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他卖力,是因为他在国子监中看不到出路。其他三个高年级学堂的监生们做事,那是因为他们快要毕业,要找实习的衙门,将来谋一个好出路。卖些力气,新秦伯帮着说一句话,实习单位不就解决
汤玄策只犹豫了片刻,便再次躬身抱拳行礼,郑重的道:“学生愿意。”
张昭禁不住笑起来,道:“你倒是答应的干脆。我一个月二两银子雇佣你,你就不怕在京中过得不好吗”
二两银子一个月在京中委实不高。读书人只要再参与交际,这根本就不够用。
汤玄策心里的紧张稍去,恭敬的道:“伯爷连受伤的老兵都会安排妥当。学生用心做事,伯爷定不会亏待我。”
张昭这次是认真的看了看眼前的中年监生,有点东西啊,笑道:“好。从今天起,你便是真理报的高级编辑,月银五两,我要你负责接下来的头版内容。”
汤玄策有些踌躇,“学生并没有经验,恐怕有负伯爷重托。”
张昭摆摆手,“谁都不是生而知之。我先和你约法三章。当然,这也是咱们报社的规矩。
第一,不得涉及有骂天子的内容。第二,不得宣扬、违背大明的法律、法规。第三,三品以上的大员,不能辱骂诽谤。”
办报有风险,不能作死啊!
汤玄策表示理解,“学生会记在心中。”他早就被社会磨去棱角。
张昭满意的点点头,再道:“第三期的头版,我需要你来剖析国子监里的弊端,为监生们争取更多的福利。
比如:不一定非得坐监读书,监生们可以在课余时自由进出。每年要通过考试淘汰一部分监生。监生学习时间要规定为四年,为国家节约钱粮。要允许监生们自谋出路…”
汤玄策不知道张昭的意图,用心记着,随着张昭口述,他脸上的神情越发的兴奋。他意识到他的人生可能将有巨大的变化。
毫无疑问,离开国子监,不憧憬参加会试,或者毕业监生选官的事,到真理报当高级编辑,他的人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跟着新秦伯走。
而他如果为监生们发声,如果能督促朝廷改革国子监的弊端,那么,他的名声必将闻名天下。在青史上记一笔都不是不可能的啊。
在这一刻,汤玄策感觉浑身的血液都在燃烧!一股使命感,一股破茧重生感,在他心底油然而生。
他不知道他的人生这么走下去是对是错,但是对于一个处在生活绝境的人来说,他愿意去改变。
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
张昭分别和汤玄策等四人谈完。其余三人,都只打算暂时在真理报兼职。他们还想着选官。
张昭承诺帮他们在实习时给推荐个好位置(衙门),带着朱厚照回小安镇中吃午饭。
小安镇中的张府最开始只是一座两进的小院。张昭和王絮雪回南口村后,派人将隔壁的小院买下来。这次来京中带着妻妾、弟弟、仆人,住的地方还是有些拥挤。
小安镇这样民居密集的地方,想要扩建住宅非常难。空间都填满。不过,这里毕竟只是京城外的小镇。而且还是最不繁华的城北。
张昭花五倍的价格将屋后的四座或两进或三进的小院民居买下来,总花费约200两银子。然后再将这些院落略做修、打通,变成一个整体的府邸。
占地约有2亩,房间四十多间。居住的空间变得宽敞起来。
张昭招待朱厚照的地方位于这栋由几个院落组合起来并不规则的新府邸后花园中。
说是后花园,其实就是将之前两座院子前的空地连起来,视野开阔,用水泥把地面一铺,留几个角种树木、花草。这会石榴树、葡萄架子都栽种好。
再来一个顶棚、浴缸就齐活。
初夏正午的阳光略显炙热,晒得院落里的银杏都有点焉。张昭叫长随丁赞把八仙桌放在过堂里。再搁着冰。微风吹来,凉意丝丝,惬意的很。
人手一杯加糖的冰镇苹果汁,拿透明的玻璃杯装着,喝着冰爽。
朱厚照坐在藤椅中,喝完一杯苹果汁,再叫下人去拿一杯来,满足的叹道:“子尚,你这苹果汁味道真是好。中午咱们吃什么。”
崔元和刘瑾两人坐在下首,喝着苹果汁,看向张昭。果汁就这么好喝,倒是让头一回上门的他们颇为期待今日的中饭。
果汁、白糖,这些东西京中权贵并非没有吃过,但是加冰,混合在一起的口感,装在玻璃杯中饮用,在初夏的正午喝一杯去暑,却是头一回。
张昭舒服的靠在藤椅中,做个手势道:“中午吃手抓羊肉,主食是葱油饼。噢,苹果汁管够,你们要喝吩咐丁赞去取。”
他回到家中,心态有些懒散。脑海里想着监生的事。
其实,他今天顺路到真理报社中安排一下,汤玄策冒出头来,确实是意外之喜。正常情况下,都应该是后来他谈话的那三个监生一样,只希望兼职。
这年头,官本位深入读书人之心啊。读书出仕,可以算是大明读书人的执念。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处在于朝廷想要调动他们,只需要付出名爵就可以。话说明朝和宋朝相比,对读书人有一点区别。明朝是官位不够。一县之中,官不过七人,其余都是吏员来支撑官府架构运转。
而宋朝是官员太多,以至于出现“冗官”这一弊端,每年官员们的俸禄靡费国家钱粮。
所以说,编制这个东西,还是要控制好。不能少,也不能多。
坏处则是张昭现在想要推动社会改革,各行各业都需要识字的人,这帮书生却不肯去干啊!他现在目标只能对准读书人中的边缘群体:监生。
先从报纸开始,给监生们一条就业的出路,让他们参与到国家的文化事业当中去。
因此,他需要监生们能自由出入国子监,被国子监淘汰,快速毕业,自谋出路等等。本意只有一条,通过监生这条渠道,释放出更多的读书人。
当然,报纸只是一部分。他会在真理报第三期发表后,借助舆论建议允许监生担任吏员,进入仕途。
…
…
张昭这边正想着,朱厚照又喝完一杯冰镇苹果汁,学着张昭的样子惬意的靠在藤椅中,说道:“子尚,你家里有没有兵棋地图,拿过来我们推演一局。闲着也是等。”
皇太子朱厚照今年才十二岁,每日最主要的想法就是怎么玩。
张昭无奈的道:“殿下,我家里没有兵棋地图。”引导着话题,“方才殿下看过真理报社。确实是舆论利器。殿下作何感想”
弘治皇帝叫他和太子多亲近,默许朱厚照出宫来玩,他每次都得教朱厚照一点实际的东西。不拘是什么。否则,下次小正太可别想出宫来。
朱厚照眉眼清秀,脸有点长。他知道张昭会引导着他思考一些问题,这是在东宫时就养成的习惯,思索着道:“报纸可以取代御史的作用”
张昭就是一笑,“那取代不了。报社的记者想要成为无冕之王,那还得发展个几百年再说。我的意思是,报纸这种舆论利器,将来要掌控在朝廷手中。”
这话说的朱厚照、刘瑾、崔元三人都是微微一愣。
谁不知道真理报是张昭所有的而且,张昭凭借着真理报硬是把京中的舆论反转过来。
崔元是弘治皇帝的近臣,对国事有些了解。刘瑾就不用说,司礼监的大佬们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户科都给事中王承裕关于废除京中、天津卫卫所的奏章在四月二日就到宫中。这个时候还没批复,原因是弘治皇帝在给张昭的真理报创造大卖的契机。
越是争论,报纸销量越好哇!
然而,第二期刚刚卖出三千份报纸的张昭竟然说要朝廷掌控报纸。这不是损害自己的利益吗
张昭将手里的玻璃杯搁在八仙桌上,道:“我不是说要朝廷来办报纸。而是说,朝廷将来要把控报纸的内容。
殿下,真理报大获成功,京中其他人会看不到报纸行业肯定会兴起。假设有朝一日,报纸上的内容对准朝廷呢
所以,要未雨绸缪。要管控、审查报纸内容。”
朱厚照恍然,拍着胸脯道:“张昭,不管日后如何掌控,我保证真理报不会被为难。”
刘瑾低着头。
崔元心道:“太子这是真拿张伯爷当朋友啊。两代帝王信任,国朝罕见啊。可见我的选择没错。得早点让公主过来和张府走动,搞好关系。”
面对着朱厚照充满稚气、义气的承诺,张昭心中有些暖。想起这位武宗皇帝的生平。君以友待我,我亦会以友待君。笑道:“我信殿下。我们吃午饭吧。”
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
张昭一声令下,府里的厨娘们立即将午饭往上送。
主菜是手抓羊肉,主食是葱油饼。
昨天从南城买回来的活羊,处理后放在罐子里用小火熬,加入八角、姜等各种调料,从昨晚熬到今天上午。羊肉早就炖的稀烂。捞起来,肉赤膘白,肥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
再配着酱油、孜然、葱末、蒜泥、香油、黄酒、精盐等调料,吃在嘴里,调料和羊肉的味道刷过味蕾,令人口水分泌,食欲大增。
崔元夹着盘子里的羊肉,感慨道:“子尚,还是你会吃啊!去西北一趟,把这手艺都带回来。”
朱厚照正长身体,对肉食酷爱,他在皇宫里还真没吃过这道菜,“哼哼”两声,低头消灭着碗里的羊肉。
张昭也喜欢吃肉,也不解释,笑呵呵的道:“美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啊。正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哈哈。”
吃过一轮羊肉,再上羊肉汤,葱油饼也送上来。
这葱油饼的做法,和市井中卖的不同。先把面擀开,一张葱花饼成形。不用铁锅去煎,而是找洗干净的青石板,架在火上烤,再刷上羊油。等青烟冒起来,铺上面饼。
等面饼熟透时,羊肉的味道和葱花味道都渗透到面饼中。就着熟烂、鲜美的羊肉汤,一口汤,一口饼,实在是痛快。
汤也喝了,饼也吃了,喝茶消腻,消食。
朱厚照问,张昭答,闲扯了一个小时关于美食街的事。
“张昭,你家里这些厨师放到美食街去,保管生意兴隆。唉,下次出宫还来你这里吃饭。”
“殿下几时想来都可以。美食街那里,其实真正的杀手锏不是羊肉。而是其他的。等废除卫所试点开始后,那边就该动工了。届时殿下就知道。”
稍后,张昭将朱厚照送出府。他不必送朱厚照回宫中。驸马都尉崔元会做到。
看着朱厚照坐在马车里离开,消失在官道尽头。张昭略有些感慨。
朱厚照现在其实还是无忧无虑的状态,整天的思路都在玩耍,如何逃避四书五经的课业上。哦,还有畏惧弘治皇帝检查他的作业。然而,这种日子不会太长啊。
现在已经是弘治十五年四月。弘治这个年号,将在三年后终结。朱厚照将会被赶鸭子上架,登基为帝。
他成为皇帝,立即就是刘瑾执政为祸,名声败的差不多。后面又是钱宁、江彬。他就像一个顽童,千方百计的逃避着老先生们的管辖,求一个自由自在。
张昭摇摇头,带丁赞几个长随往家里走去。或许,他将来可以为朱厚照做点什么。
…
…
真理报大获成功。张昭把第三期的事情安排给汤玄策几名监生,就准备暂时不再关注报社内部的管理事务,他还有其他事情。王小娘子作为总编,得到四个版面编辑,也从繁忙的看稿、写作的生活中脱离出来。
四月八日,真理报第三期发行,三开六版,当日上午四千份报纸销售一空。
下午时,王掌柜乐颠颠的到府里来汇报销售情况。
这倒不是王掌柜眼皮子浅。两文钱的报纸,卖出4千份,最终还不是有8两银子左右这还要扣除各种成本。最终绝对是入不敷出。
但是,卖出4千份就意味着在京中的影响力啊!
国泰商行的一个经理已经找到他,准备在真理报上打广告。这是体现。
偏厅中,王絮雪穿着白色的绸缎长裙,衣衫单薄合身,越显得她身段婀娜、优美。娴静华贵,充满着玉女的神韵、风采。听着王掌柜汇报。
“小姐,从报童和陈记的渠道反馈来的情况看,报纸供不应求。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第四期,小的打算印5000份。”
王絮雪坐在主位上,喝着茶,花容月貌的俏脸上带着笑容,清声道:“那就印五千份吧。”声音如同珠玉落在银盘上,显示着她内心的轻快、喜悦。
“诶。”王掌柜低着头回话,又汇报几件报社的事,请示后便告退离开。
王絮雪从椅中站起来,轻盈的微微伸个懒腰,美不胜收。
秋月在一旁,吃吃笑道:“小姐,你这样子,少爷眼睛珠子都会掉下来的。”
王絮雪白自己的俏丫鬟一眼,道:“少作怪。晚上在家里庆贺真理报成功。厨房那里都安排好了吗”
秋月点头道:“嗯。”
真理报扭转舆论,在京中热卖,王絮雪决定今晚在家里举办一个聚会,略作庆贺。邀请的宾客,自然是她在京中的好友。
…
…
夜空明亮,星光璀璨。
张府的宴会厅中,美食、美酒阵列在长长的橡木餐桌上。侍女们在一旁侍立。
琴音袅袅。
王絮雪按照张昭说的“自助酒会”的样式,在家里搞一次酒会。当然,宾客只有几位。她在京中认识的人少。
王武的妻子,吴姗。陈记的负责人陈夕凤。兼做琴师的慕容大家。
婉儿、方晶两人过来捧场,喝半杯苹果汁,待了一会就离开。主要她在这里,王小娘子女主人的地位会受到约束。
张昭晚上从新军营回来,洗过澡换件衣服,也过来转一圈,表示对他的美妾的支持。
猜你喜欢