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礼部右侍郎许瓒说道:“陛下,或许孔氏族人,迫于孔闻礼权势,皆敢怒不敢言,并非有意帮其隐瞒。查案可以,切不能兴大狱,否则必然伤及无辜。”
左副都御史毛伯温反驳道:“许侍郎此言差矣,便是在曲阜兴大狱,恐怕也不会抓到无辜之人。大理寺这几个月,审出孔家无数罪案,孔门上下早已沆瀣一气。我知汝等欲维护孔圣门面,可便是孔圣复生,他真会庇护那些不肖子孙吗?孔圣怕是要亲自提剑诛灭此辈忤逆之徒!”
梁材说道:“不论如何,曲阜孔氏已经闹出太多恶闻,不能再这样查下去了。非维护孔家颜面,而是维护儒家的颜面。”
张璁冷笑:“文过饰非,此真儒乎?”
梁材辩道:“孔子乃至圣先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等儒士维护孔门,犹如维护兄弟手足,亲亲相隐是为直也。”
张璁讥讽:“梁侍郎大可窃负而逃!”
“我……”梁材瞬间无语。
两人这段辩论,属于儒家的经典悖论。
孔子认为,亲亲相隐是“直”的表现。但这种“直”,又往往是违法的,于是孟子说,舜的父亲犯罪,舜不能徇私枉法,但又不能把父亲交出去违背孝道。舜最好能够舍弃天下,背着父亲悄悄逃跑做普通人。
梁材认为孔门是儒士的家人,帮着孔家亲亲相隐是遵从孔子训导。
张璁说没人拦着你亲亲相隐,但你必须像孟子说的那样“窃负而逃”。即,你去维护孔家吧,但应该先辞官再说,否则你就是遵守孝义,却违背了道义。
张璁这帽子扣得好凶,只搬出“窃负而逃”四个字,就堵住了所有想帮孔家人的嘴。
帮孔家说话可以,但请你先辞官再说,不辞官就是不遵道义的伪孝!
满朝文武全都看向张璁,觉得这人太可怕了,今后绝对不能跟他吵架,引经据典一套一套的,还让人根本无法反驳。
窃负而逃,一锤定音,瞬间结束这场争论,皇帝下令彻查孔庙纵火案。
不然还怎么办?为了帮孔家而辞官?
怕是你刚开口辞官,皇帝立即就答应了,直接把你请出奉天殿,到时候你又拿什么来帮忙?
左右两难,完全无解,张璁的战斗力已然拉满。
王二做礼部尚书可以砍人,我张璁做工部尚书也可以喷人!
……
之前金罍在曲阜查案,一直保持着足够克制,现在的性质则完全变了。
伍廉德直接征用曲阜县衙大牢,两百锦衣卫全员出动,又临时征召一些外姓人做辅警。一天到晚,只见锦衣卫四处抓人,抓回大牢就严刑拷打,保证打得你小时候偷看寡妇洗澡的旧事都能供出来。
审案效率成倍提升,还顺便扯出无数陈年积案,一桩桩摆出来简直触目惊心。
孔氏主宗,竟找不出几个干净的。就算自己不做恶,家仆也肯定作恶,因为生杀予夺、无人监管。
当金罍把调查结果送回京城,文武百官尽皆无语。
人们关注的焦点,已经不是孔庙纵火案,而是孔家主宗那密密麻麻的犯罪内容。
这天朝会,礼部尚书罗钦顺说道:“具浙江巡按御史禀奏,五经博士孔承美乐善好施,救济贫寒士子无数。浙西大山流民众多,衢州孔氏捐出六成田产,帮助衢州知府招募流民,大大缓解浙西匪患。请陛下嘉奖孔博士。”
朱载堻叹息说:“都是孔圣子孙,衢州孔造福一方,曲阜孔却为祸一方。何异甚也?”
王渊说道:“臣问,南孔方为圣裔正宗,随宋室南渡而居衢州。北孔一支,降金而绝嗣。如今这支北孔,却是金国未灭,孔元用、孔之全父子便降蒙古。蒙古当时为异族,这孔家不管是食宋禄,还是食金禄,都不该国主未灭便投外敌。此贰臣也,不当为衍圣公,否则岂不是让天下读书人都学着当贰臣?”
(注:前面有个章节,把投降蒙古的孔元用,写成了依附金国的孔元措,已更正。)
汪鋐立即配合:“臣议,迎回南孔正宗,罢免投敌北宗!”
“这……这如何使得?”毛纪被吓了一跳,此事王渊没在内阁讨论。
梁储说道:“陛下,此事有违祖制。”
张璁笑道:“太祖可没定过如此祖制,对于孔子圣裔,太祖只有一句评价。太祖说孔子是‘好人’,希望孔家多出几个‘好人’。如今,北孔已然污秽不堪,好人难寻矣。南孔造福一方,显然是有好人的。弃北孔而迎南孔,正是遵从太祖之言,让孔家多出几个好人!”
这并非胡说八道,朱元璋对孔子的评价,真的只有“好人”二字,并希望孔家多出好人教化百姓。
敢拿祖制说话,那就追到朱元璋时期,迎回孔家好人便是祖制!
王渊根本不用再亲自辩论,张璁手执笏板出列,站在那里要一个打十个。
还想帮北孔说话的文官,看到张璁那矮瘦的身形,竟一个个把话吞回肚子里,生怕被张璁怼得颜面扫地。
皇帝再次颁布圣旨,封衢州孔承美为衍圣公,勒令取消衢州孔子家庙,南孔主宗立即前往曲阜。同时,再度收回部分曲阜孔氏祭田,只给孔家留10万亩祭田过日子。
换宗了,族长当然也要换。
一直偷着乐的孔弘仁,这才知道自己被利用了,跑去伍廉德那里嚎啕大哭。
伍廉德叹息道:“唉,你们北孔犯事太多,皇帝震怒怎能避免?这样吧,我帮你讨个官职,定不会让你白干。”
孔弘仁心里一万匹草泥马飞奔,脸上还得挤出讨好的笑容,又哭又笑道:“如此便有劳伍指挥了,在下定有重谢。”
北宗孔弘仁这一支,被封为世袭五经博士,世代负责祭祀洙泗书院,至少过河拆桥还给他留了块舢板,也给南孔留了一根钉子在那儿。
孔闻韶的儿子孔贞干,好歹是李东阳的外孙,也被封为世袭五经博士,世代负责祭祀尼山书院,再次给南孔打下一颗钉子。
两颗北孔钉子敲下,做了衍圣公的孔承美如鲠在喉,连忙上疏请求朝廷任免曲阜知县。
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南孔之人做族长和衍圣公,只负责孔子大祭,以及祭祀子思书院。洙泗书院和尼山书院的祭祀权,则分别留给北孔的两支。一旦南孔乱来,那就换成北孔坐庄,上头再安一个正五品曲阜知县监管。
被论罪抄家的北孔主宗私田,全部分给南北孔的贫寒之家,底层孔氏子孙瞬间支持朝廷决策。
至于孔闻礼,枭首,抄家,家人流放海外。
弹劾孔闻礼有功的史道,取消三个月的罚俸,赏银五两,加俸十石,升文勋和散阶各一级。





梦回大明春 622【实干才是硬道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文渊阁。
上一届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全都被王渊叫来。
王渊问道:“你们最近都在做什么?”
王阳明亲传弟子、状元罗洪先回答:“随温侍郎编撰《武皇帝实录》,闲暇之余自编《广舆图》。”
《武皇帝实录》就是《正德实录》,勋贵郭勋担任监修,王渊、毛纪、罗钦顺担任总裁,温仁和、贾咏、董玘担任副总裁。
其中,副总裁温仁和,是王渊的会试房师,实际由他主编朱厚照的实录,王渊等三位总裁负责审稿确认。
这个时空的《明睿宗武皇帝实录》,比历史上的《明武宗毅皇帝实录》,恐怕对朱厚照的评价好上百倍。但黑材料也不会刻意掩饰,毕竟朱厚照干过太多荒唐事,王渊定下的编撰基调是客观公正、偏于肯定。
王渊好奇问道:“《广舆图》是何物?”
罗洪先说道:“在下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考图观史、天文地理,如今大明所用舆图,沿自前朝的《舆地图》,疏漏错误之处颇多。于是,在下想编撰一套本朝的地图,内容为:一副总图、两直隶及两京十三省地图,再绘边镇、漕河、四级等地图。以上舆图,皆用计里画法编撰。”
“这个想法很好,”王渊赞道,“保留你《武皇帝实录》纂修之职,但以后不用再参与编撰工作。你且去铁道司观政三月,学习他们的地图画法,今后编撰《广舆图》,分别用平面图和地形图两种。等观政结束,我给你在翰林院单开一房,专门绘制《大明天下广舆图》。到时候,再给你配一个副手,二十个杂官佐吏,三十个专职差役。”
罗洪先说:“用不得这么多人。”
“用得着,”王渊说道,“我要你走遍大明千山万水,实地考量把地图画好!可敢接下这个差事?”
让一个状元实地绘图,等于常年远离朝廷中枢,这个任命非常影响罗洪先的政治前途。
罗洪先抱拳说道:“吾必竭力而为!”
王渊还是安慰道:“你等丈量全国,必然十分辛苦。包括你手下的官吏差役,在绘图时全部临时加俸三级,可调动各地官府和卫所帮忙,每年可回京休息三月。你每两年自动升官一级,一直升到正三品为准。你的下属们,升官视其自身状况而定,反正不会委屈任何一人。”
罗洪先顿时感受到王渊对此事的重视,激动道:“誓死完成此任!”
罗洪先此人,同样经史子集、阴阳术数、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兵法骑射、农学水利……样样皆通,跟学霸唐顺之是一对好基友。
可惜在嘉靖手底下当官,因为皇长子年龄太大,请正式立太子而遭到罢官。他跟唐顺之一起遭到罢免,各自回乡苦修学问,过了十多年苦修士一般的生活。
唐顺之的老家在沿海,还能被聘为军事顾问,亲率战船去打倭寇。罗洪先的老家在江西,罢官之后根本无人过问,一身本事全无用武之地。
“舜敷呢?”王渊又问。
王阳明亲传弟子、榜眼程文德说:“在下随董侍郎编撰《武皇帝实录》。”
王渊问道:“可愿去曲阜做知县?”
程文德问:“如何做知县?”
王渊说道:“曲阜乃儒学发端之地,而今却乌烟瘴气。你去之后,当好生约束孔家,大兴文章教化,让曲阜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程文德抱拳道:“义不容辞!”
历史上,程文德也是得罪嘉靖,被权臣汪鋐一朝致命,罢官下狱差点被活活打死。后来两度起复,官至吏部左侍郎,又因劝谏嘉靖而被罢官。因为做官太过清廉,在程文德死后,妻儿靠变卖家产才能给他下葬。
王渊再问自己的关门弟子:“你呢?”
唐顺之回答:“随贾侍郎编撰《武皇帝实录》,闲暇之余在钻研数学。”
王渊问道:“可愿去绍兴做府同知,专理清田之事?”
唐顺之虽然有些诧异,但没有询问原因,直接回答:“愿去地方清田!”
王渊给三人解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做首辅,跟别人不一样,喜欢地方实干官员。但凡我在朝一日,今后的一榜进士和庶吉士,愿意外放地方的都会快速提拔。其实在我设想当中,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人选,最好能让当过两省布政使、总督或巡抚的官员升任。”
罗洪先、程文德、唐顺之三人恍然大悟。
王渊又说:“达夫的《大明天下广舆图》,若能编好三分之一,我便让你做左侍郎,剩下的另择人选接着干。”
罗洪先道:“王相不必如此,一事不烦二主,做事自当有始有终。”
王渊赞许道:“志气可嘉。但就这么说定了,你总得留机会给别人,事情不能让你一个人做完了。”
罗洪先笑着没再说话。
王渊又对唐顺之说:“去了绍兴,先替我看望阳明先生。”
这属于私事,唐顺之连忙说:“弟子谨记。”
数日之后,三道任命颁布。
设立翰林院舆图测绘房,应届状元罗洪先担任掌房,负责前往各地测绘大明江山(顺便监察天下不法事)。
外放应届状元程文德,担任正五品曲阜知县。
外放应届探花唐顺之,担任从五品绍兴府同知。
这些调令一经公布,文武百官为之哗然。若非唐顺之是王渊的亲传弟子,罗洪先、程文德是王阳明的亲传弟子,百官肯定觉得王渊在刻意打压后进!
当初,杨廷和与王渊闹得最僵的时候,也只敢外放王党的庶吉士,不敢轻言外放王党的一榜进士。
再联系铁道司出身的一堆王党嫡系,文武百官已然彻底明白,当朝首辅喜欢重用实干派!
受此激励,应届二榜进士第一杨名、第二陈束、第三任瀚,全都以庶吉士出身而自请外放地方。王渊欣然同意,让他们去做知州,敦促他们好生造福地方。
毛纪得知消息,久久不语。
被杨廷和扔去地方为官的几个王党庶吉士,如今已升到按察副使、参政级别,山东山西又冒出一堆清田实干派。若王渊刻意提拔,恐怕十年之后,六部衙门都会被实干派把持。
到时候,就算王渊突然病死,继任首辅想要破坏变法,都得跟六部好生斗上一番。
更深远的影响是,这会慢慢形成潜规则,即一榜进士和庶吉士,不留在京中做清贵之官。而是带着储相光环,下放地方历练政绩,快速升迁之后又杀回朝堂。
甚至王渊不做首辅了,这种潜规则都会继续延续下去。因为六部皆由地方实干派升任,他们提拔官员自有其偏好:老子都是从地方往上爬,凭啥要选你们这些京中清贵之官?
六月。
程文德前往曲阜,唐顺之前往绍兴,两人一同出京南下。
程文德的担子并不重,唐顺之却压力甚大,因为当朝有好几个大员的老家都在绍兴府治下。
江西已经被陈雍清理过一番,山东和山西也在清田当中。
陕西目前还算好的,暂时没有那狗屁端王。历史上,端王一到陕西就封,万历便赐了200万亩地,最后被李自成撵去四川,又在四川被张献忠抓住砍了。
如今,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是南直隶,其次便是浙江。
浙江的杭州府,桂萼、常伦、留志淑等人已经完成清田,但其他州府却依旧一塌糊涂,其中尤以唐顺之要去的绍兴府为最。




梦回大明春 623【退休的王阳明和沈复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南关新跨马,春色正朦胧。琼霭分天末,岩花落镜中。披云怜谢客,载酒忆山公。试就温泉浴,仙源咫尺通。”
乍看这首诗,很难相信是个流放塞外之人所写。
这个时空,顾存仁估计没机会作此诗了。
历史上,他初授余姚知县,因政绩而选为礼科给事中,然后上疏触怒嘉靖而遭流放。刚到塞外,冰天雪地,他吃了廷杖的腰背还露着白骨。然后学着自己生火煮饭,学会牧马和耕田,流放三十年终于熬死嘉靖。复官回朝后累升太仆寺卿,上疏请求改革马政,奏疏条条切中时弊,可惜当时被束之高阁,直至张居正改革才被翻出来。
张居正的改革内容,很多都是嘉靖、隆庆两朝就已提出,但因为政局动荡很难真正施行。
如今的顾存仁,应该不会被流放,但他在余姚也颇为烦恼。
“父亲,王相欲革弊政,孩儿既为余姚令,当在余姚清田改革。”顾存仁对父亲顾启明说。
顾启明训诫道:“在余姚清田,确实困难重重。但不管有多难,亦当倾力为之,不负王相之恩也!”
很有意思,顾存仁在余姚当知县,而他父亲偏偏是余姚最大的海商。
这并不违反异地为官原则,因为顾氏的户籍在南直隶。他爹从小就在海上漂泊,说白了以前是海盗兼海商,赚下巨额身家在余姚归隐田园。
明代有位名臣叫归有光,写过一篇文章叫《顾隐君传》,顾隐君便是顾存仁父亲的别号。
当时嘉靖禁海,顾启明金盆洗手,隐居余姚自号“隐君”。他从不主动跟官府来往,修桥铺路赈济乡里,平时闭门读书不问世事,官府却经常悄悄向他打听倭寇消息。
而这一个时空,顾启明早就转为正规海商,也用不着什么归隐了,只在余姚遥控指挥船队。
别看顾存仁只是个小小知县,但他爹在南洋直接占了一岛,过继给四叔的亲兄弟已在南洋当岛主。
顾存仁问道:“余姚多望族,难以下手啊。孩儿欲从王家开始清田,可乎?”
“应当先拜见阳明公。”顾启明提醒道。
“自该如此。”顾存仁点头。
顾启明很有意思,幼时家贫,却读过几年村塾。十多岁冒险出海,在海盗船上当水手,靠着聪明有义气迅速得到重用,十年时间就挣下两条海船的家业,选择以余姚作为走私基地。
这货先是做海盗,接着做正规海商,竟没把四书五经忘掉,反而通过刻苦自学,能跟余姚的大儒们谈笑风生。
当下,顾启明派家仆送拜帖,以私人身份带儿子去见王阳明。
约定日期,几天之后,父子俩出城前往绍兴府城。
王阳明的宅子不在余姚,而在绍兴府城之内,属于山阴县管辖。他降生并长大的余姚旧居,即几百年后的王阳明故居,其实是父亲王华分家时租来的。
王华考上状元之后数年,便把王阳明接去北京,那宅子便转租给钱家。于是在这个宅子里,又诞生了王阳明的弟子、《王阳明年谱》的主编、心学大儒钱德洪。
此时此刻,王阳明正在跟沈复璁喝茶。
两人都已经致仕退休了,王阳明以东阁大学士(荣誉职务)的身份退休,因此府邸门楣写着“大学士第”。
沈复璁官至夔州知府,沾了学生王渊的光,退休时特进湖广左参政,让他有了梦寐以求的从三品官身。
王阳明的身体不是很好,大部分时间在家休养,偶尔去学生办的书院授课讲学。
沈复璁则潇洒得很,喝酒听曲,文会宴饮,老年生活清闲惬意。
“听说,渊哥儿把衍圣公给换了,他可真是大手笔!”沈复璁的语气颇为自豪。
遥想当年,他四十岁了还是杂官,更被流放那云南偏僻之地。谁知时来运转,在半路被一个贵州娃娃劫走,这娃娃竟高中状元,现在甚至做首辅把衍圣公换掉。
一切都似在做梦。
或者说,沈复璁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够当上知府,还能以参政的职位退休,他的梦想只是知县、知州而已。
沈复璁喝酒,王阳明喝茶。
端起茶茗,王阳明笑道:“若虚自小便有主见,清田只是第一步,恐怕很快就要力行改革了。”
沈复璁问:“王家要不要清田?”
王阳明说:“恐怕清田之人,今年之内便会过来。此子向来无君无父,我这个老师该当给他祭旗。整个浙江,先清理王家田亩,才好对其他大族下手。”
王家可不只有王阳明,仅是王阳明的族叔便有数十个,王阳明的亲族兄弟多达数百人!
姚江秘图山王氏,传到王阳明这里,已经是第七十三代。
被夺爵的孔闻韶,才只孔子第六十一世孙呢。
作为地方大族,作为王渊之师,清田时必须拿王阳明家族开刀,如此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沈复璁笑道:“哈哈,我就没那么麻烦,就那几百亩地而已,还是渊哥儿托人给银子买来的。”
王渊知道沈复璁是什么货色,害怕自己的老师贪污受贿,因此早早写信说明情况,而且每年都送银子过去,只求沈复璁别贪污得太过分。
沈复璁流放之后,妾室跑得一个不剩,还顺便卷走家产,只留正妻辛苦抚养子女。
现在,沈复璁有一妻一妾、四子六女,孙子孙女共计九人。
可惜四个儿子全是秀才,连举人都考不上,只怪绍兴府科举竞争太激烈,他都想移籍到贵州让子孙应考。
孙辈还行,长孙沈毅求学于王阳明,十四岁就在余姚考取秀才功名。
“老爷,顾氏父子来了。”
负责通传之人,是王祥的儿子。
王阳明当年带了三个家仆去贵州,王祥年幼多病,被王渊等师兄弟们特别照顾。那个曾被呼为“祥儿”的少年,如今已是王阳明的管家,连长子都已经十多岁了。
顾启明带着儿子进来,见沈复璁也在,连忙抱拳见礼:“拜见阳明先生,拜见长龙先生。”
沈复璁担任夔州知府时,曾患病在长龙山休养,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长龙居士”。
互相见礼之后,王阳明说:“隐君先生请坐。”
顾启明连忙说:“阳明先生当面,在下不敢称先生。”
余姚知县顾存仁正襟危坐,眼前两人都是王渊的老师,还有一个是自己的父亲,此时此地根本没有他说话的份儿。
一番闲聊,谈及清田,王阳明主动把话说开:“顾先生携子来访,吾已猜到来意。顾知县且勿着急,朝廷估计就快派人来了,到时候王家自会倾力配合。若有人不配合,也别顾及我的面子,一切依照《大明律》处置。”
(发现一个很糟糕的事情,这年该举行会试,唐顺之三人已经不是应届进士。既然写错了,又不好插入会试情节,那就把会试推迟一年。)




梦回大明春 624【立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唐顺之坐海船来到杭州,还未驶入杭州湾,就远远望见巨大的灯塔。
古代中国,一般不专建灯塔,而是以佛塔形式存在。
1...263264265266267...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