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莫问江湖
“原来如此。”张莲花逐渐平静下来,“你是长生境修为。”
李玄都点了点头。
张莲花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看来张禄旭也是死在你的手中。一门两长生,终究还是李家胜了。”
李玄都不再废话:“话尽于此,你身为清微宗弟子,勾结外人,意图叛宗自立,残害同门,罪大恶极,论罪当诛,受死。”
话音落下,李玄都一剑斩出。
这一剑的速度之快,张莲花没有半点反应时间,一颗死不瞑目的头颅高高飞起,魂魄不存。
太平客栈 第一百二十二章 掌握洞天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太平客栈最新章节!
冬日的天空,总是透着一股清冷的意味,哪怕是旭日东升,也不觉得温暖,似乎太阳与大地之间有一层冰冷的隔膜,好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那般的不真切,不似春日的和煦温婉,不似夏日的热烈明媚。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年四季,如果以时间划分,每季三个月,如果以冷热区分,北地的冬日总是来得更早一些,走得又更晚一些,就拿辽东来说,常常是深秋时节就开始落雪,到了晚春,还是寒意凛然。
生在辽东又长在辽东的秦素反而更习惯这种不冷不热的天空,就像秦素的性格,不习惯也不喜欢别人距离自己太近。所以秦素并不喜欢姐姐妹妹地拉帮结派,就算有些闺蜜朋友,也不会整日腻在一起。
秦素推开院子的柴门,离开这处李玄都的旧居,沿着小径向海边走去。冬天的日头短,此时天色将亮未亮,已经褪去了“黑衣”,呈现出深蓝色,甚至在天边渐渐浮现出一抹若有若无的鱼肚白。
小路两边是田地,里面种了麦子,挂着一层白色的霜。地面被冻得冰冷坚硬,哪怕没有铺设石板,走在上面也不会留下半点脚印。
秦素走了小半个时辰,出了麦田的范围,穿过一片树林,来到了海滩,此时天幕已经从深蓝色变为浅蓝色,她寻了一块礁石,坐在上面,静静地望着海面,可见海的尽头处有霞光涌出。
不多时后,一轮红日自海天一线处喷薄而出,彻底照亮了天地。
与此同时,也有一人从海底缓缓浮上海面,正是李玄都。
在滚滚碧波之上,李玄都就是一个小黑点,稍不留神就要疏漏过去,稍有风浪便要将他遮蔽,可今天是个好天气,无风无浪,也没什么船,秦素一眼就瞧见了小如米粒的李玄都,不由得从礁石站起身来,朝着李玄都远远地招手。
李玄都也看到了秦素,双手在水面上轻轻一按,整个人脱离了海水,变为踏波而行,朝秦素走来。
两人看似距离极远,但李玄都的速度极快,转眼间便已经来到了秦素的面前。
秦素笑道:“还说陪我住上一宿呢,转眼就不见了人影,老实交代,干什么去了?”
李玄都走上礁石,身上没有半分水痕,回答道:“实不相瞒,海底下方有一座水晶宫,其中有绝美龙女,我其实是背着你夜会龙女去了。”
秦素笑了一声,并不相信,她可是亲眼见识过清微宗屠龙的,也见识了白龙楼船内的龙珠,可见清微宗一向就有屠龙的传统,在清微宗附近怎么会有龙女。
李玄都见秦素不上当,便实言告知:“是老爷子临行前交代的事情,在海底有一个龙宫洞天,我便去了龙宫洞天一趟。”
“里头有什么?”秦素好奇问道。
李玄都说道:“的确有一座水晶宫,却没有龙女,只有尸骨如山,是几百年前清微宗李家和张家内讧的结果,还有一个祸首未死,我从他口中得知此事与五魔教主张禄旭有关,然后我便把这个祸首一剑杀了。”
秦
素眨了眨眼:“张禄旭?如此说来,张禄旭被你这个李家人诛杀,还真是因果报应。”
李玄都亦是叹息道:“虽然我不太相信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说法,但还是要说一句,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秦素轻声说道:“你说这是李家和张家的内讧,这个内讧的张家是不是与二师兄有关?”
李玄都没有否认:“应该就是二师兄的祖先。”
秦素试探问道:“那要不要与二师兄言明此事?”
李玄都显然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回答道:“我会亲自与二师兄说。”
秦素犹豫了一下,声音更低了:“你就不怕二师兄心中生出芥蒂,毕竟事关祖先……”
李玄都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我是不怕的,如果连二师兄都信不过,我还能信得过谁呢?”
秦素叹息道:“话是这样说没错,最好还是委婉些,免得伤了你们兄弟情分。”
李玄都笑了笑:“不至于如此,你在这里等候片刻。我先去见二师兄,除了此事之外,安置尸骨,重新修缮龙宫洞天等事,我也要交付给二师兄去做,然后我们再动身前往北海府的祖宅。”
秦素点头应下。
李玄都以最快的速度去了方丈岛。
清微宗上下都知道李玄都今日要动身返回北海府李家祖宅,清微宗这边除了李家族人,外姓人中只有陆雁冰会随行,这都是早已定好的事情,其余如张海石、司徒玄略等人,都要留守清微宗这边,所以张海石对于李玄都的到来颇有些惊诧。
李玄都开门见山,将龙宫洞天的见闻如实告知。
张海石听完之后,却半点也不意外,面如静湖。李玄都素知张海石的性情,正如李道虚的评价,张海石是个性情中人,嬉笑怒骂,皆由心发,从不会刻意喜怒不形于色。
李玄都忍不住问道:“师兄知道此事?”
张海石摇头道:“不知。”
李玄都又问道:“那……师兄就没有什么想说的?”
张海石笑了一声:“有什么好说的呢,古人旧事,与我有什么干系,难道我要替那个什么张莲花报仇吗?”
李玄都默然。
张海石接着说道:“纵观清微宗传承,李家出身的宗主最多不假,可其他几家也曾出过宗主,甚至还有不在三家之中的宗主,相加起来,与李家出身的宗主人数相差不多。就拿我们这一代来说,师父、师母、师姑也没想着非要让这个宗主之位留在李家,若是不出意外,本该是大师兄继承宗主之位,这就去了司徒家。张莲花此举看似是为了张家,可他真是为了张家吗?还不是自己想要做一家一姓的皇帝,就像张家的大天师一样,万世一系。既然想要做皇帝,那就要做好成王败寇的准备,在我看来,李家还给张家留了一线血脉,已经是十分仁慈了。”
李玄都道:“话虽如此,可是……”
“没什么可是。”张海石摆手打断李玄都的话语,“正所谓‘兄弟阋于
墙外御其侮’,这不是外敌入侵,而是自家人的争斗,不是什么光彩事,从后世有意隐去这件事情的结果来看,列位祖师已经有了共识定论。”
李玄都沉思了片刻,说道:“我知道了,以后不会再提。不过还要有劳师兄处理此事,然后重新开放洞天,可以将洞天作为闭关之所,也可以用作其他用途。”
一般而言,洞天有汇聚灵气的妙用,常常用以闭关,比如大荒北宫的万淼洞天,要么就是用作监狱,比如正一宗的镇魔井洞天。李玄都如今已经是长生境的修为,不必刻意去闭关修炼,而且龙宫洞天的位置更适合作为牢狱,仅仅是龙珠开门和深海压力,就足以关押绝大多数犯人,只是比起水牢,龙宫洞天太过舒适,失去了惩戒警示的作用,更像是软禁,所以李玄都才有如此一说。
张海石点头应下:“到底什么用途,还是等我先去一趟龙宫洞天再做定论。”
李玄都不再多言,取出李道虚留下的龙珠交给张海石,又道:“那我把白龙楼船也留给师兄。”
张海石却道:“不必,虽说师父当年因为此事受了些伤势,但那是因为师父要在茫茫海底寻找龙宫洞天的具体位置而耽搁了太长时间的缘故,我如今知道洞天的具体位置,直接潜下去便要不了多长时间,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天人造化境的修为,比起师父当年并不逊色太多。”
李玄都想了想,的确是这么个道理。以他的亲身感受而言,潜入深海的关键在于压力,除了人仙之外,想要抵御巨大压力便要持续不断地消耗气机,时间一长,难免会气机不济,可如果快进快出,就不是问题。
于是李玄都便答应下来,离开方丈岛,又去了蓬莱岛,驾驶白龙楼船返回瀛洲岛。
就在李玄都一去一回的工夫,瀛洲岛上已经聚集了许多人,除了秦素之外,还有陆雁冰、李如剑、李如菊,以及李非烟和李道师夫妇、李元婴和谷玉笙夫妇。
至于其他李家人,比如李如是、李太一,或是不在三仙岛的堂主、岛主,早已提前赶往北海府。
李玄都降下楼船,邀请众人登船。
众人聚集在楼船的一楼大厅中,分而落座,可谁也不说话,李元婴好似一尊泥塑木雕,谷玉笙心事重重,李道师和李非烟还是那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模样,谁也不看谁,李如剑和李如菊地位最低,更不好贸然开口。
本该秦素这个女主人说几句场面话,活跃下气氛,可偏偏在这个时候,秦素又觉得自己还没成亲,不合适以一家主母的身份站出来多说什么,免得被人诟病。陆雁冰更不用说,再怎么亲近也不姓李。于是偌大一座白龙楼船竟是寂然无声。
至于李玄都,他去了李道虚设在白龙楼船上的书房,想要从中找出些有关龙宫洞天的书籍,可惜是徒劳无功。显然正如张海石所说,清微宗的祖师们对于此事早有定论,而李道虚也认可这个定论。
好在清微宗距离北海府并不算远,只用了半个时辰便进入了北海府的地界。
太平客栈 第一百二十三章 北海堂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太平客栈最新章节!
北海府是齐州首府,州城所在。
李家祖宅也在北海府城中,李家的历代家主由此被世人称作李北海。
不过因为李家和清微宗的特殊关系,许多李家族人都在东海各岛或是沿海的兰陵府等地购房置地,祖宅这边难免有些冷清,只有那些隐退下来或者一直闲赋之人才会在北海府这边居住。
不过李家也不是真就放任祖宅不管,毕竟祠堂、墓田、祭田都在这边,是李家的根基所在,所以每年都会有大批李家人返回祖宅这边扫墓祭祖,也算得上隆重,只是一般而言,身为家主的李道虚并不露面,而是由李元婴代劳,在李元婴之前则是由李道师代劳。
饶是如此,在北海府地界也没人敢小看李家,哪怕是当年青阳教占据了北海府,仍是不敢侵占李家半分土地,留在北海府的李家族人还是该怎样便怎样,不管城头变化大王旗。
这是李家的底蕴。
这次新老家主更替,对于李家来说是大事,上次家主更替还是在几十年前,所以近乎九成的李家人都选择回家过年,既是参与祭祖的大事,也是“觐见”新家主,关键还是后者。毕竟祖宗未必能保佑自己飞黄腾达,可对于这位家主来说,就是动一动嘴皮子的事情。
虽说好些人从未与这位长年不回李家祖宅的新家主谋面,但都听说过新家主的大名,甚至可以说是如雷贯耳,那些事迹都不必多言,哪一桩哪一件都能说道许久,尤其是压倒了与李家为敌多年的上清府张家,更让李家人与有荣焉。
按照齐州风俗,祭祖都选在大年三十这一天,李玄都是腊月二十九回来,等同是先正式接任族长之位,然后再以族长的身份去祭祖。
接任族长之位的地点自然是李家祠堂。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也会选在祠堂。另外,族老们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会选择祠堂作为议事场所,以示祖先在上面看着。
祠堂最早建于墓所,曰墓祠。大晋时理学圣人以《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
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本朝世宗皇帝,才许民间皆联宗立庙,不过只有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以此而论,李家祖上是出过皇族帝王,太上道祖也姓李,还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比儒门圣人的王号要高上一等,可如今的李家又充斥了大量的义子、女婿,真要论血缘,那也未必,所以李家的祠堂还是称之为李家宗祠。
李家宗祠也是历代族长家主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要在这里公开处置,有些类似于县衙,又附设宗学,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
正因为这样,李家宗祠并非一间屋子那么简单,而是一座独立的门户院落,规模远超普通人家的府邸,只是稍逊于李家祖宅。
当李玄都一行人下了白龙楼船,在李非烟的带领下,来到李家宗
祠外面的大坪时,此地已经是人满为患。
这些皆是李氏族人,在此等候多时了。
站在最前面的全是垂垂老矣的白发老者,这是李家的“道”字辈老人,虽然李道虚是女婿,但因为李家的规矩,女婿与义子一般,都是以儿子看待,所以按照辈分,这些老者要么是李玄都的伯父,要么是李玄都的叔父,而不是从李卿云那里以舅舅而论,这也是李玄都称呼李非烟为“姑”而不是“姨”的缘故。
这些“道”字辈老人,李玄都大多未曾见过,李玄都真正认识的只有三人:李非烟、李道师、李世兴。
在“道”字辈之后,便是“如”字辈,都是李玄都的同辈人,不过李玄都年小,除了李太一之外,都是他的堂兄,没有堂弟。许多“如”字辈之人已经是两鬓风霜,甚至是儿孙满堂,大多是与张海石、司徒玄策一般年纪。
此时李如是和李太一就站在其中,两人虽然年小,但身份不同,站得颇为靠前,让李玄都一眼就能看到。
再往后便是“法”字辈,也不算年轻了,不乏不惑年纪之人。哪怕李玄都站在“法”字辈中,也算不得年长。
反倒是这么多人显得李玄都格外年轻,在最为看重年岁资历的宗族之中,李玄都的年龄实在不占什么优势,只是因为他成就太高,这才无人敢说什么,要是换成前些年,哪怕李玄都已经跻身天人境,又是李道虚亲自任命,也要招来非议。
众人见到李玄都,齐齐作揖行礼。
李玄都赶忙快走几步,扶住了最前方的几位“道”字辈老人,然后朝着众人团团拱手:“不敢当,不必多礼。”
众人分开一线,让出了通往祠堂的道路,为首的一名白发老者大声道:“请族长进祠堂。”
李玄都微微点头,朝着祠堂大步走去。
在李玄都身后,先是李非烟和一众“道”字辈之人,然后秦素等人,再是“如”字辈之人和“法”字辈之人。至于“长”字辈之人,大多还是孩子,没有资格列席祠堂。
一般来说,一姓一祠,有些家族的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女子或未成人的孩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只是李家情况特殊,在宗规这方面从来都是十分宽松,索性直接放开了禁制,以能力而论,只是不许无知孩童进入其中,其他并无限制。
李玄都一路走到祠堂正堂,就见上方高悬牌匾,两旁是灯笼。
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门前挂书写堂号的灯笼。世人谈论某一家族时,便以堂号称呼,比如张鸾山的张家被称作“上清堂张家”、沈无忧的沈家被称为“怀南堂沈家”。
一般而言,堂号要么与地域有关,比如张家位于吴州上清府,便名为上清堂;要么与德行有关,比如四知堂杨家,便是因为其祖先曾经拒绝他人贿赂时说过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一言;要么与祖先功勋有关,比如郭氏祖上
曾经被封为汾阳王,就以“汾阳堂”为堂号;要么与祖先的名号有关,比如诗仙的后人便有“青莲堂”的堂号。
李家的祠堂正是以地域为名,不过并非东海堂,而是北海堂,这也是“北海李”的由来。
在牌匾下有一溜座椅,居中座椅最为华美,显示其主人身份不同。不过这把座椅已经有近二十年没人坐过了。
李玄都来到这把座椅前,转过身来。
一众李家族人皆是望向李玄都,一名白发老者上前一步,高声道:“请李家第三十六代族长入座。”
李玄都稍稍顿了一下,坐在了居中的椅子上,头顶便是“北海堂”的牌匾,然后他伸出手往下虚按一下:“大家也都坐吧。”
李非烟、李道师分别坐在了李玄都左右,然后是李世兴和其他几名“道”字辈的白发老者依次坐下。本来李世兴已经被李家除名,不过在李世兴归附李玄都的麾下之后,李非烟便恢复了李世兴的宗籍,毕竟认真说起来,当年李世兴之所以叛出清微宗,还与她们姐妹两人有关。
大堂十分宽阔,所以座椅颇多,除了族长和“道”字辈的族老之外,还能让部分身份不俗“如”字辈之人坐下,其中就有李元婴、李如是、李太一、李如剑等人,也包括秦素和谷玉笙,都设了座位。不过这些人都是朝东或是朝西坐着,而不是族长、族老们那般坐北朝南。
至于其他人等,就只能站着了。
李玄都环视一周,放缓了语气:“今日在场之人,都是自家人,有些人见过我,并且和我打过交道,有些没有见过我,只是听说过我的名字,对我不甚了解。所以今天我打算自我介绍一下。”
“我叫李玄都,表字紫府,是上任族长的义子,‘如’字辈。按照道理来说,族长传承,应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于情于理,都该是我的兄长明心继承族长之位,只是他犯下过错,所以老爷子才会把族长之位传给了我,从今日起,我便是我们李家的第三十六代族长,行使族长之权,不知诸位可有异议?”
李家众人多与清微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人本身就是清微宗的堂主、岛主之流,早已在八景别院见识过李玄都的厉害,此时哪里敢有半点异议,纷纷开口表示赞同。其余人等就算没见识过李玄都的手腕,也听说过一二,自然也随之附和。
李非烟见无人反对,便站起身来,高声道:“既无异议,敬告祖先。”
李玄都起身,离开正堂,往后方供奉祖宗牌位的神堂走去,众人紧随其后。
神堂之中,一整面墙壁皆是密密麻麻的祖先牌位,居中是比普通牌位大出数倍的始祖牌位。
众多牌位前是供桌香炉和整齐摆放的近百个蒲团。
李玄都手持三炷香,插在长约两丈宽约半丈的巨大香炉之中。然后率领李家众人跪在蒲团上,叩首祭拜。
太平客栈 第一百二十四章 辽东由来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太平客栈最新章节!
李玄都接任了李家的族长,天宝帝也终于得以亲政,虽然宗室有宗人府,但皇帝之尊才是事实上的天家族长。
亲政之后的天宝帝满腔雄心壮志,欲要一展宏图,想要像众多青史留名的帝王那般有所作为,而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辽东。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西北与帝京之间相隔了中州、晋州,可辽东距离直隶实在是太近了,仅仅是一关之隔,如果辽东兴兵南下,转眼间便可兵临帝京城下,于情于理,天宝帝都不能熟视无睹。
为此,天宝帝几次邀请儒门的重臣、大祭酒、山主、隐士进宫探讨此事,众人的答案各有不同,不过最合天宝帝心意的还是白鹿先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宝帝是真正将白鹿先生当作帝师看待的。
今日,天宝帝再次在书房召见白鹿先生,向白鹿先生请教辽东之事。
白鹿先生刚刚走进书房,就听天宝帝吩咐道:“赐座。”
一名年轻宦官端着一个约一尺半高、一尺见方、上面镂空着花纹的绣墩走了进来,摆在白鹿先生的身后。
天宝帝与白鹿先生相处时的态度总是十分温和,甚至还透出几分弟子对待老师的尊敬。
“先生请坐。”天宝帝没有起身,抬手示意白鹿先生坐下。
“谢陛下。”白鹿先生没有推辞,直接坐在绣墩上。这绣墩镂空,里面放置有小型火盆,以小料檀木为炭,烧得通红,坐在绣墩上面便不会生出寒意。虽说白鹿先生早已是寒暑不侵,但对于天宝帝的心意还是十分领情的。
天宝帝坐在书案后,放下手中的书卷,说道:“最近几天,朕……我看了许多关于辽东的奏疏,有些是先帝批复的,有些是张肃卿代为批复的,还有些是母后批复的,这些奏疏引申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武德元年到马上就要到来的天宝九载,这二十年的时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朝廷在辽东的多年经营最终给秦清做了嫁衣?辽东怎么就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白鹿先生回答道:“这个问题并非三言两语便可以解释清楚,但是作为当今朝廷所面对的最大难题,又不能不解释,所以老朽只能尽其所能,为陛下尽量够做一个详细概括。”
天宝帝微微点头:“愿闻其详。”
白鹿先生略微沉吟后,说道:“其实辽东发展到今日这般地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明雍四十年到武德元年,这个阶段包括了几次大的战事,陛下已经从几位大祭酒和山主的口中知道经过,我便不再复述,只谈谈这几次大战的后果。这几次大战的主角并非是今日的辽东铁骑,也不是秦家,而是我们大魏朝廷原本的辽东边军和金帐汗国的铁骑,此战的结果是辽东边军的几位总兵相继战死,边军损失甚大,几乎不成建制,以至于朝廷不得不征收辽饷,用以重建辽东边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