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陶陶穿越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蓑烟雨任
这种模式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正适合傅嘉昱现在的这些领土。如果有能力上规模,还有另一种模式。在塘埂上种甘蔗,成立制糖作坊,糖渣养猪,猪的排泄物养鱼。这样就节约了各种成本,产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而且吃鱼好处多多。从近了说,可以使人聪明,从远了说,跟人类的进化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又聪明又勤劳的民族,是否可以走得更远更辉煌
还有一种生态循环是芥菜-蜜蜂-鱼虾,这适合长江下游和钱塘江一带的洪泛平原,也就是现在的浙东浙西两藩。这些地方,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百姓苦不堪言。如果采取这种模式,冬天,农民们就把河床里养分极高的淤泥挖出来堆在岸边,筑成塘基,可以减轻水患。然后再在这种泥里种上油菜,有了油菜花,就能大规模养蜂,这样菜油蜂蜜就都有了。
现在炒菜还没有普及开来,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油菜还没开始大量种植。菜籽油对于血管,神经和人脑的发育都十分重要。既可以改善人民的健康和智力,又可以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真是一举两得,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种油菜这件事,还是早点启动的好。
经济繁荣了,就能养活更多的人,老百姓吃饱穿暖了,人口就会大量增加,那么就有更多的人力投入到生产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此良性循环下,一个国力强盛,富裕繁华的国家就会逐步形成
想到这里,李陶陶激动不已,赶紧把这些所思所想,详细地记录下来,分别发给了徐州的参知政事处和工部的屯田司。并说明了势在必行,越早越好的必要性。
她回头又想,这些知识都是她以前在书本上看到的。桑基鱼塘应该兴起于十七世纪,淡水鱼养殖应该在唐朝就有人开始尝试了。那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她命人去请李学林,他是越州土著,又是个成功的商人,这些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事,问他是最清楚不过了。
李学林丢下一切事务,很快出现在李陶陶跟前。据他所说,越州现在连养殖淡水鱼的都没有,完全是靠天收。好在江海湖泊多,打一网是一网,渔民们也能勉强混个温饱。更别说什么桑基鱼塘了,更是闻所未闻。李陶陶叹了口气,十分无奈。这越州还是鱼米之乡,生产力尚且如此低下,其他地方就更别说了。要想富国强民,谈何容易啊!
李学林却抓耳挠腮,激动不已。刚刚听了堂妹的只言片语,作为一个机警的商人,他已经敏感地觉察到,一个重大的机会就在眼前。他赶紧表态,“二娘,你要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我去做。在这越州,就没有我不知道的。”
李陶陶望着他,心里迅速形成一个计划。前世,某位伟人要改革开放,也是先划了一个特区,作为先锋和试验。那么,她也可以这么做呀,先拿越州来做个试验。一来用事实证明,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有了依据才有说服力。二来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尽快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和改进,为以后的全国推广打下基础。
于是她开口问道:“大哥,你可有兴趣做官”李学林顿时心花怒放,这堂妹,果然靠谱!他激动地回答:“愿为夫人效犬马之劳!”李陶陶一笑,李家人果然热衷仕途。她点点头,“那好,我现在任命你为,并责令越州各级官员,全力配合你的工作,便宜行事。”
既然决定明年先在越州试行一年,那么徐州倒不急于做出决定了。不过先让他们预热一下也好,有个心里准备和大致的思路。
岂料参知处和屯田司激动得很,一接到信件,立刻召开了会议。讨论了一番之后,竟立马组团来到了越州,要和李陶陶详细讨论,具体的操作细节。此时,已是年跟前,他们居然连过年的心情都没有了。
原来,因为天灾**,今年几个藩镇的收成都不好。除了棉花大获丰收,丝绸,稻米都减产不少,好多老百姓又要饿肚子了。大家正一筹莫展,突然接到李陶陶的来信,这无疑是雪中送炭,绝处逢生,众人当然是一刻也坐不住了。
再说了,只要是夫人的策略,那肯定都是极好的。看看种植棉花的成功,众人那是信心满满。在他们的心目中,夫人就是仙女,能够点石成金。
其实稻米的产量,在这几个藩镇一直都是不够吃的。一是所处的地理位置,从来也不是产粮大省。再加上历史的局限性,没有生产力和优良的稻种,怎么可能高产但以往,只要丝绸产量不出错,就能弥补入不敷出的局面,达到平衡。
但今年这两样都减了产,各地又接收了大量的流民,难怪官员们都头疼不已。好在有棉花的收入支撑,还能去产粮大省购买。
李陶陶对大家说了自己的想法,想在越州先做个试验,成功了再推广到其他地方。屯田司的人却不同意,说开春之后,如果还按照以前的种植方法,最好的收成也不过是老样子,还是养不活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如果提前实施夫人的计划,明年说不定就能丰收,这样老百姓都能有饭吃。
李陶陶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傅嘉昱正是争霸天下的关键时候,民生问题不解决,实在是大大地拖了后腿,他也的确耗不起这一年。再说,她的计划都是经过了时间的验证的,是无数辈人的智慧结晶,是成熟的方案,的确可以拿来就用。纵使有些小差池,也可以边干边纠正嘛,再坏也坏不过灾年。于是,她也不再顾虑,同意了屯田司的要求。
第九十六章 重逢
于是,这个年,便在无数个会议中度过了。所有农业方面的专家,包括专门请来的,经验丰富的一些老农,都参与了讨论。只是养鱼方面的人才,却是不好找。但是高手必定藏于民间,硬是让李学林给收罗了几个出来。几个老实巴交的渔民,哪见过这样的阵仗,结结巴巴地,把他们养鱼的经验,全部说了出来。自有那文书,飞快地做着记录。
李学林很快地就融入到其中,凭着他商人的本能,没用多久,就混得风生水起。各个层面的关系,上下左右的人情,他都处理得妥妥当当,同僚之间,也相处得甚是融洽。话说,又有谁会不给国公夫人兄长的面子呢
终于,可行性方案严谨详实地出台了,针对不同的地区,制定了不同的种植养殖方案。李陶陶所说的三种模式,全部用上了。方案中,不仅带有大量的数据,具体的操作过程,也是一步步,一条条地,写得清清楚楚。务求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各州县拿在手上,立马就能上手。
方案很快就下达到各个州县。徐州要求各级官府,先组织农业方面的各级官吏,抓紧时间学习研究。然后再以最快的速度,监督和帮助农民们,按照此方案进行种植和养殖。要无条件地给予他们技术上的支持,不得耽误了春耕播种。这也将作为官员们的政绩内容,一年后进行考核。
大事已定,李陶陶就有时间考虑别的事情了。说起种棉花的高产地区,黄河中下游流域当然是首选,但现在却属于燕国的领地。这燕国,是原来的平卢军节度使,在吞并了北方的横海军,卢龙军两个藩镇之后,建立的一个小国家,也是最近才开始称帝的。对应前世的地图,也就是山东的一部分和整个河北省。
以傅嘉昱的体量,拿下燕国,问题应该不大。既然是争夺天下,迟早都是要兵戎相见的,那为什么不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先打燕国呢更何况平卢军是紧挨着兖海的,这就让人有点不舒服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于是,李陶陶就给傅嘉昱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所思所虑,一一告之。信才刚刚发出,傅嘉昱的人却来到了越州。原来,他到底还是忍不住思念,来看望她们娘俩了。
李陶陶又惊又喜,看到他的那一刹那,她是欣喜若狂的。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心,原来她竟是如此地爱他思念他!但随即,那难堪的一幕又立刻闪现,她整个人都不好了。原来她的心仍然会痛,原来她一刻都不曾忘记。这正是爱之深,恨之切呀……
傅嘉昱还是欣慰的,无论她怎么闹别扭,但终究还是关心他的。不管身处何方,她总是以他的事业为重,时时刻刻操心着民生温饱,尽量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这样深明大义的陶陶,这样足智多谋的陶陶,他怎么可能不爱重!
桑基鱼塘计划他也看过了,如果全面实施起来,不仅可以养活他辖下的所有民众,长此以往,民间也会越来越富裕。于是,这两口子一见面,首先不是谈情说爱,互诉相思,反而是谈起了工作。
李陶陶一脸担忧,“’桑基鱼塘‘计划虽好,但是有个关键的问题不解决,农民还是富裕不起来。”傅嘉昱问:“什么问题”“土地兼并问题。每个朝代到了最后,大量土地都是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受益的往往是地主阶级,国家反而积弱,农民也得不到基本温饱。这样的状况,不利于‘桑基鱼塘’的发展,农民也没有足够的积极性。”
傅嘉昱沉思着,“其实这些年的战争,有不少贵族和地主死亡或是逃离,我们也收回了不少土地”李陶陶皱皱眉,“那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吧大量的土地还是在他们手中。”两人一起沉默。傅嘉昱突然问:“在你的世界,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李陶陶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我们最后一个朝代结束之后,也经历了多年的混战,新兴的政权,就直接没收掉所有地主的土地。土地也不再私有化,全部归国家所有。国家再按需分配,农民只有使用权,国家会向他们收取一定的农业税,他们多劳多得。贫困地区就干脆免除,有些项目是国家扶持的,还有补贴。”
傅嘉昱眼前一亮,“我也可以这样做啊,这个方法甚好。”李陶陶摇摇头,“不妥吧你下辖的这六个藩镇,刚刚稳定下来,突然出台这个政策,恐怕不利于安定团结。因为规矩都是立在前面的嘛。不过你以后再打下来的领地,倒是可以按这个规矩来,再以后遵照此例就顺理成章了。”
“那现在这六藩的土地,要怎么样才能收回”傅嘉昱越想就越觉得,土地归国家所有,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李陶陶想了想,“或许可以先制定土地国有的国策,个人不允许占有大量的田地。政府再出面买回,当然价格要压到很低。负隅顽抗者,就狠狠地加他的税,加到他负担不起为止,只能心甘情愿地让出土地”
傅嘉昱一脸诧异地望着她,李陶陶莫名其妙。他意味深长地说:“原来你也可以如此腹黑!并不是一味的善良无害嘛”李陶陶眨眨眼,“这算什么我知道的比你想象中多多了。”
傅嘉昱宴请了越州城所有有品级的官员,还特别邀请了李陶陶的大伯和三叔。二人受宠若惊,但也心思恍惚。在座的都是手握权柄的高官,以前,他们都是需要仰望的。但现在,居然能跟他们平起平坐而且这些高官,还对他们态度亲切,曲意奉承。简直就是如梦似幻,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傅嘉昱端起酒杯,客气地说:“今晚,感谢各位的光临。我的夫人和孩子现在暂居越州,给各位添麻烦了。傅某在这里先谢谢大家,以后,还请大家多多关照。”众人受宠若惊,手足无措。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纷纷上前表忠心,套交情。傅嘉昱则态度亲切,谈笑风生。一时间,觥筹交错,宾客尽欢。
自从满月酒那天的教训之后,他喝酒最多三杯,再也不肯犯错。他一直是个自律的人,现在又位高权重,倒无人敢强迫于他。所以他虽然回来得有些迟,但酒却并未多喝。
李陶陶心神不宁,早就叫茶白收拾好了隔壁的屋子。她也挺矛盾的,看到他,她是欢喜的,自问内心,依然还是爱他的。但偏偏就接受不了两人的亲近,那种感觉,如骨鲠在喉,如芒刺在背,说不出的难受和别扭。
她苦笑一下,终于承认,原来是她自己不正常,她竟然是个有精神洁癖的人。理智上,她早就原谅了他,以有心算无心,宋珮儿最终都会得逞的。再说,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他不是主观意识上的犯错,还是值得原谅的。而且这是在古代,此事也符合国情,众人只会觉得是她小题大做。是的,难道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她俩的余生这样也太矫情太愚蠢了吧!
话说回来,这件事她也有错。她不仅把这么一个琦年玉貌的大美人留在家,还给她自由出入的权力,这明摆着就是给人制造机会嘛。傅嘉昱风华正茂,威武霸气,不日便将君临天下,是多少女子的梦中情人啊。宋珮儿又怎么可能没有动作呢
这些年,有不少的文臣武将,争着要把女儿送给傅嘉昱为妾。被他自己拒绝掉的她不知其数,但她自己,隔天都是要处理几起这样的事的。她还知道,各地州府送美人的,那就更是不计其数了。最开始傅嘉昱还耐着性子礼貌地回绝,到得后来,此事竟愈演愈烈,傅嘉昱多次申斥,才渐渐杜绝。
李陶陶叹口气,傅嘉昱已经做得很好了,无可挑剔。是她,不应该嫁这么一个优秀的男人,才惹来如许的烦恼。可他若是不够出色,她又怎么会看得上要知道,她的心,曾经是死水一潭,波澜不兴。就是因为他过于耀眼,光芒万丈,才能照进她的心房
傅嘉昱进来的时候,她正在沉思,他悄悄地走到她身边,和她并排而坐。她一惊,侧脸望他,“你回来啦,累不累赶这么远的路,肯定乏了,要不洗漱一下,先休息休息”他握着她的手,温柔地望着她,“陶陶,我想你了。你知道吗我们已经分开四十四天了。”
她鼻子一酸,竟然有这么久了吗他是一天天在数着日子过吗“你原谅我了吗”他问:“可以跟我回去了吗”“我,我还没想好。”她有点慌乱地说。他沉默一下,语气平静,“这两年我四处征战,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我们的相遇呢,又实在是太晚,这中间整整浪费了十年时光。陶陶,人生苦短,你觉得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这样折腾”
她泪如雨下,心如刀绞,“我穿越千年,好不容易才找到你,你就是我前世今生的宿命。傅嘉昱,我是爱你的,非常非常爱。可是,我就是很别扭,心里始终过不去,我也不想这样的。”他温柔地抹去她的眼泪,“纵使真是我的错,你看在我被别人算计的份上,就原谅我这一次好不好我保证,从此以后,再也不给任何人算计我的机会。”
她放声大哭,心里是说不出的难受,“我知道不能怪你,偶尔的一次犯错,还是可以原谅的。可是,可是,”她委屈地说:“我就是做不到嘛,心里面是拒绝的,身体也是排斥的,这是一种本能,我也控制不住。你再给我一点时间好吗我会尽快调整过来的。”
他托起她的下颌,心疼地看着她,“好了好了,我不逼你了,你在越州爱住多久就住多久吧。只是你要答应我,不许放弃我,更不许逃跑。”他盯着她,目不转睛。她就奇了怪了,他是怎么知道她最初的确是有这个念头的她只好点头回答,“好的,我答应你。”
他叹口气,“其实你一直不相信我,宁肯相信那宋珮儿。我虽然酒醉,但干没干那事,怎么可能一点印象都没有那宋珮儿狡诈多计,还不知道使了什么阴谋诡计。”她沉默不语,事实胜于雄辩,那床单上的血迹污渍可是她亲眼目睹的。两个人赤条条地裹在一个被子里,也是她亲手揭开的
第九十七章 立国之本
对于李陶陶先打燕国的建议,傅嘉昱非常重视。棉花带动了一个产业链,带来的各种好处显而易见,他需要这样的产业支柱。因此决定调整作战计划,重新部署兵力。正月十五一过,他便踏上了返程,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他的雄图霸业之中。
男人认真工作的样子最是好看,李陶陶再一次迷失。并深刻理解了,宋珮儿之流的苦楚。上天既然眷顾,生就了她们的盛世美颜,如果不配上这样的英雄男儿,也的确是心有不甘哪。
二月初,就传出了镇北国公攻打燕国的消息。李陶陶不禁为他担心,每次打仗他都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可是本领再好,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吧万一有个好歹,那可怎么办虽然这样的确鼓舞士气,增强勇气,直接导致了傅家军的战无不胜。但是,作为一军的主帅,六大藩镇的主公,这样做也太冒险了吧
想到这里,李陶陶再也坐不住了,她心急如焚,飞快写就一封家书,让越州府衙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前线。
然后,她又给商部侍郎刘之洲写了一封信。火药的研究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居然一点成果都没有,必须要加强加紧这方面的进度了。还有她上次说的那个锁子软甲,对于刀、剑、枪、茅的攻击,在冷兵器时代,防护作用还是非常显著的。特别是躲避弓箭的射击,效果尤其好。几个月之前,她给科技司的人说过一次,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展开研究
那是由一个一个极小的铁环相互锁套,再用细铆钉铆接,环环相扣而成。此甲密纹轻薄,穿着随身自如,实在是古代最好的防弹衣了。当然,工艺要求之高,恐怕也是这个时代还没有的技术。但事在人为嘛,这锁子软甲既然是古代的匠人们研究出来的,相信在这个时代,工匠们也一定能把它提前做出来。
她又认真地画了一副锁子软甲的图样,尽可能地回忆在博物馆看到的一切细节,仔仔细细地写上画上,一起寄给了刘之洲。让他接下来就抓紧办这两件事,这是重中之重。
收到李陶陶的家书,傅嘉昱还是很高兴的。一下,”就由不住地想笑,果然是他的陶陶的风格啊,古灵精怪,与众不同,但就是让他暖心。
她在信中说,她很担忧他的安危。他应该明白,他现在是一军之统帅,一国之擎天柱,不应该草率地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他应该坐镇军中,运筹帷幄,统筹全局。做一枚定海神针才是他的正确定位。
如若他一旦有事,那么好不容易稳定的这个局面又将分崩离析,老百姓们将会水深火热,民不聊生。这天下,还不知道会乱到什么时候所以,他不应该逞一时之勇,他有更伟大的使命,而不仅仅是做一个孤勇的将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