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开元情诗与剑榜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庆二年

    “我就想问你,在你们那里,也有这般‘段位考核’吗”莫炎困惑地看着陈成。

    陈成心中一突,莫非这小子发现了什么猫腻哼哼唧唧道:“是的……吧。”

    莫炎继续看着他:“然后分诗士,诗师,大诗师,诗灵,诗王,诗宗,诗尊,诗圣”

    “……”陈成继续点头:“嗯呢。”

    莫炎长叹一声:“这般艰难困苦——如今的我,看起来是永无出头之日啊!”

    一年前得知这“段位考核”之后,自己便意气风发地来了。

    花三个月学写诗,第一季考核便拿下“九段诗之力”,第二季突破十段诗之力,成功夺取段位,一跃成为宜州百年之内最年轻的诗士!

    当然咯,百年前也没有“诗士”这玩意,根据老父亲说,他去过一次成都,没有这回事。

    哪怕几年前去过长安考过明经的陶先生——也不知道这事。

    当然,诗榜是有的,而且陶先生还向岐王诗榜投过稿。

    貌似也没有现在这种规定:只有“诗士”以上的人才能向岐王诗榜投稿。

    当他拿下“诗士”段位时,老父亲是格外骄傲的。可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明明勤学苦读,发奋作诗,诗也作得越发好了,可是段位不升反掉。

    第三季的时候就失去了“诗士”的称号,如今第五季了,干脆掉到了诗之力三段……

    怎么想,都觉得这个“段位评价体系”很有问题,甚至怀疑,这桂州的诗榜办事处是不是冒牌的,他们编织了一套谎言来欺骗岭南的学子,骗取他们的诗稿,还赚取“考核费”。

    毕竟,陶先生去过长安,西京的诗榜总办事处,根本就不是用这套评价体系来评点众人的诗的……

    “嘶……”听了这位意外陨落的昔日“天才少年”的经历,陈总编有些头疼:

    该不是老子这套完全抄袭自“斗破苍穹”的体系,在大唐压根水土不服吧

    瞧,这小子诗作得不怎么样,可是对于“骗取诗稿、赚取‘考核费’”倒是分析得头头是道呢。

    可不是么,当初鼓捣这一套的时候就没怎么用心思,尤其是这套中二气十足的“段位名称”,简直就是儿戏,“大诗师”这种名号从别人口中说出、听在陈成耳中,简直就没有更扯淡的东西了!

    这还是在自己为了避免僭越,去掉了“诗皇”“诗帝”这两个大不逆的“段位”的情况下!

    而且相较于“诗圣”,如果拿“诗帝”当做最高层级的话,似乎听起来也太不霸气了,甚至有点搞笑……

    我该不该向这小子透露,“诗歌段位”这回事,在别的地方的确没有,是专门为岭南独家定制的评价体系,然后以此辐散到整个大唐呢

    ……

    “段位”一事,倒不是陈成吴越归来后才有的主意。

    事实上,早在洛阳和长安的时候,他就在酝酿这一套东西了。

    为什么大唐的诗在整个华夏历史上,第一的位置无可撼动

    因为在大唐诗写得好可以做官,因为写诗的人特别多,因为竞争激烈。

    那些在进士科考试中脱颖而出的自然都是写诗的好手,可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也不是能选拔出最厉害的诗人的,比如隐居山林的孟夫子,比如至今仍然浪迹天涯的李白,每月都向诗榜投稿很少获得肯定的杜甫。

    大唐选拔诗人的评价体系是有问题的!必须让陈十一郎我来改革考试体系,让天下人才,精彩好诗,都能选拔出来!

    是的,在那时春风得意的时候,陈成也是有为圣人分忧,“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宏大理想的。

    这也不失为他为历史做出的一大贡献。

    具体措施倒很简单:

    建立“诗人段位体系”,让真正厉害的诗人在评价体系中显露出他们高人一筹的能力,让诗力相当的诗人可以找到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的诗友进行交流,让诗力一般的人也能提高参与热情,为这个体系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为此,他想到的便是玄幻小说中的等级体系,和rpg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回馈机制。

    简而言之,就是让不同等级的人有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升级打怪,通过自己的付出拿下一个又一个难关,每越过一个层级,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争强好胜的年轻人们,在古代又没有王者农药可以玩,如果还对自己的才华有信心的话,肯定参加这些活动乐此不疲。

    而真正有实力的那些大宗师们嘛,当然不指望也不需要他们和小朋友们同场竞技,“诗王”“诗尊”的评价早就内定好了,哪怕最顶尖的“诗圣”陈成也提前三十年给杜甫大大预定过了……

    为圣人为大唐更合理地发现、评价人才算一个原因,另外,借此提高自己的影响力甚至敛财,也是重要因素。

    毕竟后世的各种“考级”可是很好的营收手段。

    只可惜,如此年轻有活力的构想,随着陈成掉落凡间,影响力不断下降,也就做不起来了。

    可这也不代表他就放弃了——

    全天下推行做不到,我们能不能先在某一地进行推行试验呢

    被他选中的地方便是岭南,就好像后世好多位有真知灼见的伟人做的一样。

    原因很简单啊,这些地方天遥地远,格外荒凉,本来就没有建立旧的评价体系,你在这里推行新体系就容易得多,也没有阻力。

    就好像深圳能从小渔村一路发展起来一样。

    至于联络站设在桂林也是巧合,一方面这里是岭南重镇,二来去年王维老师知南选,小郡主派出的十多位办事员就护送王老师一路从长安南下桂州,然后在此扎根下来,推行“段位体系”。

    人数这么多,是因为要干的事情特别多。

    比如,桂林每月的诗榜就是“特供当地”的版本。

    本来么,岭南在此时属于“瘴疠偏僻”之地,音讯不通,普通人甚至学子们都对信息不敏感,遇到了“特供版”的诗榜就更加难以分辨了。

    同样一件新闻,“王昌龄刘慎虚作为评委出席扬州诗坛颁奖会”,就成了“诗宗王昌龄主持扬州诗坛颁奖会,诗王刘慎虚指点江山”了——

    听上去仿佛因为他们有了这种尊号,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对所有人品头论足了,让后生晚辈们好不羡慕。

    最后,“诗士”们在颁奖会上获得什么奖品,“诗师”们什么奖品,“大诗师”又是什么奖品——

    等级分明,更加让人希望晋升到新的层次了。

    “假新闻”让岭南受众误以为,岭外已经践行了这套体系,“考级”“段位”成为以后想要在大唐混迹得开的必经之路了。

    “下一个,陈梦见!”

    喧闹的人群中,测试员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随着这有些清雅的名字响起,人群忽然的安静了下来,所有的视线,豁然转移。

    在众人视线汇聚之处,一位身着白衣的俊朗少年,正淡雅地站立,平静的表情,并未因为众人的注目而改变分毫。

    “到我啦!”陈成对莫炎点点头,表示自己要接受测试了。

    “我的诗作是,七言绝句,到桂州!——”陈成缓缓吟道:

    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嶒峨!

    摩诘不在之问死,奈此百嶂千峰何!”

    随着他的念诗完毕,逍遥楼上也给出了对他的评价:

    “诗之力:九段!级别:高级!”

    听着这评价,场中陷入了一阵寂静。

    “竟然到九段了,真是恐怖如斯!这少年究竟是何方神圣”寂静过后,周围的少年,都是不由自主的咽了一口唾沫,看陈成的眼神充满敬畏……




第323章 我考段位是为娶天仙姐姐!
    诗之力,每位要取得诗歌段位的骚年们的必经之路,诗之气分一至十段,当诗之力到达十段之时,才能正式获得诗榜认证的段位,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诗士”!

    人群中,得了五六七段这种比较高段位因而沾沾自喜的少年们,看着这个外地口音的少年,眼中不由得闪过一抹嫉妒!

    靠!

    诗写得好也就罢了,还生得这么俊!

    最让人忍受不了的,是他拥有本地人全都无法拥有的:

    白皙的皮肤!

    出门还抹粉,变态!

    可是这外地少年并没有招人烦的觉悟,“承认!承让哈!”陈成微微一笑,冲众人拱手。

    看着陈成用小号递交上去的信息,楼上诗榜的办事员漠然的脸庞上竟然也是罕见的露出了一丝笑意,笑道:“这位陈公子,以你的才学,我们几个人都很看好你的潜力,如果你成功的话,那么以十六岁的年龄成为一名真正的‘诗士’,成为岭南最年轻的第二人!”

    是的,第二人,那位第一人,便是褪去了天才光环的莫炎莫公子啰。

    “谢谢。”陈公微微点了点头,并未因为诗榜编者们的夸奖而出现喜悦,按真名的话,“陈苌”在诗榜上应当匹配的是“诗王”的段位,区区“诗之力九段”或者“诗士”,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而且,这套“段位体系”本来就是特供岭南的,从王老师去年到桂州满打满算也才一年的时间,除岭南外的地方,根本没有这种“诗士”“诗王”“大诗师”的操蛋称号……

    当然咯,对陈总编来说,等级体系肯定是要搞的,至于个别称号如“大诗师”这种太难听的,咱们可以慢慢改么。

    陈总编别的本事没有,就是有文化。

    来到岭南,最令他欢娱的事情,就是不会到处遇到各种“诗王”“诗尊”级别的大宗师了,毕竟每次一遇到他们,考较、诗歌唱和是少不了的,每天都有露馅的风险。

    到偏僻的岭南——甚至还不是“广东”,而在“广西”,绝对意义上此时的文化荒漠,陈成本身那点儿墨水,在这里也算得上文化人了,可不就趾高气昂,逍遥自在了吗

    另外还有别的好处,皮肤白不白没屁用,个头到了这里起码不算矮了,也没有人把他当小可爱看了。顺便把自己的年龄往上浮动两岁到十六岁,做起事来更加顺畅,连出入风俗场所恐怕姑娘们也不会再寻他的毛病了……

    哇咔咔!还是当成年人舒爽哇!

    内心风起云涌,脸上却波澜不惊,安静地回转过身,然后在众人炽热的注目中,缓缓的行到了人群最后面的那颓废少年面前,让众人很是诧异,这天赋异禀的外地少年,竟然如此看重莫家废柴,两人还能相谈甚欢。

    和莫炎的一番交谈,陈成获知了不少这一年来桂州诗榜办事点的发展情况以及当地的概况,获益良多,对于自己这次南下的初步计划有了一个打算。

    最后,莫炎还邀请陈成有空的话可以去宜州他家做客——

    好找得很,当地最土豪的就是莫家,莫善人人尽皆知。

    对方如此推心置腹,陈成也不得不实话相告!

    “莫炎兄!”陈成冲对方礼貌地叉手:“我觉得吧,你的诗可能没什么问题,不妨……”

    多练习练习普通话……

    啊不,洛阳读书音……

    特么跟你说了这么半天,别说作诗了,你说的话,我往往是半句懂半句猜!

    莫炎:“……”

    周围人响起一片笑声。

    桂州这边的少年还好,毕竟是大邑,偏僻的宜州,距离也不过四百里,可莫炎的口音听在他们耳中就是地道的乡下口音了。

    真不知他当初晋升“诗士”时写的那首诗,好到什么程度,才让评委们呢忽视他的口音呢

    陈成的宽慰让莫炎更加伤心,但起码他还肯定了自己诗歌的质量。

    哀怨地看了陈成一眼,叹息道:“蓝瘦,香菇。”

    “……”口音问题基本没救的样子,陈成拍拍他的肩膀:“你还是多练习写诗吧!”

    ……

    对陈成来说,百越方言听着别扭,但有些粤语底子,再加上努力听,还是能搞懂的。

    前世的时候,完全搞不懂的,一是温州话,而是闽南语。

    貌似宋太宗赵匡义也曾受此苦恼——

    他有一次看中了一个福建官员刘昌言,想要提拔他,但是却有大臣阻止了。

    倒不是刘同志诗文不行,能力不够——

    同事们反映说,刘昌言是闽人,口音很重,直接向天子汇报的话,怕天子听不懂。赵匡义大笑,说:“我自会得!”

    开玩笑!老子会听不懂人话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将刘昌言提拔成为了枢密院副使。

    但是,赵二显然是低估了福建口音的厉害,没过多久就发现,刘昌吉的闽南口音实在太重了,超乎自己的理解能力,赵二十分无奈,只能说:“昌言奏对皆操南音,朕理会一字不得!”

    压根一个字都……没听懂。

    操……

    由此可见,在古代,推广普通话也是一件大有必要的事情。

    张九龄也是岭南人,如果他也不改掉他那口“我母鸡呀”的腔调,天子能选他当宰相

    ……

    来到桂林,天朗气清,心情舒畅。

    而且气候全年温差不大,哪怕此刻正是盛夏——

    山多水多,怎么会热呢

    更兼之身边没带任何一个人,哪怕江森也没带。

    没有人再用“陈苌”的身份来约束他,陈成仿佛寻回了真正的自己,真实的姓名,真实的本性,选择在月进行一场无忧无虑的“自由行”。
1...136137138139140...1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