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王渊嘿嘿直笑,不做解释。

    刘耀祖抢着回答:“王二哥把方寨主骗惨了,说窑子烧出的东西能修水渠,害得全寨都帮着他造石灰窑。大家忙活了两个农闲时节,结果引水渠现在都还没修,方寨主气得要烧王二哥家的房子。”

    “方寨主没那么好骗吧?”沈复璁狐疑道。

    王渊一脸贱笑:“哈哈,此事不便细说,咱们暂且不提了。”

    其实过程很简单,作为一只资深工程狗,发现黑山岭到处是石灰岩,而且还很容易找到高岭土。王渊能想到什么?

    当然是烧制水泥啊!

    上辈子,王渊家里就是开水泥厂的,只不过后来搞环保被关停了。

    但穿越之后,无论王渊怎么做实验,即便架起传说神器土高炉,依旧无法达到可以烧制水泥的炉温。

    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把三合土搞出来再说。

    三合土和水泥一样,主要原料都是石灰岩,但烧制所需温度要低好几百度。

    为了说服方寨主建土窑,王渊可是费了大力气。忽悠说这玩意儿烧出的东西,可以用来修建引水渠,方阿远这才半信半疑召集人手。

    黑山岭寨那么穷,除了土地贫瘠以外,主要就是缺少灌溉用水。

    寨中水源只有一条小溪,还是山泉水汇集而成,农忙时节根本不够用。人们需要到几里外的溶洞取水,洞中有地下暗河,但山势非常陡峭,不适合在溶洞附近建房定居。

    地下暗河又太深,得用长绳拴在桶上,非常吃力的往上提水。

    王渊便跟刘木匠合作,搞出一个滑轮组,让寨民们取水更加方便省力——正因如此,方阿远才会相信王渊的鬼话,兴冲冲的建土窑烧石灰,打算集全寨之力修通一条引水渠。

    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王渊设计的垃圾土窑,烧制石灰的成功率太低。即便把石灰岩砸稀碎了扔进去,烧出来也有一大半废料,而且费时费工费力,根本无法满足修建引水渠的需求量。

    工程方案宣告失败,烧出的石灰废物利用,干脆打了个三合土坝子用来晒粮食。

    至于那引水渠,施工难度太大,王渊也是没辙啊。他本就没想过修引水渠,只是以此为幌子,实验一下石灰窑构想而已。

    显然,方寨主被糊弄了。

    沈师爷缓缓蹲下,捡起一坨早已凝结的熟石灰,问道:“粉笔就是这样来的?”

    “对,”王渊笑道,“这里石灰多得很,全是没用的废料,足够先生把四书五经都写完了。”

    沈师爷盯着熟石灰出神,良久突然诗兴大发,朗诵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情此物,令吾不禁追思于肃愍公,挺身挽狂澜于既倒,最后却落得那般下场。”

    好奇宝宝刘耀祖忙问:“先生说的是谁?”

    王渊虽然不知道于肃愍公,但《石灰吟》他学过啊,猜也能猜到是于谦谥号。

    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法度修明曰肃,正己摄下曰肃;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佐国逢难曰愍,危身奉上曰愍——说实话,弘治皇帝给于谦追加的谥号,已经非常贴切了。

    后来,万历皇帝把于谦改谥为忠肃,换个“忠”字,去掉“愍”字,意味深长啊。

    沈师爷给两位弟子讲了一番于谦事迹,告诫道:“你等切记,做人不可太过刚直。刚则易折,招人嫉恨,难免遭到宵小暗算,更会受到君上猜忌。”

    刘耀祖非常聪明,点头道:“我爹也说,做人不要强出头,该服软时就要服软。”

    沈师爷又问王渊:“渊哥儿,你觉得呢?”

    王渊不屑冷笑,豪气冲天:“一味服软,怎做大事?”

    沈复璁顿时说不出话来,恍然间,他似乎看到另一个于谦。想想弟子的拳脚身手,脑中不禁浮现出诡异画面——王渊站在朝堂上,猛地扔掉笏板,挽袖子暴打言官,打得言官连声痛呼:“王二,我服了,求你饶我一命吧!”皇帝慌忙劝阻:“王二,给朕一个面子,切莫把人当场打死。”

    刘耀祖望着沈复璁:“先生,你怎么愣住了?”

    “啊?没什么,没什么。”沈师爷回过神来,摇头驱散那些荒谬幻想。

    王渊问道:“先生到林子里来找我,究竟有什么事情?”

    沈师爷说:“你欲考科举,就必须弄到户籍。而不管用什么法子,弄户籍都必须使银子。我见你会调配三合土,就想着是否能靠这个赚钱。”

    “绝无赚钱可能,”王渊摇头说道,“一开始我也想用三合土赚钱,所以才诱骗方寨主为我造石灰窑。但烧制石灰的成本太高了,若再运到山下售卖,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

    “为何不卖给土司呢?”沈师爷问。

    王渊苦笑:“土司就是一帮土匪,完全不讲道理。若土司得知三合土的好处,肯定是不愿出钱购买的,直接把寨民编为匠户岂不省事?对于土司来说,还有更省事的法子,调兵把穿青寨给平了,将寨民都抓去做奴隶,专门给他制作三合土。”

    沈师爷瞬间语塞,无言以对。

    他当师爷的州县,不论官吏再怎么贪腐,那也是要讲基本规则的。可这种规矩对土司无效,即便无缘无故杀光穿青寨,都不会有任何人来追究,化外莠民对朝廷来说不是人,至少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

    “三合土赚钱的法子,咱们就不提了,”沈复璁说起另外一件事情,“当务之急,是要下山买书,顺便再买点笔墨纸砚。你若不认真练字,难道科举时也用黑板和粉笔?殿试只有墨卷,没有朱卷,难道让皇帝捧着块黑板给你点状元?”

    王渊乐得直笑:“先生这么一说,好像还蛮有意思的。”




010【世界那么大】
    沈师爷很快迎来自己上山之后的第一个节日。

    四月初八,嫁毛虫节。

    穿青人的血统复杂之处,从其传统节日便能窥见一斑。

    他们既跟土家等族一起过“嫁毛虫节”,又跟仲家等族一起过“端午节”,还跟汉人一起过“重阳节”。(注:仲家是壮族和布依族的前身,穿青人把粽子称为仲粑,很可能是沿袭自仲家。)

    如果再研究穿青人的信仰,那就更显得有趣。

    穿青人所信奉的五显神,属于唐宋时期江南民间神灵。历代叫法不一,直到宋徽宗的时候,才由皇帝正式册封定名为“五显公”。

    一个江南地区的神灵,怎么跑到西南地区接受供奉呢?

    同时,穿青人信奉的五显神,又跟江南的本尊有所不同,还吸收了四川的二郎神信仰,另又融入朱元璋提倡的放五猖习俗。

    很有可能,穿青人的先祖们,有一部分来自江南,有一部分来自四川,还有一部分是明初的官军将士。

    另外,穿青人虽然不怎么信佛,却又流行嫁毛虫节的谚语:“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到深山中,永世不归家!”——后来更是把道家也扯进来,将这个谚语写在黄纸符上,交叉贴于大门用以驱虫。

    “嫁毛虫节”类似汉人的“天仓节”,主要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

    贵州温度本就偏低,穿青人又居住在大山里,春耕比其他地区要晚得多。大概到了四月初八,才是真正的春忙时节,驱赶毛虫不要啃咬幼苗,祈求今年能够粮食丰收。

    穿青寨里,到得四月初八这天,家家都换上新衣服,拿出珍藏的粟米煮“花饭”——即用黄花草煮水过滤,将米饭染成金黄色。

    晚上,全寨居民都汇集于晒坝,巫师带着面具念咒语,带领大家一起跳傩舞,祈求五显神保佑今年五谷丰登。

    “此乃淫祀也,果然是化外蛮夷!”

    沈师爷坐在晒坝边上,看着跳傩舞的寨民连连摇头。鄙夷之余,又忍不住喝了一口甜酒,回味陶醉道:“淫祀不足取,但穿青人酿的甜酒是真香!”

    王渊走过来,坐在地上赔沈复璁喝酒,笑道:“先生怎不一起去跳舞?”

    “喝酒足矣,”沈师爷又就着炒松子喝了一口,赞道,“虽无干果、蜜饯佐酒,但这炒松子也别有一番风味。”

    正德初年,花生还没传入中国,明人的喝酒习惯沿袭宋人。要么用干果下酒,要么用蜜饯下酒,如果再晚几十年,沈师爷肯定要用花生米来说事儿。

    王渊说道:“我跟方寨主商量过了,购买笔墨纸砚和书本的钱,由我们五家共同分担。”

    “五家?”沈师爷没算明白。

    “对,五家。王家,方家,袁家,刘家,还有贺家,”王渊指着篝火旁跳舞的巫师,解释说,“贺家一直掌管祭祀,同时也是寨中的医生。贺老爷子,想把他两个孙儿送来读书,愿意承担各种日常花销。”

    沈师爷对此无所谓:“行吧,反正也不差那两个。”

    王渊说:“方寨主让我来问,购买那些东西要花多少钱?”

    沈师爷头疼道:“我也不知贵州的物价啊。”

    王渊问:“那按江南的物价呢?”

    沈师爷盘算道:“蒙学读物和四书五经,由于广泛印刷,属于最廉价的一类刻本。在江南之地,大概五六只鸡,就能换来一套官刻《四书集注》。如果是私刻的劣本,一两只鸡就能换来一套。当然,这是弘治初年的价格,现在我就不怎么清楚了。”

    尼玛,鸡还能作为货币单位?

    “如果用铜钱来计算,多少文钱可以买一套《四书集注》?”王渊继续追问。

    沈师爷连连摇头:“铜钱怎说得清楚,只能用银子来定价。”

    在王渊的刨根问底之下,沈师爷一番细说,他才知道明朝的货币体系无比混乱。

    官方货币是大明宝钞,但这玩意儿形同废纸,早在宣德年间就停止印刷了。而且,宝钞停印的一个原因,居然是印刷成本高过了流通价值。

    但停印归停印,它始终是官方货币,法律地位永远高于白银和铜钱。

    一直到崇祯年间,大明宝钞都还在使用,主要用于赏赐和收税。

    番邦进贡,皇帝得回赐啊。回赐物品五花八门,但必定有宝钞的影子,有时一次就要赏出去好几十万——还真有几个小国,把大明宝钞带回去,一度当作高级货币流通,比如琉球国。

    还有就是科举殿试,每一位新科进士,都会获得一摞赏赐宝钞。这玩意儿又不能买东西,只能拿回家压箱底儿,擦屁股都嫌硌得慌。

    至于收税,那才是最坑的!

    朝廷大佬们经常抽风,突然就勒令某个税种,只能使用宝钞来交税。

    交你妹的税啊!

    大明宝钞早就不印了,一时半会儿上哪儿找宝钞应税去?

    于是,就催生出一个行当:屯钞之家。

    这些人以买草纸的价格囤积宝钞,再以官方价格卖给应税百姓,中间有着上千倍的暴利。甚至他们还卖钞给朝廷,因为朝廷也不印钞啊,上哪儿找宝钞赏赐给藩国和进士?

    王渊听得瞠目结舌,心中大呼奇葩。

    一个国家的官方法定货币,印钞成本居然超过了流通价值。

    那可是纸币啊!麻溜印呗。

    这也就罢了,朝廷使用自己发行的货币,还得从民间高价回购,任由屯钞者敲竹杠?

    他娘滴,里面有多少猫腻,里面有多少勾结,用脚后跟去想都能明白。

    接着,沈师爷又说起铜钱情况,彻底刷新了王渊对货币的认知。

    直隶铸造的铜钱,一般只在直隶地区流通。各省都有自己铸造的铜钱,而且价值不等,许多时候商人都难以换算。

    即便是同一地区铸造的铜钱,币值也有差异。

    就拿南直隶的金背钱来说,由于铸造精美,用料十足,比当地的其他铜钱更讨喜。于是乎,一文金背钱,往往可值其他铜钱两文、三文,甚至是五文、十文!

    这么说吧,一个南直隶山区的农民,挑着农副产品到南京城售卖,光是铜钱币值就能将其搞晕,不被坑个死去活来反而稀奇。

    这还没把假钱计算在内,铜包铁、铜包铅的假钱遍地都是,有时候专门鉴定货币的行家都会走眼。还有刮铜占便宜的,即把铜钱边沿刮下来,刮剩下的铜钱瞬间贬值。

    认真讲来,收到古钱反而更放心,因为民间不会私铸“开元通宝”、“庆历通宝”之类。

    嗯,唐宋时期的铜钱,在明代也照用不误,而且还是特么硬通货。

    “外面的世界好复杂啊!”王渊忍不住感慨。

    贵州这破地方,就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寨民们下山做交易,主要形式为以物易物。别说银子,就连铜钱都很少使用,更不存在收到假钱的情况。

    沈师爷笑道:“说起钱币,我倒想起一个趣闻。数年之前,我随恩主宴饮聚会,有个云南进士说,他们那边还在使用海贝。”

    “贝壳?”王渊感觉自己的认知下限,今天怕是要被刷新得没底儿了。

    其实别说明朝,就连到了清朝,云南那边都还在使用贝壳做货币。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二十七年,云南有个叫董一言的军户,将房子卖给一个叫钟大用的军户,作价白银二十四两。但害怕银子掺假,决定改用贝壳交易,折算为贝壳二千一百六十卉。

    贝壳居然比银子更值得信奈,你能想象?

    王渊对大明朝更加好奇,连忙追问其他生活常识。

    沈师爷回忆着自己精彩的前半生,感慨道:“说起江南风物,最难忘的还是鱼翅。其味甚美,还可益气养神,实乃滋补之佳品!”

    我靠,明代就有鱼翅了?

    都是大明朝,这江南和贵州的差别也太大了吧。

    一个已经流行鱼翅,一个遍地原始部落,简直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王渊那沉寂多年的精神世界,猛然就活跃起来,他不甘心窝在贵州,迫不及待的想出去看看!

1...45678...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