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那是一家首饰店。

    袁刚顿时明白,谁还没年轻过啊,笑着说:“去吧,快去快回。”

    王猛忐忑无比的走进店铺,立即就看中一根银簪,问道:“这个卖多少钱?”

    老板瞅瞅王猛的穿着,也不开口给价,只说:“你买不起。”

    “哦。”王猛挠挠头。

    老板又往旁边一指:“那些是铜做的,价钱更便宜。”

    王猛还是心虚,虽然看什么都喜欢,但只挑了一对耳环,问道:“这个怎么卖?”

    老板冷冰冰道:“一百钱。”

    “我我……我没那么多。”王猛吞吞吐吐,平日的糙汉子,此刻涨红了脸。

    王渊不知何时进店,笑问道:“你看我们这种穷苦山民,身上能敲出多少钱?给个诚心价,五文钱怎样?”

    老板翻白眼说:“五文钱还不够铜料。”

    “那你说该多少?”王渊问。

    老板想了想:“五十钱,你拿走。”

    王渊对大哥说:“你有多少?”

    王猛掏出铜钱一个个细数,那是他攒了好几年的钱,平时都以物换物根本不用铜钱的。反复数了几遍,确认没有疏漏,才说:“我只有三十八文钱。”

    老板有些不耐烦,一脸嫌弃道:“三十八就三十八,当我做了亏本生意,懒得跟你们胡搅蛮缠。”

    “啊?”

    王猛愣了愣,随即大喜,掏钱付账说:“谢谢,谢谢,你真是好人!”

    兄弟二人走出店铺。

    王渊揶揄道:“大哥,你买首饰送给谁啊?”

    “别问,你还太小,不懂这些。”王猛脸上泛着幸福微笑,掏出一块碎布,把耳环小心包好,放在胸口贴身保管。

    我不懂?

    你就是馋别人身子了!

    当心哪天方寨主知道,把你三条腿全部打断!

    此后整整一个时辰,王猛都处于飘忽状态,好几次差点跟路人迎面相撞。

    他脑子里充满了幻想,想象着方阿妹收到耳环,是有多么的欣喜若狂;想象着他们手拉手漫步林间,迎着朝阳一起唱山歌;想象着方阿妹带着耳环,穿着漂亮的新衣裳嫁给他……

    对了,等我跟方阿妹生了孩子,也要请沈先生帮忙起名!

    大概用去半天时间,两头毛驴驮来的山货,终于全部换成粗盐。

    天色渐暗,袁刚领着大家去找客栈,而且只打算开一间房。沈师爷住店就可以了,其他人蹲在街边上,裹着麻布就能凑合一宿,没必要再花那冤枉钱。

    就在此时,又是一阵马蹄声响,来往路人纷纷避让。

    只见那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马当先,灰头土脸。

    她身后的护卫们同样狼狈,有一个甚至没了半边脸,牙齿和颧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一个大腿骨折,趴在同伴马背上,只能这样横着回城。

    王渊见状暗暗发笑,看来国宝的战斗力很强啊。

    这些人如果猎杀熊猫倒还罢了,总能找到各种方法。估计是想活捉熊猫当宠物,结果被我大食铁兽搞得损失惨重。

    活该!

    小姑娘沿街狂奔一阵,快到贵州宣慰司府邸时,突然看到前方有个熟悉身影,吓得她连忙勒马想要转身逃跑。

    此人约末三十来岁,头戴方巾,身着儒衫,手里赫然还拿着一把折扇。他见小姑娘勒马回转,立即呵斥道:“站住!”

    小姑娘面露苦色,只得下马说:“大哥,你来找我阿爸呀?”

    那人脸色不悦道:“又去闯什么祸了?”

    小姑娘顺手把马鞭扔给护卫:“我没有闯祸,就是想去抓一只竹熊。那竹熊也太不给面子了,怎么劝都不听,还跟我们动起手来,把我好几个随从都打伤了。”

    那人听得此言,居然松了口气,似乎这个理由可以接受,只告诫道:“祖父在世之时,力行仁政,诗礼传家。你我皆为宋氏子孙,不可有残民害民之举,也不要虐待下人和奴隶。记住了吗?”

    “知道了,”小姑娘没什么耐心,“这些话,你该跟我阿爸说,他才是贵州宣慰使。”

    那人顿时气馁,黯然神伤道:“伯父听不进劝啊。我宋氏辖下百姓,一日难过一日,再如此下去,只怕又要有部族造反了。”

    小姑娘不屑道:“造反就造反,我正好带兵去平叛,让他们知道我宋灵儿的厉害!”

    “荒唐!”

    “糊涂!”

    “不知所谓!”

    那人连声斥责,复又咬牙切齿道:“汝父残暴至极,定将宋氏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小姑娘不再言语,她这位族兄是个书呆子,一天到晚说些不明不白的话,族人的耳朵早就听出茧子了。

    那人又痛心疾首道:“吾水东宋氏实为汉人,族谱可追及唐初。此数百年间,终日与蛮夷为伍,竟自甘堕落,以蛮夷自居。他日到了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去见先祖?”

    小姑娘还是不说话,她早就有经验了。旁人越是辩驳,这位族兄就越起劲,无人理睬反而更好打发。

    那人喋喋不休,又说了些乱七八糟的话。但终归还是消停了,愤然震袖而去,一路朗诵着不知从哪儿学来的汉家诗歌。

    (ps:质疑宋灵儿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的老铁,可以去看看角色栏里,主角和沈师爷的人格定位。)




013【买不起书】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说的就是贵州。

    农历四月的贵州恰逢雨季,昨晚王渊、王猛、袁刚和袁志睡在街边,突然就他娘下起雨来。躲屋檐下都没用,风吹斜雨到处乱洒,把四人淋得浑身湿透。

    再加上昼夜温差很大,将他们冷得直哆嗦。身上裹两层麻布完全不顶用,只能蜷在墙根互相挨着取暖,气温可能已经降到5摄氏度以下。

    就连那两头毛驴,都跟他们挤在一起。而且是躺在最里面,由四人团团围住,防止毛驴淋雨受冻生病——穿青人命贱,驴比人精贵。

    “滚开,滚开,别耽误我做生意!”

    大清早,客店伙计取门板开店,对着王渊等人一顿呵斥。

    王渊上半夜根本睡不着,下半夜估计冻习惯了,居然眯着眼睛呼呼大睡。这刚睡下没一会儿,就听到有人在耳边吵嚷,只得迷迷糊糊握住刀柄。

    嗯,醒来的第一反应不是睁眼,而是拿刀!

    袁刚、袁志和王猛同样如此,眼睛都没睁开,三把刀已经抽出来大半。

    店伙计见他们还赖着不走,本想过去踹几脚。结果蹭蹭蹭蹭四刀出鞘,吓得店伙计猛退几步,不待多想,便转身进店去收拾桌凳。

    穿青人家中最值钱的物事,并非别样,正是兵刃。

    袁刚身上那把钢刀,几乎花光了历年积蓄,完全可以当成传家宝。王渊和王猛兄弟俩都是铁刀,钢火比菜刀好不了几分,只能说勉强脱离了生铁范畴。

    至于弓箭,那玩意儿属于消耗品。

    自制土弓用不了一年半载就废了,打猎必须带把备用弓,免得关键时候掉链子。箭簇只有少数是铁制的,大部分属于骨制和石制,杀伤力能把人感动到落泪。

    当然,如果哪天举兵造反,箭簇肯定要进行淬毒处理。

    淬毒这招,是跟土人学的,他们喜欢玩吹箭。

    王渊打了个冷颤站起来,活动腿脚暖身子,复又蹲下去摆弄土弓。弓弦有些受潮,他掏出一块浸油碎布,包着弓弦来回轻柔擦拭,宛若在抚摸情人的美妙肌肤。

    擦完弓弦,又擦铁刀,手法极为熟练。

    袁刚、袁志和王猛,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银子可以不要,酒肉可以不吃,随身兵器必须侍弄得宜,否则很有可能就突然没命了。

    小雨还在淅沥沥下个不停,好在雨势没夜里大,也没被风吹着往檐下灌。

    四人打理好兵器,就站在客店屋檐下等待,鬼知道沈师爷这懒货什么时候起床。

    足足苦候一个时辰,沈复璁才从店里出来。见他们身上衣服未干,顿时不好意思道:“昨晚你们受累了。”

    “没啥,早习惯了,”袁刚牵着毛驴说,“等雨停了再走,先吃点东西填肚子。”

    省城的物价太贵,他们舍不得买东西吃,身上自带了十天的干粮和清水。

    这场雨又下了足足半日,到下午时分,几人才牵着毛驴前往北城区。

    北城区的风貌又不一样了,这里的汉家平民最多,相对而言也更加繁华,终于稍微有那么点省城感觉。南城区的汉人也多,但十有**属于军户,富的穿金戴银,穷的身着片缕,贫富差距异常明显。

    在袁刚的带领下,众人来到一条街道。紧挨着好几家店铺,都是在卖文化用品,甚至还有专卖书画和古董的铺子。

    沈复璁的精神变得亢奋起来,他在这里终于找回熟悉感觉,遇到什么铺子都想钻进去看一看。

    来到书铺,沈复璁先是浏览杂书,连连摇头,大为失望。

    这里的杂书种类很少,要么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陈旧,要么是佛经、药典等专业书籍。至于近些年的文学作品,沈复璁只看到两本弘治朝的诗集。

    再看科举参考资料,沈师爷更加失望。

    江南那边,乡试墨卷三年一印。此处的墨卷,竟还停留在二十多年前,而且是成化朝的江南旧卷所翻刻。

    皇帝都换了两个呢,贵州城的科举资料更新速度,还赶不上大明皇帝的更新速度。

    无奈之下,沈复璁捡了套相对精美的《四书集注》,问道:“此书什么价钱?”

    店主看他们俱皆穿青人打扮,根本不想做生意。但毕竟身为读书人,基本涵养还是有的,回道:“三贯。”

    “这他娘也要三贯?”

    沈复璁气得差点把书扔了,愤然道:“若在江南,这套书顶多三百钱。用纸就显得粗劣,由品相下等的扛连纸所印。还有这用墨,有些地方字迹都快糊了,你这使的是什么鬼墨。还有这排字儿……”

    沈师爷一口气说了好半天,把手里的《四书集注》贬得一无是处。

    店主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态度积极起来,拱手道:“朋友是江南来的读书人?”

    沈师爷听到“朋友”这个称呼,不禁问道:“阁下也是秀才?”

    店主更加热情:“弘治八年进学。”

    “果真是朋友,”沈复璁正身站立,认认真真作揖道,“鄙人成化十四年进学。”

    店主变得恭敬起来,也作了个长揖:“既如此,在下须称晚生。”

    沈复璁立即将店主扶起:“不必如此客套,你我皆为朋友。”

    袁刚、袁志和王猛三人,对眼前这出戏搞得有点懵,没明白两个读书人怎么就熟稔起来。

    袁刚趁机教育儿子,低声说道:“看到了没?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正德初年的士林风气,还没有完全败坏。

    只要考上了生员,便可互称朋友。即便一个是秀才,另一个是进士,那也是真朋友。

    如果仅为童生,就没资格做朋友了,只能被人称呼为小友。一个十八岁的秀才,遇到八十岁的童生,都能心安理得喊一声小友。

    至于晚生,则是学弟面对学长、晚辈面对前辈,用来表达尊敬的自我谦称。

    这种现象,再过几年就会慢慢改变。

    届时,只论官位高低,不论进学早晚。一个八十岁的老进士,在遇到权臣上官的时候,也会恬不知耻的自称晚生。而权臣上官,很可能直接回一声小友,把士林尊卑秩序彻底打破。

    正德朝,是大明社会的分水岭,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开始全面转变。

    究其原因,一是读书人想要冲破八股禁锢,二是社会经济已繁荣到临界点。

    我们在这里只谈文化层面,据水太凉先生钱谦益所言:“正嘉年间,士以通经为迂;万历之季,士以读书为讳!”

    从正德朝开始,读书人竟把通晓五经视为迂腐。到了万历朝,读书人居然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读书。无非就是觉得八股无用,在思想上另谋出路,开始广泛追求知识的实用价值。

    这场思想运动,王阳明不是发起者,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王阳明的心学观点,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将儒家主流从理学带向心学,至晚明又逐渐转变为实学。即便是钱谦益,那也属于实学宗师,倡导“由经术以达于实务”,只不过跑偏了十万八千里。

    而无数儒生跑得更偏,因为看不起八股,经也不读了,书也不看了。只背参考资料应付科举,说自己是经世致用之才,不屑与迂腐书生为伍,连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都不知道。

    言归正传。

    沈复璁与店主叙了一番学年,又互道姓名表字,迅速拉近关系。

    书店老板说:“既是沈朋友当面,那这套《四书集注》,我就折价卖你两贯吧。”

    沈师爷倒是不疑被人敲竹杠,问道:“怎的如此昂贵?”

    书店老板苦笑:“在这贵州,书本怕是最无用的东西。方圆上千里,连个印刻坊都没有,我须到湖广那边去进书。书籍运输保养不易,不卖高价,岂不亏本?”

    “价钱也太高了一点。”沈师爷说。

    书店老板咬牙道:“那就一千七百钱,再不能便宜了!”

1...678910...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