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逆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茅
杨勇不由有点难予置信:“可贺敦真的身体很好,你最后是什么时候见到她的?”
“回太子,臣回中原时前十几天还见到过可贺敦,沙钵略对可贺敦很是宠爱,这次进攻大隋,可贺敦也正是关键人物,若不是沙钵略将她带在身边接见突厥大臣,臣能否回来还是未知。”
说到这,长孙晟不由露出一丝苦笑,千金公主和亲,本意是要笼络突厥人,没想起反而成了突厥人进攻大隋的源头,他不由回忆成一路送千金公主到突厥时,千金公主对他说的每一句话:
“既然忌讳王昭君,你们因何要不断炮制新的王昭君?”
“这场屈辱的和亲,你们武将就没有责任了?”
“长孙副使,我们逃走吧……”
“……”
“逃回长安,我要亲自奏明幼主,拨给你三万精骑……”
“回长安那是抗旨大罪,我们都得死。”
“那我们就遁入山林,打猎为生……”
“突厥人会把我们抓去当奴隶……”
“我们离开草原,寻找桃花源去!”
“没有桃花源!”
那日千金公主的胭脂马突然受惊狂奔,只有自己一个人骑马追个千金公主,只是不久就天黑了,两人只得在野外点燃篝火过夜,夜风寒冷,远处又不时传来狼嚎,千金公主紧紧偎在他怀中,才有了上面的对话,长孙晟不由想道,如果那天自己将千金公主带走又会怎样?
“身体很好,怎么可能,姚僧垣明明道人吃下之后精力会慢慢不济,到最后手脚酸软,不能动弹,至多半年到一年就会死去,如今时间已经到了,自己可是亲手下药,亲眼看千金公主喝下去。”杨勇心中不解,难道自己被姚僧垣骗了,那根本就不是毒药?
越想越是可能,姚僧垣老奸巨滑,哪有可能被自己一逼就献出毒药,只怪自己对姚僧垣神医之名太过轻信,以为他不会讲假话,又是暗害一个素不相识之女子,心中有愧,才没有详查,如今自己一番苦心东流,杨勇大为后悔,骂道:“可恶!姚老头太过可恶!”
杨勇骂完,才发现自己没有听到长孙晟有何反应,转身向长孙晟看去,见长孙晟骑在马上痴痴发呆,大为不解:“长孙卿,长孙卿。”
杨勇连叫数声,长孙晟才回过神来,连忙向杨勇道歉,杨勇疑惑的问道:“长孙卿究竟想到何事,如此出神?”
长孙晟连忙掩饰:“微臣正在想到了突厥该如何行事?”
“是吗?”杨勇虽然不相信,只是也没有追究之意,猜想长孙晟刚与高兰见面几日就要分开,心中难舍也有可能,这种私事不必管的太宽,反而笑道:“长孙卿,高兰对你情深似海,这次若不是时间太急,本宫倒是想做一次媒,亲自为你们主婚。”
长孙晟有点魂不守舍,口中唯唯诺诺,让本想取笑他几句的杨勇颇感无趣,只得与长孙晟分手,向东宫返回。杨勇现在住的地方就是以前的大丞相府,这里本然就是周宣帝和周静帝做太子时住所,后来被杨坚改为大丞相府,如今终于又重新变成了东宫。
杨勇回到东宫时,东宫的下人连忙迎了出来,牵马的牵马,行礼的行礼,杨勇走进大堂,却没有见到元清儿的身影,不觉奇怪,往日元清儿几乎是杨勇一下朝就来到他身边,连忙向左右问道:“太子妃何在。”
太子左庶令斐政连忙道:“禀太子,太子妃听说乐平公主近日繁闷不乐,一大早就前往公主府,想开导一下公主。”
乐平公主是杨丽华,杨坚做大丞相,杨丽华也从中出力不少,毕竟她是大皇后,杨坚篡位后感觉对杨丽华有愧,封杨丽华为乐平公主,本来想重新给杨丽华招附马,只是杨丽华死活不肯,杨坚无奈,只得作罢。
杨丽华虽然对权利没有什么野心,但从太后降到公主还是闷闷不乐,只是没想到自己父亲连九岁的静帝也不放过,登极三月后,以一怀毒酒结果了静帝性命,静帝虽非杨丽华亲生,却是她从小养大,对于父亲暗害静帝之事,杨丽华勃然大怒,和杨坚大吵了一通,无奈木已成舟,她再恨也无力回天,从此一直郁郁寡欢。
听到元清儿去了公主府,杨勇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个姐姐也算命苦,周静帝被杀之后,自己也安慰过她几次,只是却全无效果,但愿时间久点,她能将此事忘记。本来杨勇还想找姚僧垣算帐,只是听到杨丽华之事却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元清儿的心悸经过姚僧垣治疗,大有好转。
傍晚元清儿回来后,杨勇问起杨丽华的情形,元清儿摇头叹息:“公主郁结在心,面容已非常憔悴,妾身怕长此下去,公主的身体迟早会垮掉。”
对于杨丽华的心病,杨勇也是毫无办法,心病还需心药医,如今哪能找到她的心药。
第二天,长孙晟就带着大批金银财物出发,这些财物是用来收买奚、习等部长老之用,二天后,太仆元晖也由伊吾道出使玷厥,对于突厥人的这次进攻,大隋开始使用各种手段来分化瓦解。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gegegengxin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逆隋 第三章初战失利
派出元晖和长孙晟两人之后,杨坚以内史监兼吏部尚书虞庆则为行军元帅,达奚长儒为行军总管,率军驰援,防备敌军从灵州道、原州道内犯。
对于这次突厥人的进攻,杨勇倒是很想亲自领军,只是知道并无可能,素性不提,在长安做了半年多的太子,虽然赢得了朝庭上下交口称赞,杨勇更多的却感到窒息,身为太子,处处都要以身作则,连吃饭饮食都需按规定安排,这对于前世一直自由自在的杨勇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
杨坚自己以大丞相身份篡位,对于相权最为不放心,虽然定下三省六部制,让三省互相制衡,依然担心大权旁落,几乎是事无巨细都要关心,每天只睡三个时辰,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公务,对于太子,杨坚暂时还非常信任,许多事都允许杨勇参预,有时杨勇不得不陪着皇帝处理国事到深夜。
杨坚精力旺盛,杨勇却只有十五岁,还是长身体的时候,一熬夜就不免哈欠连天,对于杨坚的勤政,杨勇真是无话可说,或许后世的皇帝只有一个朱元璋能够相提并论,杨勇绝不希望自己以后也是如此,只是面对杨坚对权力的敏感,他就是太子也无法提醒。
虞庆则和达奚长儒两人一出征,朝政更是复杂,前线战事一日三报,杨坚忙得不可脱身,甚至一日连三个时辰都不得休息,杨坚还算对杨勇体惜,并不要求杨勇也跟着做,杨勇虽然很想在杨坚心中保持孝子形象,无奈以他还在发育的身体条件,即使学了内功也做不到,与其在杨坚面前哈欠连天,破坏形象,倒不如乐得休息,因此反而比大战起前还轻松一些。
这天上完早朝,杨勇照例留在侧殿和高颖,元岩等人一起陪皇帝处理政事,外面传来一阵凌乱的脚步声,所有人都抬头向门外看去,知道定是又来了军报,果然,门外马上由二名禁军侍卫扶着一名信使走进大殿,信使已经累的气喘息息,一进大殿,两名禁军将他放下时,信使马上瘫在地上,连跪都无法跪拜。
“报皇上,行军元帅虞庆则向皇上禀报紧急军情,灵州道、原州道已经陷落,我军现处于原州道,突厥大军分成三路南下,我军兵少将寡,无法一一抵挡,请皇上速派援军。”
听到这个坏消息,众人都是啊的叫出了一声,杨坚更是从椅子上立了起来:“当真?”
信使又重复一遍,杨坚才挥手示意两名禁军将信使扶下休息,没想到这次突厥人进军如此迅速,隋军来不及迎敌两地已失守。原州道即为平高郡,可怜这座要塞数年之内被突厥人两度攻破。
听闻原州道失陷,杨勇心中格登一下,首先想到的平高郡是京畿门户,原州道下面各个郡县可是有杨勇安排的不少亲信,但愿他们能够逃过突厥人的杀戳,否则若是全部战死,杨勇简直要欲哭无泪,口中急道:“谁人防守平高郡?该死之极!”
虞庆则和达奚长儒两人率军出发才数天,灵州道、原州道失落自然与两人无关,平高郡才刚刚兴建好,以此地的险峻,兵力再悬殊,守上数十天也没有问题,没想到连十天都没有守住就陷落。
面对杨勇的责问,杨坚面上有一丝尴尬之色,事实上如果现在还是当初杨勇任命的达奚长儒防守平高郡,平高郡现在肯定稳固无比,只是杨坚认为平高郡已经建好,不会再有风险,将达奚长儒调离,换上了独孤氏的一门远亲作将领,这样的重地,自然还是亲戚牢靠一些。
杨坚登极后,吸取大周没有强宗固本的教训,大封同姓诸侯王,邵公杨惠封滕王,安公杨爽封卫王兼雍州牧,杨弘为河间王,侄儿杨静为道王,杨智积为蔡王,杨雄……
除了杨勇是太子外,其余四个儿子还没成年就封王并掌管地方事务,杨广封晋王兼并州总管,三子杨俊封秦王兼洛州刺史,四子杨秀为越王兼益州总管,五子杨谅为汉王,因为才七岁,总算没有让他也担任一州总管。
除了杨家外,独孤氏家中也水涨船高,许多人不但爵位提升,而且也获得了实缺,就是元孝矩能接受杨勇东京冢宰位置,也是沾了是杨勇老丈人的光,只是对于元孝矩杨坚还是有一点区别,没有让他担任洛阳总管,而是换上了自己三子杨俊,与元孝矩互相牵制。
只是没想到独孤氏的亲戚如此不成器,用人唯亲的结果马上显示了出来,丢掉平高郡,等于将京畿重地门户洞开,以前死拖突厥大军,然后分化瓦解的策略差不多就要破产,若是让突厥人攻入京畿重地,必定会对突厥人大为鼓舞,再要实施此前战略,比起以前来不知困难多少倍。
杨勇不知守平高郡的将领是何人,高颍却是清楚的很,他扫到杨坚脸上的尴尬,连忙道:“禀太子,现在不是追究丢失平高郡责任是谁的时候,眼下当务之急是派遣援军分成三路抵抗突厥大军。
杨坚总算摆脱脸上的尴尬:“对,对,高爱卿所说在理,各位说说,何人可以迎敌?”
杨勇还想再说,见到高颍对自己连使了两个眼色,知道其中有古怪,只得将此事抛开:“父皇,可命虞庆则和达奚长儒两人重出原州,伺机收回,河间王杨弘大军出灵州,将突厥大军挡住,平高郡丢失,突厥人还可以从宁州进军,父皇当选一人固守宁州。”
原先宁州剌史郭子胜是尉迟迥老部下,杨勇在上次返京途中,郭子胜不奉朝庭旨意,试图阻止杨勇的玄龙军回京,被杨勇派人拿下,在歼灭尉迟迥叛乱时,郭子胜也死于乱军之中,如今的刺史刚换上不过一年,在突厥人大军压境下能否守住城是一个大问题。
杨坚点了一下头,同意了杨勇的提议,转向高颍:“高爱卿,你看宁州该何人防守。”
高颍数了数朝中的大将,不是年龄太大,就是正在南边与陈国对持,心中不由苦笑,只得道:“禀皇上,微臣愿意前往宁州。”
“好,好。”杨坚自然也是属意高颍,重新封高颍为行军总管,从长安抽调五千大军,加上其他各州抽调的人马总共五万大军,前往宁州。
突厥人虽然气势汹汹,但果如长孙晟所言,几路并不齐心,进攻大隋灵州道的是沙钵略的叔叔达头可汗玷厥,攻击宁州道的是沙钵略堂兄阿波可汗大逻便,这两路人马在杨弘和高颍援军到了之后不但不继续进攻,反而后撤了一点距离,与大隋军队脱离了接触。
唯有虞庆则和达奚长儒两人面对的正是沙钵略亲领的十五万大军,沙钵略完全无视大周过来的援军,挥军猛攻,上郡、弘化、延安等郡处处告急。
高颍走后,尚书省左右仆射都不在,各部尚书事事都要向杨勇禀报,杨勇也不得不早出晚归,花大量时间协助杨坚处理公务,前方的军情援援不断送到长安,面对着沙钵略的十几万大军,虞庆则和达奚长儒虽然都是深通兵法之人,却也是败多胜少,每天早朝议论军事时,各级官员脸上都不免忧心忡忡,唯有杨勇一直镇定自若,各人都是暗赞:太子气度果然不凡。
杨勇能够如此镇定,自然是知道大隋至少有三四十年的国运,现在他根本不用担心突厥人会打到长安来,果然,虞庆则和达奚长儒见突厥势大不可相抗,战术运用灵活起来,单挑险峻和不利于骑兵作战的地方与突厥交战,双方有胜有负,开始形成拉据。
一旦形成拉据作战,朝庭上下顿时放心下来,眼下朝庭已经在全国实行均田制,又轻谣薄税,制订开皇律,国力正在蒸蒸日上,过一日就强一日,突厥人虽然对大隋边境破坏严重,却动摇不了大隋的国本,大隋最不怕的就是拉据战。
一个多月以后,长孙晟终于带着礼物来到北方的奚,习等部落,长孙晟从长安出发时,虽然秋风已起,却还是闷热无比,到了北方,此时已是寒风阵阵,将人冻得直打哆嗦。
在奚、习二部,长孙晟看到一副凄凉惨淡的景象,因为突厥人对大隋的出征,奚、习二部的牛羊牧畜被洗劫一空,壮年男子大多被突厥人赶赴战场。营帐中只剩下一些妇女儿童,长孙晟显然来晚了一步,即使得到二部的支持,他们也完全没有能力在突厥后方起事。
不过,长孙晟还是拜见了奚、习二部酋长,正在愁眉苦脸的酋长听到大隋来使顿时大喜,他们饱受突厥掠夺之苦,早有离心;由于战争的爆发,突厥人又超负荷的压榨,更激起二部叛意,他们就位于契丹各部边上,自然知道契丹各部的变化,契丹投靠大隋,虽然失去自由,但自身也强大了不少,而且得到许多好处,相反突厥对他们却只有不停的压榨,自然是愿意舍突厥而就隋。
只是以前二部本身势小力弱,他们根本不敢反抗,如今大隋来使,又有契丹人相助,两部酋长都是胆气大壮,以盛大的欢迎仪式来迎接长孙晟,只是看到欢迎自己的人群,长孙晟更是心头发苦,奚、习二部男子十成剩下不足二成。
长孙晟将带来的金银,绸缎代表大隋皇帝赐给他们后,奚、习二部更是喜出望外,不费任何口舌便签订了与隋室结盟共同对付突厥的誓约。听到长孙晟是鲜卑人,奚、习二部酋长还同长孙晟拉起血缘关系。声称自己也是鲜卑人后裔,至今,他们每年都到甘河大山的嘎仙洞去祭祀鲜卑的老祖宗。
嘎仙洞在甘河上游、嘎仙沟东侧悬崖的半山腰,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石室,室内可容纳数千人,据说鲜卑人就是发源于此洞内,魏太武帝拓拔焘曾派谒者仆射库六官到此祭祀祖先,是所有鲜卑人的圣地。
若不是事情紧急,长孙晟真的会到嘎仙洞参拜一番,只是奚、习二部并无实力,长孙晟眼下首要的任务是与处罗侯联系,只得拒绝奚、习二部的好意,带着剩下的金银财物离开。
本为这些财物有一半是赐给两部,只是见他们实力太弱,族中青壮已经随在突厥人后面对大隋入侵,长孙晟多了一个心眼,只给了他们不到四分之一,二部酋长虽然眼谗,却也不敢打主意。
长孙晟通过奚习两部领地到了突利设牙帐后。才发现处罗侯不在牙帐,战争一开始,沙钵略就命令处罗侯到都斤镇大可汗的汗庭,重新授处罗侯叶护之职,交给他留守大营的任务,长孙晟只得重新开始长途跋涉,到了十一月底才到达都斤可汗庭,此时草原上已经下起了雪花,到处是白雪皑皑。
对于长孙晟的到来,处罗侯却没有长孙晟在突厥时那么热情,他客气的接待长孙晟之后,就将长孙晟安排在一个营帐内,虽然每天好酒好肉的招待,事实上却将长孙晟软禁,长孙晟顿时忧心仲仲,处罗侯如此对他,只能说明突厥人在前线沾到很大便宜。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逆隋 第四章苦战
随着天气转寒,对隋军确实是越发不利,突厥人入侵时尚是九月,当时天气依然很热,军士多身穿一两件衣服即可,而到了十一月底,天气急速转寒,由于冬衣运送不及时,隋军手脚大量冻伤,战力大减。
反观突厥人,他们虽然也是九月出征,只是他们生长的北方远比中原寒冷,早就备好了皮衣,而且他们远比隋军耐寒,隋军感觉到手脚冰冷的天气,突厥人却丝毫不觉寒冷,双方再战,隋军自然要吃亏。
因为冬衣的问题,虞庆则向后方发出了无数信使催促,高颍和杨弘两人也是如此,无奈就是让度支和工部两位尚书抓破头皮一下了也拿不出所需的的数十万件冬衣,即使连十分之一都拿不出来,杨坚不得不命杨勇亲自接管冬衣的工作。
在周时,除了禁卫军,只有二十四府府兵算是募兵,一共四万八千人,比如杨勇的玄龙军正是其中的一支府兵,杨坚篡周后,对军队的改动同样很大,府兵由募兵改成义务兵,战时才从各州府征集,战后府兵立马解散,回归州府,成为普通农民。这就是唐时战后兵归于府,将散于朝的府兵制由来。
大隋的募兵则只有十二府大将军,这十二人统领内外禁卫部队,直接隶属于皇帝,这样一来,杨坚才能牢牢将兵权抓在自己手中。
除了十二府兵士外,其余士兵都是半兵半农,不但没有军饷,就是连衣甲兵器等物都需要自备,由于突厥人的入侵,朝庭一下子征召数十万大军,人人都需要冬衣,一时间让朝庭到哪里筹及。
冬衣都是要一针一线缝好,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为了此事,杨勇也是愁眉不展,无可奈何,只得发动长安百姓,从府库中拿出棉花和布料,要求大家一起为前线将士缝制冬衣。
虽然许多百姓热情很高,不要报酬就到府库中领取棉花和布料,但要做出一件合格的棉衣也需要不短的时间,何况库房中的棉花和布料也不足予提供数十万冬衣用量。
为了这冬衣问题,朝庭上下都在发愁,一个如此大的国家,竟能连数十万件冬衣也拿不出,杨勇才想起现在的纺织是如何的落后,若是放在后世,一个中等的成衣工厂就可以生产,想起那些年生产量数千万件的羽绒服厂,杨勇更是暗暗咋舌,实在是无法相比。
对于纺织,杨勇知道现在的方法不要说和后世机器相比,就是手工好象也差得太多,一件棉衣,从种植,到采摘,脱籽,纺线,缝制……中间的工序非常多,若是对中间加以改进,增加数倍的效率不是不可能。
据他所了解,元朝时有个叫黄道婆的女子不知对哪道工序改过,生产棉布的效率一下增加了数倍,更别说珍妮纺织机,更是后世英国一个小小的岛国称霸全球的关键。
杨勇不由暗恼自己早没有想起,若是能早几年将心思放在纺织上,虽然自己没有在纺织厂干过,可是以后世的见识,总可以找到一些方法可以改进,若是不行,还能提供一此意见找人研究,若是能增加数倍效率,没准现在就不用为冬衣发愁。
只是现在就是要研究也来不及了,杨勇只得将已做好的冬衣先分给最需要的军队,让史万岁亲自押着,以最快速度向虞庆则所在的大营送去,至于高颍和杨弘两人的军队,则要继续忍着寒风苦冻。
史万岁的冬衣还是来晚了一步,虞庆则的主力部队由于御寒设备不足,堕指者千余人,作战力大减,进退不能主动,无法接应达奚长儒,而达奚长儒所部更是失去以前的机动,在周盘被数万突厥骑兵所围。
是役,达奚长儒身边只有二千人,在周盘与数万突厥大军作战,众寡悬殊,军心为之震惧,达奚长儒神色自若,慷慨激昂,视敌人如无物,士气因而复振,所部遭敌人冲击,散而复聚,与敌殊死作战。
达奚长儒早萌死志,率着部队且战且行,连战三日,与突厥人接战十四次,最后军士手中的兵器折断不能用,只得抢敌人的兵器,或者直接赤手与敌人相博,达奚长儒自己手皆见骨,仍奋战不已,这队隋军本来就是精锐,又受到主将武勇的鼓舞,二千隋军死伤十之七八仍誓死不降,杀伤突厥上万人。
突厥士兵都是普通牧民组成,他们冲入中原,无非是想多抢一些中原的子女衣帛,面对这次看似打不垮的隋军,他们害怕了,犹豫着不敢再进攻,想直接将剩下的数百人拖死。
突厥人打着如意算盘,这数百人大多有伤在身,又是缺少棉衣,粮食,拖上几天不冻死也得饿死。遂停止了对达奚长儒所部的进攻。
达奚长儒身上五创,有二者伤势前后贯通,其他战士也大多伤势严重,又累又饿,即使是铁人也难予再战,只得如突厥人所料,坐着等死。
虞庆则得到史万岁押来的寒衣,终于可以重新出兵,他早就听说了史万岁的武勇,令史万岁亲自领着二千兵马接应达奚长儒,当时突厥人还有一万多大军,见史万岁人少,派兵迎战,史万岁带着隋军冲入敌阵,片刻功夫史万岁连杀十余名突厥人,突厥人记起与达奚长儒作战的阴影,不由大骇,转身便逃。
史万岁轻易的将达奚长儒救出,达奚长儒二千大军最后活着的只剩下一百多人,大将尉迟崇也没于阵中。尉迟崇与尉迟迥有骨肉之亲,不过,尉迟崇和杨坚也有很深的情谊,在尉迟迥反叛时,尉迟崇深明大势,知道尉迟迥难予成功,为了避嫌,特令自己为囚徒请罪于杨坚。
平息尉迟迥叛乱后,杨坚并没有对尉迟崇加罪,特加温慰,命他驰驿入朝,置于左右,表面加予宠信,实际上还是不太放心,没想到这次出征,却死于周盘,算去了杨坚一块心病。
听到尉迟崇战死,杨坚对尉迟崇也生出数分内疚,尉迟祟长子尉迟义臣还年幼,为报尉迟崇为国家牺牲之功,杨坚特意将尉迟义臣接入宫中,给其改名为杨义臣,当成皇太孙抚养,并写入族谱,历史上,杨义臣曾为大隋立下多次汗马功劳,不过,最后还是受到杨广猜忌,解除兵权后病死,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1...7374757677...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