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马三才倒吸一口凉气,王阁老这是要管束天下报纸啊,今后在报纸上写新闻可要小心。
至少,不能像御史那样风闻奏事,必须把事情了解清楚,才敢动笔写文章拿去报馆,否则就要吃官府的挂落。
南京那边,在野党聚居地,同样也收到了这份公文。
梦回大明春 642【对徐达后人开刀】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南京。
姚镆与梁材,天下两大清官,全被王渊扔过来。一个是南京户部尚书,一个是南京礼部尚书。
姚镆的儿子姚涞是状元,已被王渊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担任《绍丰大字典》的分房长,相当于编撰部的一个组长。
姚涞对此非常满意,自己不但参与文化盛举,而且还在其中担任要职,今后是可以青史留名的!
王渊对曲阜孔家的处理,从头到尾遵守规矩,让北孔彻底丧失人心,又调仁厚的南孔北上,此事也让姚涞深为认同。
这就是按规矩办事的好处,只要你不破坏基本规则,就能让政敌无法指摘,也能让中间派心存好感。
姚涞就对王渊印象甚佳,甚至多次写信到南京,希望父亲能够支持王阁老改革。历史上,以至诚至孝出名的姚涞,如今竟有些跟父亲决裂的征兆。
“这逆子!”
姚镆读罢儿子的家信,气得想要拍桌子,终究他还是有涵养,默默折叠信纸烧掉。
姚镆的处境非常尴尬,他当初跳出来,是多种原因促成的。
第一,权力欲。
杨廷和致仕归乡,杨党和清流群龙无首。王渊是个守规矩的,没有大肆排除异己,小皇帝看起来又有些忌惮王渊。于是,姚镆就公然站出来,认为清流必往自己这边靠,小皇帝也会扶持他抗衡王渊。
第二,治政理念不同。
姚镆觉得国库已经丰盈,按部就班便能开创盛世,力行改革反而可能天下大乱。他承认大明有问题,但一点点修正即可,没必要下猛料大动干戈。他是保守改良派,王渊是激进改革派。
结果呢,姚镆全看错了。
小皇帝跟王渊关系很好,根本就不扶持他。清流也迫于王渊权势,缩起来不肯露头,只有几个二愣子靠过来。
而且王渊的改革,就算不能完全成功,恐怕也不会闹得沸反盈天。
早知如此,老子就当改革急先锋了!
姚镆悔之晚矣,如今骑虎难下。
“老爷,梁尚书来了。”家仆在门外说道。
姚镆吩咐:“请他去会客厅。”
梁材跟姚镆的情况差不太远,同样是因为治政理念而抵触王渊。
历史上,此人在嘉靖初年力除弊政,也就是杨廷和搞的那一套。又因反对嘉靖大兴土木,遭到皇帝嫉恨,遂被罢职。
活脱脱一个弱化版的杨廷和,而且远比杨廷和更清廉。
两人都是好官,但他们反对改革,在王渊眼里就是大坏蛋!
家仆奉上茶水,梁材问道:“英之可看了新闻条例?”
姚镆说:“看了,并无不妥,王二办事很有章法。”
“唉,确实有章法。”梁材叹息道。
梁材也有些后悔,如今同样骑虎难下。
王渊大量提拔实干派,又精简全国衙门,失意官员不计其数。这些官员,多数一盘散沙,少数暗中抱团,且以梁材、姚镆二人马首是瞻。
两位清流,被诸多失意官员架起来,已是想退都退不了。
姚镆说:“犬子来信,新任南直隶总督,由左都御史陈雍担任。”
梁材惊道:“哪有左都御史做地方总督的,简直胡闹!”
姚镆说:“并不违制。”
梁材一愣,随即说:“是啊,并不违制。”
南直隶,是全国土地兼并最严重,且清田情况最复杂的省份!
历史上的张璁、桂萼改革,首先就拿南直隶开刀,并且渐渐摸索形成一条鞭法,这种方法后来被张居正捡起来。
但是,南直隶改革太难了,仅在局部州县成功,反弹太强烈无法推进,又因嘉靖的反复而彻底失败。
王渊不断敦促南直隶清田,同样只清了部分州县。
这次,王渊直接把左都御史扔来当总督,毕竟陈雍在江西时就杀疯了,不介意在南直隶杀得血流成河。
破罐子破摔嘛,陈雍被王渊忽悠得没有回头路。
一听陈雍要来,梁材沉默片刻,突然说道:“近年来屡染疾病,我欲辞官归乡。”
“辞了也好,不沾是非。”姚镆表示理解。
陈雍这个左都御史,全天下言官们的头头,竟被派来做南直隶总督,可见王渊是有多重视、多急迫。
届时,必然高举屠刀,谁敢阻挠都没好下场。
姚镆和梁材被推到前面,或有意或无意的成为反对派领袖,他们将处于这场风暴的旋涡中心。
于是,梁材打算辞职,先保住狗命要紧,一把年纪不想再折腾。
姚镆说道:“既然大用兄辞官,那我也辞官吧。”
两位老朋友对视,俱都无奈苦笑。
他们反对王渊,除了政治理念不同,还有另外一些原因。
王渊总督浙江之时,梁材就在杭州当官,对开海工作非常不配合,两人之间早就有矛盾。
姚镆则跟方献夫、霍韬有私仇,方、霍二人都是心学弟子,都是王渊的同门师兄弟。就算王渊不过问此事,方、霍也会联合党羽,一起疯狂排挤姚镆,姚镆根本挡不住。
因此,他们只能当反对派,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现在,反对派也不好当了,很可能会见血,那就只能辞官回乡啰。
绍丰三年,南京户部尚书姚镆,南京礼部尚书梁材,双双上疏请求辞官养老。
帝允之,升姚镆为户部尚书,升梁材为礼部尚书,并派遣行人和锦衣卫,一路护送他们回老家。
王渊办事非常漂亮,给两个反对派头子,无比风光气派的谢幕。把两人官职里的“南京”去掉,那就是以正经的尚书身份致仕,而且还派行人和锦衣卫护送,让他们在父老乡亲面前赚足面子。
这是一个很强烈的政治信号,即你不支持改革没关系,只要肯老老实实让路,那我就既往不咎,还给你足够的礼遇。
哪像历史上张璁改革,因为太过急躁,因为政斗激烈,就算政敌主动辞职,也恨不得追上去踩两脚。
二人致仕归乡,南京反对派立即群龙无首。
很快陈雍来了,南京官员傻眼,想串联搞事都没个带头的,只能试探着写新闻抨击清田乱象。而且还不敢自己写,只是让门生去写,“白衣御史”在南京蔚然成风,颇受南直隶诸多士子推崇。
南京官员们,正等着挑陈雍的错误,结果陈雍第一次出手,所有文官都闭嘴不言。
一群锦衣卫,带着南京守备部队,将“太傅园”给团团包围。
太傅园,是第六代魏国公兴建的园子。
由于第七代魏国公徐鹏举年幼,此园被叔父徐天赐直接霸占。等徐鹏举长大之后,园子根本要不回来,只能另外修建“魏公西圃”。
“好大的狗胆,竟敢来徐家撒野!”徐天赐闻讯大怒,带着家仆跟锦衣卫对峙。
陈雍语气平静说:“本督接到检举,魏国公的园子,被人无故霸占至今,必须讨还一个公道。对了,还有人检举,说此园的主人,喜欢侵占百姓土地。园子我要收回,土地我也要清丈,请君跟着锦衣卫走一趟吧。”
徐天赐冷笑:“我看谁敢踏进太傅园一步!”
陈雍对身边的锦衣卫和南京守备士卒说:“若有反抗,不拘身份,杀无赦。”
眼见锦衣卫真冲过来,徐天赐顿时转换表情,陪笑道:“陈总制,误会,都是误会。咱们借一步说话。”
“抓人。”陈雍始终淡然,脸上看不到一丝火气。
前代魏国公的幼子,就这样被锦衣卫抓走,从此就再没被放出来过。因为清田清出大问题,还牵扯到几件命案,这货直接被流放到殷州。
徐达留在南京的后人,整个魏国公家族,且看他们有多少园林:太傅园、魏公西圃、魏公南园、西园、凤台园、四锦衣东园、三锦衣北园、万竹园、金盘李园、九公子家园、莫愁湖园……
仅徐天赐,名下就有太傅园、西园和凤台园,都是造价不菲的江南园林!
靠他们的岁禄,能建起这么多园子?
“大哥,赶紧上疏告状,这陈雍太无礼了!”
“就是,咱们是魏国公后人,大明江山是咱祖宗打下来的。他陈雍算什么东西?他王二又算什么东西!若没有咱们祖宗,王二估计还在给蒙古人放养呢!”
“不能任凭文官欺负,如今都蹬鼻子上脸了,干脆找人弄死那陈雍!”
“……”
魏国公徐鹏举沉默一阵,最终叹气道:“你们可知,王二已经弄垮了多少王爷?蜀王,禁足自省,蜀藩亲王降为郡王,被罚没两百万亩地。鲁王,发往凤阳,鲁藩亲王降为郡王,被罚没两百万亩地。德王,禁足自省,被罚没三百万亩地。晋王,直接削藩。庆成王,直接削藩。郑王,自请削藩。亲王、郡王都如此,我这个国公又能如何?”
徐氏诸人,难以言语,如丧考妣。
徐鹏举一脸苦涩道:“好生配合陈总制清田吧,别逼着他再动手查案,谁知道你们手里有无人命官司。”
南直隶势力最大的魏国公一系,就这样乖乖配合清田,顺天府的局势瞬间打开。
不动真格的,这些家伙就不会老实。
梦回大明春 643【西疆、北疆与南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小皇帝对王渊尊崇有加,听说其又纳了一房小妾,立即让太监传达诰命圣旨,册封拉丁少女安娜为七品孺人。
同时,对王渊的其他妻妾,皆有丰厚财物赏赐。
陈雍在南直隶督理清田,京城突然来了一群西藏同胞。
乌斯藏都指挥使司都督、乃东王朝首领,派遣官员和喇嘛前来北京求救,西海蒙古已经快打到拉萨了!
乾清宫。
朱载堻召集内阁和六部大臣,煞有介事的商讨军情。自他登基以来,海内承平,边患全无,本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但这位皇帝,从小听王渊北击蒙古的故事长大,又深受好战的父亲影响,一直都渴望开疆拓土。
乍听西藏有仗打,朱载堻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兴奋得手舞足蹈。
“救是不救?”朱载堻问道。
礼部尚书罗钦顺说:“乌斯藏乃大明属地,于情于理都该救援。”
王琼提醒道:“雪区情况复杂,不能轻易出兵。可令甘肃镇、河州卫,直捣西海蒙古之腹地,西海蒙古自然就会撤兵。”
王渊摇头说:“甘肃镇的官兵,打不过西海蒙古,必须从河套调来火铳骑兵。还可让西凉王、关西七卫,从西北进入西海大草原,如此必定一战而胜。”
西海,就是青海。
那里是藏民和蒙古人的地盘,信仰藏传佛教,大明设置了许多卫所,但都由藏民和蒙古人担任长官。
十多年前,王渊奉命出关讨伐吐鲁番,曾经统一漠南蒙古的亦卜剌,也被达延汗赶到关西地区。于是,亦卜剌、卜儿孩两个漠南蒙古部族,追随王渊千里奔袭吐鲁番。
此战胜利之后,亦卜剌和卜儿孩,被允许在青海放牧。
十多年过去,这两个漠南蒙古部族,形成了全新的“西海蒙古部”。并且干翻青海地区的藏人、蒙古人,直接把青海全部武力征服。
西海蒙古部,历史上会被吉囊、俺答灭掉,可如今却没受到任何攻击,因为大明已经弄死了吉囊和俺答。就算没弄死,因为关西七卫还在,鞑靼蒙古也别想绕过甘肃去青海。
兵部尚书张璁说道:“去年河州卫就有密报,说西海蒙古部首领阿固突,已经在西海自立为汗。若任其占据乌斯藏,恐怕会变成第二个吐蕃。”
王渊点头说:“不错,今天该讨论的,是如何处置西海蒙古。”
毛纪说道:“将西海蒙古一分为二,东边交给亦卜剌部落,西边交给卜儿孩部落,两个部落首领皆封异族王。亦卜剌部落太过强盛,为了平衡两部实力,这次出兵,就对准亦卜剌部的地盘下手。”
传统文官就喜欢玩这套,但不得不说,这是最省事且最具操作性的法子。
当初在西域跟着王渊,一起千里奔袭的两位蒙古首领,如今全都已经死了,是他们的儿子在统治青海。
这些家伙占据青海全境之后,偶尔还跑到大明的河州劫掠。可王渊一战收复河套,吓得西海蒙古不敢再犯,转而跑去攻打雪区,三年前就已经霸占藏北高原。
就在去年,乃东王朝的首领病逝,乌斯藏立即陷入内乱,西藏被权臣仁蚌巴把持。
西海蒙古得知消息,立即入侵前藏地区,估计如今都把拉萨打下来了。
王渊仔细查看地图,说道:“便让河套镇调三千火铳骑兵,汇同甘肃镇边骑入西海。再调关西七卫,从西北进西海,西凉王就不动了。此战不以歼敌为目的,应趁西海蒙古大军在外,扫荡他们的部众。把年轻女子都抓去河套,分配给河套的边民为妻,可让西海蒙古安稳老实二十年!”
王渊又说:“乌斯藏派遣使者求援,路上要走好几个月。此时此刻,别说拉萨等前藏地区,便是后藏估计都没了。朝廷可册封五位活佛,一在海东(青海东部),一在海西(青海西部),一在前藏(拉萨、山南),一在后藏(日喀则),一在羌塘(藏北高原)。五位活佛转世,必须获得大明皇帝认可!”
青海与西藏,五位活佛撒出去,保证让当地的世俗首领欲仙欲死。
管你是西藏贵族,还是蒙古贵族,今后都必定受制于这些活佛。
除了王渊,其他大臣都不知道活佛的威力,因此对他这个决定非常费解。
但是,无人反对。
边疆情报还不止西藏,鞑靼蒙古汗王又来求援,请求大明秋天一起出兵,北出阴山去打漠北的瓦剌蒙古。
天山以北瓦剌部落,在大明收复河套之后,也迅速重回故地,占领了漠北的北元旧庭。鞑靼蒙古奋起反击,双方已经大战两年,互有胜负,死伤惨重。
王渊说道:“北方蒙古战事,不用去理会。鞑靼蒙古有一个王爷,瓦剌蒙古也可册封一个王爷,就让两个蒙古王爷一直打下去。瓦剌如果占上风,就让河套边军北出阴山;鞑靼如果占上风,就让大宁边军北出燕山。谁强就打谁,始终让他们保持均势,谁也别想统一草原,最好能再打一百年。”
毛纪笑道:“此良策也。”
张璁说道:“北疆无忧,西疆也无忧,不如趁机收复交趾布政司。”
礼学大宗师张璁,跟一条鞭法的创立者桂萼一样,都是主张收复交趾布政司的。历史上,桂萼还因为此事,跟王阳明彻底闹翻。
当时,王阳明平定广西叛乱,桂萼让王阳明直接带兵攻打安南。
可大明士卒苦战数年,早已师老兵疲,且钱粮耗费无数,中央财政近乎崩溃,北边蒙古和东南倭寇都在闹,怎么可能再去跟越南开战?
王阳明表示拒绝,而且因为自身病重,不等朝廷批准他辞职,就把广西事务交给副手回乡了。
桂萼大怒,王阳明死了都不放过,后来甚至下令全国禁绝心学。
小皇帝朱载堻颇为兴奋,他也想收回交趾省,问道:“太仓有多少银子?”
户部仓场尚书聂贤,已经八十三岁,依旧精神矍铄。他拱手回答:“太仓积银二千三百万两有余。”
“这么多银子?”朱载堻又惊又喜。
内阁和六部大臣也惊了,傻傻看着聂贤,去年才积银一千多万呢。
聂贤说道:“山东已通行一条鞭法,四川与山西也已通行,另有数省正在变法当中。今年的夏粮(夏季田赋)已收上来,再加上抄家得来的银子,以及海关和南洋半年上交户部的银子,太仓积银确实有二千三百万两。”
以前的田赋,大部分都不上交中央,直接运粮到各地和边镇。
如今,正粮(用于军费开支)折银收归中央,再由中央运银子去各军。既能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又能缓解地方军费贪污,还死死掌控了军队的命脉。
大臣们面面相觑,都被充盈的财政给吓到了。
历史上张居正变法,太仓积银最多时也才1200万两白银,这些银子最后都被万历给败光了。
而王渊,竟然让中央财政储备达到2300万两,这还不算皇帝的内承运库、工部的节慎库!
王渊也是吃了一惊,说道:“陛下,国库充盈是好事,但不能只存不用。否则,国库存钱越来越多,必致天下缺少银钱流通。臣建议,今年该花一千万两出去。四百万两,用于修筑边镇防线;六百万两,用于修筑全国水利,特别是黄河水利应该大修!”
毛纪忍不住说:“哪有嫌国库银子太多的?”
王渊解释说:“花钱也是在利民,不管是边镇防线,还是全国水利工程,都不许强行征召徭役。拿国库积银搞工程,花钱雇佣百姓,如此百姓有钱可赚,商贾也有钱可赚,可以富民也。边镇防线,还能巩固国防;水利工程,更是利济万民。何乐而不为呢?若把银子放在国库,于国于民有何好处?”
王琼笑道:“便如那富家翁,赚了银子存在地窖,不知去购产置地福及子孙,不知去修桥铺路泽被乡里。此守财奴耳。”
朱载堻拍板说道:“朕还年轻,朕不做守财奴,便依王先生所言,先花一千万两出去!反正国库有钱,且说说收复交趾之事,花五百万两银子能不能收回来?”
这口气,真是财大气粗啊,大臣们听了很想翻白眼。
王渊说道:“三百万两足矣,都不用京军精锐南下,花钱给西南官军更换武器,擢知兵武将练兵一年,再让大明水师配合,定能迅速收复交趾!”
“谁堪西南任事?”朱载堻问。
王渊说道:“文可用林富,武可用沈希仪。”
林富,是林俊的族侄、王阳明的狱友。
沈希仪,嘉靖朝西南军神,辗转数省战无不胜。
这两人,都是姚镆提拔的。姚镆虽然反对王渊改革,却也真的慧眼识珠,一生提拔了许多贤才。
当然,王渊也为人大度。
换成小肚鸡肠之人当首辅,必然因为姚镆跳反,而刻意打压林富和沈希仪。
王渊则对事不对人,平定广西叛乱,林富和沈希仪表现惊艳。林富随即被王渊提拔为四川右布政使,继而转四川左布政使。
在林富的主持下,四川成为继山东之后,第二个全面实行一条鞭法的省份。
至于沈希仪,被王渊提拔为广西总兵,广西土司再不敢叛乱。
有他们一文一武配合,再花钱给西南边军换装训练,收复交趾轻轻松松,今后恐怕没有越南这种国家出现。
梦回大明春 644【王莽的警示作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浙江清田虽然闹出许多乱子,但浙江左布政使蒋瑶,却没有受到任何责罚,反而被王渊提拔为右都御史。
因为杭州港非常重要,蒋瑶一直在治理钱塘江河道。他强令毁弃西湖、湘湖的新圩之田,把圩田重新又变成湖泊,被杭州士绅豪右骂得狗血淋头。接着招募二十万役工,加固钱塘江入海口的海塘,并且对钱塘江中下游进行大规模治理。
如此大工程,蒋瑶只用了一年零四个月,并且没有请求中央财政拨款,全靠杭州市舶司出钱,还向商贾进行民间集资。
说起来一两句话的事情,但能让市舶司老实给银子,能让诸多商贾自愿集资,没有点高明手段是不可能的。
蒋瑶回京述职之后,立即被王渊请来文渊阁。
“拜见王相!”蒋瑶长揖道。
王渊开门见山道:“吾欲大治黄河,你有什么方略没有?”
蒋瑶回答道:“在下曾知淮安府,若欲大治黄河,不可再用老法子。”
“你有什么法子?”王渊问道。
蒋瑶说道:“以前治黄河,都是筑堤加分流。黄河分流越多,则水势越缓,泥沙沉积越严重。不但不可分流,还应约束河道,使水流更加湍急。”
“束水攻沙?”王渊身为一个土木工程狗,虽然不是专业治水的,却也知道大致方法。
蒋瑶眼睛一亮,赞道:“便是此法!”
束水攻沙,历史上是个秀才提出的,这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此法被河道总督万恭采用,治着治着就因政斗而罢官,于是潘季驯接着继续搞,并获得张居正的大力支持。
可惜,张居正死后一年,就遭到政敌的反攻倒算。
潘季驯被打为“张党”,削职为民。没人再敢碰黄河工程,直至到了清朝,束水攻沙才被重新翻出来,这玩意儿到了现代依旧还很管用。
王渊问道:“束水攻沙只是主张,具体该如何做?”
蒋瑶说道:“当趁河枯水浅之时,在淤滩之上筑堤,因此让河道更加狭窄,让河水流速更加迅疾。但这样一来,水涨之时更容易溃堤,当想法子加固堤坝。为以防万一,该在更远的地方,再加筑一两道堤坝,就算内堤溃了,外堤依旧可以阻挡洪水。这只是思路,具体该怎么做,请恕在下难以回答,必须实地考察之后再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