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王渊带着两个儿子来到后殿,东班侍读官依旧就座。
太子的侍读官,即伴读官员,分东班和西班。东班陪太子读《四书》,西班陪太子读经史,那是真的叫“陪太子读书”。
王渊的两个儿子,被招为太子伴读,反而是皇帝在瞎搞,因为明朝根本没有太子伴读的存在。
“王侍郎!”
侍读官东班首领崔铣,带着众侍读官起身见礼。
王渊拱手回礼道:“崔侍读!”
不管是主讲官,还是侍读官,都是朱厚照一手挑选的。
朱厚照知道自己很荒唐,给儿子找的老师,却一个比一个正经。
就拿眼前的崔铣来说,曾多次惹皇帝不高兴。若非王渊扇动蝴蝶翅膀,导致皇帝当时不在北京,崔铣早就被权宦逼得辞官了。
崔铣属于清流中的改革派,跟皇帝近臣关系恶劣,但也跟杨廷和若即若离,同时又对王渊没啥好脸色。他的改革积极性,比杨廷和要强一些,比王渊要弱得多,你可以理解为青年版的杨一清之流。
此君干过的最轰动事件,就是得罪刘瑾被扔到南京。他当时只是小小的验封司主事,就敢在南直隶清查粮库,把苏淞等地粮仓的丑事给捅出来。
当时的吏部尚书都给惊动了,亲自写信让崔铣停手,崔铣却把相关责任人全部查办。南京官员被吓得不轻,北京权臣也焦头烂额,赶紧把崔铣又调回中央,扔到翰林院史馆修史去。
简单来讲,崔铣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看到不爽的事情就要说。历史上这货三起三落,在正德朝丢官一次,在嘉靖朝丢官两次,都是那耿介性格给闹的。
朱厚照让这种人做太子的侍读东班首领,可谓深思熟虑。嗯,他自己不是好皇帝,但想把儿子培养成好皇帝。
欧洲钟表,已经进行改造,拥有时针和分针,暂时还没有秒针,如今课堂里就摆了一座。
时针指向八点,太子朱载堻现身。
崔铣带着一群侍读官,给太子行叩头礼。而王渊作为主讲官,只需向太子作揖,太子还必须回礼。
朱载堻此时四岁零三个月,生得粉雕玉砌。虽然举止彬彬有礼,但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显然也是个性格跳脱的小孩子。
随侍太监把《尚书》打开,崔铣代表侍读官,上前朗诵《尚书》。一连朗诵了十遍,让太子稍微有些印象,这才回归侍读班行列,把课堂交给主讲官王渊。
王渊没有立即开讲,而是问:“太子识得多少字?”
朱载堻回答道:“母亲去年就教我识字,已经会背《三字经》,但有些生僻字还写不出。”
王渊又问:“其他主讲官,直接讲四书吗?”
朱载堻回答道:“杨师(杨廷和)、靳师(靳贵)和蒋师(蒋冕),都让我先学《千字文》,并未让我学四书。”
得,太子主讲官成蒙师了。
大明规定太子出阁读书时间为八岁,就是为了让后宫完成启蒙教育,大臣们直接教太子四书五经。
可朱厚照太过急迫,搞得各位主讲官,只能从幼学读物讲起。
王渊又问:“两位老师讲到《千字文》哪里了?”
朱载堻回答道:“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那咱们接着讲,”王渊对崔铣说,“崔侍读,有劳了,只读八句便可。”
崔铣再次上前朗诵,一连朗诵十遍,然后又回到班列。
王策坐在旁边哈欠连天,这小子早就会背《千字文》了。王素则一脸懵逼,他才三岁半,连《三字经》都没背完。
年龄都不一样,屁的太子伴读,太子陪玩还差不多。
王渊对儿子说:“策儿,你来讲讲,‘推位让国,有虞陶唐’是什么意思。”
王策立即回答:“唐尧、虞舜都是英明之君,主动把皇帝位子让给功臣贤人?”
朱载堻迷惑道:“父皇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做皇帝,那我也该做英明之君,把皇帝位子让给功臣贤人吗?什么是功臣,什么是贤人?”
崔铣等侍读官面色微变,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而且胡乱答了有可能教坏太子。
王渊却感到很满意,这个太子不是傻瓜,小小年纪知道提问,而且思路非常清晰。
王渊不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太子还在吃奶吗?”
朱载堻摇头道:“我三岁就不吃奶了。”
王渊笑道:“太子三岁吃奶,四岁则吃饭,这说明太子在长大。皇帝和国家也是这样,尧舜的时候需要让位,咱们大明却不需要让位。”
“为什么呢?”这次提问的却是王策。
王渊解释说:“因为尧舜那个时候,国家没有现在那么大,种出的粮食没有现在这么多,军队也没有现在这么厉害。当时,国家周边有很多敌人,国家内部也有很多野兽。那个时候的皇帝,必须由臣民推选出最有能力的人担当。皇帝要带着臣民种粮食,带着臣民打败野兽,带着臣民征服敌人。”
“哦,”王策又问,“那现在呢?”
王渊回答道:“现在的国家太大了,皇帝的责任是管理国家。如果皇帝还让位,国家就会乱起来,反而让百姓的日子不好过。”
王策再问:“为什么国家会乱起来?”
王渊没有对儿子的好奇心感到烦躁,解释道:“我听内侍说,素儿昨日与太子抢玩具,可有这件事?”
王素嘀咕道:“那是我的玩具,太子硬要来抢。”
朱载堻气鼓鼓说:“我就借来玩一会儿,你自己太小气了。”
王渊笑道:“这皇位就跟玩具一样。如果玩具不好玩,每天还要细心清洗保管,那就没有孩童会去抢。尧舜那个时候的皇位,就是不好玩的玩具。现在的皇位,却非常好玩,自然有很多孩童要来抢。”
三个小孩瞬间明白道理,而崔铣那群侍读官却表情古怪。
朱载堻问道:“那我以后不用把皇帝位子让给别人?”
王渊回答道:“不用。”
“哦。”朱载堻对此没啥感觉。
太子每天只有上午需要读书,下午可以随便玩乐,王策和王素也跟着去玩。
到傍晚时分,朱厚照和皇贵妃把太子叫来:“堻儿,四个老师都讲课了,你最喜欢哪一个先生?”
朱载堻说:“我喜欢王先生。”
朱厚照大笑:“吾儿与我类也,父皇也最喜欢王先生。”
皇贵妃问:“为什么喜欢王先生?”
朱载堻说:“王先生讲课,我能听懂。其他老师讲课,听得半懂不懂,问他们也不肯说明白,只让我牢记那些大道理。”
朱厚照非常满意:“看来二郎做老师,也跟打仗一样擅长。在学五经之前,就让二郎一个人来教吧,其余三人挂个老师的名号便可。”
梦回大明春 423【大炮就是礼】
西苑,花园。
朱载堻骑着一根竹竿,手持一根皮绳,一边抽打一边喊:“驾,驾,你们快来追我啊!”
王素也骑着竹竿,傻乎乎狂追,对这种游戏乐此不疲。
王策则扛着竹竿坐在石头上,无聊到直打哈欠。他已经七岁半,是个男子汉了,才不想跟小屁孩儿一起玩耍。
“哈哈,我跑得最快!”朱载堻冲到终点,回头对着玩伴开心大笑。
王素连忙说:“我第二,我第二!”
朱载堻走到王策跟前,执鞭问道:“你为什么不跑?”
王策回答道:“小孩子才骑竹马,我在家可是骑过真马的。”
朱载堻不信:“真马我也见过,长得好高好高,你骑得上去吗?”
“当然能骑,我骑的是小马。”王策得意道。
朱载堻立即转身疾跑,后面一群太监狂追。跑到花园深处,朱载堻扑到母亲怀里:“我也要骑马,我也要骑马!”
皇贵妃笑着哄道:“等堻儿再长高一些,就可以骑马了。”
朱载堻仰头问:“要策哥那么高吗?”
皇贵妃抚着儿子的头顶说:“对,等堻儿有策哥那么高了,就让父皇带你骑真正的马。堻儿想要快快长高,就得乖乖吃饭吃肉,吃得太少身体太弱就不能骑马了。”
“嗯,我每天多吃肉的!”朱载堻郑重承诺。
皇贵妃挥手笑道:“去玩吧。”
旁边两只小猫突然窜上去,跟着朱载堻疯跑。它们都是“土木三杰”的后代,混合了狸花猫的血统,已经很难分辨出是豹猫了。
宋灵儿和黄峨就坐在那里,跟皇贵妃一起看着三个小孩玩耍。
宋灵儿已经再次怀孕,过两个月就该生产了。反倒是黄峨和香香没动静,心里颇为羡慕,总是缠着王渊交流生理知识。
“这是满者伯夷进贡的香料,你们且带些回去。”皇贵妃从宫女手里递过两个竹篮。
黄峨谢礼接着,宋灵儿则问:“满者伯夷在哪儿?”
皇贵妃笑着说:“南洋,是大明的属国,这次进贡是来服软的,被大明水师给打怕了。”
黄峨好奇道:“既是大明属国,为何又被大明水师打怕了?”
“因为他们依附佛郎机。”皇贵妃解释道。
满者伯夷乃是南洋第一大国,位置在后世印尼那一片,但国土面积比印尼要大得多。
数十年前,有个改信绿教的城市,宣布从满者伯夷独立,即“淡目苏丹国”。淡目苏丹国虽然国土狭小,却硬扛满者伯夷二十多年,不但以武力求得和平,还抢走了南洋的香料贸易航道。
葡萄牙攻占马六甲之后,满者伯夷立即前往联络,葡、满两国形成同盟,共同对付淡目和马六甲。
而大明水师赶走葡萄牙之后,从马六甲手里获得三座大岛。又因为香料贸易产生矛盾,大明水师立即攻打林加群岛,那里是满者伯夷向西贸易的据点。
淡目苏丹国,立即抱紧大明水师的大腿,跟信奉佛教、印度教的满者伯夷再度展开战争。
现如今,大明水师已经成功夺去林加群岛,淡目苏丹国也将地盘扩大两倍。马六甲又跑来掺和,因为就在前几年,他们总被满者伯夷捅屁股,现在必然要趁机进行报复。
满者伯夷扛不住三国联合进攻,连忙派遣使者到北京朝贡,希望大明皇帝能够放他们一马。
豹房。
朱厚照手里拿着朝贡文书,笑道:“这满者伯夷,恐怕不能再打了。”
“确实不能打。”王渊说道。
满者伯夷对大明非常尊敬,是南洋地区各属国当中,朝贡频率仅次于琉球的存在。
这次遣使进京求饶,立即被清流所利用。
就在昨天,梁储上疏言事:“满者伯夷,大明之藩属也。国朝初年,满者伯夷进献蒙元封敕诏书,以表对我大明天朝之忠心不二。百余年来,朝贡时节未失礼仪,对我大明尊慕有加。而今钱塘水师满正,私自带兵出海,违制征讨属国,其罪当诛!钱塘水师越界出海,亦当立即召回,不可再离开浙江半步!”
朱厚照问道:“二郎认为该如何处理?”
王渊回答说:“满总兵已在信中讲得很明白,满者伯夷乃南洋第一大国。但其立国已久,腐化将死,竟被小国淡目欺凌。这种僵化大国,应该扶持为傀儡,不应令其速死。反而是淡目苏丹国,立国日短,勇猛精进,应该谨慎防之。”
朱厚照思索道:“可是,我们跟满剌加和淡目是盟友啊,总不能掉过头来扶持满者伯夷。”
王渊笑道:“满剌加和淡目,哪有资格做大明的盟友?我们出兵帮助满剌加,是因为满剌加乃大明属国。我们出兵征讨满者伯夷,是因为满者伯夷依附佛郎机,宗主国惩罚属国而已。这两次出兵,都师出有名,哪里半天违礼的?淡目撮尔小国,从大明属国满者伯夷叛出,大明自然有理由对其压制!”
朱厚照顿时失笑:“二郎不愧本经治《礼记》,怎么讲都遵礼。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不过如此。”
王渊大义凛然说了一大堆,归根结底不过利益而已。
满者伯夷乃是香料主产地,被欧洲人誉为香料群岛。但它的香料西出航道,却被淡目给控制,于是选择跟葡萄牙人结盟。
大明出兵收服马六甲,只为获得三大岛为海外据点。顺势回击林加群岛,是为了抢夺满者伯夷仅剩的西出港口,把满者伯夷死死的封锁在那里。既然已经将其封死,那就没必要再打了,让满者伯夷做大明的香料生产基地就行。
局势因此转换,之前大明和淡目是盟友,现在则成了香料贸易竞争对手。只有把淡目给弄死,大明才能控制东西方香料贸易!
王渊把利益关系给理顺,朱厚照立即明白过来。
这个皇帝是不要脸的,才不会因为冠冕堂皇的面子,就白白丢失香料贸易的好处。他非常爽快的答应,依照王渊策略行事,扶持满者伯夷而打压淡目苏丹。
随即,朱厚照又说:“柔佛真有那么多黄金?既如此,干脆把柔佛也占了,每年都能挖金子回来!”
王渊劝道:“万万不可。我们已经跟满者伯夷闹得不愉快,接下来又要打压淡目国,怎能与满剌加再起争端?此乃四面树敌之策。”
“那就放着金子不去挖?”朱厚照有些不甘心。
王渊笑道:“当初满剌加国王承诺,大明子民可在其国内自由谋生。让民间去淘金就行了,那些移民积极得很,只需在满剌加禁止淘金时,大明再出手干涉也不迟。”
柔佛金矿,是许多战略游戏的重要经济资源,那玩意儿正好该这段时间被发现。
广东、福建的海商,都已经得到消息,正自发组织前往淘金。
从柔佛一直往西北走,还有更多大型金矿没被发现。二战时日本挖了许多金子,战后马来西亚又挖金子,并且不断有大型金矿发现。
仅马来半岛的金矿,就能让中国移民疯狂。
在有大明水师做后盾的情况下,最多二十年,马来半岛将遍地中国人,而且大部分都是跑去淘金的!
至于清流的攻击,不必理会便是,说不定闹到最后,他们也会派人去淘金。
梦回大明春 424【变法要从娃娃抓起】
事实上,满者伯夷在二十年前,就已经该宣告灭亡了,分裂成东爪哇和西爪哇。
但就像东西罗马一样,各自宣称罗马正统,东西爪哇也各自宣称正统。目前,东爪哇占有满者伯夷王城,但西爪哇也经常跑来朝贡,而且都打着满者伯夷的招牌。
大明水师前段时间那一仗,直接打出一堆新国家。
满者伯夷大败之下,政权彻底分崩离析,失去对周边岛屿的控制权,各大城市纷纷不听王命。东爪哇王室逃去巴厘岛度假,西爪哇缩在岛上不敢动弹,南洋第一大国就此自动肢解。
很诡异的情况,大明水师用手指一戳,这个南洋巨人便轰然倒塌。导致满正的书信刚送到京城,南洋局势已经翻天覆地,王渊和朱厚照根本无法及时作出策应。
为啥会这样?
因为满者伯夷是印度教立国,又以佛教为辅。但其主要商业城市,却被绿教侵蚀严重,一旦中央没有威慑力,那些城市就摇身独立为苏丹国,瞬间进入沿海城邦状态。
而且,这些苏丹国还凶悍得很。
就拿淡目苏丹国来说,国土只跟大明的两三个县相当。但历史上,不但彻底覆灭满者伯夷,还多次跟葡萄牙及其盟友硬刚。
第一次,派100条船进攻葡萄牙,大败而归;第二次,派375条船进攻葡萄牙,大败而归,苏丹丧命;第三次,大败葡萄牙的盟国巽他,将其港口改名为雅加达;第四次,彻底弄死巽他国,改其王城为万丹苏丹国;第五次,彻底覆灭葡萄牙的盟国满者伯夷,将其首都夷为平地。
这些苏丹国是真的猛,后来还跟荷兰干架。就算打不赢,也让荷兰首批船队,带着满身伤痕回航,远洋贸易差点还赔本。若非当时有中国商人出手,荷兰船队都买不到补给品回家,因为附近苏丹国不愿跟荷兰人交易。
正德十五年初冬,大量广东、福建百姓下南洋。
他们跟亲朋好友借钱出海,甚至是皆高利贷出海,只为前往柔佛淘金发财。这是死中求活的买卖,反正在老家也活得艰难,万一就挖到金子了呢?
这些人当中,暴富的不在少数,甚至直接在河里捡到狗头金。
但更多人被坑得欲仙欲死,或者在异国死于非命。实在过不下去,又没钱坐船回国,那就前去新加坡、龙牙门开荒,反正耕种五年以上就能获得地契。
马六甲国王对此毫无办法,除非调动苏丹卫队,否则他的军队打不过淘金者啊。
那些中国淘金者,很多都是海商组织的。不但有刀剑在身,有些还配备火铳,而且是大明最先进的燧发铳。若非淘金者群龙无首,以他们的实力,都可以在柔佛建立城邦国家了!
真的有资格建国,就像爪哇岛的苏丹国,两三千武装便可宣布独立。
浙江备倭总部满正,由于奉命提督三岛,短短半年多时间,便拥有田产数千亩(多为开荒地),还拥有土著农奴上千人之多。可惜土著不咋会种地,而且极为懒散,满正对此非常头疼,只能聘用中国农民当技术指导和监工。
正式改名为林耀山的火者亚三,也有了自己的大庄园。粮食没种多少,大量种植香料,也不怕违背王二郎的训诫。
扩编到近万人的钱塘水师,个个都是地主。若有官员放弃海外领土,他们就敢奋起拼命,坐船直接杀去北京的胆子都有!
……
南洋移民如火如荼,王渊在京城却非常清闲。
他的主要责任是给太子当老师,顺便把两个儿子也教了,教学内容能把传统儒生给气得跳脚。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的正解,应该是齐桓公九合诸侯,救济那些单薄濒危的诸侯小国。
王渊却对太子说:“齐桓公九合诸侯,是为了春秋霸业。当时的周朝,实行分封之制,谁都没办法统一中国。齐桓公能够做的,也只能是九合诸侯而称霸。为何秦国能统一,因为秦国位于西北边鄙之地,时刻有着亡国之危,因此能够真正的变法图强。齐国天下膏腴,百姓生活安乐,贵族富足享受,因此齐国不能变法。”
朱载堻问:“先生,什么是变法?”
王渊回答道:“你和策儿、素儿玩蹴鞠,寻常法子没法获胜,那就变着法子获胜。这就是变法!”
“那变法也简单啊。”朱载堻说。
王渊摇头道:“不简单。如果殿下身强体壮,靠蛮力就能赢球,那就不会想着去变法。而弱者变法之后,会很强大,殿下想变法就来不及了。再到国家,弱小的百姓需要变法,富裕的士绅则阻拦你变法。而官员都很富裕,他们大多不希望变法,整个国家就会慢慢弱下去。”
“大明也在变弱吗?”朱载堻问。
王渊说道:“大明正在变弱,越来越弱。若不变法,还会继续弱下去。”
朱载堻说:“那我以后要变法。”
这话被整整十多个侍读官听到,少数特别欣慰,多数面色难看。
第二天,便有几十封弹劾奏章递上,请求皇帝撤换给太子上课的主讲官。
王渊请辞,皇帝不允,百官无奈。
各地灾情都非常糟糕,因为赈灾粮不够。
强势官员直接问罪杀人,严惩那些囤积居奇者;温和官员选择拉拢劝诫,敦促商人们平价售粮;黑心官员跟商贾同流合污,趁机往自己兜里捞银子。
巡按御史们忙坏了,见天弹劾赈灾官员贪污,而且风闻奏事的不少,到最后已经分不出谁真谁假,只能派人前往糊弄着调查。
唯一让王渊欣慰的,是新铸银元和铜钱,因灾情而流通到各地。市场接受度极高,朝廷仅是铸钱,每年就能净赚几万两银子的差价。
但因为铸钱之事,清流和江彬干起来了。
王渊是在户部宝泉局铸钱,拥有同样功能的是工部宝源局。
江彬见这玩意儿来钱快,于是勾结太监掺和,唆使工部尚书李鐩,向皇帝讨了铸钱的差事。他们用同样的机器,偷工减料铸钱,疯狂中饱私囊,导致市面出现对新钱的质疑声。
毛澄率先出来弹劾,想要借此痛击江彬,并且暗中派人联络王渊。
“王侍郎,新钱可是你的心血,难道就让江彬恶贼如此败坏?”毛澄似乎完全忘记,他前些日子还在弹劾王渊,当面作揖道,“请王侍郎配合,为国力除此贼!”
梦回大明春 425【状元炭】
天寒地冻,正德病了。
还是那个老毛病,偶然风寒,咳嗽不止。
御医吴杰的药方,以前三五天就能见效,现在得拖一个月才能治好。朱厚照也不见萎靡,照样精神奕奕,就是有时咳得厉害,似乎能把肺都给咳出来。
前几天,物理学派测气温,北京的半夜室外温度竟然是零下30度!
别说朱厚照有顽疾,就连身体健康的人,稍不注意都会被冻出毛病。
老天爷的事情,这是真没办法。
根据后世科学数据可知,两宋时期一直温度狂降,到元代才开始回暖。回暖至永乐年间达到巅峰,接着又是一路下滑,英宗时期再次回暖,结果大明整出个土木堡之变。
成化末年又开始降温,到弘治年间断崖式下跌。中间只回暖几年,等朱厚照继位之后,气温变化几乎成了一条向下的垂直线。
幸好,只需再挨几年,就能迎来连续三十年的回暖。那个时候的巅峰气温,将达到两宋时期的最低水平,算是明朝中晚期最暖和的日子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