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1981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步枪
李路看着张平山,沉声说着,语气已经有些控制不住的焦急来。事关数百人的伤亡,他已经无法保持绝对的冷静。明知道是绝路非要往绝路走的那种冲击,更使他心中挣扎不已,却偏偏不能把真实情况告知。
此时敌军获得rpg-18火箭筒还是高度机密的情报,我军也是要到交战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情况,同时根据缴获的rpg-18,研制出了自己的不占编制的一次性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名字敏感,略去)。
张平山看李路的目光很复杂,一方面他因为李路表现出来的洞察力感到惊讶和欣慰,另一方面又因为李路的不知天高地厚而感到尴尬。毕竟是他的老部下,而且是李路把他从战场上扛回来的,没有李路他早就住进了烈士陵园。
不管怎么说,都不能当场驳了李路的面子。
想毕,张平山语重心长的说,“小李,我明白你的担忧。不过呢,前指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是充分考虑过的。敌人认为我们不会从x山隘突入纵深,我们就越要反其人之道而行之。作战部署,部队的使用,前指是很有经验的了。”
谁都听得出来,张平山在隐晦的告诉李路,小子,你就别惹人笑话了,你再厉害能厉害得过前指的参谋们?
看了看时间,张平山笑了笑,说,“小李,就这样吧,你跟着赵荣军的猛虎连最后走。这次行动没多大规模,你放心好了,没事。”
李路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看向赵荣军,问道,“赵连长,四零火打不穿59坦的前装甲,那么请问,八十毫米的火箭弹,能否击穿?”
“这个……”赵荣军一下子愣了。
其他人也愣了。
张平山皱了皱眉头,问道,“八十毫米口径?反坦克炮啊。侦察情报很清楚,x山隘没有部署反坦克炮,那里也展不开。”
众人纷纷点头。
在他们的认知里,八十毫米口径了,那肯定是火炮。谁能想到,有那么一种火箭弹,而且是一名士兵能够背着到处乱跑,取下扛肩和四零火一样发射方式的八十毫米火箭弹!
李路豁出去了,语气非常重,道,“连长,如果敌军装备了类似于四零火,但是口径是八十毫米的火箭弹,是完全能够击穿59坦的前装甲的!就算能够顺利冲过隘口,面对那些可以在任何位置发射的大口径单兵火箭,咱们的59坦根本寸步难行!敌军是一个加强了重机枪排的加强步兵连,扼守险要,本就易守难攻,坦克团只配属了一个步兵连,使用步兵清理那些苍蝇的行动,会遭到极大的压制!由此会造成的后果就是,坦克坦不但不能顺利突破x山隘,甚至会在那里损失惨重!更别说抵达338高地完成攻占据守任务!如此一来,全盘作战计划都会受到影响!”
众人完全的愣住了,张平山惊讶的看着李路。
这是谁也没有用设想过的情况。
当前的敌我态势呈现出我强敌弱的状态,换言之,我方对敌军有绝对的优势。兵力、火力、占据的位置,等等,敌军都处于被我全面压制的状态之中。这种顺风顺水的态势,很容易给人一个错觉——只要动手,就没有打不赢的。
的确,这次作战行动最后还是胜利了,但是代价是坦克团付出了数百人的伤亡以及二十多辆坦克这样的代价。最惨的是配属的加强步兵连,他们没有任何装甲防护,在坦克分队遭到压制打击的时候,他们会处于一种完全暴露的状态,遭到了敌军密集火力的打击。
李路记得,另一个时空的那场战斗,一个加强步兵连一百八十多号人,仅仅回来了三十多人,伤亡一百五十人左右,堪称大规模战事之后的最大损失。
无论如何,这样的情况绝对不能出现。
此时此刻,李路看着张平山,从他的眼神中,李路突然意识到,哪怕自己把事实说出来,张平山也不会相信。
是啊,敌军怎么可能拥有八十毫米口径的单兵火箭筒呢?
如果有,情报部门早就会掌握情况,但情报部门没有任何一份情报提及到这方面的情况。
深深叹了口气,张平山沉声说道,“小李,你所说的这些,都是建立在你的猜测上面。制定这个作战计划,前指是建立在充分的侦察情报上面的。在此之前,侦察部队已经进行了详实的抵近侦察,敌军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是一清二楚的。你的猜测,没有扎实的根据。”
李路的心沉了下去,最坏的情况还是出现了——哪怕他冒着巨大的风险点出了事实,张平山依然不相信。
“连长。”李路不能放弃任何一丝的希望,他走到挂在墙壁上的作战地图前面,指着x山隘,说道,“好,咱们暂且不考虑武器装备的因素。x山隘我是熟悉的,当年我第三次深入敌后侦察敌军炮兵阵地,就是从这里渗透进入。你看这里。”
他说着,指挥棒从x山隘出发,一直往东南方向移动,形成了一条斜线,一直到海边。
“这里,驻扎着敌军315师,这个师是陆战师,是敌军陆军作战序列中作战经验最丰富的部队,曾经和美国人打了好几场硬仗。你还记得吗,咱们当年就是差点折在这支部队手上。”
张平山的记忆被勾了起来,他缓缓点头,道,“是的,我怎么会忘。还是你把我从战场上背回来,走了整整三天三夜,三进三出,否则我早进烈士陵园了。”
“这支部队可以在三个小时之内组织一个营的兵力驰援x山隘。”李路再一次石破天惊。
“这不可能!”赵荣军下意识的摇头断然说道。
谁都认为不可能,因为315师距离x山隘有足足一百公里的距离。那可是热带原始雨林地形,该区域丘陵密布,是不能以看平原地区的目光来看待机动距离的。
两年,我军的一些参谋就犯了这个错误,按照平原地区的习惯来计算行军距离与时间,没有充分考虑到热带原始雨林的地形特点,导致穿插部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穿插到位,直接导致围歼敌军主力部队的计划失败。
有此教训,现在的指挥员们都非常的注意地形地貌对行军速度的影响和限制。
敌军怎么可能在三个小时之内机动上百公里,而且还是一个营。
张平山无奈的笑了笑,对李路说道,“小李,你在战场上待了两年,当年在上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下,你背着我打了个三进三出,三天三夜徒步行军一百二十多公里。你是知道热带雨林地形地貌对行军速度的影响的。”
“是的,我很清楚。”
李路目光炯炯的看了看张平山,又扫视了众连队主官一圈,语不惊人死不休,吐出一句话,“如果315师不是徒步行军,而是采取空中机动的方式驰援x山隘呢?”
空中机动?
奋斗1981 第124章 作战计划再蒙阴影
“第124章作战计划再蒙阴影
“空中机动?李科长,这个玩笑开大了吧?”
之前表现出不耐烦的营长,此时吃了一惊之后,随即呵呵笑了起来。
然而,他很快发下,没人在笑。
他于是再一次愣住了。
除了他,其他人都猛然的想起了一个一直被忽视掉的因素——直升机。使用直升机投送兵力,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战术。十多年前的越南战场,美国佬投入了三千多架直升机,更早之前的抗美援朝战争,美国佬已经开始大量使用直升机执行勤务支援任务,例如运输伤员投送补给等。
张平山的眉头猛跳,他开始正视李路的反对意见。如果说之前他是碍于面子而没有反驳李路,那么现在他是没理由反驳李路了。
也许很多人都会漏掉一个看似没有关联的因素——敌军装备了数量可观的苏制直升机。
看到张平山的表情发生了变化,李路终于重重的松了一口气,他沉声说道,“连长,如果我们没能很干脆的拿下x山隘,敌守军只要争取到一个小时的时间,315师就能向x山隘投入两个连的兵力。”
赵荣军的后脊背在发凉,暗暗倒抽了一口凉气,道,“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两个连就能改变战场态势。”
“没错。”李路严肃地说道,“现有的作战计划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突出一个快字。快速行军,快速突击。反过来,如果战斗进程受到了影响或者牵制,那么就会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即使最后胜利属于咱们,付出的代价也会比想象中的更多。”
李路诚恳的说道,“连长,必须要把敌军的直升机输送能力考虑进去。地形地貌对他们投入营连级部队不会产生限制。我强烈建议报告前指,请求更改作战计划!”
他已经顾不上自己的身份了,直接提出建议。
那名营长忍不住插话,道,“敌军有直升机是没错,但是他们没一下子投入营连规模的能力啊!再者说,他们敢飞吗?咱们的防空部队可不是摆设!”
李路扭头看向他,凌厉的目光让那名营长下意识的心里颤了颤,李路严肃地说道,“敌军有没有足够规模的直升机群,上报询问上级情报部门就能搞清楚。至于他们敢不敢飞,我不知道,但咱们的防空部队发挥不了作用,这一点我是确凿清楚的。”
赵荣军忍不住提醒了那名营长一句,“陈营长,你别忘了作战区域是在哪。”
陈营长愣了一下,随即嘴角有些尴尬的抽了抽,低头掏烟点上化解尴尬。他显然是忘了我军防空部队的手不能伸到那边去的规定。
张平山可不是优柔寡断的人,也并非听不见不同意见的人,从战场上捡了一条命回来,他比其他指挥员更加重视部队的损失。多活着下来一个战士,就意味着少一个破碎的家庭。
“都听好了,暂缓执行原计划,等我请示前指再说!”张平山干脆利落的下达了新的命令,“各连再把战前工作搞扎实一些,把车辆检修好,先散了吧!”
一众连队主官敬礼离开。
李路这才把那颗高高提起来的心放了下去。
此时,张平山看着他,意味深长的说,“小李,你不应该离开部队。”
李路只能报以微笑,点了点头,也离开了作战会议室。
他两辈子加起来打的仗已经够多了,哪怕当年没有犯错误导致军旅前途暗淡,他最后也会选择离开部队回地方进行创业。就好比一件先进的武器能够改变战斗结果一样,现代化的国防军工体系绝对是一支强大军队的有力支撑,并且是唯一的。
赵荣军追上李路,道,“李科长。”
李路放慢脚步,赵荣军和他并肩走着,道,“李科长,参谋长说你在前线打了两年,我是新同志,第一次上前线,想和你聊聊,取取经。”
指了指那边的堆积着的空炮弹箱,李路道,“坐着聊。”
两人就在空炮弹箱堆那里,寻了两个低矮的坐下,就着月光聊了起来。李路当然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经验传给没上过战场的新同志,很多时候,一条有用的经验,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参加过战斗的部队毕竟是少数,现在我军的许多官兵对敌军的战斗力依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李路缓缓说道,“当年我跟部队往内河打,一路打过去,之前对敌军的印象,全都被颠覆了。他们不是纸老虎,而是一支有着丰富丛林作战经验的军队。”
参加过大规模战事的人很多,参加过轮流作战的人也不少,但是连续干下来的人凤毛麟角。李路因为机缘巧合,或者说运气不好,连队被打残了之后被调到其他部队,结果又接着上,如此的反复,一直到张平山所领导的连队,最终还是打残了撤下来。
换个角度看,李路才是霉星,走到哪个连队,哪个连队必然打残。
赵荣军的表情很凝重,他道,“参谋长经常跟我讲,咱们许多部队正是因为轻视对手,才付出了一些没必要的伤亡。李科长,坦克部队在热带雨林地域的作战运用,你好像很熟悉。”
李路笑了笑,说,“我第一次上战场,跟着大部队一路往南打。那个时候咱们的坦克部队挟胜追击,我们步兵两条腿跑不过坦克履带,就出现了协同上的断裂。上级一道命令下来,步兵部队上坦克,就都爬上去。这里的地形你也知道,到处都是崎岖不平,人很容易被颠下来。后来想了个办法,用背包绳把人捆在坦克上面。结果悲剧就发生了……”
遭遇伏击时,人员无法迅速脱离坦克,只能眼睁睁的像靶子一样在敌军的扫射中倒下,那一片片的。
稳了稳心绪,李路道,“我是在鬼门关前面走了一遭,之后大家都收起了轻视之心。坦克部队也不敢不管不顾的往前拱了。热带雨林地形里,坦克部队的发挥会受到地形的苛刻限制,但并也不是其他人所讲的那样很难发挥作用。大规模战事里,许多重要的突击任务,都是依靠坦克部队来完成的。作战过程中,你要注意的大概是这几点……”
李路讲了半个多小时,赵荣军认认真真听了半个多小时。赵荣军很庆幸遇上一名有丰富经验的老兵,而且是显然具有优秀战术指挥能力的老兵。李路告诉他的注意要点,哪怕一个很小的细节,都有可能成为夺取胜利避免更大伤亡的重要举措。
差不多一个小时后,张平山的通信员又跑了过来,通知李路过去开会。
李路和赵荣军连忙赶到作战会议室,所有的连队主官都来齐了,但是张平山的脸色却不太好看。
李路的心沉了沉,莫非前指不同意调整作战计划?
奋斗1981 第125章 必须三分钟结束战斗
结果并不坏,但也称不上好。
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整个作战计划是没有不合适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调整坦克团的行动,就势必影响到整个作战计划的衔接。
作战动作的衔接有多么重要,李路是清楚的,因此他必须得理解。
作为应对手段,上级给坦克团加强了一个机枪连,同时同意坦克团在不影响整体作战计划的前提下,对坦克团的战术行动进行调整。
这是并不坏的一方面。
张平山再不能忽视李路的存在,至于其他人,不用说,自然而然的接受了李路这个非册封军事顾问的角色。
“小李,依你看,计划应该怎样调整?”张平山直截了当的问,并且说道,“一个小时后,咱们就要出发了,时间不多。”
李路不矫情,直截了当的走到绘图桌那边,接过一名参谋递过来的红蓝铅笔,马上有参谋铺上一张全新的作战地图,并且把之前的作战地图放在一边,以供李路随时可以进行参考。
当前的指挥样式依然是五六十年代的模式,图上作业是作战参谋、指挥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连图都画不好的指挥员,遑论指挥打胜仗。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李云龙。
李路也不废话,敌情很清楚,敌我力量对比很清楚,为一场发生过的战例勾勒出一个最靠谱的作战计划,如同军校学员在做教员布置的作业一般,胜利是一定的,看的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不到十分钟,图上作业结束。
弓着身子的李路伸直了腰,出了一口气。
包括张平山在内,所有人员都看呆了。这哪里是什么即时绘出的作战要点图,简直就是教科书收纳的典型战例图。参谋们、连队主官们,他们完全能够看得出来,李路所标注的每一个点画的每一小段进攻路线,以及对具体某个高地隘口的标注都非常的精准。
任何地图都有误差,哪怕是高精度的大比例军用作战地图。
“整体作战计划不变,意味着咱们的作战计划也不能有很大的变动。我修整了一下战术动作以及战术实施的时间节点,主要是用红色铅笔备注出来的注意要点。这些动作落实到位,哪怕敌军通过空中输送的方式支援过来一个营,咱们也能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就是,配属的步兵连以及机枪连,要格外注意,以三人小组为战术单元,通过交叉运动的方式,以坦克部队为行进的中轴线,从两翼作钳形攻击,目的是清除驱赶敌军的反坦克小组,掩护坦克部队的侧翼。”
李路指着x山隘西北侧的一块树林,扫视了一眼,说道,“这是一个树木植被非常密集的小丘陵,这里的地貌特点就是植被非常的密集,灌木丛和藤类植物非常多,轻便的步兵也是寸步难行。这个地方有三棵人躯干粗的大树,是这里最明显的地标,和x山隘的西北方向防御阵地有一道十五米高的断崖,一挺机枪就能控制住这里。”
赵荣军忍不住问,“李科长,你去过那里?”
张平山也不解的看着李路。他可不知道李路的全部参战经历。李路是后来调到他当年所领导的连队的,前面的作战经历,张平山并不清楚,因为李路从来没有说过。
微微点了点头,李路道,“大规模战事之后,我参加的第一次渗透行动,就是从这道悬崖潜入的。越过悬崖,解决掉那里的敌军,咱们就有了一个制高点。机枪火力可以掩护坦克部队通过隘口。”
张平山明白了,扫视了一圈,问道,“配属步兵连的连长呢?”
“报告!十八军丛林狂风连连长牛二!”一名浓眉国字脸的彪悍军官站出来,啪的靠脚敬礼。
张平山指了指他,“牛连长,你们连负责拿下三棵树断崖阵地,组织一个突击队,有没有问题?”
“报告!坚决完成任务!”牛二目光坚毅斩钉截铁的回答。
张平山随即看向机枪连连长,道,“机枪连出两个重机班,狂风连拿下断崖阵地之地,马上布置重机阵地,掩护坦克部队通过山隘!”
“是!”
张平山看向李路,询问,“小李?”
摇了摇头,李路对牛二说,“能不能拿下断崖阵地,能不能按时拿下断崖阵地,是战斗的关键。其他部分需要作出的变化不大。但是,牛连长,你是否可以马上拿出一个突击计划来,我想看一看,提一提建议。”
搞渗透突击,李路说他是第二,国防军恐怕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是!首长!”牛二二话不说,马上就就着地图开始讲自己的突击计划,道,“我计划组织一支十二人的突击队,只携带武器弹药,利用绳索攀登的方式通过断崖,但并不马上发起攻击,而是等待机枪连派出的机枪抵达断崖的我方一端,在这里建立临时机枪阵地,准备就绪后,突击队发起向上攻击,敌军阵地只要开火,断崖我方一端的机枪马上开火,压制住敌军火力,争取五到十分钟的时间,突击队利用这段时间突入敌军阵地进行清理!”
有些人看牛二五大三粗的样子,总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个头脑简单的连长,是那种只会执行上级命令光靠自身战技以及狂热动员能力带兵的,但,这是一个战场思维很清晰的基层指挥员。
这样的突击计划很贴合实际,利用重机枪进行直射火力上的压制,突击队成功拿下敌军断崖阵地的几率会更高。
但是,李路却是摇头说道,“不行,你们最多只有五分钟的时间。确切的说,重机枪阵地开火之后,突击队必须要在三分钟之内拿下断崖阵地,否则后面会很困难。”
“为什么?”牛二挑了挑眉头问。
李路却是看向张平山,解释道,“敌军前沿炮兵的最快反应速度是五分钟,但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敌军的反应速度上面。”
断崖那个的敌军只有一个机枪小组,一个突袭拿不下来,那么狂风连的战斗力就很值得怀疑了。
“原来如此!”张平山点点头,看向牛二,“牛连长,你们的任务很重!”
牛二挺了挺胸脯,坚决的说道,“请首长放心!狂风连保证完成任务!”
看得出来,牛二很傲,显而易见,他背后的狂风连,也会是一支很傲气的部队。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兵,什么样的兵组成什么样的连队。
李路说道,“连长,亚洲虎坦克的装甲能力更强,我建议让猛虎连打头阵。”
赵荣军感激的看向李路。
毫无疑问,哪个连队打前锋,就意味着哪个连队是团里的尖兵。一个兵,总会希望自己会是班里冲在前面开路的那个人,一个连队,总是会希望自己是先锋连——我们先上你们跟着!
“同意!”张平山很果断,亚洲虎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确实比t-62强,他对李路说,“但是,你们战场研究技术队不能走在前面。”
李路笑道,“明白,我们跟在大部分后面,战斗结束才是我们上去的时候。”
“好。”
张平山扫视了一眼,下达命令,“开始熟悉新作战计划,牢牢记住你们各自的任务,半个小时后按照新的战斗序列出发!”
李路离开了作战会议室,他要去组织他的战场研究队交代注意事项。
奋斗1981 第126章 炮火袭击
凌晨三时三十五分,坦克团开始行动。
按照战斗行军序列,赵荣军率领的装备了十二台亚洲虎坦克的猛虎连走在最前面,配属行动的是牛二指挥的狂风步兵连派出的一个步兵排,牛二亲自指挥这个排协同猛虎连行动。因此,坦克团使用了五台531型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作为该步兵排的载体。
这么一来,赵荣军统一指挥的兵力达到了十七台车以及四十多名步兵。
李路爬上了lc70的车明了他对韦德的重视。韦德是不能有什么三长两短的。
因为灯火管制,在黑漆漆的凌晨行军,所有车辆都只打开了防空照明灯。lc70同样在车头加装了一对防空灯,灯光很昏暗,基本上只能看着前方车辆的尾灯开行驶。
热带雨林的道路状况让许多人有了深刻的体会,所谓的三号公里根本就是战场通道,仅能容纳一台车的道路,弯弯曲曲不说,还坑坑洼洼。好在战场这几天都是连续的大晴天,如果碰上雨天,光是应对陷车就能严重拖延部队行军的速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