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李陶陶穿越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蓑烟雨任

    他又何尝不知道她说的很有道理。他只是习惯了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是的,他不再是单枪匹马的一个人,他是六大藩镇所有臣民的主公,他身系所有人的性命安危和安定团结。他的确有更重要的使命,他答应过她,要爱她一辈子以及下辈子的。

    她的担忧和害怕跃然纸上,傅嘉昱仿佛都能看到她深锁眉头的样子,他的眼眶有点湿润,这样被人时刻放在心上的感觉可真好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保重自己。他和她,在未来,还有这么多美好的日子,他岂能不在意自己

    二月底,黛蓝来信了,宋珮儿居然真的怀了孕,孕期大概两三个月左右。从十一月二十六日那天推算,时间正好吻合。原来她的运气这么好,一次都能中标,这不是电视剧里常有的梗吗原来在现实中还真有这样的情节,李陶陶呆呆地想。

    傅嘉昱子嗣单薄,他如今的地位,儿子当然是越多越好。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他应该也是高兴的吧李陶陶死气沉沉,备受打击。她根本不能接受,他居然和另一个女人有了孩子!她知道她应该为他高兴,为他祈祷,但她就是做不到。她嫉妒,她愤恨,她觉得不公,她只求两情相悦、忠贞忠诚,难道就这么难吗

    她一颗原谅他的心迅速冷却,心灰意冷地想,就这样带着琰儿过吧。他愿意三妻四妾,儿孙满堂,她也阻止不了。她远在越州,眼不见,心不烦,做只鸵鸟也没什么不好。她总不能要死要活吧,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一辈子也不会很长。

    她颓废了好几天,才慢慢振作起来,没有了爱情,她还有事业可以做嘛。她现在这个身份地位,凡事不可能再亲临自为,但做做慈善教育,或者是出谋划策,帮傅嘉昱稳定大后方,还是可以的。

    这段时间,她想了很多。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统一民众的思想。傅嘉昱虽然统一了六个藩镇的土地,但这几十年以来,他们都是各自为政的,并没有彼此融合的观念,家国的思想也比较淡薄。那么,是时候建立一个国家了。

    有了国的概念,才可以培养民众的爱国思想,才可以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他们才会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是这个国家的一员,从而自愿自觉地,为了它的安危和富强奋斗不息。这就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凝聚力。前世某党就做得非常成功,她觉得可以学习借鉴。

    虽然历史经验告诉大家,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但有了国家的名义,也是有助于安定团结和民心的凝聚的。更何况傅嘉昱现在的地盘着实不少,行政方面也存在着混乱和矛盾,的确有必要重新整合规划一下了。

    她以商部尚书的身份,向徐州正式地递交了一份奏章。阐述了她的几个政见和提议,希望徐州能审核通过并尽快执行。

    第一,傅嘉昱应该立刻称王,建立国家。称王比称帝要低调许多,因此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首先从行政上考虑。这样东征西战拼出来的地盘,必须要有一个高大上的名义来统一管理,那么,建立一个国家就势在必行了。二是稳定民心。有了国家,就可以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提升他们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

    并建议,收并而来的各个藩镇,以“省”为一级行政单位,下属的州和县的制度不变。毕竟藩镇是旧制,应该废除。国家就以“宋”命名,因为有世外高人曾预测,取代“唐”的,必定是“宋”。当然这个高人就是她自己了,但她怎么能说破呢只好故弄玄虚。

    第二,徐州应该恢复三年一度的科考,为国抡才。这也是给广大读书人一个希望,给普通老百姓一个期盼。秩序必须要建立起来,这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基础。在这古代,儒家治国,科举选才,还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也没有比它更适合更得民心的方法了。当然,她也建议,这个经济、法制、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特殊人才同样重要,是否另行讨论个录取方案

    第三,在各个州县尽量多设置一些免费的学堂,教授最基本的识字和算术。有能力的州县就多开办几间,贫困的就由政府出资做最基础的建设。普及文化是很有必要的,民众有了智慧,就可以灌输他们爱国的理念,一旦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这个国家的一员,就会自愿自觉地承担起这个国家的兴亡之责。

    科技司的毕昇已经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李陶陶实在没忍住,告诉了他胶泥的思路。)正好可以大显身手,批量印刷《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算术基础》等几本书。当然,其中有三本都是她写的。她也很惭愧,不想冒领这个美名,但她又不能说出具体的出处,只好捏着鼻子,厚颜无耻地承认了这个著作权。

    同时,李陶陶希望徐州能编撰出一个,关于爱国教育方面的书籍,同时教授给民众。要让他们知道,外面战乱频频,民不聊生,是谁浴血奋战,保护了他们的安危是谁殚精竭虑,让他们丰衣足食李陶陶并不反对搞个人崇拜,这在古代,是绝对有效快捷的法子。

    徐州接到奏章,非常重视,这些提议是多么地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啊。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而且这些提议,都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徐州紧急召开会议,进行了讨论,不仅全部通过了李陶陶的提议,还补充修改得更完全更完善。几个谋士不禁大赞,夫人要是男儿,或者是愿意出世,都没他们几个什么事了。




第九十八章 宋国
    三月中旬,徐州诏告全天下,镇北国公称王,建立国家“宋”,国都徐州。所属的六个藩镇,更名为“省”,为国家的一级行政单位,下辖州,州下辖县。而且制定土地国有为基本国策,国家将逐步收回土地的所有权。并于今年秋天,恢复第一届科考。科考分进士、明法、明算和俊士四个科目,全天下的有才之士均可参加。并开设了武举,志在网罗天下英豪。一时间,天下哗然,镇北王这是竖起了要大干一场的旗帜,问鼎天下呢。

    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土地国有这一条了。让不少大贵族大地主寝食难安,这是要巧取豪夺吗他们该怎么办不久之后,徐州就出台了具体章程。国家会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收购私人手上的土地。不卖的也可以,但每年要交给国家六成的收益,并且该种植什么,都要听国家的统一安排。众人哗然,这不跟抢差不多吗

    徐州的态度非常强硬,在公告中也做出了解释。现在是乱世,如果没有军队的保护,生命都没有保障,还要土地做什么如果没有老百姓的辛苦劳作,又拿什么来养活军队所以,土地必须国有。有国家的统一调配,老百姓才能积极地生产,才能出产更多的粮食。一切都是为了富国强民。

    徐州还是给地主们留了一条生路。如果他们愿意办厂,国家将会以极低的租金出租土地给他们,并且还有各种优惠政策。如果被收购了土地的,办厂还会有几年的免税时间。

    徐州甚至还体贴地,发放了一些办厂的资料,并承诺,如果有不懂的,官府会全程指导,并给予全方位的帮助。“糖厂”“榨油厂”“养猪厂”“蜂蜜厂”“鱼类加工厂”说实话,大多数人,许多东西连听都没听说过。原来鱼不仅可以鲜吃,还可以做成干鱼,腌鱼,腊鱼和熏鱼等。这样不仅保存时间长,而且还增加了多种口味。

    通过这一番了解和学习,众人都涨了不少见识。据说今年全国各地,都已经开始了桑基鱼塘模式。那么除了蚕茧,还会有大量的甘蔗,菜籽,蜂蜜,猪和鱼。如果把它们加工出来,卖到各个地方,说不定比种地的收入还多呢。

    而且还有诸多,国家还答应回收所有的成品,只赚不赔啊。种地还要看个年景,也不能保证年年丰收吧看起来还是有点搞头的既然他们胳膊拧不过大腿,也只能考虑办厂一事了,总不能吃了亏了,还不找点便宜回来吧再仔细一合计,竟然有点欣喜了,不少人兴高采烈地开始配合。

    当然也有不死心的大贵族和大地主们,纷纷发动所有的力量,企图破坏此事。但现在是乱世,以军治国,有兵就是王道。在这个大破大立的时代,可不比和平时期,要讲究平衡各个阶层的利益,还有可能被钳制住。在傅嘉昱的绝对强势之下,他们又能掀起什么风浪呢

    四月,燕国的一部分,以前的平卢军的地盘归入“宋”。对燕国的战事开始还顺利,制敌先机,打了个措手不及。后来,就遭遇了顽强的抵抗,这是傅嘉昱起事以来最激烈的一场战争。说实话,以前那些仗都打得太轻松,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现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你死我活,残酷无情。

    所以,傅嘉昱全副精力地投入,也不再去想宋珮儿怀孕这件事。他真的是无言以对,难道他真的辜负了陶陶的一片深情

    新收入的平卢军地界,和其他六省一样,也种上了棉花。商部和工部联手,在全国境内都增加了棉花的种植面积。在李陶陶的坚持之下,几个丝绸大省也加大了种桑养蚕的力度。在科技司和工部工部司、屯田司的共同努力之下,生产工具和养蚕技术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有经验的专业人士都说,今年的棉布和丝绸的收益都将远远大于去年。

    许多的人都流向棉花和丝绸产业,种粮食的农民就相对减少了许多,虽然吸收了不少外地的流民,但还是远远不够。现在的粮食产量并不高,虽然屯田司也想了很多办法,但一来历史的局限性,二来气候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三来科技的落后,都无法做到高产。

    所以宋国的大多数人民,都还是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这让李陶陶心急如焚。番薯呢,玉米呢,土豆呢,这些高产而且对土地适应性极强的作物,这些能养活几亿人度过灾荒的宝贝,还躺在美洲睡大觉呢,是时候把它们带到这片土地上来了。

    只有在食物足够多的情况下,人口才会大增。历来的太平盛世,哪个不是人口最多的时期宋国要发展,要做到繁荣昌盛,必须要解决粮食的问题。这次,唐衡从海外回来,还有一个带回粮食的任务。沿途,也的确有几个产粮大国。

    这两年战乱四起,人们根本无法安居乐业,又有多少农民在安安心心地种粮食呢所以在全国范围内,缺粮都是必然的,户部更是一早就打了招呼的,说是存粮不多。李陶陶只好叫唐衡在海外采购粮食。

    四月底,唐衡真的平安地回来了。这一趟,足足去了一年,其中的艰辛与危险可想而知。他在越州丢下李陶陶的船队,自有陈风扬,吕平安接洽一切事宜。他自己则径直去了海州码头,他现在是国家官员,必须先国后家不是

    他去时带去满满一百五十艘船的货物,回来的时候,甚至连战船都装满了,两百多艘船,琳琅满目,林林总总。自有商部和户部的官吏在港口等候,盘点入库。让一众官吏眼花缭乱的是,一船一船的奇珍异宝,熠熠生辉,好多宝贝连名字都叫不出来。几十艘船的粮食,正是雪中送炭啊,户部一干人眼巴巴地等的就是这个。

    剩下的,就全是矿石了,大家目瞪口呆,万里之遥运些石头回来,这是几个意思也有那识货的,眼睛一亮,这是铁矿石和银矿石啊。铁和银,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物资了。有了铁,什么样的武器不能制造有了银,什么样的东西买不回来

    五月中旬,唐衡才有时间回到越州,姐弟俩终于有时间好好地谈一谈了。一见面,唐衡就关切地说:“阿姐,你和我姐夫怎么了”李陶陶叹口气,“我们俩发生了一点小矛盾,没事的,不影响我们做的事。”“听说你把世子也带来越州了我姐夫没意见”“经过你姐夫同意的。”

    唐衡这才松了一口气,“那就好。你们两个千万不能分开啊。我姐夫如此英雄的一个人物,再加上你的辅佐,你们双剑合璧,才可以开创万世基业。”

    李陶陶笑道:“说到英雄,你不就是吗你的成就,并不比他小。”唐衡不好意思了,“瞧你说的,我功劳是有一点,但哪里谈得上英雄”“你可不要妄自菲薄。有几人敢于挑战未知的大海有几人有勇气开拓新的航线有几人有你这样的智谋和胆略是你带领商队,不仅安全返航,还超额完成了任务。你就别谦虚了,你就是这海上丝绸之路的勇士。”

    唐衡高兴地笑了,听表姐这么一说,还真是呢,原来自己也不差嘛。随后,他把这一年的历程一一向李陶陶道来。说的人热情激昂,热血沸腾,听的人心潮澎湃,悠然神往。

    唐衡最后总结道:“难怪会有这么多的海盗,掠夺的确来钱,成本低,收益高。咱们要不是船坚炮利,还有军队保护,特定也被他们抢了。咱们灭了他们之后,就把他们的东西连带船只,一起缴获了。好家伙,好几船的宝贝呢。阿姐,咱们这算不算是意外之财”

    李陶陶叹口气,慢吞吞地说:“其实这些海盗呢,也只是小打小闹。还有的国家,专门组织军队和战船,漂洋过海去抢那些弱小的部落或者是小的国家。要不就派军队镇压他们,强迫他们为其创造财富。”是的,这就是掠夺和殖民。

    唐衡先是大吃一惊,如听天方夜谭,后来就慢慢陷入沉思,“那咱们不也可以这样做咱们无论是武器还是战船,都比他们精良许多。这样积累财富,岂不是事半功倍镇北王夺取天下,有了这样强大财力的支持,岂不是更有把握”

    李陶陶犹豫地说:“咱们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这样的行为还是不好吧。不说这个了,我有件很重要的事要和你商量。”于是,她说出了美洲、甘薯、土豆和玉米。并拿出鹅毛笔,绘了一个简单的地图,把美洲的位置标注出来,并尽量地补充信息。可惜的是,她所知甚少。

    唐衡眼睛一亮,一个新的领域,一个未知的世界,对于冒险家的他来说,就是一场更为刺激的挑战。他当即拍拍胸脯,信心十足地保证,肯定给她找回这些种子。李陶陶忧虑地说:“这条航线危机重重,而且路途遥遥,知道的人应该还没有,跑过这条线的就更不可能了。你打算怎么做”

    唐衡想了一下,“我会尽量招募知道这条航线的能手熟手,哪怕是一小段一小段地寻找探索,也要把这条线给打通了,找到美洲这个地方。”李陶陶思忖了一下,也只好如此了,只是这一路的凶险着实让她担心。唐衡安慰她,“阿姐不用担心,我是谁啊,你刚刚不是还表扬我来着,说我又有智谋又有胆略的,我看整个大宋,也只有我最合适了。”



第九十九章 美洲计划
    其实李陶陶对他也是很有信心的,而且又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只能一再叮嘱他,出海之前一定要准备齐全了,什么样的风险都要预估到,然后把它降到最低。

    至于今年的这趟海上丝绸之路之行,也不能拉下,好不容易打通了新的航线和贸易通道,正是赚钱的时候,怎可舍弃唐衡推荐了他的助手,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叫邬一鸣的。李陶陶亲自接见考察了一番,确定了下来。

    黛蓝又来信了,说是宋珮儿差点流产了,现在歇斯底里,谁都不肯相信。她阿娘林夭夭想把她接出府,她却态度坚决,说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府里。林夭夭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只好也搬进府里,亲自照顾她。自从出了那事之后,林夭夭觉得颜面尽失,再不好意思到国公府走动。现在为了女儿,只好厚着脸皮,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傅大管家调查的结果是,有人在宋珮儿的饮食里下了红花和麝香。幸亏那黄御医还在府中,连着几副汤药,竟然保住了胎儿,只是胎儿已经受损,孩子生下来健不健康就不好说了。

    有人目睹,出事的前两天,有滴翠苑的人来找过这个下药的婢女。但那婢女却拒不承认,第二天居然上吊自杀了。因那婢女的上吊颇多疑点,就请了仵作来检查。结论是,死者是先断了气,然后才被放到绳索上的。那么,滴翠苑就跑不了杀人灭口的嫌疑。

    李陶陶暗自心惊,她怀孕的时候,若不是傅嘉昱防备周全,说不定她已遭毒手。当时她还笑他小题大做,却原来,真是有必要啊。

    国公府里都是她的人,傅诚、黛蓝肯定是站在她一边的。宋珮儿变相地逼走了她,大家都是有气的,对她院子里虽说不至于故意刁难,但也是不管不顾,漠不关心。这就让下药的人轻而易举得了手。

    只是这滴翠苑的杨氏,到底和傅嘉昱或者是他死去的亲娘之间,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恨要这样屡次戕害他的子嗣

    宋国对燕国的战事正紧,傅嘉昱也无暇他顾,要不是接到傅诚的来信,他都快忘了有个女人怀着他的孩子。他第一个感觉竟然是庆幸,陶陶去了越州,不然她和孩子肯定是滴翠苑的第一目标。这个狠毒的女人,真是作恶多端,傅嘉昱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可他能怎么办杀了她吗但她毕竟是他的嫡母,除非他不要名声了。想到正在进行的宏图大业,他叹口气,叫观言给傅诚回信,先把整个滴翠苑软禁起来,但一切用度照旧。

    唐衡和邬一鸣做完交接就去了徐州,连刚出生不久的女儿都来不及多陪陪。去年他出海之前,孙婉刚刚有孕在身,他这一去就是一年,孩子都已经生下来了,只比傅琰小两个多月。他这父亲做的,倒是轻松简单得很。

    孙婉生产的时候正是正月,多亏李陶陶跑前跑后忙着张罗,才有惊无险顺利生产。中间怀孕的辛苦,生产过程的疼痛和害怕,都没有唐衡的陪伴和支持,孙婉也是有委屈的。

    唐衡也觉得对不起孙婉,但男儿志在四方,建功立业是每个热血男儿骨子里的渴望。两口子认认真真地谈了一次,孙婉还是支持他的,不为别的,就是看在李陶陶对他们的知遇之恩上,也应该肝脑涂地。

    唐衡拿了李陶陶的书信去见范先生。信中,李陶陶先强调了甘薯、土豆、玉米,不挑土地,容易种活,而且高产等特点。然后说明了此次走海路去美洲的危险和困难。她请范先生鼎力协助唐衡办成此事,军队、战船、物资、海员,他要什么就给什么,把这件事当成重要国策来做。

    既然是王妃认为重要的事,范先生必定是全力以赴。这么久以来,他早就看清楚了,王妃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王妃绝对不是普通人,她的见识和能力,超越他们这些凡人,太多太多。在他心目中,王妃早就升级成为仙女级别的存在。所以王妃一旦有吩咐,那就不吝于圣旨,再困难也要完成。
1...2627282930...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