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奋斗1981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步枪
包括李路在内,全都愣住了,随即,他们仨对视一眼,突然的哈哈大笑起来。郭翰威最过分,眼泪都要笑出来了。
这一下,梁广波摸不着头脑了,这是干啥呢?
张卫伟止住笑,道,“老梁,你想哪里去了。你没明白三哥的意思。我问你,红晨果蔬公司一共投入了三十万,对不对?”
“是啊!”梁广波还是没反应过来。
张卫伟又忍不住笑了笑,问道,“好,现在账面上有三百多万。那么我问你,红晨果蔬公司买地皮的钱,库存的北运菜,还有你买的那些车,光是专运的面包车,好像有二三十台了吧?等等这些,你刚才不是说,所有的债务都已经清算完毕了吗?那么这些算不算利润?”
郭翰威笑着补充道,“红晨公司那栋楼可不小,也要钱吧?其他的不用算,就算看得见的这些,全部加起来,恐怕都不止三百万了吧?”
梁广波慢慢的回过神来了——的确是算错账了,利润不是虚高,而是算少了!
放下筷子,李路笑着说,“按照你的算法,除掉三十万,那就是利润,红晨果蔬公司开办到现在的利润。那么就要把这些固定资产给算进去。这样才是准确的。”
他指了指梁广波,说,“你也是堂堂百万资产级别公司的总经理了,你这个衣着什么的,也要收拾收拾。我就不信找不到合身的西装了,再不济,订做几套嘛。”
梁广波心里满满的是感动,原来三哥想的是这些方面,自己还以为是……
“三哥,我知道了,谢谢。”梁广波这一声谢谢,道出了内心所有的感激。
李路说,“年底了,你看看,要分红的话就分红,要是不着急,就把这三百多万全部投入进去,继续扩大规模。春节回陆港,我还有事和你说。”
“三哥,我工资就够多的了,不着急分红,我赞成继续投入扩大规模。”梁广波没有丝毫的犹豫。
他这个总经理现在一个月的工资加各类补贴是三千多块,绝对的高薪,三四个月就能创造一个万元户,钱根本花不完。
“行,那就这么定了。”
李路说,“你要利用时间学习补课,企业越做越大,作为企业负责人,光靠埋头苦干是不行的。你看看,基本的财务知识你都不懂。”
梁广波尴尬不已,“是,我记下了,过了年就去报个班学习。”
又聊了半个多小时,梁广波离开,郭翰威把他送下去,这才把饿得有些头晕的布朗给带了上来……





奋斗1981 第365章 我给你一个航发厂
下午的时候,李路和张卫伟驱车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第二次与布朗面谈的时候,李路没跟这个老黑鬼客气,直截了当的提出要求和条件,没有给他第二个选择,要么答应,要么滚蛋。已经接到公司高层明确指令的布朗,全部答应了下来。
包括建设区域无线通信网络以及指定技术转移和人员培训在内,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接下来,布朗的团队会更加细致的对省城这边的三块驻地进行勘察,结束之后才会前往陆港对大本营进行勘察。
李路心里还是舍不得放弃摩托罗拉公司的,因为该公司于1973年搞出了模拟通信技术,也就是著名的大哥大——移动电话。
他只记住了这一点,以为数字蜂窝系统是摩托罗拉公司搞出来的,实际上他的这一记忆,出了差错,但却不妨碍他解决当前通信问题的初衷。
选择开车回陆港是最优方案,火车和班车都太慢,而李路根本不可能搞到当天的飞机票——省城到陆港的航班一周只有一趟,恰好的不是这一天。
当然,李路没有忘记交代郭翰威,把红五星馆里能抽调出来的越野车、商务车以及轿车,拿出大部分来送到军区后勤部。干脆的,郭翰威就以红星汽车销售公司羊城分公司总经理、奋远公司副总经理的名义,与军区后勤部取得联系,进行一次军地共建活动,通过活动举行捐赠仪式,把二十多台车捐赠出去。
这些车市值一千万元华夏币,这无疑是李路送给部队的一份厚礼。
最起码,军区的首长们,对红星公司是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印象,这对未来是极有帮助的,尤其是红星防务公司里,振兴公司掌握着第二多股权的前提下。
李路一口气开了三百公里,只花掉了三个半小时,这几乎是当前的路况所能跑到的极速了,然后换张卫伟开,花了四个小时跑完剩下三百公里的路程,回到了陆港。
红星陆地巡洋舰是双油箱配置,是跑长途最好的选择,故障率极低,通关过性强,乘坐舒适,并且空间足够大。这种车,相信很长时间内都会是红星公司主要的长途通勤车辆。
只不过,李路还是最喜欢他那台柴油版的lc80,也是唯一一台没有换成五星立标的lc80,因此没有改称为红星陆地巡洋舰,但是,李路那台lc80,没有任何的车标,这反倒是成了他座车的标识之一。
回到陆港已经是晚饭过后,李路甚至吃完晚饭之后都没时间回家看看,而是一头扎进了红星厂里,马上和姚太航进行了见面。
他知道,这位老爷子有些等不及了。
“姚老,我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在研究楼大办公室里,李路见到了姚太航和马金涛,这二位聊到了一起,居然也是曾经在某次会议上见过面。
姚太航冷着脸说,“最好是好消息,否则我马上收拾行李回上海。”
他这并非是威胁,而是真真切切的。
因为他到了陆港看过了红星厂之后,当场就被气得发晕了——这就是李路所说的具备一定研发基础的工厂?
这不就只是个拖拉机厂吗!
幸好有马金涛在,否则姚太航绝对会当场扭头就走。
参观了两条投入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之后,姚太航的气才慢慢的消了一些。他知道,国内没有任何工厂具备这样的先进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源源不断流水一般运转的零部件,在最终工序段那里被组装成了拖拉机,给人一种很神奇的观感。
最让他吃惊的是,第二条生产线居然是在组装汽车!
这可不一般了!
且不论现在能够生产汽车的工厂就那么几家,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汽车的绝对只有红星厂这一家。只是姚太航当时也看出了一些端倪——似乎只有组装这一部分在运转,那些零部件是从哪里来的?
带他参观的马金涛没有说,他也没有问,但对红星厂的技术实力,已经有了一些改观,又有马金涛这位材料研究领域的大师在,他怎么也是要等李路回到的。
不怪姚太航有上当的感觉,因为红星厂在航空发动机研发这方面,是完全空白的,甚至连基本的设备都没有。
李路连忙说,“姚老,我绝对没有欺骗你。相信你也看到了,红星厂在航发研究方面的基础是空白的。”
“你这个同志,很不诚实!”姚太航气得瞪眼。
马金涛呵呵的笑着,“姚老,你尽管听他说一说。”
“你说吧,什么好消息。”马金涛的面子必须给,姚太航很清楚,材料工艺对航发有多么重要,马金涛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帮手。
李路尴尬的笑了笑,说,“姚老,你把所需要的设备拉个单子出来,我保证三个月之内给你弄到手。”
“三个月?”姚太航又瞪眼。
马金涛咳嗽了一下,代为解释道,“姚老,小李说的设备,指的是进口设备,国产设备很容易,他是红星防务公司的总经理,发个意向出去,国内的工厂都会抢着供货。”
“进口设备?美国的还是日本的?”姚太航一下子语气就好了不少,这老爷子是绝对的只认设备不认人的。
李路自信地说道,“您随便挑,或者我给您找一份世界技术领先水平设备目录来,你照着拉单子。百分之百不敢说,大部分我还是能买到的。”
这个就不是夸海口了,他与那么多西方军火企业有良好关系,买回来不是什么难事。这就是这个时代环境的好处——美国亲密过来,欧洲国家就更不可能放弃贸易机会了。
甚至在六七十年代,英国人都敢冒着得罪美国的风险,把三叉戟客机卖给华夏。而且,北约国家当中,第一个把航空发动机卖给华夏的,正是英国人!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这一年的年底,英国政府就迫不及待地把斯贝发动机卖给了华夏!
这可比美国正式启动与华夏在航空领域技术合作早了差不多十年!
事实证明,只要漏个口子,美国身后那帮小弟,比他们的大哥都要迫不及待——只要有钱赚!
欧洲国家在对华军售这一块是基本上没有什么顾虑的,因为他们非常肯定一点——华夏不可能跨越上万公里对他们产生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李路挥舞着美元发出采购意向,不把美国企业计算在内,欧洲国家的企业都会嗅着富兰克林的味道蜂拥而至。
这是一个如果用美元解决不了问题那就用更多美元的时代。
马金涛肯定地对姚太航说,“姚老,小李说的是真话,你也看过我们材料实验室的设备了,世界先进水平。”
缓缓的点了点头,姚太航开始有些激动了,但还是很冷静地问道,“人手呢?光靠我带来的这些人,可支撑不起ws-7项目,更别说y10这个大项目。”
“重点是ws-7项目。”李路严肃地说道,“姚老,一个月内,我给你一个航发工厂。”
“什么?”
李路重复,“我给你一个航空发动机工厂的全部人马。”
……




奋斗1981 第366章 寿命才是限制国产航发的关键
姚太航再一次被李路画的饼给吸引住了,这一次,他自己很相信。尽管四六零厂是军用航发厂,但航发研制是没有严格的军民用途之分的。七十年代引进的斯贝发动机,说是民用型号,实际上部队正在考虑装到军机上面去。
尽管李路知道为五十台斯贝发动机而研制出来的jh-7,最终没有被大用户空军采购,但厂家会在绝望的边缘受到海军航空兵的订单,从而让一款能够维持过渡三十年的优良对海对地攻击机得到了新生。
那就是攻击机,尽管华夏军队称之为战斗轰炸机。
眼下,李路需要等待的是方鹤成那边的消息。不过,他回到陆港一周后,方鹤成那边没有消息过来,但是剩余的来自东芝公司的四套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运抵了红星厂。
这意味着,军区后勤部接受了他的方案。
这一天,恰好的是元旦,李路没有等来方鹤成的消息,却等来了西德b公司的罗伊德。这位b公司在华夏的主要负责人,已经一个多月没有音讯了。
本来李路希望与马金涛、姚太航一起和罗伊德进行见面,结果就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到货,直接让这两位大师进入了高潮状态,恨不得就在特别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准备的零号车间里住下了。
相信这会儿,就算李路赶,也很难把姚太航赶走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出现,意味着姚太航主持的p系列发动机以及最早的一批s-7的真实历史编号),就一直没能解决寿命问题,叶片是其中的关键。而斯贝发动机的国产化型号s-7航发的项目组就放在那里。好在零号车间有些庞大的空间,他的要求全部得到了满足。
这就是红星厂零号研究所的由来了。
拿下s-7航发的研发上面,而y10的其他子项目,则可以适当的放缓。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路格外重视罗伊德的到来。以至于他没有参加红星厂庆祝元旦的活动,赶往了海滨招待所与罗伊德会面。这个市委招待所自对外有条件开放以来,频繁光顾的不是红星厂的人就是红星厂的客户,当然红星防务公司的客户也不少。
相隔一个多月,罗伊德显然是得到了b公司上层的明确指示,此次与李路的会谈,绝对不再是之前那样的意向性明显的会谈。
果不其然,上午十点左右的时候,李路在海滨招待所三号楼见到罗伊德的时候,他带了一个包括他在内有五名成员的团队过来。
看见罗伊德那自信的笑容,李路忽然有一个想法——如果与b公司合作研制的百座客机,能够搭载ws-7发动机,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也许世界航空界都会为此感到震惊呢吧?
注:今天爆更个十几二十章,弟兄们雄起砸月票,枪团威武霸气!




奋斗1981 第367章 MBB公司的基础条件
风尘仆仆的样子,让李路知道,除了罗伊德,其他人都是刚刚赶到陆港的。甚至极有可能刚下飞机就把车拉到了陆港来。要知道,距离陆港最近的国际机场是香港,从哪里过来至少需要八个小时的路程。
但这几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很好,对接下来的会谈充满了信心。
李路没办法了,赶紧的让张卫伟去把裴磊和姚太航请过来。没有技术专家在场,他很难确保会谈的顺利。裴磊是个全领域大师,并且有丰富的对外技术谈判,而姚太航在百座级客机的研发方面,无疑是国内的道。
李路说,“我很希望能够和奔驰公司建立合作,不过听说他们正在和北方的一家汽车公司进行接触。或者你有其他的好推荐,主要是非乘用车领域。”
“我没有忘记这件事情,正在加紧联系。”罗伊德说道,话题切入了正题,“李先生,你提出的方案,公司高层基本认可。但是有一些变化,比如研发中心,我们认为放在欧洲是较为妥当的,生产可以放在华夏。”
李路说,“罗伊德先生,我原以为即将开始的会是具体细节的会谈,现在看来,咱们还是没能就基本条件达成一致。”
“欧洲有最好的研发条件,研发中心放在哪来,有利于项目的推进。”罗伊德道。
摇了摇头,李路说,“客观环境上来讲,欧洲的确是很适合搞研发的地方,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很有优势。不过,我明确提到过,我们还是最看中研发,生产可以放在欧洲。”
这位年轻的华夏男子丝毫不掩饰对技术的渴望,让罗伊德看到了华夏人的野心。尽管罗伊德到华夏的时间不长,但相对来说,他算是b公司里最了解华夏这个国家的中高层干部。
华夏人总是会小心地掩饰着自己的野心,他们通常习惯于悄然无息地推进着自己的计划,以及睁大眼睛小心翼翼的盯着每一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尽管有些人表现出自卑来,但罗伊德能够从李路身上看到了这个国家中精英分子的智慧。
不过,罗伊德也很清楚,单就航空工业来说,尤其是民用航空工业这一块,华夏的一部分掌握着决策权的人出现了短视的现象,他们居然会认为,搞研发不如直接从国外进行购买。
这是传统工业世家出身的日耳曼人罗伊德所不敢想象的,这可是一个有着十亿人口的庞大国家,怎么能够把这么庞大的市场拱手让人呢?
而眼前这位手握丰富石油资源决策权以及大量外汇的年轻人,则让他看到了华夏国的另一面——这个国家的精英依然的是一个让人惧怕的群体。
技术出身的罗伊德深知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李先生,你提到过,会在西德成立投资公司。我想知道具体的情况。”罗伊德想到这里,转而问起了另一件事情。
有相关记忆作为支撑,参考现行政策和国际环境,李路不难准确判断b公司的政策以及目的,还有最重要的谈判底线。
李路道,“正如我之前提到过的,在西德成立投资公司,是合作的一部分。通过投资公司与贵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以及其他方式,建立合作的条件。”
罗伊德试探着问道,“李先生,我们希望你的投资公司能够与我们成立合资石油公司,不知道你是否愿意。”
“b公司准备进军石油开采行业?”李路一愣。
“我们有这个条件。”罗伊德说,想了想,补充了一句,道,“当然,我们会邀请有强大技术实力的公司加入,比如默克尔公司。”
李路沉思起来,停下脚步,点上烟抽,好一阵子,他说,“原则上没有问题,但只能是炼化企业。波斯湾在打仗,短期内不具备勘探开采的条件,成立合资开采公司不现实。”
“是的,完全可以的。”罗伊德连忙点头,这正是b公司高层的意思,毕竟,谁也不愿意冒着风险到进入战争状态中的国家投资勘探开采,那极有可能打水漂,一个子都会损失干净。
李路微微点头,“那么,接下来的会谈,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吧。我愿意与你们牵头的企业联合体成立炼化企业,而红星公司与b公司的客机研发项目,研发中心放在红星厂。”
“是的,李先生,没有问题,生产基地也放在你们这里好了。”罗伊德道,“华夏有明显的人工成本优势,这对降低成本非常有帮助。另外,炼化企业我们要求放在华夏。”
“华夏?”李路一愣,指了指脚下,“你指的是陆港吗?”
“是的,这里有非常优越的地理条件,而且有非常优良的天然海港。”罗伊德笑着说道。
实际上,b公司看中的是华夏的成品油市场。显而易见,b公司高层有目光很厉害的人物。
“我同意。”李路没有什么理由不同意的,在华夏的土地上的,那才是自己的。炼化厂,那很好,自己手握大量原油,先占据下游成品油市场,这同样是很好的路子。
他可不打算把所有的原油都卖给小日本。
注:感谢弟兄们的支持!步枪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奋斗1981 第368章 MCH-107客机
鉴于双方都迫切在短时间内达成合作协议,当李路和罗伊德再一次明确了合作的基础条件之后,双方的会谈进展顺利,很快的就涉及到了具体的实施细节这个方面。
三号楼的小会议室里,裴磊作为红星这边的代表,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如果对方没有疑义,下面就是制定合同草案。在国际法规以及国际税务方面等问题上,b公司不像摩托罗拉公司,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坑华夏人。
当然,李路有资深的团队负责审核合同的每一个字眼。
“先生们,基于前面的商谈,现整理如下。”
裴磊说一句,牛军翻译一句。
让李路感到纳闷的是,牛军好像不认识自己这个人似的,连一个多于的眼神都没有。他暂时无法分心想这个事情,认真的听裴磊的总结。
“红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西德b航空制造公司达成百座级客机合作研发意向,双方组建合资项目公司,红星出资百分之五十一,b出资百分之四十九。经过双方商定,于瑞士注册合资公司,研发中心、生产工厂于华夏陆港进行建设。”
停顿了一下,裴磊继续说道,“百座级客机项目命名为h-107客机项目,初步预估研发费用在十二亿到十五亿美元之间,合作双方各出一半。前期投入五亿美元,合作双方各负担一半。”
表b公司,ch代表华夏红星,107则是项目编号。
他合上文件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哪怕他是最清楚李路和伊朗、伊拉克之间军火谈判的人,此时也被这动辄十几亿美元的研发投入给震撼到了。
这只是达成了基本的意向,草签合同之后,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还有无数的合同要签署。
罗伊德点头表态,“是的,完全正确。李先生?”
李路微微点头,“嗯,草签合作协议吧。”
他很干脆的拿起钢笔唰唰地签上了大名,然后结果身边的李耀华递过来的钢印盖在了名字上面。协议传到罗伊德那里,罗伊德看到那个有国徽的钢印,心情激动,这位李先生果然不是一般人,他知道这钢印意味着什么。
罗伊德万万想不到那是李路忽悠来的钢印标准……
协议草签完成,双方愉快握手。
至此,李路已经提前透支了伊朗易货贸易提供过来的原油的所有利润。甩甩手,就是七八亿美元出去了。这样的大手笔,让他的大哥李耀华看着都是心跳加速久久不能平静的。
和罗伊德聊了十几分钟,众人簇拥着李路离开三号楼离开。
李路对李耀华说,“大哥,省城那边的中心店开业剪彩我就不去了,你去参加一下。红星汽车正式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你作为厂长,必须要出现。”
“好,我明天就出发。”李耀华说道,“老妈叫回家过元旦,我回不去了,你回家去给她解释解释。”
“行,二哥呢?”李路问。
李耀华笑了笑,说,“他也要跟我去啊,奋远在省城的分店也是同一天开业啊,你忘了。”
“哦对,他还要去红晨那边做账。”李路拍了拍脑袋,苦笑了一下。
奋远公司在省城的商场是所有分店中规模最大的,未来也将会作为省级分店的标准来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让郭翰威身兼两个公司在省城的总经理,体现了李路对那边业务的重视。
“还有点时间,回厂里看看212的改型。”李路看了看时间,说。
李耀华说,“你还得给212改型起个名字呢,第一批车已经发省城去了,名字还没定下来。”
那边和姚太航交谈的裴磊这个时候转过头来说,“小李啊,我和姚老到红星防务那边去看看。”
“好的。”李路把刘贵松招呼过来,说,“你配姚老去,开我大哥的车。”
“是!”
1...122123124125126...1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