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历史上威风凛凛的荷兰人,便是被郑芝龙火攻击败。当时明军共有150条船,竟拿出其中100条当火船,直接把荷兰指挥官给烧懵逼了。他们哪见过这种阵势?那可是一百条船,说烧就烧,简直败家子儿啊!
此时此刻,贝里奥的主舰已经陷入绝境。
他的前辈在第乌海战中,也被阿拉伯桨帆船追上,现在不过是重蹈覆辙。但贝里奥没有前辈们幸运,不能欺负敌人船矮难以跳帮,大明宝船比他的主舰可高得多!
眼见甲板上的水兵,已被明军斩杀殆尽,贝里奥咽了咽口水,带着副官打白旗走出。
“我是贵族,请给我贵族应有的待遇。”贝里奥不像打了败仗,他一边走路一边整理衣服,还把帽子戴得端端正正。
几个明军水师士兵,直接冲上去将其放倒,其中一人笑道:“总兵,抓了个红毛大官!”
贝里奥被死死摁住,脸都贴到了甲板上,他愤怒大呼:“我是葡萄牙王室贵族,你们不能这样对我,快点把我放开!”
满正走过来,喝问道:“翻译呢?快让这厮下令全军投降!”
随船翻译很倒霉,在宝船遭遇围攻时,已经被一发炮弹给轰碎了。
满正只能让士卒换旗,把葡萄牙旗帜降下。
葡萄牙主舰易帜,副舰又在沉没当中,余下战舰瞬间士气大跌。左翼四十余条葡萄牙战舰,正在围攻大明缴来的十多条葡舰,而且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此时立即扔下敌人选择逃跑。他们离主战场较远,轻轻松松就跑掉了,大明水师也腾不出手追击。
主战场这边,局势很快演变成追击战和混战。
一追就是两天两夜,宝船受损实在太严重,追到中途只能选择返航。
此战,葡萄牙大卡拉克战舰被俘4艘,被火炮击沉1艘。小卡拉克战舰被俘7艘,被击沉3艘。卡拉维尔战舰被俘6艘,被击沉14艘。其他小型战舰和武装商船,被俘11艘,被击沉5艘。共计损失战船51艘,剩余的54艘逃走,战损比例接近一半。
大明水师被击沉1艘战座船、3艘小型战船、3艘武装商船、8艘杭州缴来的葡舰、13艘马六甲桨帆船。同样是损失惨重,因为他们在冲锋途中,遭受到太多的敌舰炮击。
特别是马六甲国王的舰队,一共就23条船,直接没了13条。
如此惨胜,让满正大发雷霆,架起大炮对准葡萄牙城堡:“你们的舰队已经败了,再不投降,把城堡给夷为平地!”
这货拆下船载火炮,围着城堡一阵乱轰。轰击半个时辰,城堡里的葡萄牙守军,就打出白旗宣布投降。
……
印度,果阿。
“什么,我们的舰队,只逃回来一半?我的兄弟也被俘虏了?”葡萄牙印度总督杜阿尔特大惊失色。
一位逃回来的船长说:“总督阁下,对方的主舰太厉害,被几十发炮弹命中,竟然还能冲锋打接舷战。中国海军是不可战胜的,如果他们再多造几艘这样的船,恐怕果阿都会被中国夺走。”
杜阿尔特大怒:“胡说八道,世上怎会有中了几十发炮弹还不沉没的战舰?“
另一个船长说道:“总督阁下,我们并没有说谎。我甚至亲眼看到,对方主舰的船体,被好几发炮弹击中,海水都已经灌进去了,可那艘大船就是不沉。他们一定投靠了魔鬼,那艘船被魔鬼施了魔法,所以才能永不沉没。”
又有船长附和道:“对,肯定是魔法。这种魔法是从魔鬼那里交易来的,代价一定非常严重,所以中国也只能造出一艘。”
面对众口一词,杜阿尔特难以淡定,嘀咕道:“难道中国真有永不沉没的魔鬼战舰?”
“总督阁下,不能再打了,否则印度洋也会失去。”船长们纷纷劝谏。
杜阿尔特虽然自高自大,但真没有什么志向和追求。他只想在亚洲多捞点银子,回到葡萄牙享受下半生,真丢了果阿和印度洋,他回国之后必然死得很难看。
“把那个中国使者带来。”杜阿尔特说道。
湛若水很快被押到总督府,并且去除了镣铐。只这小小举动,湛若水就笑起来,因为猜到葡萄牙人肯定吃了大亏。
杜阿尔特说:“葡萄牙一向爱好和平,不愿跟中国兵戎相见,希望两国能够快速议和,恢复东西方的海上贸易通道。”
最后一句才是重点!
葡萄牙国内的贵族老爷们,甚至不关心丢不丢马六甲,只害怕马六甲的航道被截断。只要马六甲断航半年以上,葡萄牙贵族必将集体炸锅,一人一口都能把杜阿尔特给咬死。
总督随即遣使至马六甲,跟大明水师、马六甲国王进行和平谈判。
这个谈判僵持足足两月,谈判期间马六甲断航,杜阿尔特的压力越来越大。葡萄牙到东方不是来称霸的,而是来抢劫和经商的,印度总督最大的职责就是为葡萄牙赚钱。
终于,杜阿尔特答应苛刻条件,三方共同签订了《马六甲协约》——
第一,马六甲国王,拥有对马六甲的主权,大明和葡萄牙予以承认。未经马六甲国王允许,任何国家的战船,都不得驶入马六甲海域。
第二,为了感谢大明的帮助,马六甲国王赠送淡马锡、龙牙门、民丹岛,以及附近岛屿给大明。大明享有对这些岛屿的主权,未经大明允许,他国战船不得擅自靠近。
第三,为了弥补大明和马六甲两国的损失。葡萄牙赔偿马六甲白银一两,赔偿大明白银五万两、黄金一万两。被俘的葡萄牙军官和士兵,按照议定价格予以赎回。
第四,三国互相承诺,允许对方商船,在彼此势力范围内进行贸易。但是,大明和马六甲商船,最远贸易距离,不得超过果阿港,否则葡萄牙有权予以攻击。
按照满正的想法,既然自己战力强悍,可以把马六甲和果阿全占了,统统作为大明的海外领土。
可在出征之前,王渊就有命令,此战目标是夺取海外据点。能拿下淡马锡(新加坡)就够了,龙牙门和民丹岛都是捎带的,马六甲国王实在不同意可以放弃。
王渊根本没有想到,大明水师出征,竟能让葡萄牙印度舰队损失近半!
但就算王渊本人在此,也不会贸然更改既定计划。
大明现在是为了走出第一步,能拿下三座大岛,就可以不断移民过来。等海外移民数量可观,那下一步就能更顺利,没必要跟马六甲和葡萄牙彻底翻脸。
葡萄牙在西,大明在东,中间的马六甲是缓冲,局势对大明非常有利。
一旦逼迫过甚,葡萄牙和马六甲,有可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大明的欺压。
而且,大明内部异见太多,还有无数官员反对开海呢。便是这《马六甲协约》,也不被朝廷认可,属于大明水师在皇帝默许下,私自签订的国际外交合约。
物理学派二师兄宝朝相,彻底变成了海商。他奉王渊的命令,以商业手段组织移民,带着大明百姓去东南亚垦荒。
南方数省都有大量无籍流民,始终是各地官府的隐患。
宝朝相手持皇帝信物,悄悄找到各地主官,不断运送流民前往淡马锡、龙牙门和民丹岛。为了让地方皂吏配合,一个健康上船的流民,可以给皂吏二钱银子——不敢给得太多,怕形成人口贸易,便是这样都有许多乞丐被皂吏抓走。
接着,宝朝相又大肆宣扬,大明海外三岛土地肥沃。只要汉人来到岛上,可以随便开荒,还可以向大明水师借种子和农具,开荒耕种三年以上就能获得田契。
还真有过不下去的沿海百姓,借钱坐船前往三岛。而且不在少数,因为就算没这些诱惑条件,也不时有沿海百姓冒死出海求生。
满正在干什么呢?
继续打仗!
龙牙门附近的林加群岛,也被称为龙牙群岛,一般被视为归属于龙牙门。群岛上的土人,以前投靠了葡萄牙,大明水师有足够的理由征讨。
非常血腥残酷,那些土人被抓到之后,男人做奴隶挖矿和种地。女人直接安排给中国移民,因为中国移民以男性为主,不发老婆很难快速繁衍后代。
这些都是正德十五年夏天以后的事情,王渊和皇帝回到京城的时间,是正德十四年秋天。
王二郎正在忙着铸钱!





梦回大明春 418【新钱】
礼部尚书李逊学死了,乃是正常病死的。
王渊回贵州结婚时,李逊学就突然病倒,礼部大印交给右侍郎王瓒代管。
新任礼部尚书叫毛澄,由于皇帝不在北京,皇贵妃代太子监国主持廷推,由大臣们共同推举毛澄做尚书。其实就是杨廷和的人,老杨搞串联很有一套,不知给了陆完什么好处,居然让陆完派系也帮着投票。
也即是说,王渊和皇帝南下归来,礼部大权又回到杨廷和手中。
与此同时,户部尚书也已经换人。
石玠属于真正的清流,并非沽名钓誉之辈。他阻止朱厚照南下无果,三天两头上疏劝归,结果皇帝愣是出京一年不回,石玠气得直接回老家“养病”去了。
严格来说,这属于擅离职守,真追究起来可以剥夺功名。
但朝廷不可能如此凉薄,皇贵妃多次派人探病,请石玠快快回京做户部尚书。结果石玠居然真的病倒,归乡途中染了风寒,年龄太大引出一堆旧疾,只能整天躺在病床上喝药。
于是,皇贵妃再次主持廷推,大臣们推选出黄珂做户部尚书。
王渊的岳父执掌户部,纯粹是多方妥协的结果。
杨廷和、梁储主推杨潭,杨一清、靳贵、王琼主推杨廉,陆完主推张俊。三方争执不下,廷推接连搞了两次,第三次王琼突然力推黄珂。
黄珂本来就在做左侍郎,以前又当过户部右侍郎,完全有资格转升户部尚书。
再加上,黄珂是王渊的老丈人,平时爱交朋友不得罪人,立即获得诸多大臣的投票。陆完无法对抗另外两派,干脆也改成推荐黄珂,权当是向王渊示好拉关系。
杨廷和、梁储被搞得没办法,且黄珂以前还是杨廷和心腹,顺水推舟也就跟着答应了。
王渊和皇帝忙着在地方折腾,百官众臣忙着在朝廷折腾,颇有些各不相干的意思。
又是一日早朝。
王渊突然手指笏板出列:“陛下,大明已有快四十年未铸钱,天下钱币不敷使用久矣。臣请铸正德通宝!”
这个事情,王渊已提前奏疏,内阁也批复过了。
朱厚照点头道:“准予铸钱,便让二郎来办。”
杨廷和、梁储对视一眼,都感觉不对劲,因为内阁批复的是让户部来办。
梁储连忙出列:“陛下,铸钱之事,应由户部总领、工部协办。王侍郎乃礼部要员,按制不得兼管户部之事,还请陛下另择人选。”
朱厚照开始按剧本表演:“铸钱乃国之大事,朕相信王二郎。着令礼部左侍郎王渊,提督各地宝泉局,总领大明铸钱之事。二郎记住,朕要铸的是新钱,钱币样式你要花心思琢磨一下。”
“陛下三思,六部要务不可差错。”众官纷纷劝阻。
朱厚照立即妥协:“那就着令户部尚书黄珂,亲自提督此事。礼部左侍郎王渊,负责协办铸钱。新钱样式由礼部制定,这总没坏了规矩吧?”
百官这才满意,虽然翁婿俩不分彼此,但户部与礼部之间还真不能乱搞——至少从形式上不可以!
退朝之后,黄珂把女婿家中,摆酒设宴问道:“贤婿,恐怕不止是铸钱那么简单吧?”
王渊笑着说:“泰山大人且拭目以待,新式制币机已经做出来了,目前还在进行细节改进。”
中国钱币历来需要铸造,欧洲钱币是把金银熔成小块,再用铁锤敲打印出相应图案。
就在二十年前,意大利出现制币机,使用的是螺旋式压床。必须进行人工操作,无法借助畜力和水力,而且只能压出金币和银币,铜币太硬根本压不出图案——直至晚清时期,这种制币机(改进型)还是欧洲主流,不过改为压制钱币模具,制币交给蒸汽机处理。
物理学院。
匠户凌夏耗费数年时间,终于完成蒸汽机改造。双向气缸、外部冷凝,做功效率是初代版的数倍,可惜垫圈还是使用棉花,没有橡胶垫圈气密性那么好。
王渊写信让凌夏研发制币机,已经有快一年时间。这位弟子纠集一帮同学,半年多来都在忙活此事,足足搞出好几个版本。
“先生且看!”
摆在王渊面前的,并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组三台配套机器。
第一台是大天平,由王晹带人制成,一次可称重三百公斤物料,精度非常非常非常之高。铸币原料用此天平称重,再进行配比调和,可让每一枚钱币都合金比例相同。
雕刻机暂时没有,钱币模具,需要进行人工雕刻。
翻模设备也没有,还是全手工制作,因此各地钱币肯定有细微差异。
第二台是碾片机,一种蒸汽轧机。手工轧机并不复杂,据说达芬奇就发明过,物理门徒们自行设计了简易轧机,并且以蒸汽为驱动。将浇铸好的金、银、铜条,用碾片机轧成标准厚度,就可以用来制币了。
第三台是压饼机,即蒸汽冲床,把金属片压成钱币模样。
看似机器不是很多,但物理门徒们费尽心血,各种零件就研究制作了无数次。
跟近代制币机相比,工艺非常粗糙,中间过程经常需要人工参与。而且没有轧边机,这样制作出的钱币,如果边缘有齿轮状,那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磨损钱币边缘。
王渊带着机器去找工部和户部,要来以前铸币的配方。钱币当然不是纯银、纯铜的,全是合金,中国古代铜钱也是铜合金,需要加入铅、锡等物。
正德十四年的冬天,王渊一直都在忙这事儿,花了三个月时间调整配方。
样式设计也得费心思,不能用料太足,免得被民间给融了。也不能用料太差,给私铸者留下牟利空间,否则必然伪币横行。
在试制钱币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严重问题,金属片被冷轧成饼后,会变硬变脆,不利于压制图案。王渊带着弟子想了许多办法,终于试验出可以回炉退火,但退火之后表面又会氧化变黑。
想要去掉氧化层,就得扔进酸溶液中清洗。王渊既不知道可以如此操作,也懒得去管什么美观,钱币发黑反而是一种防伪标志——比如大明火漆钱,就特地把铜钱烤成黑色,以此增加防止伪造的难度。
正德十五年暮春,王渊再次来到岳父府上。
“这就是你们制的新钱?”黄珂颇为惊讶。
铜钱有一文、两文、五文,共计三种制式。便是一文铜钱,也比市面上流通的更大更厚,而且通体发黑发亮颇有质感。
正面有“正德通宝”字样,反面是花纹,印有“当x文”、“正德十五年制”等小字(年份钱在宋代很流行,明清也偶有出现)。边缘呈细密齿轮状,那是压饼时直接压出来的。
黄珂并非草包,他对户部事务很熟,拿起一文铜币问道:“如此精美制钱,竟然只值一文,这样铸钱不会亏本吗?”
王渊摇头说:“不会,还有得赚。只要铜料足够,要多少我制多少,制多少就能赚多少。”
“果真如此?”黄珂大喜,拍手赞道,“若真能海量制钱,不出三五年,市面上的伪钱就能绝迹。”
劣币驱逐良币,那是有深刻原因的。
如果搞不到整套制币机,民间仿制肯定亏本。想要不亏本,仿制时就得偷工减料,造出的假币正常人都能分清。
刚开始,民间富户肯定收藏这些新钱,只拿劣质伪币出来使用。但当新钱源源不断流出,这样就失去了收藏价值,劣币反而被市场自动淘汰。
黄珂又拿起更大号的银币,依旧是黑乎乎的:“这也是铜钱?怎么中间没孔啊。”
王渊解释说:“这是银元。有一元、五角、一角,共计三种制式。”
“角”和“分”,都是大明计银单位,一角银子就是剪下银锭的一角,一分银子则是0.01两白银。
王渊制造的银元,正面是“正德元宝”,反面是朱厚照的头像。
不要担心银元的流通信用,因为历史上,明朝晚期外国银币在江南风靡。
只因大明银两使用复杂,外来的制式银币反而直观,于是民间特别喜欢外来银币,还给各国银币都取了外号。比如西班牙银币叫“本洋”,又根据图案不同,把各国银币称为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倭婆、三工、小花、小洁、烂板等等。
大明银元也很直观,一元银币就是一两,五角银币价值五钱。
户部和内府需要进行配合,今后官员和士卒发饷,或者皇帝进行封赏,以及各衙门收税,都只认银元和新式铜钱。
正德十五年夏天,新钱已在京城小规模制出,第一次亮相就是给百官发工资。




梦回大明春 419【兄弟,换钱不?】
王渊忙着制新钱时,正德十五年的会试、殿试已经结束。
历史上,这一届科举很有意思。
文官们把会试搞定了,皇帝却不在京城,且连个监国都没有,无法进行接下来的殿试。等朱厚照好不容易回来,已经是第二年,病死之前把殿试给弄完了。
但现在明显不同,朱厚照依旧活蹦乱跳,还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太子。
贵州士子,在今年突然发力,汤冔、汤训兄弟同时考中进士。且没拜入王阳明门下的汤训,名次比哥哥汤冔还高,中了二甲第十四名。
贵州心学门徒当中,学问最扎实的叶梧、陈文学,反而再次双双落榜,也不知啥年月能熬出头。
汤训不但殿试名列前茅,还成功考上庶吉士,正跟其他庶吉士一起在翰林院深造。
工部管理的官方宿舍已经不够用,汤训和郑一鹏被安排在民舍,由吏部和工部共同出钱租赁。
新科进士是最爽的,也是最为痛苦的。
爽在衣食住行,都有朝廷出钱,节假日非常多,还能免费雇佣差役做随从。
痛苦在于花费甚巨,至少三个月的观政期,几乎每天都迎来送往。各种宴饮活动得参加,还要送礼拜会重臣,不管人家见不见,反正你的礼物必须送到。特别是吏部郎中那里,如果不多送点礼,指不定观政期满之后,就把你扔到哪个穷乡僻壤当知县。
新科进士在正式做官以前,二甲领从七品工资(年薪八十四石),三甲领正八品工资(年薪七十八石)。
汤训作为庶吉士,稍微没那么窘迫,他要深造两三年,可以慢慢跟上官联络感情。
某日清晨,又是放假。
室友郑一鹏洗漱之后,对汤训说:“仲元,今日关俸,什么时候过去?”
“现在便去吧。”汤训拿起折扇说。
二人步行前往天财库,高高兴兴领工资去了。
天财库以前只给京营士兵发饷,京官的俸禄在外承运库支取。但到了正德年间,外承运库被内府给兼并,官员领工资只能找天财库。
承运库现在只剩内承运库,也即狭义上的“内库”,官员“请发内帑”就是指从内承运库拿钱。
终明一朝,皇帝和太监都在不断侵吞国库,到正德年间,只剩太仓还由户部管理。内承运库名义属户部,但户部只有记账权力,工部享有查账权力,库印由户部官员掌管(掌印大权后来也被太监拿走)。
除了户部管理的太仓库,其他库房全都一塌糊涂,说明文官还是相对靠谱的。
可是,历朝皇帝都在侵吞太仓银,等于把国库银子往内库捞。更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明代中后期,朱厚照是侵吞太仓银最少的;而嘉靖和万历,时不时就从太仓拿银子,万历直接把国库当内库使用(也有三大征需要赏赐功臣的因素)。
单从挪用国库银子充实内库的情况来看,朱厚照就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好皇帝。
爷爷成化帝侵吞的国库银子,是朱厚照的三倍;父亲弘治帝侵吞的国库银子,是朱厚照的六倍;嘉靖帝侵吞的国库银子,也是朱厚照的六倍;万历帝侵吞的国库银子,直接是朱厚照的十三倍!
都说朱厚照喜欢大兴土木,可人家挪用的国库银子最少啊!
汤训和郑一鹏来到天财库时,那里已经有许多官员在排队。不过真正的重臣要员,都是家仆持印信代领,可不会亲自来跑一趟。
负责发工资的,是太监……
几个领到工资的京官,议论纷纷从汤训身边经过,似乎都在讨论新钱的事情。
好半天终于轮到汤训,太监让他签字画押,接着扔来一块银元,一吊铜钱,一袋大米。至于俸禄如何折银,太监并不解释,官员可以自己回家换算——折银、折钱若是太狠,百官肯定要闹的,正德初年就闹过一回。
郑一鹏盯着自己手中的银元,皱眉道:“这是陛下的头像?”
汤训说道:“应该是吧。”
真的认不出来,只能从冠冕侧像,知道肯定是皇帝,然后通过“正德元宝”判断是朱厚照。
郑一鹏愤怒道:“王侍郎逢迎至斯也,为了讨好陛下,居然使用这种手段。”
“咳咳。”汤训咳嗽两声,不想讨论此事。
郑一鹏说:“仲元,你与王侍郎是同乡,应该在私下好生相劝。我等士子寒窗苦读,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不是做佞臣只知讨好皇帝!”
汤训只能说:“王侍郎自有分寸。”
杨慎因为皇帝出京不归,又加上妻子病逝,早已经愤而辞官了。这家伙整天研究文学、艺术、物理、数学,纠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者,郑一鹏便是杨慎的狂热粉丝,历史上还跟杨嗔一起去哭门。
1...184185186187188...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