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那就寻机报仇呗,顺便搭上王党的大船。
历史上,曲阜颜氏可比孔家有气节得多,之前一直默默无闻,明末突然连出三个进士。
其中,颜胤绍在担任河间知府时,清军攻破城墙,他带着妾室和儿女,举家自焚殉节(不忍杀死六岁幼子,令其自行逃难)。其正妻和长子留在曲阜,长子终身不仕满清,一心奉养寡母,晚年与故旧图谋复明失败。
可惜最后还是从了,颜胤绍的孙子里面,有三个考中满清进士当官。
但至少,没有立即归顺,康熙年间才开始去考科举。
书回正题,史道带着济世派弟子和差役,来到曲阜时已经是第二天下午。
他们抵达孔庙门口,突然一窝蜂的往里冲,孔家子弟和仆役愣是没反应过来。冲进去老远,孔家子弟还以为遭贼了,大声呼喊道:“快抓盗贼,快抓盗贼!”
等孔庙中人抄家伙围捕,史道已经带人冲进正殿。
果然,那里摆着的牌位,不是“至圣先师”,而是“大成至圣文宣王”!
史道抖开裹着长剑的棉布,拔剑出鞘道:“曲阜孔氏意图谋反乎?”
梦回大明春 616【火烧孔庙】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孔闻韶虽然被剥夺封号,但还是继续住在衍圣公府,再过几年他儿子就能继承“衍圣公”了。
这天下午,孔闻韶正在喝闷酒,连眼前的舞乐都不能让他提起兴致。
突然,一个家仆冲进来:“公爷,出大事了……”
片刻之后,孔闻韶快步跑出去,正好碰见同样惊慌的孔闻礼。
孔闻礼正在责难一个庙老:“都反复叮嘱过了,一旦有朝廷官员拜庙,就把大殿里的神主牌位全部换回来!”
庙老哭丧着脸:“没来得及啊,他们乔装成平民,一声不吭就往里冲。大伙以为来了强盗,都去抄家伙围堵抓捕,谁还想得到把神主换回去?”
孔闻礼连忙问:“你是说,他们都百姓打扮,谁都不知道是布政使来了?”
“不知,”庙老说道,“等进了大殿之后,才有人自称是右布政使。”
孔闻礼突然面色狰狞,咬牙切齿说:“定是强盗假冒朝廷命官,来人啦,多多召集家丁,将那些强盗全部打死送官!”
孔闻韶正好听到这段话,惊问:“你怎么敢?那是要杀头的!”
孔闻礼转身盯着兄长:“若放任他们离开,俺们孔家就算不死,也得被王二扒一层皮!”
“谁让你不换神主,非要用旧朝牌位?”孔闻韶开始埋怨弟弟。
孔闻礼怒道:“我怎知道山东三司,一直咬着咱们孔家不放?兄长,祸到临头一起担,难不成你还想置身事外!”
孔闻韶欲言又止,跟着孔闻礼继续走,可走出几步突然说:“我喝醉酒了,今日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兄长此言何意?”孔闻礼愈发不忿。
孔闻韶二话不说,转身就往回跑去,他想把自己喝得人事不省,今后就算事发也可来个一问三不知。
孔闻礼勃然大怒,却又不方便发泄出来,只能喝令:“快召集家仆杀贼!”
……
史道带人占领孔庙正殿,勒令孔氏兄弟立刻来见。同时吹哨传消息,让藏在孔庙外面的差役,立即骑马去兖州府衙报信。
正自等待间,忽听外面有人喊道:“强盗冒充朝廷命官,孔家子都给我杀贼,殿中贼寇一个不留!”
史道听了有些惊讶,随即冷笑:“当真胆大包天!”
为了打个措手不及,防止孔家临时更换牌位,史道只带了三个官差、八个济世派弟子,毕竟随员太多容易提前暴露。
眼见孔家狗急跳墙,史道立即下令关闭殿门,自他以下十二人分守门窗等要处。
正殿大门有好几扇,孔家人冲得太快,还有两扇没来得及关上。史道带着三个济世派弟子,亲自拔剑扼守,四人堵在门后疯狂砍杀。
只砍伤两人而已,就吓得几十个孔氏家仆后退,这些孬货哪还敢继续往里冲?
孔闻礼气得不行,疾声催促道:“快快杀贼,杀死一贼,赏银百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家仆们提着棍棒,又开始胡乱喊叫着冲门。
史道连忙又唤来两个济世派弟子,六人一起守在正门处,其他人防守偏门和窗户。
“杀!”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六人结阵刺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家仆数量此时已经超过两百,分别从几处朝里冲,大殿正门这边人数最多,上百人猬集在门口喊叫。
这些家伙,平时顶多仗势欺人,别说上阵打仗了,就连正儿八经的街头斗殴都没玩过。他们被赏银刺激,莽着脑袋冲过去,最前面的几人面对利剑,瞬间清醒过来想转身逃跑。可后退又被自己人堵住,这几人进退不得,竟被推倒踩踏而死。
瞬间就有几个家仆挤进去,史道等人边退边杀,手起剑落就全部刺死刺伤。
“杀人啦!”
前面的家仆惊恐欲退,后面的家仆继续前冲,连挥舞棍棒都已经忘了。
片刻之后,上百家仆作鸟兽散,在大门口留下十多具尸体。
“没用的废物!”
孔闻礼已经骑虎难下,他悍然下令动手,若不能杀掉史道,今天这事儿没法收场。
可是,家仆们太过没用,一百多人竟被六人杀溃。
再看几处偏门和窗户,同样没有战果,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
孔闻礼的脸色阴晴不定,突然咬牙说:“放火!”
这厮是真的豁出去了,竟要放火烧孔庙,把史道活生生烧死在里头。今后若朝廷追查,便说盗贼畏罪自焚,打死不承认山东右布政使来过。
史道站在正殿大门后,见外头堆积柴草,难以置信道:“孔家失心疯了吗?连自己老祖宗的庙堂都烧!”
“师兄,杀出去吧。”追随史道的济世派弟子说。
史道说道:“捉奸捉双,捉贼拿脏。此时冲出去,正中对方下怀。我们离开之后,他们就能趁机换回牌位,朝廷追查起来孔家完全可以不认账。”
济世派弟子问:“那就等着他们放火?”
史道说道:“再等等,我就不信他们真敢烧孔庙大殿!”
孔闻礼真敢烧!
就算烧不死史道,也要烧掉里面的证据,今后就能打扯皮官司。
“点火!”
外头点火的一瞬间,史道就带人出去,对着放火的家仆一阵砍杀,再用长剑拨开燃烧的柴草。
突然,曲阜知县带着数十衙役赶来。
孔闻礼说:“孔知县,有盗贼惊扰圣庙,快快将他们全部杀死!”
曲阜知县立即下令:“杀贼!”
为啥知县那么听话?
因为从元代开始,曲阜知县就由衍圣公兼任,或者由衍圣公指派孔氏族人担任。
孔家不仅享受各种优惠政策,更是直接统治曲阜地方,从县令到佐官、差役,上上下下全是孔家的人。
甚至,中央朝廷、山东三司和地方御史,都没资格考核曲阜知县。没有皇帝命令,各级官员不能插手曲阜事务,顶多风闻奏事去告孔家的状。
说得更直白一些,在没有接到中央命令的情况,这次来的无论是张璁还是史道,都属于越权干涉孔府事务!
如此解释,就可知孔家为何那么大胆,敢抗旨不遵继续沿用元代封号。也可以理解,历史上的孔家,一直到明末还这样玩,却没受到朝廷处罚的原因。
孔家,就是曲阜的天!
曲阜并非朱家之天下,而是孔家之天下!
历史上,张璁成功削去孔子的王号,把孔子从王爷变成老师。但他以首辅之权势,也无法扭转孔氏世袭曲阜知县的局面,只能说以后的曲阜知县也要接受朝廷考核。
可是,即便考核为劣等,也无非再换一个孔家人。
如此考核有屁用啊?
还不是走一个过场。就连负责考核之人,都懒得去管什么情况,随便胡乱评优便是。
孔家的知县,带着数十衙役冲来,这些人的武力值好歹比家仆高些。
但也高得极为有限。
他们平时作威作福惯了,拿一根水火棍就横行无阻,自然不可能准备弓弩等物。
双方刚刚接战,数十衙役就立即崩溃,因为冲前面的见血了。
“放火!”
孔闻礼命令家仆,绕到两侧去放火。
史道这边只有十二人,还不敢分散杀敌,只能眼睁睁看着孔庙正殿起火。他满腔怒火道:“尔等欺师灭祖之辈,等着被朝廷问罪吧!”
孔闻礼大喊:“围杀这些冒充官差的强盗!”
“冲杀出去!”
史道带人挥剑冲锋,衙役、家仆纷纷避让,很快就被他们冲出孔庙大门。
孔闻礼也没法追赶,就是追上了也打不赢。他冷笑道:“快救火!”
救火的同时,把孔庙正殿里的牌位换回来。
今后朝廷怎么追查?
我孔家啥都没干,只是围捕一些强盗而已。这伙强盗胆大妄为,竟敢自称朝廷命官!
什么?
你真是山东右布政使?
哎呀,误会,都是误会。
没有朝廷命令,山东官员不得插手曲阜事务,你这突然越权行事,我哪里知道是真是假?
请陛下治山东右布政使史道越权之罪!
梦回大明春 617【不查而查】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史道与孔家的奏疏,几乎同时送到京城。
史道上疏禀明事情原委,弹劾曲阜孔氏以下罪名:供奉旧朝神主,图谋不轨;袭杀朝廷命官,目无王法;烧毁孔庙正殿,欺师灭祖。
孔家的奏疏就很有意思,说是曲阜来了一群强盗,被孔家带人围追堵截,最后慌不择路逃进孔庙。这些强盗为了逃命,竟然放火烧毁孔庙正殿,趁着孔家救火而逃之夭夭。虽然孔氏救火及时,但孔庙正殿还是被烧毁大半,请求朝廷拨银子修缮孔庙。
看完这两封奏疏,包括王渊在内,五位阁臣都傻了。
“嗙!”
汪鋐的脾气最暴躁,怒得直接拍桌子大吼:“这曲阜孔氏究竟意欲何为,且不论供奉旧朝神主、袭杀朝廷命官,他们竟连自己老祖宗的庙殿都敢烧。不为人子也!”
汪鋐这人很有意思,朱厚照提拔的帝党,以前夹在王渊、杨廷和之间,很难发展出自己的党羽,一直都夹着尾巴当官。
杨廷和致仕以后,汪鋐彻底投靠王渊,全力鼓吹、支持改革,多次在朝堂为王渊冲锋陷阵。
但是,汪鋐的器量有些狭窄,喜欢搞以前得罪过他的人。动辄借机生事,总是斗争扩大化,他若做首辅必然形成党争。
“唉,孔家糊涂啊!”毛纪叹息说。
毛纪这个曾经的铁杆杨党,如今过得还算凑合。他身为次辅,只要不阻碍变法,王渊也不会找他麻烦,平时为政给予足够的尊重。
王琼摇头说道:“此事难办。查无可查,不查又令朝廷颜面尽丧。”
能做内阁大臣的,自然不会是傻瓜。
两封奏疏往桌上一放,立即就能猜到事情真相。但就如王琼所言,这事儿根本就没法去查,孔家明摆着死不认账,甚至可以反告史道栽污孔氏。可是不查也不行,孔庙莫名其妙被烧,山东右布政使被打伤,不严肃查处的话,朝廷和皇帝颜面何在?
众人看向王渊。
王渊笑着对王宪说:“维纲何不发言?你是兖州东平人,老家紧挨着曲阜,便说孔家往日如何。”
五位阁臣当中,王宪纯属挂件摆设,论能力、论资历都不够入阁。但他又没犯啥错误,王渊不能胡乱撵人,只能将其弄进内阁,腾出兵部尚书的位子给自己人。
王宪苦笑:“曲阜一地,国中之国,还能怎么说?”
毛纪以前还想维护孔家,就算孔氏供奉前朝封号,他都觉得可以约束改正。但是,毛纪这次被激怒了,曲阜孔氏竟然敢放火烧孔庙!
毛纪愤然道:“当派三法司会审曲阜,把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王琼叹息:“查不出来的。孔氏不承认便可,无论查出什么结果,都说你是屈打成招。一旦严惩孔家,此事散播出去,朝廷有理都变成没理。”
众人无言,不能反驳。
就拿当代衍圣公孔闻韶的父亲举例,其父名叫孔弘绪,史书记载一堆他如何受皇帝宠爱。
突然笔锋一转:“多过举……夺爵为庶人。”
如果你只读正史,估计会看得一头雾水。刚说这人从小跟着皇帝长大,还成了内阁首辅的女婿,怎么突然就废为庶人了,而且连个具体罪名都不说清楚。
必须结合明代官员的私人著作,才能搞明白孔弘绪干了什么——坐奸妇女四十多人,亲手勒死无辜四人。
犯下如此大罪,史书只用“多过举”三字概括。而且贬为庶人之后,换个皇帝又恢复衍圣公冠服,只是没有衍圣公爵位而已,一切待遇全部复原如初。
估计老天爷都看不惯,孔弘绪恢复衍圣公冠服的第二年,孔庙就被雷劈了,一把火烧得精光。
孔圣后裔,不能以常理论罪,就算有罪也得遮掩,否则要丢全天下读书人的脸。
王渊作为当朝首辅,必须妥善处置此事,否则必受朝野上下质疑。
查也不是,不查也不是!
那该咋办?
王渊笑着说:“诸君何须烦恼?以吾思之,孔圣后裔,必定德才兼备,断不会欺师灭祖、图谋不轨。山东右布政使史道,纯属栽赃诬告,当罚俸三月以惩其过!”
众人吃惊不已,这不像王渊的风格啊。
这次不查处孔家,反而惩罚检举者史道,传出去还怎么当首辅?一是寒了诸多学生的心,二是寒了正直大臣的心,三是扫落了朝廷威严。
“但是!”
王渊微笑着继续说:“孔子是圣贤,不可能圣裔子孙个个圣贤。三法司还在给鲁王、德王案扫尾,暂时没顾上孔氏子弟的案子。便让大理寺卿金罍,亲自彻查孔氏子弟诸多案件。为了尽快还孔氏子弟清白,查案当迅速,可请陛下调锦衣卫帮忙调查。”
众人愣了愣,王琼突然抚掌赞道:“此计妙也!”
毛纪也拱手说:“王相好手段,某汗颜拜服。”
孔家既然耍无赖,让朝廷查也不是,不查也不是。
王渊便跟着耍无赖,既不调查,又要调查,不查而查。
啥意思?
绕过这次的大案,让大理寺卿金罍,亲自带着锦衣卫,去曲阜复查孔氏子弟的陈年旧案。这些案子本来就说要查,只不过三法司忙不过来,现在由大理寺卿接过合情合理。
如果用战争来比喻,孔家突然杀出一股奇兵,堵在王渊主力的必经之地,绕不过去还没法吃掉。王渊则根本不理这股奇兵,自己派出另一只奇兵,绕到孔家腹地进行扫荡,破坏孔家的生产和后勤。
这种兵法战术,是毛爷爷的核心军事思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但要由我来占据主动。
孔家有耍横的资本,王渊也有耍横的本钱,曲阜孔氏还能跟朝廷一直耗下去?
别看金罍去曲阜只查孔氏族人,但他将带着锦衣卫一起去。孔氏作威作福惯了,犯下的案子不计其数,一桩桩顺藤摸瓜全捋出来,最后再跟孔闻韶、孔闻礼算总账!
查到最后,以锦衣卫的手段,必然能够查实孔闻礼火烧孔庙,而且是孔家人自己出来当证人。
这样做看似多此一举,不如直接查火烧孔庙案,但却必须绕着圈子去查。必须顾及孔子、朝廷、皇帝、王渊,以及天下读书人的颜面,否则必然遭到舆论非议,稍不注意王渊的名声全毁了。
查小案,不查大案,一不小心捋出无数大案,把案件卷宗甩出来廷议,让满朝文武都看看孔家的嘴脸。
谁还能说什么?
到时候,王渊随便帮孔家说句好话,天下儒生还得夸赞王渊仁慈,都这样了还在帮他们维护孔圣后裔。
金罍若将此事办好,回京就可以升任刑部左侍郎。
梦回大明春 618【以孔制孔】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要论跟着王渊打仗,伍廉德当为京中第一人。
王渊还没考中状元,便单枪匹马追击贼寇,伍廉德一路尾随捡人头。后来,王渊率二百重骑出京,伍廉德也是军中哨探头子。
如今,伍廉德已经四十八岁,官至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
金罍带着几个大理寺人员,伍廉德带着两百个锦衣卫,浩浩荡荡出京前往曲阜。
京津铁路已经修通,且火车性能再度提升,一次能拉200人、时速为15公里。北京到天津,北京到蓟州,全用新火车头,老火车头扔去北京西郊拉煤矿。
票价很贵,但又不贵。
就拿京津铁路来说,成人半两银子,幼童三钱银子,货物行礼每二十斤1钱银子。
两百里路程,运送二万斤货物,只需一百两银子运费。
利润薄的商品自然不敢,利润丰厚的商品,却喜欢选择搭乘火车。一来火车跑得快,全程不会停歇;二来不怕非法钞关,可以节省灰色支出。
中央紧急任务,铁道司特地多开一班火车。
两辆蒸汽机车,载着二百多大理寺、锦衣卫人员,以及他们的随行物品,朝着天津以15公里的时速“飞驰”而去。
到天津之后,搭官船南下济宁,再折道前往曲阜。
但是,锦衣卫里有一人,却继续乘船南下,直奔浙江衢州而去。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此人星夜奔波,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已经来到衢州孔家。
同为孔圣子孙,衢州孔家非常惨,因为遭到朝廷的刻意打压。大明对孔家南宗的猜忌,一点不输于猜忌藩王,因害怕南宗争夺衍圣公爵位,朝廷专门定下规矩:“曲阜北宗袭封千年不易,如南宗妄起争端……置之重典,永不叙录!”
在正德朝以前,孔家南宗别说衍圣公爵位,就连小官小职都捞不着。
又因朝廷有意打压,地方官员心领神会,孔家南宗在明代越混越回去。以至于,很多官员看不下去了,屡次请求给南孔封官,直至朱厚照时期才封“世袭五经博士”。
翰林院五经博士,正八品小官,便是三榜出身的庶吉士,留任翰林院都不止这个品级。
当代南孔首领叫孔承美,若论辈分,是曲阜那边孔闻韶、孔闻礼的爷爷辈儿。
孔承美今年三十多岁,有雅望,有才名。他给自己改字“畅翁”,号“菱湖”,一听就知道是文人味道,至少写诗做文章比北孔高明许多。
“老爷,有一年轻人求见,”仆人前来通报,“那人不递名帖,只说有要事相商。”
孔承美道:“不递名帖,殊为无礼,不见。”
仆人和门子都收了红包,当然要给人办事,提醒道:“老爷,此人器宇不凡,并非庸碌之辈,恐怕真的有什么要事。”
孔承美皱眉说:“那便请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年轻人来到会客厅,拱手道:“拜见孔博士。”
孔承美愈发不满:“你不递名帖也就罢了,相见之后也不通姓名,是在刻意辱我吗?”
年轻人掏出一块牌子,紧紧握在手心,只亮给孔承美一人看:“孔博士,请屏退左右。”
孔承美瞳孔一缩,立即说道:“你们都出去。”
屋里只剩两人,气氛有些微妙。
孔承美问:“锦衣卫为何千里而来衢州?”
年轻人说:“奉陛下密令行事。孔博士可知,就在前段时间,曲阜孔庙正殿被烧塌大半?”
孔承美问:“又遭雷击了?”
年轻人摇头:“曲阜孔氏自己烧的。”
“怎么可能?”孔承美惊道。
年轻人便把事情经过,详细诉说一番:“曲阜孔氏,不遵王命,沿用前朝封号在先。受到朝廷追查,为了脱罪抵赖,竟然围杀布政使,火烧孔庙正殿。此事,陛下与内阁诸相公都震怒交加,但碍于孔圣与孔家名声,不便直接下令彻查。”
孔承美消化了一会儿,疑惑道:“北孔火烧老祖宗庙殿,为何派锦衣卫来衢州?”
年轻人说:“北孔横行曲阜多年,犹如国中之国,朝廷不满甚矣。如今又做出那等恶事,陛下与阁老们都忍无可忍,欲移南孔至曲阜主持祭祀!”
此言让孔承美心脏狂跳,热血差点把脑子冲晕。
南孔一直私下以正宗自居,世世代代都想回到曲阜。便是元朝那会儿,南孔但凡有丝毫机会,也肯定二话不说就给忽必烈下跪。
什么南宗有谦让美德,什么主动放弃衍圣公爵位,那都是后人美化的!
真正原因,是南孔乃宋朝皇帝册封,而北孔在金国投降时,就有一支归顺蒙古。当时,南孔和北孔都没戏,真正有戏的,是早早归顺蒙古的孔元措一脉(孔元措死后绝嗣,但临死前指认了继承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