难啃下来。
而在南昌,王阳明已经准备发大招了。
负责剿匪的王阳明,手里头本来就有兵,而且还是他亲自招募训练,这两年打了无数胜仗的军队。
宁王造反的时候,顾头不顾腚,根本就没管赣南那边。
王阳明在第一时间聚兵平叛,赣南各地官员纷纷响应,已经致仕的内阁大臣费宏还亲自招募义兵。
费宏在内阁一直属于老阴比,谁都不知道他是哪边的人。结果,皇帝与杨廷和争斗之时,费宏同时受到两边打压,被迫辞职滚回家里养老。
偏偏他当阁臣的时候,不肯收受宁王贿赂,还坚决反对恢复宁王侍卫。
宁王因此怀恨在心,等费宏辞官回到江西,立即派人劫掠费宏老家。不但把费宏的宅子烧了,费家祖坟甚至都被掘开,费宏只能带着家人去县城避难。宁王又让土匪攻打县城,绑架了费宏的哥哥和弟弟,费宏的哥哥甚至被土匪杀掉。
如今宁王造反,竟还记着费宏,派遣小股部队去逮捕。
进贤知县刘清源,是正德九年进士,当官仅仅四年而已。但他得知宁王谋反,立即召集丁勇防备,将这支小股部队给击溃,又跟费宏一起继续招募乡勇。
听说王阳明在聚兵平叛,费宏、刘清源二人,便带着三千乡勇前去汇合。
两广监察御史谢源、伍希儒,跟王阳明关系不错,居然也从两广带兵来了。
另外还有,吉安知府伍文定、赣州知府邢珣、临江知府戴德孺、赣州都指挥佥事余恩、饶州知府林珹、广信知府周朝佐、瑞州通判胡尧元、泰和知县李楫、新淦知县李美、万安知县王冕、安义知县王轼、瑞州通判童琦……文官武将来了一大堆。
转眼间,王阳明竟然聚兵八万,兵力几乎与宁王叛军齐平,另外还有几支官军直扑南昌!
临江府,樟树镇。
眼见各路兵马来得差不多,王阳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并将目前的情况分析了一遍。
赣州都指挥佥事余恩说:“宁王正在攻打安庆,我军当立即前往救援,万一宁王挥师打下南京就不好收拾了!”
“对,救援南京要紧。”饶州知府林珹附和道。
各地官员纷纷发言,而且众口一词,全都建议前往安庆。
没办法,南京是大明首都,是太祖龙兴之地。那里有一整套朝廷班子,有坚城阔池,有无数财富和人口。一旦宁王拿下南京,轻轻松松就能建立伪朝廷,且依托南京城扩军备战,便是朝廷召集大军讨伐,至少也能坚持个一年半载。
甚至,如果宁王脑子好使,还能断了江南漕粮税收,让北京没有足够粮饷打仗。然后趁机征讨消化江南财帛之地,说不定可以割据东南,从而问鼎天下也未可知!
南京必须救,还得以最快的速度救援。
只有费宏不同意:“我们又无水师,去安庆做甚?坐在江边看宁蕃打仗吗?”
王阳明也说:“就算我们有水师,也与宁蕃兵力相当,短时间之内很难分出胜负。而且仓促成军,钱粮都有些不足,乡勇占了一大半,士卒缺乏足够训练,稍有不妥便容易溃散。”
众人默然,他们亲自招募的军队,自然知道是啥样子。
如果说宁王麾下是一群乌合之众,那王阳明聚集的八万大军,连乌合之众都不如,并且极度缺少钱粮供应!
王渊和皇帝确实有密信送来,让王阳明早做准备。可王阳明没法做准备啊,他因为剿匪,跟当地士绅关系很差,在宁王公开造反之前,没钱也没理由拉起数万大军。
吉安知府伍文定问道:“守仁公是何打算?”
王阳明在地图上一指:“先把南昌打下来!”
“我不同意!”
“我也不同意!”
“怎能放着南京不救?”
“……”
一堆官员全部反对,王阳明虽然有王命旗牌,可他调动不了文官组织的义兵。
而此时此刻,那些乡勇占了一大半!
宁王是个坑货,王阳明身边则一堆坑货,坚决要绕过南昌直抵前线。
王阳明难以说服众人,只能跟费宏相视苦笑。散会之后,两人分别去游说,逮着官员们一个个劝导。
足足劝了三天,众官感觉赖在这里也不是个事儿,同意王阳明先去打南昌试试——反正顺路,打不下来再说。
王阳明借口大军必须统一指挥,以江西巡抚的身份收拢兵权,又在樟树镇誓师整编,便带着这群军令都听不懂的弱旅北上。
1...171172173174175...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