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逆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茅
对于区区白糖能换得如此多的收入,杨勇也始料未及,不过想想后世明王朝和清政府在高峰时,盐税能占国家一半的税收,也没有什么奇怪,对于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来讲,能够大规模流通的商品总是有限,糖虽然不能和盐、铁、茶、布这几类商品相比,但架不住一个人独占。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一身肥肉的青猴儿,杨勇差点就认不出来,凭心而论,青猴儿虽然胆大到不可思议,但对杨勇并没有造成多少损失,前几年杨勇并不需要多少钱,青猴儿贪的钱就算暂时存在他那里也未尝不可。
对于杨勇,青猴儿其实还有很大的贡献,至少他卖白糖的方法和建立起来的客户日后还可以继续为杨勇所用。只是自己属下出了这样一个人物,绝不可宽恕,虽然有点可惜青猴儿的才华,杨勇还是下定了决心:“杨轻侯,本官赐你白凌,今晚你自尽了吧,至于你那二岁的儿子,本官会让人负责养大。”
青猴儿顿时面如死灰,这些天在路上的时候就受到无数的煎熬,只是没有见到杨勇,多少还有点希望,这几年青猴儿放纵声色,只有一个儿子,被当作宝贝,青猴儿毫不反抗,一大半也是害怕连累到自己的儿子。
青猴儿咚咚的磕了三个响头:“我杨轻侯辜负公子信任,死不足惜,还望公子能善待我儿,杨轻侯在九泉下也会保佑公子无灾无难,长命百岁。”
杨石尽管对青猴儿痛恨不已,但看到青猴儿如此可怜,不觉侧隐之心大动,开口向杨勇求情:“大将军,杨轻侯虽然该死,但念在他跟随大将军多年的份上,能不能饶过他这一次?”
听到杨石为自己求情,青猴儿脸上又现出希冀之色,可怜巴巴的望向杨勇,杨勇却丝毫没有心软:“不必再为他求情了,如果有人能贪污二百万贯钱财还可以活命,日后我如何管理这天下,本官可以允许他再去见自己的儿子一面,今晚子夜之前准时行刑。”
“是。”见杨勇决心已定,杨石不再相劝,指挥两名亲兵将几乎瘫在地上的青侯儿拖了下去。
对于孙清没有卷入进去,杨勇很是欣慰,毕竟杨勇手上人才并不宽余,而且白糖完全是由孙清和青猴儿两人所撑握,如果一下子两人都要替换,很可能引起混乱,而如今只去了杨轻侯一人,完全没有问题,杨勇甚至不用考虑马上调人接替青猴儿,因为根据青猴儿销售的方法,还有半年时间才会再次销售。
这种销售方法放在运输快捷的后世简直是找死,现在却是最省时省力,而且榨起最大利益的办法,由于长途运输的困难,一次性运输最多才是最节省的办法,杨勇都不由佩服起青猴儿能想出这么一个方法销售白糖。
又过了数日,孙清也带着随州的护卫和生产白糖的工人全部到了洛阳,随州一切生产白糖的痕迹都被抹去,杨勇派船队护送这些人出海,将生产的基地放在青州一个离岸一天左右,不知名的小岛上,更大可能的消灭了白糖泄密的隐患。
就在安排好了孙清等人时,长安传来消息,二月甲寅日,杨坚接受相国及九锡任命的赏赐,进位为随王,随王位在宇文氏诸王之上,建立台阁,设立百官,丙辰日,诏令独孤氏为王后,长子杨勇为王世子。
接到这条消息,杨勇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回长安,冯小怜早已被他送到洛阳附近的一座尼庵,那些巨额的钱财也已经转移,洛阳已经没有什么事值得他再关注。
杨坚的动作快的惊人,刚刚封王数天,马上就派人让周静帝起草退位诏书,二月甲子日,杨坚接受周静帝禅位,正式称帝,同时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为开皇。
二月乙丑日,杨坚追封皇考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因为他的随王封号有走之底,怕不吉利,将随改成隋字,正式修建太庙,立国号为隋,独孤氏由王后改为皇后,而杨勇的王世子没有做几天,就封为皇太子。
由于大周反对杨坚的力量已经被一扫而空,虽然杨坚显得有点迫不及待,各地接到诏令后却都保持了平静,所有的官员和军队都以最快的速度向新皇效忠。
数天之后,杨勇接到杨坚的第一份圣旨,免去他东京冢宰,洛阳总管之职,马上回到长安,接受太子之位,他的东京冢宰之职由他岳父元孝矩暂代,杨勇痛快的交出东京冢宰和洛阳总管的大权,数日之后交接完毕,马上带着数百名随众从洛阳出发,前往长安。
一路上,各地官员对杨勇这个太子拼命巴结,杨勇也不得不接受大家的好意,行程变得缓慢无比。本来五六天的路程生生拖了十几天,三月初,杨勇才来到长安城外数十里的远郊。
看到长安高耸的围墙,杨勇不由勒住了跨下的赤影:一入侯门深似海,可是自己要入的却是皇宫,这个天下权力最大的地方,太子之位,与其说是尊荣,倒不如象是一座囚牢,从此将缚住自己的手脚。自己的先知先觉,各种布置只能让手脚稍为放松一点。进一步是天下至尊,退一步是万丈深渊。
杨勇深吸了一口气,心中默默发誓:“长安,我回来了,从今往后,无论是谁,只要挡住我的路,我将毫不犹豫的除去。”
g_罩杯女星偶像首拍a_v勇夺冠军在线观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meinvlu123 (长按三秒复制) !!





逆隋 第一章突厥来袭
“万岁!万岁!万万岁!”数百名大大小小的官员跪在大殿之上,大礼参拜!
“众卿平身!”杨坚坐在龙椅上不失威严的声音传来。
“谢万岁!”众官员连忙起身,杨勇坐到了最靠近皇帝位置下面的一张椅子上,他的下面是三名胡须皆白的老者,那是大隋最尊贵的三名大臣:太师申国公李穆、太傅邓国公窦封、太尉任国公于翼。
杨坚建立大隋后,首先便是改变官职,分封百官,宣布废除北周模仿《周礼》所设置的六官,接受崔仲方建议,恢复汉魏旧制,设立太师、太傅、太保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三师不掌实权,只是一种荣誉职位。三公虽然设置僚属,叁预国家大事,但只是属于顾问性质,无实权,亦不常设。
本来三公三师中至少也有韦孝宽一个位置,可惜没有等到杨坚登极为帝,韦孝宽已经病逝,三公三师之下,依序坐着的便是尚书省左仆射兼纳言高颍、尚书省右仆射金城郡公赵煚、内史兼吏部尚书虞庆则、礼部尚书汉安县公韦世康、兵部尚书昌国县公元岩、度支(户部)尚书司会杨尚希、都官(刑部)尚书义宁县公元晖、工部尚书司宗长孙毗……
所谓坐而论道,此时的皇权还没有后世尊宠,不但太子在大殿上有位置,就是三师、三公、左右仆射,以及尚书以上官员都有资格在大殿上设坐,只有尚书以下官员才需要站立。
而为杨坚称帝立下最大功劳的郑译,刘昉两人却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杨坚只是给了他们两人一些虚衔打发了事,这两人本来就无什么治国才能,只会溜须拍马,官场争斗,而且在当初尉迟迥反叛,需要他们监军时,两人都找借口拒绝,惹起杨坚极大不满,不给他们高官也是理所当然。
只是一直得到杨坚重用,倚为左右手甚至在杨坚任大丞相时,高颍一直暗中妒忌的李德林却远远站在后面,他只得了一个咸安县男,内史令的官职。
杨坚刚称帝不久,虞庆则便劝杨坚杀尽宇文氏,高颍知道杨坚心思,违心赞成,身为附马都尉,一直与杨坚不对头的三弟杨惠也大力赞成,唯有李德林力谏不可,在杨坚已表露出心意还苦苦相劝。
在李德林看来,周室羽翼已剪,毋须多杀招来不仁之名;新朝应当有新朝的气象和胸怀,可惜杨坚这次完全听不进李德林的劝谏,道:“书生意气,不足以论此事。”将李德林斥下,转身下令将宇文氏全部诛尽,就连九岁的静帝也没有放过,三个月后以一怀毒酒结束了宇文阐的性命。
封赏文武百官时,杨坚踌躇再三:当初高颖到前线监军时,密室运筹之功,只有李德林与他二人清楚,如果授李德林高官显爵,等于明告朝野李德林之才,若是没有先前此事,杨坚觉得封赏李德林也无不可,只是在他表露心意后,李德林还不识抬举,未免不将君臣规矩放在眼中,一旦权高望重,岂不成为社稷隐患?杨坚左想右想,最后才只封李德林内史令。
此时已经是开皇元年的九月,杨勇已经做了六个月太子,这六个月来,杨勇的太子之位做得还不错,大臣们对这个宽厚仁慈,而且简仆的太子很是满意,杨坚对杨勇也是信任有加,军国政事及尚书所奏死罪以下都令杨勇参预决断。
杨坚刚登极为帝时,正是国库最为空虚之时,若不是杨勇卖洛阳宫的一百万贯银钱支撑,杨坚的登极典礼都不得不裁减,对于太子将象征周宣帝奢侈无度的洛阳宫变卖增加国库,赢得了大隋朝堂一片赞誉。
杨勇刚回长安,太子妃要为太子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庆祝杨勇荣登太子之位,杨勇却断然拒绝,并将太子妃要用来举行宴请的钱财全部上交国库,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交口称赞。
之后杨坚改制府兵,又新制开皇律,杨勇无不一一参予其中,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让满朝上下都对太子之才又赞不绝口。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兵部尚书元岩从位置上起身:“启禀皇上,臣接到敦煌、常乐、酒泉、凉州、灵州、朔州等地边关急报,突厥人厉兵秣马,已经开始大规模集结,马上就要南下了。”
元岩的话在大殿上引起嗡的一声大响,突厥人大举南下的消息从三月开始就一直盛传,当时朝中上下都紧张万分,好在新生的大隋虽然虚弱,但突厥人也是刚换大汗,而且刚从冬天走过来,也不想马上动手,最后时间消耗在两国互派使者之间,如今已是九月,突厥人正是秋高马肥的季节,再也忍不住要动手了。
只是众人没有想到,突厥人这次竟然是如此大的手笔,同时在大隋数千里长的边境线上集结人马,那种架势仿佛是要将整个大隋一举吞下。大隋虽然获得了半年多的时间休生养息,而且夏粮已征收过,国库中勉强有余粮,只是突厥骑兵横行几万里,数十年来全无敌手,听到此消息许多大臣依然慌了神。
看到大臣脸上都有惊慌之色,杨坚顿时不悦:“诸位爱卿,突厥将对大隋进犯,不知各位爱卿有何策可退敌?”
尚书左仆射高颍首先站了出来:“臣以为兵来将挡,突厥人虽然骑兵无敌,但我大隋兵多将广,只要调集精兵步步防守,突厥不耐久战,久战不下之后自会退敌。”
高颍此举也是迫不得已,突厥人在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发起攻击,大隋虽然兵多,但防守面太宽,反而无法出头与突厥人争胜,只得步步防御。只是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有许多地方会被突厥人攻破,到时边境免不了一场生灵涂炭。而且过于示弱,不能让杨坚满意。
杨坚转向杨勇:“太子以为如何?”
杨勇神色一定,从位置上站了起来:“禀父皇,先贤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今论对突厥的熟悉,莫如车骑将军长孙晟,儿臣以为,此时该传诏长孙晟上殿,为众臣讲解突厥人具体情况,方能找出应对突厥之法。”
“长孙晟?”杨坚不由皱了一下眉头,长孙晟去年被委任为送亲副使,护送千金公主嫁到突厥,在一次狩猎中,长孙晟当着沙钵略的面,一箭射下双雕,顿时整个草原都轰传长孙晟的威名。
要知道突厥人虽然善射,可是要射下一只大雕依然是艰难之事,大雕通常飞得又高又快,普通人的长箭连大雕羽毛都难予挨上,若是有人能射下一只大雕,一辈子都可以向别人吹嘘,何况是一箭双雕。
沙钵略立马就将长孙晟强留,不让返回中原,让长孙晟担任突厥人的箭术老师,直到杨坚登极之后数月,长孙晟才由长孙家族出钱买通突厥贵族,将长孙晟赎了回来,如今回到长安才七八日。
对于长孙晟的才华,杨坚一方面是欣赏,一方面却是暗自警惕,长孙家族是前魏皇氏,如今长孙晟的叔父长孙览为东南道行军元帅,长孙晟的另一个族叔长孙平是寿阳总管,长孙晟的哥哥长孙炽正持节巡视东南道三十六州,长孙家的实力已经不小,对于最有才华的长孙晟,杨坚反而不打算重用,听到长孙晟的名字才会露出奇怪之色,周篡魏,隋篡周,杨坚当然要防备魏再篡隋。
只是杨勇的话不无道理,长孙晟在突厥人的地盘待了一年多时间,而且刚刚回来,当然对突厥最为熟悉,杨坚勉强道:“传旨,宣长孙晟。”
接到皇帝旨意,长孙晟以最快的速度进宫,等他到了皇宫时,早朝已经下了,杨坚在侧殿接见了他,身边的大臣除了太子杨勇外,只有太尉于翼、尚书左仆射高颖、兵部尚书元岩廖廖几人。
待长孙晟参拜完毕,杨坚道:“长孙爱卿,突厥狼子野心,已在大隋边境数千里集结兵马,爱卿刚从突厥回来,可为朕一解突厥之虚实。”
长孙晟连忙从怀中掏出一份奏章:“回皇上,这是臣在回来之路中赶写奏疏,臣已将突厥人虚实和应对之法尽写于此,请皇上御览。”
内侍张权连忙从长孙晟手上接过奏疏交到杨坚手上,杨坚快速看完,叹道:“长孙郎大才,太子,你也看看。”
杨勇将奏疏接过仔细观看,长孙晟的奏疏很长,里面不但将突厥人虚实写的一清二楚,而且还阐明对付突厥南侵的完整思想,长孙晟在最后提出三点:一、眼前敌强我弱,不宜正面交锋;二、突厥虽强,但内部充满矛盾,玷厥、阿波、处罗侯与沙钵略貌合神离,东方属国奚、习不堪突厥的勒索,也有离心叛意,容易分化瓦解;三、如果采用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最终便可孤立沙钵略可汗,一举而空其国。
长孙晟这篇策略比起高颍简单的节节抵抗自然要高明许多,杨勇在长孙晟刚回来时其实已见过他一面,长孙晟的车骑将军只是五品,并不能直接见到皇帝,长孙晟本来想托杨勇将奏疏呈给皇帝,杨勇自然早已知道长孙晟胸中韬略,此次再看一遍,很快就将奏疏看完,又将奏疏递给高颍。
杨坚心里不时的回味着长孙晟奏疏所言,越来越觉得精妙无比:“长孙爱卿所说玷厥、阿波、处罗侯与沙钵略貌合神离,可否为朕详细解说?”
“禀皇上,突厥帝业多是兄弟相承,从伊利可汗、逸可汗、木杆可汗到佗钵可汗,都是如此。照此沿袭,佗钵理应传位给五弟玷厥,而佗钵可汗在继承汗位之前,曾答应其兄木杆可汗,死后将传位于木杆可汗长子大逻便,只是最后可汗之位却被摄图强势夺去,因此国内多有不服者……”
杨坚反而被说得糊涂,打断长孙晟的话:“谁是摄图,谁是大逻便?”
“禀皇上,大逻便即为阿波可汗,摄图为沙钵略汗,而处罗侯则是沙钵略汗之弟,如果按突厥风俗兄死弟承,佗钵死后,接位的便是玷厥,如果按中原父死子承,佗钵可汗之位应该还给大逻便,摄图以军力生生压服众人坐上的可汗之位并不稳当。
为了不使突厥分裂,沙钵略只得封玷厥为第二可汗:即达头可汗;封大逻便为第三可汗:即阿波可汗;又封其弟处罗侯为第四可汗:即突利可汗,沙钵略封处罗侯本意是加强自己兄弟力量,只是突厥弟承兄业的习俗,让沙钵略对其弟也存戒心,虽让处罗侯主管东方军事,却并不是完全放心;处罗候却也因此存有奢望,他曾与卑职暗立盟誓,想借我大隋之力,里应外合,以图进取。
突厥之所以现在才进攻大隋,和突厥内部不稳也有很大关系,突厥四汗各统一部兵马,此时四汗统一行动,不过是想从中原多掠得物质,除了沙钵略想提升自己威望,坐稳汗位会力战外,其余三方以观望具多,如果皇上能各派人对其拉笼,突厥三路大军大有可能不战而退,最后单单只剩沙钵略一人,我大隋击之便易矣。”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逆隋 第二章付之流水
长孙晟的话仿若拨云见日,一下子就使大殿上众人沉甸甸的心情好转起来,杨坚脸上全是微笑:“若三路大军真的可退,长孙爱卿此疏可抵数十万大军。”
杨勇在旁附和道:“父皇,长孙卿此前在突厥曾经一箭两雕,正是利用两雕竞食,争夺一只黄羊才能得手,如今突厥可汗之位便是那头黄羊,却是四雕争食,正是长孙卿再展神箭之际。”
“太子所言有理,各位看如何?”杨坚略带得意的问道。
高颍和元岩等人连忙回道:“皇上英明,此事于大隋有百利而无一害。”
长孙晟连忙自请:“皇上,达头之事好办,他与沙钵略裂痕最深,只须派一个德高望重大臣西行,赐以狼头大纛,必滋达头非分之想;待其遣使来朝,再特意引居沙钵略使者之上,争食情景必然出现。东路该去的地方多,除分化突厥属国奚、习等外,还得离间沙钵略弟处罗侯。臣曾与他立有盟誓,别人前往,恐非所宜。臣之所议难免不周,还望圣意裁决
杨坚点头微笑:“朕命你为大隋使节,马上出使奚、习两番,而后转至处罗侯牙帐,你刚从突厥回来,又要再往突厥一次,这次就辛苦爱卿,事成之后,朕定会有重赏。”
“多谢皇上!”长孙晟连忙跪地谢恩。
其实长孙晟先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被突厥扣压了一年不屈,此番又献上如此计策,若是换了一个人,早就可以连升数级,对于长孙晟,杨坚却是莫明其妙的不放心,只是开空头支票。
长孙晟却是没有多想,反而为刚回来就又能为大隋重立新功而兴奋,他此时急于赶着回家收拾一番,刚出皇宫,长孙晟正要跨上马背,听到后面声音叫道:“长孙卿,请稍等。”
长孙晟连忙停止上马,转身施礼:“见过太子。”
杨勇快步来到长孙晟面前,拉住他的手:“二哥,不用如此多礼,走,我和你同行一段,有话对你说。”
长孙晟退下一步:“太子请勿如此称呼,君臣有别,若是传了出去恐怕对太子声誉有影响。”
见长孙晟如此,杨勇心中有点黯然,他今日特意引长孙晟拜见父亲,就是想让杨坚重用长孙晟,没想到杨坚会如此小气,虽然采讷了长孙晟的计策,却是毫无封赏,私下不由警觉,莫非正是长孙晟与自己有结拜关系之故。
一名亲兵将杨勇的赤影牵了过来,杨勇先跨上马背,长孙晟才重新上马,故意落后杨勇一个马头,杨勇的侍卫只在后面远远跟着,两人同行了一大段距离,杨勇仍然没有说话,长孙晟忍不住道:“太子,不知找微臣何事,微臣明天就要重新出发前往突厥。必须马上回家准备。”
杨勇叹了一口气:“二哥,你难道当真如此和我疏远?”
长孙晟脸上微微抽动一下,周代魏后,对前魏皇室子弟虽然没有进行屠杀,许多人还是高官厚禄,那些前魏皇室却早已养成小心谨慎的家风,杨勇在国公之子时折节下交,长孙晟还能勉强接受,如今杨勇已是太子,他又怎能不知进退,当真与太子称兄道弟,苦笑道:“太子,请不要为难微臣。”
“兄弟交心,既然如此,二哥只需记住,在勇心中,你我永远都是兄弟。”
杨勇的话,让长孙晟还是刹那之间有点感动,口中还是应道:“是,太子。”
杨勇将话题扯开:“对了,长孙卿,这次你要出使奚、习等部,如果有什么困难,可找罗艺协助。”
“罗艺?难道他也在奚习等部?”
杨勇呵呵笑道:“罗艺并不在奚习等部,而是在契丹部,现任领护东夷校尉之职,手下已有数万契丹战士,当对爱卿有所助益。”
罗艺确实没有辜负杨勇的期望,他从去年冬天开始,一直对不服的契丹悉万丹部用兵,开始只是小规模,后来规模越来越大,罗艺手下有五部契丹听令,轮流上阵,身后又有大周接济,丝毫不用担心粮草问题。
反观悉万丹部,虽然有三万青壮,却不能集中,冬天还好,罗艺只能小规模用兵,悉万丹部纵有损失也不大。到了春天,罗艺对悉万丹部的攻击却让他们苦不堪言,他们的牛羊,马匹过了一个冬天正是最瘦弱的时候,罗艺的攻击逼得他们不得不时常迁移,结果大量牲畜非但没有在春天时增肥,反而在迁移过程中死去,悉万丹族长不得不集合全族与罗艺决战。
在开皇元年五月,悉万丹部集起全族两万多青壮与罗艺接战,罗艺当时只有一万人马,只是罗艺的战马纵然是在冬天也用上好的精料喂养,春天之后又有大量青草补充,早已骠肥体壮,而悉万丹部的战马经过一个冬天煎熬,开春又被逼得数次迁移,依然羸弱不堪。
两军刚一接触,悉万丹部的战马就因为不堪骑乘纷纷哀鸣倒地,这场交战自始自终成了一面倒的屠杀,是役,悉万丹部被杀得血流成河,二万多青壮,最后活下的不过数千人,这还是跟随罗艺的契丹各部不忍将悉万丹灭绝的结果。
看到悉万丹部的下场,原本摇摆不定的伏弗郁、羽陵两部气焰顿消,主动投靠,罗艺承诺的三年统一契丹各部,其实只花了半年多一点时间就做到,不过,要想完全将一盆散沙的契丹各部整合,还是需要数年时间。
长孙晟一直在突厥,回到长安不超过十日,契丹部和突厥又隔着奚习等部,自然不会知道短短半年之间契丹部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之事,不过,这对他这次出使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听完杨勇介绍,长孙晟脸上多了数分感激:“多谢太子指点。”
杨勇有点欲言又止:“长孙卿,突厥可贺敦身体如何?”
长孙晟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之色,突厥人对皇后称呼为可贺敦,如今突厥的可贺敦就是去年嫁过去的千金公主,太子为什么会突然问起千金公主的身体来?长孙晟心中冒出一连串疑问:“回太子,突厥可贺敦正青春年少,虽然刚到突厥时有点不适,如今已完全适应了突厥草原生活。”
1...7273747576...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