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1981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步枪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那条横幅——热烈庆祝红星狂魔基建公司成立大会。
最后一个职工家属安置问题谈妥,那么就挂起来直接在市一建公司里开成立大会,谈不妥,那就都撤回来。
这是李路让几乎所有高层都过来参加会议的原因之一。
周秘书和市府的领导已经在那里等候,市一建公司的总经理叶斌通和公司党高官朱华良也在列,市一建公司里,只有他们俩有资格参加这样的磋商会议。
长条泛黄了的办公桌两侧,双方纷纷落座,双方的队伍都很强大,都有七八个人。
周秘书和市府分管国营企业的古副市长一左一右坐在那一排的居中位置,周秘书代表的是地区专署,古副市长代表的就是陆港市府了。倒是应该成为主角的市一建公司总经理叶斌通和公司党高官朱华良坐在了最边上。
几位大佬寒暄了几句之后,周秘书笑着说,“诸位,经地区批准,决定将受陆港市第一建筑公司出售给红星狂魔基建有限公司。受地区的委派,由我来主持这次磋商。主要是讨论研究以及决定职工家属的安置方案。”
其实,作为主持人,他应该居中就坐,而不是坐在任何一方的一边。由此可见,接下来的磋商里如果出现分歧,那么周秘书是会站在市府这边的。这也正常,地区不帮市府,也不可能帮红星狂魔基建有限公司说话。
“叶经理,朱书记,请二位先介绍一下市一建公司的人员编制情况。”周秘书说道。
按照正常的程序,红星狂魔基建公司肯定是要把市一建公司的情况给搞清楚,甚至来个尽职调查什么的,里里外外都翻个底朝天,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购买。
但这是国营公司,而且市府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调查。基本上程序非常简单,李路和地区以及市里的领导谈好价格以及原则性问题,那么这项交易就敲定了下来。而其他事情,在领导们眼里,则属于小事。
李路必须得接受这样的方式,他没有别的选择。
叶斌通看了眼朱华良,正想低声询问谁来介绍,朱华良就开口说了起来,“我来给诸位领导介绍一下市一建公司的人员编制情况。在编职工一千三百二十七人,退休职工五百零六人,主要讨论人员的安置的话,以这个为基础就可以。”
他看都没看红星狂魔基建这边一眼,包括李路,在朱华良心里,李路口袋里就是有再多钱,也比不上一位副厅级领导。私营企业主没有什么社会地位,这是事实。要知道,市一建公司的总经理和书记,都是有行政级别的,妥妥的副处级。
朱华良不带正眼瞧李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他在市一建公司里是说一不二的,比总经理强势多了,因为叶斌通是新调来的,上任不到半年,还没来得及施展开手脚,主管部门就决定把市一建公司给卖掉了。他是技术型干部,他的感觉更多的是无所适从。
听了朱华良这个话,坐在李路身边的张卫伟猛地皱了皱眉头,翻开文件找到人员编制那一栏,上面显示的是八百七十二人,退休职工是四百七十一人。他不动声色的把文件推到李路面前,把钢笔放在了数字下面。
李路低头扫了一眼,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已经知道。
这些统计数据是张卫伟带人秘密统计调查出来的。李路不相信市一建公司的材料,因此让张卫伟调查了一番。
才开始就发现了问题。
首先,李路绝对相信张卫伟的调查结果,也就是说,朱华良报的人员编制人数有非常大的水分。目的何在,他差不多是清楚了的。但是,他不能马上指出来,因为要看周秘书以及古副市长的态度。
李路很失望的发现,周秘书和古副市长的表情都没有什么变化。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这些数据有问题?
这里面有耐人寻味的东西。
马金涛和林怀志也看出问题来了,但是他们的脸色同样没有太多的变化。倒是其他几位年轻人,诸如毕晓龙、林培森这些人,在知道真实数据的情况下,一听到朱华良的介绍,一个个脸色都冷了下来。
高下立判,尽管红星狂魔基建这边的高层大多数都是年轻得过分的年青人,但论经验,是怎么也比不上对面那些老油条的。
不过,大家看见李路没有表示什么异议,也很快把愤怒压了下去,且等着往下谈。
这个时候,怪事却是发生了。
叶斌通似乎才回过神来,他下意识的说道,“朱书记,这个数字好像不太准确,我记得在册人员数量是八百七十多人,咱们市一建公司可没那么多人。”
这话一出,朱华良脸都黑了。
奋斗1981 第443章 狂魔基建3
这一幕让李路都感到惊讶,这个刘斌是真不懂事还是另有目的?
李路看向张卫伟,张卫伟微微摇了摇头。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张卫伟没有找过他,第二,张卫伟也没有调查过刘斌。也就是说,刘斌当场指出朱华良的问题,是个意外情况。
这个时候,气氛有点尴尬了,而刘斌似乎也慢慢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意中触碰到了什么。他闭上了嘴巴,权当朱华良扫过来的目光不存在。
什么设备、地皮、楼房等等这些资产,对市府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这些东西也不好操作。
已经不需要去调查,很明显,朱华良报的编制职工数量是经过市府甚至地区领导同意的。这就得好好的分析分析了。
对李路来说,他唯一无法判断的是,市府这么做是出于什么目的。最大的可能无非两个,第一,虚报人员编制多拿钱,第二,临时往市一建公司里塞人,让红星狂魔基建公司负责安置。
如果是后一种,那倒是还可以理解,如果是前一种,恐怕问题就很严重了。
李路看着周秘书,观察了一阵子,说,“周秘书,这个人员编制数量,主管部门以及市府,都经过了调查核实了,是吧?”
这话却是让朱华良坐不住了,他冷着脸说,“李厂长,你是什么意思,政府不会弄虚作假,我们市一建公司也不会搞这些小动作。”
李路没搭理他,看都没看他一眼。
周秘书笑了笑,说道,“是的,不但经过市府的批准,也得到地区领导的批准,这个数量没有问题,不过如果你们有别的意见,可以提出来,磋商嘛,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看样子,人员编制数量这个问题,果然是大有乾坤。
点了点头,李路说道,“暂时把人员编制数量和离退休职工的具体数量放下,先讨论安置方案。”
对面的市一建公司代表队们左右看了一眼,无奈只能同意。人家也不是吃干饭的,能把生意做这么大,李路和他的这些手下显然是有别人比不上的才能的。
朱华良想反对,但是他没资格,只能闷住话头。
周秘书和古副市长对视了一眼,古副市长微微点头说道,“也好,先讨论安置方案。李厂长,你们提出的考核上岗,我们经过研究,认为不太适合。搞建筑的,说白了就是卖力气的工作,这个线画得太严格,显得纠枉过正了。”
李路说道,“古市长,首先建筑工程这个行当,绝不是卖力气这么简单。狂魔基建公司已经向国外厂商下了高达二百万美元的订单,采购现代化建筑工程机械。我司的战略规划是两条路,一方面努力建成能够实施桥隧等高技术含量工程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承接大部分的基础建设工程,包括地产工程建设。”
他看向毕晓龙,说,“毕经理,你来详细介绍一下方案。”
毕晓龙先各位领导问好,然后说道,“狂魔基建公司的人员编制方案,我们计划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编制隶属公司总部,按照红星厂的薪资体系来实施,第二部分是编制隶属四个分公司的员工,采取的是合同制用工制度。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市一建公司的所有职工进行考核,然后再进行分配。”
周秘书问道,“你们的意思是,所有职工都能够得到安排,区别在于编制隶属。”
这个问题毕晓龙回答不了,他看向李路,李路说道,“周秘书,准确地说,大部分职工都能够得到安排,少部分条件不合格的,我们不会雇佣。所以依然要进行考核,这是两个标准,进入公司总部编制标准和进入分公司编制标准。我们暂时没有考虑其他用工模式。”
古副市长问道,“具体的标准呢?”
李路摇头笑了笑,说道,“这个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了。”
一愣,古副市长想质问,忽然的想到狂魔基建是私企,顿时就收住了话头。然而,这么谈下去,矛盾似乎会越来越多。这等于是,市府这边根本不知道狂魔基建会接收多少原市一建公司的职工,这是一个说不清楚的压力——一旦没有得到进入狂魔基建公司工作的职工人数多了,市府怎么安置,搞不好就要出问题。
“那么,无法进入狂魔基建的职工,你们打算怎么安排?”古副市长一针见血直接问道。
李路说道,“采取买断的方式,一次性发放安置款。”
“标准呢?”古副市长追问。
李路看向林怀志,林怀志低头看了看文件,说道,“参考三二五厂的经验,以工龄、岗位、职称、贡献作为评估范围,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计算出安置款。有从军经历的,发放一点五倍。”
他笑了笑,说,“各位领导,我是原歌星厂的厂长林怀志,现在是红星歌星航发厂的厂长。我们红星收购三二五厂这件事情我很了解,以我们的经验,安置费很可观,是远高于国家标准的。打个比方,一名参加工作五年的普通职工,按照国家标准计算出的安置费如果是两千元,那么狂魔基建这边能给到差不多四千元。这个是很可观的。”
当前还没有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这个计算本身就是很麻烦的事情。李路这边划出的线,不能说是可观,而是简直就是厚道。三二五厂当初就有一些人看重了这些安置费,选择了离开,拿了一笔钱,然后再去自谋出路。
周秘书和古副市长对视着,各自思考着。他们的难题是,他们脑子里没有概念,因此并不知道这样的方案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职工会不会满意。
此时,马金涛略微咳嗽了一下,说道,“各位领导,会议之前,我和李厂长临时商议了另一个方案。没能通过考核的职工,由市府安排进入其他建筑公司,比如二建公司,三建公司。作为条件,狂魔基建这边可以和几家建筑工程公司进行业务上的合作。”
这个方案就有点意思了。
古副市长精神略微振奋了一下,问道,“离退休职工怎么办?”
马金涛说道,“那应该是市府的责任,不过狂魔基建这边还是会按照规定承担部分费用,算入收购总价里面。”
狂魔基建公司会把钱给市府财政,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医疗保障什么的,显然也不会发给一家私企来负责。
周秘书问道,“业务上的合作……能不能具体说一说。”
马金涛说道,“狂魔基建公司是红星工业园和奋远工业园的建设总承包商。”
也就是说,陆港市两个最大的工业园,一个重工业园,一个轻工业园,所有的工程都会是狂魔基建公司负责。能够想象这里面有多少工程,周秘书最清楚这两个工业园的规划的,前前后后要建十年才能建完。
“这个方案不错。”周秘书生怕古副市长又生出什么其他意外来,微微点头表示了首肯。
两个工业园是地区领导最重视的大事,搞好了就是陆港地区最大的成就,也是地区领导在任最大的业绩。
周秘书甚至能明白李路这么做的原因。
两个工业园,地区都给予了两家牵头企业非常大的自主权,红星重工业园以红星厂为主,地区和市府一分钱不出,甚至地皮的钱都要红星厂来出,只给政策支持。那么,选择哪家建筑公司来作为总承包商,决定权自然在红星厂手里。
红星厂给谁吃这块肉,谁就能吃,不给,汤水都捞不着一口喝的。
奋远工业园也是同样的情况,任何进驻该园区的企业工厂,都必须使用奋远公司指定的建筑总包商。
往下,双方就具体细节进行了深入的磋商。尽管已经谈好了大方面的问题,但一些具体细节,依然让整个会议的气氛很热烈很富有激情。双方大概都不知道,也许他们开启了华夏第一例此类磋商,对陆港市府的官员来说,这是一堂影响很深远的课,使得他们知道国营企业的出售、改制等等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增长了经验。
人多力量大是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第一法宝,李路之所以要对市一建公司的职工进行严格的筛选,首要考虑的问题是——狂魔基建公司不需要维持一支庞大的施工队伍。只需要往下发包,有太多工程队可以选择了。
包括市府领导,都很清楚一点,红星厂的薪资体系是基于国企的薪资体系改进而来的,说白了,那就是铁饭碗。狂魔基建公司总部编制的薪资体系采取红星厂的,意味着获得该编制的职工,就得到了比当前国企要好更多的铁饭碗工作。而获得分公司编制的,待遇方则要差一截,最大的区别在于——要开除一名总部编制职工,必须要经过总部召开高层常务会议进行讨论,而分公司的合同制员工,分公司的管理层就有权利决定。
尽管如此,李路也只是计划为此一支以技术为主的骨干队伍,就像部队教导部队那样,每一名员工都具备担任组长以上职务的能力,并且有一定技术基础,必要的时候,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进行十倍甚至更高倍数以上的扩编。
劳动力最廉价的时代如果不利用这个优势,怎么和鬼佬们竞争。
李路甚至已经在考虑未来狂魔基建公司只保留技术队伍,所有的施工全部可以发包出去。这种模式是未来许多建筑工程类国企的标准模式。
奋斗1981 第444章 狂魔基建4
磋商会议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双方热情握手。
市府这边心情是大好的,朱华良有些忐忑,而刘斌则有些是茫然。市一建公司所有的高层的去留,没有任何消息。他们都是官员,狂魔基建没有对他们的权利,那是市府人事部门的事情。
总经理和书记都是市管干部,那应该是市委组织部的事情了。
刘斌的迷茫就很容易理解了,毕竟朱华良再有几年就要退休,他倒是很看得开的。而刘斌才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最容易出成绩的年龄阶段,突然遭遇这样的变化,迷茫,也在理解之中。
大会议室里面的布置完成了,刘贵松站在门口那里,喧宾夺主的充当了迎接人员,把一众领导迎进来。大面墙壁上挂着的横幅让市府领导哭笑不得,他们也意识到,如果磋商会议没谈拢,估计这横幅是不会挂上去的了。
说句难听的,浦江那边拍了胸脯帮着搞掂一切的手续,李路都没有选择在那边注册狂魔基建,这份诚意,市府领导必须要感受到。强势的一方在红星这边,而不是市府。
李路能坐下来讨论职工安置问题,已经是再宽容不过的了。要是以国外资本企业家的操性,什么安置问题那是你政府的事情,谈好价格我付钱,一刀切,哪有那么多麻烦事。
庆祝仪式简单而隆重,周秘书和市府领导全程参加完毕,还发表了讲话,随即庆祝仪式结束。李路一声令下,狂魔基建公司的高层们按照各自的分工,各自去开始接收,盘清楚市一建公司的情况。
周秘书和古副市长没走,他们把李路请进了厂长办公室,让刘斌回避,三人进行了谈话。
泡了茶给二位倒上,周秘书笑着说,“小李,有个事情没有事先和你沟通,是有原因的。”
古副市长接过话说道,“李厂长,临时的决定,希望你能够理解。”
周秘书说道,“市一建公司在编职工八百七十二人,会上报出来的一千三百二十七人,也是真实的。我们在这几天调入了四百五十五人,希望能把这部分人的安置,作为条件之一。”
李路心里松了口气,不是中饱私囊他就放心了,他最担心这里面有某些权钱交易。
他问道,“四百五十五人,这是个大数目,都是什么人?”
“退伍兵。”周秘书说。
李路猛然一愣。
古副市长苦苦笑了笑,叹口气说道,“李厂长,市里的财政情况很不好,其实这些相信你也知道,地区又只是省府的派出机构,但是咱们陆港地区有两千万人口,尤其是这几年西南那边打仗,大量的青壮年参军入伍。按照国家规定,这些兵退役之后,我们地方要负责安置。地委和地区公署的领导很重视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将士们在前线拼命,到头来回到地方连一份工作都没有,这个是绝对不行的。”
李路打断古副市长的话,问道,“这四百五十五人只是城镇退伍兵?”
“是的,城镇退伍兵才有工作分配,农村退伍兵按照规定是回原籍务农。”古副市长说道。
李路干脆的摇头拒绝道,“那么我无法接受。”
古副市长看向周秘书,一下子愣住了。
周秘书说道,“小李,你也是退伍兵,我听说你还做过调查,调查在乡的退伍、复员军人的生活状况。你旗下的企业工厂,都在优先招收退伍军人……”
李路说道,“周秘书,除非把农村退伍兵纳入这个范围,否则我不会接受这个条件。”
“这……”古副市长一下子为难了。
这不是简单的事情。
一旦开了这个口子,那么以后陆港市府就要按照这个政策实施下去,否则农村退伍兵是有意见的。
五百五十五人是整个陆港地区去年尚未完成安置的城镇退伍兵数量,而这里面陆港市占了几乎一半,因此,古副市长以及其他市领导的压力是很大的。
许多地区都基本无法百分百的落实安置政策,原因就在于财政没有钱,岗位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没有办法调剂。在许多机构都严重超编的情况下,关系户,机关子弟,分配的学生,退役军人,根本是一团乱麻,到最后,就是拼关系,看谁关系硬。
狂魔基建公司能解决掉五百五十名城镇退伍兵的安置,地区领导和下面所有的市领导都会放下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余下的那些名额,就可以从容地应对关系户、机关子弟以及分配过来的学生了。
只是,李路提出的条件,具有长期的影响——口子不能轻易开启。
周秘书为难地说道,“小李,如果只是一次,那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么做,对未来的影响太过重大。”
李路沉声说道,“我旗下的企业工厂,只要有控股权的,我可以签署协议,给出一个承诺,每年负责接收一千名退役士兵,只限于志愿兵、复员军人,不分户籍,不包括转业军人。如果你们答应,退休人数我就不去深究了。”
周秘书的脸色有些尴尬,古副市长的笑容也有些不自然。
多出来的三十五名离退休人员,其实根本是查无此人的。这么做,原因基本一致,让狂魔基建帮着多负担一些这方面的费用。
答应把农村退伍兵纳入范围里,李路就答应每年接收一千名退伍志愿兵和复员军人,转业干部在部队里是有级别的,这一部分的人有更好的出路。
经过一阵子的沉思,周秘书问道,“小李,那么,除了这五百五十五人,其他农村户籍的退伍兵,这一次你能接收多少?”
李路没有丝毫的怀疑,“你们给我多少我接收多少,砸锅卖铁我也要让他们有最起码的生活保障。”
说到这里,他的眼睛有些红了。
古副市长没当过兵,他没有这方面的感触,他问道,“岁数方面呢?有要求吗?”
“没要求,只要是有从军经历的,只要为国防建设做过贡献的,我全都要。”李路根本没有犹豫。
周秘书大概理解李路的心情,他提醒道,“小李,这会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你打算怎么安置,全部放在狂魔基建公司里面?”
李路沉声说,“我旗下所有的企业,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总之我能保证,不会让他们的生活水平低于城镇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他说的是生活水平,而不是收入。
没有退伍兵的基建公司,那还叫狂魔基建吗?
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
周秘书甚至都不用征求古副市长的意见,因为已经超出了他的职务权限,他缓缓点头,说道,“我请示领导。”
奋斗1981 第445章 关于民兵团的想法
红星狂魔基建公司注册资金一千万,比之十万元注册资金的红星厂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对于拥有特级总包资质的建筑公司来说,这个注册资金也是很高的了。
李路把接收整合工作扔给了狂魔基建的管理层,带了张卫伟和万山,就开始各地的奔跑调查农村退役兵的现状。
相对而言,他个人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根据由远到近的原则,李路一行三人首先前往位于边境的南兴县,实际上,那里还是战区。尽管东线的战事已经趋于平静,双方的小规模交战只在西线发生,但这里依然没有解除军事管制。
在这种情况下前往边境县城南兴县,是很危险的。
因为距离陆港地区地委和公署驻地陆港市太远,所以地区的行政体现,基本上是在支援前线工作这个方面。几乎地区的支援前线办公室的人员都集中在了南兴县,在这里有个很大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民兵、支前民工等人员对前线进行支援。
四百多公里的距离,足以抵消很多东西了,尤其是在交通不便通讯不便的八十年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