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噫,陈掌柜,你怎么在这里”张昭从偏厅外进来,侍女们纷纷打着招呼,张昭回应着,从秋月手里取一杯高脚玻璃杯装的黄酒,去和王絮雪打招呼,却看到陈夕凤在这里,不免有些惊讶。
陈夕凤有一双水汪汪的丹凤眼,峰峦挺拔,一袭青衫对襟褂子,轻笑着举杯,略微抱怨的道:“张伯爷事务繁忙,我来汇报工作几次都没见着,只能找夫人汇报。和王姐姐自然也熟悉起来。”
上次在清江楼中谈过,陈夕凤知道张昭对她无意,而是更看重她的商业才华,言谈间比较放松。
张昭大致听明白,感情他不在家时陈夕凤已经能自由出入他的后宅。不过,想想也正常。陈夕凤执掌陈记,早就历练出来,能说会道是基本功。
张昭穿着青色的长衫,身姿挺拔、修长,头发束起来,俊朗温秀,笑着道:“给夫人汇报也是一样的。请!”
喝一小口酒,再对一旁笑吟吟的王絮雪恭贺道:“絮雪,恭喜真理报大卖。争取年内扩张到一万份。”
王絮雪笑盈盈的和张昭碰杯,清瘦、惊艳的鹅蛋脸上带着嫣然的笑容,如明月当空,道:“谢夫君。”
这份成绩,其实大半功劳是她夫君的。但是,夫妻间的私密话,晚上在床榻上再说呢。她在其中发挥一点作用,成为真理报的东家,还发了两篇文章,她非常开心。
张昭笑一笑,鼓励的点点头。王小娘子搞这个庆贺酒宴,他倒没觉得她幼稚。生活嘛,有时候多点仪式感也不错的。其实,更多的是为朋友间聚聚,他自然是赞同的。
张昭喝一杯酒就离开。这里有外人在。如果全部是他的妻妾,他可以留在这里。现在则不合适。
陈夕凤向王絮雪告罪一声,喊住张昭,“诶,伯爷,我想向你汇报下美食街的进展。”
第三百零七章 尘埃落定
偏厅出来,左侧有一个进出的小穿堂。
高挑的俏丫鬟秋月送来美酒和点心,再出去一趟,送来一个冰盆消暑,再拿来蚊香点燃。在张昭谢声中,抿嘴一笑,“少爷,这是婢子的分内事啊。”
陈夕凤取一杯黄酒,微笑着道:“伯爷,你这府上得多招几个丫鬟啊。”
张昭笑道:“我已经和婉儿说了。正在物色。说说,美食街什么情况”
陈夕凤水汪汪的丹凤眼在明亮的烛光下闪着光辉,给张昭说起美食街的筹备情况。
陈夕凤办事情还是非常得力的,她手里按着十万两银子,在京城东郊十里处圈地。有着京师中的各种人脉,这几乎不废什么事,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圈占住近两千亩地。
“伯爷,已经可以动工了。那边的两个村子约六十户人家,我都已经谈好。先建好一批院落,他们再搬迁过去。可是,现在京中废除卫所的事怎么还没定”
京中的卫所废除,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这批劳动力将会用作建设美食街。
当然,她会付钱的。
关键是现在京中的舆论都在讨论废除卫所的方案,却迟迟不见朝廷批复。而新一期的真理报头版都已经在关注监生的事情。她有点着急。
张昭好整以暇的品一口酒,站在多宝阁旁,透露道:“朝廷明天就会批复下来。
具体的方案是,京师和天津卫这里不依照固原、宁夏的旧例。卫所被侵占的土地允许赎买。剩余的土地,由卫所内军官优先赎买。
京中所有卫所的军户全部转为民户,可自由的经商、种地、读书、当兵。
所有正在服役的卫所兵全部裁撤。不管有多少空饷兵。京师这里的士卒先由京营挑选,其余的组建一家建筑公司。名叫大明基础设施建设商行。
这家公司将会自负盈亏,采取商会的管理模式。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名下。具体的人事权在我手中。
预计这家公司至少会有约八千人。而且,还会从这次失去生活来源的卫所中招募青壮。
天津卫那边的卫所的空饷没那么多。新军营将招募一部分,建设商行招募一批,剩余的流往唐山开矿。国泰商行正在唐山筹备、冶炼钢铁。
同时,国泰商行会在天津卫修建码头,准备涉足海贸。这会继续消化一批人口。
噢,海贸的事会私下做,你先别对外透露出风声。”
陈夕凤这才知道,这些涉及巨大利益纠纷、七八十万人口的大事原来已经定下来。明艳的丹凤眼偷偷的瞥张昭一眼。由结论,可以推知他在这里面起的作用。
想着这其中的交锋,还有这段时间京中骂张昭的声音,能出台这样的方案,朝堂上的斗争估计是惊涛骇浪吧!陈夕凤娇声道:“谢伯爷信任,我不会对外透露。”
张昭笑一笑,向陈夕凤举杯示意,“请!”
让国泰商行涉足海贸,是他想要在天津卫搞试点的真正原因。而海贸,众所周知,这在明朝是做的说不得事。
原因就在于明朝明面上禁海。但是,民间海贸繁华的不行,一个个沿海的缙绅赚的盆满钵满。为了阻止朝廷开海禁,嘉靖年间,这帮人甚至和倭寇勾结,使得整个南中国都糜烂。
最后还是涌现出一批英雄,将之平定。其中最杰出的人物是:直浙总督胡忠宪,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徐渭为谋主,一代军神戚继光,总兵俞大遒。
让国泰商行涉足海贸,是张昭接下来数步棋的开端。
此时,他并非说漏嘴,而是故意透露给陈夕凤。这只是加深下属归属感的一个小技巧而已。
陈夕凤落落大方的举起酒杯,仰头喝掉高脚玻璃杯中小半杯的黄酒。
陈夕凤穿着丝绸质地的青衫,初夏的衣衫单薄贴身。明代的女装纵然宽松、严实,她仰头喝酒这个动作,却是越发显得她峰峦挺拔、丰满。
明亮的灯光下,这位平江伯府的庶女,名声在外的金凤,冰肌雪肤。一米六六的身高,身段凸凹,丰腴。有一种难言的媚气。令人怦然心动。
陈夕凤一口酒喝完,刚好看到张昭欣赏着看她的眼神,顿时俏脸绯红。
她当日在清江楼中,其实都已经放弃抵抗,张昭要怎么样对她,她都认了。但张昭并没有如何,而是和她谈商业上的事。她心中的惶然才消失。
结果,现在她和张昭谈商业的事情,他却在欣赏的看着她。眼睛乱瞄。
在清江楼时,人来人往,她却是感到惶恐、害怕。现在,在张昭家里,其实更危险,但她却没那种感觉。或许是因为她和张昭接触过,信任他的品行。
张昭略尴尬,他脸皮还没厚到若无其事吃豆腐的地步,还需要修炼啊!放下酒杯,强撑着道:“陈掌柜,就这样吧。”说着,离开小暖阁中。
看张昭的背影,陈夕凤水汪汪的丹凤眼白他一眼,不自觉地带着娇嗔。呵呵,男人呢。
她二哥去年时向张昭提亲,要把她嫁给张昭,张昭不要。一个月前,她都做好准备,张昭不要。现在发现她很漂亮
呀,我这反应不对啊。我不是应该啐他是个登徒子吗
…
…
四月九日,弘治皇帝在王承裕奏章上的御批抵达六科,随即通过,令王承裕总揽其事,张昭负责安置京师、天津卫两地军户。
这是意料之中,但废除卫所的方案还是引得朝野关注。随即,又是一波口水战。
搞废除卫所的试点,是共识。但是采取何种方案,朝臣们各有各的想法。王承裕的奏章下发,御史们不闻风而动才怪在一片争论声中,王承裕走马上任,开始废除京中卫所。
清晨时分,晨曦刚在天边露出。
京城东郊官道旁的长亭外,吕纪先送别落榜的士子顾耀诚南归。
长亭中,老仆挑着担子,将酒菜摆在亭中,然后退下去。吕纪先和顾耀诚在石桌边相对而坐。
顾耀诚终究是年轻,见吕纪先满脸颓然之色,忍不住道:“吕前辈,就算京师这里搞试点,终究还是有希望拦住新秦伯在南直隶推广此策。”
吕纪先三十多岁的年纪,但是在京师中混了六年的御史,心里很清楚。叹道:“叔时,尘埃落定啊。不说了,以这杯酒祝你南归顺利!”
他不是没想过挣扎。他不是在真理报上发文了有用吗
“唉…”顾耀诚也是长叹一口气,郁郁的和吕纪先饮了几杯酒,背着行囊踏上南归的旅途。下次再来京师,不知道是何年啊!
吕纪先看着他看好的后辈离去,再想着废除卫所之事,心中萧索难言。初夏之时,感觉秋意凛然。
为何
他已经暴露出反对的立场,张昭会容忍他在朝廷里继续待着他的仕途或许即将终结。
第三百零八章 废除卫所开始
唐山,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属于华北和东北的咽喉要道。
唐太宗北征高丽时曾在这里驻跸。
而其境内矿产资源极其丰富。铁矿含量仅次于鞍山,是国家三大铁矿集中区。同时还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
所以,张昭当日想要让国泰商行进入铁矿冶炼、钢铁行业,第一反应就是吩咐国泰商行的总经理董朗来唐山筑基、起步。
这只要稍微留意点新闻就知道唐山在钢铁产业中的地位。张昭的印象是,这地方钢厂很密集。
但其实张昭犯了一个错误。唐山在明代是不叫这个地名。而是叫北直隶永平府。下辖:五县,一散州。分别是:卢龙、迁安、抚宁、昌黎、乐亭、滦州。治所在卢龙。
董朗拿着一个唐山的地名回去一查,一脸懵逼,后来带着地图去问张昭,才算搞明白地方。
四月初十,国泰商行的总经理董朗视察完矿山,风尘仆仆的回到滦州城中。
他于三月二十日带着银子,人手来到唐山,约二十天的时间过去,他打着新秦伯府的牌子,很快就收购了一座铁矿,以及和一座煤矿签订采购合同,初步将架构搭起来。
回到城中买下来的院落,几名随从纷纷下马。董朗将马缰丢给随从,疲倦的道:“真是累死劳资。大家休息一晚,明天随我返回京城。老步,你这边准备采购米面、铁镐,做采矿的准备。”
老步是董朗带来的得力下属。三十多岁的年纪,皮肤很黑,粗手大脚。他是董朗从京西煤窑中招募来的管事。拥有丰富的管人经验。“董少爷,这采矿的人呢”
滦州这里有平民当矿工讨生活,但是国泰商行想要大规模开采铁矿。这点人手是不够的。而且,还面临着各种技术难题。他对挖煤到是挺熟的。对开采铁矿的事就不了解。
董朗搓着脸,走到花厅中,把外衫脱掉,大口喝着茶水,咕咚咕咚,喘口气,道:“京中已经来信。天津卫所要废除,会分流一批青壮过来。”
老步有点愕然。他一个商行的管事,对这种事向来不关心。提醒道:“董少爷,这人手足够,还得要会采矿的师傅在。矿开采出来,还有冶炼。”
董朗灌了一壶茶水,把暑气稍稍压下去。摆摆手,道:“这事我省的。我回京就是为技术人员的事。这交给我。你这边进度不要拖。宣府互市一开,咱们的铁锅就要卖过去。”
老步收敛笑容,保证道:“董少爷,我保证永平府这边不会拖进度。”
董朗哈哈一笑,拍拍老步的手臂,“这我还是信你的。吃饭,吃饭。在矿上累了几天。”
四月十一日,董朗把永平府的事情安排妥当,打马经由天津卫北返京师。
国泰商行现在下辖三个部门:玻璃制造,水泥制造,西北织布厂。北直隶纺织厂还在筹备中。职员人数早就突破五千人。
他往天津卫一行,就是要事先安排人手,等着在天津卫招募矿工。这样不耽搁时间。
…
…
三月底到四月初这段时间,张昭都是在忙着反击御史吕纪先带头制造的反对废除卫所的舆论。
等真理报站稳之后,他实际上每天到新军营中处理事务。
新军营的将士们在三月初回京,得到朝廷封赏,然后军官、士卒都分批休假。现在已经慢慢的收心,逐步恢复严格的训练。
新军营这段时间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将赏赐、抚恤都发放到士卒手中。特别是战死士卒的抚恤一定要送到亲属手中。
骨灰都是在陵园中集中安放。
第二,张昭签署命令,提高新军营基层士卒的月饷。保证士卒们能活的有尊严,能养家糊口。
新军营的乙等兵每月饷银有一两。可购买两石大米,可以养活一家三口。
当然,辅兵的待遇要差一些。这是必然的。职责、军事素养,辅兵要差一些。他们只有通过艰苦的训练,才能成为乙等兵。
而新军营的军饷也不能做到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新军营士气的保持,军法官们的思想教育功不可没。
第三,安排伤员复员,并逐渐新军营的预备役制度。
这年代,重伤员就必说了。张昭固然是重视士卒的医疗,但整体的水平摆在那里。重伤员基本很难存活。
轻伤员,如在真理报社当门房的瘸腿汉子,直接就是复原退役。而其他还能上战场的轻伤员,以及到年龄的老兵退役,在退出新军营的头三年,领取半薪,并保持一定的训练,随时响应新军营的征召。在五年之后,才每年领取10的退役金,脱离新军营。
这样养兵,非常耗费钱粮。新军卫目前只在西北打了两仗,伤亡近两千人。暂时还不明显。日后负担会更重。
接下来,新军营的工作重点就是招募新兵、整训。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张昭之前回答出使鞑靼的梁储的问题,如果鞑靼人在互市时不想公平交易,他是准备把新军营拉到草原上武装游行一阵,震慑某些“强盗”份子。
四月十四日下午,张昭在京营的总督衙门和镇远侯闲聊了一个小时关于废除京中卫所的事情,返回新军营中。
新军营接下来的工作,张昭是不管具体事务。朝廷已经批复王承裕的奏章,任命其为清查卫所大使,他辅助。他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京师、天津卫废除卫所的试点工作。
“少爷,镇远侯对废除京中卫所是什么态度”庞泰骑着马,跟着张昭,好奇的问道。
张昭穿着青衫直裰,头戴唐巾,笑道:“朝廷旨意都下来,五军都督府还能反对不成。镇远侯问我建设商行的负责人人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